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读《周恩来传》有感

读《周恩来传》有感

时间:2024-05-20 19:15:44 海洁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周恩来传》有感(通用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周恩来传》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周恩来传》有感 1

  因为电视剧《海棠依旧》,对周恩来总理的仰慕之情不能自已,拜读了全篇《周恩来传》,更被周总理浓浓的人格魅力所倾醉。

  周恩来(1898~197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

  每当听到“周恩来”这三个字的时候,心中总是涌起一股说不尽道不清的感觉。周恩来这名字,陪伴我们走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在他逝世四十二年后的今天,仍旧有无数人在怀念他,他的精神仍能激励与感动亿万万中国人民!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多么英气飞扬,多么厚重有力,正是因为能说出此话的总理,正是因为有如此志向的总理,为新中国的建立奉献了一生的心血,筑起了坚实的基础!

  青年时期,他先后远赴日本、法国求索真知,树立人生志愿。回国后领导了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和南昌起义,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从此半生戎马。抵御外敌,逼蒋抗日,决战决胜,开国奠基,再开创我国外交的新局面,周恩来的黄金岁月在为中华民族而崛起的奋斗中度过。

  在他的.晚年,重病缠身依然心系国情,苦撑文革危局将自身的健康抛诸脑后。直到临终弥留之际,他还牵挂着别的生病的同志:“1976年1月7日晚,周恩来微睁双眼,对病床前的医生吴阶平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需要你们。’”

  在传记里收录的评价和电视剧里都有这么一句类似的话:“只要能在总理身边做事,听您的领导和教诲,做什么都行。”的确是这样!周恩来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自身拥有的人格魅力,是坚持原则的必然结果。“四菜一汤既经济又实惠”,这是他对自己工作餐的标准。任何时候,他都会和大家一样,不搞特殊,却只是在同吃苦上。到了同享福的时候,他却默默离开了,接着到另一个需要吃苦的岗位上去忙碌。他高效的工作能力和平和的性格总能影响周围的人,大家都不自主会跟着他去学习,去工作。传记里写到,当时的干部们都拼了命的工作,想取得好的成绩得到总理的夸赞。

  他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外出参加会议,在家工作,总是能看到他手中有文件,嘴里念念有词,不断进行修改。每一次想起周恩来总理,首先想到的,不是他那爽朗的笑声,不是他那幽默的话语,也不是他那青松一般驻立的身影和矫健行走的身影。浮现在脑海的是一幅画——总理独坐在一间黑暗的房中,这是黎明前的黑夜,看不到一点光亮,只有总理桌前的台灯,散发淡淡的幽光,映出他俊逸的脸庞。总理刚刚批完最后一份文件,放下了笔,疲惫地抬起头,望向那黑暗笼罩下的窗外。瘦削的脸上满含悲楚,紧皱的眉头好像永远也舒展不开……看到这里,眼中不知不觉盈满了泪水。

  他太累了。

  在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在多次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历史转折关头,为挽救党、为党的事业的继续与发展,周总理总是顾全大局,沉着坚定,中流砥柱,起了极为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每当看到书中大段大段对他辛勤工作的描写,通过影视剧的演绎画面看到他的辛劳的身影,我总是叹息不已,又万分钦佩。在翻阅过程中会想,总理究竟是人还是机器?为什么他能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这么高强度的工作,为什么他总能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

  为什么,他总能将自己放在最后,一心只想着人民的安乐与健康大业?

  纵观总理一生,斗胆以”宏伟“二字以概之,那一声振聋发聩的救国呐喊,那辗转各处博学取经的艰辛,那前拒日寇后解内乱的镇定,何事不宏伟?其声如峰般巍巍,如雷般轰鸣,总理的言传身教,永远使我们难以企及,只能仰望。

  逝者长已矣!大概只有停留在园中的海棠花,那些默默等待总理归来、陪伴总理一生的雪白海棠,才真正能明白这位屹立的身影,心中那颗火热的信念吧!

  读《周恩来传》有感 2

  每看到伟人的像,读到伟人的传记,甚至从心里敬仰伟人时,总能生发出一种强悍的生命力,一股催人前进的推动力,一种永葆青春的战斗力,鼓舞着人,去拼搏,去创造。

  读了《周恩来传》后,自我感觉自己的心志又增大了不少!周恩来时代的周恩来,及吕财云生活的时代的《周恩来传》引起我诸多的思考。

  一、时势造伟人,我如何造就自己?

  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伟人。

  周恩来生活在一个动荡的社会里,他亲眼目睹了处在灭亡边缘的中国。在国家危在旦夕之际,具有很高觉悟的周恩来,认识到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联系与关系,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深刻意识到中华之崛起是所有中国人的使命,拯救中国需要自己的一份努力。当周恩来仅十二岁时,他的内心深处爆发出震撼人心的呐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那个需要文武双全的领导者的时代,周恩来应着时代和国家的要求与呼唤,踏上了拯救祖国的道路。

  现代,在我们生活的二十一世纪,国家发展的大好局势,给我们带来了富裕的生活,然而,人们却掺进了许多杂质,使精神生活的质量大打折扣。物欲横流,精神失意,造成精神生活与物资生活严重失调。这样的社会风气侵蚀着新一代,甚者能成大器的精神已被扼杀在摇篮里,这是时代的悲哀。这个时代给了我们丰厚的物资享受,却略走了我们本有的饱满而高远的精神追求。

  相比之下,当今时代给我们创造的成就伟人的客观条件很少,时代的激情已渐渐地削弱了,对于我们这个要培养领袖、成就伟人的“爱与智慧”队伍而言,迎来的时代的挑战更大,我们需要用我们的爱之心去感知,用我们的智慧之眼去发掘时代的要求与需求。

  对于我自身而言,作为“爱与智慧”的战士,在认识着我们的宗旨,在思考着当今时代“爱与智慧”为何遭遇险境,“爱与智慧”是否是当今时代的最需,无疑,发起人类追求“爱与智慧”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位“爱与智慧”的战士要如何呼应着这个时代的要求,应着队伍的宗旨,怀抱“为人类建造一座美好而坚固的精神长城”的信念,为这项伟大的事业而奋斗?

  目前,于自身,首要的是确认“爱与智慧”的'崇高理想,展望未来的奋斗道路上自己所要、所应扮演的角色,转化为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追求;再者,迎接未来的挑战需要武装自己,增强战斗力,而取之之途径,在当下无疑只有爱盟最好,主要的还在自身如何认识这个团队所带来的优越的条件,如何在这条道路上锻造自己。

  也许这个时代造就伟人的条件少也是一种条件。

  时势造伟人,我得先去锻造自己。

  二、理想——强大动力与顽强意志的源头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如是说,他也如是做成了。

  周恩来在校读书期间,为了号召青年学生起来救国,他在忙于课业学习的同时,先后组织了许多学生社团,并撰写了大量的报刊、杂志,主要是宣扬爱国主义精神、鼓励学生救国、抨击并反抗当时一些的思想行为,这项工作主要落在了周恩来身上,为此,周恩来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政治活动上。周恩来为了报刊能够准时发行,他常常工作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如此“疯狂”的工作,他竟然还能在学习上创造出“奇迹”——毕业成绩,文科成绩全校第一,理科成绩名列前茅。周恩来为了革命理想,他的中学时光就是这样在学习与工作中,以不可阻挡的强大的动力与顽强的意志,走在振兴中华的大道上。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我呢?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知识是奔赴未来所必备的。对于宣誓终身服膺“爱与智慧”的队伍,这种课本知识的学习本不该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理应成为我们前进的催化剂。因为“爱与智慧”的旗帜在前方的蓝天上,高高飘扬,呼唤着我们前进。

  既然已有如此高远的奋斗目标,既然已确定了人生航标的方向,那还有什么能够阻碍我们前进的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让课业的学习成为我们的绊脚石?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成为一个“爱与智慧”的战士呢?

  到目前为止,社团活动和工作,一直以来是较高频率的开展着,局外人看了,会以为我们傻,认为实在活动繁多、累人,但是这对于我来说,这是充实,我们是在为我们远大的理想而奋斗着。既然已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和目前实现理想的最佳途径,我还有什么可怠慢的,我还能退却吗?周恩来面对工作与学习,他勤勉、刻苦,同样是二十四小时,周恩来总要比别人多用几个小时,而我们有何不行?

  周恩来的人生历程与他非凡的意志震撼了我,使我明白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是我“总得理”的,在这个黄金时期的我,怀抱远大的理想,满怀青春的激情,轰轰烈烈地去开辟未来的路!

  读《周恩来传》有感 3

  我们从小就知道,许多伟人其中一个就是周恩来爷爷。相信大家对周恩来爷爷都不会陌生,即使我们不怎么了解他的生平经历,但是也绝对知道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在寒假的时候,我有幸阅读了一篇关于周恩来传的书籍。看完这本书以后,我发现周恩来爷爷的经历是比较坎坷的,但是也让我由衷地对他升起了一股敬意。周恩来爷爷是我们国家的建国领导人之一,也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外交家。

  周恩来爷爷的人格魅力不仅是在国内很有影响的',即使是放眼全世界,有许多的人被他的魅力所影响到。在建国之后,周恩来爷爷出任我们国家的外交部长,经常在一些世界性的会议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迷人的风度还有机智的谈吐。其实在他出生的那个年代,是我们国家有史以来比较黑暗混乱的一个时代,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生格言。为了能够让中华民族树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当他看到李大钊在青年报上发表了文章之后,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自己比较优越的家庭,全身心的投入到革命事业当中。作为我们国家的二号领导人,周恩来爷爷的穿着是非常普通的,甚至是还没有一些普通人穿的好。

  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面装了爷爷的穿着总是一件颜色比较泛灰的中山装,其实这件衣服周恩来爷爷已经穿了几十年的时间了,而且在它上面打满了补丁。只有在会见外宾的时候,周恩来爷爷才会换上那件深黑色的西装。周恩来爷爷始终是我们的道德楷模,还有我们大家学习的目标。虽然说他已经离开我们几十年的时间了,但是他的精神和人格永远会留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读《周恩来传》有感 4

  周总理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吧,他可是建立新中国时的一位“大建筑师”呢!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美好的生活。

  周恩来从小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周恩来12岁那年,离开了家乡淮安来到了河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我国争夺的焦点。周恩来曾问过伯父:“为什么外国租地界不能随意进入?为什么洋人却可以住在哪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伯父对年幼的周恩来说:“中华不振啊!”说完叹了口气,在没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在那期间,他曾被着伯父偷偷去过租界,在哪里他目睹了中国妇女被洋人欺负,从那以后,周恩来便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

  有一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报复和胸怀!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哇!为中华之崛起!有智者当效此生啊!”是的,那是的周恩来就已经认识到,只有读书才能让中国强大起来。

  “书中自由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当我在不断了解伟人的事迹时,每次都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当中,从前妈妈也曾问我为何读书?如今我却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报效父母!回馈社会!报效祖国!这样我们的祖国将无比强大!

  读《周恩来传》有感 5

  《 周恩来传》是我在暑假读的一本书,在我心目中,周恩来是新中国最伟大的领导人之一!

  国仇家难,从小教育了周恩来,使他懂得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周恩来从小就有伟大的志向。在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魏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有的同学回答“我为光耀门楣,光宗耀祖。”还有的`同学回答“我为明理而读书,先生就是这么讲的.....”校长听了点了点头,接着校长又问周恩来“你呢,你为什么而读书?”当时才12岁的周恩来站起来回答说:“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他的一生中,他确确实实为了这一句话付出了行动。青年时的周恩来去了很多国家寻求救国道路,最后认定: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从此他加入了在巴黎的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了党的创始人之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通过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人从小就应该有伟大的志向,并为了这志向不断的奋斗努力,才会取得成功!

【读《周恩来传》有感】相关文章:

读《周恩来传》有感800字08-04

《周恩来传》读后感08-21

读《少年周恩来》有感04-23

周恩来名言08-23

周恩来的名言08-23

周恩来语录08-23

周恩来名言大全08-15

《周恩来》读后感07-14

读《名人传·贝多芬传》有感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