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读后感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步履不停》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步履不停》读后感1
自打儿子开始上小学,爸妈就长住北京了,妈总说,有我们帮你,不用那么赶,工作重要。
爸妈不习惯跟我们同住,租住的地方离我家还有一定距离,所以我一下班,他们就赶着回去了,能聊的本来就不多,匆匆忙忙中更少交流,无非是孩子今天吃了什么,吃的多少之类的。
我常因为爸妈对儿子的教育方式不当而“教育”他们,妈总说,听你的。自我高考后去外地读书,爸妈就不再为我拿主意了,有时他们还需要我来拿主意,我的强大伴随着父母的衰弱。
小时候,爸妈总吵架,所以我暗下决心,高考要考得远远的,大一时只能坐K字头的夜车硬座,32个小时,我却甘之如饴。但毕业后,拿着上海和北京的offer,我慎重地选择了后者,因为离家近,因为离父母近。
我对父母的感情始终停留在理智的层面,不亲昵,不依赖。我对婚姻最初的期待,就是对方千万不要像爸爸,而我千万不要像妈妈。我千方百计地要摆脱原生家庭,并相信,离得越远,越幸福。
如今,年近不惑,时间开始以年计,越过越快,像脱缰的野马。爸妈身体每况愈下,倒是感情上找到了相濡以沫的感觉。我也开始喜欢回忆了,回忆小时候坐在爸爸自行车横梁上的'日子,回忆小时候跟妈妈一起看快乐大本营的日子,似乎并没有那么糟,我慢慢地与记忆中的那个家以及家里的一切和解。
儿子一天天长大,开始叛逆,开始反抗我对他的约束,但我依然爱他,爱他的现在,和他必将远走高飞的未来。不知道在他的记忆里,他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子的,但我想,总归跟我记忆里的不一样,就像我与我的爸妈。
我会为儿子准备入队礼物到半夜,而爸爸每周都会悄悄为我擦车;我会千方百计给儿子补充营养,而妈妈总也忘不了我曾经喜欢的那几样菜……
我10岁那年爸爸带我到北京,走过很多地方,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爸爸紧跟着我走进协和医院,生怕迷路;小时候每次跟妈妈去逛街,她都会请我吃一次冰淇淋,现在我带妈妈去商场,她总是很紧张……
《步履不停》中絮絮地讲了良多带着妻儿回家见父母的情景,由此牵出一些过去和后来。那些琐碎的并不美好的生活细节,却如此亲切又耐人寻味,让我掩卷之后想起我的小时候,想问问爸妈此刻在做什么,想对儿子再认真地说一次我爱你……
步履不停,趁一切来得及。
《步履不停》读后感2
篇幅很短的一本书,但是内容很深刻。
最沉重的莫过于那句:人总是不可避免犯一些无论用什么代价也挽回不了的错误。本书的这个错误,是指对我们的父母。所谓的子欲养而亲不待。
本书只写了两天中发生的事情,因为大哥的祭日,主人公带着新婚妻子和妻子与前夫的`儿子回到了父母家,并在父母家过了一夜,而且姐姐一家也过来了。一家人通过很平常又不平常的一天的相处,各种话语和小事件,勾起主人公小时候的各种回忆。大哥因为各种优秀,大学毕业后,不负众望,去了医院,有望成为一名医生。主人公的父亲也是个诊所的医生,所以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一名医生。姐姐因为是家中唯一的女儿,所以也得到了父母的各种关注,而主人公因为没有大哥优秀,又是家中次子,所以在家里感觉各种被忽视,因此对父母也深有不满,但是一直埋藏在心里。
但是优秀的大哥,因为一次下海救人死了,这成了这个家里永远的遗憾,尤其是对主人公的父母来说,虽然已经15年过去了,但是每次祭日,父母都不能释怀,母亲会表达出来,父亲隐忍着。给我印象很深刻的一点是,晚上一直蝴蝶飞进来了,落在大哥的遗像上面,母亲对着蝴蝶大声喊着大哥的名字,觉得那是大哥回来了。“我”也不由得被触动了。可能大哥的死对母亲的打击有多大。
再去给大哥的坟墓献花时,蹒跚的父母,让“我”意识到,父母真的开始老了。
针对父亲,“我”一直是有点敌意的,但是当隔壁老奶奶病危,父亲束手无策,落寞地看着救护车走了,呆呆地站在原地的时候,“我”好像也看到父亲脆弱的一面,父亲老了。
两天的相处,我还是我,母亲还是母亲,父亲还是父亲,好像没有变。唯一意识不到的是,父母亲走得那么快,让自己没有任何时间来接受这一点,就这样离自己而去。原来自己的内心是这么地爱他们,这么地不舍得,这么地希望他们能够多活几天,多陪陪他们。
小事加回忆,各种点点滴滴,“我”的父母,也正是千千万万父母的写照,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对待着自己的儿女,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爱自己的儿女,我们能做的,就是多陪陪他们吧。
《步履不停》读后感3
日本小说总有些淡淡的苦涩和紧张,尤其是描写家庭的,总有些模版化的日本特色—一个严厉不善沟通的父亲,一个宽容的好心的母亲。
而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描写的正是这样一家人团聚的一天日常。
说是日常,其实也不太日常。
这是一个破碎的家庭,不管是主人公和父母亲的疏离,还是主人公大哥的离世,都像是一只蝴蝶扇动的翅膀,给家庭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和大多数日本家庭一样的是,书中的“大家长”父亲有些执拗,坚持着自己作为“家主”的尊严。即使想与儿女相聚,即使想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人生,也会在某个意识到“啊,我居然有这样羞耻的想法”的时候退缩。
而母亲,失去了自己喜爱的大儿子之后,再也没能从记忆里逃脱出来。虽然看上去依然是个善良的老妇人,但是总有些“刻薄”的言论和做法。
这两位老人的形象十分真实,也因此和我们絮絮叨叨、扭扭捏捏的主人公形成了对比。
故事的主人公是这个家庭的次子。
这个内向的、不自信的“还是个孩子”的中年男人,或许让我们更多地看到了自己和成长的环境。
少年时被父母和周围人拿来和“哥哥”对比,活成了“哥哥”身后那个没有名字的、不值得被关注的平庸的“弟弟”。
即便是这样,在嫉妒着哥哥的同时,也因此不用背负家庭的责任,能够自由地从事自己的事业。或许,原本,他也能够在开展自己的人生之后,与家庭和兄长达成和解。
但是偏偏哥哥在当好的年华,因为救人去世了。
父母亲本来规划好的人生道路突然截断了。再也没有人可以继承父亲的诊所,再也没有能够理解他人生的接班人,父亲只能落寞地关闭诊所,看着自己半生的心血落在空处。
母亲引以为傲的大儿子,便成了心里永远的痛苦。改嫁的儿媳,被救上来的少年,忌日飞来的蝴蝶,那日的情景,任何可以让痛苦减轻或者深化的人事物,都被拿来反复咀嚼。
主人公,也因此成了家里需要负担责任的“接班人”。面对这个角色和“重担”,他手足无措,慌不择路,只能用懦弱的.孩子般的态度,逃避母亲的依靠,和父亲难得一见的软弱。
这样的成长阶段,发生在我自己的二十岁出头,而发生在主人公的四十岁。
那一天,主人公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了老家,依然还是个?“沉浸于阴影”的少年。但是,在母亲尝试的依靠中,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与父亲的争论中,他体会到了试图逃避的重担,并在几年后父母亲的去世中,成长了。
也成为了他一直“不喜欢”的“成年人”。
这大概就是人生的“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读后感4
学会了忍耐就会感觉到窒息和疲惫,所有的纪念也不过是为了安慰生者。
这世上步履不停的是时间,好像时间能抚平一切,其实只是掩盖了真实。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全都没忘,于是那些往日的悔恨,幸福,痛苦,纠结,尴尬……也都后知后觉的一齐涌来,塞在心头。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是枝裕和的书,其实也是目前唯一一本。作者用跳跃的写法把主人公一次次拉回回忆当中。那些家庭里熟悉的尴尬,生气,厌烦的场面给我带来很大的压迫感,是有过体会的窒息的.感觉。与家人的相处问题应该是每个人都多多少少会有的烦恼。父母的期望与自己的想法相左,兄弟姊妹间的比较,父亲藏着关心的冷漠,母亲无数遍的唠叨和埋怨,阴阳怪气的氛围,不幸的婚姻,永远被认为不懂事,对邻居的揣度,退休后的无所适从,失业时的害怕,为了维持体面的欺骗,化解尴尬的冷笑话,孩子的偷听,被偷看的日记……这些,隐藏在和谐外表下的问题,像是随时都会引爆的炸药,在全家人的努力下被视而不见。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家庭现象。中国,日本,欧洲?每个家庭都各有各的问题,各个家庭却不约而同的以“家和万事兴”为处理办法。这不令我感到费解。
和老钱在一起两年有余,我体会到了一件事情:建立一段亲密关系是很难的事情。与主动选择的伴侣相比,与亲人的关系更像是生来就被捆绑在一起的,你无法选择,或好或坏,或幸福或糟糕都要选择接受。在这种情况下,能与家人和谐相处,一辈子相安无事真的是幸运啊。
那些从小到大发生过的无数问题,很少会有答案,可都因为“亲情”两个字得到妥善的解决。到最后都没得到解决的事情就变成了遗憾和后悔。就像书里的主人公在母亲病后说“后悔,或说是罪恶感,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消失。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当她倒下的时候,若我在旁边到底能帮上什么忙。但在那之后,我不知道梦到了多少次抱着母亲等待救护车来的梦。这个梦一直纠缠了我三年才终于消散。我从这里面学到的教训是:人生总会犯下不管付出多少代价都无法挽回的过错。但我真正领悟到这点,又是更以后的事情了。”
从遗憾后悔到释怀这中间还有一段距离,也许是主人公对母亲三个月自私的挽留,也许是长达十几年的祭祀,不过,所有的纪念也不过是为了安慰生者,让活者的人好过一些。
人类在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中重复着同样的快乐与悲伤,“种种事情也许只是换了一个形式,换了对象,但还是会不断地重复下去。那并不是快乐或悲伤这种易于理解的感情。也正因为它是如此难以理解,所以我觉得它说不定与人生这东西十分相近”。
懂得了这些,就要主动营造更多的快乐,尤其是与家人。
《步履不停》读后感5
总是在错过之后,才会想起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许得到了却又放弃,又或许还未努力就已经选择了放弃,但时间总是不等人的。白驹过隙,身边的亲人总是会不断的老去,他们陪我们长大,而我们陪伴他们慢慢变老了么?
或许没有,等到体会随风而逝的生命脆弱时,才明白了什么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或许是的,我们在陪伴他们的时候渐渐的感觉到了自己的无力和对未来的期望。
看着黄色的花粉蝶飞入家中,母亲想起了那个说是已逝之人的灵魂会化作蝴蝶与家人重聚,主角也渐渐意识到长兄的死亡不止给家庭带来了悲痛,还有那道过不去的坎,母亲会一次次的叫被救的孩子来家中做客,纵然那人会十分窘迫,会在一次次的来访中不知所措,但母亲会叫他来参加每年兄长的祭奠。在孩子离开后,她像一个小孩子一般,对我提出的建议‘希望人家不要再来了,这只是对每一个人的惩罚’,回答说:“只是过了十年唉,怎么可以让他就这么忘了呢?如果他不在过来,那你兄长死去的痛苦,全要由我们自己一家去承担了,我又该如何去度过剩下的岁月呢?”
饭桌上,我不会去和死去的哥哥争强到底是谁的点子才让过去的一切光彩四溢,我不会再去回忆过去与哥哥一同崇拜父亲的历史,更不会再去因为仅仅一篇小学的作文而与姐姐生气。我和谁也不争,我有能争抢过谁呢?哥哥永远是父母眼中的神童,他的死是我们全家都陷入了痛苦,回家前的我因为与上司的吵架而丢失了工作,以我自己的条件只有一个带着拖油瓶寡妇愿意与我度过余生,活在痛苦与希望之间,甩不掉过去的阴影,又满心期待着明天的到来。就这样浑浑噩噩的活着,慢慢地父亲离我们而去,母亲独自住在乡下的老家,被救的小孩子也不再来了,我和姐姐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时间,没时间回到家中。母亲独自承担的哥哥死去的痛苦,她也随着时间不断的慢慢变老。后来啊,母亲她也病了,我这时也成立一个比较有名的作家,在医院里,他会像小孩子一样和护士们开玩笑,也会向我吐槽着护士手法不好,她如同一个顽童一般,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自己,不再被过去所束缚,却也不在对未来怀有期望,渐渐的`,她停留在原地,而我却步履不停,依旧向前。
每个人的人生都如同一段路,我们只能往前走,没有办法后退,渐渐的走在我们前面的人,停下了,而我们自己却只能不断向前。人生的路上步履不停,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的向前走,无法驻足观赏途中的风景,无法回头去不断地缅怀过去,只能不断向前看,走好自己脚下的路,做好自己面前的事情,不让未来的自己去后悔。人生的路上,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读后感】相关文章:
步履不停作文04-14
步履不停作文700字(精选25篇)05-13
步履不停读后感03-30
步履不停读后感01-21
《步履不停》读后感06-17
《步履不停》读后感(5篇)05-26
步履不停读后感13篇04-12
步履不停读后感(13篇)04-12
《步履不停》读后感13篇01-24
“停课不停学”网络学习教学反思范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