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今天,听了王老师讲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不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本节课着重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和感悟乘法的意义。为了能达到此目的,王老师在课的开始抓住了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来进行导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通过观察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相同加数。在老师说算式与学生写长长的同数连加算式的活动中,比如写:7+7+7+7+7+7+7+7+7+7+7+7。再比如,老师说200个6相加,学生感到很茫然,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确实实很麻烦,从而促使他们思考:怎样写简便 ?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这样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的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练习环节,先通过观察公园游乐场的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并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再呈现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到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最后一道开放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促使学生发现不同的方法比如:3+3+3+9和4+2+2+2+2+2+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在练习中交流巩固,双基得到了很好的落,开阔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不足之处:
1.在给加法算式分类时,没有砸实,学生只把相同加数的算式分为一类,而另一类,加数不相同的算式,没有分,老师也没有理会,导致后面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没有更好的理解。如果老师让学生观察,这样的算式为什么不能写成乘法算式?这样把问题给学生,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得出加数不相同,所以不能写乘法算式。我认为这样学生对乘法的意义理解的会更好。
2.揭示课题如果放在新授课后,效果会好一些。
3.练习题有个别没有处理,教师的语言不要过于罗嗦。 总之,听完了王老师的这节课,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如何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运用怎样的方法手段,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非常重要。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最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实验教材强化了几个几的实际含义,简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不再区分乘数与被乘数,“×”读作“乘”等),删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义、“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等抽象用语)。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一开始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我认为整个设计思路应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教学时我一直让学生一个几,两个几,三个几这样数,在数的过程中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几个几,很容易地看到图就用这样的方法去数,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不会混肴。但是由于过于“扶着学生”学本领,而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发现,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少了些。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简便计算。学生对于乘法非常兴奋,还不忘背几句乘法口诀,看样子在家里家长下了不少功夫。有家长也打电话让我叫他的孩子背乘法口诀。我在想这样真的好吗?孩子连什么是乘法,为什么我们要学习乘法,乘法口诀用来干什么呢?为什么要背呢?这些都是学生很疑惑的'地方,这些问题没有解决,那么学生学起来很被动。
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上了一节课为什么要学习乘法,我写了很多好长好长的加法算式,然后让学生读,让学生说,让学生想,特别是读,读的累死了,然后我就介绍了乘法,那么乘法就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计算。那么对于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学生就很清楚,这个在乘法口诀中体现出来了,学生会应用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解决问题。
然后一节课我重点介绍了加法算式改写乘法算式,那么对于几个几相加,相同加数是谁,有几个这样的加数,要让学生很清楚,改写乘法算式我觉得难不倒他们,但是我们不能光让他们会改写,还必须清楚相同加数是谁,有几个。对于2乘3,可以理解成2份,每份3个,也可以理解3份,每份2个。
鉴于前面乘法的意义讲的比较透彻,学生对于乘法口诀就可以先自学再总结了,学生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在方案设计时,遵循“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一开始学生就说出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因为这个班的学生比较聪明,可能从辅导班上知道了乘法,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乘法的意义还不是真正理解。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根据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老师单向地灌输,学生被动地去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朝着这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引导学生探索
本学期,我上了一次公开课——《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我尝试着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能够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如何让学生掌握乘法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因为是第一次接触乘法,也许部分学生在平时有听过,但是乘法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因此在引入乘法时我做了很多铺垫。新课标也指出,学生的学习必须是建立在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一开始就是通过情景图的引入,让学生去观察图意,然后再列算式,这里我只是做一些引导,写出第一个多个相同加数的算式时,然后就问学生:“你会列这样的算式吗?”学生马上就能仿照列出来,这样使学生对相同加数的加法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步让学生用小棒来摆图形,摆之前提出要求,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发挥,这样比单调地看课本有趣得多,大部分同学都能按照要求摆出许多种图形,并且课堂气氛轻松,学生是乐在其中。其实设计看图和摆小棒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强化相同加数的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事实证明,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这样的探索实践活动,使他们对后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更有利于课堂教学。
二、注重口头叙述
同样还是《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一方面注重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另一方面,也关注了学生的口头叙述。既然是要将课堂交给学生,当然不是只有老师的声音,应该更多的是学生的声音。这节课我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交流想法,说对了马上给予肯定,不对就让其他同学给予纠正,其实学生通过这种交流就是将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和新知识进行有机整合的一个过程,而且让他们自己去判断问题的对错,纠正错误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存在感,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这个课堂中重要的一份子,使其有兴趣加入到这个学习活动中。
三、独立探索与口头叙述相结合
《乘法的初步认识》在新课之后,我还设计了相应的练习。练习划分了3个层次。第一层:让学生读出乘法算式,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乘法的认识;第二层: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让学生能够顺利地由加法过渡到乘法;第三层:不同的视角,写出不同的加法算式,然后再列乘法算式,并让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在练习中,我注重采用的是独立探索和口头叙述相结合的方法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的学习探究和口头叙述并不是两个独立的教学方式,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其实在教学新知识时就已经表现了出来,但是在练习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而已。新课后的练习完全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自己评价交流,在这里老师只要学会倾听就可以了,同时还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我发现在练习时,学生很喜欢自由的评价交流,这里只要适当做好课堂调控,学生完全可以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有序学习。
四、让学生学会表扬
让学生学会表扬其实很重要,尤其是在低年级,当学生获得全班集体的表扬时,对于他们来说是莫大的荣誉,有时是比老师的表扬更有作用,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也是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所以在课上我会时常引导学生集体去表扬同学,通过这样的赞扬方式,有效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这节课我尽可能多的将课堂交给学生,让自己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虽然有很多地方还不是很成熟,但是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设计,我深刻地理解,学生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实在是有着天壤之别,因此让我更加认识到“将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让学生对学习是真正乐在其中。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6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实验教材强化了几个几的实际含义,简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不再区分乘数与被乘数,“×”读作“乘”等),删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义、“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等抽象用语)。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一开始列了一节' 乘法的初步认识' ,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我认为整个设计思路应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教学时我一直让学生一个几,两个几,三个几这样数,在数的过程中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几个几,很容易地看到图就用这样的方法去数,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不会混肴。但是由于过于“扶着学生”学本领,而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发现,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少了些。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思绪万千,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如何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运用怎样的方法手段,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非常重要。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7
这节课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一、在导入阶段,我出示游乐园主题图来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并有意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加数都相同的加法,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好铺垫。
二、在探究新知阶段,我设计摆小棒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交流能力,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生生、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学生在动手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取新知识,感受成功的体验。同时又让学生体验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进一步沟通了相同数相加与几个几相加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在巩固练习阶段,做一做和游戏来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体现了学生快乐中学习,印象更为深刻。其中更重要的是通过“找不到朋友”来强化“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四、在拓展延伸阶段,通过联系生活中事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这节课存在不足的地方:
1、由于小学数学课堂授课经验的不足,我没能很好的组织课堂部分环节,如学生讨论次数的过多,一些不必要的讨论造成时间的拖延。
2、在探究新知阶段,前半部分时间的拖延影响了这一环节从相同数相加过渡到乘法时太过仓促,没能按预先的设计实施课堂。
3、在动手乐园这个环节,学生根据摆小棒的情况列各加法算式时,算式的对比不够强烈,不够全面,对乘法的引出没有一个思维的碰撞过程,而是教师直接口头引出乘法。乘法的过渡引出本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环节,但还是由于时间限制,只能草草收兵。
4、在学生感知乘法过程,由于事先给学生的定位太高,导致很多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乘法的基本意义。
5、我和学生的语言都出现了不少的漏洞,我的数学语言不够准确,而学生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是我在今后的课堂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8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6~48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课引入新课时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并且配合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乐场的情景引入,不但达到了数学生活化的目的,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增强。
大多数学生对乘法的认识是陌生的。同时也有个别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会背诵几句乘法口诀,但这部分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是不理解的。所以理解乘法的意义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应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观察、探究、思考,对乘法产生亲切感,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在练习上,通过拍手游戏、我会连、我会填、星级大比拼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同学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
今天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乘法。教师用书上是这样设计的本节课的:导课环节是出示游乐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我在一年级暑假就布置学生背诵过乘法口诀表,我想很多学生一定对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我在出示游乐场图时,先问学生对于乘法你都了解哪些知识呢?没想到学生的回答让我非常惊喜,他们的知识面真的非常广。王晨赫说:老师,我知道,加法可以写成乘法,我马上问他:所有的加法都能写成乘法吗?很多学生马上说:不行,那种一样的数加法才能写成乘法,于是我马上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加法算式,有的是相同数连加的,有的是任意数的加法算式,很多学生马上判断出哪些能写成乘法,哪些不能。王铄渊说:老师,我知道,加法是初级的,乘法高级。其他学生听不懂什么意思,我马上结合刚才的加法和乘法算式让他们对比,学生发现3+3+3+3+3+3=,6个3相加只需要写成6×3,乘法算式很简单,原来乘法高级是因为乘法算式简单。
不用老师特意讲解,通过这两个学生的精彩观点,很多学生已经对于乘法的意义、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我又出示了游乐场的情境图,学生很轻松地就列出了相应的.加法和乘法算式求每一项一共有几人。
这节课学生学得非常高兴,平时上课不爱发言的王铄渊、丁兆松、尚祺晗等一些学生都主动举手,学习尽头很足,看来,老师相信学生,给学生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学习新知,就能充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热爱学习,主动学习。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
由加法运算过渡到乘法运算是一次质的飞跃。有史料表明:人类几万年的就学会了用加法,而用乘法则是近几千年的事,既然人类掌握乘法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那么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就不可能是件很轻松的事情。
我们在教学中最擅长的就是扮演“先知先觉"的上帝的角色。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乘法的存在,所以我们在数学时总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很快.地获得这一知识,而不是让学生回到知识生成的原生状态,让学生把相关的知识创造出来。
前面提到的教学片断中,分几个步骤来认识它,这其实完全是为了完成某种学习任务,而不是为了某种问题的.解决和思维的探索。老师要求摆小红花,2朵2朵地摆,摆3份,求一共有几朵小红花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要2朵2朵地摆呢?教师心中有数,学生却不知其所以然,只是在机械地执行教师编制的程序而已。
3个2连加,2是相同的加数,3个2的3我们把它叫做个数。在2与它们连起来,写成2 X 3乘法算式为什么这样写?这个问题只怕连老师都回答不上来,他也许会说以前他们老师就是这样教的。这种学习上的“世袭"有多少数学学习的价值在里面呢?
“齐读”: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的意识究竟是在学乘法之前就应该唤醒,还是在学好之后再品头论足?学生这时哪怕读一万遍,都没有通过自己想方设法寻求简便的表示方法获得的印象深刻。
这种教学正是费赖登塔尔所批判的“教学法的颠倒",即把结果作为出发点,推导出其他的东西,而不是回到当时知识的起点去把该发现的知识“再创造”出来。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1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在青岛版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安排在第二个信息窗,在第一个信息窗中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同数连加计算。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贯穿全课观看魔术表演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不足之处:
练习的最后一个吹泡泡练习,学生出现了两种移法。其实每一种移法都可以横着看、竖着看表示2个3,3个2。这时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看的?然后再列出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图。教师引导不够到位。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小节的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的基础上,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一年级学生一直利用加法解决数学问题,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因此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现就本节课学习内容突出以下几点:我是这样突破重难点的: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出示游乐场的一角——同学们坐过山车这张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为接下来深入认识乘法做准备。
2、积极引导,自主探究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创设认知冲突,理解乘法。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当车厢加长,变成100节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学生讨论,老师板书出有代表性的想法。比较算式,刚才用合并加数的方法,把算式变短了,谁能用一句话表示?刚才我们用这种办法把算式变短了,你们知道数学家是怎么想的?板书:100×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可能问“×”叫什么?6从哪里来?3呢?乘号是加号斜过来的,因为乘法和加法有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由这样的加法得来的,因此,科学家就把加号斜着得来的。怎么读呢?师领读6乘3,生齐读。问:用乘法表示这样的加法简单吗?
对于这堂课的设计,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导入精炼,直插主题,虽然教学环节简单些,但可以利用练习来加以巩固,直到上完这节课我才发现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好,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
1、对于本堂课的重点及难点没有完全把握,学生虽然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对于复杂的加法算式可以用乘法来替代,但有个别学生不明白到底为什么可以这样用,是不是任何时候都适用,我们学习乘法有什么目的,这些教师没有清晰地解释,导致在练习环节,对于1+2+3这道题学生直接将加法改成了乘法,用1×2×3来表示,也就是没有将重点放在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上来,这一环节上出现了纰漏,致使整堂课效率不高,学生学得很累,教师教的也很累。
2、在课堂练习中,应增加游戏的方式解答习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巩固训练,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
3、学生参与范围不够广泛,个别学生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组织教学时应对全体学生进行广泛关注。真正做到民主课堂。
总之,在本节课中,通过我自身的教学实践、反思和与同事们的探讨中,发现了这些不足,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以改进和提高,我也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数学教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虽然学生已经从很多渠道接触过乘法,甚至有很多学生已经能很流利地把乘法口诀背一遍了,可是对乘法的意义,估计只有个别学习好的学生能说出来,所以这节课《乘法的初步认识》对以后学习相关的乘法知识起了奠基性的作用,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课前,我反复地分析教材,研究教学设计,经过多次试教后,最后敲定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的动手操作摆小棒导入,里面蕴含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算式和图、算式和算式之间的比较,体会乘法的意义。
接下来,我想结合几次试教和今天的这节课,浅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动机。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可以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课中动手操作摆小棒情景导入,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状态,生动有趣,再引导学生从所摆小棒图中提取数学信息,列算式,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自然而然地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在强烈反差中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由于学生是初次学习乘法,再加上未系统学习乘法口诀,学生暂时不能体验乘法计算的简便。教学时通过摆小棒,写算式中对比强烈的情景,从“2个4”到“4个2”再到“3个3”甚至到“50个3”,让学生用加法来表示,随着加数个数的增加,发现用加法算式表示比较麻烦,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用乘法算式表示比较简便,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三、注重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练习设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有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的目的,又是为老师准确诊断课堂教学效果,矫正和调节课堂的重要环节。因此我觉得小学数学课堂有层次的设计是有效练习的重要基础,能有效贯彻“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本节课在练习的设计上,有一定的层次性。不仅有基础性知识,而且有提升性知识。适合所有孩子!
这节课采用了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热情高涨。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争相展示自己的想法,于是占用了很多课堂时间。另外由于教师个人的问题,如有时说话不太简练,也耽误了一些时间,使得这节课后面的练习来不及做。其次在试教的时候,几位老师就跟我说过,我对学生“放”得不够,老是把学生束缚住,在这节课里,还是能看到我暴露出这个坏毛病。而且在很多细节上,我处理的还不够周全,比如说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忘记了教学过程,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些种种的不足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首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游乐园游戏项目中小朋友坐的位置,感性地体会“几个几”。 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例一的主题图为情境先解决问题,再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的反馈和学生解决的加法算式再得出乘法算式以及读法,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1、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论性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因此,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该设计一个情境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根据所知道的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习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这节课经过研讨和不断地改进使我认识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同时,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应当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乘法的第一课时,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
1、理解乘法的意义,会读、写乘法算式;
2、会把加法改写成乘法算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些方面处理得还可以。主要表现为:
1、利用主题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一幅拼图的游戏,让学生认识乘法,体会乘法的意义,并且会把加法改写成相应的乘法算式;第二幅主题图――热闹的游乐园,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对乘法的认识,并且感受到玩中也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2、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完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其实并不是一张白纸,在教学乘法之前,部分学生其实已经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乘法,所以,在教学时,通过学生对算式的比较、探究,让学生在说一说,想一想,改一改中,逐步认识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且能够根据图画,根据加法算式清晰地表达出乘法所包含的意义。同时,板书清晰,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一目了然。
3、练习的设计体现重难点,并且有一定的`梯度,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第1个练习是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图提数学问题,并且用加法和乘法两种方法列式计算,是对本节课基本内容的一个巩固和检验;第2个练习是把加法改成乘法算式,前3个是比较简单的,第4个是一个延伸,让学生在练习中初步体会到乘法的简洁性,同时明白只有清楚了几个几相加,才能写乘法算式,第5个是用字母来表示具体的数,不但适应本节课的教学,同时还渗透了一个符号化的思想;最后一个练习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5×2,该题对于刚接触乘法的孩子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出示题目时,我也给了学生一个小小的提示,即“5×2表示什么意思?”,通过理解意思,再经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那么突破该题也不成问题了。本题在第二课时还将涉及到,所以即使学生只能理解其中的一个意思,那也是可以的,不要求人人都会。
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1、虽然在备课时,有设计让学生来读一读各个算式,说一说各个算式以及其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但在实际操作时,这个过程还是有所忽略,还需加强,尽量让孩子都来读一读,说一说个中意义。
2、主题图的出示可再清晰。本节课用到了2幅主题图,即摆小棒和游乐园,里面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很容易对孩子造成干扰,所以,当孩子提到某一具体内容时,如果能出示相应的放大图,那么学生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对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3、对于乘法算式的出现,我是先让学生写乘法算式,然后再来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虽然在板书时,我已有意识地把两种情况分开,但是,如果在得出加法算式后马上进行分类,从而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这样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可能会更清晰。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1-24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2-30
《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04-16
【必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7-06
[实用]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7-10
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4-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01-24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01-24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