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教学反思(通用11篇)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片段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片段教学反思 1
5月,我们前前后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其中跨时最长、耗时最多的就是青年教师的片段教学竞赛了。全校一共有27位青年教师分文理科进行了竞赛。赛后,作为评委的我感触颇深,也收获不少,现将几点肤浅体会呈现如下,以供大家讨论,也为以后提供参考。
1、什么是片段教学。
在赛后,我总感觉,我们有部分老师还是没有很好的理解什么是片段教学。所谓片段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一般说来,截取某节课的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让教师进行教学,时间大致限定在十来分钟。也就是说,片段教学只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断面,执教者通过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来展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它不是一整堂课的浓缩,也不是一个教学片段。本次竞赛,我们有很多设计就是一整堂课的设计。事实上,在没有走上竞赛讲台之前,就已经稍逊一筹了。
2、片段教学和教学片段。
片段教学不同于教学片段。
片段教学是根据指定的“片段”进行教学,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都是独立的。
从教学内容看,片段教学可分为节选与专题两种类型。节选类是从教材中选取某些片段进行教学,教者根据节选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然后实施课堂教学。专题类是从某节课中抽取一个专题(或一个知识点、能力点,或一个教学环节)让老师施教。
从教学场景看,片段教学可分为实境与虚境两种类型。实境型片段教学为教者提供真正的课堂,教者可以面对学生进行教学。虚境型片段教学只能面对评委或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进行模拟教学。我们这次的竞赛就是采用虚境型的,由于虚境型片段教学不为时空所限,操作方便,因而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将其虚拟为有学生参与的形式。本次竞赛,我们有些老师就没有注意,把课上成说课或是整堂自言自语课,而没有半点虚设环节。
教学片段只是课后从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截取某一部分记录罢了,或是一个师生对话环节,或是视频短片,或是音频播放等。
3、片段教学的技法
片段教学不同于整堂教学,固然就有它不同的技法,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很好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和优势。
①凸显崭新的教学理念。新课改的背景下进行片段教学竞赛,教学目标设计上要体现三维,教学方法上要采用讨论探究式,突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用新理念来指导片段教学,就有了片段教学的.学术价值,也能在竞赛中获得评委的首肯。
②重视片段教学的设计。片段教学的时间就是10分钟,怎样在这短时间内出彩,首先就是设计,特别应注重教法和步骤,教法可以体现你的教学理念,是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步骤则是教法的具体操作程序,安排好步骤可以使教学过程合理流动,有条不紊,富有层次感。还应重视导语设计,问答设计,活动设计和板书设计等等。
③善于虚拟教学情景。我们这次竞赛采用的就是虚境型片段教学。没有学生,教者必须虚拟教学情景。如让某生进行朗读,停顿片刻后,通过评价该生朗读的长处与不足来完成虚拟的朗读情景。如提出一个问题让某生回答,停顿片刻后,通过评析该生的回答来完成虚拟的答题情景。如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稍作巡视,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评论来完成虚拟的讨论情景。还可以虚拟争论,虚拟质疑,虚拟辩论,虚拟活动等情景,使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给人置身其境的感觉。忌用提示语加以说明,如这里花时多少,省去。如这是学生完成环节,略去等等
④努力展示自身素质。如同说课和课堂教学一样,片段教学也能展示教者的基本素质。你可以用板书来表现书法功力,你可以用范读来表现朗读水平,你可以用广征博引来显示自己的知识面,你还可以用自然的教态、饱满的精神、洋溢的激情,去获取评委的好感,进而感染评委,引起评委的共鸣,最终获得评委的好评。
万事开头难,我们这次片段教学竞赛虽然精彩程度还不是想象中的好。但我相信,以后开展同样的活动,老师们一定能够精彩不断了。其实这次活动的开展,也让我这个学校的教学管理者有了很多的启示,最重要的就是要创新方式,激发老师们的创新意识,从而获得新的长进和新的收获。
片段教学反思 2
《朝天子 咏喇叭》这首散曲作于明代武宗正德年间,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宦官装腔作势地丑恶面目,同时也揭露了他们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反思自己在短短15分钟教学,有成功,也有不足。
(一)满意的地方
1、精心的构思,充分的备课是非常有效果的,尤其在课堂语言的衔接上,精练而流畅。如本课中的由狐假虎威故事的导入到课文标题的出示,以及各环节的过渡都非常自然。教材的处理,教学法的运用以及创新突破方面也要舍得花时间,哪怕有一点收获,也是值得庆贺的。
3、从教学流程看,整堂课按照感知、理解、赏析、拓展的教学思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先由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喇叭”的特点,再理解散曲的'内容和主题:为什么“官听了官愁,民听了民怕”?让学生领悟到这是对那些仗势欺人、强取豪夺的宦官的强烈讽刺;然后通过把握作品的朗读感情边读边赏析;最后进行拓展:你身边有这样的狐假虎威的人吗?我们应怎样对待他们?既扣住教材,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从教案设计看,注重知识与德育相结合,符合语文学科特点。除了注意从三个维度尤其是价值观方面体味文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还注意扣住学科特点——语文性,所以确定本文重点是:①引导学生掌握散曲的内容和主题;②培养学生朗读和鉴赏能力。③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避免了只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5、从15分钟片段教学看,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参与,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总之,本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讲练结合,教学效果较好。
(二)不足的地方
1、教学过程中,学生迸出的意外火花没能充分捕捉、把握,所以课堂应变能力还有待再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提高。
2、本人心理素质不够好,影响了正常的临场发挥。比如在15分钟片段教学中,由于心理紧张,出现了以下几个漏洞:①15分钟的片段,刚上课时忘记看开始的时间,以至上课过程没把准时间。教学重点理解赏析部分过快,后面剩了时间。②在点评答问时,没有做到灵活多样③补充讲授的散曲的写作手法应放到拓展之前,显得条理更分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虚心学习,克服心理障碍,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争取在在教学中有质的飞跃。
片段教学反思 3
刚教完了《开国大典》一课,忽然对5、6、7自然段的教学设计有了新的想法,起初我是设计了一个问题,即为什么30万人会一齐欢呼起来,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想深挖其根源,让学生对开国大典的意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估计同学们的回答只能停留在表面,比如他们会回答,是因为这些人太高兴了,太激动了。
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煽情的.演说词:是啊,他们怎么能不激动,怎么能不高兴呢?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人们终于过上了和平、幸福的生活。而在此之前,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人们长期处于残酷的战争之中,在战争中有多少母亲丧失了孩子,有多少孩子无缘见爹娘,多少人在战场上被炸掉了胳膊,又有多少人被战友的鲜血掩埋,可恶的战争啊,人们多么希望结束这罪恶的梦,人们多么希望一家人能围坐在桌子边吃上一顿消消停停的晚餐,在温暖的被窝里做一个完整而甜蜜的梦啊。而这最简单的愿望都因为战争的存在而成为了幻想。可现在,中国解放了,中国成立了,中国站起来了,再也没有人敢来欺负我们来了,我们华夏儿女终于摆脱了战争,摆脱了噩梦,走向新生了,(fanwen.weiyujianbao.cn)大家说,我们应不应该激动——?应不应该高兴——?应不应该欢呼——?让我们在激动地齐读一下第七自然段。
我想加上我富有激情的演说,同学们一定能身临其境,对开国大典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人们的表现也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可后来我想,我这样做是不是只关注了人文性,而忽视了工具性呢?我想,如果我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来回答,可能更好。可以这样设计:
1你们知道1949年以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2在战争中会发生什么呢?
3而解放了,建国了,人们的生活又会怎样呢?
片段教学反思 4
师:为什么青蛙会遭遇这样的下场?
生1:因为青蛙太不谦虚了。
生2:青蛙开始肯动脑筋想办法,但是后来却不动脑筋,没有考虑张嘴的后果,所以遭遇这样的下场。
师:是的,我们帮青蛙出出主意,它应该怎么避免悲剧的发生?
生1:青蛙可以坐在大雁的背上,这样它就可以张嘴说话,不会掉下去了。
引导:哦,真会想办法,如果你就是站在下面的人们,你听到青蛙大声地说是自己想到的办法,你会怎么评价青蛙。
生1:青蛙太骄傲,太自以为是了!
生2:青蛙太没有礼貌了!
引导:看来这个办法还是不能解决问题,那怎么办呢?
(生思考,终于一个孩子举手)
生1:青蛙其实应该这样想,表扬大雁就是表扬自己,因为办法是自己想到的,它就不会委屈,也不会张口,就不会掉下去了。
引导:这真是一只谦虚的青蛙,大度的`青蛙,有团队精神的青蛙!令人佩服!
教学反思:
教学《青蛙搬家》,故事浅显易懂,但要让孩子真正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并以此指引自己的做法,这对于只有六七岁的孩子们来说,并不容易。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很重要。
1、提问要有层次。
第一层次,提问“为什么青蛙会遭遇这样的下场?”,这是分析原因。第二层次,
提问“我们帮青蛙出出主意,它应该怎么避免悲剧的发生?”这是思考怎么办。第三层次,当学生想到了办法,但办法有漏洞时,应引导修正。提问:“如果你就是站在下面的人们,你听到青蛙大声地说是自己想到的办法,你会怎么评价青蛙?”以此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去接近青蛙失败的本质。
2、评价要以积极评价为主。
学生经过思考后对问题的回答,也许有偏颇之处,但答案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教师应该给予孩子理解、肯定、赞赏,给予积极评价,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思考的*望,将思考向纵深生发。如案例中的积极评价语:“是的!”,“哦,真会想办法!”“这真是一只谦虚的青蛙,大度的青蛙,有团队精神的青蛙!令人佩服!”
3、引导在关键处。
案例中学生说如果青蛙坐在大雁的背上,这样它就可以张嘴说话,不会掉下去。这个学生是开动了脑筋想了一个避免掉下去的好办法,却不是青蛙掉下去的实质原因,如果老师把课上到这儿就结束的话,那孩子们无法深入本质去考虑问题。因此这就需要考验老师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后追根溯源,追问:“哦,真会想办法,如果你就是站在下面的人们,你听到青蛙大声地说是自己想到的办法,你会怎么评价青蛙。”孩子们自会豁然开朗,认识到如果这样青蛙也会被人们批评骄傲,批评不礼貌。
片段教学反思 5
老师:看看谁最勇敢,自告奋勇把你找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老师:你读得很好,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吗?
学生:我觉得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很美。
老师:你可真会发现美。还有小朋友喜欢这句吗?也给大家读一读。你又为什么喜欢呢?
学生:人的眼睛能眨,小池塘的水波一闪一闪就像人眨眼睛。
老师:你可真有想像力。
(屏幕出示: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鲜红的气球。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
老师:请小朋友读一读,看看该怎么读,争取把它读好,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实力,能读好吗?(学生自由读)
老师:(指一生读)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从哪里听出来?
学生:我觉得他读得很好,听了他的朗读,我觉得好像看到了小池塘。老师:你是个出色的评委。他今天发挥了最佳水平。谁挑战这位同学?
又请一位学生读。
老师:谁来发表一下你的意见?
学生:她把小船弯弯的样子读出来了。还有她读的“许多”很好让我们听出是很多珍珠。
老师:为点评小专家送上掌声。请同学们学着她的样自己读一读。
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你们想让老师读哪一部分?(师生合作读。)
老师:池塘里还会倒映出什么呢?想你想象一下,并把想到的画下来。
反思: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只有这样,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精神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他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如“看看该怎么读,争取把它读好。”另外,朗读也是一种极具个性的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便一样,朗读的方式也肯定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指导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老师不断地鼓励,引逗,使底下的同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竟相朗读和评议朗读,获得了阵阵掌声。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受到有效激励后的学习与工作的效能是激励前的三到四倍。
在阅读中,当人的身心处于激活状态时,大脑会把意识的、潜意识的一切与文字内容相关的储备充分提取起来,勾连贯通,进行意想融会,意会整合。在这种状态下最容易产生顿悟和灵感,言语的、思想的创造性浪花常常会不断飞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在以上教学活动中,老师还让学生充分想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和绘画能力,把想到的内容画下来,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片段教学反思 6
片断一
在学生朗读了文中描写春天的那段话:“春天是美好的……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之后,我问学生:你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体会到什么?
生:春天到了,我看见了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
生:春天到了,我看见了茂盛的绿树,耀眼的红花。
生:春天到了,我看见了蓝盈盈的湖水,绿油油的稻田。
生:春天到了,我听到了莺歌燕语声。
……
师:春天多美啊!(课件打出春光图。)(此时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已经被调动起来,他们用优美的语句描述着在阅读之后,想象之后,头脑中出现的美丽春天的景象。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对自然的喜爱、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得到了陶冶。)紧接着,画面一片漆黑,盲老人静坐一旁,响起了哀婉的《江河水》。同学们,这时的你想说些什么?
生:盲老人太可怜了。我们在享受春天的乐趣,盲老人却在黑夜里忍饥挨饿。
生:我为老人心酸,盲老人的生活太悲惨了。
生::“春天到了,可是……”这六个字添得太好了,突出了盲老人的不幸,触动了那些无动于衷的人们内心美好的一面,唤醒了人们藏在内心深处的同情之心,怜悯之情。
师:好一幅让人心驰神往的春天美景图!然而,良辰美景对于这位盲老人来说却只是一片漆黑,这怎么不让人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千言万语,尽化作了一句话——(引读)“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反思:语文教学,“厚积”还须“厚发”
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本着“厚积才能薄发”的宗旨,在阅读课上注重学生的读,重视语言的吸收和内化,却较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运用语言的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的任务不只是理解、品味、吸收、接纳、积累语言,还应该创设适宜的情境引导学生倾吐、表达、活用语言,以达到“厚积并厚发”的效果。
在上述片断中,我根据课文故事的特定情境,在学生品读感悟的基础上,适时的点拨指导,使学生的情感和文中的情感产生了共鸣,理解了“春天到了,可是……”这句话的魅力之所在。当时,我很为自己这一创意而得意。课后,我想,当时为什么不充分、高效地调动学生的古诗词积累,将古诗词中描写的春天美景与实际生活相印证,使学生在头脑中迅速建立表象,进一步促进对“春天来了,可是……”这几个字的魅力的感悟。平时,老师们常常苦于学生古诗词积累的机械和呆板,以致出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困境。我完全可以提供“春天到了,我们正常人可以看到(),可以看到(),还可以看到();然而对于这位盲老人来说,()”这个句式的训练。这种训练不仅可以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还可以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感受到春光的美妙及古诗词言约意丰的特点,使学生头脑中建立的春天美景表象与盲老人眼前一片漆黑的表象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在体会到盲老人痛苦的同时,同情、怜悯之心油然而生,语言训练和情感发展也将同时得到和谐共构。
后来,我在另一个班上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词,我将这一环节改为了:
同学们,咱们平时不是背过许多古诗吗?你能灵活地把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词用进去吗?没想到,学生纷纷举手。
生:春天到了,我们正常人可以看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可以看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还可以看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然而,对于这位盲老人来说,眼前只是一片漆黑。
课后的反思与再次实践告诉我,在阅读课中,教师若有强烈的语言训练意识,创设适宜的情境,调动学生的语言库存,并加以恰到好处的点拨,那么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也会如泉水般汩汩流淌,课堂将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美妙境界。这比起一味地以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替代学生的语言实践,来得更扎实更有效。
片段教学反思 7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要求大家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比的知识,请给大家讲一讲,另外还要说一说你每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生汇报,师适当摘录,板书)
生甲:冲调多美滋配方奶粉的一般情况,奶粉和水的比为1:7。
生乙:‘地球上的淡水含量与地球上水总量的比为3:100。
生丙:安利洗涤剂与水的正常比为1:8。
生丁: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咖啡奶,咖啡和奶的比为2:9。
师:同学们从咖啡奶的这个比中,你可以知道哪些知识呢?独立思考一下,看谁得到的知识多。
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在教材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其应用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教学流于简单的解题训练,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我在设计此课时,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应用性。由于按比例分配计算应用较广,学生有很多应用机会,因此,课前让每一个学生到生活中调查生活中的比,并且说一说你是怎么获得这些比的。以此引人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就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从生活实际引人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片段教学反思 8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的新理念:“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然而,现阶段许多小学生在口语交际时,只会当一名机械的聆听者或简单的回答问题的说话者,失去情境,失去感染力,失去兴趣,不愿表达交流,更不用说乐于表达交流和善于表达交流了。这是人们对口语交际的重视不够,理解偏颇造成的。有关专家认为: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途径很多,阅读教学是学生口语交际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强调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且操作起来省时省力便捷可行,易于调控。
下面,我就阅读课《新型玻璃》一课的片段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的案例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二、教学片段实录
内容:《新型玻璃》片段教学
部分实录:
(在学生充分读通课文交流后,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师:同学们,某大城市举办了一个新型玻璃大展销,玻璃家族的成员听说了这个消息后纷纷赶到这儿,想找一个合适自己的家庭去施展本领,为人民服务。于是,在展销会上,他们各显神通,说出自己的本领和特点,吸引前来参观购买的顾客把他们带回家去呢!玻璃娃娃们一时想不出好主意,可急坏了!请你们给你自己最感兴趣的玻璃娃娃出出主意,帮他们介绍自己,好吗?请喜欢同一种新型玻璃的人编为一组并选出一个小队长,负责选派发言人。(共5组。)
(学生相互介绍,小组推选出一名最佳代表上台示范介绍。)
生:亲爱的顾客,你们好!我是“吃音玻璃”,是消除噪音的能手。日常生活中,噪音就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无处不在又难以对付,常常使您无法安心休息、入睡。可是,我却有办法制服它,信不信?如果您的家、办公室在闹市区,街上的噪音常干扰您工作、休息的话,那么请您将我带回去装上吧!我一定会还您一个清静舒适的环境,街上的噪音传到房间里就大大减弱。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马上行动吧!
师:谢谢“吃音玻璃”的介绍,你们觉得他的介绍怎么样?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生1:我觉得他的介绍很精彩。尤其是“吃音玻璃”的作用放在开头,一下子就吸引住别人的耳朵听下去。
师:你真会倾听,这也是老师想说的。
生2:他的介绍能抓住顾客的心理,特别打动顾客的心。比如:在闹市区无法安心休息、入睡等,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我听了他的介绍,只想把“吃音玻璃”买回去,因为我家旁边很吵,有时吵得我无法睡觉。
师:说得好!能结合自己听后的感受和生活实际来说话。
生3:他说话很亲切又有礼貌,值得大家学习。
师:我想你肯定也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指名其他4组代表上台介绍,再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优秀学生的示范介绍带动后进生,评议时深入交流和指导介绍方法,有利于集体交流。同时,组与组之间的示范介绍是一种竞争,有益于组内的合作与交流。)
师:你们想的主意太棒了,玻璃娃娃们在展销会上大获成功。顾客们听了他们的介绍后,都对新型玻璃非常感兴趣,向玻璃娃娃提出了许多问题。玻璃娃娃为难了,你们好人做到底吧!根据顾客们可能提的问题,编演一出以玻璃娃娃与顾客们之间的交流对话为情境的课本剧。
(小组长任导演,指名担当向往的角色:防盗玻璃娃娃、吸热玻璃娃娃、吃音玻璃娃娃、变色玻璃、夹丝玻璃及顾客们。分角色编排练习,上台表演。“吸热玻璃”剧组第一个出场,其他4组依次上台演出。评选出最佳主角、最佳配角。)
师:谢谢“吸热玻璃”剧组的演员给我们带来的表演。各位观众你们观看后说说谁演得最棒?
生1:我觉得顾客A演得特别很自然,像我妈妈平常去买东西时一样问这问那的,还讨价还价的,感觉很真实。
师:你的评价结合生活实际,真能干!
生2:我觉得顾客B都不说话,是不是对这种玻璃不感兴趣,还是演出不够认真、不够投入?
师:观察真细致,能够发现别人疏略的地方。
生3:“吸热玻璃”这个主角挺难演,说的话多,还要回答顾客的提问,她都说得那么完整,真不简单!
师: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真好!
(其他4组表演和评选最佳主角、配角过程略)
(设计意图:要求演员感情投入,进入情境;观众注意观察比较、辨析、讨论,调动全体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交际中来,展示各自才能和特长。通过课堂这个小舞台提供锻炼的机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尝试成功,养成积极乐观的良好个性。)
师:同学们自编自演的课本剧真精彩!下面,根据你家的环境,说说你家最需要哪种新型玻璃?为什么?
生1:我家的客厅朝西南,夏天时特别热,开空调很浪费电。我想我家要是装上“吸热玻璃”就好了。
师:你是个节俭的好孩子!
生2:我家在街道的十字路口,车来人往特别吵。寒假里,乡下来的姥姥难得来了,住了一天就嚷着回去,说在我们这里整天闹哄哄,吵得整夜睡不着。如果装上“吃音玻璃”的话,下回姥姥来了可以多住些天了。
师:你是个有体贴长辈的好孩子!你姥姥知道了会更疼你的!
生3:有一次,我一家人都外出不在家,结果家里被偷了。如果买了“防盗玻璃”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
师:你会替大人分忧,真了不起!
(学生纷纷举手,呼之欲出,畅所欲言。他们热情洋溢,各个争着说,抢着说。)
师:同学们,你们回家再向爸爸妈妈介绍介绍各种新型玻璃,探讨探讨家里需要哪种新型玻璃?好吗?
三、案例反思
这个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话题生活化,创设立体和谐的交际空间
交际的话题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学生对话题本身感兴趣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玻璃是生活中随处可见为学生所熟知,加上新型玻璃的不寻常的功能与特点,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话题。创设了生动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如新型玻璃展销会上帮助玻璃娃娃介绍自己;优秀学生声情并茂的示范介绍;玻璃娃娃与顾客之间的可能对话等情境,很快地启迪了学生的思路,进入“玻璃娃娃”的角色。后来,成功构建了交流时畅快讨论、第一人称创造性介绍、课本剧表演的立体和谐的.交际情境。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口语交际而架桥铺路。
(二)形式多样化,调动全员互动的交流参与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交流参与,必须通过形式多样的交际场景来展开。
1、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口语交际的参与者。在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应该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赏识孩子的闪光点,正面评价鼓励。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进来。
2、生生互动。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形成了会说、想说、爱说的可喜状态。尤其是组间的竞争,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为了集体的荣誉,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将对自己以及他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并积极参与活动,都希望大家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努力赢得比赛胜利。这样的设计基本上照顾了全体学生,又尽量让优秀生脱颖而出,使得后进生“能跟得上”、优秀生“能吃得饱”。
3、师生与环境的互动。充分利用环境,把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口语交际的环境不断扩展、延伸。如:“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各种新型玻璃,再探讨家里最需要哪种新型玻璃”的问题设计,建议学生将课堂上讨论的话题讲给家长听,并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回到课堂上交流。这就拓展了课堂,可谓自然、顺畅、丰满。
(三)评价规范化,提高轻松独特的交流能力
口语交际课的评价目的在于反馈情况,推动语言表达的发展。语言是一门特殊的艺术,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形容。评价时,特别注意小孩子有爱挑毛病的特点,设计评价方法时应首先考虑引导孩子们用赞许的目光去看同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尊重别人。所以不管是模糊评价还是积极评价,也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都应该是积极的。如:鼓掌法、激励法——如果同学的发言中有优点、值得学习的地方就请为他鼓掌和鼓励;哪怕讲得不好或不发言敢举手,教师也要带头鼓掌并告诉他:你敢站起来就是进步、你讲得比以前好多了、你在努力进步呢!师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只有这样,发言的孩子感受到的就是正面评价,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提高了其语言表达的勇气。在交流中,才会轻松地交流,才会表达各自独特的意见、感受、体验,从而才有可能出现个性化的语言,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片段教学反思 9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部编版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课,切合本单元“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为国为民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民主革命精神。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之上,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置为:把握闻一多的身份和事迹、感受闻一多的精神和品格。围绕此目标,本节课分为两大板块:
一、认识人物,导入课文;
二、理清身份,感知品行。
用目标评价模式来看,两大板块切实完成了第一课时教学任务。同学们在我的介绍下了解了闻一多、臧克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搜集文中信息认识到了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表现、特点和目的,并在朗读中体会了闻一多严谨刻苦的学者精神、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难得的是,在这堂课中,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酣畅淋漓,孩子们也一反常态地积极发言、激情朗读。我深刻地意识到一个老师对孩子们的巨大影响力,如果老师对课堂能精心设计、全情投入,孩子们就能更好地融入课堂、学好课文。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第一,导入有待改进。课前,刘校看见我班愿望墙上有一句“我要上北大”,便问“闻一多是不是曾任北大教授?”倘若我能够就此入手,更显教育机智。因此,介绍闻一多三重身份前我可以加上一段导语:22班同学们志向大,小小年纪便想上北大,今天老师就带你提前熟悉你们将来的`大学,认识这里的一位教授——闻一多,看看他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未能将读与写结合。在分析学者闻一多作《唐诗杂论》时,我让孩子们快速默读并分组谈论,然后告诉我“这一过程体现了闻一多是怎样的人?”孩子们用“严谨治学”“废寝忘食”等词语来形容他,我便浅尝辄止。课后,刘校问我:“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话去说一说、写一写闻一多治学的具体状态?”我不禁为刘校感服,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对进一步理解人物品格、提高想象力和写作能力都有帮助。在以后备课时,我将关注语文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融会贯通,争取呈现出更多元化的课堂。
第三,后半节课稍显仓促。课堂的预设状态和生成结果差别较大仍然是困扰我的一大问题。以这节课为例,我本打算只上第一部分,但紧张的心态使我不知不觉间加快了进度,孩子们也格外配合,以至于三十分钟我便完成了一节课的内容。为避免空堂,我硬着头皮继续教,虽然没出差错,但后面一部分内容稍显混乱。看来以后还是得多观察和了解学生,多磨课,才能练好胆子、把握课堂时间啊!
海涅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公开课带给我反省之镜,它让我因直面现实而忐忑不安,也促使我翻然改进。因此,我感激每一次课堂、每一句评语,希望在四十八中获得成长与成功。
片段教学反思 10
师:在作者眼里,鸟是多么的幸福,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呀!你能给书上的插图起个名字吗?
(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
生:幸福人家
生:友谊地久天长
生:让世界充满爱
师:起的真好!谁能再简单点?用一个字或者两个字?
生:信赖!
师:可以!是谁对谁信赖?
生:是互相的!
师:谁能用一个词语来起名?
生:梦!
生:爱!
生:情!
师:真是越来越简练了,包含的情谊也越来越深了。
师: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孩子!作者看着熟睡的小鸟,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理解最后一句!)
师:人和鸟竟然能达到如此境界,使我们得到一个启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友好相处,世界就会充满爱!你能仿照作者内心的.感受,自己也写一写关于“信赖“的格言吗?
生:信赖是搭建友谊的桥梁!
生:信赖是友谊地久天长的标志!
生:信赖会使我们的家园充满色彩!
生:信赖是打开和谐美满的金钥匙!
评析:
在课文快结束时,范老师设计了两处很有创意的地方,非常精彩:
一是“给文中插图起名”。在这一环节中,教者注意引导学生起名时由字多到最后用一个字简洁、明了的概括起来。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扩散思维,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概括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自行编写信赖格言。”这一环节的精心设计,从学生的精彩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学生在编写格言的时候,对自身健康品质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
师:珍珠鸟通过一举一动来向作者表示着它的亲近。在与珍珠鸟的相处过程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生:………(第十自然段)
师:假如你就是这只可爱的小鸟,你会做什么样的梦?
生:……
生:……
师:怎么去读,才能让这个梦不受打扰?
指生配乐读。其他同学看插图,边看边想象。
师:在作者的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和谐的画面,多么美好的境界!你能试着给这幅图起个名吗?
生:《幸福时刻》
生:《美好生活》
生:《信赖》
………
赏析:
范老师的这节课,给人的是“水到渠成”之感。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
“以情感人”,是本篇文章的特点。范老师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人对鸟的爱护、尊重,鸟对人的信赖,从而受到爱的教育。“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假如你就是这只可爱的小鸟,你会做什么样的梦?”“你能试着给这幅图起个名吗?”这些看似平淡的引导,却恰恰是引导学生体会人与鸟之间真挚情的方向标,也体现了老师高超教学能力。是本节课成功之处。
片段教学反思 11
水,满则自溢。人,感受深刻,情感充盈,自然要流淌。如果有必要的生活经验储备和知识储备,流淌和宣泄就会十分顺畅。因此,我们语文教学要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感觉、知觉、认识、情感等,去触摸和拥抱语言,去对言语者的心声作出积极的回应。
以往,我在备《蜘蛛织网》一课时,总觉得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缺少相关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如果上课时照本宣科,学生也只会了解一点点知识,表面上懂得一个道理:不怕困难,做事情要有恒心,学生情感上是不会有什么大的触动的,语言表达也比较平乏。
有了这种预见,课前,我发动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以此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来上这篇课文。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蜘蛛在织网的过程中都遇到哪些困难呢?”
(师生交流,依次出示这三句话)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好好读一读这些困难,你们从这些困难中体会到了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
生:“老师,我觉得这阵风是很大的,我曾经鼓足气去吹蜘蛛网,可它完好无损。”
师:“那你说,这是什么风?
生:“这是龙卷风!”
生:“我认为是台风!”
生:“我还能听到‘呼呼’的风声。”
生:“刚织了几下,就被刮断了,就像给蜘蛛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师:“你的理解很独特!”
师:“这阵风真无情,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名读——男女比赛读)
师:“再读读其它困难,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蜘蛛织了一半了。”
生:“我知道这不是一般的雨点,雨应该是很大的。我用水去浇过蜘蛛网了,很多水才把网弄破,蜘蛛就把破的网吃进肚子里,重新织。”
师:“你可真棒,课外能用心去观察!
[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学生来说是比较乐意的事,学生的生活体验被激活,与课文语言发生了联系,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诱使学生产生新的言语作品,此时的表达完全是得心应手,滔滔不绝的发言是心中充盈感受与储备颇丰的语言不断同构的结果。]
生:“我也从《少年儿童成长百科》上看到蜘蛛在网破损后会吃掉这张网,结新的网。”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像个小博士!”
师:“那小朋友认为是什么雨呢?”
生:“应该是暴风雨。”
生:“也许是倾盆大雨。”
……
师:“风无情,雨更无情!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雨的无情?”
(自由读——指名读)
师:“风无情,雨无情,蜘蛛面前真是困难重重,它的困难结束了吗?”
生:“没有,又一阵冰雹打来,把网砸破了。”
师:“谁知道冰雹?”
生:“我从课外书上看到,冰雹常常与雷暴雨同时出现。雹云是积雨云的一种,……由于雹云中的上升气流时强时弱,变化无常,所以冰雹胚胎一次又一个地被托上去,落下来,经过几次到十几次的反复,冰雹胚胎越长越大,分量越来越重。当云中的上升气流再也托不住它的时候,就从云中一落千丈地掉下来,成为我们所见到的冰雹。冰雹天气一般多出现于夏季闷热的天气。”
师:“你很善于从课外书中获取知识,真了不起!”
[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是意识性的知识,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学生可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课外看到的知识,在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中收获着课外阅读的喜悦,激发了课外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课外阅读。]
生:“我从织啊,织啊,知道蜘蛛织网织了很长时间,织得很耐心。
生:“蜘蛛织网快接近成功了。”
师:“是呀,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再次被破灭,多可惜呀!谁来读一读?”
(学生朗读)
师:“请小朋友再读一读这三个困难,你发现了什么?”
生:“从‘刮断、打破、砸破’可以看到蜘蛛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大。”
生:“我觉得蜘蛛织网越来越接近成功。”
师:“谁来读一读这几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困难一次比一次大!”
一学生朗读,声情并茂,尤其是“刮断、打破”处有深深的惋惜,“砸破”处惋惜之情更深,读完小朋友情不自禁地鼓掌!
师:“小朋友,听了她的朗读,你有什么话说?”
生:“我感觉到蜘蛛遇到的困难真的是越来越大!”
生:“我感觉蜘蛛要受不了了!”
师:“那我们一起走到大树下,看看蜘蛛受得了吗?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学生纷纷自读课文,读读划划,接着交流出示蜘蛛面对困难的句子。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从‘重新织’体会到它不灰心。”
生:“蜘蛛织了一半,都半个多小时了,破损后再从头织,一点都没有放弃!”
生:“快接近成功时,网被砸破,它仍旧能面对困难,重新织,真的很了不起!”
……
师:“是呀,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只不怕困难的蜘蛛!”
齐读1-4自然段
师:“小朋友,吃苦在前——”
生:“享乐在后。”
师:“失败乃——”
生:“——成功之母!”
师:“历尽艰险,终于盼到了雨后的彩虹,一起读!”
小朋友一起愉快地阅读最后一句:“蜘蛛高兴地做在网中央,捕捉飞来的小虫。”
师:“你们还知道有关这方面的故事吗?在困难面前不低头。”
生:“《小蜗牛爬井》,一只小蜗牛掉进了井里,有十几米深,它爬了一天,好不容易爬了5米……早上醒来,发现又滑下4米,他不灰心,……第二天,第三天又滑下4米……终于有一天爬上了井口。”
生:“我觉得《龟兔赛跑》中的乌龟能够坚持不懈,取得最后的胜利!”
生:“我认为张大千画虎也是不灰心……”
[反思]: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课本以外的生活,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它是求异思维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我们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造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1、课前重积累
让学生有充分的知识准备。以前,许多教师习惯让要上的课文先蒙上
一层神秘的面纱,等破题时才把它揭开。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学生有权利知道自己的学习内容并进行预习,或提前拜读原著、或提前收集资料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自主地学习、有效地学习。如这篇课文教学前,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蜘蛛织网和坚持不懈等问题,翻阅课外书、上网,实地观察实验,多渠道地获取了大量知识,间接地了解了许多事实。课堂上,学生因为有了充分的知识储备,所以读到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时,原先储备的有关知识便激活了,对蜘蛛的不怕困难也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2、课中求释放
要求教师不要局限于单独一篇课文的说文解字上,允许学生带资料进课堂;允许学生带学文的建议进课堂。要倡导“资源共享”的思想,以求课内外资源共享;学习个体之间资源共享;同类课文的资源共享。例如教学《蜘蛛织网》一文,我让学生课外寻找有关的知识进课堂交流。学生课前多渠道地搜集和阅读资料,获得了大量信息,有了充分的知识准备,课前走进大自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了切身感受。交流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及课文中的资料、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说明,这些间接的知识和直接的感受在学生头脑中不断积累,从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中一次次受到震撼和启迪,认识到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学生各抒己见,课堂上活力一片。
3、课后要延伸
学生在理解了内容后,语文学习并没有结束,而应是一个新的开始。教师要通过巧妙的点拨、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做到以一点引一篇,以一篇带一组,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多渠道吸收知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发展个性。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要在课堂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彩虹。要让他们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要千方百计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切身感受,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有了精神和语言的充足水源,言语的溪水就会哗哗流淌!
【片段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片段及教学反思04-05
描写夏雨的片段03-22
描写雨的片段03-21
猫眼片段作文03-07
片段优秀作文04-10
片段优秀作文01-20
精彩作文片段05-16
描写桂花的片段03-19
描写雨景的片段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