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工作体会>初中数学教育叙事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

时间:2022-08-18 10:50:34 工作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一)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

  一次数学课上,我留了几道数学题,其中有一道是找规律题,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道题做得相当差,有些学习不错的同学也没有做出来。课下我进行了自我反思,并就此问题做了全面调查,发现有些同学遇到此类问题觉得束手无策,有的同学静下心来能解较易发现规律的题目,但在考试中一旦紧张有时会觉得发懵。因此,有的同学向我提出,解这类题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

  其实,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他们想知道这类问题中所隐藏的某种秘密。但我不想就这么直接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为了抓住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让同学们搜集曾做过的,或没有做过的相关习题,因为有些同学想难为一下老师或其他同学,所以刻意查询了许多资料找了许多他们认为的难题,我也调整了我的教学计划,打算用一节课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并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

  开始上课了,一组同学首先提问,其他组同学不甘示弱,绞尽脑汁,相互争论着,最终解答出来,他们脸上漏出了成功的喜悦。并且有的同学直接向我提问,虽然我是有备而来,但还是故弄玄虚,作出努力探索的样子,有些同学还真为我着急了。其实我想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怎样入手,为什么这样想。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也完成了提出的问题,并对同学的帮助表示感谢,而他们此时的笑容是非常自豪的,准确点儿应该说是非常得意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可以帮助老师了。

  接下来,我来个顺水推舟,让同学观察数字规律题与图形规律题,得到的规律式有什么特点,很快他们得出了结论:有的是一次函数关系,有的是二次函数关系。这个结论非常准确,这是我所没有料到的。此时,我从心里佩服他们,给了他们最真切的鼓励:你们真了不起!之后,我又提出新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判断这个规律式是一次函数关系呢?带着这一问题,同学们又积极探索起来。从几道一次函数规律式问题中找到了真确答案:当因变量的差除以相应自变量是常数时,就是一次函数关系。那么,其他情况一般就是二次函数关系了。带着同学自己得出的结论 ,我们展开了应用大练兵活动,通过一番实战,有些对结论持有怀疑态度的学生也打消了疑虑。

  通过这次教学经历,我真正意识到学生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二)

  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在教学在我们不仅要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而且还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心情,让学生的大脑充分活动起来。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在生活中融入集体。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讲一下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围绕贯彻素质教育思想,让每位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我现在的教学任务是七年级数学,我发现我班有几个学生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父母不在家,他们经常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和夸奖,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重重又得不到父母的帮助和安慰。久而久之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产生怀疑,兼之与同学发生冲突受了同学欺负感到委屈又不愿向老师报告,无法得到解脱而埋藏在心里。于是性格变得更加内向、孤僻、自卑,遇到不会的题目也不去请教老师和同学,加之,父母不在家,他们长期无人管理约束,做事拖拖拉拉,惰性很大,不加以控制自己,而是放任自流。如此下去,他们回一直在差生队伍里徘徊,走不出来的。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于是内心便产生了一种想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的想法,试着我便单独的找他们谈心,从内心去了解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给他们带来的温暖,例如,下课后询问他们课堂上是否能听懂,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父母不在家能不能按时吃饭,天气冷要多加衣服,有什么困难可以向老师提出来帮助解决,用真心与他们交流,表达对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关心,他们受到老师的关怀后,也渐渐的与我拉近了距离,在以后的课堂上,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走神和做小动作了,作业也能按时交送了,由于他们的底子差,平时课堂上很难听懂,尽管他们课后很用心学习,但学习成绩仍不见提高,于是,我就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辅导功课,把他们不懂的知识补上来,渐渐地,我发现他们上课竟然举手回答问题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在他们的学习成绩得到了逐步提高。期末考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然而在七年级下学期,我发现程小妹,蔡紫欣,程鹏等几位同学,每次讨论几何题时总是不积极参与,在下面独自做作业、看书,既不参加讨论,也不发表个人见解。学校大型活动等,他们也在下面做自己的功课。于是,我找他们谈话,他们说:“只有认真读书才有出路,干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事耽误时间。”还说“参加活动就是浪费时间”。我想:这是长期应试教育效应的余波,使其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导致兴趣狭隘,情感淡漠,意志薄弱,缺乏交往能力。这样的人,学科成绩再好也只是书呆子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可能成为“有知识、无品德的危险品”。

  针对这些现象,我采取以下做法:

  1、找他们分析形成目前状况的原因,告诉他们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讲:一是长期以来学校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只重抓学科教育,轻抓或淡抓其他活动。二是父母的“成龙成凤”观点偏狭影响。 通过和他们交流、分析,使他们明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个性要求更高, 告诉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交往是适应生存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素质,使之端正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2、寻求超越方式,进行积极超越。 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班上实际问题,有意识地给他们布置说话内容,如在跟蔡蒙这样一个喜欢迟到的同学说句心理话的 ,要求程小妹,蔡紫欣,程鹏等先送一句话给蔡蒙同学。总结时对他们积极参与讨论的积极态度和说话内容予以肯定和表扬,学校大型活动动员他们(程小妹,蔡紫欣,程鹏等参加项目要求他们完成。二是树立他们在集体中的位置,以培养其集体意识和荣誉感。组织他们参加学科竞赛、科技制作等集体活动,取得荣誉,便予以庆祝。三是发现其他同学的离群行为,在班级中进行教育,使他们从别人的例子中,受到平行教育,逐步使心理由“离群”转变为”亲群”。

  3、给予鼓励,处处进行督促。 学生在开始接受超越“离群心理”教育时表现很积极,但后来也有再回头的趋势。这时,就不失时机地再给其布置参与和主持活动,对他们关心集体,并培养了多种兴趣的进步予以表扬,并督促他们制定“参与班集体活动计划”,逐渐加大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频率,对他们的评语也随之提升,使他们逐步告别“离群心理”,形成集体观念。

  通过我近一学期时间教育,程小妹,蔡紫欣,程鹏等人的“离群心理”不但没有了,而且各人的文化成绩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他们体会到了融入班级的快乐感。

  总之,老师有责任早一点让他们具有免疫能力。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容不迫,不产生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能够从容不迫是说教式无法得到的,学生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学生营造一种都能轻易满足的教育环境,更不要阻碍他们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难的机会,“千教万教教人做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我对自己和学生的要求!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三)

  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性在于它能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点燃起学生探究智慧的火花,开启学生思想智慧的闸门,让学生充满灵气的大脑和充满创造的双手充分活动起来。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创造,在生活中融入集体。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讲一下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围绕贯彻素质教育思想,让每位学生不再孤独。

  在上学期开学不久,我发现我们七(3)班上有几个成绩差的同学,如高瑞瑞、韩笑、张梦扬等,由于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由于其父母不在家,他们经常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和夸奖,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重重又得不到父母的帮助和安慰。久而久之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产生怀疑,兼之与同学发生冲突受了同学欺负感到委屈又不愿向老师报告,无法得到解脱而埋藏在心里。于是性格变得更加内向、孤僻、自卑,遇到不会的题目也不去请教老师和同学,加之,父母不在家,他们长期无人管理约束,做事拖拖拉拉,惰性很大,不加以控制自己,而是放任自流。如此下去,他们回一直在差生队伍里徘徊,走不出来的。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便开始对他们加强教育。其教育过程叙事如下:

  (1)平时多关注些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给他们带来的温暖。例如,下课后询问他们能否听懂课;对老师有没有什么建议;父母不在家他们能不能按时吃上饭;天气冷了有没有厚衣服穿;言语间流露出对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关心。他们受到老师的关怀后,甚是感动,在以后的课堂上,听课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走神了,作业也能按时交送了,而且做得也非常认真。

  (2)课余时间我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意识到孤僻的性格对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无益处,并鼓励他们尝试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不要再孤立自己,而要融入班集体的生活中去。并且,我还注意帮他们树立信心,帮助他们制定学习目标,找到学习的动力。

  (3)由于他们底子差,平时上课很难听懂课,尽管他们课后很用心学习,但学习成绩仍不见提高。于是,我就在课余时间给他们辅导功课,因为我不但是他们的数学教师,还是他们的班主任,所以给他们辅导功课时,我不但辅导他们的数学知识,后来只要他们没学会的,我都给他们辅导(除外语我不会例外),把他们不懂得知识补上来,渐渐地,我发现他们上课时,竟能举手并正确的回答问题了。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在期末考试中,他们的成绩得到飞速的提高,名次基本处在中等偏上的位置。其中,韩笑同学,竟然名列前茅,这种结果远远高出我们共同制定的争取及格的学习目标,更加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奋斗。

  然而在七年级下学期,我发现他们几位同学,每次讨论几何题时总是不积极参与,在下面独自做作业、看书,既不参加讨论,也不发表个人见解。学校大型集会、运动会等,他们也在下面做自己的功课。于是,我找他们谈话,他们说:“升入重点高中只看成绩,只有认真读书才有出路,干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事耽误时间。”还说“参加活动就是浪费时间”。

  我想:这是长期应试教育效应的余波,使其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形成了“离群心理。”导致兴趣狭隘,情感淡漠,意志薄弱,缺乏交往能力。这样的人,学科成绩再好也只是书呆子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可能成为“有知识、无品德的危险品”。

  针对这些现象,我采取以下做法:

  (1)认识“离群心理”,矫正思想观念。找他们分析形成目前状况的原因,告诉他们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讲:一是长期以来学校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只重抓学科教育,轻抓或淡抓其他活动。二是父母的“成龙成凤”观点偏狭影响。上述原因,客观上对三位同学“离群心理”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观上讲,由于同学们对未来社会“用人观”和人才标准认识不足,把人才标准绝对化,对“需要就是人才”缺乏思考。通过和他们交流、分析,使他们明

  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个性要求更高,通过沿海地区有些行业技术工人工资高于硕士生工资的例子,告诉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交往是适应生存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素质,使之端正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2)寻求超越方式,进行积极超越。“离群心理”的超越方式,一是根除旧习惯,形成新习惯,把“主题班会”改成“主体班会”,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班上实际问题,有意识地给他们布置说话内容,如在跟王大蒙这样一个喜欢迟到的同学说句心理话的主体班会上,要求高瑞瑞、韩笑、张梦扬等先送一句话给王大蒙同学。总结时对他们积极参与讨论的积极态度和说话内容予以肯定和表扬,学校大型活动动员他们(高瑞瑞、韩笑、张梦扬等)参加,并布置项目要求他们完成。二是树立他们在集体中的位置,以培养其集体意识和荣誉感。组织他们参加学科竞赛、科技制作等集体活动,取得荣誉,便予以庆祝。三是发现其他同学的离群行为,在班级中进行教育,使他们从别人的例子中,受到平行教育,逐步使心理由“离群”转变为”亲群”。

  (3)时时给予鼓励,处处进行督促。在组织他们进行超越“离群心理”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波折与反复,这既要靠自我教育能力、更要靠教师鼓励与督促。上述三个同

  学在开始接受超越“离群心理”教育时表现很积极,但后来也有再回头的趋势。这时,就不失时机地再给其布置参与和主持活动,对他们关心集体,并培养了多种兴趣的进步予以表扬,并督促他们制定“参与班集体活动计划”,逐渐加大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频率,对他们的评语也随之提升,使他们逐步告别“离群心理”,形成集体观念。

  通过我近一学期时间教育,高瑞瑞、韩笑、张梦扬等人的“离群心理”不但没有了,而且各人的文化成绩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他们体会到了融入班级的快乐感。

  进入八年级后,由于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而且他们(高瑞瑞、韩笑、张梦扬等人)的知识根基,不如那些成绩一直都比较好的同学的知识根基稳固。以致于这些后来居上的同学,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倍感吃力,对部分章节的内容仍不能很好的把握,这就给他们增加了比别人更多的压力。为了把把所有的内容都很好的掌握,给九年级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晚上熬到很晚,缩短睡眠时间而用来学习。在期中考试后,我发现高瑞瑞等人,经常上课时晕晕沉沉,有时竟然上课睡着了。

  于是,课后我就找他们谈话。当得知他们晚上熬夜,甚至熬通宵学习才导致上课睡着后,我立即对他们的这种行为进行制止。并让他们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已经本末倒置了,对学习不仅无益甚至还有害。为了帮助他们巩固基础,我没事几乎不离开班级,随时为他们讲解遇到的难题。恢复正常的作息以后,他们上课时明显有精神了,头脑也似乎更灵活了,难题一点就通。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在八年级的期末考试中,成绩再次飞跃,其中高瑞瑞和韩笑,名列前茅。真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论文11-09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心得06-27

论初中数学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策略08-20

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11-03

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8-21

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6篇)11-05

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6篇11-04

素质教育下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08-25

教育叙事故事08-18

小学教育管理叙事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