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从《新闻与传播学季刊》看美国九十年代的新闻学研究
在对研究主题进行归类分析以后发现,传统新闻学的主题仍然为学者们所关注,但比例有所下降;研究范围有所扩大,尤其是对新闻传播与政治、社会的关系问题研究有所加强;某些内容的减少令人不解与遗憾。接下来小编整理了九十年代的《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从《新闻与传播学季刊》看美国九十年代的新闻学研究,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提要
本文检索了1990年至1999年10年间的《新闻与传播学季刊》(1995年前为《新闻学季刊》)。在对研究主题进行归类分析以后发现,传统新闻学的主题仍然为学者们所关注,但比例有所下降;研究范围有所扩大,尤其是对新闻传播与政治、社会的关系问题研究有所加强;某些内容的减少令人不解与遗憾。对研究方法的分析发现,定量研究占绝对主导地位,尤其是内容分析的方法呈上升趋势。论文的篇幅逐渐增大,而论文作者中合作的比例也在一半以上,这些都从侧面反映了研究难度的增加。要了解学者的研究兴趣、关注焦点,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检索其专业期刊上所发表的论文;而要总结一段时期学术研究的发展概况,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对主要学术期刊进行内容分析。为了了解美国九十年代新闻学研究的情况,本文检索了1990年至1999年10年间的《新闻与传播学季刊》(1995年前为《新闻学季刊》)。也许单单一份期刊不能反映美国新闻学研究的全貌,但是,作为一份最具权威、最有影响的专业期刊,《新闻与传播学季刊》至少能够部分地反映美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主流。
(一)研究对象
《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从1990年—1999年共出版了10卷40期(Vol.67—Vol.76),其中1991年的第一、二期(Vol.68No.1/2)合并在一起。由于资料的限制,本文只找到35期,其中的Vol.69No.4,Vol.72No.3/No.4,Vol.73No.1和Vol.75No.4因客观原因无法获得,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数据的可靠性。
(二)主题归类
为了了解美国新闻传播学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对35期的《新闻与传播学季刊》进行主题归类。分类主要参照每期的目录和每卷的索引。为了研究的方便,分类标准没有强求一致。比如,受众分析、国际传播、政治传播、弱势群体与媒介等,不少都与传播理论有关,但为了了解受众分析、国际传播、政治传播、弱势群体与媒介等内容的研究情况,本文将其单独列出。因此,“传播理论”一类主要就是一些经典命题,如议题设置理论、说服传播、沉默的螺旋理论、知识沟理论、“第三者”效果理论等。
另外,为了满足统计上的排他原则,每篇论文只归入一个类别。这样一来就不得不有所取舍,因为有的论文可以同时归属于几个类别。比如第67卷第二期一篇题为《媒介角色以及议员们对新闻媒介的使用》一文,在其年度索引当中,就既归入了“受众分析”类,又归入了“政治传播”类。为了统计需要,本文最后将其归入了前者。虽然本文作者尽量从论文本身的侧重点与习惯上对这些类别的理解出发,但选择本身难免主观,这也是所有“归类”的弊端。
每一类别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新闻写作与编辑(NEWSWRITING AND REPORTING,GRAPHICS)主要包括新闻写作、某一特定领域报道、典型报道、用词语法、可读性、版面、图表等
2.新闻史(HISTORY AND HISTOGRAPHY)
3.媒介运作(PRESS PERFORMANCE/COMMUNICATOR ANALYSIS)包括新闻来源、决策过程以及对传者(编辑、记者)的研究等。
4.媒介经营(MEDIA MANAGEMENT AND OWNERSHIP/ECONOMICS OF THE PRESS),包括内部管理(如所有权等)和外部控制(如FCC)。
5.法律与道德(LAWICS)包括职业道德探讨以及法律法规问题。
6.传播理论(COMMUNICATION THEORY)包括大众传播学经典命题,如议题设置理论、说服传播、沉默的螺旋理论、知识沟理论、“第三者”效果理论等。
7.受众分析(AUDIENCE ANALYSIS)包括受众的认知、态度、评价等心理过程,对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等。
8.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主要是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新闻与传播实践。
9.政治传播(POLITICAL COMMUNICATION)包括政治过程中新闻传媒的功能与运作,如竞选报道、政治问题报道等。
10.弱势群体与媒介(MINORITY AND MEDIA),主要指弱势群体(包括少数民族、女性、同性恋者等)在媒介中的形象及其对媒介的影响。
11.广播电视(RADIO/TELEVISION/CABLE)此处主要包括其他类别无法涵盖的内容,即广播电视的独特特性。
12?杂志、电影(MAGAZINE JOURNALISM & FILM)
13.广告与公关关系(ADVERTISING & PUBLICRELATION)
14.方法研究(METHODOLOGY)主要是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的探讨
15.网络及新媒介(INTERNET & NEW TECHNOLOGY)
九十年代的《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从《新闻与传播学季刊》看美国九十年代的新闻学研究
16.其他
《新闻与传播学季刊》10年来发表的论文分类详情见表一。
类别 1990
V.67 1991
V.68 1992
V.69 1993
V.70 1994
V.71 1995
V.72 1996
V.73 1997
V.74 1998
V.75 1999
V.76
新闻写作与编辑 8.9 9.1 10.9 4.2 2.7 0 11.9 3.9 9.5 2.4
新闻史 13.4 11.7 1.8 9.9 4.1 9.3 4.8 7.8 9.5 4.8
媒介运作 5.4 11.7 10.9 23.9 5.5 9.3 11.9 9.8 9.5 14.3
媒介经营 0.9 3.9 0 7 4.1 3.1 7.1 3.9 2.4 0
法律与道德 8 7.8 16.4 5.6 13.7 0 0 0 4.8 2.4
传播理论 12.5 10.4 9.1 1.4 16.4 12.5 14.9 15.7 0 7.1
受众分析 14.3 11.7 14.5 9.9 5.5 6.3 4.8 15.7 0 2.4
国际传播 11.6 7.8 9.1 4.2 8.2 3.1 4.8 3.9 2.4 2.4
政治传播 1.8 3.9 1.8 11.3 6.8 21.9 4.8 11.8 14.3 19
弱势群体与媒介 1.8 1.3 1.8 5.6 11 9.3 14.9 9.8 7.1 14.3
广播电视 6.3 6.5 5.5 2.8 4.1 9.3 2.4 5.9 0 2.4
杂志、电影 2.7 1.3 0 0 0 0 4.8 0 0 0
广告与公关关系 9.8 2.7 10.9 4.2 11 6.3 2.4 3.9 7.1 21.4
方法研究 0 5.2 1.8 5.6 1.4 3.1 7.1 5.9 2.4 0
网络及新技术 0 1.3 1.8 0 0 3.1 0 0 23.8 4.8
其他 2.6 3.7 3.7 4.4 5.5 3.4 3.4 2 7.2 2.3
(三)对研究主题的分析
从1990至1999年《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上所发表的论文类别分布情况来看,似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传统新闻学的主题仍然为学者们所关注,但比例有所下降。
九十年代的《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从《新闻与传播学季刊》看美国九十年代的新闻学研究
无论是相对微观的版面、图表、可读性研究,还是较为宏观的媒介运作、经营管理,以及新闻史、新闻伦理与法规研究,这些通常被认为比较“传统”的话题,在过去的10年当中仍然吸引了部分学者的视线,成为研究的主题。不过,后5年所占的比例要少于前5年,见表二。而恰恰是在1995年,《新闻学季刊》改名为《新闻与传播学季刊》。
1990-1994年平均比例 1995-1999年平均比例
新闻写作与编辑 7.16 5.54
新闻史 8.18 7.24
媒介运作 11.48
10.96
媒介经营 3.18
3.3
法律与道德 10.3 1.44
2.研究范围有所扩大,尤其是对新闻传播与政治、社会的关系问题研究有所加强。见图一。
关注政治、社会问题与新闻传播的互动,这是传统的新闻学理论比较薄弱的环节,这些内容的加强,既是社会对媒介的关注、要求增强的结果,也是新闻学研究向传播学借鉴的结果。
3.某些内容的减少令人不解与遗憾。
根据Stempel教授的统计,从1972—89年的17年间,有关法律和新闻学伦理的论文逐步增加,而新闻史、国际传播、公关广告和传播理论方面的内容变化不大。[1]本文的统计显示,在接下来的10年中,传播理论得到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在传播与政治和社会的关系方面,以此为主题的论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如前所述,新闻史和法律伦理方面的内容有所下降,另外,从表一还可以看出,除了1997年“受众分析”达到最高比例15.7以外,总体来说,其所占比例在逐步减少,而“国际传播”所占比例也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Stempel教授在分析1972—89年间研究主题变化原因时曾指出,人们的研究兴趣与其教学任务有关,但教学任务为何发生变化,没有详述。本文所发现的变化,仅从数据分析本身还难以解释,有待进一步研究。不过,《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上所发表的论文,紧密联系实际,这一点毋庸置疑。比如1998年集中对网络媒体的研究,比例高达23.8%,其他如对海湾战争、总统竞选等的研究,都体现了紧扣现实的风格。
(四)研究方法分析
不仅新闻学研究的主题在扩大,体现了向传播学靠拢的趋势,而且其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地借鉴传播学、社会学的方法,即越来越多地进行定量的研究,见表三。
定性研究 抽样调查 内容分析 实验研究 其他
1990年 26.1 37.8 24.3 9.9 1.9
1991年 19.2 39.7 25.6 10.3 5.2
九十年代的《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从《新闻与传播学季刊》看美国九十年代的新闻学研究
1992年 20.4 35.2 22.2 16.7 5.5
1993年 23.2 27.5 30.4 14.5 4.4
1994年 19.4 40.3 26.4 9.7 4.2
1995年 3.1 31.2 46.9 9.4 9.4
1996年 14.6 34.2 39.0 12.2 0
1997年 16.7 33.3 31.2 14.6 4.2
1998年 36.6 14.6 34.1 4.9 9.8
1999年 16.7 16.7 41.5 16.7 9.7
10年平均 20.7 32.8 29.9 11.7 4.9
当然,这一趋势并非始于九十年代。早在1984年,Wilhoit即发现,在1981-1982年的学生论文中,抽样调查占28.1%、内容分析占21.9%、实验占8.4%,“历史研究”占20%。[2]
在定量研究中,内容分析的发展趋势令人瞩目,见图二。同样,内容分析所占比例的增加也是长期以来同样趋势的延续。Stempel曾对《新闻学季刊》做过统计,从1924年至1963年的40年间,运用内容分析方法的论文只有50篇,64年—1973年的10年中即有51篇,1974—1983年,更是高达106篇。[3]Riffe和Freitag对1971年到1995年《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上论文所使用的内容分析方法做了一番统计,其结果相似,见表四。[4]
Riffe和Freitag认为,更多地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反映了研究队伍的扩大,研究生科研项目的增多,科学训练的加强,以及对“内容”本身定义的扩大。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 1986-1990 1991-1995
内容分析方法 16.5 20.1 28.6 28.5 27.2
(五)作者分析
Stempel教授在分析《新闻学季刊》的研究趋势时发现,论文作者的人数也发生了变化。在第50卷中,合作的论文只占25%,而到了第66卷时,这一数字达到了40%,他预测合作研究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5]本文统计的结果映证了Stempel教授的预测,见表五。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平均
合作论文比例 45.1 51.9 53.6 66.2 50.7 57.2 57.1 54.9 50 57.1 51.8
Stempel教授对此的解释是:首先,研究队伍的扩大,使得合作的机会增加;其次,一些研究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使得吸收多人智慧的需要增加;最后,博士研究生与其导师合作研究越来越多的趋势也导致了合作发表论文的增多。
本文的统计发现,在定性研究中,单人独立完成的论文占所有定性研究论文总数的77.9%,这间接地证明了Stempel教授的第二个理由,因为定量研究在方法上的要求,使得合作研究越来越重要。
另外,本文还发现,这10年来,《新闻与传播学季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少了(见图三),但平均每篇论文的篇幅却增加了(见图四),这也表明了研究难度的加大。
(六)启示
1996年,《新闻大学》召开了一次研讨会,专门讨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许多学者认为:新闻学部分地融入了传播学的研究当中,但传播学不能完全取代新闻学;新闻学需要改造,吸收包括传播学在内诸多学科的新知识、新方法。[6]1998年,李良荣教授和李晓林博士又撰文指出:新闻学需要转向大众传播学。[7]
从本文的统计来看,无论是研究主题,还是研究方法,西方新闻学的研究基本上走的都是向传播学靠拢的道路,即便是较为传统的新闻学主题,也多采用了传播学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
反观中国的新闻学研究,无论是研究主题,还是研究方法,都值得反思。[8]
《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上几乎看不到对新闻学的核心概念的研究或争论,即便研究新闻价值、真实性等问题,也不是定性的或者哲学的思考、辩论,而是具体的、实证的研究。比如1999年第二期上刊登的一篇有关新闻价值的论文,并未就概念论概念,而是在引用了新闻学教科书上罗列的价值要素以后,强调了自己的视角——从受众而非传者出发,以此为出发点,他进行了实验研究:让受试者阅读新闻并加以描述,归纳出较常用的评价语词,然后由另外的受试者运用这些语词评价数条新闻(报纸和在线新闻),最后总结出自己的评价标准。[9]
再比如,对受众的研究也越来越细致、越来越深入。在《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上几乎看不到对受众的一般化描述,许多研究从特定的群体入手,研究特定的问题。比如,一篇论文的关键词可以是女孩、媒介、性以及种族、阶级、性别和少年同伴群体。[10]
具体、细致、深入,这体现了一门学科的成熟,因为只有在研究规范尚未确立、学术标准尚未统一的时候,才会对一些基本概念争论不休。只有规范基本明确、框架基本完善以后,才能从容地深入、具体地研究细节问题,而这些断片汇集起来,就是一幅完整的图画。
当然,有时,太具体可能又有琐碎之嫌。在我国媒体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时候,宏观的、趋势性的主题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太细致、太具体,有时又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也许,成熟的学科不仅需要成熟的研究者、研究方法,还需要成熟的研究对象。
作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讲师
注释:
[1]Guido H.Stempel III, “Trends in Journalism Quarterly: Reflecti ons of the Retired Editor,”Journalism Quarterly?67 (Spring 1990),PP.277~81.
[2]Frances Goins Wilhoit, “Student Research Productivity: Analysis of Journal ism Abstracts,”Journalism Quarterly?61(autumn 1984):PP.655~661.
[3]Guido H.Stempel III, “Introduction,” Journalism Quarterly Special Suppl ement: Cumulative Index to Vols.?51~60,1974~83 61(1984):iii?iv
[4]Daniel Riffe and Alan Freitag, “A Content Analysis of Content Analyses: Twenty?Five Years of Journalism Quarterly,” ?Journalism Quarterly?74(autumn 1 997): PP.515~24.
[5]同注[1]。
[6]《新闻大学》49期,1996年秋季号,3~6页。
[7]参见李良荣、李晓林:《新闻学需要转向大众传播学》,《新闻大学》57期,1998年 秋季号,17~20页。
[8]参见沈莉博士的研究:《〈新闻大学〉上的新闻学理论研究——对改革开放以来(1981-1996)中国新闻学理论研究的梳理和评估》,《新闻大学》51期,1997年春季号,5~10页 。
[9]S.Shyam Sundar, “Exploring Receivers Criteria for Perception of Print and OnLineNews,”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76 (summer 1999), pp.373-86.
[10]Meenakshi Gigi Durham, “Girl, Media, and the Negotiation of Sexuality: A studyofRace, Class, and Gender in Adolescent Peer Groups,”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76(summer 1999), pp.193-217.
【从《新闻与传播学季刊》看美国九十年代的新闻学研究】相关文章:
试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08-11
我国新闻学定量研究的回顾与前瞻08-11
美国网络新闻学的成型之作:评james08-11
美国网络新闻学的成型之作:评james08-11
新闻学生作文02-24
新闻学的实习报告08-08
新闻学实习报告10-24
美国网络法律研究纵观08-05
新闻学专业就业前景08-20
新闻学专业实习报告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