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乡村班主任工作与发展研究》读后感

《乡村班主任工作与发展研究》读后感

时间:2022-08-18 18:32:1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乡村班主任工作与发展研究》读后感

  《乡村班主任工作与发展研究》读后感

《乡村班主任工作与发展研究》读后感

  李冬梅

  (一)

  读焦忠宇老师的《绽放自己的职业生命——论文发表感言》有感

  2018年元月,我在华师大参与骨干教师研修学习,有幸聆听了李家成教授的讲座《家校合作,构建生命成长共同体》。他的课堂非常注重和听课老师的互动交流,非常重视倾听一线老师的经验和想法。我了解到他选择的实验对象都是薄弱学校,在他的指导下,许多弱校实现了破茧成蝶的华丽蜕变。我被他务实的田野精神深深感染,我想:如果能有这样的导师指导,我该是多么幸运!回来之后,我把自己的教育实践做成美篇发给李教授,没想到李教授每一次都是及时阅读,及时点评,话语中充满了鼓励。这让我进一步增添了力量。

  在李教授的推荐与鼓励下,我开始阅读《乡村班主任工作与发展研究》,今天读的是焦忠宇老师的《绽放自己的职业生命——论文发表感言》,读完深思良久。

  一、 只要你热爱,没有不可能

  从文中了解到焦老师中师学历,先天缺钙;年已不惑,路途迷茫;身处农村,缺乏资源……这一切,让我们感觉到,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焦老师的现状和我们大多数的乡村老师类似,缺乏专业成长的氛围,缺乏专家的引领,缺乏伯乐的赏识。是的,只要你想抱怨,你就有一万个抱怨的理由。但是焦老师却从不放弃教育的梦想,"平时动笔写写与孩子之间的故事,写写教学反思、学习体会,"且有多年坚持写日志的习惯。这次焦老师撰写的论文发表在《江苏教育》的新栏目"乡村班主任研究"中,在焦老师看来,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这个成功也是必然。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成功。只要你把教育作为事业去追求,就无所谓你是工作在贫瘠的乡村,还是繁华的都市。有时,贫瘠的乡村反而能够磨砺你坚强的意志,培养你悲悯的情怀,一颗沉静的心灵。

  二、 心怀感恩,勇于追梦

  心怀梦想的焦老师最终圆梦,得益于自己人生中遇到了关键人物---李家成教授。在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路上,最难得的就是遇到"关键人物"、"关键事件"、"关键书籍",这其中关键人物的力量尤为重要。李教授给了焦老师持久的而不是一时的鼓励:" 发展是个过程,您已经很投入了,也继续保持这个状态就好。""不急,一点点积累,会有质变的。""非常好啊,继续坚持,最终的差别在于是否有勇气坚持下去!"感恩李教授,他身处中国最顶尖的教育学府,却以最悲悯的情怀、最专业的素养关注着中国的乡村教育、引领着一群乡村班主任默默前行。这种人格和学术的双重魅力令我肃然起敬。我决心像焦老师一样,跟随李教授的步伐,和全国众多乡村班主任相互鼓励,走向专业成长的幸福之路。

  "最终的差别在于是否有勇气坚持下去!"我在心里用李教授这句话勉励自己,也希望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勉励,共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18年5月20日)

  (二)

  读林冬梅老师《从家长视角看"班级"价值 ——读<高中走班制改革背景下对班级本体价值之思考>后感》有感

  为什么选择阅读这篇文章呢?有两个原因:一是最近我在李教授的指导下,也在进行家校合作的探索,二是林老师和我同名,我特想知道林老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细读之后,有以下几点让我深有感受:

  一、 林老师的民主意识和研究意识

  班级是我国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有着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价值。林老师在阅读张鲁川博士的《高中走班制改革背景下对班级本体价值之思考》萌发了一个想法,于是她在家长微信群里做了一个初步的"试查":" 我想知道站在家长的立场,你们理想中的班级是什么样的呢?你们希望孩子在这个班级里得到哪些方面的成长呢?林老师这样的做法,引发了我的反省。我在日常的工作中缺乏教师视角、学生视角,更缺乏家长视角,更多的是校长一头热,长期以来困惑于为什么校长的理念落不了地呢?作为新时代的管理者,我们在治班和治校时,必须有民主理念和研究意识,才能得到最广大师生的认可和追随。

  二、珍视家长资源

  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每天都和家长打交道,往往谈过的话,交流过的观点,过去了就如过眼云烟,我们没有意识到家长的观点也是重要的资源。林老师在写文章时,大量引用了家长的原话。其中不乏对教育的真知灼见,既有对教师工作的感恩和理解,也有对教育的新型班集体的期待。她觉得"班级"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实践证明,这样的调查问卷很有必要,给了双方交流沟通的渠道,也为下一步的工作积累了原始的资料,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依据。

  三、形成中国教育的个性任重道远

  由于尚未读过张鲁川博士的文章,所以文中提及的 ‘班级’,应该是一个有助于培养合格公民的‘公共生活场域’ ,公共生活场域这个概念还是模糊的,如何彰显班集体独特的育人价值?如何让班集体这样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组织真正形成中国教育的个性?我还需要进一步阅读李家成教授和张鲁川博士的书籍。

  (2018年5月20日)

  (三)

  在理解中寻求合作

  ----读胡婷婷老师的《浅谈乡村家长对乡村教师的期待、理解与教育合作 ——<读论乡村教师对家长的期待、理解与教育合作>有感》

  这学期,我一边阅读李家成教授的《家校合作指导纲要》,一边不断改进家校合作的质量,所以看到这篇文章很感兴趣。

  我担任过20多年的乡村班主任,现在担任乡村学校校长,在和多种类型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是这样认为的: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城市家长都是高素质,(高学历不一定等于高素质。)我们更不能说,乡村家长都是低素质。我所在的学校,学生家长绝大部分都非常支持学校工作。他们走进校园,为花草修枝剪叶;走进餐厅,清理墙壁油渍;走进课堂,观察孩子学习状态;参与晨诵,鼓励孩子当众朗读,不辞劳苦陪伴孩子研学旅行,甘当志愿者……的确如胡老师所言,他们为了小孩上好学,可以做任何事。他们极力配合老师,老师的要求都尽量满足。因为他们也切身感受到,未来的社会是人才的竞争,他们迫切的期待孩子通过教育,能给家族的命运带来改变。

  论文中说:"教师对学生基础素养、对学生学校学习的家庭支持、对家长支持学校教育活动有所期待,教师认为家长不符合期待。"我认为不应一概而论,乡村家长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父母为生计所迫,确实没有时间配合教师做更多事情;二是父母本身文化素质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三是父母缺乏家校合作的理念,认为教育就是学校老师的事情;四是,父母也愿意改变,但是缺少方法。

  对于不同的情况,我们要区别对待。对于胡老师文中的:节假日最初的目的难道不是让小孩放松放松?作业难道不应该是小孩自主完成,能在后面追着逼着小孩?题目不应该老师上课就给孩子们讲懂吗?这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假期的放松绝不等于放任自流;小学阶段孩子们还没有形成自学能力、自控能力,需要家长的监管和帮助;课堂上,教师面对几十个程度不一的孩子,很难保证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处于同样水平。我想,对家长高期待的教师,肯定也是对班里的孩子有着高期待。因此,对于家校合作,我们要抱着在理解中寻求合作的态度,才能达到高质量的合作目的。

  (四)

  阅读,让人生与众不同

  ——读刘茜老师的《阅读,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有感

  今天阅读刘茜老师的文章《阅读,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不禁联想到多年以前,我外出学习,遇到一个外貌平常的中年女子,她每天与诗书相伴,举手投足间高雅脱俗,在大家的心目中竟成美女。生活中也常遇到妖艳美女,谈话却粗鄙不堪,随着容颜逝去,白玫瑰最终成了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心中若有桃花源,岁月从不败美人。青春、容颜是女人最在乎的事情,如何驻颜有术,最好的途径是----读书。 读书能让一个人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优雅美丽的风骨,这样的人无时无刻不散发迷人的魅力。

  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是功德无量的事情。文章中刘茜老师在班里创造性地开展阅读活动,"悦读晨光""午间共享读""课前一首诗""每天故事会""经典阅读课""小老师训练营",包括"阅读分享会(每周故事汇合辑)"等,所有活动的组织、策划、主持、展示,全部由学生独立进行,把创造的权力下放给学生,用经典书籍滋润孩子新心田。尤其是她结合时令自主开发阅读课程,比如"悦读晨光"与"课前一首诗",还分类积累了四十首关于春天的诗词,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孩子的一生涂上了靓丽的底色。这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喜欢的就是这种静静阅读的生活方式。从2000年起,我在班里每天坚持和孩子们师生共读。我和那一届孩子们先后共读了《爱的教育》《三国演义》《史记》等文学名著。我采取最笨的方式,每天抽出20分钟,为孩子读书。后来我又采用分类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背诵了200多首古今诗词,如《诗中春》《诗中夏》《诗中秋》《诗中冬》《诗中山》《诗中河》《诗中日》《诗中月》等。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孩子们以诗人为专题进行研究,从《忧国忧民的杜甫》到《金戈铁马辛弃疾》,再到《梦回唐朝,探访诗仙》,我们进行家庭小书屋评比,开班级故事会、班级讲坛,孩子们自己制作课件,和同伴进行好书分享,每一周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阅读课。

  作为一名老师,要影响一个班级养成阅读的习惯,作为校长有义务影响一所学校的师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改善阅读环境,保证阅读时间,丰富阅读形式,师生家长全员参与,才能构建学习型社会,让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我们的人生与众不同。

  (五)

  知行合一,养石成玉

  ——读林冬梅老师的《乡村班主任读思行自我探究 ——<读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第二章的心得体会》有感

  今天阅读林冬梅老师的文章《乡村班主任读思行自我探究》,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 榜样的力量

  林老师的班级工作是在李家成教授的《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理论指导下践行的,她的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自己的班级工作实践:读以解惑、读以重建、读以反思。教师作为终身的学习者、阅读者,必须解决好阅读的出和入的问题,林老师不仅读进去了,许多班级创新做法就是在该书的指导下进行的,最后能跳出书籍,进行理性的反思。

  在接手新班级时,林老师主要是读以解惑。她抓住班级生活中的"第一次",关注特殊学生,尝试进行家校第一次合作。以独特的育人情怀给学生、家长以及自己满怀希望的"开始感".

  在明晰班级发展新方向之后,林老师为孩子们描绘了班级王国的发展蓝图,她融进了李教授倡导的"全纳"理念,全员参与创建"最美教室",最终目标创建"最美班级",为孩子们营造了平等、友爱、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在这个时空中,孩子受到了最初的做人的教育。

  读中重建。林老师的实践绝不满足于班级进入了正常的轨道,她致力于创建乡村特色班级,将"班级日常生活与学生的生命成长直接联系起来。"构建家庭型班级、创新型班级、全纳型班级。在家庭型班级创建中开展适合乡村家长参与的班级活动,如重阳节校内亲子烧烤活动,开发班级田园,架构家校合作桥梁,为学生的生命成长积淀了浓厚的情感根基。她的创新型班级在"平等真诚、携手成长"的前提下,开展了"城乡结对""城乡联谊",在谱写城乡结对前奏的过程中,初步唤醒了乡村家长的学习意识与分享意识。

  在全纳型班级日常生活中,从早晨的扫地、田园浇水到下午放学后关门窗;从小组长到班长;从活动策划阶段到总结评价,每一位孩子都拥有为班级服务的义务,以及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形成自身发展的权力。

  读以反思。林老师在实践中反思,乡村班主任将有更大作为的空间,我们可以建构乡村班级发展新理念,追求高远的境界。在林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乡村班主任追求事业的高远志向,热爱教育的深厚情怀。她必将在事业中成就学生,成就自我,成就千百个家庭!她也是我愿意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希望有一天,能够与这样一群热爱乡村教育的班主任一路同行!

  二、 我的班级工作实践------构建向上的班级文化

  1、师生合作起班名,设计班徽和班级口号。带2007级学生时,我们班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叫"海燕班".我们曾一起读高尔基的《海燕》,孩子们被海燕那种不向暴风雨低头、勇于拼搏的精神深深打动,于是我们就把班级命名为海燕班。有了班名,我们又集思广益设计班徽,我们设计的班徽是:在蔚蓝的大海上,狂风怒号,风起浪涌,一群勇敢的海燕正展开雄健的翅膀搏击风浪。我和孩子们一起商量班级口号,最后确定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是温总理对青少年的殷切期望,它时刻提醒我们既要树立鸿鹄之志,又要秉承黄牛的品格,这样才能把梦想变为现实。

  2、构建诗意的墙壁文化

  我们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都是用诗歌来命名的,有展示同学们的绘画作品的,美其名曰《丹青妙手笔生花》;有展示同学们的书法作品的,起名为《挥毫泼墨满天涯》;有展示同学们获得的荣誉和奖状的,起名为《中华少年气贯虹》;有展示同学们的个人风采的,名曰《风流人物看今朝》;有展示孩子们的优秀习作的,起名为《笔飞墨舞自多情》;还有专门介绍诗人和他的代表作的,美其名曰《博古至今论英雄》。教室里处处洋溢着美的气息,美的字体,美的诗句,美的文化,和孩子们的笑脸一起融合成了一道美的风景。

  3、构建横梁文化

  励志梁是才子李徐杰书写的《岳阳楼记》和李凯歌书写的《少年中国说》,"故事梁",上面展示的是孩子们根据名著或神话小说创作的绘画,有《武松打虎》、《舌战群儒》、《守株待兔》、《头悬梁,锥刺股》、《卧薪尝胆》……它既是一部历史书,又是一卷风情画,是一个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小窗口。这些绘画充分展示了孩子们杰出的绘画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 对于班级工作的反思

  以上文字节选自我所做的班主任经验交流文章《累并幸福着》,我将它和林老师的文章相比,有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1、 凭直觉做事多,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少。

  2、 描述事实多,实践反思少。

  3、 教师一厢情愿设计多,学生主动构建少。

  林老师在文章最后写道:"班主任需要在自己的工作中,成就工作,成就学生,成就自我。"最首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先进文化的熏陶,学生受到了什么影响,生命状态发生了什么,这才是我们工作的初心,而我仅仅是满足于布置了班级文化,忽略了或者是没有有意识的去观察记录学生的改变。

  现在,走上校长岗位的我,虽然已没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我仍然有作为的空间,甚至有大作为。广大的乡村班主任,为琐事所累,戏称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是"保姆"、"泔水缸",我为他们感到无奈的同时,渴望帮助班主任走上专业研究的道路,以研究的心态对待工作,从而体验职业的幸福感与价值感。

  我们的学校叫留养小学,办学理念是"留德尚雅,养石成玉",未来,期待通过努力,让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由璞石变成晶莹的美玉,闪耀出自己的光彩!

  (六)

  不惑之年写给自己的信

  ——读王怀玉老师的《一个让人敬佩又敬畏的群体:乡村班主任 ——参加首届全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论坛有感》随感

  冬梅:

  您好!

  今天你读到了王怀玉老师的文章《一个让人敬佩又敬畏的群体:乡村班主任 ——参加首届全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论坛有感》,先是默读了一遍,又出声朗读了一遍,并把其中值得借鉴的教育思考摘录了下来,你的心中涌动着对教育的激情,你有许多话想说一说。

  我知道,你追求有所作为的人生。自18岁中师毕业,到现在你已经从事教育23年了。这23年来,你先是在偏远的岭区工作,到现在也还是在村小工作。总的来说,你是积极的,是王怀玉老师所说的"自带光源"的那一种。不管身在何处,不管是否被"发现",你如此的热爱你的班级,你的学生。也许作为乡村教师,接受高端的培训机会不多,但是我对你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还是蛮认可的。以前你凭着教育的直觉,在自己的班级里面做了许多探索,比如说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家校合作等等,因为你的努力,也许乡村教育生态有了微小的改变!你也由此获得了一些荣誉,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20多年来,你教过的学生家长大部分还是很认可你的,甚至和一些家长结为了朋友。祝贺你带给他人幸福,正如王怀玉老师所言,余生要做个幸福的人和带给他人幸福感的人。

  我知道,你有时也很迷茫。因为,你身处全国教育的神经末梢---村小,你的教育视角和教育理解,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你戏称自己"先天缺钙",因为,你没有上过高中,更没读过实质意义上的大学,你现在手里的汉语言本科文凭,是通过自学考试得来的。中师生引以为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你也不再年轻了,你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你感叹自己,也感叹周围的同伴,在经年不断的重复中"可怜白发生",于是你如朱自清一样"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你成为村小校长这两年,更是深感靠自己一己之力,去改变教育的大环境何其艰难。教育资源的极不均衡,非教育因素的过多干扰,名目繁多的检查,动不动就上升到政治的高度,让本来就师资贫乏的村小苦不堪言,让村小的老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疲于应对,没有安静的空间去育人。周围同事的安于现状,惧怕挑战,不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这样的教育生态下,你不知道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在哪里,你也经常产生逃离的念头。你不知道已经不年轻的自己还有没有奋斗的动力。你担心自己有一天也和大家一样,在自己安稳的小窝中了此一生。为什么你的情绪如此低落,是因为你用自己最宝贵的时间,做着最无趣的事情。我想这也是王怀玉老师当年义无反顾的成为南漂一族的原因吧。

  祝贺你,你有时竟然那么幸运。自从结识了华东师大李家成教授,你的激情重新被点燃,你的方向重新明确,你忽略了周围那些让人不快的因素,为自己拥有新的梦想而默默努力。李家成教授让你写10篇读后感,要的就是你专业成长的诚心,并不是好多培训机构慕着钱而来。在这个公众号里,你读到了许多文章,你发现,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你并不孤独,乡村班主任能够与专家、学者和大学教授直接对话。当你读到那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志同道合的乡村班主任的文章,你为他们的努力喝彩!他们基于"生命。实践"的思考,以李家成教授倡导的"做听说读写"的成长方式,在许多领域进行了探索,有基于学生领导力培养的自主班级建设经验,有基于留守儿童生活实际的家校合作经验分享,有书香班级建设经验,也有基于项目式学习推动带来的师生改变等话题。诚如王怀玉老师所言:"只要你自带’动力’,有强烈的成长愿望,愿意在自己的班级做些改进和努力,哪怕暂时有些孤单,最终你不会孤单!一个人只要有自主发展、终身学习的意愿,学习资源无处不在,学习伙伴儿也无处不有。网络如此便捷,只要有心,自然有人生交集。希望通过你的星星之火,影响周围的同事,也许最终形不成燎原之势,但只要改变一点点乡村教育的生态,帮助有志的乡村班主任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专业自信,维护乡村教育的尊严!并通过他们提高乡村孩子的生命质量,足以慰平生。

  李冬梅                                           2018/6/2

  附:摘录王怀玉老师文章中值得我思考的教育言说

  1、 对自己的教育生活和班级日常生活,有哪些"再造性"反思?

  2、 对一些"驾轻就熟"的班级活动有哪些持续性价值更新?

  3、 对一些基本形成的"教育观点"有无新的追问和深刻的反思?

  4、 对个人发展和班级发展有无更为明晰的定位?对班级日常生活有无更深的投入及审视?更关键的是:如何"扬长补短"再出发?

  5、 个人阅读图谱、专业发展路径,生活与工作的协调等等,自我接纳及自我突破之间的身心合一的修炼程度如何?

  6、为做一个自己幸福也能带给身边的人以幸福感的人而努力。

  7、 一个真正的人从来不盲目自大,当然也不会妄自菲薄。接纳当下的自己(环境),看到自己的长处,让优势更优;认识自己的局限和不足,及时补短。

  8、 人,有时候需要从别人那里看到自己!

  9、 我深信: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美好开始!前行路上,定会有各种无法预约的精彩!且让我们一起创生和期待!

  10、"唤醒自己,坚定方向;看不到光,就自己发光;要自带‘wifi’,随时‘联网’;走向专业,摆脱迷茫。"

  (七)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阅读林冬梅老师《让独舞不再孤单》有感

  亲爱的老师们:

  您们好!

  当您读到这封信的时候,也许会说,校长,咱们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有多少话不能直接说呢?这不是矫情吗?我想,通过写信,我们更能敞开心扉,真诚的沟通与表达吧!

  亲爱的老师,我知道,大家的心很累。目前的教育生态的确让我们倍感失望无奈甚至于愤怒。近段时间,教育上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先是安徽某地教师差点成了品奶小白鼠;而后是众所周知的六安教师讨薪被铐;又有驻马店某小学老师因在家长群里发布学生成绩,遭遇家长吐槽,愤然写辞职信;高考前两天赣州四中校长纵身一跳。最极端的莫过于去年发生在咱济源的事情,老师批评了一名学生,该生家长愤怒之下带上学生找到老师门上理论,在争执中,该家长竟然拿剪刀捅死了孩子的老师。这些教育新闻事件都让我们有兔死狐悲之感。

  还有,非教育的任务也在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学校和教师已经不能承受教育之重!当整个社会把教师异化为服务者,我们感觉我们在跪着教书。大家都想问问,教师的幸福感从哪里来?乡村教师的尊严感又从哪里来?

  今天我阅读了林冬梅老师的文章《让独舞不再孤单》,并向大家推荐一下,希望她的经历更能让我们受到启发。

  林老师之前也是一名普通的乡村班主任,但她却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人生价值的超越。她遇到了人生的贵人------华东师大李家成教授。在李教授的指导下,林老师在班主任领域进行了"做"、"听"、"说"、"读"、"写"有意识的专业训练。她谦称自己是一名草根教师,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李教授的指导,得以在北京召开的班主任工作论坛上发言。(fanwen.weiyujianbao.cn)后来林老师走进上海、走进北京、走进深圳,被全国很多地区的专家学者以及乡村班主任所熟知,结交了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者,受到了区教育局的重视,成立了以她为主持人的乡村班主任工作室。

  林老师的成长绝非个案。我们看到,在李家成教授的大力推荐下小太阳老师被兴宁县教育局所发现,并在该县的教师大会上作主题报告,影响身边更多的乡村班主任;正因为有了李教授的大力推荐,黑龙江的焦老师被省教育厅领导所发掘,并在教育厅开展的班主任表彰会中作专题报告。其中黑龙江的焦老师,班里只有5名学生,她依然把教育当成事业在乐此不疲的研究着。

  亲爱的老师们,当你看到这么多的乡村班主任已经行走在路上的时候,我相信,您一定不会无动于衷。

  我清楚地记得,2018年元月份,当我兴致勃勃与大家分享我在华师大学习心得的时候,我们的几位老师深受感染。王欢老师当时就有报考华师大教育硕士的理想,王老师,您拥有本科学历,那么年轻而富有朝气,这就是您的优势!短短的一股学期,您为孩子们排练的舞蹈就要赴市参演,这是您音乐专业水平的体现!希望您不忘初心,矢志不渝,您未来的教育之路一定开满鲜花!

  李花老师和杜素霞老师,您二位虽已年过不惑,依然深深热爱着班级和讲台。我最喜欢听杜老师徐徐道来,您在班里进行的"目标课"和"反省课",希望能够坚持下去,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效果的!下一周,期待到您班里去听您的特色班会课!

  我最喜欢看到李花老师的笑容。李老师,您班里大部分是外来务工子弟,家长疏于管理孩子,您对学生总是在严格要求之中包含着宽容。您的学生家长对您充满了信赖,您的家校关系多么融洽,每次学校搞活动,您班里的家长是最积极的。上次的发言,您融入了自己的做法,讲的有高度,有深度,希望您可以走一步再走一步!我给您的建议是,把您的做法及时的记录下来。对于教育,我们不缺乏爱,也不缺乏做法,我们缺的是啥?我认为,最缺的是"写"! "写"能够帮助我们梳理和反思已有的经验,写能够促使我们去"读",去"听".

  林老师文中说,乡村班主任要敢于挑战。李家成教授指出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是"做"、"听"、"说"、"读""写".乡村班主任在五个方面中,最容易实现的是"做",但是要"做"得有质量、"做"出成果,需要勤于"听"、"读",善于"说"、"写".而这些都需要有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

  还有青梅老师,欧欢老师,利霞老师,云霞老师,您们都很优秀!您们有的是当年以骄人的成绩考入了中师;有的是大学毕业当年就成功的成为特岗教师;有的是才华横溢,身怀绝技!希望您们在日夜的忙碌之中不要忘记了曾经的梦想与激情!

  亲爱的老师们,最美的风景在路上,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扎扎实实的"做"、"听"、"说"、"读""写", 我愿意不遗余力当好大家的听众、读者和啦啦队员!我永远为大家喝彩加油。让我们一起勇敢地踏上开往诗意与远方的列车吧!因为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祝

  圆满如意

  您们的队友:李冬梅

  2018/6/9

  (八)

  读刘茜老师的让《阅读点燃心灵,让阅读联通天地》有感

  近段时间,我在持续地关注阅读这个话题,看到刘老师这篇文章很感兴趣,读完之后,我认为在以下方面给了我启发:    一、 思考深刻,结构分明:

  从刘老师的文章,能够看到她的飞速成长。她将自己的"独舞"用诗意的语言,娓娓道来,深刻且引人深思,她的文章并不是停留在经验和讲故事的层面,这可以从她文章的提纲看出:阅读,推开了生命的另一扇窗;阅读,架起了家校合作的桥梁;阅读,守护了留守儿童的亲情;阅读,实现了班级的重建。刘老师不仅跳出了阅读对于学科知识的补充,更多的关注到了阅读带给孩子昂扬蓬勃的生命状态,关注到阅读促进了家校关系更加和谐,关注到了学生情感的培养,关注到了整个班级的重建。她的思考是有深度的,写作的方式也是需要我们去借鉴的。

  二、 活动创新,用心用情

  刘老师开展的班级阅读活动丰富多彩,如悦读晨光、"经典阅读"课、午间共享阅读、天天故事会、每周故事汇、每周晒诗会、课前一首诗、凝视天天练、小老师训练营等。从这些有趣的名字里,我们可以看到刘老师动了怎样的一番心思。我甚至羡慕刘老师的学生,能跟着这样的老师学习真是人生最幸运的事情!从一天里面各个时间段的安排,到一周的汇报、讲故事,都是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变单一的阅读为"听说读写"多种形式的全员参与,而这些活动并不是高不可攀,再落后的乡村学校也可以做到,再普通的老师也能做到。在我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急切的想把这篇文章读给我的老师们听。当前我们学校也在搞大阅读活动,但老师还是担心,阅读会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呢?刘老师用她的实践证明,阅读是为学生终身奠基的工程,我们少一些机械的训练,多一些阅读的时间,为的是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啊!老师们,当我们用行政的力量去推动阅读的时候,还请您读读这篇文章吧!

  三、"做"中创生教育智慧

  刘老师在关注整体的同时,关注到了乡村学校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她设计的别出心裁的"幸福成长"之---教育史记,让亲情穿越时空,为留守儿童守护幸福,让乡村家长实现了教育参与,给孩子留下了珍贵的童年生活的记忆。

  这不仅让我联想起了不久前我校的"成长加油站".(后面附图片)我也特别期待看到刘老师的《幸福成长录》,希望在借鉴中进步。的确,现代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且需要家长的同步成长,我们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在唤醒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为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正如,刘老师另一篇文章《在感恩与幸福中打开第一本书》中所说,"阅读,把我和学生、学生家长,甚至学生家族联系在了一起。"从这个层面上说,我们的老师功莫大焉,不仅仅在教育学校里的孩子,还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着、改变着乡村家长的素质,影响着乡村的社会生态,在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做着自己的贡献!

  (九)

  阅读,让教育如此幸福

  ——读刘茜老师的《在感恩与幸福中打开第一本书——乡村学生阅读项目幸福记》有感

  当我还沉浸在近日教育新闻事件带给我的愤懑与压抑之中,(注:近日的教育新闻事件,有校长不堪压力跳楼的,有高三老师被刚毕业的学生的家长殴打的,还有因为老师在家长群里公布学生默写古诗情况,被家长告到教育局的)还在发泄着怨妇式的不满之时,我读到了刘茜老师的文章《在感恩与幸福中打开第一本书 ——乡村学生阅读项目幸福记》。的确,再没有比"幸福"二字更能如此贴切地形容我此时此刻的心情了!它如一场及时雨浇灭了心头的浮躁,它如冬日暖阳,在寒冷寂寥之中带给我们心头的温暖!我仿佛也是其中的一员,和刘老师、班里的孩子、家长一起享受着彼此信任、和谐相融的温馨与幸福!

  刘茜老师通过开展乡村学生阅读项目,放大了自己的生命格局,提升了自己的生命境界,升华了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对人生重新定位。我惊讶于她提出了那么多有高度、有深度的教育思考,她就是教育家的雏形!

  刘茜老师最发人深思的语录

  1、阅读,把我和学生、学生家长,甚至学生家族联系在了一起。阅读,让家校合作和家庭教育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感受:能够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阅读就是有效的方式。

  2、教育到底是什么?是压抑的教室,写不完的作业?是枯燥的课堂,没有生气的校园?是应付不完的检查,拿得出手的分数?是没完没了的批评,无休无止的抱怨?是父母永不满足的期待,老师永不甘心的加压,领导永远追求的政绩?……不!都不是!教育应该是种子的事业!

  感受:这个问题我也要问问自己,教育到底是什么?作为校长,我是不是有时也在为了迎合上级、为了政绩而做着违心的事情?做教育,就应该像刘老师一样带着对生命悲悯的情怀,否则都是伪教育。

  3、教育就是帮助人慢慢获得成长的动力,慢慢完成对生命的体恤,对尊严的认同和对自我的成全。

  感受:教育就是唤醒,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发现他自己,帮助学生成为他自己。

  4、为人师者十多载,想起因我的耐心而让奇葩弟子麦迪华丽转身的幸福;想起因我的用心而让无法无天的明秋爱上课堂的奇迹;想起因我的关心而让智障孩子末末有了种太阳的温暖;想起因我的爱心而让差生杰瑞顺利毕业的满足……想起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我的每一次坚守的值得;想起办公室里怨妇式的不满;想起那么多同事在应付中煎熬,我庆幸自己还有傻傻的幸福——一颗不曾丢失的教育初心!因为有了这颗初心,我把陪学生早操看作是学校的奖赏;我把给学生上课看作欣赏生命拔节的力量;我把看学生午休看作体验生活的另一种方向;我把家访看作感受孩子生命成长的第二课堂!

  感受: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这里的幸福与分数无关,与考核无关,与荣誉无关。

  5、教育到底是什么?那是心与心的碰撞,灵魂与灵魂的欣赏!没有功利的束缚,分数的捆绑,它就是掬一捧生命的清泉,播一粒幸福的种子,成长,以及帮助成长!就像老农春天的播种,秋天的丰收一样!

  6、这顿没有山珍海味的温暖晚餐我们吃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对教育的认同,对美的追求!

  最幸福、最成功的家校合作场景

  五点钟左右,天岳、天岳爸爸、天岳的两个舅舅一行,带着新书柜、油漆、一些盆景到达了学校。林静静及其妈妈、刘宇航、王运杰和我早已在校等候了。车一停下,大家一起动手,搬盆景、抬柜子、提油漆等,忙的不亦乐乎!

  所有东西已全部运往教室了。大家又自觉分工:扫地、擦墙壁、挪桌子、洗花盆、抹桌子、调油漆、等等。一切准备就绪,天岳的两个舅舅开始粉刷墙壁,天岳爸爸装订书柜,我负责拍照。好学的静静妈妈则利用空闲时间在学习如何用简书写"幸福成长录",孩子们在随意看书。不知不觉,天已黑了。我们拉开电灯,继续加班到接近八点钟。我们的热情不减,肚子却早已咕咕叫了。热心的静静妈妈又打电话让做厨师的静静爸爸给我们做点好吃的。等我们完工的时候,后勤部长静静爸爸早已准备就绪。大家开开心心的直奔林静静家。席间,大家又聊到孩子,聊到教育,像久别重逢的兄弟姐妹。赵天岳爸爸还特意要了大家的号码并保存起来。一切皆因孩子,把素不相识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这顿没有山珍海味的温暖晚餐我们吃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对教育的认同,对美的追求!

  感受:这个场景最让我动容。老师不辞劳苦,牺牲了休息时间,为孩子们装点教室,家长们有出钱的、有出力的,有献智的,大家都在不计得失、无怨无悔的付出着!那顿没有山珍海味的晚餐却是世界上最美味的晚餐!因为有爱,有真情!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孩子!和谐的家校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刘老师用自己真挚的教育情怀赢得了家长的无比信赖。都说现在社会充满了浮躁,教师还是应该相信,以心换心,用我们的真心换的家长的诚心。

  最值得借鉴的做法

  1、李教授的五字真言:做、听、说、读、写。

  2、刘茜老师班级的读书活动从起初的读故事,延伸到读诗歌,读经典;从读人文类书籍到自然科学;从自由读到"六读"时间的设立;从读故事到讲故事,再到"凝视天天练"的写作练习;从讲故事到"小老师训练营"活动的开发,再到我们正在开发的亲子共写的"幸福成长录".

  3、王怀玉老师关于图书发放仪式给出的建议:"(1)先完成班级图书角建设,组织学生及家长对图书进行分类贴标签(2)利用几天组织学生和家长讨论后续推进方案,唤起学生和家长的期待及策划参与推动意识。(3)可以设计班级图书印章,阅读小组组合等阅读组织,不能简单发放,更不要一次性发放所有图书,要有库存,让学生有期待。

  4、家校合作记录下孩子的变化过程,等孩子毕业,把这份记录当做礼物送给孩子,这应该是一份私人订制的个人"史记"!

  (十)

  读王怀玉老师的《乡村班级阅读推进建议》有感

  李XX总理说:"现在中国民众每年的阅读量还不到有些国家人均的十分之一。我们不仅要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希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

  阅读滋养心灵,奠基未来,对人终身发展的意义怎样强调也不为过。从终身来说,阅读让人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高贵典雅的气质;从现实来说,河南正在进行高考改革,"得语文者得天下"的呼声越来越高。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我们责无旁贷。

  济源市今年正在轰轰烈烈的推行"大阅读",读了王怀玉老师的文章《乡村班级阅读推进建议》,有以下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阅读建议言简意赅

  王老师的文章分三块:一是阅读总目标;二是分别给教师、班级、学生的建议;三是具体实施策略。

  在给教师的阅读建议中,我感到对自己启发最大的是"主动了解国内外优秀阅读推广经验。比如台湾的系列阅读推广经验,国内亲近母语的系列做法,窦桂梅的"主题阅读教学"等。很多时候,老师们不是没有热情,而是苦于没有方法,我计划为老师们购买一些阅读推广方面的书籍,赠送给老师们。

  在给班级的阅读建议中,"班级阅读推广创新性评价小措施"值得我们去探讨适合自己地域、学校的创新做法。

  二、阅读策略新颖,操作性强

  王老师非常注重学生阅读的分享,"以书会友"是很好的交友方式,让孩子们从小与志趣相投的人交朋友,交志趣高雅的朋友,她的"城乡联谊阅读手拉手活动;跨年级阅读交流活动;社区阅读推广活动"等,文章虽然还没有介绍具体的阅读活动场景,但我可以想象到孩子们因一本好书交到知己的兴奋,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面貌的改变。

  文后还附了一份《城乡联谊阅读结盟计划》是南山二实验三(4)班与那龙小学三(2)班2017联谊计划,这是两位共同拥有教育情怀的老师致力于阅读的深度合作,结对的不只是学生,而是两地师生的共同结对,两班班主任围绕"博物启蒙"班本课程,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世界,把阅读观察、思考写作,课内课外融通起来,在交流互动中,相互启发,彼此促进,尝试建立新型学习社群。

  三、我们的阅读实践与反思

  (一) 学生阅读:开设晨诵午读课程。

  晨诵课程:每天早晨20分钟,师生亲同台诵读毛主席诗词,用毛主席诗词中蕴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来激励我们勇往直前,战胜困难!

  午读课程:好书推荐、班级讲坛、绘本阅读等

  (二)教师阅读:大家同读一本书活动,每周一交流。

  (三)家庭阅读:通过家庭小书屋建设、亲子阅读、亲子阅读展示,带动了家长的阅读。

  对比王老师的阅读计划,我分析自己学校的阅读实践在以下几方面需要改进与创新:

  (一)阅读评价需要创新,为学生终身阅读提供不竭动力。

  (二)阅读方法需要指导:精读、略读、浏览等

  (三)阅读展示需要扩大:跨年级合作、城乡合作等等。

  尤其是王老师和林老师尝试的跨地域的城乡合作阅读,在济源从来没有,我相信这种合作形式,必将受到教师、孩子和家长的欢迎。我们不能只做井底之蛙,而要引导师生亲看到外面的世界,在阅读分享中升华自己的生命。最后的两地激励式互评方式的探索:两班共性的、两班个性的、两班交互的、学科融通的,都很值得实践并丰富合作理论。我非常期待看到王老师的后续文章,并在自己学校尝试开展。

【《乡村班主任工作与发展研究》读后感】相关文章:

数字乡村发展工作总结12-31

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总结(通用10篇)06-20

发展乡村旅游宣传标语12-30

发展低碳农业对策研究08-24

乡村体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精选9篇)10-29

中学网络教学资源应用现状与发展研究08-20

农村发展调查研究报告通用10-18

大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04-06

美好乡村中心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08-24

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年度工作总结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