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李伯伯自传有感
信仰似明灯气节如松柏
--读李伯伯自传有感
刘凯志
作者简介:刘凯志,中国人民解放军46军子弟,1969年入伍,在部队服役二十余年,曾经在野战军的基层连队和大军区机关都工作过。作者的写作视角从基层连队到高级领帅机关,从普通的市井平民到高级领导,其作品真实的反应了我们曾经的历史和社会现状。字里行间,我们能寻找到历史发展的轨迹,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感受到社会各个阶层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形色色的百态人生。
信仰似明灯气节如松柏
--读李伯伯自传有感
李伯伯的自传终于写到1953年朝鲜停战。战争的硝烟渐散渐远,雪白的和平鸽衔着橄榄绿盘旋在父辈们举目可及的天空中,和平之花靠一代人的鲜血浇灌绽然开放。回想父辈迎着烽火大步走来的艰难岁月,仿佛在我的眼前不断地浮现着他们驰骋疆场的骄健身影:在千里平原纵横交错的地道中神出鬼没,在雄关塞外雪域茫茫的北国战场上策马扬鞭,在立体防御的坚固津门化作插入敌胸膛的利刃,在古都金陵的蒋家首府对岸浩荡渡江,在高山峻岭的湖广大地奔袭追敌,在路僻人稀的十万大山深处肃清百年匪患,在满目焦土的朝鲜半岛挫败美英联军……一个十五岁的穷苦孩子,经过十五年的战火洗礼,已经成为团级政工首长。这就是足迹和成长,这就是钢铁怎样炼成的实况。
一、高度的政治觉悟建立在爱憎立场的基础上。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李伯伯像勇猛的雄狮,那种凶狠的杀气恰是来源于对民族对国家对战友无限的热爱,充分体现了"对敌狠、对己和"的辩证统一。他在日冦面前死而复生的一幕深刻说明,最大的"对己和"就是为了自己队伍的安危宁愿抛头颅、洒热血。当听到新中国成立的喜讯时,李伯伯回顾:"那一刻,我面向北方,仰望北京,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喜极而泣"的成语在此得到了极其生动地诠释,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是上升为高度政治觉悟的必备内因。李伯伯的喜极而泣,让我想起江姐在监狱中听到了同样的喜讯时的内心表露,"平日刀丛不眨眼,今日里心跳分外急",她是为了"绣出一片新天地"的人民解放事业慷慨就义的。她与李伯伯的共同之处都是因为热爱和保护自己的组织队伍而惨遭敌人的毒手,不同之处是李伯伯死而复生,江姐却再没有醒来。恨,产生凛然气节;爱,带来无限喜悦。这是何等鲜明的爱憎境界啊!
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建立在捍卫神圣信仰的基础上。我出国前几年,138旅政治部的两位同志找到我,他们索要家父在战争年代使用过的实物用于旅史展览,教育部队。他们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138旅在历史上先后与日军、蒋军、美军、南韩军、英军、苏军、越军等7个国家的军队打仗过招,战绩显赫,英雄辈出。何时与英军打过仗?我心中一直纳闷,今天读了李伯伯写的自传才搞明白。1953年5月,133师399团奉命在朝鲜停战谈判期间对英联邦威灵顿公爵团发起了阵地进攻,大获全胜,从而为中朝方在停战谈判桌上增添了有利的砝码。此战,我部队官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这种献身精神来源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明确信念。身为团政工首长的李伯伯通过有力的政治教育和过细的思想工作极大地激发了参战官兵们敢打必胜的斗志,精神变物质,部队战斗力大为增强。
三、优良的思想品质建立在党性原则的基础上。李伯伯负责护送复转战友返乡的任务完成后,"手中余下的票子还剩下大半麻袋",余钱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如何使用他是完全可以做主的。乘火车返回途中,面对站台上叫卖的那一筐筐红彤彤的苹果和黄灿灿的柑橘,尽管大家馋得直流口水,但李伯伯始终不动用一分钱公款,直到归队后将其悉数交公。若是放在眼下,许多干部在同样条件下其实是很难做到的。反正没有监督,不用审计,深合众意,"大家辛苦,犒劳大家","兄弟们完成了任务,让我们来庆祝一下"…最起码也是撮一顿,至于购置些纪念品那更是顺理成章的简单事情,但李伯伯偏要像雷锋一样甘当"革命的傻子".广西剿匪缴获颇丰,李伯伯的"办公桌上堆的黄金足有一尺多高,除此还有不少零散的黄金首饰".他仍是不为所动,他认为,"黑金、黄金尽管都很珍贵,但它们依然比不上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珍贵",李伯伯身上表现出来的党性原则和高风亮节永远光照后人。贪腐只能在意志薄弱者的身上兑现得逞,但在我们的父辈面前,它永远是格格不入。
李伯伯的战争生涯是他老人家向祖国和人民递交的一份优秀答卷。他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他的崇高品德应该得到传承,能够得到传承,必将得到传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读李伯伯自传有感】相关文章:
我的伯伯作文08-18
农民伯伯作文06-10
读《稻盛和夫自传》有感08-24
读居里夫人自传有感08-24
读富兰克林自传有感(通用19篇)10-11
读《居里夫人自传》有感07-17
读李希贵《学生第二》有感08-23
读《河北有个李瑞山》有感08-21
听歌手李健的歌声有感09-09
读《李文戈升官记》有感800字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