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读罗素《幸福之路》有感:选择幸福

读罗素《幸福之路》有感:选择幸福

时间:2022-08-11 16:27:2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罗素《幸福之路》有感:选择幸福

  选择幸福

读罗素《幸福之路》有感:选择幸福

  ——读罗素《幸福之路》有感

  作者:西安分行国库处  郭琦

  幸福与人生意义是永恒主题

  遇到《幸福之路》这本书纯属偶然。这本书因有着心灵鸡汤般的书名,太容易被错过。但也正是因为书名,才会好奇“像罗素这样的哲学大家又是怎样写鸡汤的呢”,才会翻开、被吸引,才会和它度过一段安静时光。

  对幸福的探索是哲学永恒的主题。不论哪个时代,人性总是处处相似的,哈佛就有广受好评的“幸福课”。今天我们的许多困惑、纠结、不安,今天青年们在意的“人生价值”和“幸福’的课题,哲学家们在一个甚至几个世纪以前就已经有所思考。罗素一生活跃在哲学、数学、逻辑学、政治、教育等领域,《幸福之路》是他1931年出版的一本面向大众的散文集。翻开书页,仿佛在与遥远年代的智者对话,会感到原来我们的困惑像罗素他们这般卓越的人也有过,原来这些伟人也在思考和我们相似的问题,这种感觉非常奇妙。

  《幸福之路》的前半部分讨论“不幸福的原因”,后半部分讨论“如何幸福”。虽然主题已不新鲜,但不同于廉价心灵鸡汤“净说便宜话”的观感,罗素在《幸福之路》中的探讨既认真又严肃。他的安静的探讨,并非投机者卖弄的现世哲学,而是用辩证思维将逻辑层层推进,娓娓道来,结合自己的观察,对人生意义这个大主题进行一种纯粹的追问。这种追问,透露着对人或人类的关心和悲悯,这也许正是哲学的吸引人之处。

  不幸福与幸福:现代人的迷思和罗素的启示

  罗素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还有待起步,然而他的思考相当超前,准确命中人性的迷思。这些迷思在今天因互联网和经济高速发展被进一步放大,而现代人对答案的探寻也显得更为迫切。

  关于人工智能,现代人迷茫“人类以后往何处去”,而罗素说:“机械生产的最终目的——我们今日的确还差得远——原是要建立一种体制,使一切乏味之事都归机械担任,人只管那些需要变化和发动的工作”。这个八十多年前的论述与我们今天许多专家给出的答案相差无几。

  在“低头族”和讲求视觉刺激的“快娱乐”越来越多,户外运动越来越少的时代,现代人发觉愈来愈离不开手机。而罗素早已论述过:“凡是兴奋的、同时不包括体力运动的娱乐,如观剧等等,决不可常有。刺激在本质上便是麻醉品,使人的瘾越来越深,而兴奋时间的肉体的静止,又是违反本能的。”当教育部终于发觉解决中小学生的视力和体质问题刻不容缓,回想过去,从电视到互联网再到移动智能,新科技内容虽然更迭,但人们对于“娱乐至死”的上瘾与忧虑始终同在。

  在信息爆炸、“996工作制”被诟病的时代,现代人困惑“时间都去哪儿了”,罗素却指出:“大多数人一到能依着自己的选择去消磨他们的闲暇时,总是惶惶然想不出什么够愉快的事情值得一做。不管他们决定做的是什么,他们总觉得还有一些更愉快的事情不曾做,这个念头使他们非常懊恼。”

  关于人生意义,现代人时而感到空虚和困惑,而罗素说:”空虚之感是因为天然的需要太容易满足而产生的。人这个动物,正和别的动物一样,宜于作相当的生存斗争,万一人类凭了大宗的财富,毫不费力地满足了他所有的欲望时,幸福的要素会跟着努力一块儿向他告别的。”罗素出身贵族,他来自亲身经验的劝勉对社会上梦想一夜暴富、坐享其成的风气想必是个警醒。

  人们常说幸福的人们处处相同,不幸的人们各有各的不幸,但总体上,罗素认为不幸福是由“人们错误的世界观,错误的伦理学和生活习惯,毁掉了对事物的天然的兴致和胃口”。而关于幸福,罗素坦言自己之所以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感到人生的乐趣,最大的部分是“还须归功于一天天的少关心自己”。他还说:“我们全都有内省病的倾向,尽管世界上万千色相罗列眼底,总是掉首不顾而注视着内心的空虚”。这对当下颇为浮躁的“成功学”又是一剂清醒剂。成功并不能保证幸福。这种思考方式,其实更加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使自己幸福的能力。毕竟,我们的生活方式归根结底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幸福是一种选择,我们可以选择不再做外部环境被动的承受者,不再沉浸在弗洛伊德式的“童年决定论”中,把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亲自去选择幸福。

【读罗素《幸福之路》有感:选择幸福】相关文章:

《幸福之路》读后感04-18

幸福之路读后感04-18

幸福之路的读后感03-04

幸福之路读后感6篇06-12

《幸福之路》读后感4篇09-08

《幸福之路》读后感5篇04-19

《幸福之路》读后感7篇04-12

罗素名言08-23

幸福幸福作文02-24

读《幸福比优秀更重要》有感:做幸福的教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