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山东红色故事》有感:唱出心中涌动的旋律
山东古称齐鲁,自古先贤闪耀、豪杰辈出。革命战争年代,更是涌现出无数为了民族独立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儿女,用青春、热血和生命铸就了齐鲁大地厚重氤氲的红色基因,需要后人铭记、传承,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从这个意义上讲,山东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编印的《山东红色故事》一书,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铭记先烈伟绩、传承红色基因的优秀载体和生动平台。
生活中,我们曾无数次重复一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此话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在亲身践行的过程中,除了身体的伤痛苦楚,可能还要面临付出生命、牺牲亲人的艰难抉择。
在《山东红色故事》里,有许多这样的抉择——
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在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刘良才、刘考文、刘世厚3位农民接力传承,誓死守护《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如今,这本《宣言》陈列在东营市博物馆,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1939年,在日寇铁蹄践踏下,沂蒙山区烽火弥漫,生灵涂炭。沂南县农村妇女王换于冒着生命危险创办了战时托儿所,和两个儿媳一起呵护抚养了一大批革命后代,自己的两个孙子、两个孙女却因缺奶少粮,先后夭折。
1941年,日寇纠集5万兵力进攻沂蒙山根据地,一位身受重伤的八路军战士被沂南县哑妇明德英所救。见小战士嘴唇干裂、昏迷不醒,家里水缸已见底,明德英情急之下毅然解开衣襟,把奶水一滴一滴挤进小战士嘴里……
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八路军115师一个班的战士住进费县东盘石沟村妇女方兰亭家里。看着战士们天天吃糠咽菜,骨瘦如柴,方兰亭心疼不已,偷偷把小女儿卖了,换回20斤玉米。在鏊子前,方兰亭一边为战士们摊煎饼,一边默默流泪……
孟良崮战役前夕,沂南县牧马池乡东波池村妇救会长李桂芳接到紧急命令:5个小时内在汶河上架起一座桥,保证部队通过。面对青壮年男子都上前线了、村里只剩下老弱妇孺这一窘境,沂蒙女性的睿智、无私、顽强等特质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晚上9时,当华野九纵的队伍来到河边时,战士们惊呆了:只见32名妇女扛着门板站立在冰冷的河水里,用柔弱的肩膀架起了一座“人桥”。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了,站在汶河里的那32名沂蒙女性就像32座坚固的桥墩,定格在历史的画框里。
……
“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飘沂河水,情深意长。”“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是齐鲁大地红色基因的生动缩影;“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fanwen.weiyujianbao.cn)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是革命战争年代山东人民支持革命、拥军支前的真实写照。
一段时间以来,少数国人公德丧失、信仰滑坡,在网络等新兴媒体上诋毁先烈、怀疑英雄、嘲讽模范、抹黑开国领袖,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山东红色故事》编印发行了,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固定、物化下来,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缅怀先烈、歌颂英雄。可以说,《山东红色故事》功在当代,意义深远。
《山东红色故事》是一本优秀的传统教育读物——通俗易懂、语言朴实、简洁明了的叙事告诉我们,历史并未走远,先烈离我们很近。掩卷回味,先烈们仿佛就在身边,可亲、可敬、可触摸到。
《山东红色故事》是一部生动的基因传承教科书——先烈们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谱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动力源泉,为社会各界群众,特别是军人、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广大青少年提供了精准的坐标和比照,可学可用,可操作性强。
《山东红色故事》是一卷感人的齐鲁英雄儿女群画像——为保存革命后代而牺牲自己孩子的沂蒙母亲、胶东乳娘,刺刀英雄任长伦,集体跳崖的“马石山十勇士”,放羊娃智送鸡毛信,千余村民与一名八路军战士的生死情,爆破大王于化虎,牛茁村的“刘胡兰”……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英雄壮举感天动地、震撼人心、催人泪下。
当下的岁月静好,浸透了先烈的青春热血。历史已经并还将证明:一个民族发展繁荣的过程中,有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一个国家不断强大的背后,是无数人的无私付出。
有句歌词唱道:“我们做了那么多改变,只是为了心中的不变。”这种“不变”,就是先烈们用生命诠释的“初心”。
清浅时光,且歌且行。在歌与行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忘记《山东红色故事》里的主角们——因为有了他(她)们“不忘初心”的付出,我们才能且歌且行,唱出心中涌动的旋律。
【读《山东红色故事》有感:唱出心中涌动的旋律】相关文章:
唱出心中的歌说课稿06-07
读《红色延安的故事》有感07-19
红色故事读后感04-01
爱心涌动作文06-26
红色故事读后感(通用25篇)05-14
读《山东教育》有感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