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西窗法雨》有感:跟着社会成长的"法"

《西窗法雨》有感:跟着社会成长的"法"

时间:2022-08-17 13:31:5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西窗法雨》有感:跟着社会成长的"法"

  跟着社会成长的"法"

  ——《西窗法雨》有感

  《西窗法雨》以其通俗的语言,将古往今来的西方法律文化向读者们娓娓道来。

  很多行外人看来,法律及代表着"古板",乍听"法律"一词,很多人脑海中便会出现满眼的密密麻麻的文字。仿佛,"法律"就是这古板的、繁杂的法律条文?非也。只消浅浅一看《西窗法雨》此书,便会颠覆你对"法律"如此偏颇的错误观点。

  为什么呢?

  因为在此书中,你看到的更像是与冗长的法条书大相径庭的类似包青天断案故事的民间故事书。它几乎没有那些于我们眼中极其枯燥的法条,反而大部分文字都似乎只是在讲故事,但它确确实实从头至尾都在谈法律。如果说《西窗法雨》是活的,那么他便是西方国家的包青天了,里面写着这位包青天大人生平断过的案,案件的案情如何、最终如何判决,以及从案子中得出的总结和反思、一件事一桩案一种现象或会对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我们发现,"法"和"古板"这个词根本不沾边,反而异常地灵活多变。最让人头疼的是:法律永远都是不完美的。起码看起来是的。正呼应了那句话"人无完人",法亦无完法。但我却高兴于它的不完美,喜欢着它的不完美。正如那句话所说:"有一种完美,叫做不完美"似乎透过它的不完美,我可以看到"法"的深邃的美。

  法律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共生。《西窗法雨》在纸张上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鲜活的西方社会,让我们通过案件、现象,对法律产生崭新的认识。本书最吸睛的当属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在社会运用中不断成长的"法",让我更明晰地看到法的发展。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俗称"法官造法"的判例法,经实际经验后与衡平法互补从而实现了一种法的进步与成长。思考判例法,乍看它"法官造法"这一点,可能有人会想:法官作为社会精英阶层,更可以在案件中更公平正义地审判案件,而判例法根据相似案件采取同样判决的性质,似乎可以让"法"更公正、也更快捷。这也是判例法适用之初很多西方人的看法。然,事实远不止这么简单。随着案例增加,曾被认为很好的判例法使用下又产生了新的不公平。在书中的许多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时候案情相似之下,案件本身却有很多受害者而言是不公平的,这也就失了"法"应有的正义,从而有了衡平法,秉持着"正义、良心与公正"的基本原则,在判例法的"遵循先例"无法满足时,正是衡平法维护了受害者的权益。

  除此之外,《西窗法雨》在大篇幅讲述西方法律文化的同时偶尔穿插与东方法律文化的对比。同样是法,可由于社会性质、发展阶段不同、案件涉事主体的复杂程度,"法"并不是可以明确断定是非的度量衡,因为有时候一些事,并没有那么明确的是非对错之分。东西方的一些对比,让我情不自禁地思考:法律是简单好点呢还是复杂好点呢?认为"法不正义则不遵守"的观点是否可取?

  ……

  这一系列问题,我们总能发现,无论怎么选,都注定不会完美。而本书则带我们发现这些问题、思考这些问题,也让许许多多对"法"感到懵懵懂懂的读者对"法"的认识有了大的跃进。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法"的成长之书,书中随着社会实践经验不断成长的"法"也好,我们心中对"法"的理解之树的成长也罢,我们只消体会一点——时代会变,"法"会成长,我们要以理性灵活的思维看待它。

  文/四月清风

【《西窗法雨》有感:跟着社会成长的"法"】相关文章:

"破坏法"在职业教学中的应用08-25

"法律人成长之路"征文08-18

学生教育中的"奖"与"罚"08-25

"问题解决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探析08-25

学习"三讲"有感08-24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08-24

再见"红旗渠"有感08-18

关于"壶"和"茶"的歇后语08-22

说"读"08-25

怀念"包子"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