了凡四训读后感(通用30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了凡四训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了凡四训读后感 1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写给他子孙的家训,里面比较精彩的反而是袁了凡兄弟五人记录的他们的父亲袁仁先生和他们的母亲的家训,而袁仁(了凡之父)先生又在文章中多次提及他的父亲的谆谆教诲,所以很清晰就能看到这四代人在安身立命中的一脉相承及青出于蓝,非常有现实意义,再加上又是在浩如烟海的各种文章中脱颖而出,可见其经典。而联系到我们目前的教育环境及方式,更加值得学习了。
了凡先生用一本《了凡四训》告诉世人,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方法就是要多积善行,多培养善德。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就是说乐于助人,好施舍的人,这样才能把坏的命运变成好的命运。每当要对父母、孩子发火的时候总会想到书中的片段。
少一些埋怨,多一份耐心,做孩子好的榜样,对人对事不必过于计较。吃亏才是福。
了凡四训读后感 2
朋友的推荐,春节休假期间除走亲访友外,拜读了白话「了凡四训」,感触很多,受益匪浅。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于七十岁高龄,回顾一生的总结,亲身经历,实践改造命运的精华。他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经验;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实践来“现身说法”;读后使人豁然开朗,信心倍增,仿效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的的确确是一本扣人心弦、净化人心、提升道德观念、不可多得的好书;大家学习了凡的精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行善积德,服务人群,如果说人人能够如此,国家前途一定光明,世界一片祥和。
了凡四训读后感 3
我是从7月份开始学习《了凡四训》的,这本书让人读后受益匪浅,它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部份的内容。目前,我所在的组学了前三个内容,积善之方还在学习之中,尚未读完。
前言部分介绍这本书是的内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等于佛经。所以从中认识了佛教,它是值得尊敬。值得赞叹的。还让我懂得了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以及改变命的方法,命运是靠自己的德行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实现的。我觉得改过和行善最重要的是修心养性,从自己的意念做起,做到心纯净。善良,不起丝毫的妄念,顺从自己的本性,做到真诚待人,才能使自己的德行有所提升。
了凡先生的一生让我明白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心,我们要管好自己的.这颗心,不管在心里种什么种子,都可以开花结果。我想把福德种在心里,把宽容种在心里,把慈悲种在心里。在工作当中,要经常检讨自己,当工作犯错的时候,要反思自己,找出解决方法,让自己在工作中成长。
最后,一定要心存志向,有了志向,就像树木有了根,自然能够成长开花结果。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学习这本书,并按照古圣先贤地教育理论来教育自己的后代,那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比现在更加和谐美好。
了凡四训读后感 4
都是一些道听途说的例子,大部分应该都是以讹传讹胡编的,还好都劝人向好。大概是封建思想的产物吧。
有一点值得肯定:做好事却不深究其中的客观道理,就自称是做了好事。知道其实是造孽,浪费了一番苦心不说,还没好处。
了凡认为,对自己好的好事不算好事,对别人好的好事才是真的好事。这在现代社会的风气里,不太可能流行起来。经济学中认为每个人都做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就会推动社会变得更好,虽然也有外部性等例外,但大部分情况下还是要以经济人的'利益为首。
了凡举孔子的例子说明,人做善事不应该只看眼前的好处而要看长远的利弊。不谈论一时而谈论长远,不谈论一个人而谈论全天下。有时候看起来不道义反而是道义,看起来不符合礼节反而符合礼节,看起来不诚信反而诚信,看起来不仁慈反而仁慈。
文中有言,韩愈说过:“如果想要劝人家一时,用嘴说就行了;如果要规劝百世的人,就要写成书籍。”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可能他没有考虑过万一后人不读书怎么办吧,但是不对,不读书总有人会读,只要读了就会影响些人,一些人就可以影响其他人。
了凡四训读后感 5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有算过命的经历,不管是自己去算,还是父辈拿着我们生辰八字替我们去算命,这种现象从古至今都十分的普遍。同时我们在生活中也常能见到很多人在感概自己的故事时都会补上一句台词:这就是命吧!
中国人的骨子里总有个观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然而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又积极地大喊口号"我命由我不由天,事在人为".所以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始终没弄清楚,命由天定跟自我改变的关系。命运是什么?人的命运真的已经注定了吗?可以改变吗?如果可以改,怎么改呢?直到我有幸读到《了凡四训》这本一书,才终于找到了答案。
《了凡四训》是我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主要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来教戒自己儿子袁天启,内容分为四个章节,于是叫《了凡四训》,也作为家训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了凡四训》不仅揭示了命运的真相,提出了明辨善恶的标准,也指明积善改过的具体方法及积善谦虚的种种效验,同时还包含了儒家、道家、佛学中伟大的智慧和人生感悟。
了凡四训读后感 6
幼年丧父,母亲让他放弃科举学习医术。一老者说他有当官的命,他自己也想读书,便读书考功名。经历了一些波折,时候未到时是不会成功的。全篇比较唯心,认为一切要从内心出发。后面就更加偏佛教了,感觉完全就是封建思想的产物,认为一切都是命数,个人只能积德行善,为自己积累福祉。让人细数自己的罪过忏悔。
作者的号从学海变为了凡,因为除了生死,其他都不算大事。作者的余生都在珍惜时间,去做好事,并发愿做三千件好事。
也有我比较认同的观点:即使命中有富贵荣华之象,也要当成落魄那样来考虑;就算面对着顺利,也要做好不顺利的打算;就是目前衣食无忧,也要时时想着要是贫困窘迫怎么办;就算现在人们对你很敬重,也要谦虚谨慎;就算家族显赫,德高望重,也要把自己当作普通人来看;就算自己学识还算不错,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学识还太浅薄。
他又认为,做人必须每天都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且每天都要改错,并且认为天下聪明伶俐的人多,但很多人不肯精心修德,不肯用功去拼搏事业。这一点我也极为认同。人跟人之间的.智商其实差距很小,我们更多的差距来源于认知和思考的不同,并且以绝大数人的努力程度来看还轮不到拼天赋。
了凡四训读后感 7
《了凡四训》深为曾国藩、稻盛和夫等东方哲学家的推崇厚爱,体现了古代中国为人入世最朴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敬天畏人、积善修德!
书中讲了君子要立命、改过、积善、谦徳!
一、立命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二、改过
闻而不怒,虽谗焰熏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三、积善
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幡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
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
四、谦德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
了凡四训读后感 8
这个星期我读完了《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给自己儿子写得告诫书, 书中 ,了凡先生以毕生的学问和修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儿子不要被命运束缚,命是可以改变的,要自强不息。
这本书包含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方”四训。这里主要说了,了凡先生自幼丧父,母亲让他弃学从医,学医可以养生,也可以救人,了凡先生听从了母亲的意见。有一天,他去慈云寺遇到了一位老者,姓孔,云南人, 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孔先生告诉了凡先生命里为官,并告诉他“你县考可以考第十四名,府考可以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可以考第九名。”
第二年了凡先生赶考,结果孔先生的.话都一一应验。孔先生还告诉了凡先生,他以后是个大官,五十三岁那年因病而终,可惜没有孩子。了凡先生相信了孔先生的话。知道自己五十三岁就要死了,所以了凡先生也无所求,每个人生下来都不是圣人,哪里没有过错的呢?了凡先生决定从今天起改掉过错,每日行善。了他做了很多好事,包括做官时,减免税负,关心百姓疾苦,是百姓敬重的好官。最后了凡先生不但有儿子,而且还活到了七十四岁。
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就是说乐于助人,好施舍的人,这样才能把坏的命运变成好的命运。了凡先生告诫后人要有善心 德心 孝心。
了凡四训读后感 9
家里的长辈常常跟我说一句老话,叫“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学习了《了凡四训》之后,我想用读书后的心得体会解释下这句老话。
一命。我们经常听到的话是“命由天定”、“命中注定”。社会学和遗传学也告诉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这就是所谓的“命运”。但了凡先生开篇就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命运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二运。我理解的运,即是机会。我们积极主动,努力求索,不为命运所束缚,才能牢牢的把握住机会。把握机会的前提就是,我们要有一颗”立命”的心。
三风水。风水,我理解的风水,是我们周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也常常有不同的性格。就像苏浙一带的人常常精明干练,湖广一带的人敢为人先,东北一带的人自由奔放。我们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要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避免地域带来的`局限。
四积阴德。了凡先生不仅告诉了我们改变命运的态度,也给我们改变命运的方法论。那就是要积德行善,渡人即渡己。向内,我们要修心。培养内在美好品质,不贪心,不膨胀,没有私心恶念作祟,不嫉妒,不谄媚,不高傲。向外,我们要尽可能的去帮助别人,去传播美好的东西。
五读书。读书也是了凡先生告诉我们的方法论之一。读书即是学习,唯有学习才是改变命运的正途。回首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不管社会如何变迁,不管社会阶层是否固若金汤,读书和学习始终是普通人上升的一个渠道,是改变命运的跷跷板。
这就是我运用《了凡四训》的读书体会,对这句老话的解释。命运的大门就算关闭了,但总会给努力、善良的人开一扇窗。
了凡四训读后感 10
1.正定与邪定
了凡在开始静坐时,三天三夜都没有妄念,看似非常入定,其实是因为他颠倒梦想,听天由命。表面上看起来很努力,其实是心灰意冷。禅师说,你怎能把为人一世的愿望一并舍掉呢?看到这里意识到,本心不是让我们无欲无求,让我们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全力以不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本心的修行事中修,在做事的过程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自我意识。关于正定与邪定,最近感悟特别深刻,感觉自己就陷入了邪定当中,活在了幻想的互联网世界当中,对现实生活处于严重的逃避。而且自己用物欲把自己框住了,对于很多事物都失去了原始的动力与激情。这是失去生命本源的动力的,需要通过慢慢地跟外界接触,恢复内心的活力。
现在开始参加外界的活动了,也愿望多多跟人交流了,慢慢地打开了自己的心扉,让自己增加生命的参与感与体验感。
2.光求还不行,还要身体力行,付诸行动。
之前对本心有很多的`幻想,总觉得只要坚持静坐学习本性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都不知自己内心想要的是需要自己通过积极主动的努力付出实践才可以得来。而且本心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只有在做的过程当中才可以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不断让自己的自我意识提升,甚至提升思想的维度。最近见了很多人,给我的感触最深的就是,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积极主动争取,被动等待只会让自己错失很多机会。
3.起心动念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在最近的生活当中,发现念头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特别大。当自己处于抱怨、愤怒、恐惧的时候,吸引来的东西都是抱怨、恐惧、愤怒的,而且会影响人的心情,做事的态度以及做事的结果。当我抱怨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身体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反思过去的生命当中,自己业障真的太重了。仗着自己有点聪明才智,锋芒毕露,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攻击打压别人。而且心气特别高,老想着自己很厉害,想要出人头地,成就欲爆棚。尤其是在跟人相处的过程中,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只想着自己痛苦,说话毫无顾忌,不考虑别人能否接受。而且生活中由于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于是整天怨天尤人,虚度光阴。这个状态跟袁了凡一模一样的。而自己对自己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知道层面,没有戒,更没有忏悔,因此依旧重复着之前的模式,身心没有得到改变。接下来需要加强戒的力量,尤其是拜忏,要增加改过自新的勇气和魄力。
本心的成长是调心的过程,最近工作上遇见了一件事情,自己接纳了自己的抱怨,然后整个念头发生了转变,做事情就会高效了很多,还出现了创造力。那一刻,我真正的感受到了接纳的力量,也是我接下来要好好加强的点,训练接纳的力量。
了凡四训读后感 11
了凡认为凶吉的预兆都是从一个人的内心萌发,再通过肢体表现出来的。一般对人忠厚的人往往可以收到福泽,而那些对人刻薄的人往往比较偏向于受到祸害。这种事情吧,很难验证,一般怎么说都怎么对。
我的理解是,你人生的所有片段组成了完整的个人,少一丝一缕一分一秒都不是现在的你。比如你现在走的所有的路都能找到从前留下的种子,现状的'果都是从之前的因中所结出,如果一时找不到,那可能是藏得太深。就像现代的心理学总是将很多问题去联系童年的经历一样,有些因果联系我们本人很难察觉。在做一个忠厚的人还是做一个刻薄的人来说,我认为正常人都会选择忠厚,因为我们都会约束自己内心那个黑暗的张三。至于福泽和祸害,可能比较主观,忠厚之人懂得感动而刻薄之人经常抱怨。
了凡认为他的过错即使隐藏不露,在细枝末节处,但还有天地鬼神不可欺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欠了的债,总是要还的。
了凡认为改过的人,第一要有羞耻心,为什么人家可以名垂千古而我就落得身败名裂;第二要有敬畏之心,即使你的错误隐藏不露,在细枝末节处,也还有天地鬼神不可欺骗。并且,只要一息尚存,仍可悔改;第三要有改过的勇气,不能犹豫不决,让小错变成大错。
他还提到,不需要逐一去追求改正的途径,只需要一心向善,正义的念头就会出现,歪门邪念就会消失。就像太阳高挂时,妖魔鬼怪就会消退。
剩下内容就是佛教里的说教了。没有兴趣。
了凡四训读后感 12
人生在世,就要在修的问道方面有所成就,如果想做一个有益于世,顶天立地的人,就必然在立命,改过,积德和培养谦德四个方面下功夫。《了凡四训》里就强调了人的命运完全可以自己掌握,一生的成败完全取决于自身所作所为,正所谓其中的“命自我作,福自己求”。
《了凡四训》虽然篇幅不多,但寓意内涵十分深刻,它结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展现出了真善美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孝”四个篇章,论证了“种瓜得瓜,善有善报,积极进取,有愿皆成”之理。
它平实而无虚华,深奥而不迷信,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流传至今。
当我读完《了凡四训》后,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幸福,说法,和做法都有些不正确。
当我们到达一个层次,就会发现命运无时不刻地在注视着我们,监督的我们,而我们却无法看见它,感受它的存在。但我们只要一心向善,行得正,坐得端,做得直,为自己积功累行,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满幸福。
我们如果想要趋吉避凶,纳福而免祸,且不说行善,首先要能改正过错。改正过错,须发三心——耻心,畏心与勇心,具备了这三心,则有过即可改,正如春天的冰雪遇到了阳光,难道还要担心它不消散吗?“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当我做到了改过,就要学会行善,而善图恶的区别就在于善是一心为别人着想,而恶事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现在,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看。家长打骂孩子,老师管教孩子,他们都是为了下一代好,是为别人的利益着想,所以是善!我们为了口腹之欲而杀害生擒时,都是在为自己着想,想满足口腹之欲,还要杀掉那些有灵性的动物,这不是恶吗?
这些,就正所谓“由此观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自我。”
现在社会这个大染缸是许多人迷失了方向,人们的妄想,欲望不仅没有被控制住,而且还在一天天膨胀!他们胡作妄为,还以为不会有报应,真是自欺欺人!人们要早日回头,千万不要等到恶报降临的才悔悟,到时候那真是欲哭无泪啊!
了凡四训读后感 13
一位家庭教育指导师告诉我,每年要读200本书来提升自己,我也在按照她说的话来做,她还说读完后要记得写读后感。
那就从《了凡四训》开始吧,刚刚读完了第一训立命之学。
立命之学是了凡先生把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过,同他所看到的一些改造命运的人的种种效验,告诉他的儿子,要儿子明白不要被这个“命”字束缚住,要竭力去做种种善事,不可以做坏事,以此来创造命运,而得到一个快乐美满的人生。
书中具体内容表述,了凡原名袁学海,字袁黄,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孔先生,孔先生算出袁黄一生的命运,而后各种经历证实了孔先生说的句句真实,起初,他也曾与命运抗争,但是,每一次都逃不脱命运的安排,于是,袁黄失去了奋斗的信心,最终悟出:别跟命争,争也白争,从此,彻底认命。然而,一次机缘他认识了云谷禅师,禅师告诉他“命是什么?是心!心不变,命不变。心变,命亦变!”经过一番长谈,袁黄彻底改变了心境,大彻大悟,改名为了凡。
从此后,发誓要每日行善,自此,命运的轮盘彻底转变。
平常人才会被数所束缚住,若是一个极善的人,数就拘他不住了。因为极善的人,尽管本来他的`命数里注定吃苦,但是他做了极大的善事,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苦变成乐,贫贱短命变成富贵长寿。而极恶的人,数也拘他不住,因为极恶之人,尽管他本来命中注定要享福,但是他如果做了极大的恶事,这大恶事的力量,就可以使福变成祸,富贵长寿变为贫贱短命。
所有的福田,都决定在每人的心里,福离不开心,心外没有福田可寻,所以种福种祸,全在自己的内心,只要从心里去求福,没有感应不到的!
了凡先生一生做善事,给子孙后代永世造福。
了凡四训读后感 14
春秋时期,有很多的“先知”,他们通过观察一些人的行为习惯就能判断出他接下来的祸福吉凶,《左传》里记录了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人做的好事多,就有福泽,坏事多就有灾难。
相对于做好事来讲,不做坏事更容易一些,所以更正自己已有的错误,是获取福报的第一步。
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了凡认为,欲要改过,一定要有三颗心,一是羞耻之心,二是敬畏之心,三是发勇之心。
王阳明曾言自己的学说是“致良知”之学,这个致良知就是羞耻之心。匪盗被王阳明关押起来,让他们脱掉衣服的'时候,他们依然会不好意思,这就是羞耻心。
所谓敬畏之心,就是说人生在世,一定要有敬畏的东西,举头三尺有神明,有所敬畏,人做事情就不会太出格。
第三个是发勇之心,就是说,人意识到错误之后一定要在行动上体现出来,要勇于改正错误。
比如,意识到每天熬夜是一种坏习惯,知道不对,但是就是不改,这样是万万不可取的。天下没有完人,每个人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错误,我们要做的就是时刻反省,努力更正。
了凡四训读后感 15
《了凡四训》这本书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是古代劝善书中的名片,内容涉及四个方面的训诫,即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强调的是人的`命运完全可以由自己掌控,一生成败完全取决于自身所作所为,所谓“命自我作,福自己求。”此书还值得一看。
我们是在李老师的带领之下进入到这本书中的,以前,我总认为文言文一点意思都没有。还非常难懂,绕口。可当我真正的用心去理解文章内容时,却发现文言文的好处:用白话要说一大堆的话,用文言文一、两句就搞定了,而且越读越有味道。
这么多的句子,都使我印象非常深刻,有这样一句话是我有很多感触:
“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为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次风雷之所为益也。”我的理解是:一些小的坏习气,可能在你眼里不算什么,但如果不立即剔除就会引起许多事端;大的恶习要马上彻底丢掉。如果有一丝犹豫,以后的恶果只有自己吃了。不论什么恶习,就马上改掉,或许现在不算什么,长大后便会有居多坏事都来找你。就如手指里扎了一根刺,如不马上清除,化脓、流水,最后可能导致整个手会废掉。一个小恶习会影响多大的事啊!
《了凡四训》让我找到了读文言文的乐趣,也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所以,大家一定要多读多看《了凡四训》!就算看不懂也不要紧,要慢慢去摸索。
了凡四训读后感 16
“命由天做,福自求之”,袁了凡早年遇到过一个算命先生,这个先生给他算了一卦,说他将来在县考中可以考到14名,府考能考到71名,提学能考到第9名。结果第二年的考试中,果然如这位先生所料,考试的名次分毫不差。
后来,这位先生又接连给他卜了几卦,每次都算对了。于是了凡请教此生的命运,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五十三岁,做官只能做三年半,膝下无子,半生无福。因为算命先生的话屡屡应验,所以袁了凡对此深信不疑。自此之后,听天由命,不思进取。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和尚,和尚对他说,你虽然命中注定没有多少功名,也没有儿子,但是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周易》这本书就是用来趋吉避凶的`,如果命运不能改变,那何来趋吉避凶?《诗经》里也讲“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人要自己经常反思自己是不是忤逆天道,要自己为自己增加福祉。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不要有什么宿命论的包袱,说谁谁就注定有福,谁就注定无福,这都是可以改变的,人的福气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修行得来的。只有明白了这一点,人才能真正的掌控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自怨自艾,怨天尤人。
了凡四训读后感 17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训诫他的儿子,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了凡四训》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方”、“谦德之效”。文章虽篇幅短小,但是寓理深刻,内涵丰富,兼融儒道佛三家思想,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与浑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了凡四训》中提到“改过之法”,即:第一,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第三,须发勇心。“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即是说,如果能发这三心,就能去除弊病,找回自我,重新做人。即便是有过错,有过失,只要发心发愿去用心改正,一样能回归自然,回归到我们最真实最善良的一面。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训诫一直成为世人的座右铭。在《了凡四训》一书中,同样阐释了“谦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因为谦虚,我们能放开心胸,接纳他人,赢得更多的机遇;因为谦虚,我们能反躬内省,及时发现弊病,极力改过,赢得新的生命;因为谦虚,我们能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有助成长。
《了凡四训》不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还有应对人生、处理情感、生活的策略,不失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细细研读会对我们的自身修养大有帮助。
了凡四训读后感 18
读了故乡名人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训》之后,我感触很深。《了凡四训》由四篇短文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当时是用来训诫他的儿子的。我觉得对我们这些后人也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我想与大家一起谈谈其中的“积善之方”。“积善之方”意思是说,我们要积善、积德,好人会有好报的'。这在孔繁森身上就得到了证明。他收养了12岁、7岁和5岁的三个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将他们带回拉萨,照管他们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节假日只要有空,他说带上他们逛公园,逛商店,给他们买衣物。孔繁森虽然是副市长,但他每次下乡去,总要带些自己的钱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往往一月刚过半,工资就花光了,有时连伙食费也不够交。他自己经常吃榨菜拌饭,却不愿让孩子和他一样受罪,钱不够怎么办?孔繁森就献血换钱来给孩子添补营养。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幅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歌曲《走进西藏》、《公仆赞》、《等你回家》就是对他的赞颂。他付出了,也得到了回报——人们永远怀念他。我想,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现在,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他们有的孤苦伶仃、有的贫病交加、有的绝望无助,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给予无私的帮助。
了凡四训读后感 19
《了凡四训》里面讲,拥有千金财富的人物必然本身就是千金的人物。于是,愈发郁闷。看来本人的生命本身就是轻于鸿毛的,如果能变得重于泰山?被印祖推崇的`《了凡四训》告诉了我们命运前定的真相,可是又告诉了可以改变命运的方法:行善积德。问题是,这样的标准还是世俗化的标准:有儿子,中进士,当高官,发大财。
可是,这些对于佛教徒来说不是不重要的徒增烦恼之物么?世尊舍国弃家而求人生真谛,说明这些并不是他所求的目标,这些也不能作为标准吧。而且若把这些作为修佛的目标还是有分别心,修的是有为法呀,这应该不是四谛所宣扬的吧。也许,是我阅读和理解错了,袁先生和印祖的本意只是告诉后人命运是有的,但是一定可以改变的,而且即使是富贵功名这样的事情也是可以通过修善行和发愿改变的。但是,本人认为不能太过执著于本书的教诲,因为这些毕竟属于有为法,也是根源于贪嗔痴念的,对钱财和权力的追求源于贪,对生儿子的追求源于痴,而这些都是不能断烦恼的。但是,下一个问题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可能凭自力永远也断不了这些。于是,即使修有为法也是修行了一些,毕竟比没有修行要好。这真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和选择呀。
生命是要重量还是数量,我觉得自己命里没有数量,嗬嗬,只能选择重量啦。
了凡四训读后感 20
最后部分,了凡讲述五则身边同僚事例告诉儿子追求功名等志向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即持有谦恭之德。
《易》中讲:“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我们也知道“满招损,谦受益。”
为什么谦德这么重要?谦虚恭敬是要发自内心。古人在观察自然规律的时候发现,月满即亏,水满则溢……这些自然现象,因此在《易》中就形成了以阴阳变化的观点来看待世界,这是一种认知观。事物发展了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对面去变化。同理,对于人而言,当觉得自满自大的时候,实则就是衰,弱的开始。因此古人所喜的.状态是半满未满的状态,因为永远可以再加一点;而非盛极的状态。
谦虚的品德可使人永远可以进步。
今日读此书,诚心改变些过错。回顾过去,对照先贤,实乃瓦裂之身,愧疚难当。写这些话其实并不是想要那些世俗的东西,只是希望能够去除今日这般焦虑与担忧,获得一份平淡的幸福感。
了凡四训读后感 21
《易经》里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累善德的家庭一定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
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是积阳德,做了好事别人都不知道是积阴德。《了凡四训》告诉我们,如果你今天看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你没有去帮助他,那么有一天,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指望谁来帮助你呢?
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积极的去做善事,不要担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这么做,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为人处世,要秉持一颗善心,积德行善自然会有好报,但是同时也要兼顾行善带来的后果,切莫好心办坏事。
了凡四训读后感 22
我读了《了凡四训》白话文一书,颇有感受。《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传授给后代看的的一本家书。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不差分毫的算定,认为今生前世既然已经成为定数,无需迷茫,但同时也没有了追求,而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意味才能过得兴致盎然,回味悠长,直到遇到了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说来简单,“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说得多好,人只要起心动念,就有命运,极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长,他的命算不来。极恶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修大富大贵,因为造恶把福折损了,虽折还有余福。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指完全被命运捆住的人,即‘听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实践说明了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也印证了古圣贤孟老夫子所谓:“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我不仅懂得了命运可以改变及改变命运的方法,同时还认识了“佛教”是一种至善圆满的教育。本书也渗透了很多做人的哲理,使人心胸宽阔,遇事豁达。我希望自己能反省自己一天的过失,要发脾气时要告诉自己,忍住!对待别人能宽容。全面的看待问题,保持平常心。力所能及的真心的去帮助别人。最后,还要不断的补充知识,充实自己。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读这本书,并按照古圣贤的教育理论来教育孩子,那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繁荣富强。
了凡四训读后感 23
命运,在几百年前的人看来,只能在它身下颤栗,却从未想过去扼住他的咽喉。然而,当时真的有一位“逆天改命”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成功了。
他,便是袁了凡。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人算定命数。刚开始他还有动摇,而后来直接放弃了挣扎,让一切以“预定”好的程序进行。后来,他在南京的国子监读书时,遇到云谷禅师的点化,端正了心态。此后,他多行善事,严于律己,最终也打破了命运的牢笼。
这就是书中第一训的内容。在接下来的三训中,了凡告诫子孙要谦虚谨慎、“虚己待人”,举了许多实例并现身说法——总而言之,便是告诫自己的子孙要行善积德。
书中杂合了当时的'释、儒、道等思想,也被后来许多人当做教子的首选之书。不过书中提倡行善的目的是能“积德”——也就是你的未来或你后代的利益。这本身就失去了行善最初的含义——让社会变得更和谐,更稳定。但是在“人心不古”的明、清两代,这些观念也只能套上利益的外衣,力求能达到之前的效果。
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如果一个人对未来会有一种预见性的想法,也就是自我预言。那么这个人的行为就趋向于这种想法产生的结果。这也是宗教中布道者常用的方法,让你产生自我预言,增强对那个宗教的虔诚性——无论是什么宗教,无论在哪个地方。这也是迷信思想根深蒂固的原因。
但是,了凡敢于向当时认为几乎不可动摇的“命运”发起挑战,冲破命运的束缚。这本来就是精神可嘉的。只不过他的著作在时代思想的影响下,会略带有迷信色彩。
而我们在阅读这一类书籍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回有所收获。
了凡四训读后感 24
《了凡四训》这本书,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他的价值在于把儒道佛教的思想与命里风水相融汇,超越了迷信的层面,变成一种操作性很强的生活哲学。袁了凡通过自身的经历来告诉世人如何改变命运,首先改变你的内心,任何事都要反省,而不是外求,通过修行改变,透过持续不断地做好事。如何改变命运作者提出了一下几个观点:
一、立命之学
通过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让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合乎情理。一定要积德,一定要对人宽容,一定要和气慈爱,一定要保养精神,多种善事,每天反思自己的行为。
二、改过之法
要有羞耻心,要有敬畏心,要有勇猛心。从改正过失开始,改变命运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改过要趁早,觉悟要趁早。
三、积善之法
有利于别人是善,只利于自己是恶,有利于别人是出于公心,只利于自己是出于私心,想得到自己的利益就是私心,善不求回报是真善,做善事但是心里一点也不想着自己是在做善事,那么不论做什么善事,都会得到圆满。十种善事,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四.谦德之效
如果能够心存善念、严于律己,对天地鬼神敬重,对别人抱着谦逊的态度,那么,鬼神也会时时眷顾我们,我们才有受到福泽的根基。那些咄咄逼人的.人,肯定难成大器,即使发达了也不会享受生活的乐趣和美好,谦虚使人进步,凡是抱着谦虚的态度,不但能让我们学到更多的东西,还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读此书最大的感悟是,拜佛求神、算命、看八字,不如多行善事,多积德行,向外求,将自己的命运归功于神、佛、仙、明理,不如向内求,从自己做起,改变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快乐和方便。人生不过一场修行,通过修心创建良好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心和心态去为人处世,这辈子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反馈
了凡四训读后感 25
《了凡四训》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立命之学,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讲了自己小时候被算命先生算命,算到作者一辈子的造化。这个观点我是不认同的,我一直对算命这个说法很反感。后来云谷禅师传授的改变自己命运的道理,就是多行善。行善无大小,只要有心,处处可行善。
改过之法,要有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真正能达到这样思想境界,如此彻底的人又有多少。许多人知道自己有过,往往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想着这次做了,下次就不再做。或者知道有过,迟迟没有付诸行动。我想,只要觉察到自己有过,哪怕没有像作者说的那样勇猛彻底到位,只要每天每次改一点点也是好的。
积善之方,指做善事的各种方法方式。作者讲到了真善和假善之分。善的偏、正,半、满,大、小之分。真善和假善,有时很难区分。行善时需要对善事仔细考察分析,才能分辨。我回顾自己的.助人,有些表面上是帮助他人,但结果反而是使他的结果更坏。常人很难分辨。以后做善事,多留一份心,多觉察。
顺其自然地帮助别人,大概有十种:1、与人为善2、爱敬存心3、成人之美4、劝人为善5、救人危急6、兴建大利7、舍财作福8、护持正法9、敬重尊长10、爱惜物命。
其中与人为善,感触比较深。与我家先生相处十几年,受他最大的影响就是与人为善。认识他之前,我看到的别人,大多是怀疑,不信任,带着敌意。觉得别人都是不友善的。
记得十年前的某天晚上,我们的汽车在路上被人追尾,对方司机是个满身酒味的五十多岁男人和他的妻子,我感觉自己的车无缘无故被人追尾,仗着得理对对方夫妻一通指责抱怨发脾气,而我的先生却是温和的教对方如何打保险公司电话,如何打交警电话等等一些安全注意事项,当时的我是不理解的。最后在交通事故处理完,对方妻子说:“看在你老公的份上,要怎么赔偿我们都会配合,如果是你,我们就不赔你。因为我先生的行为,让后续理赔的事情顺畅许多。我自惭形秽。
谦德之效。谦虚使人进步。
了凡四训读后感 26
在观看《了凡四训》电影的时候,我记得开头有这么一段话:了凡先生本名袁黄,早年被孔先生将一生命运算定,后遇云谷禅师,为其开示“命自我立”之学,遂改别号“学海”为“了凡”。了凡先生书其一生,实践改过积善之法,成为世人行善修德,改造命运的杰出典范。
了凡先生告诉世人,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方法就是要多积善行,多培养善德,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真的很感谢公司向我们推荐了这部电影,并且发放图书,时刻鞭策我们,提醒我们要时刻的反思自己,常在有时思无时,莫在无时思有时,多积德行,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了凡先生劝世行善,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可以说是佛教智慧的体现。 云谷禅师曾对了凡先生说,人的命数确实是有的,但这是对于凡夫俗子,对于极善的人,和极恶的人,命数都是不能约束他们的。极善的人即使命中注定要贫穷短命,但因为他行了善事,那么这善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贫穷短命变成富贵长寿;相反,极恶的人即使命中注定要富贵长寿,但因为他行了恶事,那么这恶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富贵长寿变成贫穷短命。人的能力和人的道德是两回事,当今的一些国人,盲目的追逐金钱而忽略了传统的道德美德。他们的言行盲目,内心浮躁,见义勇为的反遭诬陷,公车让座的反被骂,中国已经出了多少个彭宇?这不禁让人思考,作为有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现在这些人都是怎么了?看完这部电影,使我感受最大的就是心态改变人的命运,从了凡的知命认命,到最后的知命而不认命,从这一转变就是心态发生了质的变化,神奇教练米卢带领中国足球队历史性冲进世界杯,我记得他的名言就是:态度决定一切。心态就是心大一点,一切从心开始,结善缘,积仁德,俗话说:“恶从心中起,口乃心户之门”,对别人,对亲人,对孩子,口出恶语,冲动这个魔鬼会让你肝火旺盛,最终损伤的还是自己的身体。
保持良好的心态,多积善行,不计较一得一失,时刻记得提醒自己,让浮躁的心静下来,不要管别人计较你什么,也不要管别人说你什么。谁能救自己?谁又能解读自己?只有自己,从我做起,从心做起,才能改变自己的个性,改变未来的生命走向。
了凡四训读后感 27
很早以前就曾看到过一本《了凡四训》的小册子,并没有用心认真读。直到母亲重病,在长沙的各大医院医治无效,从而吃长素发心学佛,因此改变命运,延长寿命直至往生的种种瑞像,为助母亲提升品位,以尽一点孝心,才使我们兄弟姐妹及表弟共四家和父亲合资重印古文版本的《了凡四训》几千册。并逐句逐段的付有当代著名的净空法师讲解。恰逢学校放假,让我得以有机会好好读这本书。
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现身说法”,教戒他儿子袁天启所作的四篇家训:一、立命之学——认识命运的真相;二、改过之法——发‘耻心、畏心、勇心’,“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三、积善之方——十种具体方法;四、谦德之效——用五个例子说明‘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这本书在明清两代被奉封为至宝,读了确实可以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加上净空法师讲解,使我认识了许多佛教原理和佛法的基础知识,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奋斗之间的'关系,我并不是完全不相信命运的人,但我更愿意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训,终于找到了一种说服我的观点,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虽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时也没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意味才能过得兴致盎然,回味悠长,直到遇到了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说来简单,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陰陽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说得多好,人只要起心动念,就有命运,极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长,他的命算不来。极恶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修大富大贵,因为造恶把福折损了,虽折还有余福。俗话说: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只是报应的时间未必在当世,可能祸及后代子孙。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指完全被命运捆住的人,即‘听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实践说明了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也印证了古圣贤孟老夫子所谓:“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
今天我能看到净空法师对《了凡四训》的讲解,虽晚尤福也。因为我不仅懂得了命运可以改变及改变命运的方法,同时还认识了“佛教”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讲的迷信,而是一种至善圆满的教育。不管过去了多少年,我还是有幸看到了这本书。我将努力实行!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读这本书,并按照古圣贤的教育理论来教育子孙后代,那我们的国家一定没有现在这么乱,一定会比现在更繁荣富强。
了凡四训读后感 28
《了凡四训》是一本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的教育书籍,全文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分四部分来讲解如何改变命运。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其以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
未学此书前,只知道人的命天注定,胡盘烂算不顶用。殊不知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了凡四训是一本非常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命运如何改变命运的书,好的修养德行福泽后代,对于我来说命由天定那是铁的事实,生辰八字注定的,直到读完了凡四训,终于深刻的理解了“命由心造,福自我求”这句话的意思。
了凡先生一生本来已被算命先生算定,经过验证不差分毫,虽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但同时也让他没有了人生的追求,有着“得过且过,阳坡地暖和”的惰性。其实人生总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奥妙隐藏其中,当你突然顿悟的那一刻,才觉得人生原来如此美好。了凡先生自遇到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说来简单“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说得多好,人的起心动念,是改变命运源头,极善的人,经常会帮助别人,做一些好事,福德会随着善行日渐增长,命运就不是定数;极恶的`人,原本可能有的福德反而随着他造的恶日趋所损,他的命运也不是定数,取决于他的造业。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是说你种下什么种子收获什么果实,这个果实是不定期的,也许半年六个月,也许三年五载,也许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了凡先生以自己的实践说明了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也印证了:“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古语名句。读完这本书我不仅懂得了命运可以改变及改变命运的方法,还认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所在。
人们常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又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由此可知,数千年以来,人人皆知有命运的存在,也都感慨命运的不可捉摸。命好命歹,心态最重要,一定学会反省自己的过失,发现并改掉自己的坏脾气,对待他人要像对待自己一样,才会有宽容心,要一心向善,力所能及的真心的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块对家族、对社会充满正能量的磁铁。
了凡四训读后感 29
了凡先生在第一篇立命之学中就直指了一个问题,那便是人的命运真是被注定的吗,人的命运可能通过人的行为去改变吗?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是被注定的,那么他的命运也就是被决定了的,而一个人倘若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命运,而且那种行为的意愿来自自己而非其他,那么他的命运便决定于自己而非其他了。从了凡先生的命运中,我们看到,多做善事,种善因,可以改变命运,而且,“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一念猛厉,可以涤百年之恶”,了凡先生劝世人行善,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可以说是佛教智慧的体现。
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则是了凡先生开出的'改变命运的三剂良药。改过之法首先要端正改过的态度,所谓发耻心、发畏心、发勇心,然后要明白改过的方法,便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耻心、畏心、勇心给我的触动很大。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有了耻心,才能够主动的去反省自己的行为,然而曾几何时我已经将反省渐渐淡忘,以至于自己做了很多错事,要别人的提醒才能够自知,别人指出的错误毕竟有限,那些我茫然不自知的错误又何止千万,对错误不自知,以为自己做的问心无愧,实际上却是一点一点的堕落,这些错误,可能就是我烦恼的根源,可能就是我为人处世上的缺陷,任由这些错误存在,最后只会贻害自己。
发畏心则是告诉我要有一颗虔敬之心,敬畏之心,也就是小时候父母经常教导我的慎独。的确,很多时候虽然并没有人去监督我,但是这不代表我可以为所欲为,了凡先生说,我们虽然“过在隐微”,但是“天地实鉴”,被人看破就会一文不值,我觉得倘若排除了鬼神的监督,排除了别人发现的可能,这种畏心依然是必要的。“头顶三尺有神明”,人必需要有一颗敬畏的心。
发勇心则是教导我要当机立断,改变以前的种种不端,从现在开始,反省自己,用道德约束自己,不给错误以任何可乘之机,勇猛精进,过则无惮改。
了凡先生用一本《了凡四训》告诉世人,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方法就是要多积善行,多培养善德;易经同样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对于我们这些在俗世学佛的人一定要认真践行《了凡四训》所说的金玉良言,发耻心、畏心、勇心,多行善事,多积德行,远离颠倒梦想,证悟菩提。
愿世间一切有情众生,早脱轮回,往生西方极乐,证得佛果。
了凡四训读后感 30
研读过《了凡四训》的朋友们都很清楚,它本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训诫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据史料记载,袁了凡先生与佛教渊源甚深,且与当时著名高僧云谷禅师交情颇深。他在没有遇到云谷禅师前,只明白认命,任凭命运的安排,十分消极被动。之后,在与云谷禅师的交往中,他逐渐意识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道理,并根据“立命之学”自强不息,改造命运,并教导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积善积德,实现人生的价值。
《了凡四训》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深刻,内涵丰富,兼融儒道佛三家思想,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与浑厚。这本书虽然不是佛经,但很多高僧大德却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尊重。如在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对这本书极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先后印送这本书达百万册以上。细细品读《了凡四训》,我有如下感想:
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够被创造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是《了凡四训》中关于“立命之学”的直接诠释。何谓“立命”?即是指创造命运、改变命运,不为其所束缚、禁锢。我们的命运不是上天注定的,它始终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才是命运的主人,命运是能够创造和改变的。了凡先生在少年时,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寿命到五十三岁,命中无子,当官的话能够做到县长。他每年拿国家多少待遇,考试第几名,都算得很准,了凡先生一对照,一点都没错,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没有妄想。世间人追求功名、财富,而了凡先生没有这个念头,因为他晓得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之后,他和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没有打一个妄想。禅师很佩服他,说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说:“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没有用。”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以为你是圣人,原先你还是个凡夫。”随后,云谷禅师的一番教导,使得他顿悟。于是,他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但考取了进士,而且还有了两个儿子,活到了74岁。
此刻呢,知识改变命运、机会改变命运的事情太多了,放牛郎能够成为政府高官,贫困户能成为百万富翁……这正如《了凡四训》所讲,“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发心去改,善莫大焉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再伟大的人,再有声誉的人,也难免会犯错误。有些人,因为一点小错误,断送了性命;有的人,因为犯下错误,成为千古罪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是致命的,绝大多的过错是能够避免或是改过的。那么,如何去改呢?《了凡四训》中提到“改过之法”,即:第一,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第三,须发勇心。“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即是说,如果能发这三心,就能去除弊病,找回自我,重新做人。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了凡四训》与佛经有着相似之处,目的皆在“与人为善”、“护善念”。那么,又应如何“护善念”呢?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贪嗔痴慢疑”这“五毒”,不被名利富贵等物欲所动心,将坚定的正念、正信坚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善事,正的念头出此刻前,那么邪恶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我们的心灵。即便是有过错,有过失,只要发心发愿去用心改正,一样能回归自然,回归到我们最真实最善良的一面。
三、虚心使人进步,谦虚是成功的'助力器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训诫一向成为世人的座右铭。在《了凡四训》一书中,同样阐释了“谦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这是说,人若谦虚,神明相佑,人若骄满,神明相拒。
如果说积善是自我的修行,专注于自身的话,那么,谦虚则是在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态度。试想,一个不明白谦虚的人,是多么鲁莽和无知啊!“无知者无畏”,不知谦虚的人肯定能捅出大漏子,后悔莫及。《易经》谦卦上说:天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亏损,而谦虚的就让他得到益处。地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也要使他改变,不能让他永远满足;而谦虚的要使他滋润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经过,必定会充满了他的缺陷。鬼神的道理,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受害,谦虚的便使他受福。人的道理,都是厌恶骄傲自满的人,而喜欢谦虚的人。
由此来看,不论是天、地、鬼、神,还是人,都就应注重谦虚的效用,不能熟视无睹,一味自满。因为谦虚,我们能放开心胸,接纳他人,赢得更多的机遇;因为谦虚,我们能反躬内省,及时发现弊病,极力改过,赢得新的生命;因为谦虚,我们能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获得更多的青睐和赏识,助力于成功……
纵览《了凡四训》一书,才发觉它不仅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还有应对人生、处理情感、生活的策略,真不失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相信各位朋友在反复品读《了凡四训》一书之后,定能走出生活与情感中的种种阴霾,并能发无上慈悲心,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当一个通情达理的智者。
【了凡四训读后感】相关文章: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03-26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04-01
《了凡四训》读后感03-21
《了凡四训》读后感07-01
《了凡四训》读后感(精选20篇)03-11
《了凡四训》读后感(6篇)10-01
了凡四训读后感(7篇)10-04
《了凡四训》读后感:明心语录02-18
了凡四训读后感(通用10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