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观后感(通用21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一书记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1
《第一书记》讲的是共产党员沈浩同志放弃省厅机关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丰厚的物质待遇,主动要求挂职基层带领群众发展创业的故事,作为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同志克服现实中的艰辛困难和少数群众的思想行为抵触,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创新,大胆改革发展,最终带领小岗村走上了一条精神、物质齐飞跃的蓬勃发展之路,而沈浩同志也因为长期工作劳累,倒在了自己的岗位上,真正践行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诺言。
感动于《第一书记》,是因为这部电影立意深远但又朴实真切,贴近生活,不是一味的拔高和无度的宣扬,而是通过细腻的手笔展示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有血有肉的真实一面。正如电影描述的一样,沈浩同志最初愿意下派基层,并不是因为什么“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仅仅是因为不愿意在机关一潭死水的环境中荒度年华,希望给自己一片天地施展拳脚。正是基于这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理由,沈浩同志义无反顾的投入了农村,而且一干就是六年。
感动于影片中的一个个画面,于热火朝天中反映出创业改革的激情,于丰盛热列中激荡着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血浓于水的依依亲情,于寂寂无声中渲染出人之真情。一是沈浩书记为了给小岗村修通公路,敢想敢干,冒着“大不韪”的风险,反复进京协调沟通,甚至以“村支书”的身份敢于直面铁道部部长直抒胸臆、呈明道理,直到成功获取京广线铁路暂停四十五分钟的批文,以便于在京广线上架设桥梁修通公路。当电话打到小岗村施工现场时,在一片欢腾中迎来了热火朝天的筑桥修路场面。我常想,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沈浩在还未获取批复的情况下就让工程上马,甚至有点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的味道,我想,应该是沈浩身上的正气和为老百姓办实事,为农村发展创业拼尽全力的精神在支撑着他采取了看来如此冒险的行为,因为,他一心为公,是为了发展和改革,所以他无所顾忌,敢想敢干,勇于成为那个吃螃蟹的人,这是一种共产党人激流勇进,开拓进取,为民服务的精神;二是沈浩书记在大年三十忙完一天的工作,准备回家与亲人共度除夕时,由于村里五保户老奶奶的挽留,在老奶奶家吃年夜饭,但让人惊诧的是,随着沈浩书记留在村里吃年夜犯的消息不胫而走,所有的村民自发的带着自家的菜,扛着自家的桌子,络绎不绝的聚集到老奶奶家陪沈浩同志过年,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房间里、院落里、马路上乃至房顶上都是兴高采烈、推杯换盏的村民,只是为着陪一个人过年,沈浩书记的手机在村民手中不停地传来传去,只是为了向沈浩书记的家人问好、致谢,这是何其感人的场面呀,这是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血浓于水、唇齿相依的'最真实体现,这一刻,我感觉似乎回到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那么的情感浓郁,那么的真挚朴实,那么的感人至深。因为你热爱人民,所以人民爱你,因为你为人民服务,所以人民才会那么的尊重和爱戴你。这是给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启示;三是沈浩书记不幸逝世后,留下了二十六本工作日记,记录了他在小岗村每天工作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人民的关爱、对事业的责任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用生命写下的誓言,是他立足岗位,脚踏实地,改革奋进的真实写照。
沈浩书记是所有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和标杆,让我们向他致敬!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2
毛主席在n年前称赞国际友人白求恩时就说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想,沈浩同志就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
其实,很惭愧,我是抱着玩的心态去看《第一书记》的,但是看的时候还是被感动的稀里哗啦!沈浩是一个真实感很强的人,一个用真情来做事的人,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大道理,他反反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就想干点儿事儿”。
一个普通人做出了不普通的事情,于是他就变成了一个“伟大”的人。但是,面临着这个缺乏安全感的世界,我们总是能够轻易地给自己找借口说:“我只是个普通人。”于是乎,我就可以理所当然的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来为人处世。可是要说真的做起来的话,这些事又未必都是“不关己”。
这样,换了一个角度来看,结论是:做好本职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关于本职工作 ——《第一书记》观后感 - 阳光下的向日葵 - 阳光下的向日葵 因为做好本职工作就意味着你要踏踏实实的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情,每天都精神高度集中。不论是备课,还是上课;不论是教,还是研;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要做到百分百的精确或者说完美。我自认为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可是,扪心自问,我还做不到这一点,尽管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又,或许是我做的还不够多,不够好。
因为做好本职工作就意味着你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可是,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真的能够真的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吗?虽然新课标是要求“面对每一位学生”,可是在教学一线,我想能做到这样的老师应该是极少的。而这些少之又少的老师则被称为“名师”。于是,我们又有借口了,我们又不是“名师”,只要让大部分学生得到提高不就可以了嘛!同办公室有一位老师(也是班主任)曾经说过要把一个班级管理好就必然要以牺牲一小部分学生为代价。或许,这是班级管理的一种方式,但是那被牺牲的一小部分学生该何去何从呢?
我并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作为三尺讲台上的菜鸟,我想说的是,我愿意努力地去做好这件并不容易的事情。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3
20××年6月11日下午第一节课,吴老师带领我们看了一档乡村公益捐赠节目《第一书记》。那些贫困的孩子吃不起肉,穿不起漂亮衣服,住不起好房子,但他们依然乐观地挑起家里的担子,辛苦劳作,而我们呢?
第一个是桂林的潘绍强,他的家庭十分困难,他的爸爸有一天在回家路上突然发疯,从此就再也没有好过,他爸爸还经常拿东西砸他妈妈和他;家里的奶奶腿有残疾,只能待在家里;潘绍强平时要去县城读书,没多少时间在家,所以家里的重担就落到了瘦弱的潘妈妈身上。潘妈妈以烧炭挣钱养家,但是去年偏偏是暖冬,碳卖不出去,只好囤在窑洞。现在,潘少强家已经没有收入,只能向邻居借钱,邻居也是能帮就帮。在这样穷苦的家庭里,潘妈妈一直保持着一颗乐观的心,对着大家都是笑着的。但不是所有活都是潘妈妈干,有时潘绍强也会帮妈妈忙,潘绍强一个人扛起了三四十斤的木头,让我们每个人都很心疼,换做是我们,也早就累塌了吧!
第二个是高二的欧子研,她是一个高材生,一直有个北大梦,她家也是一个贫困的家庭,她的爸爸是一名电焊工,但她爸爸却伤到了眼睛,没钱治疗,都快失明了,家的房子也是千疮百孔。她虽想上北大,但是又因为想让爸爸好起来和修好房子而犹豫不决。她学校有资助贫困家庭的学杂金,但她却把它让给了其他同学,她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争取学习的机会。子研的这种精神很让我敬佩。
最后是可怜的杨六斤,在他六岁时,他的爸爸去世了,妈妈改嫁了,接着,他的爷爷奶奶也相继去世了,只留下杨六斤一个7岁的孩子独自生活。他的堂哥把他接到家里去住,但他的堂哥却经常外出,所以一直都是六斤一个人孤独的`生活。六斤平时就是帮邻居喂猪,放牛,自己拔野菜,捕小鱼吃,自己一个人做自己的饭。邻居看他一个人很可怜,所以也给他一些油、米什么的。他生活节俭,要洗澡就到河里去洗,由于没钱买洗发水,他就用洗衣粉代替洗发水。六斤就是那么一个懂得生活的孩子。
想想他们,再想想我们,我们比他们好了多少倍啊!而我们还整天要这要那,跟他们比起来,我们是不是太幸福了点。我们从小生活在蜜罐里,不愁吃不愁穿,但他们明天过不过的下去都是一个未知数。所以我们应该心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带给我们的一切,毕竟他们也很不容易,多多关心他们,体谅他们,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4
这个电影拍的并不精致,内容如同工作成绩总结。我原本以为很多人会中途退场。但是两个小时的电影下来,并没有谁走动,更没有谁中途退场。陆续的有2~300人来,大家静悄悄的看。
我是一个易动感情的人,尽管是说教,我依然经常会为故事情节而落泪。
一个小干部的包村,并不容易。好在他是省财政厅的人。要点钱,毕竟不是大事,有钱还是能干出点成绩来的。正如当年我们包村下乡一样,最后作典型发言报告的单位恰恰也是我们市财政局的人,人家财大气粗呀,政府的钱人家可以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只要是买好的,贴金的,花给谁不是花呢?
故事中主人的'工作程序我是知道的,他所能做到的事情我也是能理解的,甚至他会用什么样的工作方式来达到最终的目的,我也是能想清楚的。但是,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终你干了多少对当地村民有益的事情。这很重要。
人,不是金刚。是人,就有情感。做任何事情都会有目的,有原因,有动机。故事中省厅的副厅长说了这样一句颇有味道的话:当官的可以不干事,干事的可以不当官。沈浩下乡的动机其实已经并不重要,即便是他有天大的动机,毕竟他死在了工作的第一线。如果说他有动机,那么这动机也是为人民而死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就着电影说事,其实电影中的故事离我们都有距离。大家更多的是看眼前,看现实,看身边的这些官员的行为与举止。有句话说:东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我们怎敢说故事是美化,而现实是太糟糕呢?我们应该说故事是典型而现实却是个别,这样更合适一些吧?!大家能坐到影院中2小时而不离开,大家是在感动抑或是陶醉?大家是在寄托情感还是理想化一种精神境界?怎么故事与现实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中国的百姓很善良,只要你能为大家做点好事,哪怕是一点点呢,老百姓就会记得你,就会感念你。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大家能坐住于影院中感动于故事中的精神,其实那是心底对道德的呼唤,对良知的呼唤,对人性的呼唤吧?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5
当我噙着眼泪观看广西卫视《第一书记》节目入迷之时,儿子突然说出了这句让我和爱人感动一阵子的真心话。
罗云作为钦南区黄屋屯镇贫困村屯利村的“第一书记”,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他结合屯利村的实际,经过市场调研和不懈努力,终于摸索找到了牛大力、油茶种植这两个“致富宝”,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使用传统手艺压榨茶油,亩产值达4-5万元,拓宽了屯利村民的脱贫致富之路。由于罗云“真扶贫、扶真贫”扶到了点子上,引起了钦南区扶贫办的重视和支持,明确表态优先把屯利村的油茶种植列入明年扶贫开发项目。
罗云书记是我市“第一书记”的成功典范。在帮助贫困村找到致富路子的同时,他还悉心为曾丽敏、张枝红等弱势群体排忧解难,通过媒体的力量,引起了社会爱心人士对困难人员的关注和扶持,“众人拾柴暖”得到了较好体现。罗云向困难群众播洒了“第一书记”真心为民的真诚情怀,传递了“第一书记”正能量。
“我要保护好棚子,保护好奶奶。”在专注观看“祖孙俩俭吃俭用,破布棚难挡台风”章节之时,当14岁的`曾丽敏说出这句让人心酸的话时,我和现场观众一样为之动容。是啊,困难群众生计艰难、“户外做饭”、“破布棚难挡台风”度日如年,太需要大家伸出援助之手了。
笔者有幸担任乐民镇贫困村马朗村“第一书记”,要从罗云书记身上吸取成长的营养,无愧于“第一书记”的称呼和荣誉,牢记“第一书记”抓稳定、抓党建、抓文明、抓服务、抓清洁乡村等“五抓”的光荣职责,继续抓好马朗村甘蔗、油茶、穿心莲种植、淡水鱼养殖等扶贫产业的申报和验收,组织指导好群众搞好“清洁乡村”活动,持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用卓越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努力为建设“美丽钦州·生态乡村”奉献“第一书记”的微薄之力。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6
市农业局派驻我县龙门镇塘田村第一书记陈献萍开始在广西卫视大型公益扶贫节目《第一书记》展风采。这是我县第一书记第一次上广西卫视《第一书记》,作为同样身份的我,能第一时间现场目睹陈献萍书记的先进事迹,能不激动吗?这是我盼望已久的事情。
当晚,陈献萍书记带去了她“养殖大草鱼、塘田村改造”等扶贫项目计划,帮扶、延续了蔡紫阳、蔡子营同学等贫困孩子的读书梦。第一书记的产业扶贫行动和贫困孩子们的坚强好学品质,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全家老少,爱心企业家、热心公益事业人士通过捐赠、鱼苗扶持、项目资助等形式,对塘田村进行捐赠和帮助。
电视画面上,陈献萍书记“身怀六甲仍驻村”、“‘风水先生’养大鱼”、“我的儿子叫‘基层’”等实际举动和驻村的点点滴滴,表明第一书记是真心为贫困村办实事、谋发展、留下足迹的,在群众心目中树立了第一书记的良好形象。陈献萍书记一心为民的爱村情怀,赢得了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小学生们的爱护和好评。她在为我县“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赢得了荣誉的同时,也为我县顺利完成“十二五”扶贫攻坚发展规划弘扬了正能量。
通过学习陈献萍书记的.先进事迹,对比驻村一年多来所做工作,深深感受到自己作为马朗村的第一书记,还远远不够。日后仍然得结合马朗村的村情村貌,充分利用、整合好扶贫、水利、发改、教育、农机等部门力量,在上半年已种植200亩软枝油茶、270亩超级水稻、建设马朗村儿童家园等基础上,加快马朗新村排水沟、旧供销社至二级公路路口、福全村文化楼、灯草村环村道路规划、灯草村三面光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而坚定全村3320名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7
近日,看了电教片《第一书记》后,心情难以平静,这种感受,除了感动、欣慰、敬佩,还有很多很多说不出的滋味。不管人家觉得沈浩这个书记是傻、是不值得或是不可思议,我始终都执意的认为,他是我心目中的真英雄,是我理想中的好书记。我们老百姓身边如果都能够多这样几个好书记,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只可惜,在这个物欲横流、到处充满诱惑的时代里,像沈浩这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愿为百姓甘当孺子牛的人也许真的不是很多了。也许,这正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沈浩书记一次次感动着我们党员干部、感动着老百姓,也感动着我们这么多时代青年的真正原因吧?
确实,要到基层挂个职做个三五年的村委书记,并不是件太困难的事情,如果下基层只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升迁的话,但是,沈浩书记不同,他是去做事的,是去为小岗村人民干实事、做好事的,他舍不得走,舍不得一次次为他摁红手印要求他留下的父老乡亲。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说他傻,说他自找没趣。是的,对于自己的妻子、女儿,还有白发苍苍的年迈母亲来说,他是真的傻了,一旦自己一走,就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是回头,从此,照顾家人的所有重担都将落在妻子一个人身上;对于那些和自己同样留在省城工作的伙伴,尤其是一个个提拔任用了,可自己依然两袖清风,这确实多少有些让人觉得傻,甚至对他的选择感到不可思议。可是,他就是要把小岗村当成自己的舞台、把小岗村人民的幸福生活当成自己青春的追求、事业的起点,所以,即便带着非议、带着对家的不舍、带着对大城市舒适生活的眷恋,他还是毅然决然选择了踏上小岗村这片热土、踏上了小岗村第一书记这条不归路。
这就是今天我们熟悉的沈书记、这就是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
搭桥修路、调查走访、征地拆迁、招商引资、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他一样都不闲着。哪怕为了让一位孤寡老人能够安心过年,他宁可牺牲自己合家团圆的机会等,他都做了。换做很多人,也许真的难以做到,但是,在沈浩书记的骨子里、在他年仅四十多岁的燃情血液里,他最不缺的就是这种忘我无私的精神,最不缺的就是这种为老百姓甘愿做孺子牛的伟大时代精神。小岗村的很多老百姓都把他当成了自己亲兄弟、亲生儿子等,也许,这就是沈浩书记身上散发出的最与众不同的人格特质和生命魅力吧?
山河悲泣,百姓动容,沈书记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深爱他的老百姓,然而,通过这部逼真的影片,我们广大年轻人还是再次强烈的被沈浩书记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而他在影片中所说的那一句做事的不一定做官,做官的不一定做事也依然会警醒和鞭策着我们无数的年轻党员干部,继续踏着他的足迹,一路朝前、继往开来。此外,沈书记的事迹,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有些人他们默默无闻,一辈子两袖清风,但是,只要他在位时,不求官、不跑官、不要官,一心只想着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干实事,那么,不管他是不是身居要职,老百姓心中装着的始终是他。而有些官,即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是,如果这种随心所欲是驾驭在老百姓的不幸和痛苦之上,那么,即便他声名显赫,总有一天,老百姓会将他完全遗忘。这就是为官之道,从政之本,也是电影《第一书记》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与人格洗礼。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8
院里组织机关党员职工观看电影《第一书记》。沈浩--安徽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我在2010年年初的时候就明白了他的先进事迹,当时全国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沈浩的突然离世带给小岗村、带给中国共产党的不仅仅是亲人离去的悲哀,更是群众的一种损失。看了电影《第一书记》以后我觉得导演将沈浩这个人物刻画的很生动、到位,让我们走入了沈浩的真实生活中,沈浩的内心世界中,再一次的被他无私为人民的奉献精神打动。
沈浩同志的最大特点,是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对小岗村的男女老少有感情。沈浩同志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涌现出来的生动典型,他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我们所有党员都就应和他对照,想一想自我就应如何对待群众?如何对待组织?如何对待人生?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即将于今年的11月份转为正式党员,我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像他那样真正地实践"三个代表",像他那样对自我的工作一丝不苟,踏实干事,艰苦奋斗,积极向上,努力完成好自我的工作与担负好自我的职责。
电影中小岗村发展由缓慢不前到迅速壮大,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到经济富裕物质充裕,这变化的道路也是沈浩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汗水之路。6年来,小岗村家家都住上了新房;6年来,小岗村民人均收入增长了近两倍;6年来,小岗人的观念变了,心更齐了,发展思路清晰了,如今的小岗村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几万人。一切的完美生活刚刚开始,但是沈浩却累倒了,倒在了他无限热爱的`那片土地上。影片中最后,沈浩的女儿深情的话代表着沈浩生命的延续,沈浩精神对后代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因为沈浩事迹来到小岗村当村官,是沈浩精神的延续;片尾曲更是娓娓道来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听着《做人》,在音乐中永远的悼念一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沈浩。"红手印映出一个大写的人,万世根本是做人,做大写的人……"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9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情绪观看了影片《第一书记》,片中讲述了安徽省财政厅干部沈浩被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任职期间,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群众两度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群众摁手印将他留任的感人事迹。
可能由于我自幼生长在农村,当影片片头音乐响起时,一张张纯真质朴的脸、一条条泥泞的小路、一群群牛羊、一片片油菜花映入我的眼帘,这种感觉早已不是看电影,而是身临其境,与沈浩一齐进入了小岗村。
有一幕让我很感动,沈浩刚到小岗村时就能清楚地了解村民的状况,说出他们的名字和家庭状况,可见这是一个多么仔细认真的人,他提前做的`工作又有多少。之后沈浩开始挨家挨户走访,摸清各家的具体困难以及村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他透过收回村里群众财产、帮忙贫困户、为小岗村修路、修大包干纪念馆、为招商引资动员村民迁坟等一系列事迹赢得村民的信任、支持和爱戴。
吃年夜饭的那一幕我此生都不会忘记,村民们轮流用手机给沈浩的妻子和女儿拜年,我想此刻沈浩的妻子必须为拥有这样一位丈夫而感到骄傲,女儿也为拥有这样一位爸爸而自豪,而影院中的我更是几度落泪。
"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为小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举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看完这句话后我潸然泪下,为一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所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学习。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10
"两任村官沥血呕心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这是小岗村人写的一副挽联,他们在送别相伴六年的好书记时和着泪水写下的。这也是沈浩同志的真实写照,他把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小岗村人。沈浩同志是安徽省财政厅干部,2004年2月作为选派农村任职干部,到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任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2009年11月因积劳成疾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5岁。
看了人民的好干部沈浩同志的事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大学生村官既然选择了农村,就要像沈浩同志一样放下城市的浮躁、放下空洞的理想,而是要确立扎根的思想,无怨无悔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大学生村官只有把自己的聪明和智慧用到了工作岗位,只要认真完成了组织和群众交给的任务,就会有成就感、就会增强自信心,就会脱离无休止的抱怨声。大学生到村工作,不是昙花一现、也不是哗众取宠,而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培养党政机关后备干部的需要,是一种长期的战略任务。沈浩同志在小岗村受到过冷落、排挤,甚至挨骂、挨打,但他没有退缩、没有嫌弃,而是坚持到底、忍辱负重、不折不挠,无私地为小岗村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小岗村的面貌,最终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和信赖。沈浩的实践证明,正是他这种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感动了小岗村、也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大学生到村工作,要面对很多困难,克服很多矛盾,学习很多东西,需要的就是沈浩持之以恒的精神品格和力量源泉。大学生村官只有做到了持之以恒,才会有美好的收获;只要做到了持之以恒,就能成就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沈浩同志能够得到小岗村民的认可,能够得到小岗村民的联名挽留,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他一心为民、不谋私利的高尚情操。沈浩同志没有把农村当作市场,没有把基层当作升官发财的跳板,而是把小岗村当作了自己的家,把小岗村的村民当作了自己的亲人。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负众望,在实际工作中努力践行沈浩同志精神,做到学到心里头,做在行动上,树立新时期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立志做沈浩精神的.实践者。
一是真实。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在我们现实中都可以找到,而且是不用特意去找。例如,沈浩在去小岗村之前,在省财政厅工作时,每年的考核都是基本称职,和全国大多数公职人员没有区别,影片没有把他塑造成多么与众不同的人物。当沈浩为给小岗村修通乡亲们期盼30多年的公路,要在繁忙的京沪铁路线上架桥,必须到北京铁道部找人特批时,照样拿着大包小包礼品,符合现实中的人之常情。
二是感人。沈浩用实干感动了同学、用真诚感动了小岗村村民、用业绩赢得领导的赞誉,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塑造了第一书记光辉形象。如果说挂职三年有"镀金"嫌疑的话,那么挂职六年还在小岗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辛勤工作,"镀金"就转变为"真金"。
三是让人信服。众多影视明星在影片中再现了沈浩在小岗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带领大家建设小岗村的生活片段,使观众信服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万世根本是做人。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11
7月21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影片《第一书记》,片中讲述了安徽省财政厅干部沈浩被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任职期间,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群众两度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集体摁手印将他留任的感人事迹。
可能由于我自幼生长在农村,当影片片头音乐响起时,一张张纯真质朴的脸、一条条泥泞的小路、一群群牛羊、一片片油菜花映入我的眼帘,这种感觉早已不是看电影,而是身临其境,与沈浩一起进入了小岗村。
有一幕让我很感动,沈浩刚到小岗村时就能清楚地了解村民的情况,说出他们的名字和家庭情况,可见这是一个多么仔细认真的人,他提前做的工作又有多少。之后沈浩开始挨家挨户走访,摸清各家的具体困难以及村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他通过收回村里集体财产、帮助贫困户、为小岗村修路、修大包干纪念馆、为招商引资动员村民迁坟等一系列事迹赢得村民的信任、支持和爱戴。
吃年夜饭的那一幕我此生都不会忘记,村民们轮流用手机给沈浩的妻子和女儿拜年,我想此刻沈浩的妻子一定为拥有这样一位丈夫而感到骄傲,女儿也为拥有这样一位爸爸而自豪,而影院中的我更是几度落泪。
"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为小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举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看完这句话后我潸然泪下,为一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所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学习。
影片《第一书记》真实、客观地记录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经历,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平淡中给人一种震撼,这种震撼的感觉来自沈浩同志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责任感,——————一个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的普通干部,2004年2月,他积极响应安徽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在小岗村一干就是6年。按照现代人的标准,他有车有房,有一个好的工作,生活安定、舒适,本可以随波逐流,按部就班地享受他的小康生活,但沈浩同志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小岗,这种选择意味着压力,承担着责任。他把下乡挂职锻炼,看成是人生"干点事业"的一个机会,他把小岗村作为一个新的创业舞台,要利用"小岗村这张名片",既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同时创造社会的价值。
作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干点事业不难,难在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把这个事业干好,这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为大家,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小岗村对沈浩同志连续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沈浩同志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在创优争先活动中,我们要学习沈浩的精神,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做好本职工作,以人为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要想富,先修路”。沈浩书记看着小岗村泥泞的道路,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因为条件差,企业不肯来投资。接连跑了很多单位,筹集了一部分用于修路的资金后,他冲到最前面,带领村民一齐修路,团结就是力量,大家的努力铺就了一条笔直平坦的“致富路”,初战告捷。接下来,沈书记利用自我的人脉关系联系企业来小岗村投资,占地开发需要迁坟,有个老太太守着儿子的坟不肯迁走,想透过这座坟留住儿子一些念想。村干部为了保证工期实行强拆,此举让年过八旬的老太悲痛不已。得知这一消息,沈浩说了一句“我立刻到!”,于是匆匆离开母亲的生日宴席。最后,老太被沈书记为民着想的精神打动,说:“死人不能挡活人的路”,同意迁坟。
三年的时光很短暂,在小岗村的生活要结束了,沈书记要回城里工作。但是,三年期间与村民建立的感情促使全村一百余户人家又一次按下了红手印,如此庄重的挽留让沈浩同志无法拒绝。于是他决定继续留在小岗村干三年。沈浩的决定对小岗村来说是个好消息,然而,听说要继续留在小岗村,老婆、要升学的女儿还有老母亲却留下了眼泪,因为在过去的三年间他们吃了太多的委屈,而这一切一向憋在心里,他们实在受不了了。老母亲的话很感人,她说:为人民服务,在哪里都一样。最后同意留任。
也许是沈浩同志太卖力了,忽略了照顾自我的身体,长时光的营养不良和疲惫放倒了这个硬汉子。最终永远留在了小岗村。沈浩同志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指引着每一个人,他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影响着这天的我们。
转眼看这天我党的一些干部,不顾人民利益得失,滥有职权,中饱私囊,生活腐化,道德沦丧,沉迷于灯红酒绿之中,败坏了我党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差,这一类人穿着一身正派的服装,所为却机器让人愤恨,实属败类。他们的思想急需要清洗,利欲熏心的思想急需得到改变。如果我们的官员都具有像沈浩同志一样的奉献精神,对工作全身心投入,不辞劳苦,真正做一名人民的公仆,人们的生活必定越来越好。我们的党员同志如果都像沈浩同志一样不及利益得失,踏踏实实工作,诚信诚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生活必将呈现出一派新的局面。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12
周四下午,在校党支部的组织下,我校全体党员教师观看了影片《第一书记》。
从银屏中,我们可以看到,沈浩同志——凤阳县小岗村第一书记,扎根小岗六年,为小岗的发展鞠躬尽瘁,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他不懈的努力下,一座崭新的大包干纪念馆矗立了起来,一条开启民心的通村公路伸向了远方。而村民们一次又一次挽留他们的好书记的红手印,又是那样的令人震撼……
沈浩平凡的人生闪耀着共产党员的魂,他坚定的信念成就了辉煌的小岗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许完成自己的'工作不难,但难在做好。因为教师的工作是琐碎的、细小的。她没有高科技的累累硕果,也没有建筑事业的立竿见影,更没有诗人的浪漫和洒脱,她只像绿叶一样平凡,为大地带来生机,并且在阳光的照耀下,她将褪尽生命的绿色。这就更需要我们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为大家,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与广大家长的认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沈浩同志的精神对照自己、检查自己,学习他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学习他脚踏实地做实事的精神,学习他敢为人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真正做到务实、勤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尽自己所能付出一份力,用爱去关注孩子,用心去体会孩子,用情去感动孩子,用知识去引导孩子,以自己的满腔热情,注释教师的职责!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13
影片《第一书记》真实、客观地记录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经历,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平淡中给人一种震撼,这种震撼的感觉来自沈浩同志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职责感,------一个共产党员强烈的职责感和事业心。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的普通干部,2004年2月,他用心响应安徽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在小岗村一干就是6年。按照现代人的标准,他有车有房,有一个好的工作,生活安定、舒适,本能够随波逐流,按部就班地享受他的小康生活,但沈浩同志义无返顾地选取了小岗,这种选取意味着压力,承担着职责。他把下乡挂职锻炼,看成是人生"干点事业"的一个机会,他把小岗村作为一个新的.创业舞台,要利用"小岗村这张名片",既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同时创造社会的价值。
作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干点事业不难,难在选取。既然选取了,就要把这个事业干好,这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职责感,并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为大家,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小岗村对沈浩同志连续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沈浩同志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在创优争先活动中,我们要学习沈浩的精神,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做好本职工作,以人为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14
今年七月,所里组织全体职工和学生去看了《第一书记》,由于很早就知道第一书记的沈浩的事迹,所以大家都对这部片子报以极大的期待,电影还没开演就已经坐无虚席了。影片以沈浩的猝然长逝开头,以女儿的一段深情而坚强的告白结尾。
影片最后以女儿的一段告白为结尾。影片结尾时悄悄在看了一下周围,多数人都有抹眼泪的动作,这不是导演的功劳,也不是编剧或者演员,这就是真实的力量!因为真实引起了观众们的共鸣。当然,看完电影后,也会引发大家更深的思考。这就是导演的魅力所在,我想,这部影片对我的教育目的已经达到了。
在120分钟的时间里,事先准备的纸巾并没有派上用场。有落泪却没有失声痛哭,某些细节的处理甚至是幽默的,引发观者的会心一笑。
电影制片人张旸的观点印证了我的这一感受。他说,这个电影从一开始创作,就没有定位在“苦哈哈”上,而是希望记录一个真实的人生。沈浩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想做实事,并不在乎人们是否知道。他是典范,但不应该被神化。沈浩在小岗生活的六年,不只有苦,也有成功和收获的喜悦。把这些真实地通过电影呈现出来,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观众能够接受的真实的人。因此,电影没有走苦情的路线,而是一种平实的纪录风格。这就是真实的力量。真实引起了共鸣,引发了思考。从屏幕上我看到一个真实的沈浩,一个感人的沈浩,一个无愧共产党员称号的沈浩。
2006年底,沈浩在小岗村任职三年届满,小岗村民强烈要求把沈浩留下来,20多年前集体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岗村发生。村民派了10个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组织部、财政厅要求沈浩留在小岗村,再带领他们干3年。
作为一名选派干部,他能在一个偏远的农村一呆就是六年,而且实实在在地在那里干事创业。我深深被他执着着自己的理想、忠于组织和人民感动了,被他为了农村离家六载顾不上亲人感动了,也被他把最后的时间捧给农村感动了。
当我还回味沈浩媳妇徐帆一句听似可笑、实际寓意很深的经典台词“没坑时萝卜在,有坑时萝卜不在了”,沈浩回到省财政厅联系业务,他的同事升任省财政厅副厅长,而沈浩感慨“当官的不一定做事,做事的不一定当官”。这句感慨不是他无奈也不是不平;不是自嘲也不是不屑。是他真真正正意识到当官的意义不是居高位,不是谋私利,而是为人民做实事。而且如果所有人都做守着坑等着官位的萝卜,把精力用在邀功争权,专门比空洞的政绩的话,这对社会资源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而沈浩到了小岗,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有了用武之地,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也为村民带去了万世福音。
当小岗村的'农民们踌躇满志的期待来年的春天时,一声惊雷将所有村民震呆了,整个村子顿时陷入悲怆的气氛中。2009年冬天,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
纵观全剧,友情出演的名角虽不及电影《建国大业》多,但能有如此众多的名角给一个小小的村党支部书记捧场,可以说明沈浩的形象和他代表着的100多万村党支部书记的形象。
银幕上打出演员表,放映厅里的灯渐渐亮了,有些观众大概公务在身,匆匆起来快步退场。我等到银幕全白才站起来,其间我想,中国确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为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我希望有一天,我有机会到凤阳去看看,一来看看朱元璋的老家明中都皇古城;二来看看沈浩带领小岗人建设了6年的小岗村。
我作为一名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应该在沈浩身上学些什么呢?学习他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学习他把群众的事挂在心上。虽然我也只是一名刚工作不久普普通通的青年职工,不能为群众谋福造利,但是我认为不管在什么岗位上,这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必须要有的。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15
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同观看了《第一书记》,令我感触颇深。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杨六斤。母亲带着弟弟改嫁,因各种原因,杨六斤没能与母亲一起住,住在一件孤寂空房子里,独自生活,自力更生。每个年从堂哥那里领500元生活费兼零花钱。靠着给邻居放牛、喂猪自己生活着。虽然特别想与妈妈、弟弟在一起,但是妈妈带着弟弟,几年都无法见面。他生存能力特别强,常吃野菜充饥,还自制工具抓一些小鱼,算是肉菜。
面对这些伤感的故事,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一碗米饭,一碗辣椒,一些野菜,就算是午餐。他们从不知道麦当劳和肯德基是什么东西。但我们面对满桌的`山珍海味还挑三拣四,浪费粮食、资源没有一点心疼。可要知道,这在贫穷儿童手里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啊!我们在幸福的家庭,在明亮的教室,繁华的都市享受着生活时,我们可曾想到在那大山的背后,有经济上最贫困的孩子!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祖国的花朵,都想为国家做贡献,但困难德尔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们这样做。
让我们学会用爱来关心那些贫困地区的其他人,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16
昨天老师让我们看了《第一书记》,讲的是贫困事件,这档节目也做得非常好,这档节目让我知道了许多的东西,我们在城里,吃住自然不是问题,但我们有想过山区吗?没有。在山区他们的温饱出现问题,没钱买衣服,累死累活的`才买来一件单薄的外套;他们吃一顿就算一段,小六斤把青草当成野菜来吃,在我们眼里,青草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践踏、拔它,在我们眼里青草是没有价值的,更不会拿来吃,但小六斤不是这样看待青草的,他爱惜青草,甚至拿来当菜吃,明知这是不能吃的,还偏拿来吃;唉…可怜的小六斤,爸爸不在,妈妈改嫁,丢下六斤一人……
我们经常吃的饱饱的、经常有新衣服穿。他们呢?没有。
我们生活在好的环境中,不仅不感谢还嫌弃。他们呢?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生活,他们依旧感谢……
我们可以去游乐园。他们可以吗?不可以。
我们可以经常出去玩。他们可以吗?不可以,他们都要帮家人做事。
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谢这一切?不感谢爸爸妈妈?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17
俗话说“阳光总在风雨后”。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里便有这样一群历经风雨却依然祈盼阳光的村民。本期《第一书记》中,记者带我们走进了广西省xx县xx乡xx村。
跟随记者的步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石头,在石头与石头的缝隙之间夹杂着几块土壤,这边是村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农田。在这快袖珍的土地上,两个小女孩正在非常吃力的犁田。
他们就是采访中的第一对主人公——韦xx、韦xx。姐姐韦xx只有13岁,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不仅要照顾年迈多病的爷爷,还要抚养只有6岁的妹妹。当主持人问韦xx家里大人在哪里时,姐姐说:“只有一个爷爷。”当问到爸爸妈妈时姐妹俩却没有回答,只是低头抽泣着……后来在爷爷口中得知:“因为家里穷,在刚刚生下姐姐时,爸爸便离家出走了,后来,母亲因为家庭不堪重负,也相继出走了。说到这里,爷爷不仅潸然泪下,整个家里弥漫着一股悲伤的气息。但她并没有被贫困所击垮,而是勇敢的面对生活,同时,她不屈不挠的性格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在xx村的的另一个角落里还有一个女孩,她就是采访中的.第二位主人公谭能静。能静自由跟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全家靠爷爷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家里的房子夏不避雨,冬不挡风,小能静为了减轻爷爷奶奶的负担,常常趁着课余时间上山砍柴。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能静并没有放弃学习,她勤奋刻苦,是班级的学习委员,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谈及到能静的父母时,能静不禁哭红了双眼:她总感觉是自己的任性才让父母抛弃了自己。一下子失去了双亲的家庭就好像破旧的茅草屋,在风雨之中摇摇欲坠。还好在爷、孙两代人的努力下,生活还算是苦中有甜。
看了她们的故事,我深受触动,她们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和她们相比,我们生活的多幸福啊!在家里,父母对我们关怀备至,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在学校,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对我们谆谆教导。想起那些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他们每天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却依然渴望学习,从不轻言放弃,我们有什么资格抱怨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所以,我们应趁着大好时光,趁我们还年轻,用炫丽的彩笔在纯净的白纸上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努力吧,朋友们我们的路还长,我们有足够的资本去奋斗,去拼搏!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18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看了《第一书记》这个电视。好感人呀!一个八岁的男孩一放学就去山上帮奶奶挖野菜,有一次还摔倒了呢。在学校同学都不跟他玩,说你都没有爸爸妈妈,不跟你玩。其实他爸爸死了,妈妈不要他了。他平常和他家小狗玩。那个小男孩叫毛荣伐,大家都叫他小荣伐。他把狗也带来了,奶奶牵着狗的手,狗跟站立行走似的,好象就是站立。小荣伐说狗晕车还怀孕了呢。
还有一个是一对小姐妹,她们的'爸爸得了肺结咳,妈妈得了癌症。她们也是和奶奶相依为命的。爸爸妈妈都去外面打工了,一年只回来两天。因为太想爸爸妈妈了,就做了两个小泥人,一个是爸爸,一个是妈妈。她们俩的学习还都是全班第二呢!画画也是全村画的最好的。她们画了个全家福,拿到了现场。最后现场的好心人给他们捐了好多钱。
看的时候,我和妈妈哭了好长时间。和他们比我的生活条件此他们好多了,但是勤奋学习和吃苦的精神就差远了。我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坚强的人。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19
看完欧子研姐姐的故事,我心头全是辛酸。为什么呢?因为虽然她的成绩优异,但是家庭的经济条件非常有限很难供她上大学,而她心中的梦想就是北大梦想。
因为父亲是电焊工,常年工作用于那一种电焊工具,那些放射出来的光是一些不好的'物质,姐姐的爸爸因此眼睛受伤。而又没法治疗,经济条件不好。
因为父母都不在家,一般弟弟都由欧子研带着,所以弟弟非常黏她。刚刚好爸爸回来了,今天奶奶生日,欧子研正在给奶奶做饭。从这一点一滴的汗水和一点点透露出来的孝顺看得出来欧子研很用心地在做这顿饭。开饭咯!奶奶开心的笑着,欧子研姐姐说着祝福的语言,满满的诚意。当爸爸说时,子妍姐姐哭了。貌似爸爸说的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用力地往她身上扎。
爸爸刚刚找到工作,因为怕子妍姐姐会伤心所以没告诉她。爸爸要走了,子妍姐姐很伤心,一直在抱怨爸爸没有跟她说。她赌气了一会儿,但是还是平静了下来帮爸爸收拾行李。在爸爸走的最后一刻她都没有再哭,但是还是看得出她眼神中流露出的强烈的不舍。
离别总是伤感的,但是我希望子妍姐姐要把这个北大梦坚持下去,加油!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20
今天吴老师给我们看个视频,那是个节目,节目名称是“第一书记”。一开始我很疑惑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节目。难道是访谈性节目?还是……
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就很开门见山地介绍了这个节目是一个帮助一些贫困家庭的节目,会有事例给大家看。然后再由一些集团领导和爱心人士去给予他们爱心资金或者是……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十二岁的杨六斤,他的命运很不好,人生道路崎岖。自小父亡母亲改嫁,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住在堂哥家,邻居特别照顾他。他也很愿意帮邻居做一些事,作为回报。
想妈妈和弟弟的时候甚至自己半夜出去找妈妈,半路又折回来,因为害怕给妈妈增添负担。每个星期从堂哥那里领10元生活费兼零花钱。特别想与妈妈、弟弟在一起,可妈妈带着弟弟打工,几年都无法见面。生存能力特别强,常吃野菜充饥,还自制工具抓鱼,算是肉菜。
像现在我们都是生长在很好的.环境,但是我们都觉得很不起眼。大家想想这个同龄人的生活就知道我们很幸福。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21
今天,吴老师给我们看了山西卫视的《第一书记》里的几个贫困孩子的故事,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个是潘绍强,他是一名初一的学生,家里有患有疯病的爸爸,还有患有疾病的奶奶,一家四口,这个家只有他和妈妈一起支撑着这个家,妈妈是这个家的唯一栋梁。他们是靠卖炭,自己烧,自己砍。有时邵强他不在家,到县城去上学,都是潘妈妈一个人做的。真是一位懂事的孩子!看完之后,有些同学都纷纷留下了眼泪。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高二女孩欧子研姐姐的,这个故事是我最感动也是印象最深的。欧姐姐她学习很好,是同学们的好榜样,也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她也是一位贫困的孩子,她妈妈患有疾病,奶奶也快80多岁了,家中还有一位4岁的弟弟,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是弄电线的,眼睛因为常年看到激光,眼睛不好。这位欧姐姐,她想考上北大,她的爸爸就是为了能让她考上她梦寐以求的大学,坚持去外地打工,不让欧姐姐知道,同时也很少回来。在记者录节目的那一天,也是欧姐姐奶奶的生日,欧姐姐早早地准备好了饭菜,这一天,远道而来的爸爸也来为奶奶庆祝。爸爸过几天也就要去外地继续打工了,可欧姐姐不肯让她的爸爸再继续出去打工,她跟她爸爸说,她不去上学了。这样她的爸爸就没有必要再去打工供她读书,欧姐姐只希望他的爸爸能陪着她身边,看着看着,我的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想到自己:爸爸平时也出去工作,早上也早早地出去,没看到几眼,晚上有时也很晚回来,晚上看到爸爸也才不到几个小时,可有时候我却不听话,和爸爸顶嘴吵架,惹爸爸生气。看完这位欧姐姐的故事,觉得很愧疚,所以以后要向欧姐姐学习。我觉得这位欧姐姐是一位好姐姐也是一位好学生,她在家照顾弟弟,帮忙家里的家务,而且还要学习,家里家穷可她还把贫困基金让给其他的同学,这真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姐姐。
第三个故事是:一位孤儿杨六斤的故事,他更是一名贫困儿童。在他6岁时,爸爸生病去世,妈妈则带着幼小的弟弟改嫁,奶奶也抚养不起他,于是把他送到堂兄家,可堂兄也要外去工作,于是只剩下一个他留在家里面。他从6岁起,就学会自生自立,自己煮饭,自己写作业,自己睡觉等等等等,年满11岁的他,每天吃的只是一碗饭,辣椒,然后趁放牛时,在草地上摘点野菜,用来拌辣椒酱吃,那么简朴的一餐啊!晚餐,就到小河里抓点小鱼,炒来吃。真是可伶的一位孩子。那些油、米都还是需要其他邻居的提供,他也是一个很勤快的`小男孩,他很懂事,有时候会去帮邻居喂猪、放牛等等。邻居们也对他很好,给予他温暖。他在他自己生活的同时也很想念他的母亲,于是在节目组的帮助下,经过一上午的时间,终于找到了母亲的下落,他们团聚了!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到了晚上,母亲和六斤又要分别了,太多太多的想念,太多太多的爱在这一刻凝聚在了一起……
同学们,好好珍惜吧!好好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和幸福的时光吧!用自己的努力来报答你们的父母和老师吧!加油~你们是最棒的!
【第一书记观后感】相关文章:
《第一书记》观后感:有感于第一书记的执着08-12
第一书记观后感08-23
《第一书记》观后感(精选12篇)07-16
《第一书记》观后感---叶的事业08-24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07-26
村担任第一书记汇报08-24
选派第一书记调研报告08-24
第一书记观后感心得体会08-24
观《第一书记》有感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