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plc教学反思

plc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24 21:29:3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plc教学反思

  篇一:plc教学反思
  
  可编程控制器( PLC )是在继电接触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基础上开发的工业自动控制装置,是计算机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一种应用技术。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推动了 PLC 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强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使其在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广泛应用在各种机械和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中,因此开展 PLC 等新技术的教学培训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由于我国当前教育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大、中专院校还不能把 PLC 广泛投入到教学实践中来。但 PLC 等先进技术在社会中已达到广泛应用,社会大量需要具备此项技术的人才。
  
  我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对 PLC 进行研究、生产和应用。在近十年来,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在应用方面,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生产力的提高, PLC 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在生产方面,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业的自动化,我们引进了许多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技术的成套设备,如上海宝钢集团的一期工程中,就采用了 250 台 PLC ,二期工程中又采用了 180 台。再如,北京神华集团下属的神东公司,其优质煤的日产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所使用的采煤设备是当前世界最好的三家公司的最新产品,因而大量的使用 PLC 等先进技术。还有三峡工程、秦川核电站、天津开发区的康师傅方便面生产线等都用了 PLC 控制。现在 PLC 不但应用在冶金、矿业、机械、轻工等工业控制中,在其他领域它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市政建设中的水处理,沥青、混凝土的拌和;日常生活中的电梯、车库的自动化管理、货物存取等;商业中的自动售货机,啤酒灌装及酿酒等;另外在环保、娱乐业中也有应用。
  
  以前 PLC 应用的比较少时,只需要有较少的技术人员掌握即可满足生产需求,但是随着 PLC 应用范围的扩展、功能的日益强大,同时 PLC 在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只有少数技术人员懂得 PLC 的现状再也不能满足企业控制技术发展的要求了。现在招聘维修电工不但基本技术要扎实,还要懂得 PLC 技术、变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原理和故障处理等。而对于在生产线上的普通操作也应该懂得一些关于 PLC 、变频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这样既可便于生产操作,又可以对生产和维修有很多帮助,如帮助维修人员明确故障的范围和现象,缩短故障维修时间,更好的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这也正好符合 PLC 当初的设计初衷——使操作人员使用方便,不存在计算机与传统电气控制间的“鸿沟”。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企业的电气维修及操作人员的现状,因此开展 PLC 等新技术的教学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篇二:plc教学反思
  
  (一)基本工作模式:PLC有运行模式和停止模式。
  
  1.  运行模式:分为内部处理、通信操作、输入处理、程序执行、输出处理五个阶段。
  
  2.  停止模式
  
  当处于停止工作模式时,PLC只进行内部处理和通信服务等内容。
  
  (二) PLC工作过程:
  
  (1)内部处理阶段:
  
  在此阶段,PLC检查CPU模块的硬件是否正常,复位监视定时器,以及完成一些其它内部工作。
  
  (2)通信服务阶段
  
  在此阶段,PLC与一些智能模块通信、响应编程器键入的命令,更新编程器的显示内容等,当PLC处于停状态时,只进行内容处理和通信操作等内容。
  
  (3)输入处理阶段
  
  输入处理也叫输入采样。在此阶段顺序读取所有输入端子的通断状态,并将所读取的信息存到输入映象寄存器中,此时,输入映像寄存器被刷新。
  
  (4)程序处理阶段
  
  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步序,对梯形图程序进行逐句扫描并根据采样到输入映像寄存器中的结果进行逻辑运算,运算结果再存入有关映像寄存器中。但遇到程序跳转指令,则根据跳转条件是否满足来决定程序的跳转地址。
  
  (5)输出刷新阶段
  
  程序处理完毕后,将所有输出映象寄存器中各点的状态,转存到输出锁存器中,再通过输出端驱动外部负载。
  
  在运行模式下, PLC按上述五个阶段进行周而复始的循环工作,称为循环扫描工作方式。
  
  (三)PLC工作方式与特点:集中采样、集中输出、周期性循环扫描,“串行”工作方式
  
  1.扫描周期:PLC 的工作方式是一个不断循环的顺序扫描工作方式。每一次扫描所用的时间称为扫描周期或工作周期。
  
  PLC 运行正常时,扫描周期的长短与 CPU 的运算速度有关,与 I/O 点的情况有关,与用户应用程序的长短及编程情况等均有关。通常用 PLC 执行 1K 指令所需时间来说明其扫描速度 (fanwen.weiyujianbao.cn)( 一般 1——10ms/K) 。
  
  2. 输出滞后:指从PLC的外部输入信号发生变化至它所控制的外部输出信号发生变化的时间间隔。一般为几十—100ms.
  
  引起输出滞后的因素:输入模块的滤波时间、输出模块的滞后时间、扫描方式引起的滞后。
  
  3.  由于PLC是集中采样,在程序处理阶段即使输入发生了变化,输入映象寄存器中的内容也不会变化,要到下一周期的输入采样阶段才会改变。
  
  4. 由于PLC是串行工作,所以PLC的运行结果与梯形图程序的顺序有关。
  
  这与继电器控制系统“并行”工作有质的区别。避免了触点的临界竞争,减少繁琐的联锁电路。
  
  篇三:plc教学反思
  
  在PLC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在于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欲望。
  
  (1)重视导入,抓住学生的“心向”。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选择项目任务时,要注意贴近现实生活中能够见到的事物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2)巧用效果演示,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项目确定后,教师最好先实施一次该项目,一方面,对项目有全面了解,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展示案例效果,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项目教学活动中来。(3)抓好实施过程指导,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例如,个别学生在设计正反搅拌循环次数时,由于对计数器的使用没有完全理解,在程序运行时,发现不能按控制要求实现工作。这时教师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索,不断调试运行,主动分析,经分析修正后,达到满足控制要求。当通过努力最终成功时,学生充满了成就感。
  
  2. 重视总结交流,让学生切实掌握技能。
  
  项目总结可以在项目结束时进行,也可以贯穿在评价反馈的过程中。教师应协助学生理顺项目思路,明晰项目所训练的内容及最佳思考方法,总结学习策略,找到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教师更要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项目过程,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从而提高职业综合能力。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PLC课程中的应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到项目活动中。这既强化了学生的综合技能,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是PLC教学中实用有效的好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plc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plc培训心得04-23

PLC实训心得11-23

PLC实训个人总结05-06

教学教学反思03-22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4-22

小班反思教学反思01-07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

经典教学反思10-19

精选教学反思04-21

比的教学反思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