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读正红旗下有感

读正红旗下有感

时间:2022-08-18 18:32:5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正红旗下有感

  读《正红旗下》有感(一)

  文/463匡韬微

  老舍有许多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批判老市井人民、教人深思的长篇小说,比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舍也因为这些出色的作品,荣获"人民艺术家"这一称号,可我偏偏在《老舍集·茶馆》中找到一篇特别喜欢的长篇未完的小说《正红旗下》。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故此,我想试着说说我的感受以及喜欢这篇小说的原因。第一遍阅读时,只略略看了看,可越看在后面,就越觉得有了乐趣。第二遍看完后,我才明了朱自清曾说过的"这部书使我们,始而发笑,继而感动,终于悲愤了。"

  "正红旗下"本是清朝满族的一种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小说主题与帝王大臣相关。可并不是如此,小说主要是用旗人的市井生活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和政治漏洞,以及近代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北京市民如何与生活斗争。康有为和梁启超维新变法、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在如此激荡的社会,旗人们依旧有滋有味地养鸟、放爆竹、听评书。正如序中所说:老舍点到了我们民族根性中最为顽劣的一面。

  《正红旗下》的语言极具特点,京味浓厚,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六类人:一类是寄生于八旗制度之下的大姐公公一家和大舅、姑母等人,过着"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的生活;一类是想从八旗制度中挣脱出来,为自己重新设计一条生路,如福海二哥等人;一类是晚清时期进入中国的洋人,他们仗着本国使馆的力量胡作非为,或者在殖民地为非作歹;一类是当时依靠洋人的"大毛子"、"二毛子",他们反过来欺凌中国老百姓,如多大爷等人;还有一类是受不了教会、洋人的欺凌,自发组织起来反抗的人,如十成等义和团成员。最后一类是惨遭封建压迫、受封建礼数束缚严重的妇女,但又拥有着不可否认的优秀品质,如大姐和母亲。

  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与人民是否强大有关。我终于明白,为何当时英法联军能够不费吹灰之力打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吓得慈禧太后挟皇帝以令洋人,都是因为有一群寄生于八旗制度、依靠铁杆庄稼过日子的旗人。又不得不细分出几类,一类是不会射箭与骑马的左领与骁骑校,一类是凭吃几份饷银的寡妇、瘸子和罗锅。尽管历史腐朽沉积下的北京市民潇洒自在、充满乐趣,但我终于悲愤了。

  如今,21世纪的每一个人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活着,在党和领导的带领下努力实现中国梦,并走上小康之路。国家强盛,人民群众富裕,与以前相比,都是值得深思的。

  读《正红旗下》有感(二)

  未完的序章

  萧笛

  一直对老舍的《骆驼祥子》印象深刻,人物写的入木三分,京味儿浓,底层人物挣扎于社会浮沉中的无奈与心酸写的淋漓尽致。这部《正红旗下》更是如此。

  《正红旗下》的京味儿更浓,除了一些地道的北京俚语外,因为主角们多是旗人,还多了些满语的俚语。看的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南蛮子都感受到了浓浓的京味儿(也就隔空感受下,豆汁儿什么的就算了…)。过年要拜灶王爷,一定要买关东糖,好糊着灶王爷的嘴上天了不会说坏话。旗人间相互走动了,总免不得请安,二哥福海的安请的最好——"先看准了人,棉猴俯首急行两步,到了人家的身前,双手扶膝,前腿实,后腿虚,一趋一停,毕恭毕敬。安到话到,亲切诚挚地叫出来:‘二婶儿,您好!’而后,从容收腿,挺腰敛胸,双臂垂直,两手向后稍拢,两脚并齐‘打横儿’".真真一个标准请安画面的即视感。

  旗人吗,八旗入关以来,马上得的天下,自是高普通老百姓一等。军职世袭,铁杆庄稼不倒,既是衣食无忧,自然要琢磨点有趣的好玩的,方显得出自家风范。于是啊,玩雀儿,鸽子,蟋蟀,总得耐心喂得雀儿们羽毛光亮油顺,天空上飞着几个元宝,这才叫旗人。可是呀,铁杆庄稼慢慢也靠不住,一个月就那么几两饷银,又要吃喝,还要人情送礼,碰上个打秋风的亲家公,还得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不然自家女儿会受气呀——"亲家太太,我还真有点饿了呢!千万别麻烦,到天泰轩叫一个干炸小丸子、一卖木樨肉、一中碗酸辣汤,多加胡椒面和香菜,就行啦!就这么办吧!"这么一办呀,我母亲的眼圈儿就分外湿润那么一两天!"迫于生计,越来越多的旗人想办法去学点手艺,二哥福海不就是个油漆匠么。可没办法的呢,只能硬顶着。自己家的姑母领着几分钱粮,就算再抠,也还是有钱就是爷,一家人都得看她脸色。大姐的婆家呢,用了另一套办法,赊。任凭小贩店家在自家门口画多少道记账的"鸡爪子",反正钱粮下来就还钱,一点不丢人!

  可是呀,就那么点饷银,能顶几个用,换成别家,老来得子,得是多大的喜事,而母亲看着我这个"老儿子",只是想流泪。就算是洗三,还得靠着福海二哥的操办,又是酒里掺水,又是临时去买大饼,总算才招待了那帮来贺礼的亲戚们。

  而后啊,日子还是不太平,洋人来了,除了顶戴之外,沾着洋气的玩意儿仿佛一下都变得高大上起来。旗人多老大也傍上了洋教士——第一次去就给了本圣经,加两串多钱,要是信教也能此次都有钱拿,变成铁杆庄稼,该多好呀。有了洋人撑腰,多大爷底气足了,腰杆也壮了,赊账再也不还钱了——要钱,找牛牧师去。不清楚底细的王掌柜,只能忍着气,跟多二爷商量。二爷想了半天,只能去找定大爷帮忙,那可是真真正正的不问世事的富贵旗人,兴许定大爷能帮着劝几句呢。就这样,一心想到中国做发财梦的牛牧师,终于兴高采烈的来到了定大爷的府邸,两人交锋的序幕即将拉开。

  可惜的是,《正红旗下》这本书写了个开头就没再写下去,即使它是老舍字字琢磨,手稿干干净净基本一字未改的作品,即使这本小说的故事原型就是老舍的家庭状况,在那个知识分子被贬的一文不值的年代,这部手稿能得以保存,是不是已经算是万幸了。但看的时候,终究是意犹未尽,高潮尚未迭起,就已谢幕。唯独有趣的是,看完正文再看回代序和附录,才真正理解了这本书的背景,以及老舍一辈子写作的准则,始终是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也许,这部未完的序章,本身也是那个年代所留下的印记吧。

【读正红旗下有感】相关文章:

读《正红旗下》有感2000字08-22

正红旗下读后感08-25

《正红旗下》读后感06-29

正红旗下读后感04-27

红旗渠精神学习有感08-25

《红旗谱》读书心得11-29

喜迎十九大 真情颂党恩征文:红旗飘扬下的幸福04-07

读《一面五星红旗》有感04-30

读《地板下的小人》有感08-23

红旗谱读后感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