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学习心得>学习《声律启蒙》的心得

学习《声律启蒙》的心得

时间:2022-08-02 06:06:11 学习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习《声律启蒙》的心得

  学习《声律启蒙》的心得

学习《声律启蒙》的心得

  原创: 仰之艺术工作室

  儿子是2017年入小学,刚把语文书拿回家就迫不及待地翻看。这是“部编本”的新教材,翻来翻去就发现了《对韵歌》:天对地,雨对风。花对树,鸟对虫......我看见了忍不住多读几遍,感觉朗朗上口,儿子有很多字不认识也跟着瞎念。后来他才知道,这第一句就来自《声律启蒙·一东》,教育部的专家也是节选《声律启蒙》的内容来改编的。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和声律有关的文字。

  2018年秋,恰逢罗老师开班授课,我们幸运的加入"古典诗词基础班",系统地学习《声律启蒙》。到目前为止,已经学到了上平声的《声律启蒙·十五删》。这个学习过程既艰苦又有趣,艰苦的是距离比较远,每周日从城北转公交到城南书院路;有趣的是,课堂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观察到孩子的变化,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孩子的变化:

  (1)由于我们每次上课前都有预习,所以课堂背诵能够超过很多同学,这让他小小地满足了一把。罗老师也经常提醒各位同学和家长,课堂时间有限,在家多读多背,老师才能加快进度。

  (2)作为二年级小学生,儿子很多汉字不认识,借《声律启蒙》课堂,认识了一些生僻字和多音字;由于没时间抄写,所以仅限于认识。小孩子有个特点,认识的字不一定会写,以后有空还是借助《声律启蒙硬笔书法字帖》练习写写。

  (3)《声律启蒙》中有声调、音韵、格律等知识,比如"入声字"都体现在方言,不懂方言或入声字是无法理解古典诗词中某些押韵规则的。课堂上,罗老师经常用长沙话、湘乡话、益阳话、湘阴话来示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自己老家是湖南武冈,武冈话里"借书"的"借"就读作"假jià",《声律启蒙·六鱼》第二段:"共服宣尼休假盖"的"假"就是借的意思。由此联系小学课文《狐假虎威》,孩子很快就明白了标题含义:"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骗人",这对以后中学阶段学习古文是有帮助的。孩子对方言有了兴趣,我就在网络搜索粤语版的《唐诗三百首》来韵味一下。知名主持人汪涵就说过:"普通话让你走得更远,但方言是为了不让我们忘记从哪里出发的。"目前各地方言中还保留入声的有粤语、闽南话、吴语、客家话、旧湘语、江淮官话、赣语、晋语等。

  (4)对联知识的运用。在《声律启蒙》课堂我们学了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等等。其中五字对和七字对,很多是有文采的对联。通过老师的分析,小朋友不知不觉就明白了对联的基本知识。到了寒假,孩子学习毛笔字,要写春联、贴春联。生活中很多人分不清上联、下联,不知道哪个贴左哪个贴右。当孩子学会看对联平仄,清楚的知道,上联的末尾肯定是仄声,应该贴在大门的右边(古人以右为上)。关于对联兴趣的引导,家长可以去"喜马拉雅FM"找到《幽默大师纪晓岚》放给孩子听。孩子心中有了对联的概念就会有兴趣,否则那些对联故事无法吸引小朋友。记得2019年正月,我们路过某某书法培训教室,看见大门口贴的颜体楷书大字春联,结果孩子仔细研究后发现该对联的上联贴反了,哈哈一笑!(照片为证)

  (5)《声律启蒙》课堂,不光是照着书本学习,还有机会给孩子们做户外的"对句游戏"。老师出题:一个字"剑"对个啥字呢?二字句"冰糖"对个啥呢?孩子们会叽叽喳喳、充分地发挥想象力来答出一些搞笑的答案,当然也有不少正确的答案。回到家,我们有时候带儿子在小区散步,也会做对句游戏。比如看见:"落叶",让他想一个平仄相对的词语,没有标准答案,纯粹好玩!调动他的积极性。我们玩过的例子有:“枯枝对什么?”对“落叶、绿叶、摇叶……”“黄花对什么?”对“绿竹!”;金龟子对黄蜜蜂;白日对黄河;橙子对雪梨;桔子对荔枝;叶公好龙对冯妇杀虎。今年春季雨水特别多,孩子某天散步时突然冒出一句:"二月春寒冷如霜",让我惊讶了一次。但是后面他想破脑袋也接不上了。我于是调侃他,接一个:“植物个个想太阳?”

  (6)《声律启蒙》包含的内容丰富,其中的历史典故能让孩子们生动地了解历史知识和成语。比如《声律启蒙·一东》第二段:"颜巷陋",会告诉孩子们关于孔门弟子"颜回"的故事:"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 "梁帝讲经同泰寺"让大家知道笃信佛教的梁武帝一些荒诞的行为,延伸一下,原来《千字文》的诞生也与梁武帝有关。正好儿子读过一点《千字文》,他们学校也做过祭祀孔子的活动,所以当知识和生活有了联系,孩子们就会记住。最近还学到《声律启蒙·十五删》这一句:"骁将袍披仁贵白",儿子喜欢听评书《薛仁贵征东》,很快就知道白袍小将是何许人也了。

  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也有许多的收获:

  第一,是在格律诗的欣赏和写作方面得到提升。第二,就是解决了一些内心的疑问。还记得课程初开时,罗老师和各位家长沟通:“学习传统文化有啥用?”除了应付语文考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某些学生读不懂数学题),其实根本上是要解决现代人的心理问题。蔡元培当年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唐诗宋词包含了古代中国大量的美学与哲学思想,在这个失去信仰的复杂时代,如果从小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将来孩子们面对成功或挫折、顺境或逆境,都能坦然面对。《论语·阳货篇》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学诗作诗,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可以抒发情感,让人的内心情绪有一个排遣的途径,提高修养和升华思想。当年苏东坡命途多舛,"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但是达观的心态又让他微笑:"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几句朴实无华的诗词,让他自己解脱,也让后人敬爱万分!现在写古典诗词的人越来越少,就连央视《诗词大会》的评委也被网友吐槽不懂格律诗。那咱就借用当代人的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的田野”来说明同一个意思吧!

  其实这些都不算重要,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一颗平常的心,让他们身、心都健康。我们期待未来吧!

  作者简介:

  丁 文,字在兹 。师承着名书法家王友智老师。现为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长沙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嘤鸣诗社社员。被湖南美术家协会少儿艺术委员会、中国教育研究院授予“特级辅导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