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一化学必修二教学反思
篇一:高一化学必修二教学反思上学期我们顺利地完成了高中化学必修一的模块教学 , 下面我讲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必修模块的教学。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认识,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
在本模块的教学之初,由于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不是很深刻,只是凭主观上的认识对传统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作了简单的对比,在实际教学中过分注重了知识目标的实现,忽略了其他目标的实现,所以感觉新课标教材很不好用。
然而,当我通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及课程标准的研究之后,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才有了深刻的认识,正是这种新的认识,促进了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使得我在后续的教学中明确了方向,有了理论指导。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课程目标是 : 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充分利用新课程改革提供的自主创造空间
1、改变师生关系,转变工作方式。传统教学的实施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即课堂教学的重心更偏重于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自主的学。然而,新课程提倡的却是教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又离不开教师的教的引导,二者之间属于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关系。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和老师是处于平等的地位,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可能学得自由,学得有创新,有成就感,有动力。
在模块一的教学里,我努力朝上述方向努力,可能是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师生关系的完善在本学期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在必修二的模块里,我将采取有效的方式更进一步地实现师生课堂地位平等化。
2、运用多样化、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以教法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化学中的教学方法很多,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这个问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任何方法都有它实现最佳效果的界定条件,都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所涉及的知识板块、知识结构各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就要寻找能够在这特定的条件下能起到最优效果的方法。也就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选择最优教学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几种方法可同时并用,以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方法的特殊性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心理认知特点,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 以教法的改革来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在实践中,我认为学案导学的方法可以十分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非常有利于学生从被动的听课向主动听课的转变。
新课程赋予了我们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3、积极寻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又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发展。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全面发展的标准又是什么?要寻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首先要弄明白上述问题。对此,我深感困惑,因为现在的高考还是最主要的指挥棒,对于理科生来说,必修模块的学习是他们进行选修模块学习的基础。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必修课的定位是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所以在实施中不能只抓知识传授和训练。在教学目标上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必须要关注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现实;在教学方式上,必须坚持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处理好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实验探究,第二环节就是知识目标的完成。在不同的知识板块上,我们要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实现这个中心来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
以上是我在必修一模块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正是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我将要进行的必修二模块教学奠定了基础。
篇二:高一化学必修二教学反思
一、设计思想:
根据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实验探究和交流活动,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应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探究和教师引导总结得来,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课程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尽量把学生带入“真实”的问题中去,充分利用高中生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关注社会层面的问题和自然界真实问题。
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苏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二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学生对“电”有着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电学、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入手,通过各种电池的展示,提出疑问:这些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的?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性。再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在整个中学化学体系中,原电池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的重要知识点。因此,原电池原理教学在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在本章教学中,原电池原理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是承前启后,因为原电池原理教学是对前三节有关金属性质和用途等教学的丰富和延伸,同时,通过对原电池原理教学过程中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从而从本质上认清金属腐蚀中最主要的电化学腐蚀的原因,为后续金属腐蚀的原因分析及寻找金属防护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从实验入手,通过观察实验,而后分析讨论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揭示出原电池原理,最后再将此原理放到实际中去应用,这样的编排,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学情分析:
原电池原理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该内容比较抽象,教学难度大,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引入新课时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入手,通过各种电池的展示,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产生电流的原因,再通过锌、铜与硫酸的简单组合,实验探究体验电流的产生,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再利用分组实验的方式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构成条件。(fanwen.weiyujianbao.cn)同时从电子转移的方向确定原电池正极、负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并写出电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认识到可以利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设计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所用。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电源,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和构成条件,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技能目标] 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并能设计较简单的原电池。
[思维目标] 通过探索实验、现象比较、设疑诱导、知识讲授和巩固练习,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的探索,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并且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通过多媒体画面,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各种电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使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生活、关注环境,增强主人翁意识。
五、重点难点:
原电池的原理和构成条件。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情景设计、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学反思04-08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01-08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范文09-26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必备]07-05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精品】07-07
必修二教学计划03-20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15篇02-25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15篇)02-26
物理必修二教学计划06-30
生物必修二教学计划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