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学习心得>学习软件的心得

学习软件的心得

时间:2022-08-13 01:27:38 学习心得 我要投稿

学习软件的心得

学习软件的心得1

  学习了这门课程, 还有老师们的多元化教课,不但让我从理论上掌握软件工程,还有从不同的实例,让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很好的结合。整一个学期下来,总的来说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的,有很多地方是值得肯定的,其实在我看来,软件工程与其说是一门课程,不如说是一门思想。是一个如何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过程,应该说其范畴已经远远不止局限于该门课程,成为了一个综合的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思想集合。

学习软件的心得

  整本书的内容逻辑很清晰明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首先我就大概描述下我们所学的内容,第一章是从整体分析软件工程这门学科的发展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接着后面的几章深入分析了软件开放过程和模式、软件项目管理、计算机工程、需求分析、结构化分析建模以及基于UML面向对象分析建模等。接着我就详细介绍下我对这门课程知识点的理解概括:

  软件:软件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的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和使程序正常执行所需要的数据,加上描述程序的操作和使用的文档。软件的特征:①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具体的物理实体,因而它具有抽象性。②软件是通过人们的智力活动,把知识与技术转化成信息的一种产品。③软件成为产品后,其生产只是简单的拷贝,不同于硬件制造。④维护过程比硬件复杂的多,甚至会引发新的错误。软件危机:指的是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出现软件危机的原因:①软件维护费用急剧上升,直接威胁计算机应用的扩大。②软件生产技术进步缓慢。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 软件生存周期:一个软件从定义到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终被弃用,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通常把软件经历的这个漫长的时期称为生存周期。软件的生存周期可分为八个阶段:①问题定义;②可行性研究;③需求分析;④总体(概要)设计;⑤详细设计;⑥编码与单元测试;⑦综合测试;⑧软件维护;

  瀑布模式:是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其中的“瀑布”是对这个模式的形象表达,由山顶倾泻下来的水,自顶向下、逐渐细化。其特点是:线性化过程;分为分析、设计、编码、集成等几个阶段,并且各阶段逐级推进,不允许跨越。里程碑管理;阶段评审;文档驱动;简洁便于工程应用的线性化过程步骤,并可以通过里程碑管理机制而使项目进程量化。其明显的优点就是没个阶段结束前都要对所完成的阶段成果进行评审,这使得软件的错误能够在个阶段内尽早发现并尽早解决,总的来说瀑布模式具有良好的质量保证机制,有很强的生命力。

  原型进化模式:对软件进行直接模拟或仿真,只需要分析需求框架后进行原型创建,再对原型系统进行逐步细化与完善,通过版本更新逐步满足用户对于软件的多方面需要。

  增量模式:开发过程有三个任务域,分别是设计结构、开发构件和集成系统,它既有完善的工程管理机制,又能适应用户需求变更,有利于质量的监控,并且各局部基于构件构造,有利于逐步构建与完善;由于先交付核心构件可利于降低项目的技术风险。

  螺旋模式:是一种可较好的规避开发风险过程的模式,项目是基于任务的螺旋式推进,每个螺旋由内之外分别是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系统集成、验证与交付。

  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①需要项目团队,组建优秀的团队可以开发出更搞质量的软件产品。任务开发团队要求小而精,成员大多在8人以内,主要成员有项

  目负责人、开发人员、资料管理员和软件测试员。②项目计划是为了使软件开发各项工作有秩序地进行,包括任务分配和基于里程碑的进度安排,甘特图和任务网络图是用来描述进度计划的工具。项目计划书可以作为软件开发的工作指南。③项目成本估算,由于项目有来自各方面的成本包括工资开支、场地费、差旅费、设备费和资料费等,但是软件主要是对人力成本的估算,常用的方法有程序代码成本估算法等。④软件风险管理包括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如计划风险、管理风险、需求风险、技术风险、人员风险、产品风险、用户风险和商业风险等等,而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⑤软件文档管理,软件文档是工程模式软件开发的成果体现,包括技术文档、管理文档和用户文档。 ⑥软件配置管理与软件质量管理,包括配置规划、软件变更控制、软件版本控制和质量控制计划。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资源、网络资源、使用系统的人等诸多元素。有三种典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①主机结构,主机集中了全部智能,并依靠终端接口与外部设备连接。②Client/Server结构,智能分布于服务器与客户机,并依靠网络连接成系统,其中,服务器处于核心位置,提供被动核心服务;客户机处于边缘位置,可主动访问服务器,寻求服务支持。③Browser/server结构,可适应互联网远程交互的特殊结构,基于Web服务器构建。

  需求分析:系统开发前期需求分析很重要,它是为了有效解决用户问题的需要进行的一项工程活动,所需要考虑的需求问题是功能需求、数据需求、性能需求和接口需求,开发者承担分析任务,核心是用户。其步骤有三个:①获取客户需求,客户泛指某个人或机构部门等,一般方法是调查,包括访谈、座谈、问卷、跟班和收集资料,需求规约可表达用户的软件价值。②建立需求模型,它是用户需求的图解,一些常用的模型有:业务树图、用例图、活动图。分别用于结构化需求建模、系统业务举例和反映系统工作流程。③进行需求验证,要验证的主要内容有:有效性验证、一致性验证、完整性验证、现实性验证和可检验性验证。 结构化分析建模:它是建立在需求规约基础上的,对软件问题进行全面解说,包括四个方面:①数据建模,它与数据库设计密切相关,ER图涉及实体、关系、属性等图形元素,在业务层面建立数据库概念模型,一般用于前期的建模构想。②功能建模,是对系统数据加工的图解,数据流程图是常用的建模工具,涉及数据接口、数据处理、数据流、数据存储等图形元素,用于描述系统数据加工细节。③行为建模,行为模型用于说哦名软件系统与环境的交互,状态转换图常用的软件行为建模工具涉及状态、事件等图形元素。⑤数据字典,是用于定义软件的元素,使软件元素获得严肃的、详密的、精确的规格说明。需求分析模型中的数据、功能、行为等诸多方面的元素,都有必要通过数据字典给予细节说明,以达到对系统较完整全面的规格定义。

  基于UML对象面向对象分析建模:UML是统一建模语言,有统一的语法、语义和语用规则,其建模过程的特点是:用例驱动、以构架为中心和增量迭代,通过包实现对模型的有效的一体化管理。包括三部分:①用例建模,它面向用户需求的,能够反映系统的用户价值,用例图的基本元素有用例、参与者、交流;用例之间有泛化、延伸和包含关系。②活动建模,活动图用于描述系统动态过程,主要图形元素有:活动、转换、起点、终点、判断、并发、同步、泳道等。可描述高层业务级活动,涉及整个业务流程,针对每个用例活动建模,反映用例内部活动细节。③类分析建模,这里就只考虑实体类,实体类所代表的数据相互之间通常有一定的关系,依靠这种关系可形成有组织的程序数据结构。实体类之间的

  主要数据关系有:关联、聚类、泛化。

  接下来我就简单说下我上这门课的简单的心得体会,我们是大四的学生了,也只有这个学期有课了,刚开始课表安排出来的时候觉得挺意外的,只有前八周有课,当时我还是有点小感动的,大四事情很多,有要考研的和工作的,大家也都有各自的事情,如果有16周的课,那么每周课不是特别多,但是时间特别分散,也不能集中某段时间去做什么事情。但是相对于老师的压力也有,课程压缩了相当于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大大增加了,在加上有些假期冲掉课,就感觉我们好像上课学不到什么东西,也只是一些关键的和考试挂钩的才重点讲,完全没有扩展的时间和空间了。但是总的来说,学校开了这门课,我们上了这门课,总是学到了点东西的,不可能明明上了软件工程这门课,却像没上一样什么都不懂。在上课的时候我还是很认真地去听老师所讲述的内容的,我觉得他的思想和我一向而来的培养计算机学生综合素质的理解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了,所谓的需求获取,那就是一个谈判,辩论,交流的过程,已经不是单纯的编编程序就能解决的问题了。从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来说,我最怕的就是计算机系的学生被别人说成是个带着厚眼镜的,只能够在电脑前编编程序的,在交际场上不知道说什么而一个字都说不出来的人。我觉得这样的人进入社会之后是没有什么前途的,起码他们缺乏了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而这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这些学生一个机会来锻炼自己在另一方面的能力,设想一下,一个又有技术又能够与人交流合作的人所取得的成就自然要比一个单单只会编程序的人要大得多。其次,这门课程教给了我们在完成一个实际项目时的一般程序及过程,我认为这是一份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内容。当我们在毕业之后,这是我们实际要运用的一项非常有用的技能,而且不仅仅局限于软件工程的范畴,我们即使是从事与其它行业,不也是要从需求获取开始,一直有条有理地到最后成品的出炉吗?应该说这就是这门课的价值所在。无论是在上课,还是在学生会里面做学生工作,我都深深地感觉到,技术性的工作就好比变魔术,其实原理是非常简单的,甚至可以说简单的可笑,但是当你就是做出这么一个简单的东西出来之后,一些外行们有时候会用崇拜的眼光看着你,觉得你很厉害,很高深莫测。但是制作的过程他们却不知道,也许知道之后他们只是会哑然失笑,原来这个东西的制作过程是如此的.简单。这个可以说就是技术的魅力了,而作为需求获取及之后的一系列过程则是类似于魔术揭秘的过程,但是作为这个秘密我们并不需要一揭到底,至于揭的程度如何那就是我们那就是我们学出的程度如何了,我们要让对方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这些东西需要我们以一定的技巧叙述出来,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能够让对方了解自己的进度,却又能够不让对方来干涉自己的工作过程。因为我们是技术员,对方只是外行,即使对方知道了这个魔术的操作过程,也并不代表他们就能够向变着魔术的我们来随便修改这个魔术的变法,况且我们能够用不同的过程来得出一个同样的结果,这个过程的得出的主动权如何掌握在我们的手上,就看我们如何以高明的方式来揭开这个魔术的谜底了。当然了,在纯粹的理论上,我觉得开设这样一门课程是很成功的。但是毕竟现实里有太多的不确定的因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授课的老师和听课的学生。这两个可以说是这门课成与败的决定性的因素。

  作为我们学生来说,应该负起比较主要的责任。在大学里有了太多的基础课程,基础课程大多都比较枯燥无味,也许在第一个学期里我们还能够保持着新鲜感,但是在6学期之后,可以说再有新鲜感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了,我们都已经开始变得迟钝了。其次的,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程的价值。这门课的价值我已

  经在上面说过了,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毕业之后都回从事计算机行业,也不是每个同学都知道这门课程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这个范畴。或许有些人觉得反正以后不是这个发展方向,也就不在乎这个课程吧。我个人觉得这门课确实是挺好的,如果认真学必能学到很多东西,动手实践能力和从整个大体分析系统开发的逻辑性思维也会明显增强,不管以后从事哪个方面的工作,这对以后来说都是一笔很大的隐性财富。说到我自己对这么课的学习,还是有点愧疚的,前面四周我每周每节课都去上的,并且上课也认真听,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自己看书本的介绍,但是后来我上这门课的次数就降低了,因为觉得时间很紧吧,而且老师上课的节奏我个人觉得有点慢,我都可以自己预习看到后面去了,但是这门课我还是每周至少上一节课的,虽然我早上7点多一点就出门,在自习室,但是有时候明明知道到了上课的时间,明明上课的地方离自习的地方不远也不太想去。我记得有次上课时候老师生气了,说来上课的人少,我仔细环顾了下四周发现确实人很少,稀稀疏疏的分散着,看起来确实不太舒服,让我不得不反思了,这大学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怎么到了大四大家都不来上课,虽然我不是每节课都来,但是我还是时不时来上课的,可能是比较浮躁吧,快毕业了,觉得上课学不到什么实际的东西,要么实际一点好好考研继续深造,要么去培训增强实践能力这样才能较好的为找个满意的工作做好铺垫。

  《软件工程》课程既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侧重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的基本技能。比较注意“点”和“面”的结合。我还是蛮喜欢这门课的,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让我意识到理论学习很重要,实践更重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才更能发挥我们所学的知识的作用,更能直接的创造效益,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学习软件的心得2

  一个从点点点开始,一切未知的故事。

  在最初的认知里,软件测试这个行业需要掌握的只是简单的点点点,但是怎么点,从那点,为什么点一直是我内心的疑惑,所以,为了让自己能够点点点,更明白的点点点,学习软件测试并在这个行业发展成了我现阶段的目标。

  需求澄清阶段:从二三百字的英文需求文档,像一个产品的使用说明书,简单明了的交代了是什么,怎么用。到后来几千字的需求澄清文档,是一次思维的转变。从习以为常的使用各种软件到思考怎样去制造出来一个软件,一个成熟的软件具备了哪些功能才能够让我们去使用,要同时从人和计算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人的角度出发,我们要考虑我们所需要的软件能够帮助我们干什么,在哪些方面减少我们的人工成本,怎样才是使用起来方便快捷的。从代码的角度出发,代码能够实现的功能有哪些,其中的`逻辑顺序是怎样的,怎样才能用最少的代码实现最多的功能。尽最大的努力去提出尽可能多的需求。

  思维导图阶段:思维导图,像字面意思一样,是思维的引导流程图。相比于繁琐的文字信息,它能够有逻辑有顺序的用最少的文字展现一个软件应有的功能。也能够说明在人们对于软件错误的操作后,软件能够明确的告知。

  测试计划阶段:计划,顾名思义,对任何一件事情都是需要有计划的,它就像是完成目标的开始,我们在对某件事情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怎样去完成这件事情,谁去完成这件事情,在什么环境下完成这件事情,怎样就算达到目标,不管哪一方面,我们都需要一个简单的计划,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控事情的发展形势。

  测试设计阶段:软件测试需要我们去测试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测试出来我们想要的东西,根据什么去执行测试。或许这就是测试设计的意义。根据对需求的理解,我们怎样才算完成对需求的开发,是测试设计的重点,也是测试用例编写的依据。我们需要全方面的考虑问题。不仅仅是它能不能正常使用,而且也包括在异常情况下的处理;在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下功能能否正常使用;一个软件前端和后端所能显示的信息情况是否一致。这些都不再是概括性的描述,而是具体的实例。

  需求澄清到用例开发,二三百字到上万字的文档,对于软件测试这个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不止是简单的点点点,是对一个项目上线前的最后一道防线,尽可能多的去避免缺陷产生是软件测试的职责。

  对于现阶段的自己,想要更深层次的了解软件测试,需要的是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只希望现在的自己,能够快速的掌握软件测试的基础知识,进入这个行业。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

学习软件的心得3

  软件其实没有像传说中的那么神秘,那么难!各行各业都有个门,站在门外看,没有发言权去评价该行业的难易程度。一旦你进入门里了,就会发现,里面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要想学好软件,我认为首先要具备两个条件:1、兴趣;2、信心。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没有信心就会半图而废。学习软件关键是看怎么去学习。学习两个字可以分开来讲。学,从字面意义上看是个动词,所以并不仅仅是去学一门计算机语言,一种标准的sql语句,关键是怎么去学,怎么理顺这个技巧,怎么举一反三,怎么把这个概念理解透。习呢,主要是复习。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你对一个概念复习的越多,理解的就越深,这不仅仅是你对这个概念理解了,更重要的是你锻炼了你的思维过程,对别的问题的理解也会有很好的帮助。我认为学一门计算机语言如同学一门外语,为什么大学里都学英语,是因为该语言通用。那么为什么去学java?同样的道理,因为java是通用的编程语言,目前大的软件,比如,oracle、eclipse还有以前的jbuilder等等都是java开发的。大家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计算机流行俗语,如:spring、ejb、struts、hibernate等等都是j2ee用到的模式和框架。还有imb的websphere服务器,bea的weblogic服务器等,而且这些大多都不是sun公司的产品,而是其他公司的。为什么其他公司会对java做文章?很简单,因为这些公司知道java有很强的优势,跟着java走,肯定能赚钱!所以可以这么想,如果java被淘汰了,倒闭的不仅仅是sun公司,而将倒闭很多大型的企业。

  那么哪些人适合学,哪些不适合学呢?这才是我们的重点。俗话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现在男的也怕选错老婆,呵呵)。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呢,肯定不用说,自己知道是否感兴趣,而非专业的呢,就不知道自己是否感兴趣(可能高考填自愿,专业是调剂过来的,也可能那时候对专业根本不了解,随便选的)。所以呢可以来我们itjob来测验一下,或者来我们公司视听一下课,看是否真的感兴趣。注意:我们也是对学生有要求的,如果不适合学软件,我们是不会让他(她)过来学的,那样不仅是浪费你的钱和时间,更有损我们itjob的声誉!如果非专业的学生对软件很感兴趣,只是觉得自己没基础,不知道能否跟上?这个问题是比较现实的(一句经典废话)。打个比方:没基础的和有基础的只是站的起始点不一样,或者说没基础的初速度是0,有基础的有一个初速度。至于没基础的能否赶超有基础的,看什么?看他的加速度!如果加速度快,咱们都知道,一段时间后一定可以超过有基础的。那么加速度从那里来呢?兴趣!好比有的人对数理化感兴趣,而有的'对历史感兴趣。所以这个兴趣自己还是了解自己,一旦你有了这个兴趣,那么信心就自然有了,也就符合我们刚才说的两个条件!

  当然做程序的不能只会做程序,而不会去调节自己。有时侯灵感是在做别的事情,或者看别的事情而迸发出来的。比如struts架构就是从做房子的影子上抽取出来的。我在课上,课下是两个人。课上的我是一本正经的。课下的我是狂放不羁的,工作之余喜欢玩,比如:跟朋友一起吃饭,去酒吧喝酒(本人酒量不行,喝的是酒吧文化),去ktv唱歌,去打牌,去爬山,去海边游泳,去练少林绝学易经经(只是用来强身健体的)等等。

  很多人喜欢看电影,我们看电影,看中的是演员的演技,是看电影中的角色,而不是看中这个演员实际的生活。学生来听课,也是看中老师的演技,看这个老师是否能给他们带来最大的收获。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不仅仅是个老师,更是个演员,不知道能不能拿到本年度itjob最佳男演员奖!呵呵~~~~

  最后,按照国际惯例要做个总结。计算机科学是一个实际的科学,如果光谈理论,谈思想,不去实现,那只能说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没有任何的价值(这是我国高校目前计算机教育的现状,离企业的要求越来越远)!当然如果只去写代码,写框架,而没有思想的指导,是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代码和框架的。我们毕业生不缺理论,缺的是实战!所以我们不仅要去理解国外软件的新思想,更要去实现,这样不断的重复锻炼,去体会为什么人家会有这种思想,才可能自己创造新思想,而且有能力实现。才能缩短我们和美国,印度计算机软件的差距,甚至超过他们。当然,要想实现这个梦想,需要我们做软件相互交流、沟通,谈心得,谈想法,合作,实现。不要怕别人超过自己,现在是团队的时代,没有个人英雄了,所以从小的范围讲,要想真正实现自己的进步,就应该交流。从大的范围讲,要想使我国软件腾飞,更应该交流!

学习软件的心得4

  我应该是对maya第一阶段的学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在接maya之前一直觉得这个软件很神秘,当栩栩如生的三维动画就是用它制作出来的,我又对这个软件产生了几分“爱意”。带着这份“爱意”我到清美报名了,接待的老师很热情,教学老师也很认真负责,这里不累赘阐述。下面就我第一阶段的学习作一个简单的心得汇报:

  maya软件的主要有四个模块:maya建模、maya动画角色建模、maya材质灯光、maya角色动画、maya后期特效。我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建模,想学好三维动画,当然要把这个maya角色建模学好啦。三维动画的建模主要有:a、nurbs曲面建模技术。b、polygons多边形建模技术。c、subdiv细分建模技术。当李老师给我们上完第一堂课后,我对maya的“爱意”就全消了,因为软件基本都是英文,而我又是一个英语盲,除了简单“thankyou”之外估计就说不出完整的第二句,加上翻了一下教材,难度之大完全触及了我的底线。

  当然“爱意”顿时消退,可是我还是很认真地去学,鉴于我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的需求和动漫产业的朝阳性,我的学习动力依旧,老师也很负责地在教授。由于写字速度慢,字又写得不好,所以上课做的龙飞凤舞的笔记也只有我自己看的懂,乱七八糟的圈圈叉叉中蕴涵着大致内容和操作步骤,整个上午所要学的东西很多很繁琐,动手操作时脑袋时常会混淆一些东西,导致步骤混乱,所以做我做起东西来会很慢。好在我们上课的时候都人手一机,可以及时消化,在不至于打乱仗。

  经过老师多天来的孜孜不倦的教诲,以及自己的'勤学苦练。一个月后自己终于可以动手做出完整的模型了,嘿嘿……虽然做出的东西还比较粗糙和幼稚。经过几天的鏖战,最终做出了机器猫,那个得瑟劲不知道大家能否体会,让我也有了无比的成就感。当然现实是残酷的,在我得瑟完毕静下心来,把自己做的模型和参考的图片进行比较时,我才认识天壤之别是什么意思。这种差距源自于两者的创作意图,源自于时间的磨砺,源自于经验,文化和技术的沉淀,快餐和速成文化对我们这代人的影响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我从两幅作品的对比中体会到的。作品本身不会说话,却可以感染我这样去想。

  于是我此时此刻深信一句话“学习是没有捷径可言的,唯一的捷径就是不断的学习和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真功夫”。我学maya还只迈出了第一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更加努力。我也相信在李老师的教导下,我在清美一定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以后的学习心得我会慢慢更新,希望有同样经历的朋友能够多多交流!以下是我还没有做完的作品,希望专业人士给点意见!

【学习软件的心得】相关文章:

办公软件学习心得04-17

软件实训学习心得05-13

办公软件学习心得体会11-09

财务软件学习心得11-05

财务软件学习心得08-16

软件实习心得03-14

软件培训心得02-07

软件项目管理学习心得体会08-15

办公软件学习心得体会优秀(2篇)10-10

软件测试培训心得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