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获取知识》读后感

《获取知识》读后感

时间:2022-03-27 00:19: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获取知识》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获取知识》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获取知识》读后感

《关于获取知识》读后感1

  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前面的几条建议,特别是第七条和第八条,《知识—— 即是目的,也是手段》与《关于获取知识》。写一写自己的读后感受。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两条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关于知识,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是拥有知识就一定有力量吗?不尽然,如果存在于你头脑中的知识只是一些字、词、句、篇,只是一些概念、公式,只是一些人名、事件,这么这些“ 知识” 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用苏氏的话说就是“ 不能活动的货物” 。“ 货物” 越多,重量越重,相反你的力量就会越小。那么,如何使知识变成力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将掌握的知识使它不断地运转起来,也就是运用起来,使它不仅成为你“ 懂得东西” ,更要使它成为你获取新的知识的手段。苏氏说: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这样,他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学习起来就会越容易,他的思考力就会越强,以此他就会有能力去掌握更多的知识,形成一个良性地“ 知识长进” 的过程。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苏氏在这里用“ 词” 作为例子给我们阐述了他的作法,简而言之,就是在低年级要让学过的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发生联系,要让词成为表达他们思想、促进他们思考的一种工具,这样,原先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 词” 就不是一个个纯粹的符号,而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 小精灵” ,他们是在用词进行思考,从而有了自己的思想。正如苏氏在这条建议的最后一段所言: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记住一条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 用知识去获取知识” ,苏氏将这条原则说成是“ 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景),借助其他人(教材、、媒体、实物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主动地无意识地将已掌握的知识与新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增长点。在这个“ 获取”“ 建构” 的过程中,“ 疑问” 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只有学生在新旧知识联系挂钩的交接点上产生了疑问,才能激起它探究的'欲望,才会动用起它过去的知识去寻求解决的途径,“ 这种抽取已有知识来解决疑问的办法,就是获取知识” 。如何使学生产生疑问,又如何使学生在思考中获取知识呢?这里边需要很高的教育技巧,也需要老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学生,更需要深入地思考与钻研,比如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你要明白在课堂上哪些知识应该讲,哪些不应该,哪些只是点到为止;哪些知识对哪些学生应该详细讲,对哪些学生少讲或者不讲。重要的是要找到每一位学生的知识“ 生长点” ,使他们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在自己知识的阶梯上,又迈上一阶。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 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妮据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与体验。()

《关于获取知识》读后感2

  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获取知识,在我的理解里就是基于新知识产生质疑,然后充分调取自己的已有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老师是活动期间最关键的一个引导者。刚开始知识点的新颖呈现。就如同他在文中所举的例子,如何让孩子们了解“光合作用”。教师单纯的讲解是可以的,而且相对来说也是最科学、最准确的定义和知识获取。但是,这对于孩子们意义不大。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注意到孩子们的智力积极性被抹杀了,孩子们得到只是死知识,而这些知识没能“活蹦乱跳”在孩子们的思维中。想到换种方式来探索这一知识,于是教师很努力地找因果联系挂钩的交接点:无机质怎样变成了有机质。于是图画出现了,于是问题生成了,于是孩子们的思维开始跳跃起来了。“植物从土壤和空气里吸取无机质,而在自己的复杂的机体里把它们变成了有机质。这个制成有机质的过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植物机体这个复杂得难以捉摸的‘实验室’里,在阳光照射下,把矿物肥料这种无生命的东西,变成了西红柿的甘美的肉汁,变成了玫瑰的芬芳的花朵,这一切都是怎样进行的?”孩子们激动了,他们的眼睛亮了,他们的大脑开始运转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开始聚焦于这样一个令人精神振奋的神奇过程中来了。这时候先前的知识经验,这时候进行的思索都是不可遏制的,都是自发的,教师之所以关键就在于一个技艺高超的教育者知道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索”,知道知识的连接点在什么地方,知道问题的枢纽在哪儿。而这种功力非一日能成,需要教师深厚的`教学积累和学养修炼。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讲与不讲的关系,讲多与讲少的关系,先讲与后讲的问题,甚至于讲得过程中语速的把握,重音的落实等等的“拿捏”水平。而这是一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实际,学生当堂生成的一个智力交互的过程,这是最能体现出教师的综合水平和教学机智的过程。所以说这一点是任谁也帮不了教师必须自己修炼的功夫。这是彰显优秀教师的重要环节,也是授课水平的最真实、最不易掺水的环节。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尽其可能的让学生自发的“抽取”自己的原有知识库存,用来解决自己产生疑问的新知识。学生调动已有知识的速度、深度和广度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本身能量。

  而让我最为感慨的是,教师能够根据当堂的反馈,随时进行调节自己补白的时机和数量。克服脱节的同时,避免自己不必要的“唠叨”。想想这真是一个奇异的课堂。这课堂没有什么高明的招数,也没有繁多的花样,没有这理念那术语的指导,有的是孩子掌握知识的最自然、朴实的规律。有的是潜心研究教材内容,真正掌握学情下的有效指导。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获取知识的状态下日渐形成的。

  质疑(教师帮助建立知识交接点)——抽取已有知识经验(教师给予不同程度的点拨、指导)——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如此往复循环,学生该是进入一种怎样的思维锻炼状态。回想自己的课堂,忍不住汗涔涔,泪潸潸了。对教学的无知,愧疚感充斥内心,心堵得厉害。想想,但凡多读一点专业书,多研究一点教学的规律,自己也不至于执教12载依然真真切切彻彻底底一个门外汉。以后,静心读书,潜心修炼才是正途啊!

【《获取知识》读后感】相关文章:

用μPSD3234A获取Motorola Oncore的GPS信息04-12

知识的标语10-25

知识的语录02-17

关于教育知识读后感10-08

科普知识的读后感12-08

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培训心得07-12

《冷知识》读后感3篇07-23

知识与金钱的作文04-30

基础与知识作文05-07

知识的力量作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