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读《教育六问》有感

读《教育六问》有感

时间:2024-07-05 19:30:01 晓凤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教育六问》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教育六问》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教育六问》有感

  读《教育六问》有感 1

  教育,曾经有过优美的形式。庄子笔下的杏坛,一泓碧水,一树杏花,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让多少后人向往,以至于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当作是人生三乐之一。教育本应唤醒人的生命,变化人的气质,开廓人的心胸,提升人的的境界。

  然而,当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受到功利主义和工具崇拜的双重影响,那些固有的价值有所缺失,似乎变得不再美好,不再具有诗意。那我们的教育的使命是什么?这也正是“教育何为”的问题。

  教育的“得”与“德”。

  我们的教育,教到最后,要让学生能够“止”,正所谓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跟水一样,只有平静了才能让很多人在旁边照一照自己。人也是一样的“唯止能止众止”,才能凝聚起周围的力量。一个浮躁的人,一个整天像八脚猫一样的人。连自己都没有安顿不下来,怎么能凝聚周围的能量来做一件事。因此安详就能定,定以后就能静,静就能够安,安能够虑,安能思考,思考就能得。“得”是也就是“德”,学生有了“德”才能做钓而不纲,戈不射宿。因些简单的教育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心灵,生活也就要简简单单,教育亦是如此,学生的心中才能容下“德”和“仁”。

  教育要给你安一颗心

  教育需要智慧——是非之心亦是智慧。学生的学业成绩考了100分那最多是“记忆”,而智慧是判断是非能力,它是需要有仁心、知羞耻、讲诚信、懂礼让、持忠恕。智慧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有没有一颗仁爱之心,当然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崇高的'人,他的人之所以崇高,是因为他非常善良。教育就是给你安一颗心,人的一辈子就是给自己安一颗心,把心安了,就叫居心。如果仅仅只教给孩子一套技术技能,就会像孔子说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我们应该重视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心灵系统。

  “多”和“一”

  孔子之所以是个伟大的人物,之所以比我们高明,他绝对不是靠知识总量比我们多,他而是跟我们比“一”,现在有些家长把孩子搞的很累,老觉得重要的太多了,今天学唱歌,明天去跳舞,一个女孩子去学形体不也是很重要吗?他们把教育看成是拿菜篮子去菜市场买菜,当认为需要的,尽可能多买。可是篮子装不下你想要的那么多的菜。因此教育和学习是一样的,整个生活,甚至人的一生就是篮子,你一生能活“多”大呢?不能学会所有东西,重要东西学太多了,会把人累死。要分清楚“多”和“一”才是必要的,有些技术不懂没关系,比如说歌不会唱没关系,舞不会跳也没关系。但要教育学生“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但教育学生要有“良知”的这个“一”才是必要的。

  读《教育六问》有感 2

  读《教育六问》一书,如同聆听一位智者对教育本质的深沉思考与诚挚呼唤。作者鲍鹏山教授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提出了六个触及教育核心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乎教育的现状与未来,更直指教育的本质与目的。以下是我的一些读后感:

  1.教育的本质与目的:

  书中反复强调,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人格和道德情操。教育应当是“唤醒”,而非“灌输”,是帮助个体实现自我价值,成为有责任感、有同情心、有创造力的公民。

  2. 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鲍鹏山教授认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教师应当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导他们探索未知,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3. 教育的危机与挑战:

  书中剖析了当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应试教育的弊端、素质教育的缺失、教育公平的挑战等。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也影响了教育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4.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不仅仅是个人成长的途径,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一个健康的教育体系能够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5. 传统文化与教育:

  书中强调了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认为传统文化是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资源,应当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传承。

  6. 教育的`未来展望:

  鲍鹏山教授提出,未来的教育应当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路径,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读完《教育六问》,我深受启发,教育不仅仅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更应该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工作者应当以更高的视野和更深的责任感,去思考和实践教育的本质,让教育回归初心,真正成为点亮人类智慧和灵魂的灯塔。

  读《教育六问》有感 3

  阅读《教育六问》这本书,可以让人深刻地反思现代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的本质和目的。鲍鹏山教授在这本书中提出了六个尖锐的问题,这些问题触及了教育的核心,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和讨论。以下是对《教育六问》读后感的一些要点:

  1. 教育的本质:书中反复强调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包括道德、审美、批判思维和创造力。教育应该唤醒人的内在潜能,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和就业率。

  2. 教师的角色:鲍鹏山教授认为,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工具,而是学生灵魂的引导者。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探索未知,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教科书上的内容。

  3. 教育的目的:书中提到,教育应该让人成为“有文化”的人,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判断力和道德感。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人文关怀的公民。

  4. 教育的困境:《教育六问》揭示了当前教育体系中的一些困境,如应试教育的压力、教育公平的缺失、教师职业的边缘化等,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教育的理想状态。

  5. 改革的方向:作者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包括重视素质教育,减少应试压力,提升教师地位,以及构建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教育环境。

  6. 个人责任与社会使命:最后,书中呼吁每个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都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未来,更是为了社会的长远发展。

  读完《教育六问》,我们可能会对自己的教育经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整个教育系统有更深的思考。这本书鼓励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思考如何才能让教育回归其本质,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读《教育六问》有感】相关文章:

六问“经营城市”02-27

读《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十八问》有感08-05

【教育随笔】“二问”与“三有”08-10

读《问中医几度秋凉》有感08-06

读余秋雨《问学》有感08-19

读《鉴史问廉》有感07-19

发送邮件简历六大问08-17

读《扬州历史文化60问》有感08-19

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