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观后感>我的诗篇观后感

我的诗篇观后感

时间:2022-08-24 11:27:5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的诗篇观后感

  我的诗篇观后感(一)

我的诗篇观后感

  张小瑛

  2月18日,西园乐天影院观看了众筹电影《我的诗篇》。

  通过六个人物的诗讲述他们的故事。

  吉克阿优:四川凉山人,彝族人,有对于彝族文化传承后继无人的思考。因为贫穷,很多人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对于彝族的文化也没有人传承下来。做祭祀都找不到一个法师。跟他父亲晚上聊天时,他父亲说,他的帽子已经编好了,到时他走了直接给他戴上就好了,以后他们没有人会编帽子了。这是对于文化后继无人的一种深深悲哀。其实不仅仅是彝族这些少数民族,我们汉族也是这样。比如我们家里的小时候过年的那些进行中那些祭祀活动,年轻人也不会。片末就讲吉克阿优准备成人自学考试,这还不错,不是说读书就一定可以改变他的命运,至少是多了一种选择,多了一些希望。

  乌鸟鸟:找工作时的情况觉得很奇怪。招聘单位不是有写招聘什么岗位,还问是否有招聘叉车司机和内刊编辑。完全是定位不明确及病急乱投医的那种感觉。最后他改行做一名杀猪匠。

  陈年喜:爆破工,爆破这种工作是游走在死亡线上的工作。他是非常有情怀的一个人,片中有讲述他结婚时有写给妻子的诗。家中有下半身瘫痪在床的老父亲,看他回家时跟他父亲的对话,觉得很是辛酸。问他爸吃饭怎么样?他爸有回答不是不想吃,是吃了行动不便。他爸还有讲这种病只能等死。当他在矿上连续工作时,接到他母亲的电话:食道癌晚期。屋漏偏逢连夜雨,他无故被矿上开除,拖欠两个月薪资,看到此处,我忍不住爆粗口。这让人怎么活啊!片尾有讲述他大病了一场,刚做完颈椎手术,生活真的是很无奈。

  邬霞:对于吊带裙真的是一种挚爱。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精神,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向往及追求。对于每天长时间工作穿工作服的她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机会穿吊带裙。喜欢穿吊带裙,怎么办?她睡觉前把衣服换成吊带裙,去卫生间照照镜子,一天中也就这时能穿穿吊带裙。片子的她挺乐观的。接下来她要面临着孩子读书的问题。

  老井:从业26的矿工。影片为我们展现了矿工的工作环境。游走在死亡线上的工作。有亲戚以前有做过矿工,想想真的是不容易,都是为了生存。片中老井有表达他的看法:改革开放的成果并没有让大多人分享,这很不公平。社会从来就没有公平所讲,不公平才是常态。

  许立志:也许自杀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解脱,但是自杀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现代社会的压力,真的是需要学会调节。我心情不好时,有时会写一些文字,写完了,心情就好了。感觉他越写越悲观。过于封闭自己,不跟人倾诉。他跟家里人缺乏沟通,家里人都不知道他在写诗。如果多一些沟通,有人倾诉的话,结果也许就不一样。他哥哥有跟他讲,受不了的话,换一份工作。他说还好。最终让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多残忍。我觉得他爸对于写诗的看法非常好:要是科举制度时,你写诗可以走仕途,但是现在社会是行不通的。这也让我想起前几天看过的文章:Derek Sivers 的How to do what you love and make good money。

  The problem:

  People with a well-paying job ask my advice because they want to quit to become full-time artists.

  But full-time artists ask my advice because they’re finding it impossible to make money.

  (Let’s define “art” as anything you do for expression, even just blogging or whatever.)

  The solution:

  For both of them, I prescribe the lifestyle of the happiest people I know:

  1. Have a well-paying job

  2. Seriously pursue your art for love, not money

  观影结束后,主持人问现场的一些观影感受,一小朋友踊跃发言:要好好学习,不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打工者。

  那么,是这些人的问题吗?

  我的诗篇观后感(二)

  尘世中应有的信仰与爱

  主页君

  2016年5月19日,轻光做了一期众筹电影的推送。在那一天,这部名为《我的诗篇》的纪录片电影,还差整整四十张票才能放映。

  如果你刚刚关注轻光,不妨回头看一看,主页君当时写下的文字。

  《我的诗篇》众筹观影,与你分享诗和远方

  2016年5月28日,主页君匆匆赶到电影院。一群年轻人早已经聚集在一起,兴奋地挑选着自己想要的座位。

  没错,这个小小的梦想,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变成了现实。

  关于众筹,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一个喜欢诗歌的女孩子,看了一部非常喜欢的电影,想要将这份感动分享给更多喜欢诗歌的人。而再简单的梦想,也需要踏出勇敢的第一步。

  于是她这么做了。

  所以我们来了。

  坦白说,这是主页君第一次走进电影院,观看“记录片”这种类型的电影。近来连日奔波劳碌的主页君,甚至有些担心会在影院里很不礼貌地睡着——

  直到电影开场后,一场白茫茫的大雪呼啸着刺痛了所有人的眼眶。

  这是一部主页君无法用太多语言描述的电影。事实上电影里也并没有太多的台词,(fanwen.weiyujianbao.cn)有的只是一篇又一篇的诗歌,浮现在80个屏声静气的观众眼前。

  还有,写下这些诗歌的人。

  诗人,是什么样的?

  你或许觉得,每一位诗人都应该有他们特立独行的模样。他们梳着大长辫或是披散着头发,他们念叨着只属于自己的字句穿着古怪在,显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但《我的诗篇》却告诉你,那些与你擦肩而过,渺小得你不曾注意的人们,都是吟咏着诗篇的信仰者。

  他们扛着行李,大汗淋漓站在招工启事前;他们裹着棉被,蜷缩在人来人往的地铁通道里;他们站在车水马龙的大都市繁华的夜里,苦恼着下一顿饭和回家的路费。

  他们被生活压碎了信仰,从高楼之上,翩翩而落。

  自始至终,电影院里都是一片寂静。主页君身旁的几个姑娘,从电影开始几分钟后,再也没有动过怀里抱着的零食。

  当诗人的哥哥在海面上大声吟诵弟弟的遗诗时,那一年富士康工人的自杀事件,再也不是新闻联播里的几句冰冷播报,或是法制节目里专家的侃侃而谈。

  死亡变成了一首诗,变成了一捧水面之下散开的骨灰。

  散开,融化。

  直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不必叹息,或者悲伤

  我来时很好,去时,也很好

  ——许立志

  主页君有个习惯,每一部喜欢的电影结束时,都会安静坐在位置上等人群散去。为了一首回味悠长的片尾曲,或是片尾一段制造惊喜或是悬念的彩蛋。

  然而这是第一次,所有人都待在位置上,静静等待电影结束。

  直到最后一个字幕从屏幕上消失,依然没有人起身离开。

  或许不是所有人都懂诗,但那一刻,这些文字的的确确通过电影的形式变成了沉甸甸的重量,温柔地将每个人都按在座位之上。

  让观众可以静静地回想,究竟看到了什么——

  并且,记住了什么。

  如果你的城市里,也有一个年轻人在众筹《我的诗篇》,召集一起看电影的小伙伴。请你不要犹豫,走上前去。

  这的确是一部,配得上“诗与远方”之名的电影。

  电影结束后,所有人打开手机闪光灯合影留念

  接下来的活动,送给与主页君一起走出电影院,却仍然意犹未尽的你。

  或是对《我的诗篇》好奇不已,准备一探究竟的你。

  我的诗篇观后感(三)

  胡晓洋

  非常有幸能够在大屏幕上观看一部纪录片,而且是关于文学主题——诗歌,这真的很难得。

  向影片的主创团队致敬,向片中的诗人们致敬,向美好的诗句致敬。

  观影后参加时空聚友会的三十多人,可能是《我的诗篇》全国观众当中格外幸福的一小群,因为有影视文化大咖王老墨先生跟我们互动交流,分析影片,介绍当代中国纪录片优秀导演群体,讲述对诗歌的敬畏。

  一种认真而不矫情、随性而不随便的氛围油然蔓生,大家思维激荡,妙语连连。聚会早已超过了预定结束时间,大家还是兴致不减。

  正是受到聚会时大家发言的启发,关于这部影片,我有些话想说说。

  一

  首先,非常同意王老墨指出的影片存在的煽情问题,我也一向认为,抒情是最廉价的表达。但是,在凡事用力过猛的当下,一部关于诗歌的纪录片,如果拍得太“素”,会不会曲高和寡,导致受众狭窄,收不到预期的普及效果呢?

  我想,若把这部影片比作一碗汤,它可能是一碗添加了味精鸡精的土鸡汤。不要怪罪烹饪者画蛇添足,非如此不足以满足全民重口味。但这毕竟是营养丰富的一道珍馐,细品,还是能尝出醇厚的本味的。

  二

  如果说不足之处,我个人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影片潜意识中蕴含的对劳动的蔑视和批判。

  乌鸟鸟是一名叉车工,但一直没看到他工作的情景,不知道他在叉车上,是像他的诗句一样行云流水,还是像他的普通话那样磕磕巴巴。

  老井的工作场景压抑、阴冷、危机四伏,影片用幽暗低沉的影调、单调而原始的劳作强化了一个意见:这地底下的工作真不是人干的活。

  吉克阿优在羽绒服厂里填鸭绒,影片用地面上鸭绒乱飘的画面来暗示,这工作很低级,很不卫生。

  许立志厌世一跃,影片的解读,似乎就因为工厂加班加点,他不堪劳动的重负。

  爆破工陈年喜是尊重劳动的,他有诗句:“劳动让人活着有劲,劳动让人死得放心”(影片中没有引用),虽然影片聚焦的是父子分离、开除欠薪、老父瘫痪、母亲重病等令人揪心的事实,但这个人物的形象是扎实伟岸而又温暖可亲的,令人尊敬。

  聚友会座谈时,大家普遍喜爱熨衣服的邬霞,她的一句“陌生的姑娘,我爱你”,瞬间打动人心。虽然影片也在表现她城市底层生活的简陋,表现她对美的追求与工作身份的矛盾,表现她在繁华都市面前的渺小卑微,但显然未能如愿传递出编导者的意见:这就是命运的不公平。因为,邬霞认命。她就是那样的乐观、积极。她耐心地熨烫着吊带裙、欣赏吊带裙、收藏吊带裙,并且在简单重复的劳动中熨烫出诗意。

  劳动者需要的是尊敬,不需要怜悯,更不需要自认为高高在上的人伸出慈善之手把他们从劳作的泥淖中拔出来,就像拔出一坨漂亮的萝卜。

  三

  我不读诗,不了解这些才华横溢的草根诗人——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就称这些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为草根诗人吧,这个名词是不合适的,诗人没有阶层之分——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的诗歌在这纷繁逐利的物质时代得到了很好的传扬。

  但我有点为他们担心,担心他们会因此片走红迅速转变生活路径,转得太快会不会离心力太大,不经意间甩掉了诗心。正如批判是摇滚的底色,痛苦、矛盾、愤怒、悲伤是诗歌的常客。诗歌之所以令人敬畏,我认为其中有一点在于:诗人为了顺从诗歌的宿命,不惜牺牲世俗的价值,乃至生命。

  影片中引用了许立志的一首诗:

  《流水线上的兵马俑》

  沿线站着

  吉克阿优

  陈年喜

  邬霞

  老井

  许立志

  郭金牛

  池沫树

  这些不分昼夜的打工者

  整装待发

  静候军令

  只一响铃功夫

  悉数回到秦朝

  然而,上网查了一下,许立志的原诗是:

  《流水线上的兵马俑》

  沿线站着

  夏丘

  张子凤

  肖朋

  李孝定

  唐秀猛

  雷兰娇

  许立志

  朱正武

  潘霞

  苒雪梅

  这些不分昼夜的打工者

  穿戴好

  静电衣

  静电帽

  静电鞋

  静电手套

  静电环

  整装待发

  静候军令

  只一响铃功夫

  悉数回到秦朝

  诗人已逝,不知道他是否同意电影编导的改造。原诗中的那些名字应该是许立志生前的工友,我相信他们就是按照诗句中的顺序,每天站在同一条流水线上。把他们这些不知名的劳动者拿开,换上诗人们,我不知道这么做,真的好吗?

  罗胖在开办《罗辑思维》之初就反复强调,要警惕抱团取暖,那是loser的追求。对此我很同意。电影编导这个刻意的安排,显然希望这些被人们忽视的诗人站到一起来,形成一种团队的力量。

  但是,诗歌从来是个体的创作,互相抱团,于诗无益,还可能会滋生出一种貌似惺惺相惜,实则互相负累的乡愿氛围。

  看《我的诗篇》,提这么多意见实在不厚道。我想,赞扬这部电影,歌颂诗歌情怀的一定大有人在,不缺我跟随应和。不是说投诉的顾客才是忠实客户吗?我提点意见,是真心希望我们的诗歌、我们的电影、我们的诗人们越来越好。

【我的诗篇观后感】相关文章:

写在雪中的诗篇08-16

读《生命的诗篇》有感04-26

我是接班人少年的我观后感(精选11篇)02-16

《我的姐姐》观后感08-31

我的姐姐观后感07-20

《我的战争》观后感12-03

我的1919观后感11-06

《我的长征》观后感11-27

我的长征观后感03-16

(精选)《我的长征》观后感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