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论文>会计论文>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制度论文

时间:2024-06-21 17:34:56 会计论文 我要投稿

会计制度论文(精)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会计制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会计制度论文(精)

会计制度论文1

  在进行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中,通过有效的信息特征分析,并对整体的记录工作进行全面管理,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规律进程的一项重要措施。有介于此,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新制度建立时,就应当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新会计制度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角度来看,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目标,应当是将以原有的货币计量单位进行有效的信息分析,并从事业单位的运行方式出发来进行有效的经济活动状况分析,从根本的相关性系统统计来实现对整体经济活动的最优化管理。对于这样的制度管理环境,遵循法律规范是其运行的标准指标。新制度下的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在财务管理的基础之上,建立符合我国经济管理活动,并保证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通过法律程序进行有效的约束以及合理的管理形态来实现对整体的工作的监督。在进行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时,需要建立在有效的依法秩序之上,并依据相应的法律政策监理有效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通过对行政单位财务信息的有效管理,从而实现整体策略上的正确指导。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一) 缺乏财务管理理念

  在进行事业单位内部的运营管理目的,在现有的社会发展目的上来看,建设有效的补充机制,从原有政府补贴形式上跳脱出来,并以自身的运行模式来实现整体的影响力。在市场的经济体系改革中,通过有效的事业单位对现有国有资产上的全面建设,并通过内部的建设,从根本的行政模式上完成对整体风险上的分析,然而对于企业内部的风险,则还难以完成有效的承担。

  ( 二) 缺乏相应的财务预测管理能力

  我国的财政管理工作,过去主要有相关部门进行直接管理,而在现代经济化的发展中,其独立的进行管理后,就缺乏了对合理性财务预测管理的有效建设,对于财政资金的支配形式,也不能够有效的应用到有关部门,这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实际的使用中,往往资金的使用,都会超出预算的评估等级。现阶段,事业单位其财务管理部门虽然全面实施预算编制零基预算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偏差。零基预算法短期内难以推广,再加上各地区单位各部门领导观念意识过于落后,其执行力度也大打折扣。同时,在财政预算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对于项目资金的安排极其不合理,许多不应当安排的项目经常性的人为安排,而对于那些急需资金的项目,其预算也不足,严重影响着单位财政预算编报的准确性。

  ( 三) 资金管理工作不够严谨

  在进行资金的预算过程中,控制力度不够严谨,从而导致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浪费现象。最明显的使用问题出现就是在公款吃喝、高消费、旅游等多个方面,都会出现较大的超额制服,这样就大大的加重了在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运算上的预算标准。当这些单位进行单独的管理过程中,就会直接的产生较大的事业影响。从一方面来看,单位内部的信息是从使用者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内部的行政事业管理形式来看,对资产内部的管理形态,还需要站在资金的管理效率上进行国有资金的现象展示,从有效的管理行政形式来进行全面的资金管理,从而实现对资金闲置问题的有效处理,以及实现实际的操作管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难以达到相应的实际标准。在进行年终盘点时,常出现资产账务不够完整,出账纳入不符合标准。

  ( 四) 专项资金的管理方面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的未到位

  虽然在进行整体管理方面已经逐步的实现范围内的有效性,但是其在专项的资金管理上,还不够完整, 这都严重影响了自身管理的有效性现象,对于资金的使用管理,也产生了考核问题上的监督缺陷。在进行事业单位内部的财政监督管理上,针对于所从事的检查形态上,还未真正做到位,这是导致管理缺陷的根本所在。

  ( 五) 单位内部实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与与会计制度不配套

  事业单位内部所实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与会计制度不配套,进而影响并造成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漏洞。许多财务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严重缺失纪律性,对于日常的.财务核算工作不重视,完全凭借着自身经验、习惯来工作。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一些大额开支的项目则使用现金支付的方式,但是在一些基层单位,白条抵库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这就加剧了单位内各部门之间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程度,进而造成出现了设备不齐全、资产闲置等不良现象。

  三、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善对策

  ( 一) 树立全面的科学性规划管理

  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应当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操作,并依据单位的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今后的主要管理任务。在管理中,应当做到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这样对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二) 建立健全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具备科学化的、规范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必须全面的推进财务管理体系的革新,其革新的方法可以有:(1) 集中化管理。全国事业单位制定统一的采取管理办法,全国统一标准,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从而有效的实现集中化财务管理,降低损耗。(2)加强信息化财务管理认知。严格的区分开信息财务管理与会计电算化,在思想观念里,提升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地位,创设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并且以信息化财务管理为核心,开展一系列的管理理念宣传活动,增强人们的认知度。总之,建立健全、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打好管理基础,在软件、硬件上实现双重强化。

  ( 三) 加强对管理制度的落实

  在进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中,应当加强对基本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做到有效的提高其运行的秩序,从而完善对整体运营成本上的缩减。这样不仅完善了对审计审批工作的有效管理,同时对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管理,都有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在依照原有的计划制度进行相应管理过程中,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执行标准来进行岗位内部的分离管理,对于提升会计的核算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好的落实效应。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不断加大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约束力,包括各部门、各科室工作人员职权的规范。在预算管理工作方面,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等三个阶段的并重原则,有层次、有目的的彻底根除传统陋习中的“掐头去尾”的预算管理方式。通过不断强化与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在单位内部逐步形成一套完备化的相互约束与监督机制。包括对项目资金的管理、项目财产的审批、以及各部门职权与项目审批权限的合理分配等,进而构建健康、科学、规范化的资金筹集、使用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与评价机制。

  ( 四) 加强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

  在进行财务管理运行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审计管理的有效监督。只有对采购、出纳等部门的财务进出项目进行了有效监督,才能够真正的确保管理的合理有效性进展,通过有效的采购形态加强对会计制度的强硬管理,这对于其今后的合理管理等多个方面,都有较好的资产总结管理。而加强了在监督管理工作上的有效完善,也能够从工作的有效性上,真正的做到依法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内所出现的不科学、不合理监督管理任务,应当进行及时的取缔,纠正不良形态,最终实现事业单位内部的全面管理。通过监督管理,落实依法执行的力度,对于整体的行政事业管理,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 五)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多注重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以及知识技能的更新教育。包括职业素质、道德素质、自身修养的建设,通过不断强化内部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逐步提升财务会计人员专业化素质水平。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队伍水平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适应社会主义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发展需求。事业单位的领导者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现出党员新形象、新面貌,带领着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相关财政、财务以及会计核算方面的业务知识技能,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等,以此全面提升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以及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以及依法理财的业务能力水平。只有全员做到认识并重视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功用,才能有效的确保整个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健康、有序的运行下去。

  ( 六) 加强基础设置建设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功能,要求财务各项基础性工作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因此事业单位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中需要充分把握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不断完善财务分配制度,尤其是事业单位内部之间的管理和控制,优化现有资金管理平台,实现资金统一归集。目前事业单位所采用的财务软件呈现多样性,信息资料可比性很差,因此在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中,需要遵循统一原则,注意原有采取软件的升级或者更换,实时处理单位工作,及时了解资金动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实时共享是重要的步骤,因此在更新软件基础上,需要建议一体化的共享平台,实现管理网络化,形成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事业单位在开展信息化财务管理中,需要合理配置资源。近些年我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因此事业单位有必要中心设定发展策略,采取管理部门有必要合理配置有效资源。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以往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往往涉及事业单位机会,在开展电子商务推广营销中,需要注意保护自身价值机会,避免单位机会泄露,影响单位发展。

  四、结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在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管理上,也逐渐需要从新的管理模式上来进行改革,以此来建设更为全面的财务管理工作。伴随着现代事业单位中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现代信息化建设,也更需要从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行情来决定最终的实际管理形式,从根本上来解决这样的一个现实问题。最终在结构的监督管理上,实现对新会计管理制度的落实。在事业的调整上,也是对现有事业单位的已有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完善。

会计制度论文2

  【摘要】

  20xx年12月30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已于20xx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新制度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补充与改进,不仅能够促进资金利用率的提高,还促进了高等院校教育事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如何实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与转变,更好地执行新会计制度,本文通过分析新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结合日常工作情况,提出几项建议措施,从而更有利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变化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高校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来源呈多元化趋势,资产规模大、业务活动复杂。为适应高校经济业务发展需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xx年12月印发了修订后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简称新制度,并要求各高校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

  二、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变动

  (一)会计核算基础由收付实现制改为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

  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是指对政府的拨款、社会捐赠收入、支出等会计核算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但对规定的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基于这一原则,要求高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进行无形资产摊销。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不列入支出项目,而是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减少非流动资产科目占用的资金。这样的会计处理有利于准确反映高校资产的账面价值,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完整真实的资产状况信息。

  (二)基建会计并入高校财务“大账”核算

  新制度要求高校应当在单独核算基本建设投资的同时,将基建会计数据纳入高校事业“大账”核算。设置了“在建工程”、“非流动性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在“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基建工程”明细科目,核算由基建账并入的在建工程成本,并规定应当至少按月根据基建账中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在“大账”中按照新制度对基建相关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由此可实现基建账和事业账的顺利并轨整合,体现了一个会计主体的原则,有利于对基建项目的监督与管理。

  (三)为教育成本核算打下基础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提高,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教育成本已经成为政府教育部门和管理者关注的一项重要信息。为了便于教育成本统计分析,进一步规范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模式,新制度设置了“教育事业支出”科目,用于核算高校日常教学和教辅活动的支出。这一科目的设置有利于提高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的意识,加强管理的力度;有利于高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便于分析教育投入比例,降低办学成本,合理使用资金。

  (四)完善会计科目体系

  新制度按照资金来源渠道将收入分类设置为财政补助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支出类科目对应收入类科目设置,分为教育、科研、行政、后勤和离退休支出五大类。这样的科目设置可以更加清晰地反映高校收入支出的比重和结构,有利于加强收入支出的核算与管理。流动资产中增加了“零余额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等科目。为适应资金管理的变化,高校财政拨款不再拨入实体银行账户,而是统一纳入零余额账户进行管理。“财政应返还额度”核算年末待结转和结余的财政资金,在年末反映出财政资金的结转和结余情况。在净资产类科目中增设了“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等科目,新制度对这两个科目的使用方法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并列出了清晰的账务处理流程,规范了期末财政补助资金和非财政补助资金结转和结余的核算。负债类科目使用“应付职工薪酬”、“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长期借款”等标准会计科目,细化了高校的负债内容,有利于加强高校的负债管理,提升高校财务报表的规范程度。

  (五)财务报表结构优化信息全面

  新制度完善了财务报表体系,在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的基础上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和会计报表附注。制度中详细规定了三张会计报表的格式,优化了报表结构,进一步提高了财务报表的通用性和实用性。其中,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为年度报表,反映高校在一个会计期间的财政补助收入、支出、结转及结余情况。资产负债表按照流动性和非流动性排列资产负债项目。收入支出表按收入来源、支出功能分类列示,反映高校在一定期间内的收入支出、结余和结余分配过程,通过报表对高校收支结余状况一目了然,及时了解资金动态,从而有效加强高校资金管理。会计报表附注的设计是为了使会计报表反映的内容更易于理解,对高校的情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要求以文字的形式涵盖下列内容:高校的业务活动、财务情况、重大项目的建设情况、重要资产的处置情况、有无重大投资、借款活动、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调整情况等信息。

  三、关于高校实施新会计制度的思考

  (一)实施过程中如何理解新制度要求

  新会计制度规范了高校的会计核算,但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不便于新旧制度衔接,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造成口径不一致。比如:没有明确“专用基金”的提取比例。新的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可以提取专用基金,包括学生奖助基金和职工福利基金等,但实际业务处理过程中,没有明确的专用基金提取比例和基数标准;没有明确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及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目前各高校只是在做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没有做累计折旧的会计处理;新会计制度没有设置支出科目下的明细科目,也没有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所以,各高校财务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学校实际业务情况进行了设置,导致高校间的明细账缺乏规范性和可比性。因而相关细节出台非常必要。

  (二)收入支出层级明细核算难以区分,会计核算工作量大

  根据新制度要求,高校在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等支出科目中,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补助支出等层级明细核算。由于高校财会人员岗位多、分工细,各岗位工作相对独立,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难以区分哪些业务属于财政补助支出,哪些属于其他资金支出。财政拨款有一部分是通过零余额账户下达的,另一部分是主管部门实际拨付的资金。因此会出现财政补助支出大于财政补助收入的情形。对于会计核算方面,各高校深有同感,反映核算细化,操纵性难,支出科目分类没有明确规定,往往只凭会计人员主观判断,处理一条会计业务时,需要多级科目才可完成。高校资金量庞大,财务核算繁重,这样更加重工作量。高校财务人员在完成大量的工作后,没有时间对业务进行思考、研究、20xx年第01期中旬刊(总第648期)时代Times创新,思维方式固化,观念陈旧,工作方式更是一成不变,应变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费用支出的划分仅凭会计核算人员个人判断,成本确定本身没有具体的执行标准,经费进入教学支出还是科研事业支出等,没有统一标准,经费也存在交叉使用的情况,收入与支出很难配比。教育成本的核算仅从“教育事业支出”科目反映也不完整,在实际业务活动中,教育成本不只包含教学和教辅活动的支出,还包含很多间接费用,这些间接费用该如何归集和分配到教育成本中,是工作中的难点。

  (三)固定资产方面的问题

  新制度没有出台固定资产折旧处理的具体细则,固定资产在分类、折旧年限和折旧方式上都有不同的管理办法,高校采用何种办法确定的固定资产现值,都带有主观性,累计折旧额不尽相同,从而导致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产生差距,缺乏可比性,不利于规范管理。因此,主管部门应出台配套的实施细则来指导高校进行固定资产的衔接处理,使高校在清理固定资产时有章可循、标准统一。

  (四)“基建+并账”在实际操作中执行困难

  新制度要求高校在基本建设投资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同时,把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高校会计“大账”。基建、并账在实际操作中不是简单数字的相加,它涉及很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建支付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如何调整基建的内部收支业务、如何调整基建的内部往来业务、以及合并后相关数据如何调整等问题。受不同地区高校会计核算情况存在差异及对制度理解的存在偏差影响,在实际并账期间往往会出现并账数据不准确、基建账核算不规范、资产重复记账等相关问题,造成核算信息不实,对新制度执行成效构成负面影响。

  四、高校新会计制度实施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制度建设,尽快出台相关细则

  在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背景下,各地财政部门、教育部门需要对新旧制度之间的衔接出台相关规定,保证财务制度和核算方法的统一性和可操作性,使各高校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具有可比性。具体实施细则应包含教育成本核算规范,用于确定教育成本的范围,具体的费用分配归集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具体的核算办法等。各高校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教学活动情况,制定和完善本校的配套财务管理制度。根据日常业务活动反映的`情况来看,制度的制定应重点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方面、科研经费的使用和报销管理办法、经营收入的确认等方面。只有全面详细的制度条例,才能满足经济业务的要求,从而使高校会计管理规范、科学、精细。金融FinanceNO.01,20xx(CumulativetyNO.648)

  (二)采取措施保障新版会计制度顺利实施

  为保障新版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可考虑采用以下几点措施:第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优化财务人员的结构。新高校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财会人员的执行能力。一方面适当招聘具有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知识的财会人员,高学历专门人才。另一方面,加强继续教育,提高现有会计人员的执行力,确保新会计制度能够持续稳定地发挥作用。第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做好财务软件的更新和升级工作。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会影响原有财务软件系统的使用,高校应当对原有会计核算软件和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实现数据及时转换,积极构建财务信息系统以适应新的要求。第四,做好新旧账务处理的衔接工作。财政部20xx年制定了《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高校应当按照该规定,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相关的工作包括:调整上年度期末余额,根据新科目编制科目余额表,按照新制度设立新账,将原科目、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新科目等。第五,对于新制度实施之后新增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可以借鉴资产管理软件来实现,事先将不同类别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年限、残值率等录入资产管理系统,固定资产入库时在系统先进行分类,每月系统自动生成固定资产折旧报表数据,上传财务处进行账务处理。

  五、结语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将促进高校会计核算更加细致化和科学化。高校财务部门在实际执行中要更关注教学成本的核算,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提高风险防控意识,转变观念,从传统的只注重会计核算、报销业务转换为加强理财意识,提高财务管理效益方面。高校会计核算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与培训,熟悉新制度的内容,在实践工作中积极分析总结,以便不断完善会计制度,确保高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xx]30号,20xx年.

  [2]财政部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财会[20xx]3号,20xx年.

  [3]魏欢欢新高校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探析,金融财税,20xx.6.

  [4]陆炜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实施及完善建议,现代商贸工业,20xx.12.

  [5]康璐新制度下高校会计核算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财经纵览,20xx.49.

会计制度论文3

  一、初探行政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环境下财务管理现状

  1.财务管理中关于财务人员

  财务管理中除了预算管理的缺失,其现状还表现在财务工作者上,众所周知,财务管理工作者是整个财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开展人员,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工作者并没有具备良好的财务工作素质,在工作中马虎大意甚至由于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财务工作上不必要的失误等等问题。个中原因不乏这些财务工作者并没有对财务管理工作具备系统的了解,本身对于财务工作也没有较为专业的技能素质,而事业单位也没有将此问题重视起来,进而导致了由于财务人员造成的财务管理上的问题。

  2.财务管理中关于资金管理

  除了上述两种现状外,还包括了关于资金管理的现状,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工作并没有建立严谨的资金管理体系,在实际的资金使用以及管理中常常会出现资金上管理不严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甚至会出现非法挪用资金的问题,给整个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严重的恶劣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些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管理中一些资金长期的闲置不用,并没有将这些资金用在需要的地方,而这些现状的背后原因不乏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并没有建立严谨的管理系统,在平时的资金使用中也没有及时的盘点或者是清算等[2]。

  二、探析行政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环境下财务管理改变对策

  1.财务管理中健全预算管理

  针对上述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的现状,在新会计制度环境下其改变的对策应该是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具体来说,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建立完整的财务预算体系,同时还要将预算管理的编制方式针对问题部分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完善,使财务预算体系能够更加的完整,具备科学性。要大力提倡“零基”的预算方法,同时还要将原有的“零基”方式进行一定的修改。在整个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将“零基”预算全方面的推行,同时在实际的预算管理中将预算的资金要最大程度的用到实处,避免间接拨付带来的资金“损失”,也就是说要将资金直接拨付到需要资金的项目中,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预算资金的再次分配率,还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2.财务管理中培养财务人员

  针对上述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的现状,在新会计制度环境下其改变的对策应该是培养财务人员,财务工作者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财务工作者能力以及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财务管理的有效开展。因而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财务工作者能力的培养,培养其对市场的了解以及对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同时还要积极开展财务工作者技能竞赛活动,通过这种竞赛活动使其潜移默化的增长财务技能,还可以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班,定期对财务工作者进行培训。再在此基础上对财务工作者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宣传新会计制度精神,将新会计制度深入每一个会计工作者心中。

  3.财务管理中完善资金管理

  针对上述财务管理中关于资金管理的现状,在新会计制度环境下其改变的对策应该是完善财务资金管理,可以说资金管理是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对资金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事业单位应该在原有的资金管理体系中针对问题环节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在资金的使用中加大清算的力度以及资金使用后的盘点环节次数。要将每笔资金的用处以及数量金额记载清楚,做到资金的使用要心中有数,同时财务管理的部门领导要经常对资金进行核查,这样不仅能够及时的发现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能针对这样的问题快速的进行解决[3]。

  三、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变革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新的会计制度是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顺势而产生的,适应了国家经济以及政治等综合方面的需求,事业单位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要想发展必须要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新会计制度的大环境中改变原有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真正将新会计制度理解透彻,这样才能将财务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会计制度论文4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作用

  (一)旧的和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在制定背景以及制定目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首先是新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医疗改革也日益加深下产生的。其次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国家更加注重改善民生,让老百姓老有所医,所以就需要在各个方面更加规范医院的管理,包括在财务制度方面。再次旧医院会计制度的应用范围是全国性的,主要目的是对医院的会计进行规范和统一,加强对医院会计账务的核算和监管,所以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规范和统一医院的会计,使之符合医院的管理的要求,而且要完成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核算和监督。而且要使得在会计期间医院搜集会计信息更加的真实和可靠。但对于新的会计管理制度,它存在的主要的目的就是得医院的投资和管理资金更加的合理和规范,符合现代医院管理的基本要求,因为在当前的医院管理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所记录的账目不规范,记录的方式也不规范等等。因此新的《医院管理会计》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使医院财务投资和使用资金更加合理和明确,防止资金的滥用和浪费,这对于改善我国当前医疗状况人多粥少的形势是十分必要的。

  (二)在旧医院和新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办法账务中存在的不同和解决方法

  旧医院会计管理手段针对性不强,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在管理制度方面,旧医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严格性,但是就某些方面来讲,其制度表现的没有那么的精细。新会计制度在旧医院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改进,在医院财务管理规定上更加规范全面和具体,对于财务人员的实际操作更有指导作用。尤其是在医疗补贴、科研项目和管理费用等方面相对以前得到了进一步补充,科学和规范使之更加的完善,操作性也更强,对财务管理实施了信息化的监管,从而对财务运行进行全方位时时的监管。

  二、加强财务管理对新医院会计制度的重要意义

  在医院管理系统中,财务管理以及其他管理工作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实现信息技术有效管理以及现代化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提高医院整体效率的基础和前提的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和高水平,与此同时,为了保证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可以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对于医院卫生资源达到充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尽量减少医院的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融资水平以及医院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财务管理,而且队友医院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学科的有限事项进行合理的投资,对于医院健康长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业务性、政策性以及法规性,其具有系统性,而且在医院管理活动中,运营系统以及监管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医院会计制度与旧的医院会计制度相比较,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就财务管理措施方面更加的细致也更加全面。新的会计制度下的医院管理,在对相关方面进行了细致科学全面的考虑,从而制定了较为实际以及操作性更强的医院会计管理制度,从而使财务管理手段表现的也将会更加的灵活,而且使得医院的成本控制能力,使得资金使用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而且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伴随而来的的是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有很大的提升。但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其中包括财务风险管理,财务运行相关的行为以及现金流量表报表管理方式,这都对使得医院日常管理工作更加的有序高效。

  再现行阶段,很多医院在投资时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投资活动具有随意性,所以针对这一点,医院在财务管理工作时做好内部工作。第一,医院在进行投资活动时,一定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还要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明确各方参与者的责任,梳理还各方的投资关系,遵守区划申请和管理方式的'要求,降低医院投资风险。第二,在对项目进行调查评估后,制定项目可行性报告,对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说明。与此同时,在进行医院财务管理内部工作是,还要对项目进行预算编制,以及审核,这样能够保证资金数据真实性。第三,在进行在进行投资活动时,要派专人进行项目评估,针对项目进行专门的实践考察。相较于旧的医院会计制度,新的医院会计制度的优势更加明显,其中不但可以满足资源配置的要求而且能够满足医院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新的医院管理制度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它的发展仍然不是那么的健全和成熟,所以财务人员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和创新,吸取经验和教训。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已经深入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新的会计制度也充分利用了信息化发展的成果,将财务管理与信息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结束语

  新医院会计制度既可以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而且医院的市场竞争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加强,为医院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会计制度论文5

  新《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在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关键时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发展的形势下出台了,细读觉得新制度亮点纷呈,带来了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财务管理者面临新任务,要抓住新机遇,用预算管理、精细化管理、企业化管理、风险管理的理念渗透到日常财务工作中,积极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推进医疗体制改革进程,促进医院财务管理上新台阶。

  比较旧《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新制度的出台体现了医院财务理念的更新,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通过学习研究,认为新制度中体现了五个方面的财务新理念,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预算管理的理念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旧医院制度中涉及很少,新制度明确规定,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并规定地方可结合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在明确医院预算管理总体办法的基础上,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相衔接,对医院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等各个环节所遵循的方法、原则、程序等作出了详细规定,并明确了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财政部门以及医院等主体在预算管理各环节中的职责。制度具体还要求,部分会计科目要按预算支出功能分类设置明细科目,并据此进行明细核算,并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规定了国家和地方可实施不同的预算管理办法。在一个会计系统中同时容纳了预算信息和财务信息,确立了兼顾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双目标、双基础的会计模式,是新制度中非常大的亮点。新医院财会制度强调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勾稽关系,预算管理内容渗入到日常会计核算当中,强化预算约束与管理,将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这就大大强化了预算的约束力,做到了事前控制、执行过程的控制以及事后控制。新制度强调医院的“公益”属性对会计核算和监督的需要,医改的目标是逐步增加对医院的财政补助,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预算管理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作用。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说:“新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推动医院全面加强预算管理,严格医疗机构财务管理,规范业务活动,完善运行机制,有利于推动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进程。”新制度推行预算管理还有利于充分发挥财务会计部门参与管理和决策的功能,有利于提高医院成本控制水平,提高其整体资金利用水平,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科学性。

  二、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新制度引导医院更重视财务精细化管理,比如对于固定资产及其折旧的核算,能够帮助医院更为准确的管理其资产,核算相关的成本;对于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要求,将积极促使医院建立起更为有效的预算制定和执行制度;财务报告体系的完善将有利于医院更全面的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更科学的进行财务分析,发现财务活动中的问题;新制度重点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要求,对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分摊的流程、成本范围、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细化了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为医疗成本的分摊与核算提供口径一致、可供验证的基础数据。两部委对医疗机构财务、会计、注册会计师审计进行了重大改革,一并推出了五项制度,五项制度的同步推出也是深化财政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体现。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旨在降低全民的医疗负担,改善民生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其核心是确立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通过提高财政支持力度,优化社会医疗体制,使全民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特别是公立医院,在这一改革中将发挥主要作用,这就使得医院财务管理活动的定位发生了变化,即更加注重其公益性,而淡化盈利的重要性,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也将随之调整,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由创造收入转向更为重视资金的使用效率,医院尤其需要加强精细化管理,严格控制医疗成本。精细化管理将渗透到会计核算、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成本核算等各个环节,使财务管理过程更科学严谨,管理成效更显著。

  三、企业化管理的理念

  医院财务管理一直被界定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模式下,新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打破这种惯性思维,给财务管理注入新的理念。新制度中要求,三级医院须设总会计师,总会计师是医院行政领导成员,协助医院院长工作,直接对医院院长负责;总会计师组织领导本医院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参与本医院重要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决策,此项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衔接,改变了一贯只注重医院创收而忽视医疗成本管理的现象,提升了财务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新制度中细化对成本管理的要求,是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结合医院医疗行业的特点,为医院原来的`准成本核算成为全成本核算提供了制度保障体系,实现了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的数据共享。新制度中做出“医院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的规定,与国际会计接轨,新制度中的成本管理、绩效管理、预算管理等先进的经济管理模式,都是现代医院管理模式的创新。医院企业化管理是时代趋势,不论是国有医院、外资医院还是商业医院,企业化管理是根本之道。

  四、财务风险管理的理念

  新制度中财务风险管理的理念充分体现:

  (1)医院原则上不得借入非流动负债,确需借入或融资租赁的,应按规定报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和财政部门审批,并原则上由政府负责偿还。大型固定资产购置、对外投资必须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

  (2)在资产核算方面,新制度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个别认定法来确定医院坏账计提比例,能更真实的反应医院应收账款的风险和实际价值。

  (3)新增计提医疗风险基金,医院累计提取的医疗风险基金比例不应超过当年医疗收入的1‰-3‰,具体比例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体现了对医疗纠纷风险防范、预警与控制。

  (4)《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中风险导向审计的先进审计理念,体现了对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

  (5)新制度增加“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要求医院对除图书外的固定资产按月提取折旧,真实准确反映医院资产的价值,夯实资产负债信息,加强资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全面、真实反映医院资产负债情况,为严格规范医院筹资和投资行为提供有力政策依据。

  (6)新设现金流量表,防范财务风险,加强医院资金监管。

  (7)新制度严格控制对外投资,规定投资范围仅限于医疗服务相关领域,不得从事风险项目投资,要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新医院财会制度的实施,不是简单的将新财会制度运用于医疗卫生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按照新会计制度中所包含的理念来推动财会人员观念的转变,引入更多新的财务管理思想,并渗透到医院日常的财务活动中,推动医院财务活动从核算向管理转型,使会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从而达到既能真实、完整的提供会计信息,又能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服务的目标,有利于推动医疗机制改革的进程。

会计制度论文6

  新《制度》的修订要点,《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是协调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之间业务关系的基础性制度,现行制度颁布于1997年,本次修订旨在适应新《预算法》、全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要求,为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设提供基础性的制度保障。

  (一)补充完善政府资产负债的核算内容

  为全面提升政府财务信息质量,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设,新《制度》为“既要准确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也要全面反映与预算收支变动密切相关的政府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为此,一方面,新《制度》改进了会计核算方法。采用“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即对同时存在收入成支出及资产或负债变化的业务,对其收入、支出内容采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对其资产、负债内容采用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另一方面,新《制度》补充完善丫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一是为更加准确完整地核算反映政府、财政的资产情况,共设置资产类科目15个,较原《制度》增加4个。增设“股权投资”、“应收股利”等9个会计科目,删除“基建拨款”、“财政周转金”等5个科目。二是为全面反映政府、财政的负债情况,共设置负债类科目11个,较原《制度》增加7个。增设“应付短期政府债券”、“应付长期政府债券”、“借入款项”等10个会计科目,删除“借入财政周转金”等3个科目。三是完善净资产核算内容,修改部分净资产类会计科目名称,设置9个科目,较原《制度》增加4个。增设“资产基金”和“待偿债净资产”科目。四是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和报表格式,总会计报表由7张会计报表和附注构成,改进r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的结构和项目。

  (二)统一规范重要收支业务的核算方式

  新《制度》对原《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及《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等15个制度、办法及临时性通知进行了统一、规范和更新,完善了部分重要财政收支的核算内容。一是规范国库现金管理核算。增设“国库现金管理存款”科目,专门核算国库现金管理存放在商业银行的款项,与日常国库存款分别反映,并为建立财政库底目标余额制度奠定基础。二是规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和主权外债转贷核算。增设“应收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应收主权外债转贷款”、“应付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应付主权外债转贷款”科目,分别核算本级财政转贷地方政府债券、主权外债资金形成的债权资产和负债。三是规范财政对外借款核算。取消“暂付款”科目,增设“借出款项”、“其他应收款”科目,分别反映财政对外借款情况和其他日常业务往来核算业务形成的债权。四是规范年终国库集中支付结余核算。取消“暂存款”科目,增设“应付国库集中支付结余”科目用于核算反映政府、财政部门釆用权责发生制列支但预算单位尚未使用的国库集中支付结余资金,增设“其他应付款”科目用于核算其他口常业务往来形成的债务。是规范财政代管资金核算。增设“应付代管资金”科目,核算政府、财政部门代为管理的、使用权属于代管主体的资金。六是规范政策性负债核算。增设“应付政策性负债”科目,专门核算因政策明确要求承担支出责任的事项而形成的应付未付款项。七是细化债务收支的核算内容。设置相应的明细科目区分一般政府债务收支和专项政府债务收支分别核算,年终分别转入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结余科目。

  (三)删除与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相关的表述

  一是新《制度》第4条规定,“协调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国家金库、国库集中收付代理银行、财政专户开户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是总预算会计的一项主要工作任务,而原《制度》对此的表述是“协调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等之间的业务关系,共同做好预算执行的核算、反映和监督工作”。二是新《制度》第35条规定,“各项收入账务处理发生错误时,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共同更正”,删除了原《制度》“在发现错误的月份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及其他有关规定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共同更正”的表述。三是新《制度》第44条“组织征收部门和网家金库进行年度对账”,删除了原《制度》对此的详细说明,即“年度终了后,按照国库制度的规定,支出应设罝0天的库款报解整理期。各经收处12月31日前所收款项均应在库款报解整理期内报达支库,列入当年决算。同时,各级国库要按年度决算对账办法编制收入对账单,分送统计财政部门、征收机关核对签章。保证财政收入数字对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影鴯。

  (1)对国库会计核算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一是“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要求进一步完善国库会计核算制度。目前我国预算编制基础和实际收支的确认和报告主要釆用收付实现制,“双分录”记账将使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政府会计核算中得以广泛应用。国库会计作为政府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分支,目前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反映预算执行情况,是否需要参照新《制度》“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记录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二是众多会计科目的变动要求国库“3T”系统进行相应调整。国库TCBS、TIPS和TMIS中的会计账户、会计科目及系统参数,均与财政总预算会计科目具有密切的关联关系,需要根据新《制度》关于会计科目的变动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三是重要收支业务处理方式的变化使国库统计分析工作面临新问题。如,财政部门基于原《制度》中“暂付款”、“暂存款”两个科目的与专户、预算单位往来及国库集中支付结余等业务处理,是引起国库支出统计与财政支出数据差异的重要因素,新《制度》将其取消并代之以“借出款项”、“其他应收款”和“借入款项”、“其他应付款”、“应付国库集中支付结余”,这将使旨在减小国库支出统计与财政支出数据差异的工作更为复杂。

  (2)引导国库部门研究关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是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和新《预算法》的明确要求,国务院20xx年底批转广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修订《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无论总预算会计制度核算目标的重新定位,还是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及大1:相关会计科H的调整,都始终围绕“为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服务”这一主线展开。在此之前,财政部于20xx年底已经启动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同时,国内已有三支民间研究团队完成了对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核心报表--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并基于此得出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政府财务状况、债务风险等重大宏观经济问题的有益结论。人民银行国库作为参与政府财务管理的重要部门,应该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与应用情况高度关注,并拥有独到的理解和分析判断D

  (3)不利于经理国库制度的有效贯彻

  新《制度》删除r原《制度》肯定、支持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相关表述,将对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制度的有效贯彻产生影响。一是淡化了国库会计参与预算执行的作用,掩盖了国库会计对预算执行的核算、反映和监督职能。核算、反映和监督是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三大基本职能,新《制度》取消“共同做好预算执的核算、反映和监督工作”的表述,实际上是对国库会计核算、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的职能视而不见或拒绝承认,是对《预算法》规定的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制度的背离。二是限制了《国家金库实施细则》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是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重要制度依据,新<制度》以“相关规定”代替“《国家金库实施细则》及其他有关规定”,显然不利于《国家金库实施细则》充分发挥其对相关业务处理的指导作用。三是弱化了国库制度的适用性。新《制度》将根据网库制度规定的年终处理办法和对账办法删除,使相关的国库制度形同虚设,且不利于相关工作的及时高效开展。

  (四)相关对策建议

  (1)及时研究调整国库会计核算制度

  一是研究国库会计如何参照新《制度》“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进行相应调整,以便在掌握预算执行情况的同时,对政府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有所了解。二是结合新《制度》的修订情况,对国库“3T”系统的会计账户、会计科目、系统参数做相应的增、删、改调整。三是考虑在国库TCBS和TMIS系统中增设与新《制度》中“借入款项”、“借出款项”等对应的过渡性会计科目,逐步缩小国库支出统计与财政支出数据之间的差异。

  (2)研究关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相关情况

  一是学习了解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国际经验和做法,摸清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方法和研究要点,为加强对其的应用分析奠定基础;二是深入分析以政府资产负债表为核心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宏观意义,如对政府宏观调控及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相关影响;三是加强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具体应用的研究,如运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开展对各级政府财务状况分析、地方政府绩效评价及信用评级等。

  (3)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反映

  一是充分利用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国库信息化建设优势,优化改造国库资金集中收付流程,更好发挥国库事中监督职能;二是拓展国库统计分析研究领域,努力深化对国库支出规模、结构、进度的分析研究,从支出角度反映预算执行及财政支出绩效;三是适时适度将国库履行“出纳”监督职责的典型案例和国库的分析研究成果向社会公众展示,提升央行经理国库的社会影响力。

会计制度论文7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会计制度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由于医院的特殊性,医院的成本核算受到各界的重视,这就要求医院在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背景下,制定出科学、可靠、系统的成本核算体系。本文对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和意义、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以及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对医院成本核算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与研究,希望为有关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成本核算

  财务部门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部门,对企业未来的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医院的特殊性,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对医院成本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医院必须要加大对财务会计制度的管理力度,对财务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完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保证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一、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和意义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深化改革,医院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与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创新成本核算、竞争、效益方面的意识。第一,医院开展成本核算,建立成本核算机制,不仅能够适应市场的环境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竞争环境,还能最大限度的获得较小的能耗,实现效益最大化。第二,由于医院的经济收入渠道主要来源于药品收入、财政补助和医疗服务收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医院的健康发展有限制作用。而医院开展成本核算,能够为政府扶持和制定医疗服务定价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进而促进医院的医疗保险费用的改革方式日益完善,有效减少医疗、人力资源和管理成本,提升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效率,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公益效益,有利于医院的蓬勃发展。第三,成本核算工作在整个医院管理工作占有重要地位,成本核算能够准确剖析某一时期医院各科室的盈亏项目的具体情况,为医院调整不合理的收入结构和制定财务预算,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依据,充分了解医院当前的成本管理现状,及时发现存在的成本管理管理缺陷,进而实现严格控制医院成本、降低能耗和患者看诊的经济压力。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

  (一)成本核算的流程

  成本核算是指医院严格按照分摊方法和遵循规范化、细致化、精确化的原则将医院的各项医疗环节、管理活动所产生的费用进行整合和分析,计算得出的医院运营成本,最终成为医院科学决策的依据。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可分为总成本、科室成本、医疗服务成本以及病种成本,整个成本核算过程需要经过各科室的协助并进行分摊,最终由临床科室接收各科室转移的成本,其分摊步骤如下:首先:一级分摊,行政科室分摊管理费用至辅助、临床、技术科室中,然后将计入各科室的费用纳入整个核算体系,无法直接计入的费用再进行分摊。其次,二级分摊。根据对照参数和各种价格将辅助科室的内部成本分摊至临床、技术科室。最后,三级分摊,临床科室接收技术科室分摊的内部成本。这种核算流程便于获取医院的成本信息和各科室的具体的成本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财务工作的效率。

  (二)收入类别和成本类别

  1.收入类别。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将传统的药品收入和医疗收入结合为医疗收入,以医疗收入为基础,二次划分为二级明细科目,即药事服务费和材料收入,由于材料收入所占比重较大,可将其作为独立的二级明细科目,便于财物人员对材料和整个医院收入的管控。医疗收入中药事服务重点在服务,与纯粹的药品收入有所区别,单独管控也具有一定意义。总之,对医院的收入进行精细的分类,保证了数据进行的完整和准确,为医院的整个成本核算提供系统的、完善的数据研究。2.成本类别。财政专项支出、药品支出、医疗支出以及其他支出是医院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划分的四类成本。医院精细的划分主要是为了将医疗服务的收入补偿给药品支出,但现实情况难以将以和药品消耗的成本进行明确的划分。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具体应用

  (一)扎实的做好各项相关的准备工作

  在正式进行核算工作前,利用新财务会计制度,做好各项相关的准备工作,为后续的成本核算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第一,明确划分执行成本核算过程的单位,对各科室的职工采取编码策略,并细致划分各个核算单元,按照医院的规定明确核算工作的具体内容。第二,不断创新成本核算理念,定期组织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参与专业培训活动,提高财务从业人员核算的专业能力,加强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并对现有工作流程的弊端进行改进,充分发挥财务从业人员的价值。第三,强化管理、清查核算资产,医院的.所有资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需要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资产管理,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将成本核算按照单元进行分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第四,由于医院具有特殊性质,再加上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成本核算方法,医院人资部门将员工考勤制度落实到位,制定科学的考勤报表,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信息库,为后期的人员绩效考核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并对财务人员和医务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

  只有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才能确保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朝着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成本核算组织体系的构建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必要趋势,完善的成本核算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建立成本核算领导组,领导小组属于医院成本核算组织的领导核心,组长:院长;副组长分管副院长;小组成员:各科室具体负责人员组成;成本核算领导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按照规定的核算制度,制定成本核算的具体实行方法。第二,建立成本核算工作组,组长:财务部门领导;副组长;财务部门负责人员;小组成员;各工作项目的会计从业人员组成,主要工作职责是对医院管理、卫生医疗、人力资源的成本进行具体核算工作,准确编制各类成本报表,为成本核算领导组进行正确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第三,建立信息技术小组,由医院信息部门的人员构成,主要负责医院的技术工作,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保证医院核算的精确、高效和有序。对成本核算系统进行检修和维护,及时找出并解决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隐患。

  (三)明确成本核算项目、费用要素以及核算原则

  根据的相关规章制度,将成本核算项目划分为:卫生材料费用、人员经费以及其他费用,费用要素包括折旧费、工资津贴、各项福利待遇、社保费、绩效津贴、日常检修费等,在进行成本核算期间,成本核算人员严格遵循分期核算原则、合法原则、可靠性原则、谨慎性原则等,全方位的把握核算内容,确保无任何遗漏,提升医院核算工作的高质高效。此外,成本核算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涉及领域广泛,医院领导应加大成本核算的管理制度,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四、总结

  成本核算工作质量的高低,对促进医院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及医院内部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升医院医疗设备使用率和资金的利用率以及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吕明.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市场,20xx,(52):61-62.

  [2]谢其鑫,赵璇,丁方然,程薇.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核算中应用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xx,39(12):1580-1582.

  [3]韦健,王晓飞,蔡晓锋.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xx,32(04):48-49.

  [4]潘宏霞.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和实践[J].中国社区医师,20xx,31(21):165-166.

  [5]董音茵.成本精细化管理在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xx,6(23):13-14.

  [6]梁宁海.浅谈信息系统在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xx,(24):140-141.

  [7]唐亚明.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财经界(学术版),20xx,(04):89-90.

  [8]柯江,严宁.医院财务管理中全面成本核算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xx,(11):202.

会计制度论文8

  摘要: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强化医院的管理能力,我国财政部于20xx年1月颁布了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顺应新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出发,对强化医院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了讨论和阐述。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医院;财务管理;措施

  新财务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能够对医院的运行和发展进行更好的调节,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不过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使得医院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在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背景下,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是需要医院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影响

  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推行,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视。

  (一)积极影响

  一是改变财务管理目标。在新财务会计制度实施后,医院的财务统筹以及会计预算有了完善的理论指导,能够实现财务管理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对于医院的财务报表,新制度给出了具体的准则,为财务部门披露相关财务信息提供了便利;二是改变财务核算方式。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医院的财务核算工作必须以权责发生制为基本前提,改变了传统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并行的局面,增加了金融工具计量、确认等环节,推动了医院财务核算的健全和完善;三是统一财务报表。现阶段,许多医院在会计报表的编制上,存在着缺失或者不一致的情况,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要求财务会计报表必须统一编制,实现了医院财务管理的彻底改变,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二)存在问题

  1、预算管理体系缺失

  一直以来,受制度等因素的束缚,多数医院并没有完善的内部预算机制,使得医院对于财政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削弱了市场竞争意识,导致管理能力的弱化。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缺乏财政预算的热情,无法对医院的财政预算状况进行整体把握,降低了财务预算水平。

  2、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对于财务人员缺乏严格的要求,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者普遍存在着业务素质偏低的问题,无法满足预期的要求。具体来讲,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储备,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医院人事管控中往往会忽视财务人员的感受,将其划分到后勤部门,使得财务人员关注财务账目的处理而没有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强化,影响了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3、缺乏风险管控意识

  当前,许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都没有认识到风险管控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合理使用资金,就能够完全规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实际上,这种思想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医院,将会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影响医院的稳定发展。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强化措施

  (一)转变思想认识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要想得到有效强化,首先需要得到领导阶层的重视,转变其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对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全面贯彻和落实,采用多元化的'财务管理手段;其次,应该在医院内部加强财务管理的宣传,在医院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得全体职工都能够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中;然后,财务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从医院发展的实际出发,对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贯彻和落实。同时,应该立足当前医院的运营情况,对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财务管理工作的走向进行明确,对相关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和处理,统一到财务核算中。应该构建完善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推动医院的会计核算以及资金管理,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全面化和统一化,确保医院的所有经济活动都能够处于可控范围内。

  (二)完善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医院财务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凸显医院的技术质量和医疗水平,展现医院自身的竞争实力,应该得到医院管理层的重视。通常情况下,医院在开展相应的医疗卫生以及科教等活动时,必须具备充足的资金支持,这也是医院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无法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医院的盈利能力和综合实力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应该加强对各项成本费用的分析和控制,可以通过系统化的手段和措施,对相关内容进行关联性剖析,如成本参数、成本核算、目标完成度等,将其与最近几年的信息进行对比,在明确医院当前发展状况的同时,对医院自身的发展潜力进行深入发掘,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三)健全风险管控

  财务风险贯穿于医院运作的全过程中,在许多环节都有所体现,引发医院财务风险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前者包括了医院的内部控制能力、医疗卫生水平以及资金状况,后者则是相应的医疗政策等。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对于财务风险的管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完善风险预防体系,立足医院实际,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适应新的财务会计规范的要求;二是强化风险控制意识,应该结合相关政策与规范,对会计处理的目标进行明确,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将财务风险管控落实到医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同时,对于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培训力度,促进其专业素养的提高,增强其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和判断力,提升医院对于财务风险的抵抗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医院财务管理的许多环节都做出了一定的修改,推动了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加快了医院内控制度改革的步伐。医院应该重视起来,对新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贯彻和落实,推动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楠.基于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医院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8(2):28

  [2]祝丽华.新财务会计制度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探讨[J].现代营销,20xx,(12):32-33

  [3]李阳,杜文英.新财务会计制度视角下医院财务管理路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4):77-78

会计制度论文9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我国各项财经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事业单位在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同时也改变了预算会计运行中涉及的内外部环境。所谓预算会计主要是指以预算管理作为核心,以发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作为基本目标,以预算的收支核算作为重点内容,核算各事业单位预算资金运动的过程、运动结果的会计体系,它的运行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提供了最基础的会计数据资料和信息。因此,为了进一步保证我国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有序、有效进行,保证各项财政拨款资金的高效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是事业单位必须正视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国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了公共财政体系,并先后推出了政府采购、政府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收付等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方案。这些举措的推行有效地防范了各项贪腐现象的发生、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是对原来的会计体系、预算体系制度的一次大的冲击,实现了会计体系和预算会计制度的完美结合,全面推进了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步伐。但是,在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中问题频出,严重影响了改革与创新的效果。

  1.事业单位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缺乏科学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事业达内的预算会计基本采取的是收付实现制来进行会计核算的,对于财政资金的流向基本都集中在年度预算中,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核。但是,这样很容易使事业单位忽视了对长期资本的管理,无法实现在一定经济周期内对资本的全面、有效地管理,最终对事业单位的各项预算决策的效果产生影响。例如:很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处置欠妥,有的不计提折旧,有的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完善性,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价值虚增或降低,而在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报表中无法真实、可靠、科学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

  2.事业单位现行的预算会计报告体系缺乏完善性

  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共同构成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体系。在会计报表体系中,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它所呈现的是事业单位在特定日期内的财务状况;收入支出动态化报表属于动态化的报表,所呈现的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支出的分配情况。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是遵循一定的原则制定的,在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是静态与动态的两种信息。这种方式完全缺乏理论支撑,并且在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同时,在事业单位的与制度中,不仅将资产、负债、基金等内容纳入到资产负债表中,更是将收入、支出项目也反映在其中,很明显,在这张报表中存在财务数据上的交叉和重复,从而导致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基金总额出现虚增的现象,这对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实际状况造成了障碍。

  3.事业单位现行的预算会计科目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在原来的事业单位员工工资的发放、固定资产的购进等财政资金基本都是由国家、地方财政主管部门直接拨付到事业单位的。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目前,这些资金都是由财政部门按照相关的程序规定直接拨付到统一的账户、采购专用账户中的。例如: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收入已经不再表现为过去的货币资金的形式,而是通过多方面形式表现出来的。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逐步深入实施,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发生了这种变化。针对这种变化,如果事业单位不能及时调整对应的会计科目和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就无法真实、科学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实际财务收支情况。可见,事业单位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忽略了资金来源产生的变化,导致由预算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例如:在无形资产的摊销上,现行的会计制度中分成不同的情况来对待,对于那些已经实行了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应在收益期内平均摊销无形资产,并将摊销后的金额计入到经营支出中;对于未进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而是将无形资产一次性摊销到事业支出中。可是,对于那些金额大、期限长的无形资产如果一次性摊销一定会对无形资产的价值估量带来偏差。

  三、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改革的对策分析

  1.不断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信息体系的完善

  预算会计信息体系的完善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不同要求。如前所述,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与会计制度中缺乏针对性、系统性,无法满足预算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此,必须对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信息体系进行完善,提高会计信息的获取效率,促进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效率的提高,促进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公开性。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从本质上彻底改变现行的预算会计报告系统的状况,在加强财务信息完整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同时为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2.实现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化

  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是保障事业单位会计准确性、完整性、科学性的基本前提。事业单位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做好预算的编制工作,避免出现重复性预算编制,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例如:对于事业单位的收入,应当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将财政拨款、预算外资金进行分类汇总,一定要将财政返还收入纳入预算外资金中。再例如:在现金流量上,要通过权责发生制合理确定事业单位的资产与现金流量,从而进行全面的成本分析,以保证收支平衡的同时,时间事业单位的科学化决策。

  3.创新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方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收付实现制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的要求。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各事业单位应立刻采取权责日发生制,真实、有效、完善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的基本财务状况,实现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目标。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对现行的预算会计科目进行改革与创新,例如:将一些一级科目改为按部门设置,实现预算科目的分类管理;可以增设二级、三级会计科目,拓宽现有的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真实全面、完善地反应事业单位的预算情况;优化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改进“应缴财政专户款”、“应缴预算款”等账户的核算方法,形成科学而完善的预算会计管理体系。

  总之,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复杂性的、系统性的工程,在对其进行理论创新的同时还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创新。虽然目前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与创新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一定能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会计制度论文10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环境问题迫在眉睫。而我国尚未有完善的环境会计制度,导致环境会计核算内容和方法无法可依。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环境会计,在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建立了一套健全的环境会计制度。因此,对日本环境会计制度的研究,并从中归纳出其经验做法,对于我国环境会计的实施与推广、及其制度构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对该国环境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分析基础上,阐述对我国环境会计制度构建的启示。

  二、日本环境会计的制度化

  1.日本政府积极推进立法

  日本政府将1999年确立为“环境会计的元年”[1],着力推进该国环境会计的开展。日本政府在提出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目标后,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总量控制准则,为环境会计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1997年,日本环境保护省组建了由产官学各界组成的环境会计委员会,在环境会计指南的制定和推进环境会计实施方面做了大量做有成效的工作。

  2.环境会计制度化和实用化

  环境省1999年3月,发布了《环境成本的控制与公开指南(征求意见稿)》,随后于20xx年6月发布了《环境会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0xx年5月对该指南进行了修改和补充,颁布了《指南(第2版)》;同年6月发布了《环境报告指南20xx—关注利益相关者》;20xx年3月,发布《指南(20xx版)》;此后,环境省于20xx年4月颁布了《环境保护成本分类指南》。20xx年2月,《指南(20xx版)》的发布,使环境会计在内容要求上更加详细具体,更加具有指导意义。《指南》的不断修订完善、推陈出新,对企业建立环境会计核算体系、遵守环境会计制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3.环境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在日本的许多大学中不仅开设了环境会计的课程,而且强调加强环境会计的应用推广,邀请企业界实务经验者进行学术交流,吸收更多的学者投身于环境会计及其制度构建的研究之中,为环境会计制度的构建及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国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

  1.政府相关部门参与不积极

  我国环境保护部虽然在很多环境事务活动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缺少对环境会计的关注。而日本政府在推进实施环境会计项目方面,以环境会计研究委员会为核心,开展一系列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以及环境会计制度构建的研究。

  2.缺乏相关的法制法规

  近年来,虽然我国相继颁布了《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但是已颁布的法律与环境会计关联性较差[2],导致企业在开展环境会计时,无法可依,使环境会计的开展缺乏针对性、规范性。

  3.缺乏环境会计的专业人才与研究

  环境会计是近年来才新兴起的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我国环境会计的专业人才匮乏,大部分的会计人员只了解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基础知识,缺乏对环境会计的学习;环境会计的研究,目前仍停留在理论研究和国外经验的介绍的.层面。

  四、对我国的启示

  1.增强政府在环境会计制度化中的作用

  我国环境保护部的职责主要是对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承担落实国家减排目标的责任、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工作、负责环境监测和信息发布等。缺少对环境会计的关注,应借鉴日本的经验,建立环境会计的产官学推进机制[3],以推进环境会计制度的构建及其实施。

  2.及早出台我国的《环境会计指南》

  我国至今尚未建立一套健全的环境会计制度,导致企业对环境会计的核算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致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参差不齐,缺乏完整性。日本在环境会计制度建设过程中,边实践、边研究,在应用中不断地修订环境会计指南。我国应借鉴日本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指南》[4]。

  3.以环境报告书为媒介推进环境会计的开展

  在借鉴日本经验建立我国的《环境会计指南》的同时,大力推动企业发布环境报告书,通过环境报告书将本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利益相关者,将环境报告书作为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作为传递环境会计信息的媒介,以增强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结论

  日益枯竭的原料和能源的现状,要求我国必须坚持不懈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要突破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应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及早出台环境会计指南,以环境报告书为媒介大力推进环境会计,并加强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我国环境会计制度化的需要。

会计制度论文11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教职工和学生数量逐年递增,办学体制和形式也呈多样化,使得高校会计业务和核算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校的财务管理日趋重要,而我国高校的会计制度相对滞后,执行过程中制度问题和缺陷尤为突出,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急需进行改革。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会计制度新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基础,将基建业务与基本业务核算系统合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运营水平。

  关键词:高校;会计制度;缺陷

  目前,在科教兴国战略方针指引下,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学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全新形势,改革和发展进程加快,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但是,高校会计业务和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办学体制和形式日益多样化使其对财政拨款的依赖性逐步减弱。高校会计在核算方法、内容上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现行会计制度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和缺陷,有必要加以修改和完善,以保证高校资产安全。

  一、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

  现行高校会计制度1998年开始实施,是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规范高校会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起了重大的作用。然而,十年以来,新型经济业务的增加给高校带来了很大的难题,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存在很多缺陷,已经不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新环境。

  (一)会计核算基础的缺陷

  现行高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已不能全面反映高校的财务收支及资产负债情况。在收付实现制下,高等学校欠缴的学费不作反映,少计了学校资产,资产和负债不能如实反映,甚至形成无法收回的坏账。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而不计提折旧,并且用固定基金核算其在净资产中所占的价值,必然高估净资产。同时,高校普遍通过大量举债来加速发展,更容易夸大学校的可支配资源,造成虚假的收支平衡,容易形成财务管理漏洞。

  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着不足,收付实现制不能如实反映高校的收支和结余,资产负债的不实也必然引起收支不实,结余也就不能反映实际情况。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不做区分也不利于资产的管理,对学校确认资产、负债以及发生的应付贷款、征地款等在收付实现制下不进行账务处理的债务,现行核算制度已经很难适应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

  (二)会计主体多元化不利于反映财务状况

  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规定,国家对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不执行本制度。这使得基建资金单独核算,学校财务会计只核算教育事业活动,高校内部形成两个会计主体。而任何一个主体都不能反映会计主体的整体经济活动,违背了会计主体原则。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基建的投资大部分需要学校自筹资金,教育经费的主体与基建经费的主体分别核算会造成高校资产账实不符。尤其高校建设项目靠学校贷款解决,贷款本金及利息由学校财务偿还而没有体现在学校财务报表上,学校负债状况不实,基建项目成本核算不准确。会计核算对负债及潜在财务风险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不能全面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

  (三)缺乏现金流量表,财务报告不能提供完整信息

  现行高校会计制度没有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现行高校的基本报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支出明细表,侧重于反映预算收支结余情况,只为预算管理统计数据服务,不能满足与部门预算对比的需要。现金流量表能准确地反映货币资金的实际收付情况,高校会计需要利用现金流量表反映货币资金收支情况,进行监管和分析会计核算情况,弥补实支数和与列支数不一致的不足,为有效管理提供准确多元化的信息。

  (四)会计科目不完善,无法核算教育成本

  现行高校会计制度没有设置接受投资方面的会计核算科目,高校投资的账务处理随意性很大。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科目也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而不计提折旧,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客观性原则。负债分类不科学,长短期借款不考虑用途之分而全部计入借入款科目核算,违背了明晰性原则。

  高校作为事业拨款单位不进行成本核算,而高校教育成本是遵循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基本原理,运用一定的会计程序核算所得。它是按权责发生制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记录的各种耗费主要是实际支付的现金支出,不能客观地反映高校运行成本。而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因此核算高校教育成本必须改革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建立教育成本核算制。

  二、高校会计制度改进的措施

  高校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原有会计制度已经非常不合适,近些年以来,各高等学校也在积极寻求改革会计核算制度的方法,依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施行新的方法。具体的改进措施各不相同,下面针对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提出改进的措施。

  (一)根据实际情况将两种会计核算基础结合

  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基础,可以用权责发生制来弥补收付实现制的不足,能够适应高校的核算和管理需要。权责发生制体现了收入与支出之间的配比关系,对应收未收的款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来核算,对高校的固定资产按权责发生制计提折旧,可以堵塞管理漏洞,在会计账目上明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满足高校成本核算的需要。但是高校的具体情况又决定了它不能完全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高校会计核算基础,只能部分地采用权责发生制,如学费的收取、附属单位缴款、金融借款融资等利息的核算等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反映高校的债务。而外单位汇入的暂时不明款项、财政拨款、捐赠收入工资支出等仍采取收付实现制,两种核算方式并存可以很好地进行高校会计核算。

  (二)将基建业务与基本业务核算系统合并

  高校经济环境的改变促使办学主体多元化,两套账带来的各种问题只能由基建业务与基本业务核算系统合并来解决。财务报告实体应能全面反映整个学校的经济资源,现阶段高校的主管部门可以提出统一要求,将各种借款都作为一般业务核算,也可以编制合并报表将基建报表的相关内容并入高校财务报表中。增设“在建工程”科目,用于核算在建的基建项目价值,全面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

  (三)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基建财务核算与校财务核算合而为一后,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基建款项并入到校财务的教育事业收入项下,高校应编制合并的会计报表,进一步完善资产负债表,并分别核算固定资产的原值及计提的折旧。补充增加高校现金流量表和附注披露,把资产负债表分为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更好地反映资金运营情况。同时,为了反映未来的财务状况及收支事项,应设置相应的报表项目,将资产项目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负债项目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更好地反映高校的资产负债状况、流动比率、偿债能力等信息,满足高校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四)科学地增删一些会计科目

  高校可以根据实际经济业务的需要,按照国家统一事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增设或删除一些会计科目,以满足国家预算管理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为了在会计账目中适当地反映高校教育成本,增删的会计科目应从实际出发,按高校的具体情况实行。可以增加“应收学费”科目,专门核算高校学费收入和欠费等情况;在资产负债表中增设“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科目,设置明细科目,同时取消“借入款项”科目;增设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对固定资产价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和收入进行详细核算,同时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账户等等,并且对无形资产的核算科目加以注意。

  另外,长期以来我国会计主体分为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而高等学校不计算损益,不以营利为目的,明显是非营利组织,应与国际接轨,以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作为其会计制度的发展方向。高校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其应当按照要求定期报送资金的使用情况,这种要求为高校推行基金会计模式奠定了基础。基金核算模式可以严格管理各类基金的支出内容,及当年的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确保各项资金在总量上和收支配比不上突破预算的限制。因此,高校会计制度改革中应以基金会计为高校会计模式的改革方向。

  三、总结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广阔生源,大规模新建校舍,多渠道筹借教学经费等新兴事务层出不穷;高校的财务管理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原有的会计核算制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环境。如果各高等学校试图在保证教学水平的前提下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现行不合理的会计核算制度是适应高校发展的唯一途径。

  各级政府部门都重视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高等教育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加以解决。高校经费来源结构以及使用状况和效率的变化,使得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财务管理在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中占据日趋重要的位置。高校内部管理和控制是指整个高校管理体制和管理框架的控制,是以经济管理环节和资产管理环节为控制重点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而加强内部控制,对于高校完善管理,提高运营水平有重大意义。

  因此,各高校都积极寻求改革措施来适应新环境对高校会计制度的要求,合理确认核算内容,真实反映高校财务状况和产权状况是正确核算高校财务的前提。正视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并加以分析改善,建立一个动态改进、权责明确的管理机制,是高校应对经济发展新情况和会计核算新内容能找到解决方法的正确途径。据此,高等学校可以保证管理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实现高校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战略的实现。

  参考资料:

  [1]孙霞.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决策探索,财经纵横,20xx,(5).

  [2]华永杰.高校内部控制的常见缺陷及改进措施[J].财会通讯,理财版,20xx,(6).

  [3]张会娟.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xx,(8).

会计制度论文12

  摘要:国家电网公司是我国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意向和利益决定了国家电网公司的行业特点和业务交易行为。随着国务院关于集中改革国有企业的文件下发,国家电网公司资金来源的渠道等各方面都必将有着深远的变化,相应地会计政策也应该快速地适应国有企业会计政策管理个性化方面的需求,因此在国家电网公司集中改革的势在必行的趋势下,探讨并有序地执行国家电网公司会计政策改革具有重要性和实际性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国家电网公司;会计制度;改革

  1.国家电网公司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国家电网公司会计的核算对象是电网内各部门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是反映和监督国家电网公司资金运动及其结果的一种管理活动。其职能是会计在国家电网公司进行各项业务活动中所具有的对财产物资和经费收支活动进行管理方面的功能。随着国有企业集中控制改革的推进,国家电网公司会计的适用范围也是随之相应变化。过去国家电网公司在预算管理上将其分为全额预算、差额预算和自收自支等三类。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方面的完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国家电网公司财务管理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公司会计呈现单位产权和主体多元化现象,这就迫使国家电网公司会计要施行权责发生制而不是现金收付制,首先进行成本核算,然后再编制各种财务报表,最终实现区域国家电网公司会计在格式内容上趋同,达到财务集约化管理,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提高自身综合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现行国家电网公司会计核算方面不足之处

  (1)年度预算上报时间推迟,项目预算打捆现象较为严重。推进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方案制定的指导性不强,与管理实际的差异较大,未能按时完成国网公司的考核要求。

  (2)建立完善的财务集约化组织领导体系需要机构调整,但调整后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力度有待加强,里程碑计划不能得到正确履行。

  (3)修订后的成本标准部分项目与历史成本差异较大。现金流预算的偏差率太高;现金流预算未能实施按旬编制、按日控制。

  (4)短期融资比例过大,会引起资金周转困难。涉及单位多,情况复杂,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及税务风险.基础数据不完善、积累分析数据少、分析深度不够。

  (5)牵头部门对完善公司电网检修运维项目标准成本工作开展的积极性不高影响项目实施效果。系统集成难度大,购售电业务系统与成熟套装软件集成难度较大。

  3.国电电网公司会计制度上不足之处的原因分析及改革建议

  3.1国家电网公司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研究

  3.1.1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国家电网公司应设置“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具体核算公司各部门因出售、报废和毁损或其他处置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科目,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等。

  3.1.2无形资产核算制度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的不断发展,无形资产在国家电网公司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是国家电网公司国有资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对无形资产流失现象已经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目前公司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却未能跟上步伐。

  3.2国家电网公司财务报表体系改革研究

  国家电网公司是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直接保障,资产庞大,资金雄厚,在收纳大户所和居民电费时会取得巨额收入,但这部分收入无法弥补全国内区域电网大量建设和维护支出,因此国家电网公司通常需要国家的财政拨款。国家电网公司的以上特征决定了电网公司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及其对会计报表信息的使用要求与其他国有企业有所不同。

  3.2.1财务报表中补充辅助财务报表的对策建议

  国家电网公司不仅要编制总体财务报表,还要补充一些辅助的财务报表。需要补充的辅助财务报表包括:

  (1)收入支出表附表

  收入支出表是反映国家电网公司在预算框架内的年度收支总规模的.报表,是反映国家电网公司在一定期间预算类的收入、支出、结余及结余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

  (2)无形资产明细表附表

  增加无形资产附表,详细反映无形资产的形成、所有、折旧、转让及预计给公司可以带来的经济效益。

  (3)区域电网建设工程明细表附表

  为了有效地反映区域电网建设方面的财务信息,在国家电网公司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时,还应增加区域电网建设工程明细表附表。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整地反映国家电网公司的财务状况、才能够提供全方面的财务信息,从而能满足北京国网总部和社会报表使用者不同的需要。

  结论

  国家电网公司会计科目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为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规范会计电算化的核算,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收集、集中监控、分类查询,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分公司将售电收入实时管理系统和财务集中核算系统结合在一起统一进行了推广实施,为使集中核算后财务管理工作规范、畅通,特制定本办法。在飞速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正确高效地改革国家电网公司会计核算的理论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国家电网公司管理体制改革、国家电网公司投融资体制、资产的特异性等内容引致的会计核算问题错综繁杂,设计规范国家电网公司的会计活动内容,使其符合我国国有企业单位管理体制和其业务内容的实际情况,协调好实用性和前瞻性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吴大军,牛彦秀.《管理会计》.东北财政大学出版社,20xx.

  [2]《20xx年国有企业工作情况与20xx年工作重点》.国有企业简报,20xx.

  [3]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4]黄尚勇.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思考[J].会计研究,1999(02)

  [5]任海芝,朱文.现阶段国家电网公司应如何集约化管理[J].20xx.

  [6]郑亚莉,余建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xx.

  [7]新华时评.国有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EB/OL].农历,20xx.

  [8]张文祥.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研究[J].财务与会计导刊,20xx(02)

会计制度论文13

  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构成,农村三资管理会计制度是对农村三资管理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体系,也是规范农村经济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支撑。农村经济建设是我国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三资管理又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不仅会影响当下的经济趋势,还会影响三资管理会计制度所发挥的作用。三资管理会计制度的完善,是当前农村三资管理过程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农村三资管理会计制度的创新发展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1农村三资管理会计制度

  三资管理会计制度是指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管理的制度,从而实现对农村三资规范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在农村集体资产方面,要建立资产的清查、评估、承包租赁和台账制度,在农村集体资金方面,应该要建立财务管理、审批、预算结算、集中核算等制度,在农村集体资源方面,应该要建立资源等级分类制度、专项管理制度、承包租赁制度、协商招标制度。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是当前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农村三资管理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一方面有利于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推进,随着农村集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的理念产生的限制和束缚越来越明显,在新时期,农村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各种资产、资源和资金的利用,必须要根据农村经济活动进行分类,对农村经济活动中需要进行成本核算的对象进行确定,并且将农村的资源盘活,从而实现对农村三资的重新配置,使得农村三资实现增值。另一方面要有利于农村和谐发展。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三资属于集体资产,通过对集体资产的充分利用、规范化利用,可以让农民体会到自己在三资管理过程中的主体性,从而减少农民与其他组织机构之间的纠纷,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2农村三资管理中会计管理措施

  2.1农村三资管理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是对农村三资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管理,确保农村三资得到充分、公平、公正利用的重要途径,包括财务预测、决策,资金的筹集、运用与分配等,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确保农村的经济建设工作顺利推进。随着农村不断发展,农村三资会计管理任务也越来越重,当前农村三资管理过程中的会计管理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农村三资管理会计制度不完善,会计人员的学历较低,与三资管理工作不相匹配。同时,在很多农村地区,部分会计人员无证上岗现象十分普遍,由于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低,在会计管理过程中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依旧采用各种传统的管理方法,对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不够,还没有实现完全电算化发展。从会计管理的.整体来看,农村三资管理会计制度的记录账本也比较杂乱,在农村三资管理过程中没有设置科学、明确、合理的会计科目,而且传统的会计查账纸质化的方法也带来了诸多不便,比如再查看某个项目的资金收入情况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较多的分类,需要引出或者叠加,不仅容易出现杂乱,还会出现错误,加上传统的纸质化管理会导致三资账本在很多人手中流传,对账目的规范管理产生影响,有的账目来去不明。

  2.2农村三资管理会计制度的发展

  2.2.1加强对农村三资管理会计制度建立和完善工作的重视

  当前很多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对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观念还比较传统,使得三资管理会计工作缺乏系统性管理制度,工作比较分散,没有达到三资管理核算的目标。在新时期,三资管理的会计核算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在三资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对各种财务会计项目进行规范化设计,还应该要注重预算管理,预算编制和执行是实现会计规范的重要途径,可以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对农村三资进行充分利用,促进经济效益的发展。

  2.2.2加强会计集中核算

  在农村三资管理过程中,会计管理制度的创新是一步步实践出来的,会计集中核算对于农村三资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要对三资进行清算,然后建立统一的账户,实现对三资的规范化、集中化管理,防止传统的分散管理对三资利用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另外,在三资管理过程中,还应该要注重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同步进行,对会计核算进行规范的同时也要加强会计监督职能的完善,从而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例如在三资管理内部要加强控制制度的完善,首先应该要明确相关部门的内部人员的职责,确保各项工作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尤其是一些与财务会计相关的工作,必须要采取集体负责制度,一旦出现问题,所有人员都要承担责任,从而使得单位内部的人员而已相互监督,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制度,对三资管理的各个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三资管理的资金用在相应的工作中,并且要及时对三资管理的会计信息进行核查,减少会计失真现象。另外,三资管理还应接受外部的监督,要及时将农村三资的使用情况公示出来,接受社会与农村群众的监督,体现出农民的主体性,防止三资管理中有的人员出现违规和暗箱操作。

  2.2.3培养人才

  农村三资管理会计制度的完善以及实践,必须要有专业的会计人员,为了实现对会计制度的创新,首先要加强三资管理过程中专业会计人才的管理,同时对会计人员进行在岗培训,以再次教育的模式提升农村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开展多种培训课程,引导会计人员学习更多的新会计管理方法以及理念,同时要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电算化管理模式的教育,提高农村三资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为农村三资管理会计制度的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应进行效绩考核制度,改变农村会计吃大锅饭的现象,根据每一个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制定相应的目标,再根据目标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励或者惩罚,提高会计人员的紧迫感。综上所述,随着农村三资会计管理的不断完善,三资管理过程中的会计制度也越来越重要,传统的三资管理会计制度不规范、不完善,会计人员水平不高,导致农村资产浪费现象严重。对此,在农村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村三资管理过程中的会计制度的规范化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充分利用农村的各种资产资源。

会计制度论文14

  摘要:作为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基础性工作,预算会计在促进事业单位管理方法更加科学和现代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是基于20xx年1月1日起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讨论,就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中预算会计制度现阶段存在的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在固定资产购置的后续处理上存在一定矛盾、未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率、报表系统不够完善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就此提出预算会计制度相应的解决方案策略,提高决策有效性,希望能抛砖引玉,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论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水平的不断进步,事业单位中预算会计制度也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做出相应调整。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直接反映事业发展的财务状况、承担着对企业财务监督管理核算资金的责任。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引领下,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完善预算会计管理模式,推动事业单位与不断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一、现行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在固定资产购置的后续处理上存在一定矛盾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以收付实现制基础,但业务流程的账务处理上贯彻了权责发生制。例如:省属某单位购买一台染色体分析设备,合同金额为155万元,合同规定设备移交验收合格且收到发票后付设备款的95%,预留保证金5%在两年质保期满后付。验收合格收到发票时,在会计上处理为借:固定资产155万元,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155万,同时借:事业支出-项目支出-资本性支出155万元,贷:财政补助收入(或零余额账户)147.25万元,贷:应付账款/供应商7.75万元。从会计处理上讲,该设备的采购活动已经基本完成,这项155万元的支出很可能全额支付,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该尾款应算做支出。但是由于财政拨付专项款是全额一次性拨补到位,而到年底7.75万元尾款无法支出,超过两年由财政视同财政补助结余予以收归国库。这就导致两种核算基础作用在同一个经济业务中出现了矛盾。这样,有的单位为完成预算任务,避免无法支付尾款,就采用突击用钱,直接在合同中规定全额付款的方法,直接损害了国有资产的安全。

  (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前提下,不考虑预计净残值不符合事业单位发展需要

  事业单位承担着科教文卫等工作,相应配置了各类专用设备,例如笔者所在的工作单位为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相应公共卫生、卫生应急的专用设备占用资金占单位总设备金额的80%以上,其中价值在50万元以上的设备为20台(套),占固定资产总金额的55%。专用设备价值高、升级换代时间快,设备淘汰率高。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虚提折旧,其目的是为了更准确的'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更全面、真实的信息,在“虚提折旧”的前提下,将净残值率设置为零削弱了计提折旧的意义。

  (三)报表系统只反映当年数,孤立于以前年度,不够完善

  现有报表系统很全面的反映了本年的财务状况及单位运行成果,并且将本年的各项经济指标与财政“二下”预算数进行比较,以完成“二下”预算的百分比作为单位和部门的考核指标。但是现行的报表系统割裂了本年度事业运行情况与上下年的关系。使得报表使用者在掌握单位全面信息上受限,从而也阻碍了年度决算报表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我单位收到20xx年度财政拨款500万元用于卫生应急专项,当年发生300万,结转200万至20xx年,若20xx年度用了180万,则财政决算报表上只能看到“卫生应急专项”资金年初余额200万,本年发生180万,结余20万。无法反应该专项款的真实运作状况。

  二、针对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完善财政考核指标

  针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在固定资产购和置的后续处理上存在的矛盾,笔者认为财政部门应完善考核指标,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实际已经发生的业务,有很大可能会导致资金流出的经济业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核,不应该“一刀切”的将下达两年以上的结转资金一并视同财政结余资金予以收缴。同时,为避免有的单位故意将剩余指标全列为待付款,应加强不定期的专项审计。或者财政收回视同结余的资金,再根据基层单位报送的具体情况该收缴的收缴,该重新下达的重新下达。

  (二)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率

  在现有的事业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折旧已经进行“虚提”,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真实准确的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单位的资产结构。笔者认为固定资产的管理与企业全面接轨也成为必要,不考虑固定资产折旧仍旧无法完全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状态,使得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一行为的效果打了折扣。购入固定资产时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率是有必要的。

  (三)完善体系提高报告实用性

  财务报告的编制目的是为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建立起具有针对性且系统合理的预算会计制度,以提高预算报告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提高决策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报告系统中增加上年数,为基层报表和决算报表增加纵向对比的数据,使得报表体系更加充实实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伴随我国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和发展,事业单位针对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不断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新时期事业单位需要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对预算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国家也需要制定和修正法律法规,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xx)》.福建省会计学会

  [2]沈丽欣.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01):56-57.

  [3]吴毅青.浅谈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22):11+78.

会计制度论文15

  摘要:1997年出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规范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电算化的普及也迫切需要新的会计制度做出规范。20xx年出台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恰好是一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管管理模式改革的契机。本文通过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优越性的讲解,提出了该会计制度下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注意问题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化和优越性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并不是孤立的,是与国库集中制度的相关规定遥相呼应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科目设置方面有所调整,分别增加了“财政应返还额度”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两个科目。同时,对于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涉及到的如财政直接补助、财政直接以及财政授权支出等方面的问题,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财政支出的核算的变得更加规范。例如,只有事业单位的代理银行得到财政部授权之后,通过国库账户将资金直接打到单位或个人账务的行为,才定义为财政直接指出。此时的财政直接支出应该贷记“财政补助收入”,并借记“事业支出”。同时,财政授权支付也必须由事业单位直接授权所属的银行机构,在符合相关金额规定的情况下,将款项直接打入收款人的账户中。可以说《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对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范。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涉及到原制度未清晰的概念,也做出了解答,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二、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更新事业单位会计人的观念

  会计人员要从原有的会计制度过度到新的会计制度,保障衔接过程流畅的最重要内容还是理念上的改变。首先《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优越性是不容忽视,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必然会遭到固有思想的反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主管在认识到新制度的优越性的同时,也要进行宣传和推广。特别是对于一些资历较为老的会计,一定要和他们强调《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实施带来的便利性,通过实例模拟,帮助他们从理念上有正确的认识。只有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人的真正从心里出发,观念有所改变,才能从行动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加强单位内部会计人员培训

  20xx年出台的《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对于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完善。无论是从报表的整体结构、计量的基础、会计科目的设置等方面都是有了新的政策性改变。然而,多数事业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由于熟悉老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往往形成思维定势。因此,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特有的培训。一方面,可以不断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基础知识以及对实际新会计制度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会计人员实践操作规范的再训练,帮助他们更好的提高业务能力。培训方式可以采用印发《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手册等传统的方式来进行。也可以组织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的集体探讨,发现在日常账务处理中《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所带来的新问题。如果企业单位的经费足够,也可以聘请会计专家进行两种制度对比的讲解。可以从《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优越性方面着手,帮助单位内部的会计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新制度。

  (三)收付实现制改全责发生制相关应注意问题

  通常来说我国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而企业单位采用全责发生制作为应计基础。然而,《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逐步推行全责全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核算方式。诚然,全责发生制能够更好的衡量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但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员成本支出,对会计人员专业化要求更高。因此,在符合《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下,从收付实现制改全责发生制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到哪些核算项目依旧采用收付实现制能够更为节约人力成本。一般来说,属于财政专项拨款相关的财务核算可以依旧沿用收付实现制,而其他事业单位营利活动则宜采用全责发生制。毕竟收付实现制改全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活动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是需要慢慢来,从而更好的结合实践和《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进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规范化、效率化。

  (四)完善新老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

  新制度在推广和完善的过程中,总会面临着一系列阻碍。尤其是在新老交接的间隙,需要给事业单位的会计们一定的缓冲时间。首先,是关于会计核算方面,我们应该完善新老制度的衔接。特别是涉及到会计科目的.更新方面,应该逐渐摆脱原有的认识,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制定。其次,在会计报表生成方面,若有新老制度的交接部分,应该在补充说明或修订中予以说明。再次,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发展方向定位的问题。《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能够逐步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财务管理模式方面向企业化靠近又不失自己的特色。最后,若在新老会计制度衔接中存在任何的问题,也可以和当地的会计主管部门展开积极的沟通。了解《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的难点和易错点,确保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

  三、结束语

  对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该注意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整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人的观念、加强单位内部会计人员培训、首付实现制改全责发生制相关应注意问题、完善新老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帮助各位事业单位的会计同仁们更快的适应《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领域做出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俞晓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企业研究,20xx,22:87-88.

  [2]戴敏.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资产会计核算中的注意事项和建议[J].财务与会计,20xx,05:63-65.

  [3]刘安英.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商业经济,20xx,04:93-94.

  [4]]邵淑莉.浅析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xx,05:18-19.

  [5]冼齐常.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几点问题及改进建议[J].知识经济,20xx,14:96.

【会计制度论文】相关文章:

会计制度论文11-19

会计制度论文05-16

会计制度论文14篇02-09

会计制度论文(15篇)02-01

会计制度论文15篇12-08

会计制度论文(精选15篇)02-02

会计制度论文(汇编15篇)02-03

会计制度论文通用15篇02-04

(优秀)会计制度论文15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