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人世间》读后感

《人世间》读后感

时间:2024-04-16 16:55:2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人世间》读后感(精选30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世间》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人世间》读后感(精选30篇)

  《人世间》读后感 1

  我的眼里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用这句话来表达我对此书的感触再适合不过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于60年代到80年代中国的历史发展,都是存在盲点,不了解父母那一代人们的经历,本书讲述了在那特殊年代的友情、爱情和事业,借此机会能让我更加体会到父辈的峥嵘岁月。

  家乡的变化,人性的真善美,城市的百姓生活,历史进程下的选择,本书分上,中,下三卷,共计115万余字,通过作者熟悉的城市,故事从A城城乡结合部“光字片”小土屋群落的底层民众,在边远地区支援“大三线建设”的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周志刚及周家三代人的奋斗过程中拉开了序幕。

  01、峥嵘岁月须拼搏,年华潇洒莫蹉跎

  人的一生是不断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不同的年龄段需要面对不同的课题,《人世间》三部曲中分别应对了不同历史时期,80年代中期东北国企改革,21世纪城市“贫民区”改造,这个时期下人们同样有着奋斗、担当和理想,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或像父辈一样打拼谋生,做事刚正不阿。周家兄妹则通过这个年代不断的拼搏,施展自己的才华,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不随波逐流。

  02、60后的芳华,90后的承接

  《人世间》这本书在中国历史处于大变迁的50年中,从保守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历史进程交织到每个人的`命运,那段岁月就仿佛印在眼前,而现在也是中国经济转型之年,如果要选择一个最重要的年代那就是1978年,改革开放改变了一代人、一个时代,父辈们谱写了人生最美的芳华。文中曲老太太和金老太太,为了革命事业奉献了宝贵的青春年华,受到了委屈,也仅是一句会好起来。而今识尽愁滋味,方知天下父母曾在革命道路上辛勤的付出。 梁老曾说过,这本书希望年轻人多读,了解当时那个特殊年代,了解父辈理想至上的原因,只有父辈们的不懈拼搏,才有现在后辈们的美好生活,而今我们随着年龄和认知的增长,也必须要承接历史使命,从我做起,认真对待工作,无论哪个岗位,认真都是前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03、真善美,活在人世间

  《人世间》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就是周秉昆,秉昆的善在家人眼里或许是庸俗,但在工友们眼中的是个大哥。他的真诚忠义,工人骨子里的刚正不阿,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像极了我的父辈们,他们为朋友愿意付出一切,为邻里朋友时刻操心,活在人世间,就该相互给予温暖。如同生活中我们会发现,那些看似平凡的人,总能在他人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展现出真诚和善良的品质。

  你我皆凡人,世间终日忙,半刻难清闲。人只要抱定积极进取的精神,坚持永不言败的信念,才能持续的奋斗下去。看完这本书我对秉昆这个人物感到由衷的敬佩,敬佩他无论是面对何种困难还是家人的不理解从没有埋怨过,工作的不顺他没有抱怨,仍坚持理想依然为之奋斗。曾经的我是迷茫过,而现在的我敢于接受挑战,不会畏惧任何困难,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人生不是一片坦途,我们会有收获,也会经历挫折和苦难,大家相互激励,不忘初心方得终始,每一个人活在世上,必定要经历风雨。趟过岁月冷暖,感知生命厚重,苦过,甜过,爱过,恨过,哭过,笑过,才是《人世间》。

  《人世间》读后感 2

  《人世间》是一部关于苦难、奋斗、担当、正直和友谊的小说,他们有的通过读书奋斗改变命运成为社会精英,更多的则像父辈那样努力打拼辛劳谋生。人物的性格命运各有不同,善良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坚忍、尚礼乐群等人性中的幽微之光却永远闪耀,梦想的力量荡气回肠。这是一部关于苦难、奋斗、担当、正直和温情的小说,平民视角,悲悯情怀,激烈的戏剧冲突,纵横交错的复式结构,通过一个个可亲可感的人物全景展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都让小说具有某种“史诗”品格。

  梁老从自己的故乡出发、从底层出发、从自我出发,一步一步地走向其他阶层和人群,描写出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状态,勾勒出了人与人的恩怨情仇,讲述出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展现出了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花尽半生血汗为我们重现了出了一幅鲜活的百姓群像图。

  《人世间》这本小说,可以看到上山下乡、知青返城、恢复高考、下海经商等重要社会现象,这些真实出现的历史现象也左右着小说人物的命运,在其中我感受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家族的延续和破落、百姓的酸甜和苦辣。还看到了不同人的不同生活状态,底层的不易、奋斗的.艰辛、改变的命运,以及梁老对人世间的博大情怀。

  梁老通过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人生阅历,平实而真切地描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从百姓生活中去体现社会时代的巨大变化,这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启发呢?人世间的点点滴滴与我们都息息相关,这一份情怀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去拥有的,现在就拿起你的笔来,你的《人世间》由你自己创造。

  《人世间》读后感 3

  怀着一份崇敬的心情,翻看了集团推荐好书《人世间》。这本书是作家梁晓声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115万字,历经数年倾心打造。作品以北方省会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刻画了十多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从20世纪70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艺术而雄辩地展现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堪称一部就是身陷困境,也要互助互帮,自立自强,这不仅体现了作者驾驭生活的'非凡能力和表现现实生活的深厚功力,而且还对我们当代的年轻人回望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普通百姓的心路历程,有着弥足珍贵的认知和审美功效。

  确实这部作品是梁晓声对自己的生活积累、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的一次全方位的调动。因为在作者构建的人世间的生活场景里,我们读到了个人的成长、草根青年的奋斗,读到了婚姻、家庭的维系与经营,读到了家族的衰败与延续,读到了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读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亲疏远近,读到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也还读到了底层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但仍然向往更好生活的人生努力。

  《人世间》读后感 4

  前段时间电视剧《人世间》大火,身边很多朋友都在追剧,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感慨人生在世的苦难艰辛,网络上也对电视剧的服化道、剧本质量、演员演技赞不绝口,梁晓声这位著名已久快被网络遗忘的大作家又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包括茅盾文学奖作品也掀起一波网络热度,人们好似唤起深埋基因里对纯文学作品的喜爱,对茅盾文学奖作品的敬仰。我很早就关注到《人世间》,单位也早已颇有远见的采购了近两届全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供大家阅读,因《人世间》是三本装的大部头,当我跑去图书室借阅时从了先易后难的心理,选了《牵风记》,又点了《北上》,还借了《应物兄》,等我要攻坚克难时却暂时去了别处导致借阅暂停。所以阅读清单上始终少了一部《人世间》,一拖就拖到了如今火遍网络而不知情的境况,有一种遗漏明珠在人间的懊悔遗憾,开始急迫的找来小说原著如饥似渴的读完了《人世间》,反而对电视剧未曾动心。

  读文字永远都有比看视频图片所不能及的吸引魅力,是想象力和思考力更胜一筹。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林黛玉,我们可以想象她的衣着她的一颦一笑各不相同,在想象中我们不知不觉间便将“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记在了心底,当你遇到一个美女时对上了你的审美,这句绝美诗句也便随着美女浮现于眼前。所以当我在读《人世间》时周秉义的俊、周蓉的美、周秉昆的'憨就绝不仅限于电视剧里的演员形象,比如周秉义我会觉得他应该随父母的遗传基因是国字脸,身材高挑纤瘦但绝不羸弱,话不多甚至是沉默的,但一出口便有令人信服的安全感,面对外人沉稳有礼,情绪克制,面对家人面部表情生动许多、甚至是俏皮的有着一肚子坏水的那种活泼,喜怒哀乐愿意外漏的真性情男子。想一想,都觉得魅力无穷哈哈。

  回到小说本身,不得不说,大部头的作品更彰显作家功底和作品质量,相对《北上》《牵风记》,也是令人印象深刻,文字中不乏思想深刻、情节唯美的考究之处,人物形象也是饱满的灵动的,但《人世间》带给你的阅读体验还多了一份震撼,却是少有作品可以比拟的。这份震撼里,一是梁老写出了时代大背景的全景画面,让你身临其近感受几十年的生活变迁,让整部作品呈现出恢弘磅礴的气势,那是高山仰止望其项背的敬意,如若你想模仿或者超越这种大气感,会生出万分艰难的感觉。这是无数个日夜翻阅了多少典籍做了多少次调查用了多少年的知识积累才能写就的大部头,不是一时兴起两处决心就可以企敌的高度。二是倾注笔端流淌的全是对底层老百姓苦难与喜乐的熟悉与关注。这里彰显的是作品的格局,作家的良心,字里行间看似冷酷客观的描述社会现实,但那份悲悯之心却是多年观察生活、关注世间平凡人的悲喜后生发的自然流露,所以你在读到秉昆国庆赶超们在物质匮乏年代大年三十拖着一整头猪肉回家过年的那份喜悦,你也才能真切体会着成年后的他们为生存奔波眼中光芒不再的辛酸,也能够理解国庆得知重病后为妻女计而选择卧轨的无奈。

  看着《人世间》,我在心底呐喊:可以不用这样选择人生的,但你也同样清楚,那样的时代背景下那样的生活环境加之思想眼界,他们走到每一个十字路口的抉择又是必然的。什么样的作品能够直达心灵?就是这些愿意深入到底层人民中,悲悯又真实的写出下里巴人生活的作品。这段时间很喜欢董宇辉在东方甄选直播间里推荐图书的推介词,他有一段话很打动我,他说我们对底层人民的关注还可以更多一些,央视采访他这位贫苦人家逆袭出来的孩子也是合情合理的,但他依然更悲悯的呼吁大家关注更多底层打工族、流浪汉,为他们带去一份关注和关怀。我想《人世间》于我而言也是因为它带着一份共情和悲悯写出了广大底层群众的世间群像,足以是一部令人感动的作品。

  但一部令我跺脚叫好的作品在我看来还是有些可供商榷的小细节,比如人物对话我认为艺术化的成分多了些,一个没上过学的小老百姓总是文绉绉的说着家长里短,让我总有一种出戏的违和感。地方语言特色也较为匮乏,东北人豪爽又泼辣快人快语的味道在人物对白中不见分毫,减分不少。我想,梁老应该是抓大放小的性格,惯常擅于社会大背景的白描和社会各阶层的共性总结,这也体现在书中频繁出现的思考深刻的背景描述,但细节处的人物对白便没办法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但瑕不掩瑜,依然是一部可歌可泣的高峰作品。

  《人世间》读后感 5

  观看电视剧《人世间》让我产生强烈共鸣,心绪随着故事的展开有起有伏。带着对作家梁晓声的崇敬,放下手机,捧起了梁晓声的著作《人世间》......

  《人世间》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最新长篇小说。全书一百一十五万字,历经数年创作完成。作品以北方省会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艺术而雄辩地展现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在他的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相聚一起,擦出不同的火花,看后让我感慨万千。

  在书中周家三儿女,大哥秉义和大姐周蓉在学生生涯相比三弟秉昆要更勤奋。最后,他们读了北大,步入社会的上层,而秉昆却吃了文化的亏,只能当一名普通工人。虽然他也曾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有一立足之地,却无法再向上高升,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你在读书时少用的勤奋,社会会让你补上。但秉昆从内心表露出来的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当周母因姐姐姐夫的事情突然病倒时,他不是第一时间给父亲写信求助,而是自己独立面对突变,最后在郑娟每天的照顾下,周母沉睡了两年,竟然奇迹般地苏醒过来了。在任何时候,我们一定要耐得住苦难,正如那句话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书中人物周秉昆最令我感动,作为最平凡的工人,在木材厂、酱油厂干着最苦最累的工作。纵使在时代的变迁中,自身一次次经受着社会变革带来的碰撞,但是他始终为寻找出路执着地努力着。在最困难的日子里,自己的生存问题尚未解决、朋友们需要救助时,也能急人之困伸出援手,在不经意间显现出人性光辉。他身上有对朋友的肝胆相照,有对爱情的坚贞和义无反顾,有守在父母身边默默付出的子女责任和担当,尽管不曾是父母眼中秀的孩子,但他以阳光的形象展现着人世间的爱与善良。

  最后一点,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记者柴静在《看见》里提过人在还能笑的时候,是不易被打败的。时间不会停止,生活仍要继续,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会让你在困境之中,找到光明。我想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中国人,不自觉地怀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骨子里盼着国家发展好、百姓过得好,心怀着一种朴素的使命感,它就像一道光,必将激励着我们在这人世间向阳而生!

  古人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恍然而已。人生不过百年,你笑我哭都是一辈子。心态是由你自己掌控的,一个不敢笑的人,又怎能挑战生活的困难呢?唯有从容乐观地去感受生活、体味生活,迎着阳光奔跑,就一定能度过人生的疾苦,收获幸福的人生。

  《人世间》读后感 6

  “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用这句话形容梁晓声的《在人间》在合适不过。

  在《人世间》全书分为三册,以北方某个省会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为中心,围绕着社会变迁描绘出从20世纪70年代到至今的平民百姓生活史。梁晓声说:“把留城知青曾经经历的那些艰难呈现出来,让他们看受到了文化的关注。写了那代人的亲情、友情、爱情、精神的成长。这些美好的人性是不受年代的制约的。”他用朴实真挚的笔触刻画有血有肉的人人事事,挖掘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他笔下的人物真实且真诚,正直善良。即便在最艰苦的生活坏境下,也对生活充满热忱,努力前行;即使身陷困境,也不忘帮助他人,用热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梁晓声老师的这本《人世间》通过一个普通平民百姓的生活历程折射出中国五十年的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生活,让没有亲身感受那个知青年代的我,通过这本岁月的教科书穿越至那个淳朴热情的时代,用温柔却有力的`文字,用引人向善的力量,向我们传递着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时代怎样变迁都要有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无论人物多么普通,多么平凡,都有把朴素日子谱写成歌的伟大。

  在看完这本《人世间》,不仅为在工作生活中时常感到迷茫的我提供一丝光亮,更让我学会与自己和解。回想起小时候做过的一些选择,难免觉得有些幼稚和可笑:长大了我是当舞台上耀眼的明星还是当为国家科研做贡献的科学家,我是考文科强的北大还是考理科强的清华。这样的设想,是年幼时不甘平凡的无限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却发现,成长就是在不断的接受并且认可自己的平凡的同时,仍然坚持到底,心怀期待,遥望未来。这样坦然地接受平凡,才是这辈子最不平凡的事。

  时代飞速发展,我们总在追求与众不同,追求遥不可及,却忘了身边虽然无名,但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在千千万万个日子中平凡而敬业的工作,一颗不停歇,一刻不懈怠,才成就了广袤大地的每一寸经络。

  平凡的普通人民是历史的浮尘,同时也是历史的缔造者。每天各司其职的工作,看似普通,却也在用敬业书写着未来的新篇章。身边的同事,大多都是平凡岗位的一颗小小螺丝钉,却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他们也许是砂场的发货员,每天按部就班的发货,打印磅单,却从不抱怨;他们也许是会计,每天与枯燥的数字打交道,却从不知疲倦。时间悄然定格了我们平凡却生动的奋斗史,精彩纷呈,气势磅礴。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身怀绝技,有的人天赋异禀,但大多数人平凡却普通。人群中平凡的人们,也是奋斗着的追梦人,我们都将成为彼此人生这条同行路上长长短短的某段陪伴,遵从内心的回音,选择所爱,坚持自己,自我实现带来平凡却真实的幸福感。

  在《人世间》,我从字里行间描绘的芸芸众生感受酸甜苦辣,学会从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身上体悟人生哲理,从一个个平凡的人物身上感受平凡不平庸的生活态度。正视人生,颂扬平凡人生的闪光,以独立、坚强、无畏的态度努力追梦,创造更好的下一刻,拥抱平凡的生活,亦是伟大。

  《人世间》读后感 7

  曾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被誉为“平民史诗”,《人世间》这本书的确配得上如此殊荣。人间的真善美在这本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正如每一卷的封面上所写的——“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

  梁晓声笔下人物大多是平凡普通的人们,周家的小儿子周秉昆是家中“最没出息”的人,他没有哥哥和姐姐的聪明才智,最终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他选择接受自己的平凡,坦诚待人,勇于担当,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了“六小君子”这个让他们引以为豪的小团体,他们一起在一个工厂努力工作、奋斗着。但可别忘了,秉昆和他们都是普通的工人,是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但是他们都在为自己,为家庭而奋斗着。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的身怀绝技,天赋异禀;有的含着金钥匙长大,不愁吃穿……但大多数是平凡普通的人,所有的人都是奋斗着的追梦人,通过自我实现带来平凡而真实的幸福感。现代社会中激烈的竞争让人们都不得不将自己伪装起来,而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却不为人知,而正是秉昆他们性格中的“真”让我看到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纯真和善良,这是我们所需要的。

  书中的周秉昆和他的好友们真实且坦诚,正直并善良。他们即便在最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也对生活充满热忱,心怀感恩;深陷困境时,也不忘帮助他人,用热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是“善”,它体现在亲人之间,朋友之间,让人为之动容。无论是周秉昆当掉传家玉镯帮助郑娟一家的生活,或是周家儿女之间的牵挂,还是周秉昆和家人朋友们凑钱帮助肖国庆的家人,我们都能看见人与人之间的善良,看见人性之中美好的一面,而正是这种最普通不过的善良帮助着他们走过一个个坎,度过一个个寒冬,这符合梁晓声先生所说的“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在这里我们更加能体会到父辈们身上那种特殊的或者说是与生俱来的善良和朴实,这是父爱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人性之美也是书中的又一突出的主题。以周蓉和蔡晓光代表的知识分子在生活之中不乏诗意,以知识分子自己的生活方式去生活;而周秉昆和他的朋友们在生活最困苦之时也不忘坚持原则,在十年的浩劫之中不落井下石;周秉义也始终惦记着光字片这个故乡,在临近退休时放弃北京的职务归乡,只为了帮助父老乡亲改善住房。这一个个的情节无不让我感受到了人性之美,理解了父辈的理想,虽然这理想不过是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或者是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再或是帮助故乡的百姓有好的生活。但那是一个时代,梁晓声曾说,希望这本书年轻人多读,了解那个特殊的年代,了解父辈理想至上的原因。我想这也是我读这本书的所收获的东西之一。

  真善美是《人世间》给予我最大的收获,同时我也理解了父辈们的奋斗。我想,了解了这些,也不枉在人世间走了一回。

  真善美,活在人世间!

  《人世间》读后感 8

  《人世间》是一部朴实无华而又感人至深的长篇小说,叙述的是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期间,在中国发生改革开放、工人下岗、商品房购买、城市拆迁、私企兴起、反腐倡廉等巨大变迁的社会背景下,居住在北方某城市“光字片”区的周姓一家五口的普通而又性格鲜明的不同生活。父亲周志刚是一位建筑工人,在西南参加“大三线”建设,虽然常年不在家但任劳任怨地作为顶梁柱承担家庭的重担。母亲萨日娜作为贤妻良母既当爹又当妈无怨无悔地操持家务照顾孩子。长子周秉义响应国家号召成为第一批下乡知青,自律图强考上北大最终成为清正廉洁的副市长。长女周蓉为了追随自己敬爱的诗人丈夫,远赴贵州乡村成为支教,思维活跃、性格鲜明,同样考上北大最后成为教授。小儿子周秉昆虽然玩世不恭、不爱读书,但留在家里承担起照顾父母的重担。

  这本书就好像是一面镜子,反射出一户普通百姓曾经的日子,映照出中国人民群众的过去、当前和将来。一个个人物的呈现通透而传神,让读者不仅身临其境地感受他们的生活变迁,为他们的悲欢离合触动心弦,更换位感受祖辈、父辈的生活理念和为人处世。

  一、善良而坚韧,才能得到真心。

  书中的郑娟是一个命途多舛的角色,从小被卖冰棍的妈妈收养,成年后,因生活所迫,不得不承受更多的苦难,带着视障的弟弟、意外怀孕的儿子艰难生活,努力过好每一天。与周秉昆结婚后,丈夫两次不幸受难,在九年半的时间里,她担负起了独自照顾周家老小的重任。遭受接连不断的坎坷遭遇,让郑娟的生活充满了悲情色彩,但她还是保持善良,对家人始终温柔相待,孩子健康成长,植物人母亲在她精心照料下醒过来,照顾好对退休回来的公公,对寄养的外甥女玥玥视如己出,让她得到了亲人们的真心尊敬和周秉昆更多的爱,她身上闪现出的光辉让人敬佩。

  二、学好知识,才能拥有刻在骨子里的智慧。

  书中的周家三个儿女,大哥周秉义、大姐周蓉在学生生涯始终积极向上,开放高考政策后,纷纷入读北大,从不同的起点走向更远的地方。而弟弟周秉昆在学生时代却对读书不感兴趣,只能后期认识到差距后努力追赶。“为什么读书?”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引人深思,周蓉的博士生导师汪尔淼在面对“既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人心性的共同的民族精神营养,为什么两千多年过去了,真正谈得上有点儿君子修养的国人也就历史上的几位,绝大多数国人的国民劣根性非但没改变,反而似乎还在互相传染?”这个问题时也难以解答。

  但有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我们可以认识到读书学习可能不会让每个人都做到洞悉世事,知晓天机,但对于思考力的养成和视野的改变都是强有力的助推,只有学好知识,学以致用,笃学笃行,才能切实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切实成果,才能训练思想,提升境界,改变气质,才能让自己拥有真正的智慧。

  三、用爱抓住生活的美好,才能奔赴更好的未来。

  周秉昆可以算是最普通百姓的代表,在当时的年代,没有高智商,没有大志向,有坚强勇敢,更多的是随遇而安。但面对母亲中风,用爱坚强地扛起照顾母亲的责任。看到父亲为大哥、二姐是北大学生而洋洋得意,即使自尊心受到挫伤,也还是用爱默默尽自己的努力做好自己的事。与郑娟相遇与相爱后,保持正直与善良,用爱始终保护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自己花费了巨资购买的房子因为产权问题被收回时,也能积极应对,虽然不甘但还能用爱互相宽慰。面对改革开放的.国内市场变化,从国有企业工人到民营企业领导,坚定信念、任事担当,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带领开创发展新局面。他的生活可以说是充满苦难的,但他还是用爱抓住其中的美好,稀罕生活中任何一朵火苗,尽量用它温暖自己和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始终相信:好好生活,就是美好。只要勇敢地向前走,肯定能奔赴更好的未来。

  《人世间》展现了近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通过回忆着过去的岁月,共同憧憬着未来的时光,让大家知道以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一代代中国人是怎样生活的,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让大家懂得只有三观端正,才能有丰盈的精神世界;只有讲道理、办实事,才能得人心、暖人心。世间是客观存在的世界,而人是这个客观世界的最大变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遇到问题时不同的解决方式,将成就不同的人与世间。

  《人世间》读后感 9

  继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后,梁晓声老先生的《人世间》又一次让我百感交集,热泪盈眶。那些普通百姓悲欢离合的生活,跌宕起伏的命运,与我们的一些经历,有着非常的契合和非常相似的同感,因此看后回肠荡气,读来回味无穷。

  单从周秉坤的角度去看人世间的起起落落,也让我们心存感念。坎坷的人生才是本真,平凡的日子当为生活。人性的真善美,世间的假恶丑,时间给了公正的评判。

  作为家中的`老小,与哥哥秉义、姐姐周蓉的事业相比,在父亲的眼里是个“不成器”孩子。但就是这个看起来最“没出息”的孩子,活出了真实的自己,精彩的人生。他“好像”没有哥哥姐姐的远大理想,实际上他时刻在努力活出自己证明着自己。由木材厂跳槽到酱油厂,一直到后来自己经营的饭馆一手创建的搬家公司,都在勤勤恳恳做事,认认真真做人。他所做的一切,不只是要给他父亲看。

  周秉坤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当所有人都以为他是个没有追求和想法人的时候,他却对自己的理想有着不一样的解读,感情有着不一样的追求。从看到郑娟的那一刻起,就对这个成为“寡妇”的女人产生了一种“怜悯”兼惊艳的情愫。他没有因为郑娟不堪的过去而小看了她,也没有因为曾经的经历而嫌弃她,一心一意地爱着郑娟,从未有过改变。而且秉坤不仅无偿接济郑娟,诚心接受了骆士宾和郑娟的孩子,还感同身受从骆士宾的角度同意了他的请求。看到马守常摔伤,立刻帮忙送到医院。孙赶超和于虹没个住处,也是周秉坤说服郑娟让他们住在太平胡同的家里。当他搬到新房后,把光字片的房子让给国庆免费居住。通过求人或自己的努力不是帮于虹弄房子,就是帮国庆找工作,将“六小君子”的有难同当做到了“极致”。并不是他不灵光,而是一种骨子里的本能,是对人生和生活的一种真实认知。

  周秉坤是个坚忍“皮实”的人。肩承重担,才会执着。心存坚忍,才有奔头。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他,时刻上紧坚忍的发条。两次入狱,周楠横祸;赶超卧轨,德宝反目;父母同日去世,工作起起落落;姐夫出轨姐姐再婚,哥哥病逝嫂子改嫁。这些痛苦与无助接二连三落到周秉坤的肩上,但并没有将他压垮。即使是与社会脱节很长时间的狱后,仍信心百倍地成立“搬家公司”,领着众人共同致富。尽管干妹妹等自私自利背叛他,但他还是选择了原谅,亲自登门和好。虽然他所做的一切没有哥哥姐姐的光鲜亮丽,但他能将看似无望的日子经营的风生水起,让父亲和他人另眼相看。

  他用坚韧和坚信成就了自己。

  周秉坤是对家里贡献最大的人。“大知识分子”周蓉不仅没有为家里分忧,反而时常为家里添乱。而“为民分忧”的秉义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所以家里的大凡小事几乎都是周秉坤在操持。就是父母最后的那些日子里,也是秉坤在陪伴和服侍。没有秉坤的坚强后盾,也许没有秉义的“甩手掌柜”和周蓉的“恣意妄为”。有担当,又成事。平凡而不平庸,也许就是大多数人的追求,也是父辈们的期望。从周志强让秉坤送站及与秉坤在车站的争吵中,我们能够看出,爱之切,“恨”之深,也骂之重。对于秉义和周蓉的指责,出院回家的周志强“你还不把秉坤冤枉死呀”,“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这两句话是对秉坤最大的奖赏与肯定。平凡而平实的日子,如自己一生走向的秉坤,活成了周志强心中最中意的样子。

  在平凡的生活中,要有成就自己坚守,善待他人的本真,也要有不甘平庸、但求平实的认知。即使遇到无法理解和无法解决的事情,也要心存坚忍,以秉坤的重情重义、坚韧皮实,做好应做的事情,活出自己的风采!(杨长青)

  《人世间》读后感 10

  《人世间》中,周家三兄妹各有各平凡而又传奇的一生。大哥周秉义是一名一心为民的大官,妹妹周蓉从教授改行作家,小弟周秉昆蹲过监狱,平平无奇。在外人看来,周家很厉害,但实际上的他们也不过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员,亲情和友谊伴随着他们一生,其中,周秉昆和他几个兄弟的友谊令人羡慕。

  他们的友谊可以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给朋友姐姐找工作,借彼此房子住,替朋友找父亲,过年时聚在一起……成年人的友谊简单而质朴。同时,他们也见证了彼此成长的过程,知道对方的难处。作为一个平凡人,有几个知心朋友,一生就不再孤单。

  昨天回乡下奶奶家,妈妈不经意翻出许多她和爸爸高中年少时的照片。一张张照片中,是爸妈曾经逝去的青春,还有爸妈的好友。他们一个个“勾肩搭背”,亲密地搂抱在一起,摆着许多时髦的造型。从照片中流露出来的是多年来都不会磨灭的友谊,情比金坚的友谊。妈妈和阿姨们吐露心声时,忍不住泪如水下;爸爸和叔叔们醉酒后的'高声宣誓……他们都很平凡,为了学习而努力过,为生活而拼过命。而友谊,则让他们有了一丝心灵的慰藉,平凡人的一生,有了友谊,就多了几分光鲜亮丽和与众不同。

  人终其活一生,都会面临死亡。那时,财产、名誉都不再重要,他们都会随之被埋入时间的土壤之中。而友谊,则会永远存入记忆之中,那时永远也抹不去的真挚感人的情谊。

  我们都是全球70多亿人中平凡的一员,但出人头地、人才辈出的终占少数。作为一个平凡人,活在这个喧嚣的人世间,友谊,才会给我们快乐。我坚信,平凡人的一生,有了友谊的支持,才有了它的伟大。

  《人世间》读后感 11

  近期看了一部很有感触的书籍《人世间》

  给我最深的印象周秉昆他是宽容,善良、重情重义,是正直,执拗,认真踏实。他的一辈子虽没有像哥哥周秉义一般丰功伟绩,也没有姐姐周蓉一般有着丰富的生活,令人尊敬的工作,他的生活充满了苦难,折磨,不确定性,还有说不出口的委屈,一辈子平凡却又不平凡,娶了受尽苦难的郑娟为妻,但也抚养了别人的孩子,中年也因孩子出手误杀了其亲生父亲间不得以八狱八年,吃了牢饭,他是幸运的,却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善良的妻子,听话的儿子,肯在困难时出手拔刀相助的朋友,有惦记他的亲人们,不幸的是,他的一生太过于坎坷,但我很敬佩秉昆的心态,自己力量虽小,却仍卯足了劲向前奔跑。

  这部书中不仅谈论生活琐碎,还饱含着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从书中,我学会了如何看待个人成败得失,并用感悟生活的勇气去面对这现实,从字里行间描绘的芸芸众生感受酸甜苦辣,学会从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身上体悟人生哲理,从一个个平凡的人物身上感受平凡不平庸的生活态度。正视人生,颂扬平凡人生的闪光,以独立、坚强、无畏的态度努力追梦,创造更好的下一刻,拥抱平凡的生活,亦是伟大。在漫长人生旅程中,我们应当放下过去的阴影,把握当下时光,以积极态度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不必过于焦虑追求浮华名利,而应真诚地对待生活,与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而书中给我们展示了简单的幸福,在平凡中折射出生命的闪光,让我应觉得要珍惜当下,我们生活中21世纪的社会中,享受着当下的一切,又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哪?

  书中真实的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向我们揭示了生活的丰富与多彩,也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暗淡"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这一辈子就过去了"人生不过一场旅途,而最后的终点都是一样的,希望我们在生活低潮时,都能有向上的勇气。

  《人世间》读后感 12

  《人世间》是梁晓声先生历时数年完成的一篇皇皇巨著,在本书中可以看见梁先生的影子,他曾做过40余年的知青,高考恢复后,先生去了大学读书,顺利完成了人生蜕变,也因此他在书中设计周秉义、周蓉双双考入北京大学。下面我就周家三姐弟谈谈自己的看法。

  大哥周秉义,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热爱读书,一开始他响应国家号召去了兵团,高考恢复后去了北京大学读书,毕业后一直做到了市长的位置,可以说正是读书让周秉义完成了华丽转身。

  姐姐周蓉,长的漂亮又冰雪聪明,在做知青时与诗人陈化成恋爱,并生有一女,同样在高考恢复后考取了北京大学,之后顺利读博,留校做了一名教授,最后与爱恋她多年的蔡晓光结婚,结局也很完美。

  再说周秉昆,与他的`哥哥姐姐相比,他就有些差劲了,他读书不行,又一根筋,家里人也从不对他寄予厚望,他没有走哥哥姐姐们走的高考的路,而是做了一名普通工人。

  我无意贬低任何一种职业,但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字眼:阶层。周家三姐弟同样出身于共乐区光字片,属于城市中下层,和秉昆结为朋友的也是和他一样的底层人家的孩子,他们干着最苦最累的工作,却住着最小最破旧的房子,勉强温饱。而周秉义和周蓉却可以住在单位分发的宽敞的房子里,成为了中产阶层。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读书,正是读书,让他们跨越了阶层,让他们看到了光字片以外的世界。

  当我们抱怨读书苦的时候,殊不知不读书的人生更苦,读书只是苦一时,不读书却会苦一世。读书是最廉价、也最直接的改变我们人生的方式,也是贫寒子弟实现人生跨越的最简单也最快捷的途径。

  作家梁晓声通过本书向我们展示了那个知青年代的生活面貌,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读来让我们获益匪浅,但无论哪个年代,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奋斗都是我们人生不变的主题,一根筋的周秉昆尽管没有像哥哥姐姐一样考上大学,但也在生活中努力挣扎,从木材厂进入酱油厂,最后进入编辑部,也是一路飞跃。我们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生活的真谛,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人生哪有什么一帆风顺,不过是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的过程,愿我们都能在生活这艘巨轮中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人世间》读后感 13

  近日,认真品读了作家梁晓声的名著《人世间》,读后感慨万千,受益颇多,让人回味无穷,好作品总是让人爱不释手。

  给我感触很深的有几点:

  第一、学习改变人生。在书中,周家三儿女,哥哥周秉义,姐姐周蓉在学生时期,学习非常勤奋,非常用功,进入了北京大学读书,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后来不断努力,都取得了较好的成就,改变了人生命运,周秉昆则吃了没有上学的亏,一生过得很辛苦。

  第二、找好人生伴侣。在书中,周秉昆因娶了带着孩子的郑娟,而郑娟怀着感恩的心,把本来为植物人的周秉昆的母亲精心照料、最终老人家成功苏醒。两个人都把对方看的比自己还重要。一生虽然经历了很多坎坷但两个人始终心在一起,所以最终收获了幸福的人生。周蓉也因遇到了真正爱他、适合他的蔡晓光,家庭走向了稳定幸福。周秉义与高中同学郝冬梅结婚,郝冬梅虽然是省长的女儿,但他们结婚时是郝冬梅家被打倒、最落破的时候。他们三个之所以能找到好伴侣是因为他们根正苗红,三观很好,他们看重感情、很纯粹,不忘初心。一个好的伴侣对家庭后代有着巨大的作用。恩爱夫妻最值得珍惜!

  第三、保持乐观心态。在书中,每个人物都经历了一系列困难,时间不会停止,生活仍在继续,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努力,在困境之中,寻找光明和出路。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去的人。

  周家的结局好,源于这一家人都心存善念,秉义为官一任、两袖清风是因为他活的纯粹,始终想着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周蓉能获得美好爱情和幸福源于她对爱的忠贞。周秉昆最后生活美满,源于他一生脚踏实地、乐于助人、与人为善。人一生所有的福气都是你积攒的善良。这世上没有突如其来的幸运,只有因果循环的福报。

  季羡林先生曾说:“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等你历尽千帆,终会发现遗憾才是生活的底色。金钱、名利和地位,在时代洪流中犹如过眼云烟;幸福、快乐和满足感,在命运变迁下也许转瞬即逝。但个人的努力、善良、真诚、智慧和坚持,依旧掷地有声。

  正如林语堂在《风声鹤唳》中所说:“一个人的命运是依他过去和现在的行为作决定。”

  无论是上苍,还是人间,对人对事都是公平的,只要心存善念,行好事,终将,好人一生平安!

  《人世间》读后感 14

  读《人世间》,如果探讨小说人物的品质,我们一定会说他们的善良。而且,一定会提到周志刚、周母、周秉昆、周楠、曲秀贞、蔡晓光等人的善良。但是,我们有可能会忽略周秉义的善良,会误解周蓉而体会不到她的善良。个人以为,作者梁晓声在《人世间》中,以周家兄妹三人的人生轨迹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善良的不同境界。

  周家兄妹的三人的善良源头,正是他们的父母。父亲周志刚对于工作的热忱,对于工友的关爱,对于儿女的包容,在体现一个父亲的博大心胸的同时,也给儿女们奠定了善良的基因。周母无私、热情地进行居委会的工作,在艰难的岁月里,为了工作,把鸡蛋无私地赠与生病、矛盾着的邻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述着善良的内涵。

  在他们的影响下,他们的儿女,也秉承了善良的品质。

  其中,周秉昆的善良,正是通常所理解的善良,是一目了然能够发现并且实在体会到的善良--那就是善待身边的人。那些身边的人,可能是自己多年以来的朋友,如曾经的六君子;也可能是与自己擦肩而过的'人,如看到曲秀贞老太太的丈夫,哪怕是一个陌生人,但是看到他困难,听到他的求助,周秉昆二话不说,背起他送到了指定的医院,也因此结了一份善缘,因而多次得到了曲老太太的帮助。同时,周秉昆的善良,也包含着面对弱者的同情和伸出援助之手,因为这份善良,周秉昆认识了郑娟,因而能够在入狱后得到郑娟对周母的照顾,最后获得来之不易的爱情。

  周秉昆的善良,是最显而易见,最接地气的;周志刚对待工友的善良也是深深烙在读者记忆中的;周母的善良也是真实地直击人心的;他们的善良可以说是同一类的,是刻在中国人思想深处的与人为善的根子,是淳朴厚重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比较之下,周秉义的善良,不是那么显而易见。更多的时候,读者可能难以理解周秉义的言行,认为他对于弟弟的照顾不够,对于父母的关注也缺失。对于他只注重仕途不注重家人的行为有些难以理解,因而可能就忽略了他的善良。周秉义所以严以律己,不为家人以权谋私,对于父母缺失关注,正是为了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因而能够全心于工作,不被外界因素影响。他是心中装着天下,装着众生的真正为民谋幸福的一类人。是作者笔下的理想的为政者。他在一职位,就干好这一职务。并且细细探究,他对于家人,无论是弟弟还是父母,他从来不曾放下。当弟弟入狱,侄子周聪工作没有着落的时候,他违背自己的原则,为侄子找工作。在弟弟生活艰难的时候,他确实没有利用职务之便,但是总能及时送上自己的钱,帮弟弟度过难关。纵观他的所作所为,他身上体现了另一种境界的善--是隐藏在表面的雷厉风行之下的真心替天下苍生谋福利,那是行善的最高境界,因为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行善的最高境界不是施舍,是引路。”周秉义以自己的身体力行体现了这个境界的善。

  周蓉的善良,则是另一种境界,恰如以下的文字所描述的那样:“真正的善良,有时候恰恰是让你感受到的,是一切如常。”“看破不说破,尊重弱者的敏感,不动声色地维护他人的体面,这是另一种善良。”作为周家最聪明伶俐的孩子,她自小就对现实有深刻的剖析,对人性有深刻的认识,艰难岁月里,蔡晓光、郝冬梅在周家自由畅谈,正是折射出了周家人的这份善良。后来,这份善良更多的体现在周蓉身上。离婚后,在法国最艰难日子,女儿对前夫的变相支助里体现着这份善良;对于法国朋友的理解和对朋友姐姐的帮助里表现着这份善良。还有后来对嫂子再婚的理解,对于贫困学生的支助都始终以“不动声色地维护他人的体面”“让你感受到,一切如常”。这份善良,需要的是一颗玲珑的心,一颗时时能够体谅人的胸怀。因而,她能够在知道蔡晓光等待自己十二年后有过的感情史,还是深深感激蔡晓光,并和护士长成为朋友。这份善良,还需要进退有度,需要大智慧。唯有周蓉这样有着聪慧的头脑,经历过大西南困苦生活的磨炼而依然坚强、守着本性的人才能做到。换成周秉昆,过于憨直,难以做到;即使是周秉义,缺少了些变通,也是困难。因而周家兄妹三人,因为各自的不同生活轨迹,因为各自的性情,演绎了善良的不同内涵,由此让我们懂得了善良的不同境界。

  愿你我以不同的心性,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善良境界,让世界因为你我的一份善良而变得有几分美好。

  《人世间》读后感 15

  一、世间真爱往往缘起偶然

  蔡晓光和周蓉,缘起在光字片的周家小时候一起读书、讲故事、讨论问题,周秉义与郝冬梅也是如此。周秉昆与郑娟则缘起周秉昆一次偶然的“替人跑腿”,太平胡同里看到郑家的土坏窝里衣衫不整的郑娟,那时应当是郑娟一生中最为黯淡的时刻,这就是经典版的一见钟情,虽然周秉昆怀揣十足的诚意却未能得到郑娟的一个笑脸。

  周秉昆读书不多,但想到郑娟时,他会联想到契可夫笔下的小美人——玛莎,而契可夫的描写,周秉昆恰恰觉得就是对自己心理的完全揭示。“如果美好的东西如灵光偶现,很快就将属于别人,根本不由任何原则来决定,还没有理论的地方,这就难免令人忧伤不已”。这种强大的心理驱动,使得在水自流和骆士宾(又称“瘸子”和“棉猴”)无法接济郑娟一家时,周秉昆毅然、果断地偷出家里的传家宝——玉镯,质押借款而继续帮助郑娟、光明(又叫萤心)他们一家人。

  很难判断,周秉昆的这种帮助一定是为了娶郑娟回家做老婆,书中看不出来这方面的任何迹象,但毫无疑问,他不希望郑娟一家过不下去,他希望郑娟好。我想这是一见钟情后的爱!

  正如作者所说:“如果郑娟最终嫁给了别人,他的人生就注定忧伤不已,暗谈无光”,但最终两个人在跌跌撞撞的命运中走到了一起,周秉昆虽在事业上一事无成,却仍然觉得自己的人生也算是十分的幸运,以至于最后他攥紧郑娟的手反复念叨“谢天谢地,谢天谢地!”

  世间真爱往往缘起于偶然,却在人世间的点点滴滴之中幻化成永恒的幸福,值得倍加珍惜!

  二、知识改变命运但不代表一切

  从小时候到光字片的宅院里读各种文学作品,到后来国家恢复高考后周秉义和周蓉分别考入北京大学,且不说在当时,就在当下能够考入北京大学的,也是青年人中的翘楚和榜样,是我这等学生此生无法企及的阶段性人生之高度。除此之外,周蓉及其女儿周玥、郑娟的儿子楠楠都是同样的在那个时代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他们身上代表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

  无法得出“知识改变命运,命运一定顺利”的答案,但周家几代人的命运足以诠释知识的武装让人具有更多的选择权、可以选择不同的岗位或者职业,甚至有更多的机会影响他人、造福社会、造福国家。况且,从老一代“大三线”工人周志刚这一代起,如果缺少了知识的神奇力量,周秉义、周蓉是否有可能与周秉昆一样在光字片挣扎一生,仍像一辆破旧的三轮平板车,这都不好说。

  尽管说:“破车子好揽载,也可以用很雄壮的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话是自我安慰,也是自我嘲讽。

  当然,这也与周家第一代儿女的善良、正直密不可分,作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这是父母好的人性基因的遗传,也是人格力量的感召”。确实如此,仅仅拥有知识而失去善良和正直,周秉义不可能得到郝冬梅、周秉昆不可能得到郑娟、周蓉也不可能得到蔡晓光,这里是指得到他们的真心。

  或许有人会说“善良、正直且拥有知识,也未必等同于幸福”,这便无从争论和辩驳了,什么是幸福?周蓉追求爱情却为爱情所伤,周玥执意选择一个年长的企业家老公,郑娟紧跟周秉昆却一生拮据却精神充满富足,到底幸福还是不幸福呢?这个我看作者也在笔端显现出极为复杂的矛盾心理。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不等同于有知识就一定幸福,幸福还是要靠每个人在不偏离善良、正直的人生中去不断去探索和感受。

  三、墨守成规或是思想解放

  《人世间》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所展示的历史“画卷”恰恰发生在中国正在转型的历史时期,我自己在懵懵懂懂中经历了其中的一部分。墨定陈规还是思想解放?在当下看似乎已完全不具有争议的价值和意义,这种疑问的提出恰如无病呻吟。

  可是那个历史年代,是墨守成规还是思想解放不仅仅是巨大的政治问题,更是涉及普通小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每逢春节在周家的聚,到后来的聚不起来,思想不同而共同语言少了;从春燕刚刚开始对学习修脚的无奈到最后在妇联副主任岗位上的转变;还有周秉昆兄妹如何慢慢接受周玥的婚姻选择、周蓉如何在内心接受楠楠等,能否解放思想,确实不完全是一个政治方向的选择,也直接关乎每一个普通的家庭、普通的个人。

  其实,如果说现在没有墨守陈规和解决思想的争议,我也不大认同。水自流经营的崇文书店,在病榻前托付给周秉昆,而周秉昆则转介绍的邵敬文,水自流的遗愿是“书店一定要开下去”。曾姗也慷慨大方的表示“一定会开下去”,请水自流安心放心的走,毕竟他是公司的“功臣”。然而,这种承诺旋即被曾姗、唐向阳等人所抛弃,理由很简单——开一家肯德基餐厅的经济收益更好。唐向阳回答记者提问时所讲颇有深意“等将来读书的人多了,说不定还会把肯德基餐厅再改回来重新开一家书店”。

  是信守承诺的周秉昆、邵敬文墨守成陈规的错了?还是解放思想而充满商业思维的曾姗、唐向阳错了?如果为了信守承诺,而不断的亏损让邵敬文陷入泥潭,而肯德基餐厅却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何错又何对呢?这个争议,放在今天来看,仍然极具争论的价值。

  如果争论多于行动,则就是优柔寡断,不如当机立断——干!

  四、改革者的荣光与代价

  作者说“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序取决于其对待改革者的态度”,此处的改革者当然是指周秉义。担任副市长的周秉义大刀阔斧的完成了几代人没有能够实现的愿望,从前的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周志刚,从他上班的那一天起,就经常梦想着率领建筑队的工友们在光字片为穷人盖起一幢幢楼房;然而,干了一辈子的工人,离世前也没有能够住进自己梦想的楼房,光字片还是那个原来的光字片。

  令周志刚无法想到的是,他的大儿子周秉义顶住种种的压力和质疑甚至是指责和谩骂,建设新城区、说服居民搬迁,最终完成了父亲未能完成的夙愿,真所谓“如(周志刚)泉下有知,他肯定会特别欣慰”。

  周秉义面临的质疑,不,确切说是谩骂也不少,以至于像德宝、春燕这样的`老朋友也写举报信控告周秉义的“恶劣行径”,用周聪的话讲是“举报周秉义的信件如雪花般多”,并引起了中纪委的组织调查。这就是改革者所难避免的代价,幸好,周秉义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好干部。

  改革者若无权力,则改革难以实现、改革难以成功,改革者的思想大多通过权力而实现,这也是因为权力本身意义上就是对他人行为的指挥和支配。“权力真是个法宝。有权力的人如果利用它为自己或亲人谋私利的话,只要稍稍动动脑筋,就可以相当顺利地心想事成,波澜不惊地达到目的,而且还可以做得合情合理,摆在桌面上说也会让别人无可指责”,这话不仅仅是周秉义自身的领悟,这分明是古今中外官场一个精准的总结。

  毫无疑问,如果周秉义不去做,光字片的脏、乱、臭不知道还要多少年才能改变,他也必然会抱憾终生退休,毕竟光字片像城市的癞疤似的存在着。但他选择了去改,这是改革者的勇气和魄力,虽然他仅仅是一个级别并不高的副市长。这种担当和责任感,令人敬佩,试想当下全国防疫形势下,又有多少懒政者宁可不干而选择“躺平”呢?

  对改革者,尽管可能犯错误,我们也应当给其合理的包容和理解,这样才有利于不断改革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五、生活磨练是人生的沉淀

  周蓉的天生的叛逆,如果时代让她感到压抑,她的表现绝不会是逐渐适应。她对自由的向往,她从书中感染了“不自由、毋宁死”的思想,所以才会小小五年级这个时候说出那种“我上哪所中学完全是我自己的事,老师要趁早打消你们的念头”,说实在,如果我养出这样一个女儿,不知道将来是喜是忧,尽管她可能将来会毕业于北京大学。

  为追究浪漫的爱情,周蓉到贵州去追随冯化成,最后到从内心里接受并承认冯化成的感情背叛,对一个向往自由的女人来讲,这是无法形容的一场致命打击。然而,幸运的是:无论如何那个等待她的蔡晓光仍然接纳了她,并给了她未来和一切。

  工作上的不顺暂且不说,只身赴法国寻找女儿周玥,从起初的找到后周玥表现出来的绝情和冷漠,到后来周玥的转变而回归到母亲的身边。令人遗憾的是当她选择接受楠楠与周玥在一起这一现实时,楠楠却突然以一种光荣而悲壮的方式离开人世。

  曾经思想独立、向往自由的周蓉,最终被蔡晓光点到痛处:“我们只不过是芸芸众生中较为幸运的人而已。那么,对于我们而言,除了真爱至上,还有什么别的值得至上吗?”嘴上虽不承认,但周蓉却被蔡晓光点透了,醍醐灌顶。

  生活的种种磨练便是人生的升华,以至于周蓉在她的长篇小说《我们这代儿女》中所讲:“对于人类,世上的好事、美事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全世界的人来说,美好的事却又太少太少,少到绝大多数人的一生与之无缘。”这不仅仅是她对嫂子郝冬梅的赞扬——是对那个不再是她嫂子的冬梅姐的赞扬,也是对她自己对蔡晓光一种含蓄的赞许和认同。

  《人世间》展现了普通人的悲欢离合,这一切微观的人和事,都离不开国家、社会、时代的宏观“大幕”。正如作者所说:“大多数人的生活绝非个人之力所能改变,也并不是个人愿意所能左右。不可不承认,国家、社会、时代的因素尤显重要”。

  《人世间》读后感 16

  《人世间》这部作品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希望。他让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明白两个人生道理:一是生活是独属于自己的剧本,作为导演和主演的你,时不时要停一停,这不是懈怠,不是迷茫,而是缓一缓、静一静、问一问,当初为什么出发、方向有没有跑偏、目标有没有接近。停下来是让灵魂跟上自己的脚步,让思想充实自己的'“皮囊”,让修养和知识同步成长。二是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时代怎样变迁,都要努力做一个好人。因为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作为人本身,更应该向善、向上、向美。尽管,这个星球有光明也有黑暗、有纯净也有肮脏,但是,“更美好”,这个愿望从来没有被善良的人们放弃,向善而行,从来没有被善良的人们放弃!向善而行,永远是个人价值与社会进步完美契合的平行轨道。

  所以,让我们沐浴每一缕生活的阳光,护持每一念向善的力量!用最灿烂的笑容,共同走一段暖心的路,即使这段路平凡而质朴,但我们依然能走出别样的风景;用最感恩的心情,共同走一段成长的路,即使这段路漫长又艰辛,但我们依然能守望自己的未来;用最炽热的向往,共同走一段奋斗的路,即使这段路上下而求索,但我们依然能触得到自己的成长。

  《人世间》读后感 17

  慕名拜读梁晓声先生的《人世间》,在我翻开第一页时满怀期待,在读最后一页时平静、淡然。这是一部用最传统最朴实的语言创作的长篇小说,梁晓声先生用平淡且细腻的语言为我们虚构了一个真实的“人世间”。

  小说以生活在平民社区的周家三代人作为主线,通过对周家人及其邻里、朋友的人物塑造和对他们生活成长的记录,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展现了平民百姓为了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的昂扬精神风貌。

  人的一生就是在面对一个怎么办与另一个怎么办的过程。周秉昆,是工人阶层的代表。他是周家最小的孩子,从小到大是家里人人保护的“老疙瘩”。他老实木讷,比不上哥哥姐姐的聪明、学识和世故。在哥哥姐姐都上山下乡后,他留在家中,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因为一次机会,他见到了自己未来会爱上的女人。他的人生虽经历众多变故,但他始终积极乐观,不断重拾勇气,担当自己养活家庭的责任。他对待爱情有责任、有担当,对待朋友,也是正直善良,一生都是付出大于索取,愿意为工友们付出一切,为邻里朋友时刻操心。

  在人世间里,充盈着的不就是人与人、人与生活之间缭绕出的点点滴滴,在苦与乐、分离与相聚、酸甜苦辣之中坚强、勤奋、开心、快乐地生活着。书中的他们,任世道变化、生活艰苦,都不曾改变做人的道德底线,努力坚守自我,过好这人世间的生活。

  盛世发展,兼容并包。生于此时,我不禁开始思考,当如何融入新时代蓬勃奔流的河海?

  我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高铁奔驰、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树立“奋斗幸福观”,珍惜当下一切的来之不易,不负时代,青春奔涌,为实现梦想而不懈努力。

  《人世间》是一部描绘中国社会巨变和个体命运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梁晓声以周家三兄妹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展现了近五十年来的中国社会变迁,以及普通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命运沉浮。

  这部小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剖析。梁晓声通过周家的生活经历,展示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革。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这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以及个体在这个巨变中的无奈、挣扎和追求。

  周家的三兄妹各有各的代表性。周秉义代表了理想主义者,他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不畏艰难险阻;周蓉则代表了自由主义者,她勇敢地追求自由,尽管在过程中遭遇了种种挫折;周秉昆则代表了普通大众,他在时代的洪流中随波逐流,但也努力寻找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此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相当成功。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命运,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小说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社会的复杂。梁晓声以细腻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美好和社会的阴影,使得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人世间》是一部深入剖析时代变迁和人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美好,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人世间》读后感 18

  读完《人世间》,已是入伏的盛夏了。这本书分了三部,一百多万字,从上山下乡年代写到改革开发之后,涵盖了多少人的一生啊。读完,想了很多,又不知道写些什么,不写点记录下又觉得太可惜了。

  书中,周家第二代人经历的时间段,差不多是爷爷辈年轻的时候。很少听爷爷辈讲那时的故事,提起来也就是以前的日子多么苦,吃土上河工。现在爷爷们也大多退休,含饴弄孙了,想想书中周家最优秀的第二代人,老了应该也是他们现在这样。由此对照,在当时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周家人多么难又多么可贵。

  周家长子周秉义简直是过分的优秀,优秀的知识青年,有能力有理想的军官、领导,忠诚可靠的丈夫,有自己内心的追求与坚守,连对家人的“严苛”都是种完美。这样一个理想化的人也是周家第二代里最先离开的,太辛苦自律的一生,是非功过,自有衡量。

  周家女儿周蓉,也是过分优秀的知识青年,身在那个年代,却活得轰轰烈烈,大胆追爱、离婚、第二段婚姻,唯独女儿,像是个误差,但即使陪女儿海外留学时也靠自己的能力活得精彩。最后的周蓉写了一本书《我们这代儿女们》,虽然她因为女儿结束了学术上的追求,但踏实接受、踏实努力,终究有了另外的收获。

  周家小儿子周秉坤应该是主人公,围绕他展开的人物与故事最多。相比于哥哥姐姐的优秀,他更像是无数个普普通通的我们。但他又是那么不普通,孝顺、专情、义气、老实、正直、善良,太多的品质在贯穿了他的一生。

  周家第一代二老,父亲是第一代建筑工人,常年在山区,母亲承担着家庭与街道“干部”的角色,也都是有着各自美好品质的一代人。

  周家第三代显得人丁零落,只有外孙女和孙子,这两孩子耗费了大的心力,却终究与长辈的.期待越离越远。

  书中还出现了很多人物,大部分都是有着美好品质的,少数的称不上坏人的人。所以,这本书总是让我有种抽离,虽然讲述的是城市底层农民一家三代的生活变迁,按书里的描述,那城市的基础还是比农村好太多太多了,书里的善也太多了,恶就相对太少了。其实生活中本就是善良的人多,恶人还是极少数。

  我认为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它能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不懂得适时而放弃的人,其实是没有活明白的人。你不可能在你的一生中,把所有的好东西都占为己有。适时的提醒我们调整自己的人生方向。活在人世间,秉持善念,真心做事,真诚待人。提醒我们“峥嵘岁月须拼搏,年华潇洒莫蹉跎”。

  《人世间》读后感 19

  梁晓声作家的著作《人世间》让我大饱眼福。在他的笔下,各形各色的人相聚一起,擦出不同的火花,让我感受万千。

  我将感受分为四点,第一点便是:勤劳致富,文化改变人生。在书中周家三儿女,大哥秉义和大姐周蓉在学生生涯相比三弟秉昆要更勤奋。最后,他们也入读了北大,步入了社会的上层,而秉昆却吃了文化的亏,只能当一名普通工人。虽然他也曾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身在社会上有着立足之地,却无法再向上高升,言之便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你在读书时少用的勤奋,社会会让你补上。

  第二点学会运用身边的资源。文章中周家子女所认识的'人不乏高干人员。在主角秉昆周围的朋友有困难时,他懂得向有权的老太太及时求助,在老太太的帮助下,一个个对他们来说无法挑战的困难,迎刃而解。

  社会很现实,也很残酷。总有人比你有权力,你解决不了的问题总有人能轻松解决。学会运用资源,会让你终身受益。

  第三点,是要找好伴侣,或者说学会辨别身边的人和事。书中秉昆因娶了郑娟,在郑娟的帮助下,本来为植物人的母亲成功醒来。周荣也因为有了伴侣蔡晓光的帮助,从而衣食无忧,家庭走向了稳定幸福。一个好的伴侣对家庭后代有着巨大的作用,不仅如此,生活中我们也应留心观察,认真思考身边的事物。

  最后一点,也就最为重要的一点: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记者柴进在《看见》里提过“人在还能笑的时候,是不易被打败的。”文中的人,经历了一系列困难。时间不会停止,生活仍要继续,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会让你在困境之中,找到光明。

  古人就有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恍然而已。”人生不过百年,你笑我哭都是一辈子。心态是由你自己掌控的,一个不敢笑的人,又怎能挑战生活的困难呢?不如像那首歌所唱的:“何不潇洒走一回……”

  以此共勉。

  《人世间》读后感 20

  于人间烟火中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

  ——题记

  《人世间》这本长篇巨著早在几年前便改为电视剧,并火遍大江南北,当年只潦草看过几集,就被剧情与画面感动,如今再读原著,更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

  《人世间》的优秀首先在于角度。我读过的大多数书都是以一个阶级或一个时代为背景,而《人世间》以周家子弟为主角,约50年中国大大小小的变化以及不同阶级对这种变化的表现以及看法。多方位、多视角展现。

  《人世间》在我心中,最重要的就是“好人”思想。“好人”这个词在书中多次出现,如多次评价秉昆是一个好人、冯化成说自己是好人的时候,周志刚才满意点头等等。“好人思想”几乎是周家血脉相承的,这与父母教育、生活环境有密切关联。“好人思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周秉昆。周蓉曾评价他:“我甚至担心他因为太善良而干傻事。”并不是说善良就是“好人思想”的.唯一特质。事实上,作者并没有明确说“好人思想”到底是什么。我斗胆一试,根据剧情总结出以下几点:见义勇为、善良、正义、关爱生命、重情义。其中见义勇为是最让我感动的:在周楠见义勇为死亡后,周蓉回忆周志刚的话:“危险关头,总得有人为不认识的人那样做。”

  在《人世间》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周蓉。在主角团中,她与郑娟几乎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女性角色:郑娟是如天使般的贤妻良母,是传统的女性形象(但值得一提的是,郑娟并非狭义的逆来顺受的女性,她也会坚强。例如在周楠死亡后,在其追悼会上的坚强表现让陪同的周家人和无数美国群众动容)。而周蓉却是个有独立见解,思想深沉的“非传统女性”,她是经过了知识与书本的洗礼后而升华,却与周秉义不同,她不为了优秀而优秀,换句话说,她不要荣誉,要的是思想的充盈。她为自己写作,而不是钱财。但周蓉也有与郑娟相似的方面——当然是对爱情的追求。郑娟敢爱自己的“贵人”,周蓉也敢爱落魄的诗人,哪怕她们都有一段黑暗的感情经历,但都没有因此灰心。也可以借此告诉我们在遇到挫折时不要灰心丧气,应当将眼光放长远,而并非滞留在过去的道理。

  我还很感兴趣的一点就是文中对于知识的态度。周秉义因北大学子的身份被金月姬认可,周蓉因有思想让蔡晓光甘等十二年。而同样是大学生唐向阳却锒铛入狱,“知法犯法”四个字相当刺眼。这也让我有所感触“在时代大潮中,对每个人来说,追求更好的生活,都有其必然的合理性。但追求的方式和手段、具备的素养和能力,又往往决定了他们人生努力的价值优劣。”知识改变人的命运。但知识却该应用于正道,而不该因一段浅薄经历而误入歧途。

  道义、担当、情怀、热望。我宁愿叫他一部恢弘壮丽却也人间烟火的小说体史书。

  《人世间》读后感 21

  在家闲来无事,读了梁晓声先生写的《人世间》。此书没有华丽的词藻,满满朴实的语句,一本书读完满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人世间》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围绕春节欢宴、家庭聚会、重大事件布局全篇,展示近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我的父亲与文中的主人公是同一时代的人物,我们一起坐在沙发上阅读这本书籍。

  那个年代的艰苦,那个年代的生活方式,很多我都无法想象了,然而对于我的父辈来说这些就是他们过去的点点滴滴。不同生活方式的碰撞,不同思想的.碰撞,就是这本书,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父辈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沧海桑田,如今的变化真的很大,但不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感情。

  《人世间》读后感 22

  我阅读了梁晓声的《人世间》。这是我打开的第一本电子书,也是我下定决心看完的书。疫情期间的这段封校时光百无聊赖,阅读这样一本书籍,让我一下子找到了方向。

  作者文笔流畅,叙事到位,读起来就感觉脑海中浮现了那个场景,如此的魔力,让我深深陷入其中。作者刻画的周秉昆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家的孩子,作者对他细致的心理描写,极尽现实的意义,完美的展现了一个青年的心之所想,展现了在那个时代的特殊意义,更重要的是,我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文中有一段叙述是这样的,这是周秉昆的一次重大转变,“秉昆走出那条胡同时,觉得自己一下子变成活了一百岁的老人似的,仿佛经历了许多人间沧桑,对某些事有了与以前完全不同的.看法。他不再因自己出生于光子片而耿耿于怀了,不再因自己以自尊为代价终于调转了工作单位,却仍是一名苦力而耿耿于怀了,不再因为姐姐的所作所为而一直难为姐姐了,不再怕涂志强继续侵入他的梦中了,即使世上真的有鬼,涂志强的鬼魂确确实实地出现在他面前,他相信他也能够以平静如水,无惊无惧的心情来对待了。”这是周秉昆给郑娟第一次送钱后的极大的心理转变,是一次极大的成长蜕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顿悟吧。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对人物的把握很到位,使在我阅读时感觉到我就是周秉昆,是我在经历这件事,同时作者的描写又是那么的明朗,这就是一种大格局吧。有时候我们深陷在故事里,但殊不知故事外的人似乎看的是那么的清楚。

  这本书到现在为止我还在阅读中,其中的故事也还在继续,关于最后的结局我并不是特别的期待,毕竟现实中每天都有每天的意义,过去的不必留恋,未来的不必过分畅想,走好当下才是最要紧的,这就是所谓的路在脚下吧,重要的是思考,是成长。

  《人世间》读后感 23

  《人世间》这部作品篇幅说长其实很长,整整三部作品,可说短却又很短......寥寥三部作品的长度便能涵盖主人公从幼年到老年的一生,囊括那个时代的大环境,浓缩于书卷之中。

  其实对于每个人而言,生活都是漫长且未知的。命运从来不曾眷顾任何人,底层人民有讨生活的艰辛,中产阶级也各有各的难处。但就是在这些平凡到不怎么会被注意到的.寻常人间,人们面对生活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其中令我触动最深的是郑娟女士。

  正如书中所言:“有一类女人似乎是上帝差遣到民间的天使,只要她们与哪一户人家发生了亲密关系,那户人家便蓬荜生辉。”郑娟正是这样的女人。生活给她带来的不幸和磨难没有击垮她内心的善,反而铸造了她博爱的胸襟以及温柔而坚韧的品质。她被这个世间伤过,却回以热爱。

  我们每个人若能在人世间平凡而又深情地活着,充满着希望地过好每一天,活出自己的样子也就值得了!

  《人世间》读后感 24

  由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前段时间在央视一套热播,引得无数50、60后观众疯狂追剧,我也是其中之一。

  剧追完了,网上各种评论层出不穷,给人一种意犹未尽、欲罢不能的感觉,从而大大激发了我阅读原著的强烈欲望。于是,我从网上购得一套《人世间》,耗时近两个月,从头到尾认真地读了一遍。读后,真是感慨良多。

  据该书的“内容简介”说,《人世间》(三卷本)是著名作家梁晓声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写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该小说成功塑造了周秉昆、郑娟,周秉义、郝冬梅,周蓉、蔡晓光以及孙赶超、曹德宝、肖国庆等各色人物。小说提到了大三线建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农兵学员、恢复高考、国企改制、工人下岗、棚户区改造等重大历史事件,可谓时空悠远,规模恢宏。

  这部小说整体来说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符合主流思想,而且语言也平实,干净。比起那个获得所谓诺贝尔奖的xx来说,还是可圈可点的。但小说也有它的局限性和倾向性,有许多重大事件,它极力回避;还有许多重大事件,它又极力虚无。作品的字里行间,话里话外,对那个火红的年代竭尽调侃、讽刺、挖苦、歪曲之能事。把这样的故事讲给现在的年轻人听,会是什么后果呢?难道从前的中国真的'如他所描述的那样吗?

  当然,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够打动人,还在于它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人世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其中尤以周秉昆母亲、周秉昆妻子郑娟和周秉昆为代表。他们尽到了为人母,为人妻,为人友的本分和责任,不管世事如何变幻,他们都坚守着一颗善良的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吾亲以及人之亲,彰显了人性的光辉。特别是周秉昆作为家中老小,在父亲、兄姐都不在身边的日子,家中遭遇了那么多的变故,他都默默地自己一个人记在心上,扛在肩上,不言苦,不叫累,受了委屈,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吞。周秉昆是个善良的人,却阴差阳错两次遭受牢狱之灾,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颓废、堕落,而是在困境中反思磨炼,不甘平庸,紧跟时代的步伐,抢占发展的机遇,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当然,这也得益于他娶了个好妻子——郑娟。郑娟代表了美好母亲的形象,她带着双目失明的弟弟,携着遭强暴而生下的儿子,以卑微之身嫁给周秉昆。周秉昆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他们姐弟、母子。他们爱得深沉,爱得真挚,爱得感人,谱写了一曲曲人世间的真善美。

  总之,这部小说贴近人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是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作家梁晓声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在此对作家梁晓声为我们奉献的这部《人世间》深表谢意,也愿人世间处处充满欢声笑语。

  《人世间》读后感 25

  一部好的小说就像一杯温热而香醇的茶,让读者慢慢地感受着一点一滴的温暖和香甜,品着品着就会浑身发热,甚至热泪盈眶。如果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激励当代农村青年面对苦难生活的一部不朽的抗争史,那么梁晓声的《人世间》则是改革浪潮中献给城市青年的一部奋斗史。

  长篇小说《人世间》以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个平民区为背景,以周秉昆在破烂的光字片生活轨迹为线索,集中展示了以周家为代表的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字里行间横跨了近半个世纪,生动展示出近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和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变。小说中周家三兄妹及光字片的青年们在跌宕起伏的一生中,面对了很多选择,但坦然、执着的选择,使他们在风雨飘摇的人人世间,活的更有筋骨、更有尊严。

  人的一生什么都可以选择,唯独不能选择出生,但出生的好坏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自身的努力和拼搏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周家三儿女相继出生在脏乱差的光字片,这是他们无法选择的。解放后的光字片小街里的家,其实就是遮风挡雨的.“容身之处。”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老建筑工人周志刚的三个儿女却茁壮成长,一个比一个强。

  在人的一生中不管梦想多么美丽,有时候残酷的现实不得不让我们去面对新的选择。小说中周志刚的小儿子周秉昆是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代表,朴实、忠义的他和光字片的青年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一起经受着人世间的凄苦和磨难。作者通过在秉昆家举行春节欢宴、家庭聚会等多次场景的细节描写,把那一代青年人美好的梦想和人性的光辉从炙热的笔端慢慢地流淌了出来;周秉义是周志刚的大儿子,也是光字片人的眼中是最大的官。但他仕途沉浮,出淤泥而不染,几经周折,最终以高尚的人生态度选择了回到光字片,在党的关怀下,将光字片和周围的几个片区改造成了美丽舒适的花园社区,彻底改变了光字片人们的生活,实现了父亲当年的心愿。小说写到结束周秉义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他把自己最后的光和热,贡献给工作,奉献给自己热爱的亲人、邻里、出生地的父老乡亲们,但合上书本的那一瞬间,我想众多读者也会为失去这样一位党的好干部而怅然落泪;女儿周蓉是周志刚最疼爱的孩子,她不但是一个大美人儿,而且才华出众,曾经是最年轻的大学副教授。虽然她的叛逆和浪漫给周家人“蒙了羞”,也由此也彻底改变了她坎坷的人生。芳华已失的周蓉回国后,无情的现实破灭了她大学教授的梦想。但她以平和的心态选择了去民办学校任教,几年后她的小说《我们这一代儿女》也出版了。

  人生有很多事情让我们没法选择,有时恶劣的生活环境其实也是一笔的巨大的财富,它会鼓舞人们更坚强、更勇敢地去选择人生的道路。郑娟曾问母亲“这小弟弟明明是个小瞎子,你为什么要把他捡回家来呢?”母亲说“别说捡。不管什么值钱不值钱的东西都可以捡。但人就是不能捡人。凡说谁捡谁的人都是不拿别人当人的人,是有罪过的。记住,你这弟弟是神赐给咱们的……”郑娟妈是一个买冰棍为生的老妇人,然而就是这个衣不蔽体、生活困苦的老妇人却有着不被外人所知的事情“郑娟是她捡的女儿,她的盲弟弟郑光明也是捡来的。”当读到此处,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人世间的善良,只觉得郑娟妈高大身影的站在了我眼前;当周楠的爱情春天再一次要来的时候,发生了校园恐怖事件,陌生的同学受到死亡威胁,他冲上了上去,替同学挡住了枪口,前两次枪竟然卡壳了,第三次中弹身亡。作者没有大篇幅的描写周楠中弹身亡的场景和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着笔描写了亲人们的悲痛和善后的事情,“周秉昆住院了。十二年的服刑经历使他的身体反而显得更强壮,周楠的意外之死却一下字将他击倒了,虚弱不堪……”读到此处,我们也许不会忘记周楠其实是一个死刑犯的遗腹子,周秉昆只是一个继父。他还曾经因为和骆士宾争夺周楠,导致骆士宾意外身亡,而做了十二年的牢。周楠不是周秉昆的亲生儿子,而周秉昆为了周楠所做的一切远远超出亲如骨肉的父子关系,超出了只有血缘才会至亲至爱的常理。

  在人世间,我们每一个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匆匆走过,愿我们也能像梁晓声老师笔下的主人公那样,在平凡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人世间》读后感 26

  这部作品的篇幅看上去很长,一共有三册,但小说作者用这三册就记录了三代人的故事,并据此来反映中国过去五十多年的沧桑巨变,又让我觉得故事很“短”。我敬佩且感动于郑娟的坚韧,惋惜着六小君子的友情,同时想象着我更像文中的哪个角色……

  书中令我感触最深、最心疼的角色是郑娟。她是作者笔下美和善的化身,生活给她带来的种种不幸和磨难没有将她击垮,她脚踏实地着,不埋怨,不悔恨,一步一步地走出了自己的人生路。书中有一段话是这么描述的,“有一类女人似乎是上帝差遣到民间的天使,只要她们与哪一户人家发生了亲密关系,那户人家便蓬荜生辉,大人孩子的心情也会好起来。她们不一定是开心果,但起码是一炷不容易灭的提香神。”,郑娟正是这样的女子啊。读着这段话的时候我不由地想到了我亲爱的妈妈,我爱她也心疼她。妈妈怀我的时候,爸爸为了挣钱外出打工,妈妈在家一边去田里干农活一边照顾着自己和我。我说爸爸狠心,没有在家照顾我俩,妈妈笑着跟我说,“要是爸爸不出去挣钱,你的.皮肤怎么可能比哥哥白亮的多呢,是因为怀你的时候,爸爸挣钱了买了苹果吃呢”。后来妈妈和爸爸去广州开饭店,刚开始的时候生意不太好,觉得生活艰难晚上抱头痛苦是经常的事儿,慢慢地凭借着爸妈不错的厨艺,生意好了也挣到了钱,我们家也盖起了房子。妈妈常说自己只是个家庭主妇,缺乏社交能力,也没有不凡谈吐,有点自卑。我却不这么想,我的妈妈可是家里的精神支柱,顶起了我们这个小家的半边天。往后的日子里,我希望辛苦了大半辈子的妈妈能多享受享受这人世间的甜。

  人世间除了我们最爱的妈妈,还有那么一群人,陪伴着我们走过青葱岁月,秉烛夜谈、嬉笑打闹。书中的六小君子在艰难的日子里互相帮助,彼此守护,帮助是发自内心的,付出是不计回报的。秉坤入狱时,朋友们一起帮郑娟撑起了他们的家;国庆出事时,朋友们也是竭尽所能的提供帮助,他们前半部分的故事读着真的很温暖。可是在书的后半部分这帮曾经共患难的朋友们却逐渐的疏远了,书中一句话很恰当地描述了他们友情变化的缘由:“朋友大抵是一种以同质化的命运为前提所建立的良好关系,原来同质化的命运一旦出现了较大反差,即使是朋友,往往也会有羡慕而嫉妒的。如果反差巨大,不论原来多么巩固的朋友关系也会“沙化瓦解”。读到这里,我想着我和朋友们的故事,有一天我们的关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关系疏远吗?我希望也相信我们不会的。从初中到高中到不同城市上大学或工作,我们总是做彼此的后盾,在困难时互相帮助和鼓励,庆幸现在的我们并没有走散,虽然因为距离和各自的生活,少了许多谈天说地,打趣吐槽的时光,但只要接通微信视频,亲切感总是扑面而来,即便许久未曾见面,仍能感受我们之间醇厚的友谊。

  人世间还有那么一个个“我”。一起看电视剧时,我笑着问妈妈:“我是那个成绩不好来报恩的孩子吗?”妈妈打趣着说:“你是那个成绩好来报恩的孩子,哥哥是成绩不好来报恩的”。我看着我哥哈哈大笑。书中秉坤的哥哥秉义和姐姐周蓉学业优异,是光子片飞出的金凤凰,是街坊邻居羡慕的对象;而秉坤资质平庸,一直在父母身边,看起来似乎是没出息的孩子,但肯定地说他成为了那个小家的顶梁柱。秉坤和哥哥姐姐的经历不由地让人关联起我们面临过的选择:是去大城市发展还是回小城镇?书中的秉义和周蓉选择了大城市,成就了自己的事业;秉坤则留在了小城镇,虽然没有成就一番光辉事业,但更多地品尝到了可贵的亲情和友情,他们都在这个人世间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经历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毕业后的我,没有选择回家乡工作但离家也不算太远,今年是来杭州的第二个年头了,希望我们能在这座城市找寻到位置,发挥出才能,取得工作上的进步也记得常回家看看,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这个时代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读着读着,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好像就在我身边,是我们的祖辈、父辈、同辈。原著以悲情结束,如果人世间真如作者笔下那般,我也依然愿意热爱生活,热爱有你我她的这个人世间。他们的故事接近尾声了,我们的故事还要在这人世间继续书写,愿人生不负韶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人世间》读后感 27

  最近将梁晓生先生所著的《人世间》看完了,这本书时间跨度很大,近50多年的时间展现了周家人跌宕起伏的人生。

  小儿子周秉昆也是本书的主人公,他没有哥哥周秉义聪明、也没有姐姐周蓉渊博,但是他却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感染力。首先我认为他非常的善良,在书中曾经写到他在澡堂洗完澡看到一位老人跌倒后就立马用手推车将这个这位老人送往医院,在途中看到老人衣服单薄,担心老人会受凉,就把自己的衣服披在老人身上。其次我认为周秉昆非常有责任感,而且对朋友非常好,当他的车间发生事情后,当时他并不在车间,结果当他回去后发现车间出事了,他竟然愿意和厂长说全部扣自己的工资,免费为工厂做三年的工作来弥补这场损失,从而让他们的朋友们能够过得好一点。当他看到原先资助郑娟钱的猴子他们被抓后,就把自己家里面传下来的手镯拿到当铺去换钱,每个月依旧资助郑娟他们一家,正是因为这份资助、也正是因为这份善良让他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人-郑娟,后来郑娟成为了他的妻子,当他被抓后,郑娟在他家悉心照顾他的母亲,由于郑娟的细心照顾,他的母亲原本卧床不起的,结果后来竟然好了。在与周秉昆的生活中,郑娟也一直倾心跟随,当他落难时,她将一分钱掰成两半用,照顾弟弟、照顾孩子、照顾秉昆的家人,照顾秉昆的朋友,当他们生活改善时,她依旧心满意足,非常为秉昆着想,我觉得也许正是因为这份善良,这种人格感染才让这一对有情人历经坎坷,却仍然让人感到非常温暖。在故事的最后,周秉昆紧握着郑娟的手,他们一起在雪地里漫步……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周蓉,她非常聪明而且非常有自我意识。在刚开始时,她就为了自己的爱情奔赴贵州与丈夫同甘共苦,当恢复高考后,她又凭着自己的聪明考入了北京大学。在大学期间她还发表了文章,举办了辩论会,让北京大学的学弟学妹们都对她十分钦佩,但是她的情路却走得非常坎坷,虽然原先和丈夫一起坚守贵州,但回到北京后一切就发生变化了,诗人忘乎所以,不再坚守他们的爱情,周蓉也因一次又一次的宽容之后就失望了,与冯化成分开。接下来她又遇到了自己爱情中的最初守护者蔡晓光,蔡晓光在他青年时期就一直倾心仰慕于她,当她离婚后,蔡晓光毅然地选择与她结婚,尽管后来周蓉因为寻找女儿滞留法国12年,蔡晓光依然痴情着等待着她,当周蓉最后回来时,他们也幸福地守候在一起。

  我感觉周家的'大儿子周秉义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人,在小的时候他也十分聪明,而且勤奋好学,当副省长的女儿郝冬梅倾心于他时,当时的他以学业为重,他和郝冬梅分到很近的地方之后,他就慢慢接受了郝冬梅的爱情。在恢复高考后,他考入了北京大学,之后从政,在他当官期间非常正直,当他看到有的官员滥用职权,尽管他在快要被调离的时候,也依旧处分了那些不为民做事的官员,在他当官期间,他一直清廉,从不徇私,一心只希望为百姓多做点事,在任职的最后时期,他运用自己的能力为“光字片”盖起小区,让那里的百姓住进了小区,改变了百姓的生活环境。

  当然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其他人物,也非常精彩,比如周楠,他并不是周秉昆的孩子,但是在周家生活了那么多年之后,当他在哈佛大学快要学成归来时,看到自己的同学受到枪击时,他毅然地挡在了女同学身前,还有屈秀珍老太太在周秉昆的工作生活中也一直为周秉昆他们着想,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周秉昆他们。还有周秉昆的好朋友们,如国庆、赶超、吕川等,他们之间的友谊也非常动人,从小一直到他们慢慢变老,都相互守候,相互鼓励,有困难大家一起去扛……

  《人世间》展现了很多人的一辈子,是很平凡,但也同样非常精彩,因为他们是用自己的脚步一步一步的走出来的。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在于两点:第一周家人非常善良,正是因为善良,才会有更善良的对待。其次,我认为还有一点就在于他们爱阅读,因为有了知识,也让他们与普通人有了一些区别,相信,如果你阅读这本书也会收获不一样的感动!

  《人世间》读后感 28

  三卷本的《人世间》一百一十五万字,真可谓大部头,皇皇巨著。用三个周末的时间读完,掩卷深思,脑海深处蓦然间跳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标语,随着小说展现出来的近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史,理解越来越清晰,感悟越来越深刻。

  每个家庭的幸福、每个人的成长都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都与国家的兴衰休戚相关。上至省长、市长,下至光字片的平民百姓,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书中的大哥周秉义是一名恪尽职守、公道正派的人民干部。在群众工作中善“谋良方”,永葆为民初心。“既然为官解决不了老百姓的问题,就不是好官”,这是周家父亲评价干部好坏最朴素的认知,也是周秉义坚守一生的理想信念。“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从周秉义来看,从他解决三千个就业岗位拼命招商引资,到离京返乡改造“光字片”,“周秉义”式干部把为老百姓干点实事看作了最大政绩。当前,面临形形色色的各类诱惑,面对改革突破的严峻任务,只有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只能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捧在手里,才会在攻坚克难时获得最大支持,才会历经艰难困苦,而玉汝于成。年轻干部生逢盛世,必须堪当大任,以充满激情的闯劲、拼充其量和干劲,不当“泥菩萨”“旁观客”,把根扎在基层,把心沉在一线,甘当“小学生”,在实践中加强磨炼、增长本领。

  在干事创业中勤“踱方步”,静思而后笃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担当作为,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周秉义”式干部在面对改革开放的“阵痛”时,敢于扑向军工厂工人手中的炸药包,勇于在推进国企改革中为党和国家背负骂名,更会奉献一生将家乡的`穷人窝子连根拔掉。“为官避事平生耻”。年轻干部要始终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主动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涉最深的险滩,在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中直面矛盾、勇当主力,努力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地方,打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要下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为百姓担当,为改革作为,敢于拿着“乌纱帽”干事,才会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需求,才会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修身立德中常“思己过”,守牢拒腐防线。“一碗清水,一看到底”,这是《人世间》中评价周秉义的话语。周秉义一生葆有清正底色,严格家教家风,保持亲清政商关系,从政三十余年没有一件说不清的事。年轻干部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始终保持健康生活情趣和高尚道德情操,时刻警惕腐败,时刻管住自己、管住小节、防微杜渐。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切不可因一时进步或者得意便自我膨胀、迷失方向,时时刻刻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防止“白袍点墨”,始终保持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做忠诚干净担当的事业接班人。要善于从各种文化中汲取力量,擦拭“廉”刀,用红色革命文化淬炼一心为国、奉公克己的高尚品格,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厚植为官清廉、秉公任直的从政土壤,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

  现如今,我们党已经成了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磅礴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个党员的忘我奉献,离不开一个个党支部的凝心聚力。继往开来,实事求是,这是任何时代都不能落下的优良品质,也是不竭进取的不变指引,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到底,自然能够赢得老百姓的口碑,并一如既往兑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庄重承诺。

  《人世间》读后感 29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题记

  三卷本的《人世间》一百一十五万字,真可谓大部头,皇皇巨著。我利用了近四周的时间全部拜读完感触颇深。

  《人世间》是一本厚重的书,写满了人生的无奈与艰辛。把人间的真善美在这本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部小说叙写了中国不同阶层的百姓生活史,也正如书本的封面上写的——于人间烟火处,彰显着人世间的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

  《人世间》敲击着所有浮躁的灵魂,作家笔下的人物平凡而伟大,笔触让真情、亲情自然流露,没有赋于他们之中的任何角色以高大全的形像,在他的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相聚一起,擦出不同的火花,看后让我感慨万千。平凡中幽微之光闪耀,苦难中方见良知与担当。立足底层,直指人心,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平凡的人”总在泥泞的人生路上默然前行。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同时他们都有各自的愉悦、苦恼、向往、厌倦、甚至嫌恶,衬托出了色彩斑斓、五味杂陈的现实生活。

  情乃人性之光,爱情,亲情,友情,无不是人与人心灵相通共鸣共振的`一种产物。真情,更是人生路上的动力,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的重要属性。

  世上的人千千万,若把每个人的一生拿出来,那都是一部《人世间》。对于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我们,人生感悟良多。古人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路坦途,总会有起伏、跌荡。人世间的点点滴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让人怀念激情满怀的青春岁月,更激励当代的人们积极向善向上,正视苦难也热爱生活。

  在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遗憾与不甘伴随人们成长。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在为改变生存处境付出努力,都在那最卑微的三寸土地上拼力挣扎,人世间永远充满机会与挑战。周家三代人的故事,也是中国千万个家庭故事的缩影。知识改变命运,勤劳才能致富,乐观向上积极的态度,永远是生活的主旋律。

  我们又何尝不是人世间中平凡的一人,但平凡不代表平庸,苦难不代表永恒。因为苦难与幸福是共存的,人生不易,善待自己,珍惜并努力去温暖每一个爱你的人。再平凡的生活,都来之不易。

  读《人世间》,这里有你,有我,有他们、我们能从中看到无数身边人的影子。这部小说最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如果能够平庸、平安地度过一生,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走捷径。无论资质如何,只要努力、勤劳、善良。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应有的才能。

  《人世间》读后感 30

  小说《人世间》以北方省会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作者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这是一部关于苦难、奋斗、担当、正直和温情的小说。作品以平民的视角、悲悯的情怀、激烈的戏剧冲突和纵横交错的复式结构,通过一个个可亲可感的人物全景展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小说将人性的善、人心的单纯刻画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让我惊讶、震动、喜欢。书里的更是像一条山间小溪,缓慢地沁入我的心田,让我感受到普通人生活和命运的巨变。我相信这部《人世间》,有人看见的是跨越三代人的宏大纵深、波澜壮阔的社会背景,也有人看见的是鲜活又冷暖自知的家庭伦理,还有人看见的是故事中牵动人心的个人命运。但我想分享的是故事里的人物内心的沧桑与朴素的爱。我在《人世间》中读到了不同人物内心的沧桑,也读到了一种弥足珍贵的爱,无论是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之爱,还是朋友之间的友情之爱,亦或是夫妻之间的情爱,这份爱都是那么质朴,尽管有时候甚至让人觉得有点自私。

  梁老先生借着周家几代人,想把浸润在中国人身心中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文化,浓缩给世人看。在书中所写的周家三个孩子中,他着墨最多的是周秉昆,他代表着普罗大众。他在兄弟姐妹中排最小,在上山下乡的年代,作为“老疙瘩”的他留在城里,在街道的木材加工厂当了一名工人,后来去酱油厂做出渣工,再后来去杂志社做编辑,最后和妻子郑娟开了一家小饭馆,期间曾两度入狱。初遇郑娟,她欣喜过;后因家人反对,他懊恼过;在和工友“六小君子”相处的时光里,他笑过、哭过、开心过、失望过;在父亲直面说他是家里最笨、最没出息的孩子时,他崩溃过;在痛失养子时,他心碎过……他的内心沧桑巨变,如山涧奔流,如海浪翻涌。

  周秉昆的善良在家人眼里或许是庸俗,但在工友们眼中他是位大哥一样的人物。他的真诚忠义,工人骨子里的刚正不阿,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像极了我的父辈们,他们为朋友愿意付出一切,为邻里朋友时刻操心,活在人世间,就该相互给予温暖。如同生活中我们会发现,那些看似平凡的人,总能在他人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展现出真诚和善良的品质。

  但是,有时候,我又会感觉他的行为逻辑是想要证明自己重要,可能是因为周秉昆的核心情结。他所有的正义仿佛都在证明自己虽然没有哥和姐聪明,但是自己同样被需要,同样是周围人的核心。也许看懂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看懂每一次遇到难事儿时郑娟小心翼翼维护的是什么。每当周秉昆的朋友有困难,只要向他开口,他都不会拒绝,再难都要帮忙。这也许是因为他的核心情结让他害怕任何人看轻自己,希望遇到的每个人都在心里把他看的重要,任何人的失望,都会破坏他的重要感,令他坐立不安。郑娟深深懂得这一点,当周秉昆拿郑娟的房子给朋友住,郑娟默默接受来成全他。因此,我个人感觉书中很多生活琐事仿佛是在强化他的那些优秀的品质,凸显他的正义与博爱。但是,他的某些行为让我忽然想到某年春晚,郭冬临参演的那个小品“有事您说话”。也许,那就是没有多少能力,非要拼尽全力,绞尽脑汁的自命救赎.这也许正是作者为了使人物更加丰满,更加真实的写作故意吧。

  周秉昆对郑娟的爱是发自肺腑的,是那种质朴的爱,却也是透着几分自私的爱。他自认为非常爱郑娟,爱到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寝食难安。可是,他却没有勇气大胆地说出那份爱,更不敢不顾世俗的流言蜚语明媒正娶郑娟。郑娟,在我眼中是一位隐忍、坚强、乐观、善良、易于满足的好妻子。我想很多人都会为她的不易落泪,也会为她的善良与知足发自内心的喜悦。郑娟从小身世凄惨,被一个卖冰棍的老太太收养,家中还有一个同样被收养的盲人弟弟,一家三口靠养母卖冰棍贫苦度日。年轻时的郑娟,出落得貌美如花,却不幸被未婚夫的朋友酒后玷污并怀孕。不久,未婚夫替人背锅成了杀人犯被枪决,她又背上杀人犯遗孀的恶名。虽然身心遭受重创,但她的内心一直有股不服输的劲儿。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出身卑微,但她却为了她爱的男人,不顾外界的风言风语和恶意揣测,在周家最难之时,未婚的她不顾一切地带着失明的弟弟和因为遭人侮辱生下的儿子,挺身而出照顾瘫痪在床的周母。她任劳任怨地照料周母,直到周母康复。郑娟的善良感动了周家人,最终正直的周父终于点头,郑娟与周秉昆喜结连理。读到此,我禁不住为郑娟的执着、善良、勇敢和担当而感动。

  勤劳贤惠的郑娟,婚后一直无微不至、勤勤恳恳照顾着周家老小,本以为就能这样享受安宁的日子,却不料厄运总是光顾她。郑娟的大半生都在历经苦难,她幼时被弃,青年丧母,老年丧子。母亲去世后,她一个人撑起家;周家人反对她和秉昆的婚事,她默然离开表示理解;周秉昆入狱十二年,她始终坚守,不离不弃;儿子在国外见义勇为去世,她前往美国,主动放弃十万美元的补偿金。她说,这个世界有难处的.人多了,别人能过得去,她也能过得去。她的内心历经沧桑,依然山河依旧,知足常乐。

  郑娟的坚强与对厄运的接纳,让她从苦难中开出美丽的花,最终过上择一人终一生的幸福和睦生活。 她用一个女人的隐忍和坚韧,撑起了整个周家。在她柔软的外表下,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也许郑娟遇到了周秉昆,是一次救赎,而周秉昆遇到了郑娟,是一次幸运。没有郑娟和周秉昆在家伺候父母,维持生计,就不可能有周蓉考上北大,就不可能有周秉义后来成为副市长。郑娟真的是这个家的支柱,是这个家的幸运。难怪周志刚对儿子周秉昆说:“你做得最正确的事,就是娶了一个好媳妇”。

  坎坷人世间,善良的郑娟懂得用自己的爱来温润并应对身边的一切。她以柔克刚,用善良和贤惠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福报。《人世间》原著作者梁晓声说过:“有一类女人是上帝差遣到民间的天使,只要她们与哪一户人家发生了亲密关系,那户人家便蓬荜生辉。”我想,她说的应该就是郑娟吧。

  读过此书,我不得不提及周蓉和她的爱情。我相信很多了解故事情节的人都不喜欢周蓉。 她漂亮聪慧,却自命不凡,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 因贪恋冯化成的才华,不辞而别,奋不顾身地跑到贵州的深山老林,执意要嫁给他。 甚至,当父亲历经千难万险来看望她的时候,她居然当着父亲的面说出了一句让人倍感心寒的话:“我会当自己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这一句话,把周蓉执拗、不懂体谅的性格,以及她自私的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奈的老父亲,任凭心被女儿伤碎,也只能接受现实。而周蓉的后半生,也不可避免地为她这段执拗又自私的爱情付出代价。 在我看来,她对冯化成的爱源于崇拜,多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婚后的她和冯化成很难真正走进彼此的内心,最后冯化成屡次出轨。他们的女儿,只能寄养在弟弟周秉昆那里,母女间的感情也很淡薄。始终以自我为中心的周蓉,一步步活成了精神世界的“孤家寡人”。

  幸运的是,作者为她安排了蔡晓光这个终其一生都把她当成心尖儿肉,对她呵护有加,随时为她着想,始终以她为中心的知心爱人。蔡晓光对于她真可谓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样的人物设置与故事情节使得周蓉的内心逐渐归于平静,使她的人生和爱情不那么悲伤,凄苦。

  周蓉从年少到年老,她的大半生是洒脱的,也是遗憾的。她曾为了爱情义无反顾,但却反遭背叛,她最终认清事实,选择了真正爱她的蔡晓光。她也曾为了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错失对女儿的陪伴,最终,又不惜辞去大学副教授的工作,远赴法国照顾女儿以弥补这一缺憾。回国后的周蓉,年纪已大,在人才辈出的年代,已缺乏竞聘原先岗位的能力。面对现实的无奈,她淡然放下身段,成为一名民办中学老师,后来又凭借出版《我们这代儿女》成为名噪一时的作家。最终,在岁月无声的角落里,周蓉和蔡晓光一起携手,相守余生,走向终老。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岁月沧桑,悲欢离合,须臾间便是白首之年。

  在书中最令我动容的是蔡晓光曾对因失去周楠沉浸在悲伤中的玥玥说:“这个世界上,一定有那么一个人,那么一段爱,是永远没有办法替代的。你妈妈于我而言,就是这样的存在。我爱她。年轻的时候就爱她,很爱。我愿意为她做任何事,甚至那时候,她背着你的姥姥姥爷,跑到贵州找你爸爸的时候,还是我替她打的掩护。我这么做,不是因为我伟大,而是因为我看到自己深爱的人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我打心底里为她高兴。” 在这部书里,我最欣赏的爱情无疑就是蔡晓光对周蓉的爱情。蔡晓光正是那个懂得什么是爱的男人,真正是一个有着强大包容心又有责任和担当的男人。 在他心里,真正的爱从来不是占有,而是给予。 正如蔡晓光不介意周蓉离婚还带着孩子,打趣说: “我不在意过程,只在意结果,反正我笑到了最后。” 他的执着,他的洒脱,他的包容都是我所欣赏的。 真正的爱也包含着陪伴、给予、祝福,不仅有这些,还有很多的理解和懂得,宛如蔡晓光对周蓉的爱。 在我读来,蔡晓光真的很懂自己,也很懂周蓉。他懂她的不会示弱,也懂她的没有心机,更懂她看似强硬态度背后的脆弱…… 真的如他所说,他知道她浑身是刺,却依然愿意去拥抱她。这样的爱,不仅仅有情欲的喜欢,也有情谊在,更有恩情在。 虽然现实生活中我的爱情并不完美,可我依然相信,人世间有这样美好的,至高无上的爱情存在。也许人生来各有各的傲慢,而恋爱却是一场克服心中傲慢的结伴旅行。

  书中为事业执着,为爱默默相守的周秉义和郝冬梅的爱情在我心中也是值得一提的。郝冬梅出生于富贵家庭,从小衣食无忧。 但是,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们全家人的命运都充满了坎坷。 一家三口被派到不同的地方劳作,身为副省长的父亲却在劳改期间意外身亡。可身为富家千金的她没有任何一点娇气和奢靡,反而勤俭节约,吃苦耐劳。 自幼与周秉义志趣相投,青梅竹马,他们曾经沉浸在文学世界里,希望一切都会越来越好。而现实也真的在经历了无数的跌宕起伏之后一如他们的爱情,变得越来越好。为了心中挚爱,周秉义放弃高升的机会,对落难的未婚妻郝冬梅不离不弃。虽然生活给了他们种种不如意,但他们没有怨天尤人,绝不因一时的逆境而裹足不前,而是化苦痛为动力,不断努力,砥砺前行。 从下乡知青,到名牌大学,再到后来周秉义的步步高升,每一个阶段都充满艰辛,命运也不忍辜负他们。

  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周父对子女的爱也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面对女儿周蓉与冯化成私定终身,周志刚开始十分气恼,甚至想要与她断绝父女关系。最终一位老父亲对女儿无私的爱在他的内心占了上风。他只身一人,翻山越岭,历尽艰辛从四川来到偏远的贵州深山,探望自己放心不下的女儿。当他在一孔破败的山洞里找到周蓉时,老泪纵横的他为女儿的任性而生气,更为女儿的处境而担忧。世上哪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就算女儿说出令他心碎的话,他也依然以不求回报的父母之爱包容女儿的一切,这也许就是最感人的人性的美好。

  人生没有坦途,活在这烟火鼎沸的人世间的你我,是注定要经历沧海桑田中的风风雨雨,才会遇见美丽的彩虹。在这纷纷攘攘的人世间,我们的内心也必然经历挫折和苦难,我们时刻被最朴素而珍贵的爱温暖着,我只有不忘初心,方得终始。我们这一生,趟过岁月冷暖,感知生命厚重,只有爱过,恨过,哭过,笑过,才是《人世间》。

【《人世间》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世间的那点美好02-28

在人世间作文01-21

人世间的美好作文07-20

《人世间》读后感08-18

人世间读后感06-01

在人世间作文(精选40篇)12-05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作文08-03

我家的人世间作文02-14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征文12-30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经典征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