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时间:2024-05-27 12:57:01 企业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企业管理论文【经典15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企业管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管理论文【经典15篇】

企业管理论文1

  摘要: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一再表明,不论是国家建设还是企业发展,生产力是决定性的力量。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充分尊重人的劳动及其对利益的合理追求,以便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二个力量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三个决定性力量就是合理的制度建构。对企业管理者来讲,注重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生产力要素与生产力关系的辩证思维,对生产型企业在提高生产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参照意义。

  关键词:传统哲学 生产力 企业管理

  “生产力”(Overall Productivity)从内涵上讲,是指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从外延上讲,生产力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者合称“生产力三要素”。实现生产力的目标离不开四个领域:Land(土地)、Labor(劳动力)、Capital(资本)、Technology(技术)。因此,生产力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作为实体的“三要素”的总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的一大发现。根据这个理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像竹子的生长,中间存在着若干个节点,每一个节点都是历史上各个社会形态解体的时点,也是生产力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发展的极限。因此,要掌握人类社会的运动规律,首先要清楚生产力发展的节点。生产力中的生产要素三分法是一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该原理适用于中国古代多数时期的生产力,如传统哲学思想中关于提高生产力的文献《易经旅》就描述了生产力的三要素:“旅即次,怀其资,得僮仆贞。”“资”即上文已讲过的资本,“次”与“僮仆贞”分别指土地和劳动力。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大学》一书的记载中看出生产力的三要素,如:“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在《大学》的生产力要素中:第一个要素是有德行的人,第二个要素是土地,第三个要素是资本,而这三个要素均属于现代企业的资源管理和生产力的范畴。

  生产是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一个有机互动的过程,因此,生产本身要得以持续不断地展开,就必须首先有一个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这四者之间的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循环体系。有生产才有生产力,有生产力才有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学会正确地运用能产生价值的生产力资源,以满足顾客需求的目的。西方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讲到生产力目标时指出,生产力目标是让资源更具生产力:生产力是对管理能力的'第一个检测,检验资源是否都利用了,它们的产出是多少,没有生产力目标的企业没有方向,也无法控制。生产力是一个企业内各部门的管理以及与其他企业的管理作比较的最佳标准。而衡量这个的关键因素就是生产力,即资源的利用程度以及他们的收益,不断提高生产力是企业管理者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因此,企业管理者负有对生产资源配置成生产性利用的责任,这也是企业管理者的行政功能之一,从经济角度而言,我们将其称之为生产力。美国的管理学大师泰勒在“科学管理理论”中就提醒管理者,人的能力各有差别,而每一个人在做适合他的工作和任务时,有资格要求自己能够得到一份好的收入和赢得尊严。而管理者有责任发现每个人最适合干的工作,并赋予他这份工作,通过分配任务,提供所需要的工具和知识以及足够的管理支持以及培训,帮助他提高绩效,让员工更具生产力。

  春秋时期,为了提高社会生产力,齐国的丞相管仲从财富生产靠分工的生产力理念出发,把国民分为四类(简称“四民”):士、农、工、商,并按照这个顺序对国民进行分别编制,使“四民”自身都进入职业化状态,并且世代相传,除农民中的杰出者可升入士外,其他人的职业基本实现“固定化”。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有利于人们积累各自的职业经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管子认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墅,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管子小匡》)实行分业定居后,士处“闲燕”,“令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弟。旦暮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管子小匡》)。因而,“四民分业”不仅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还对提高“士”的道德修养十分有利。具体来看,农民集中居住于乡村,“旦暮从事于田野”,与田地相结合,这有利于稳定和发展农业生产;手工业者集中定居在城镇,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更有利于他们选择精良的器材,从而推动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就市井”,“监其乡之货,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管子小匡》),商人们熟知货源,掌握商品信息,就能够做到调济有无,活跃市场。总之,实行“分业定居”可以使士、农、工、商四民在其各自所居的地域中形成浓厚的专业氛围和广泛的技术交流,从而有利于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提升社会组织的生产力。同时,管子也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仅是人被动地顺应自然的生产力,《管子度地》篇中把天看作是自然之天,并认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在此基础上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注意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天地自然相协调而提高生产力。因为在古代农业是社会最主要的经济产业,并得到统治阶级的一致重视,但当时的农业产业也是最依赖自然规律的,所以农业经济也主要是遵循自然规律。在生产力主要依靠自然条件,生产手段又十分原始和落后的情况下,一切行为方式均要顺乎自然规律和按季节行事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例如,齐国靠近大海,湖泊、河流很多,因此,齐国把水当作重要的生产要素,重视对境内水文的开发利用:“水有大小,又有远近。水之出于山而流入于海者,命曰经水。水别于他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山之沟,一有水一毋水者,命曰谷水。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渊水。此五水者,因其利而往之可也,因而扼之可也,而不久长有危殆矣。”而水的特性则包括:“夫水之性,以高走下则疾,至于漂石。而下向高,即留而不行。故高其上,领瓴之,尺有十分之三里满四十九者,水可走也。乃迂其道而远之,以势行之。水之性,行至曲必留退,满则后推前,地下则平行,地高即控。”为了更好地控制河流,使河流资源能为所用,齐国大力兴修水利工程,构筑了许多堤防:“春三月,天地干燥,水纠列之时也。山川涸落,天气下,地气上,万物交通。故事已,新事未起,草木荑,生可食,寒暑调,日夜分,分之后,夜日益短,昼日益长,利以作土功之事,土乃益刚。令甲士作堤大水之旁,大其上,小其下,随水而行。地有不生草者,必为之囊,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夹水四周,禾稼不伤,岁埤增之,树以荆棘,以固其地,杂之于柏杨,以备决水。”(《管子度地》)

  从上述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管子所强调的“人与天调”的思想揭示了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即自然界是人类获取生产资料和提高生产力的基础之一,离开了自然界所提供给人类的各种生产资料,人类将无法生存和繁衍。而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方面,首先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遵循自然规律,按自然节奏和韵律行事,以利用好自然环境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在中国历史上,清朝的康熙皇帝也清楚地认识到了生产力的重要性:“自古国家久安长治之模,莫不以足民为首务。必使田野开辟,盖藏有余,而又取之不尽其力,然后民气和乐,聿成丰亨豫大之休。”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一再表明,不论是国家建设还是企业发展,生产力是决定性的力量。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充分尊重人的劳动及其对利益的合理追求,以便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二个力量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三个决定性力量就是合理的制度建构。对企业管理者来讲,注重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生产力要素与生产力关系的辩证思维,对生产型企业在提高生产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参照意义。

  参考文献:

  [1] (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第340页。

  [2]任多伦.《论中国哲学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xx,第140页。

  [3] (美)彼得德鲁克.《企业战略与企业目标》,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20xx,p68。Productivity Is the First Test of Management’s Competence. How well are resources utilized and how much do they yield? Without productivity objectives, a business does not have direction or control.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s are the best measure for comparing managements of different units with an enterprise, and for comparing managements of different businesses. The first measurement of this crucial factor is productivity that is, the degree to which resources are utilized and their yield. The continual improvement of productivity is one of management’s most important jobs.

  [4]那国毅.《经理人与组织(案例)》,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20xx,第28页。

  [5]这也是减少培训和职业实习费用的支出。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很多技术工人也是世代相传,如德国、日本等,他们的国家很多年轻人高中毕业就去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技术学习和实践,所以他们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高、质量一流,在全球化的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6]章梫.《康熙政要》,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杜,1994,第375页。

企业管理论文2

  1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指的是由人共同组成的彼此经营与沟通的一个统一整体,企业存在的主体是人,因此,在制定企业制度时,必须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并将企业体制人性化体现出来,并以企业文化的方式对外界展现出来。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具有决定性影响,企业文化体现了一个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在今后企业发展中具有维持及约束的导向作用。在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员工数量的不断增多,使得很多企业不断扩大规模,这样原有企业文化就会和新企业环境之间形成一种冲突与矛盾,这就必须依照企业现有发展状况制定适应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该过程被称为企业文化的创新。在文化建设领域,企业文化创新选择性摒弃企业原有管理模式,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一个企业若要站稳脚跟,就应该不断创新企业文化,不断吸收国外先进企业的优秀文化经验,由此既能够提升企业员工思想观念,而且还能将企业文化建设落实到企业运行与发展的各个环节中。

  2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2.1企业文化创新有助于创新企业管理模式

  就现代企业而言,企业管理以企业文化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员工的共同信仰,有价值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增强极为有利,对员工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予以充分挖掘,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创新企业文化有助于创新企业管理模式。首先,道德力量在企业文化中,可以采用理想方式指导企业员工工作行为,对一个企业良好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创新企业文化,以柔性化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硬性管理模式;其次,近年来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包括技术、人才及管理等诸多要素,创新企业文化需要源自企业内部发展需要,所以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应该和创新企业文化的需求具有一致性。由此可见,创新企业文化对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具有推动性作用。

  2.2企业文化创新对形成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极为有利

  企业创新动力主要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在企业管理中,将企业文化创新纳入企业规章体制中,也可以采用物质奖励与绩效奖励等手段不断提高员工创新能力。另一种为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员工。只有不断创新企业精神领域与物质领域,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管理能力生成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2.3创新企业文化有助于形成企业创新合作局面

  近年来,我国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范围与规模,企业合作现象极为常见。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合作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企业合作以企业文化为其重要内容,创新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创新合作局面具有推动性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创新企业文化可以让一个企业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进步与发展是相对较为艰难的一个过程,只靠企业自身是难以进步的,而企业合作,创新企业合作模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次,企业文化创新能够将各企业之间的共性彰显出来,比如,价值观、文化发展策略相同有助于拉近企业距离,对企业合作局面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2]。

  2.4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

  若要使企业不断发展与进步,就应该要求企业工作人员不断努力创新,但是怎样让员工不断努力创新,此为企业更为重视的问题,若企业整体上死气沉沉,那么不管企业如何发展都不会有太大成就。一个企业要想进步与发展,就应该不断地注入生机与活力,而企业文化可以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有利于企业员工价值取向的提升,使其能够主动、积极地配合企业上级领导的工作安排。因此,若想让员工甘愿工作,决定性因素并不是员工薪酬,而是不断提升并端正企业员工价值理念,使员工在工作中充满活力与激情,由此才能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

  3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中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很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始终以经营活动为管理该企业的根本与核心,而对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却漠不关心,此为造成企业文化发展滞后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企业管理者只有充分意识到创新与建设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摒弃以往错误的企业管理观念,制定具有人性化特征的企业管理体制,由此才能实现企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尽管很多企业管理者极为重视文化管理与建设,但仅仅是将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精神及员工行为准则等作为口号挂在嘴边,只是在表面上树立了企业形象,实质上却没有充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经营管理中[3]。在这种状态下,企业员工行为、思想都不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建设企业文化并未落在实处与细节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生产效率。此外,还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建设与创新企业文化仅仅是文化娱乐活动范畴,在定义企业文化时观念比较狭隘。在建设与创新企业文化时,一些企业仅仅是生搬硬套,并未与企业自身发展实际与特点相结合,使得企业文化建设效果不高,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不能适应企业整体发展,对该企业发展与完善极为不利。

  4企业文化创新的措施及建议

  4.1转变企业管理者思想观念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主要决策者就是企业管理者,企业管理者引导着该企业的发展与进步,若要不断创新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者就必须以身作则,摒弃以往企业生搬硬套的管理理念,实现企业人性化管理。企业管理者应该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积极学习与吸收国内外优秀管理经验,并及时总结企业管理心得与经验。企业管理者还要从本质上了解企业文化的核心与根本,对企业文化创新的价值与重要性加以认识与了解,通过建设与创新企业文化,使企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优良企业精神。企业管理者还要积极、主动学习关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专业技能与知识,不断吸取企业经营与管理的优秀经验,并将企业未来发展与自身发展特点相结合,以此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独特文化[4]。此外,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还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导向,不断创新企业管理理念,使企业管理者能够一直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引导员工共同成长。

  4.2创新企业文化应该与企业营销相结合

  创新企业文化的主要目的在于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但这些只是建设企业内部文化,并未将企业社会化、市场化特征体现出来。而企业是一个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组成,服务于社会,企业发展以社会的和谐、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要强化对外宣传力度,将企业自身文化传播至社会中,这样一方面能够达到宣传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企业在社会中树立良好形象,使企业知名度得以不断提升。所以,在创新与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必须有效结合企业营销[5]。

  4.3企业文化创新要与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相结合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创新要求企业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起主导作用的是企业管理者,作为企业关键职能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要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管理该企业的所有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而建设企业文化的对象同样是员工,为顺利建设企业文化,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依照企业发展实际制定一套完善、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体制,加强对企业员工的专业教育与培训。结束培训后,还要对企业员工实施相应的培训效果考核,对企业员工实际学习情况加以了解与评估,如果员工考核成绩突出,应该对其加以褒奖,这样一方面能够激励员工,另一方面还能提升企业员工工作理念,使其更为注重建设与创新企业文化。

  5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文化创新对创新企业管理具有积极影响。现阶段,基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需要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现代企业必须高度注重创新企业文化,明确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正确对待企业文化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最终才能实现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企业管理论文3

  一、前言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本,国学凝聚了历久弥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隐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其中的用人观、决策观、思维观等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可以说,灵活运用国学思想,有助于构建强大的企业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诚然,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现代企业应该从国学中汲取营养,传承、弘扬有价值性的思想,从中得到启发,提高市场竞争力、改善管理模式、推进管理创新。在国学思想中,最耀眼夺目的非儒家、道家、法家和兵家思想莫属。其中的管理思想深刻广远,有着超凡的实用价值。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国学寻求创新管理之路。事实证明,国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可以发挥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希望能为促进现代企业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进步献出绵薄之力。

  二、国学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一)儒家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思想是国学的代表,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儒学中的诸多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能够发挥不容小觑的作用。第一,儒家学者明确提出人本和民本思想。他们指出天地万物中,人最为贵。个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现代企业管理员工指出了方向。进入新世纪之后,人类社会已然从工业化社会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令人叹服,知识信息的增长使人目不暇接。这就指出现代企业要重视人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人力资源在促进企业组织的发展方面能做出巨大贡献。这就要求现代企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使员工笼罩在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中,感受到企业组织对自己的关心和尊重,从而降低人才流失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二,儒家的太和理论有助于现代企业构筑和谐生态环境。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开始大肆追求效率,但是过于追求效率,会导致企业内部充斥着紧张、多疑的气氛,使员工的身心承受巨大压力,从而不利于他们发挥工作潜能。同时,由于过于追求经济发展,很多企业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取高额利润,这就导致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差。由此可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社会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制约。而儒家提倡和谐的价值伦理观,要求天人合一,提倡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睦相处,这就为企业构建和谐生态提供了有力的借鉴。第三,儒家互利的处世观有助于帮助企业重新构建新的伦理。儒家一直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企业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帮助企业获得有序发展,企业组织成员首先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企业共生存、同进步。

  (二)道家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在汉武帝时期,儒家成为官方思想,道家从此成了非主流思想。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下,道家思想依旧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地位绝不亚于儒家思想。从整体角度而言,道家思想强调“以弱制刚”的处事方针,在治国思想方面提倡“无为而治”,强调自觉性的培养。直至今日,道家智慧仍散发着璀璨的人性光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积极应用道家智慧大有裨益。第一,道家学派倡导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管理理念。在道家学派看来,当时的社会充斥着一种浮躁之气,人的本性被扭曲,人的关系被异化。所以,只有回归自然,才能还人之本性。这就告诫优秀的企业领导者要秉承一种自然的管理理念,与其把持使之保持盛态,还不如放任自然,“持而盈之,不若其以”(《道德经九章》),从而达到一种领导者“无为”而民“自化”的理想状态,促使企业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第二,与“无为而治”的自然管理理念相呼应,道家要求领导者致虚极,守静笃,即要求领导者对事业要有一种超然态度,并要求要求领导者没有私心,重视民心民意。在现代企业中,企业领导者要经常深入一线,与基层员工进行交流与互动,了解他们的想法,有针对性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第三,道家提倡“不知有之”的隐性控制模式。从目前来看,企业中的部分员工不在表面上违反工作制度,但是偏偏爱钻制度的空隙,爱“打擦边球”。针对这种现象,最好的方式就是企业设下不明文规定。即用一种无形的力量制约员工,使他们遵纪守法。具体要从领导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为广大员工树立表率作用,如此,方能达到执行的效果。

  (三)法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从本质上而言,法家思想是一种控制思想,强调以法治国,以法为行为标准。韩非子的控制思想,注重控制体系的设计,强调体制因素的发挥。在法家代表眼中,人都有自私自利的一面,就利避害、好利恶害是人的本性。诚如管子说过的那样,商人日夜赶程,再远也不觉得累,就是受到利益的驱使。法家提倡管理需要依靠高压政策,谨守“信赏必罚”的'原则,用可观的利益和强大的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如今,法家思想在社会中仍有影响,现代管理在应用法家思想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一,加强企业制度建设。确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所必需的。要想员工忠诚于企业,也需要制度的约束。企业要与员工签订工作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企业要尊重员工的权利,但也应该要求员工履行应有的义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企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第二,强调制度执行。在现代企业中,如果企业最高管理层没有把握规章制度、纪律、方针、条例的制定权,政令就无法畅通,可能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局面。法家一贯重视执法者要掌握控制权,将权力集中于自己手中。当然,为了发挥人才主体性,企业领导应该选择可以放心交付任务的人才,对他们适当授权,为他们留有发挥才能的空间。第三,严厉管理风格。法家提倡用赏罚来引导人的行为。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要做到赏罚分明,有法必依,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四)兵家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在先秦诸多思想派系中,兵家的思想极具代表性。如今,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先秦兵书中,称得上有真正价值的,不过区区数家。但无论如何,兵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巨大的启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孙子兵法谋攻篇》),这就告诫现代企业要重视信息对称,制定多重管理策略,并从中选出最具价值的一种,以此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人类社会中,处处涉及到决策,古言曰“运筹于庙堂之上,而决胜于千里之外矣”,这句话说的就是决策的重要性。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决策极具挑战性,在制定决策时,管理者会面临各种棘手问题,需要审时度势,方能弄清内外部因素,摈弃杂念,作出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当然,制定出正确的决策并非不可能。孙武在《谋攻篇》中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就指出要做出行之有效的决策,首先要掌握大量的信息情报,再去伪存真,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利益。第二,“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孙子兵法势篇》),这就说明科学设置岗位和组织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为了提高管理效率,企业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以职务分析为中心整顿企业。首先,调整企业结构要遵循精简原则。所谓精简,就是要力求维持最少的部门。其次要遵循弹性原则。组织结构应具有弹性,毫无疑问,在一定时期内划分的部门并不是永久性的,其增设和撤销应随业务工作而定。再次要遵循任务平衡原则。企业各个部门的任务要尽量达到均衡状态,避免员工产生心理不平衡。实践证明,只有合理调整企业结构,才能将有限的人力资源配置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第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始计篇》),这指出现代企业要发展,必须重视战略管理。首先,企业要重视战略分析,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对影响企业现在和未来生存发展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评价,并预测这些环境未来发展的趋势。其次,企业要加强战略选择与评价。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多个行之有效的战略计划,并从中选择一个最优化的方案促进企业的发展。再次,企业还要强化战略实施与控制,根据战略计划的要求,进行企业资源的配置和调整,以此确保战略方案的顺利实施。

  三、结论

  国学思想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事实证明,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积极应用国学思想,可以使我国企业探索出独特的发展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不败之地,进而为国民经济的有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企业管理论文4

  企业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漸形成,并且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再加上科学的管理才可以最终实现。在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原则,有效的管理和约束企业。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实现准确的战略定位,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使企业在外界获得良好的形象和口碑。本文分析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战略定位进行分析,促进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当中更好的发展,发挥着有效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价值观和信念以及目标等内容,属于企业的文化形象,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企业精神财富。行业准则、企业产品、企业观念、企业精神等等都被包含在内。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主要由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这三个层次构成,其中物质文化指的就企业的硬件设施、硬件环境等,制度文化指的就是企业的组织体制、规章制度等。而精神文化指的就是企业价值观和员工素质以及企业精神等等各个方面,在这三个层次当中,企业精神直接影响到员工。在现代的社会活动当中,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是非常复杂的,每个员工都具有很大的精神压力,他们对于企业具有比较低的企业信任度,在实际工作当中,很容易产生不安的情绪,对于工作效率和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使企业出现人才流失,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在惬意管理当中的作用

  1.提供动力: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那么需要具备创新能力,惬意文化需要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利用企业文化,将企业管理方法进行创新,那么就要改变人力资源的现状,利用企业文化,可以发展人力资源,将惬意的各种经营活动进行转变,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2.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生命的重要源泉就是企业文化,利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的凝聚力进行提高。惬意文化自身据别—定的融合力和魅力,使企业建立来良好的经营理念,并目建立出人生目标,对于企业的利益进行优先考虑,提供有效服务,使企业得到长远的发展。如果企业员工认证了企业发展理念,结合企业发展和自我奋斗,使员工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并目使企业获得强大的凝聚力。

  二、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起到服务作用

  企业最主要的经营目的就是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进行实现,实现利益最大化,这也是企业当中所有工作的共同目的,因此企业发展核心内容设置为企业管理,最终的目的就是将自身的作用价值进行实现。企业文化结合上述的目的实现具体构建,但是其实现途径都是不同的,企业管理可以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进行提高,从而使企业的收益进行增大,企业文化并不具备明显的直接效果,主要是利用企业管理,对于企业收益造成间接的影响。这就说明企业文化服务于企业管理,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可以将企业文化的有影响体现出来,针对企业管理中制定的一些制度和经营计划,都可以直接看出来对于惬意文化产生的影响。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给予服务,可以将自身的价值全面的实现。

  (二)企业管理作用于企业文化

  企业的核心就是企业文化,需要相应的管理,这就说明企业文化可以作用于企业文化,贯通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文化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企业文化不只是精神上的寄托,在企业的物质和制度方面,可以包含着企业文化因素,企业管理制定出相应的制度,使企业的运行制度得到完善,这样就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定的文化倾向,使其成为企业文化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一定的物质调配和规划,使企业运行的更加高效,企业员工对于企业也会具备更强的认同感,使企业发展具备凝聚力,在企业文化当中这也是核心的内容。

  三、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当中的战略定位原则

  (一)坚持企业文化服务于企业管理的原则

  每个企业都希望管理员工,从而获得更大的效益,有效的管理员工,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文化环境,这是当今企业关注的重点。建设企业文化,企业要素需要配合管理,不能出现对于企业发展不利的事件。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企业文化服务于企业管理。各个企业高度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建设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更好的管理员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这个原则在坚持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视为正确的企业管理战略机遇有效的服务,不是一种盲目服务。发展企业文化环境的过程中,自身具备能动性,如果在管理方面出现了纰漏,那么需要修整和指导企业管理。在另—个方面,如果企业文化始终服务于正确的企业管理战略,将自身的文化内涵不断进行更新,以企业管理战略的变化为基础,随时进行调整,从而可以对企业管理给予更好的.服务。

  (二)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协调一致的原则

  企业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当中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企业文化自身具备特殊性,在企业管理当中形成企业文化,那么就会和企业管理保持独立的关系,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企业文化环境和企业管理可以实现协调,使企业各项工作可以得到有序的开展,使企业实现高效发展。秋叶文本还和为企业管理要做到协调一致,那么企业文化的的战略目标需要协调与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一些公司希望员工在轻松的工作氛围当中工作,但是公司的管理目标就是始终为客户服务,不能出现松懈的情况,这就说明企业文化定位和企业管理战略具有矛盾的地方,企业员工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比较矛盾。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战略进程也要具备一定的协调性,企业具备高水平的硬件设施,那么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才会实现高效的工作。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管理才会产生错误的引导。企业文化软实力对于企业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系到企业管理是否有效,需要给予重视。

  四、企业文化在对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

  (一)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针對企业的发展,其中非常重要的影响条件就是核心竞争力,企业自身具备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一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才会获得一席之地,当前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加大,而全球经济也朝着一体化进程发展的越来越快,这样就凸显了核心竞争力,当前的企业都在利用各种方法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提高,企业文化属于其中的关键因素,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着不可代替的积极作用。惬意文化关系对于自身企业的认可程度具有直接影响,这样对于企业员工的认可程度起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其中最为关键的战略资源就是人才,如果企业员工通过企业文化,可以对于企业给予认同感,并且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和力量,可以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济宁提高,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

  (二)企业管理战略的基石就是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因素会影响到管理者的性格和员工组成以及经济基础等,企业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顺利的实施,在企业建设当中需要将企业文化进行贯彻。惬意文化主要是企业的领导综合了企业各方面的因素,结合综合结果,设计出企业文化。当企业文化定型之后,需要依靠企业的管理层进行正面的宣传,使每个员工都知晓,在企业文化传播过程中,企业挂历曾和领导需要发挥出领导作用,将自身意识进行转变,使员工可以正确的认识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层需要综合企业文化的特点,从而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发展战略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明确企业文化的作用。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利用企业管理决策,使企业发展都会手段得到有效的推动,结合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而建立出完善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管理可以得到顺利的开展,利用科学的文化引导,拒绝出现盲目管理的情况,实施科学的管理措施,利用企业文化和精神,可以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激发,使企业经营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企业文化使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精神支撑

  企业文化核心就是精神文化层次,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企业文化作文重要的支撑。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撑,促进企业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使企业可以获得不断的发展,提精神动力。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的发挥在那提供精神支撑。企业员工之间的团结和高校,可以具备精神动力,使企业员工可以实现团结协作,对于工作上的问题和挑战可以共同的应对,在企业员工的内心当中也会留下企业的良好口碑,在另一个方面,企业文化使企业发展的精神保障,体现出企业的精神面貌,利用良好的氛围使企业得到长远的发展,实现高效运营,在当今激烈的竞争当中获得一席发展的地位。

  (四)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

  在企业当中,企业文化的想成随着企业的建立而发展,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使企业具备明确的发展方向,当企业面临问题的时候,可以为企业提供经验。企业在长期经营贵哦承重,总会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也会经常遇到以前没有遇到的清苦啊快过年,企业需要借鉴以前出现的类似情况,利用企业文化,可以将文化解决的方向进行提供。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相比,企业文化更早出现,如果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那么利用文化软实力,可以明确企业问题解决的方向。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管理特色,使企业管理效率得到提高。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逐渐显露出企业管理特色和风格,从而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管理模式,在长期的企业工作当中,企业管理者在很多方面都会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管理者利用的管理战略会多少携带企业的风格。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具备特色的管理战略,使企业实现高效管理,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五)有利于企业品牌的塑造

  在当前的市场过程中,消费者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企业品牌,相关的企业管理人员需要重视企业品牌,好的企业品牌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使其获得市场的认可,从而得到良好的发展,这样一来,企业文化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企业品牌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制定度的相关问题,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这种知名度的塑造,利用良好的企业文化,那么可以使企业的知名度得到提高。企业品牌形象的基础要素就是企业经济实力和企业文化,如果一个企业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那么可以使企业的知名度得到提高,如果具备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生命力,企业品牌如果综合了这两种因素,那么就会使企业凝聚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并且使企业员工的热情得到调动,促进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和企业经济实力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企业经济实力很强,那么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投入也会变得更加充足,在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方面企业文化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管理给予更好的服务,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

  结束语:

  文化使一个企业当中非常重要的因素,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企业管理也逐渐变得成熟,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因此需要重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之间具备非常密切的关系,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管理实现战略定位,促进企业管理不断基金部,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在惬意的精神层面上,对于企业品牌的建立也起到很大的价值,可以使企业的发展速度得到提升。

企业管理论文5

  1精细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追求信息决策的准确、采用细化管理的模式、制定严格的标准制度,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并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其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实现共同进步。房地产行业投资数额较大,工作关系复杂,地域差异性明显,且专业型极强,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必须实现精细化管理。

  2实际案例分析

  2.1公司概况

  某房地产为主营业务的集团公司成立于1994年,经多年发展,计划在三年内上市。在全体人员的努力和坚持下,公司规模日益壮大,地产项目越来越多,在房地产行业也占有一席之地。公司下属有相关公司30余家,20xx年底,公司人员增加至800多人,总部由董事会、总办与主要职能部门组成。在20xx年的企业规划大会上,领导强调要利用外部资源、优化内部结构,打造高品质、有主题特色的房地产投资开发商,占领更多的市场。其中,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专题,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人力资源部从各方面进行布局。

  2.2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主要问题分析这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工作基础。

  ①组织结构与人员结构根据不同时期公司战略,每年新增招聘数量各不相同,近几年来公司逐步稳定,虽然受国内政策影响,但开发的项目各具特色,每年的招聘量稳中有升,且公司对员工质量更加重视,尤其是总部人员,近80%都是本科以上学历,中高级职称人员占了20%左右。除了从外部引进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员,也加大了对内部人员的专业培训,计划培养一支长期效力公司的高精尖队伍。

  ②再次开展工作分析首先是在内部展开问卷调查,在管理阶层、事业部门、职能部门中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职位是否冗余、关系是否复杂、职责是否明确、工作是否规范等。其次是个人谈话,包括与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部分优秀员工和普通员工进行访谈,涉及职位效能实现程度、工作建议、岗位看法等内容。经分析发现,认为岗位设置不合理、职权不明确的人数均超过了50%。问题主要有工作量差异较大,领导因人设岗;职责不清晰。

  ③薪酬与绩效管理薪酬与绩效管理还比较滞后于公司的发展,薪资水平在行业中位数偏下,发放形式单一。公司的绩效管理分有层级,一是部门绩效管理,二是个人绩效管理。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总考核。以工作目标的完成作为主要的考核依据。同样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随机抽选的100个人发放问卷,主要问题体现在分解目标与公司战略目标不符、考核存在不公平、管理制度不完整、实施效果较低。然后又抽取50人访谈,主要意见有激励不足,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考核有失公允;部分基层员工不关注绩效目标。

  ④人员培训该公司在培训上有公司培训、组织培训和个人培训三种。公司培训由公司统一安排,负责新员工、后备人才、专业技能等培训工作;组织培训由各部门组织,根据员工业务需要展开相应的内外部培训;个人培训则是员工自己根据自身状况学习。但近些年来,宏观调控在房地产行业的作用越来越大,公司降低了成本预算,培训有所减少。除了投入较少,也缺乏针对性,以至于很难发挥实际作用。另外,缺少系统的开发培训。

  ⑤现状总述该公司人力资源丰富,综合素质处于中上等,整体结构比较年轻,当前的重点工作是要留住人才并引进新的人才。同时还要扩大规模,接手更多的优质项目,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但工作量差异较大,职责不够明确,容易出现管理混乱。薪酬和绩效管理的目的偏向于简单的工资发放,而不是提高员工业绩。缺乏激励性,部分员工不关注,也不主动参与。考核体系及指标设计均不合理。另外,人员培训效果不明显,缺少系统长远的培训计划。

  3实现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3.1工作分析岗位设置的精细化管理

  运用工作分析和岗位胜任力对岗位设置进行重新的梳理,明确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规范等与岗位工作有关的细节问题,解决工作量失衡导致的不公平现象,体现部门的职责及岗位的功能设置,全面整合协调。

  3.2员工培训开发的精细化管理

  ①房地产培训是一项连续性且讲究战略的活动,传统的培训理念已不适应,应结合实际建立新的培训相关制度体系。形式和内容上都要体现现代化特色,且应具有前瞻性,除了眼前,还要考虑未来。

  ②员工的技能、知识都有较大差异,应重视个体差异。综合公司、任务和个人多个层面加以考虑,以员工需求为导向,吸引员工兴趣,鼓励其主动参与,开发员工潜能。

  ③采用先进的培训方法,如游戏培训法、模块培训法等都应积极引进。具体内容也要不断完善、及时更新,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培训,并增强团队凝聚力。

  ④加强培训整体评估,尤其重视在实际工作中的成果转化,以起到更实际的作用。建立健全的防范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培训后的流失风险。

  3.3薪酬与绩效的'精细化管理

  ①进行市场调查分析

  建立完善的薪酬与绩效体系,提高员工薪酬,对外具有激励性,达到中等偏上水平以上,且对内有公平性,建立合理的按能力、业绩等综合分配制度,以稳定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用一切手段和方法解决薪酬分配不公平的问题。结合福利采用多样的发放形式,以激励员工。综合各种因素,房地产项目精细化的薪酬制度建议采用全面且高度灵活的自助式为最佳选择。

  ②绩效管理要制定适应企业科学规范的体系和标准

  无论是部门绩效与个人绩效,要从SMART原则出发,从目标分解开始,将绩效与薪酬、激励形成一个整体,而不是简单的考核打分,使绩效管理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抓手,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推进器。

  3.3组织结构的精细化管理

  对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要精简,提高人力资源效能,以最精简的模式取得最大效益。根据人力资源结构优化方案,公司应该建立“总部+城市公司+项目中心”的组织结构,并定位、明确各自职能,达到快速决策、快速反应、快速行动。将项目中心打造成一级利润中心,总部为战略制定者、制度及平台搭建者、资源创造及整合者,城市公司为战术制定者、流程及平台的完善者、为项目中心提供支持及服务的保障者。

企业管理论文6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建设得好,就能实现优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本文从中国企业500强之一的湖南建工集团存在的传统文化入手,分析传统文化对建筑企业文化的双重影响,论证建筑企业如何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实现管理的效率、效果和效益,以期达到指导建筑企业构建企业文化以及让企业文化在建筑企业中发挥其应有作用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企业管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xx)09-0079-03

  1 前言

  建筑企业文化是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维持自身生存乃至繁荣昌盛的精神财富,其主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之道、企业风尚、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在企业管理中,只有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才能用文化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凝炼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优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2 企业管理中的传统文化探源-

  2.1 企业管理中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恕、庸、忠、孝、悌等范畴,湖南建工集团经营思想的发展传承了儒家文化的诚信、人治和以人为本的精髓,坚持以人为本和改革、发展、稳定的方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企业、社会、员工“之间的利益日趋统一,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2.2 企业管理中的法家文化

  法家文化主张法治,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法制经济,法家文化中的“法治”思想,为湖南建工集团建立相对集权的总公司和制定、完善整套的公司管理制度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2.3 企业管理中的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以“道”为核心范畴、以“自然”和“无为”为基本观念、追求人性朴真和精神自由。21世纪的前六年,是我国人世后与国际接轨、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湖南建工集团实现了自身的跳跃式发展,道家文化中“无为而治”的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彰显。湖南建工集团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提出“全员入市”的经营理念,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开展经营活动,在本世纪的头几年迅速崛起,并跻身于中国企业5∞强行列。

  3 传统文化对建筑企业管理的双重影响

  3.1 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3.1.1 儒家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儒家文化特别是它饱含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源头活水。

  3.1.1.1 有利于形成义利并举义以生利的价值观念

  儒家将价值观的问题论述为义与利的关系问题。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儒家非常强调义,甚至要求“合利取义”,但这并不是说儒家就不重视利,孔子又说:“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春秋左传成公二年》)义可以产生利,且只要符合义的要求,就可以追求利。湖南建工集团在经营管理中所确立起来的“一流、超越、精作、奉献”的企业精神,就是对“义”与“利”关系的最好诠释,即要用一流的精品建筑回报社会和业主,“义”在前,“利”在后,以义(公利)为先,可能会使集团暂时损失一定的利益,但其公益行为必能为集团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经济环境,从而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于企业实有百利而无一害。反之,若局限于短期利益,搞豆腐的工程,可能使企业获取暴利,但必将背上不义之名,声誉扫地,到头来只能为业主冷落,被市场淘汰,甚至受到法律的严惩,最终失去应得之利。

  3.1.1.2 有利于形成群体至上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

  儒家文化以维护稳定和群体协调为宗旨,认为人从道德修养到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要经过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这八目。其中“修身”是根本,它是个人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的问题,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将个人价值置于群体之中进行衡量和评定。湖南建工集团非常重视团队建设,培养员工和集团荣辱与共的感情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同时,尊重员工个性的张扬,充分发挥员工个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为其自我实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会,从而产生对集团的满意感,增强其归属感。组织与个人相辅相成,使集团成为实现个人价值与奉献群体相结合、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团队,使集团的维系和发展具有更坚实的基础。

  3.1.1.3 有利于形成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

  儒家文化主张“和”,即以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把人心向背看作是管理者是否具备“人和”的基本条件。湖南建工集团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以和谐为最高原则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集团的跨越式发展谋求优良的内外环境。何况,该集团是一个拥有近20个分公司(子公司)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如果片面追求一团和气,忽视各单位的个性而扼杀差异性,必然使思想僵化,不利于资源的优化整合,甚至会出现决策危机。所以,他们力求通过各单位和各种不同因素的差异互补来寻求集团各要素的最佳组合。

  3.1.2 法家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3.1.2.1 有利于形成论功行赏的劳资分配观

  法家文化“法治”思想的实践意义之一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之二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法治”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就是促使企业建立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湖南建工集团在这一点上与绝大多数现代企业同出一辙,现行公司制度都是论功行赏,而不是论血缘关系行赏。赏罚分明不仅是传统文化所阐述的最基本的管理原则,而且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都要坚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3.1.2.2 有利于形成好利恶害的激励观

  法家认为人有“好利恶害”或“就利避害”的本性,商鞅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现代企业不仅要尊重员工的需要,而且要主动研究员工的需要,制定有效的措施满足员工的需要。湖南建工集团并不否认员工正当的利益追求,而且把这种利益公开化,鼓励集团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小车、豪宅,这不仅使员工找回了自我,而且使集团在严格的制度管理下多了一份人性化的关怀,从而增强了凝聚力,焕发了创造力。

  3.1.2.3 有利于形成改革图新的.发展观

  法家文化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现代企业管理要依据变化的市场经济所提出的新问题,不断修订、完善管理制度。湖南建工集团站在时代改革的前列,与时俱进地出台新政策,修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从普通企业到集团公司再到董事会制的大型企业集团,没有哪项制度停留在过往的环境中。

  3.1.3 道家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3.1.3.1 有利于形成软性管理的领导策略

  在道家文化中,包含着一系列软性管理的理念和智慧,已被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管理学家所吸收并运用于管理实践。“无为而治”给管理者提倡的是一种“抓大放小”的领导策略,也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之道,要求遵循自然规律,为当为之事,不为不当为之事。将这一思想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就要求管理者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严格按事物本身规律办事。湖南建工集团在管理中,高层领导主要着眼于关乎全局的战略性决策的出台,而将日常事务的决策权下放到子公司、分公司,以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各级管理者各司其职、协力奋进。

  3.1.3.2 有利于推进员工个性的修炼

  道家文化主张师法自然、宁静尚柔,这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体现在:强调修养人生,修炼个性。建筑行业竞争激烈,但竞争规则有待进一步规范,在这种现实状态下,建筑从业人员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尤其要加强修养,平衡心态,正确对待接揽业务中的成与败,以一种积极争取而顺乎自然的心境处理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各类问题。自然,这对于在经营上处于优势的湖南建工集团的员工也不例外。

  3.2 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消极影响

  3.2.1 可能繁衍保守的管理思想

  儒家“中庸之道”主张用正确的“大道”来治理民众,这是孔孟政治思想体系的方法论原则。遵循着这一文化取向,人们言行举止重不温不火而轻奋发有为,重墨守成规而轻与时俱进。这一文化观念与现代企业管理坚持和倡导的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新理念大相径庭。

  3.2.2 可能助长企业管理中的家长制作风

  传统文化礼教范畴中的“三纲五常”礼制滋生出的长官为尊的“家长制”文化观念,成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弘扬先进文化的严重障碍。这一文化取向在企业发展中,无疑也助长官僚主义的家长制作风,严重影响和谐企业的建设。

  3.2.3 可能滋生企业管理中唯心观念的颓废文化

  传统文化中根植的封建迷信的谶纬之学的消极思想演化出的唯心观念颓废文化,与现代企业中需要引进的先进文化格格不入。建筑企业中一些管理者放弃高远的理想和斗志而笃信神仙菩萨,或拆除某些建筑,以避让“凶险之兆”,或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祖坟,以期占尽风水、永享高官厚禄之福。

  4 建筑企业管理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之路

  4.1 突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不言而喻,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要把弘扬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和努力体现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4.1.1 把建立仁德的企业形象内化为品牌形象

  未来企业竞争主要是品牌竞争,品牌是一种内化的文化,我国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是现代企业品牌塑造的原动力。“仁德”等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价值取向通过品牌塑造最终-将渗透在企业的发展模式和员工的行为方式中。湖南建工集团以体现仁德之义的“一流、超越、精作、奉献”的企业精神为核心理念,以塑造“湖南建工”品牌、打造建筑航母为目标,在经营规模上连续几年跨越“百亿元”大关,连续几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承包商和工程设计企业双60强,名列湖南百强企业,荣获21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加上资质准人的广泛提升,以及建工新城的落成,极大地提升了集团自身的品牌形象。当然,现代文化追求更自由、更个性、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生活,只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才能为品牌注入新的内涵。

  4.1.2 将“和”升华为现代企业间的和谐竞争

  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为和谐企业的建设找到了很好的注脚。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必然要求人们普遍追求立足于竞争的和谐或以和谐为目标的竞争。现代建筑企业需要以超前的眼光,从更高的基点看待竞争,必须真正意识到发展是需要和谐社会环境的,而且必须为和谐的社会环境付出相应成本――包括纳税和资助社会公益事业。把竞争上升到和谐的竞争,客观上要求企业实现竞争观念的创新,即要形成平等、互利、合作、双赢、互补的竞争观念。湖南建工集团确立了“全员入市,健康提速,以人为本,品牌领先”的发展理念和“壮大母体,全员负责,资源共享,内外联动”的发展思路,从而赢得了“母子同步腾飞,航母得以启航”的良好局面。

  4.1.3 创设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管理环境

  法家文化主张“法治”,反对“人治”。将法家精神贯彻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要求企业把持续经营的基础建立在一套廉明公正的组织规范和平等客观的标准之上,这也可以说是一种企业的法制文化,而且传统的法制观念要与宪法、法律的要求一致,规章制度要与时代的要求适应。湖南建工集团的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管理环境,充分体现了湖南建工独特的价值观――一流、超越、精作、奉献,即追求一流、超越、精作的建筑与服务,以奉献与回报社会。

  4.1.4 创新顺其自然的、授权的和宽松的管理方式

  道家文化主张的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授权的和宽松的管理方式,这也是一种哲学理念,与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传统价值观一脉相承,也会对企业文化建设起到借鉴作用。在现代企业文化中,应更加注重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和“人企合一”的境界。湖南建工集团放开各子公司的手脚,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鼓励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母子同步前行。

  4.2 积极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抵制并改造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

  面对新世纪以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将传统文化整合成与技术创新为驱动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形态。当前,尤其以以下工作最为重要:培养公平竞争意识,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培育法治精神,建立公正的竞争环境;追求科学精神,提供创新的永恒动力。惟其如此,才能使建筑企业由大变强,立于不败之地。

  4.3 沿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效果、效益

  科学的管理能优化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沿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建立并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促进企业管理,已成为众多企业管理者的共识。建筑企业必须具有世界眼光,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才能改进管理,提高“三效”。

  4.3.1 追求和谐崇尚和美,提高管理效率

  改进企业管理,就要谋求和谐的内外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增强凝聚力,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在儒、法、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和谐问题是核心和要义,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追求和谐的精神。当前,建筑企业正处于图强奋进的关键期,如何以“和”求效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4.3.2 见利思义推己及人,提高管理效果

  员工在市场经济中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的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消极因素,又孕育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不讲信用、坑蒙欺诈等现象。沿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就要在企业倡导见利思义的精神,以取得优良的管理效果。湖南建工集团把培育质量文化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严格质量目标管理,每搞完一项工程,通过不断总结、概括、宣传和推广,逐渐形成富有自己特色的质量文化,从而使整个集团出现了“大局稳定,效益回升,上下同步,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4.3.3 兼容并蓄有容乃大,提高管理效益

  企业效益应该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这是引导每一个企业沿着先进文化方向建设现代企业文化的航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既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又要实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益。值得引起关注的是,我国建筑企业在国外的项目不断增多,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企业管理者要引导得力、措施得当、运用得法,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文化的融合,才能在企业管理中通过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的创新,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提高的目的。

企业管理论文7

  采矿企业管理工程安全生产是确保采矿质量、采矿效率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保障。若是采矿工程安全生产出现了问题,那么必然就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或是人员伤亡。因此,采矿企业必须认真分析采矿工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找出相应的有效对策,以此确保采矿工程生产安全。

  一、分析采矿事故发生的原因

  1、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

  有的采矿企业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缺乏正确的观念,一旦遇到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情况,就只注意到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安全要求,使安全生产成了毫无实际意义的口号,故此,就容易导致采矿事故的发生。因为不重视,所以采矿安全投入不足。有的采矿仅仅只考虑到采矿企业的经济利益,而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很少,从而导致安全管理不到位,导致安全事故频发。譬如,在安全防护方面投入有限,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从而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2、安全管理不到位

  首先,没有实行全程对采矿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往往只是注重事后安全事故分析,而没有采取事前事故预防和事中安全控制,导致造成的安全事故后无法挽回。特别一些管理者没有深入采矿现场,很少到井下去监管,使采矿工作疏于管理,现场劳动纪律松散,难以有效地预防控制。二是采矿现场安全事故预防措施不到位。很多采矿现场存在着诸多隐患,但是,这些采矿企业却不采取任何措施,使得很多隐患问题难以得到有效地清除,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其次,采矿安全设计不到位。在进行采矿设计时,对安全管理不够重视,而注意到生产方面的设计,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很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最后,管理人员素质太低。由于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专业素质不高,在防范和处理采矿事故方面缺乏专业化的手段,导致安全预防与控制能力不强。

  3、采矿安全保障工作的投入少

  有些采矿企业一心想着经济利益,不想投入更多的资金到安全生产中来,使得安全事故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因此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了现实。例如,有些采矿企业在安全管理、安全现场防护措施、安全防护工具等安全保障方面的投入极少,因而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常常起不了什么具体的作用,加深了采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

  4、自然条件复杂

  一般来说,矿产所在地的自然环境都是非常复杂的,其中水文地质条件是最重要的。然而,就是在这样严峻的自然条件下,采矿的安全隐患却不容小觑。比如引起采矿事故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火、瓦斯、水,其中以瓦斯爆炸引起的事故最为多和最为严重。但是火、瓦斯、水等因素也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这是在采矿本身的自然条件的作用下产生的不良后果。煤炭属于易燃物品,煤层更是可以自燃。在多数的矿井中,其本身所含有的瓦斯就特别多,由于瓦斯的易燃易爆特性,故而瓦斯造成的危害极其的大和广。近几年发生的很多采矿事故都是由于采矿区地势低洼,水排出不易,碰到降雨量较大的月份,由于矿区内部被挖空,造成下陷等等问题而致使大量的渗水、透水,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采矿事故的有效防范措施

  1、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首先,在进行安全生产时,要严格按照规定获得安全许可证,加强安全监察,确保采矿企业得到监督与处理。安全监察部门必须切实做好调查摸底,全面摸清调查情况,做好采矿企业安全等级鉴定,从而对安全许可的审批管理。其次,实行全程安全管理,坚持将事前安全控制与事中安全控制为主,并与事后安全控制相结合,便于在平时巡查中,可以尽早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及时有效地消除安全问题,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从根本生降低安全隐患。第三,实行全员安全管理。将安全管理与全体员工绩效联系起来,实行责任、权利相互捆绑。对于采矿安全管理绩效中成绩突出的人员,应该使其享受到更高的绩效工资待遇,给予更多的奖金;对于安全管理绩效中绩效比较差的人员,甚至是因此而造成重大的损失,就只能够让其享受到比较低的待遇。对于失责者,应该严肃追究责任。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增强员工的责任。

  2、提高我国采矿工程的技术水平

  众观我国采矿生产实际,需要从以下两方面提高产矿技术水平,以实现采矿的安全高产。一是加大对采矿工程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这一群体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鼓励技术人员在现有采矿技术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二是加强对采矿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使采矿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得到有效提高。众所周知,采矿技术的提高不仅需要提高采矿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还要加强采矿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通常来讲,采矿工程基础设施涉及交通运输与矿产资源等方面的相关设施。所以,为提高采矿总体技术水平,就要提高对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使采矿工程中所需水电及热能等各类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明显提高。交通运输的便利可以促进矿产资源的推广应用,在矿产资源比较富足的区域修建交通运输线路,使矿产运输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才能使采矿工程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3、提高我国采矿工程的施工安全

  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采矿人员的人身安全,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一是在采矿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将安全因素作为重中之重,提高采矿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生命安全比专业知识更重要;二是,实施采矿工程前,管理者首先要采取专业化手段检查矿井的安全系数,开采作业全过程要严格遵循安全生产规定,不能存有任何侥幸心理;三是对采矿施工技术人员加强安全预防教育,特别是可能具有安全隐患的部位要进行认真仔细检查,预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详细计划及处置预案。对于井下出现事故的逃生巷道要认真进行设计,并使下井人员熟悉相关路线,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4、不断加强采矿生产的基层班组的建设

  班组建设是采矿安全生产的基础,重产量轻安全,是班组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要把班组建设纳入安全管理总体规划,彻底扭转重生产轻安全的不良倾向,夯实安全基础。班组要有兼职安全检查员,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指示指令在采矿采矿中贯彻到底。从建立标准体系、达标、考核奖惩等环节着手,把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结合起来,建立企业内部全员、全过程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认真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严格标准,提高门槛;严格实行“三同时”制度。把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广泛开展起来,深入持久地坚持下去,夯实采矿安全工作的基础。

  建立有效的班组管理办法和考核机制,给班组提供规范、科学、具体的安全管理平台,提高班组自身管理水平,将懂安全、会管理,创新能力强、敢于碰钉子、大胆抓的人才选拔到班组长的行列。对班组工作要多指导、多帮助、多关心,积极鼓励班组自查自纠“三违”现象。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管理激励机制,为班组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5、加强采矿安全管理队伍建设

  广泛招纳人才,将采矿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招募进来,提高待遇,留住人才。同时,应不断健全和完善培训机制,采用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工作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发挥以老中青的“传”、“帮”、“带”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采矿事故分析,才能够从中找到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从而从中吸收教训,总结经验,为今后做好采矿安全管理提高可靠的参考依据。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采矿事故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采矿安全工作,正确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的关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严格遵循安全管理要求,加强安全预防控制及队伍建设,积极创新采矿安全管理方法,从而不断提高采矿安全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论文8

  近日,有人专门请教联想集团老总柳传志:在经济越来越全球化的时候,联想如何看待和吸纳职业经理人?由此引发了柳传志关于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的感概。韦尔奇的退休和接班人的选定,使两个优秀人才离开GE。在柳传志看来,这种职业经理的职业道德观不是很合他的口味。

  职业经理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道德观?

  这个问题看来不是那么容易回答。刚刚结束的陆强华诉创维案,曾经在国内的企业界闹得沸沸扬扬,并由此引发了今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关于职业经理人道德的讨论。争论过后,分歧依然。可以断言,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寻找和聘请,这种碰撞和争论也会随之增加。这种争论无法避免。

  细细寻思,由于国内企业真正在市场中生活的时间实在太短,职业经理本身的存在尚不多,身份认同尚不清晰,企业自身(包括老板和普通员工)对职业经理的角色认定也还是模糊的。在这种状况下,又怎能企望大家能够对职业经理人的道德观保持一致呢?道德观的成熟和定型,其实是和这个群体的稳定和发展一致的。由此可以说,随着职业经理人群体的扩大和稳定,他们自身的职业定位渐趋准确,这一职业的基本道德原则会相对固定下来。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职业经理人扩大的.过程中,将会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有国际化背景的人才。成长于本土的国内企业,将如何完成他们在职业道德观念上与国际文化的对接?其中的难度不小。韦尔奇选定接班人后,两个职业经理人离开GE,美国的企业界把这看成是很正常的事。但国内不少企业的老总,对职业经理人的期待是永远共沉浮。双方的起点相差太多。

  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特别是一把手。就此而言,职业经理人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他们应是什么样的人?这个话题就要从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说起。

  作者:不详

企业管理论文9

  【摘要】

  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对企业管理者的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否提升企业管理者决策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已成为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作为领导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决策艺术和决策水平,对决策主体、决策思维、决策程序、决策成本、决策手段进行创新,从而正确引导领导活动顺利进行,促使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

  企业;管理决策;艺术;创新

  作为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决策是现代企业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对企业的兴衰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决策更是一门艺术,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实际经营活动中不仅要遵从管理决策的科学规律,更要对决策方法进行创造性运用,将其转化为具有一定适用性的决策能力,使决策主体多元化、决策思维全局化、决策成本精细化、决策环节程序化、决策手段定量化,有效实施决策艺术,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目的性及管理战略规划的科学性,适应当前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

  一、企业管理决策艺术的内涵

  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由此可见,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内容,决策职能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企业管理决策在广义主要指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决策系统的管理水平,而狭义上主要指企业领导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从各种方案中做出的科学决定,对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做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决策艺术不仅是企业管理者学识、智慧、经验及个人风格的综合体现,更是其凭借深厚的决策理论、丰富的决策经验在管理决策活动中,对决策方法的创造性运用。企业管理决策艺术贯彻于企业全部管理活动中,是领导者表现出的艺术化的领导方法,所产生的影响深刻而长远。其内容主要包括:把握企业决策环境、对象、条件、方向、目标的战略决策艺术;处理企业员工与员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等人际关系决策艺术;选择时机、随机决断的战术决策艺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决策艺术;适度与换位思考决策艺术等。

  二、企业管理决策艺术的特点

  企业管理决策艺术是管理者知识、智慧和经验的综合运用,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色彩,与其他管理活动相比,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随机性。企业管理决策受到企业管理环境复杂性的影响,随着企业管理目标、管理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经验性。决策是需要经过领导者对偶发状况的艺术化处理而最终做出的决定,不仅仅是领导干部的个人决断,更源于企业管理者的经验、原则和阅历。第三,多样性。企业管理决策艺术贯穿企业决策全过程,在决策层次上,有宏观、微观、战略、战术、一般、特殊之分,而在决策程序上,也分为信息收集艺术,目标设置艺术,方案设计艺术,方案优化艺术既执行反馈艺术等,但大多受到情景和管理者素质影响,呈现出多样性。第四,创造性。创造作为企业管理决策艺术核心,是决策活动的最优化状态,要求企业决策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依据决策客体,采用创新思维,凝练为科学的领导方法,突出领导者决策的创造性与权变性。

  三、企业管理决策艺术的创新与实践

  (一)决策主体多元化。决策虽然是企业管理者重要的职能,但是由于受到企业管理者自身知识水平较低、经验匮乏等因素的制约,决策艺术运用过程中往往会过于主观,因此要想发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管理者不能单纯依靠自身经验、学识,而要使决策主体多元化,通过博采众议、集思广益,发挥其整体功能,丰富决策信息来源渠道,为决策艺术的运用提供丰富的理性思维和不同的信息资源。首先,管理者树立民主意识,切忌独断专行。尽管决策活动是企业管理者重要职能,但是其作为高级思维活动,对管理者综合素质具有较高要求,如管理者过于独断专行,不仅会导致决策过于武断,而且会对企业管理活动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民主意识,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风格,使领导者的见解和群众的智慧有机融合,博采众议弥补自身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不足。其次,决策主体团队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分工日益复杂,企业生产方式也逐渐向集团化方向发展,企业规模及市场发展带来的庞大信息数量让企业管理者很难独立完成收集、整理、分析、判断、归纳、利用等活动。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最大程度扩大管理决策主体结构,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中层管理者、营销人员等企业活动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与创造性,形成具有较强信息处理能力的决策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团体的作用。最后,决策主体外向化。企业的生产经营往往具有广博性、多结构性,企业与社会之间相互交叉影响。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重视行业协会、专业化组织、政府机构、高校等外界资源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作用,将行业专家、业界精英等社会力量引入决策团队中,认真汲取多方实据,提高外界对企业决策的扶持力度,共同制定出指导企业经营生产活动的科学决策。

  (二)决策思维全局化。决策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创造性的决策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作为领导者,应该学会总揽全局,统筹协调各种关系,系统而全面地制定决策。所谓决策思维全局化,就是企业管理决策符合整体利益的原则,对决策活动反复考量、比较、思考,选择最优化方案,将企业长远利益、全局利益、短期利益、局部利益综合考虑在内。首先,“大小兼顾”。决策在大方面要考虑企业全局、系统和整体,而在小方面要考虑企业特定机构、局部及个体利益。企业管理决策者要根据市场发展动态,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将企业纳入全行业、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去进行对比把握,凸显决策艺术的前瞻性和发展性。其次,“长短兼顾”。决策活动中,要考虑长期发展目标与利益,将决策视作动态发展过程,而短期方面,要注重短期效益目标和短期利益。科学决策要做出动态的长短兼顾的系统性思考。将决策活动、决策领域向远延伸,认识和把握长远未来。第三,决策思维要“正负兼顾”。一方面要看到企业决策系统积极一面,在正确信息中确定决策目标与途径,另一方面要发现企业决策系统中不利因素,进而针对问题寻找适当对策,通过权衡利弊保证决策的正确性。第四,“内外兼顾”。21世纪管理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和瞬息万变,所谓内外兼顾就是企业要形成开放性决策系统,将企业决策和外部环境、内部企业环境进行整合,不但要考虑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价值取向、生产结构、经营方式、人员构成等因素,还要考虑宏观政策环境,科技环境、竞争环境,通过对企业内部运行稳定和谐的一致性和对外部市场竞争持续不断地适应性的创新型决策,才能促进企业获得有利地位,长远发展。

  (三)决策成本精细化。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品的生产周期、市场周期都被极大缩短,导致企业运营节奏较快,决策上低成本和执行上高成本的矛盾逐渐凸显。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使决策成本精细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首先,建立成本核算和考核机制。管理决策活动中,企业管理决策者要根据具体战略,提前制定成本考核机制,对成本进行管理。成本核算内容应该包括:信息收集、方案制定成本、人员成本、机会成本、风险成本及时间成本等,同时对具体成本进行量化规定和考核,将成本定性向成本定量核算转化。第二、将有限的能量用在决策上。随着企业管理变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化,牵扯的因素越来越多,把有限的能量用在决策上,考虑周详、调研充分、计划精确,才能真正解决高成本、高难度执行的问题。第三、决策活动要“分工、分权、分责”。工业化时代,企业生产力日益提高,专业分工不断细化导致职能专业化与管理权力的日益分散,因此企业管理者要从决策成本方面考虑,在管理中开展分工、分权、分责活动,在战略高度对重要问题,进行组织、计划、协调管理,而决策执行中的具体事宜则下放到中层管理人员去具体承担负责,更有利于用有限的精力做出科学的决策。

  (四)决策环节程序化。规范化的决策程序能够为企业决策活动的开展提供完整的思路和步骤,对于保证决策活动的稳定性和可行性具有重要作用。努力把握行政决策的重要环节,不断创新管理决策的程序,才能有效实施决策艺术。可以将企业管理决策程序划分为以下内容:首先,确定决策目标,进行信息收集。企业管理决策时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与实施,管理者在发现发展机遇或问题后,必须要先确定决策活动的目标,既:企业发展总体要求和效益目标。在决策目标确定后,企业决策者要建立专门负责团队,通过不同渠道和手段,对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收集并开展调研工作。第二,检验决策数据,确定决策方案。企业决策者可以通过企业经营情况与信息资料对比及资料关联性分析对所收集信息进行针对性检验,确定收集资料对企业决定的价值,并根据资料价值分析决策目标需求,提出可选择性决策方案。第三,决策方案综合考量,确定最优方案。决策方案评价与选择是企业管理决策艺术实现的基础,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对不同决策实施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与选择,以寻找到最具可行性和针对性方案。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方案招标、专家评议等措施,对不同方案进行科学分析,为最终决策效果的发挥奠定基础。第四,决策方案完善、实施。企业决策活动关系其未来经营管理质量,因此在确定执行方案后,企业管理者切忌操之过急,而要试点尝试或试探性执行,“以点带面”,先在特定范围内执行,对原方案进行修正与完善,根据修订结果全面展开,在企业内全范围推广。最后,检查追踪,建立反馈机制。决策实施方案的开展执行并不是决策活动的终结,企业管理者还必须要对决策活动进行检测跟踪,并最大程度收集相关信息并及时调整决实施手段。成立专门调查机构或组织,对市场反应进行调研,当市场情况发生变化时,需要领导及时调整决策,适应发展需要,勇于开拓创新,优化决策过程,保持决策的连贯性。

  (五)决策手段定量化。当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云计算技术、数学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应用逐渐拓宽,使决策的定量分析成为现实可能,使领导者能够掌握准确的数据与信息,把握瞬息万变的动态过程,及时地对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做出正确的抉择。因此当前企业管理决策者必须从经验决策转到科学决策上来,充分认知定量的概念,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将移动终端、传感设备、统计数据及交易数据等资源,通过定量分析提供的大最数据,切实把决策对象的变化规律控制在科学预测的范围之内。一方面,企业管理决策者要树立信息化思维,在决策活动中,管理者必须重视网络技术在数据收集、分析的作用,为决策活动作正确判断提供可靠依据和支持。同时决策者要运用信息数据驱动决策,以海量数据逐渐代替管理者主观经验判断,把握决策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提高决策科学性。另一方面,构建现代信息平台,提高内部员工数据利用率。决策者可以通过构建现代信息平台优化决策相关信息渠道,减少决策信息收集成本、决策监督管理成本,让决策程序得以简化,最大程度减少因信息传输而造成的决策失误和延迟,进而提高决策的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继伟.行政领导的决策艺术[J].延边党校学报,20xx(2).

  [2]王宏.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创新[J].内蒙古水利,20xx(06).

企业管理论文10

  摘要:企业作为当代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但由于规模较小、资金投入较小的原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弊端,导致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与市场经济协调不适应的情况。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影响着企业经济发展及稳定。小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影响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小企业财务工作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财务管理制度、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财务内部过程控制、提高财务风险意识手段对财务经营活动进行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为企业利润最大化及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营;财务管理;体系;问题;风险意识

  由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利润最大化与股东最大化弊端,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复杂化发展,使得企业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处于薄弱的地位,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适应企业周围环境的发展,企业只有保证“心脏和血管”的健康,才能保证企业“血液流动”也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康。由于企业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由于受规模范围及经营方式的影响,只有对企业财务管理不断的创新及优化的同时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才能为财务管理经营活动奠定坚实的财务理论基础。

  一、小企业财务管理新体系

  对于财务标准和规范而言,通过人工去控制,往往是很难能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种,如果靠人工,在账务处理过程中,不自觉会受习惯影响,导致走偏。所以“中小企业”公司,如果能通过财务系统进行账务处理,科目体系依附于系统,而非个人,则更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企业的供血链”——FIAF财务管控体系:FIAF财务管控体系是由达标管理咨询公司,专门针对中小微民营企业开发设计的一套财务管控体系。该体系主要是帮助中小民营企业经营者,建立科学、专业、系统、规范财务管控体系,解决因经营者无财务管理理念,无法根据系统财务数据,实现企业科学经营决策及企业理财,导致企业财务失控,最终企业经营失败。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背景

  中小企业作为当代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但由于规模较小资金投入[1]较小的原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弊端,导致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与市场经济协调不适应的情况,导致企业财务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原则

  (一)货币时间价值原则

  决定货币时间长短及收益率高低决定了货币的价值。期限越长,利率越高。财务管理中必须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同时遵循货币时间价值原则,充分合理地运用资金。

  (二)风险、报酬平衡原则

  股东最终的目标管理化是平衡风险及盈利的关系。对于一些风险越大的投资项目,最终它所期望的利润相应也会越高。

  (三)合理配比原则

  追寻资金与负债的对等平衡关系,短期资金对短期负债,长期负债对长期资金的原则进行财务管理实务的借款筹集[3],如果过多的长期资金去融通流动资产的需求,会给企业的利润带来减少的影响。如果固定资产用短期资金来融通,则会导致资金的短缺。

  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离不开企业经济的长期发展,财务管理指以实际的企业价值对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综合性的`决策及控制的管理活动。

  (一)首先是对财务报告有效的解读

  财务报告指用财务专业术语对财务过程进行分析,最终对企业利润起着管理与控制的过程。财务报告最终影响着企业目标的实践及战略性企业管理能力的执行。

  (二)加强成本控制[3]及管理的过程,完善预算管理手段

  全面完善预算管理系统[4],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控制企业风险,协调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为预算的执行结果及绩效评估提供了量化依据及理论依据。

  (三)突破内控局限

  建立良好内控制度以便有效防范风险,只要企业发展就会存在风险,内部控制是通过一切规范的流程、制度和程序,把人制转为法制的一种管理概念,其主要目地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内部控制手段尤其重要。

  (四)依据实际企业情况对企业进行

  正确的投资决策,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企业资金的增长及利润最大化原则[5]。固定资产增加必定会引来企业的扩张。企业的投资决策关乎全局战略性管理目标的实施。总之,好的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加强企业的成本、内部控制及投资方面的管理,逐步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而这则需要一个优秀的决策者,对企业的日常进行正确的管理及决策,才能让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及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管理目标各个企业都有所不同,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到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面临的挑战局势也越来越严峻,为了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的管理目标必须具有创新性。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

  财务目标必须考虑所有者资本增值最大化、债务人偿债能力最大化、政府社会经济贡献最大化的企业需求。加强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管理。

  (二)企业财务责任社会化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既要考虑企业资本投入的财务需求,又必须兼顾企业社会化责任的需求,并且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财务流程规范透明化

  在当代社会中,许多人都会利用财务不透明而暗自操作,严重影响财务最终的审计工作。

  六、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筹资困难[7],资金严重不足

  筹资不畅限制了企业发展,同时迫使企业的资金规模受到限制。由于我国没有面向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使得中小企业以贷款形式获得融资,因为融资成本过高,渠道不易,最终迫使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问题,而且受资金来源的局限性影响难以扩张范围。

  (二)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目标

  且最求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的原动力,由于中小企业受规模的局限,资金不足,而且还要面临还债的成本风险[8],迫使企业活动注重短期资金行为,为了尽快资金回笼同时追求利润最大化已成为小企业发展的唯一途径。而且企业决策者只追求利润,而忽略了企业的长期规划。

  (三)财务控制监管力度差

  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理论知识意识薄弱,现金管理不严现象缺失严重,造成闲置资金不足。1。企业经营活动中偏重于用现金交易,造成资金的闲置和利息收入及投资收入方面的损失。2。应收账款周转缓慢[9],加大坏账呆账的风险。加强对存货的控制,造成资金周转缓慢。中小企业的竞争激烈,大多企业为了争取客户,采用赊账方式,加大了坏账呆账风险率。

  (四)企业管理活动受限于传统模式的经营

  造成企业管理权利集中影响财务管理的最终效绩。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机构设置上层次不清,责权个人制不明确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而且财务管理人员使用老套的管理模式,缺乏管理的创新技能。

  七、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一)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

  采用集权制财务管理体制的企业一般为总公司和下属的子公司,由于联系紧密对于一些突发的情况反映迅速,一般来说,对于所发生的事情总部及时的进行决策,对子公司进行支持和分配管理。有利于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但相应的也会有弊端,当集权过度的时候子公司会缺乏主动性,慢慢的企业就会失去活力,进而失去市场的弹性,从而失去市场机遇。

  (二)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

  分权型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总公司的自主权。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负责人员对经营成果进行控制。所以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决策措施,进而因地制宜的安排好各项业务。同时,分权型机制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9],财务人员的工作专业水平也相应能够提高。可是,如果企业长期采用这种分权型管理体制,很可能导致大家各自为政,背离最初的总目标。

  (三)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

  在制度上,企业总部制定统一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财务权限及收益分配方法,重大决策集中于企业,而各所属单位遵照执行,依据自身的特点加以补充,在管理上,利用企业的各项优势及实际情况,对部分权限集中管理。在经营上,充分调动各单位的积极性,建立正确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如何做好小企业财务管理

  (一)要深刻理解老板的运营理念及

  公司发展思路,具有抵御财务风险的专业财务管理能力。加强预算管控能力及固定资产的控制管理,强化财务管理机制,突破融资的瓶颈,打开融资市场,加大中小企业融资力度[10],制定切实可行融资市场方案,主动赢得融资市场。

  (二)要开始探索多公司的资金以及

  预算管理同时加强投资管理,强化资金预算及投资可行性。且投资管理必须以市场调研为基础。提高资金和预算管理风险意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管理活动,建立准确的财务管理系统,为企业决策者奠定了坚持的财务理论基础,同时为财务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数据理论依据[11]。

  九、结束语

  由于中小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影响,面临着很多的资金问题,从而导致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最终利润最大化的实现。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正确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同时重视资金的管理及流动情况,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企业目标利润最大化。由于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经济局势,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中小企业,因为受规模范围及经营方式的影响,适应市场的能力日益加强,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不断的创新,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意识不断加强,为财务管理经营活动奠定了坚实的财务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梅娜。浅谈中小企业经营中的财务管理实务[J]。经营管理者,20xx(18)。

  [2]贾晖。浅谈如何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商场现代化,20xx(16)。

  [3]冯娟。浅谈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市场周刊,20xx(10)。

  [4]赵宗广。浅谈财务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财经界,20xx(14)。

  [5]董宏伟。浅谈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6)。

  [6]刘文开。试论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J]。商业会计,20xx(2):41—43。

  [7]吴杨。浅谈财务管理在提高企业投资效益中的作用[J]。中国市场,20xx(41)。

  [8]金影。浅谈中小企业会计与税收的差异[J]。经济视野,20xx(9)。

  [9]郭晓燕,郭海燕。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J]。内蒙古林业,20xx(7)。

企业管理论文11

  盈利能力较低,积累较少,缺乏发展能力,是业内人士公认的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存在的共同缺陷,这一特点和我国大多数制造类企业有高度的共同性。进入社会发展“新常态”以后,盈利能力低下导致大批企业开始出现亏损现象。建筑企业吸取制造业发展中出现的教训,尽快实施业务模式的转型,是建筑行业面临的重大选择。

  一、建筑企业业务转型的必要性

  (一)业务转型是提升企业市值的基础

  出于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投资者对投资标的的选择更加侧重于标底公司的盈利能力。20xx年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的营业收入比中国建筑要高出20%,但目前,中国建筑的市值已经超过了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两家公司的市值之和。背后的原因,是近些年来中国建筑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战略性参与一级土地开发,大规模投资房地产,并且开始介入大型BT项目。这些新业务源源不断的注入,更新了中国建筑原有的业务模式,业务模式的成功转型获得了投资者的高度认可从而提高了公司的市值。而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两家公司,虽然也在业务模式转型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但因转型模式不清,转型力度和速度较慢,到目前为止这两家公司的主要业务依然以传统施工为主,盈利能力较弱,自然无法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二)转型融合是提高市值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建筑业务和新型地产业务相互融合,二者协同操作的方式成为建筑行业内引人瞩目的一种新的业务模式。以A股上市公司中南建设为例,该公司在技术方面并无过人之处,承担的也都是普通业务,营业规模也不突出,专业特点并不明显。与同板块的上海建工相比,中南建设的行业影响力比上海建工相比要相差很多,尤其是经营收入,中南建设的经营收入仅仅是上海建工的的九分之一。但从公司市值来看,中南建设仍然进入了市值大于100亿元的建筑公司行列,且营收规模庞大的上海建工相比,其市值也仅仅相差10亿元,二者之间相差的幅度还不到10%。背后的原因,是中南建设公司更加注重盈利能力的提高,及时实施业务模式的转型。正是凭借传统施工与地产业务的融合发展,中南建工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在证券市场上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三)专业化是提高企业市值的关键

  目前,A股市场中市值超过100亿的建筑类企业有13家,通过归纳分析可以看出,13家公司中资产规模最小的有3家,分别是亚厦股份、中工国际和金螳螂。从业务领域角度看,亚厦股份和金螳螂俩家公司从事的业务属于专业的装饰业务,而中工国际的前身是一家机械行业设计研究机构,以后转型为一家工程总承办企业。三家企业业务内容虽有一些差别,但就其共同的一点来看,他们都属于专业型企业,从事的都是细分领域的业务内容。可以说,业务领域专业化是这些经营收入并不突出的公司市值的已大幅提高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地看,上海建工是这13家市值超百亿的公司中实力和能力最强的公司,属于全能性企业,业务领域横跨建筑产业的全流程,建筑业务涉足到业内的各个专业领域。上海建工不仅业务涉足领域广,而且专业能力也属于每个领域的高端水平。与金螳螂公司相比,金螳螂公司能够承接的业务,上海建工基本都能够承接;但上海建工能够承接的业务,金螳螂公司就不一定能够承接。金螳螂和上海建工相比,其特点在于业务做得更加专业。而正是凭借这一点,金螳螂公司的市值甚至超过了上海建工,尽管其营业收入尚不及上海建工的十分之一。

  二、业务转型的方式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建筑业仍然沿着以往的路径行进,肯定难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建筑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转型发展将使建筑企业迎来新的机遇。

  (一)业务模式转型的发展模式

  从我国传统的建设模式来看,通常情况下投资、设计、建造和运营四个环节往往处于割裂状况,每一个环节的业务分别由不同行业的公司分别承担。例如,基础设施项目由政府主导的投资公司来做,房地产项目由房地产公司承担,项目设计归专业型设计部门负责,建造业务则归属于是施工企业负责,这种传统的建设模式造就了今天中国多数建设企业能力单一的现实。当前的业务模式转型,意味着这种传统的`建设模式将被彻底改变。一是积极开展EPC、MEPCT业务。实现从传统建设模式向EPC、MEPCT业务转型,其实质就是推动中国建筑企业从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型。需要注意的是,强势介入这些领域,企业必须具备领先的设备能力、强大的技术能力和高超的管理能力。二是主动介入以BT、BOT、BOOT为主的以投资推动为特点的的工程业务。随着市场的需求的变化,这些新型业务模式的需求越来越大,采用新业务模式必将大大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专业领域转型的发展模式

  生产经营状况不同的企业,在实施转型发展时必须选择不同的、更加适合自身特点的模式。相对来说,如果现有的业务和业务模式存在难以逾越的转型困难,则这类企业继续从事融入新元素、有巨大市场需求的建筑业务,无意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选择这种转型模式,能够很大程度上平衡各个细分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周期。和许多行业一样,建筑行业的兴衰起伏也同国家的宏观经济高度相关。当宏观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时,各行业都会出现投资高潮,建筑行业受国民经济整体投资高速增长的拉动,也会出现高速增长。但当经济处于尤其是投资活动处于低潮时,建筑行业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因此,建筑企业如果要摆脱经济周期的影响,实现持续的业务增长,从事的专业领域也需要随着外部态势的改变而进行调整。

企业管理论文12

  现代企业管理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开始,企业的管理不断地向着新的方向发展,各种各样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层出不穷,下面是关于现代企业管理学的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一、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来说,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企业管理,有效的管理能够使企业蒸蒸日上,并使自己在本行业中的竞争力提升。运用科技手段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该企业的工作效率,进而就可以使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中拥有较高的竞争力;并且令客户更加满意与忠诚,稳定企业的客户资源,帮助企业在稳重求胜。现代企业还可以通过科学化的管理,实现对成本的科学化掌控,进而节省大量的成本,使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一些不必要浪费的资源与成本得以节约下来,利于企业生产出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

  二、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

  1.难以掌控企业投资风险

  我国企业在当前的管理方式主要是纵向管理方式,企业管理方式随着不断完善的经济体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当前状态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合企业继续沿用纵向管理方式了。企业在纵向管理模式中想要正常的运行,一般情况下不是通过自己投资就是合作控股。无形中就使企业的成本与投入都增加了,更有甚者会导致资金紧缺并难以控制,其原因就在于纵向管理方式致使企业在对销售过程和相关原料的控制过程中,分散了关注生产产品的注意力,使得在某种程度上,产品正在逐渐失去市场竞争的优势与竞争力。

  2.延长产品生产周期

  企业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产品市场竞争下产品的生产周期占据着重要位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需要通过缩短生产周期并提高劳动效率来保持核心的竞争力,使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得以进一步地提升。企业对原材料与半成品已经采用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因此分散了生产产品的精力,进而就使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周期延长了,疏忽了企业关键性的任务,企业会因隐患的发生而导致经营不善。

  三、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1.提升市场竞争力

  现今时代,全球经济化的步伐逐渐提升,企业之间的社会竞争也不断增强,使得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形成日益严峻的形式。此种形式下,现在企业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接受与学习科技创新,这样才能屹立于社会不断变动的浪潮中。企业需要寻找新的突破点。对新的科学技术进行不断的探索,争取将第一生产力放在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上,提供企业的发展以牢靠的支撑。在产品市场中利用科技创新手段占据优势地位,进而使市场占有率得以提升、增加利润、提高价值。

  2.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可是通过科技的创新与进步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国家提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实现绿色经济,对社会环境起到保护作用[2]。近几年来,我国雾霾天气增多,经常有沙尘暴发生,水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形势。企业能够通过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对造成的环境伤害加以弥补,比如处理污水与过滤烟尘等。不仅使大自然的优化得到了促进,还使企业的形象得到了提升,促进了企业绿色经济发展以及可持续性发展。3.提升企业经济实力企业在其经济活动中想要提升经济效益,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使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得到提升。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科技知识,促进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生产力;另外,它还促进了生产者与管理者认识新知识的程度,进而更加方便了新技术对合适产业的进入与生效。在企业生产产品过程中对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加以运用,就能很好的缩短生产劳动时间,并且提高产品质量。在生产设备应用科技技术的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序上使产品质量得到保障,并且有效控制残品率。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来说,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具有完善作用,提高整个企业的生产劳动效率。

  四、科技进步与创新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科技进步与创新中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中应用较为成功的两个方面就是电子商务与远程办公[3]。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下,使新的经济发展体催生了出来,比如网店等。通常在消费者与企业之间进行联系时会应用电子商务,而对企业进行内部管理时,会用到远程办公。企业在发展时应当以社会发展的形式为客观规律,对那些能够满足消费者与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技术手段要及时的采用。

  1.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属于一种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是在科学技术发展中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手段,“网上购物”这种人们熟悉的购物方式,就是一种电子商务表现形式。从通信的角度考虑企业中应用的电子商务,就是将企业的产品、信息与服务通过电脑、电话以及其他媒介传递给消费者的过程;从企业流程的层面来理解,就是使商业交易通过网络技术自动完成的过程;从服务的层面来看,它是加快传递企业对消费者服务速度的一种工具。例如,阿里巴巴就属于电子商务中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网络交易平台,使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购买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

  2.远程办公

  另一种信息时代发展出的产物就是远程办公,它在企业管理中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这种办公模式能够使人们在家里或者在旅途中就能实现办公,不仅使办公空间得以节省,更是在一定程度使员工的工作压力得以减轻,令家庭氛围得到了有效的调节,进而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远程办公还能实现跨国际公司直接管理国外子公司,便于及时传达并贯彻总公司的决策。

  五、结束语

  综上,随着经济的发展,走向国际化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企业之间逐渐展开了在雄厚的经济实力竞争。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并脱颖而出,只能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上入手,优化与完善现代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企业管理论文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企业要想得到持续发展,就需要先进有活力的管理文化,这里所说的文化,从广义上讲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所创造的物质财务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本文就主要对企业管理文化的内容、现状。影响因素等做了详细的介绍,希望能使读者更加了解企业文化的概念,也能促进其发展。现在,我国正处于体制和制度变革的时期,所以,面对新形势我们需要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企业所面对的一系列问题,创造好的企业管理文化。

  1我国企业管理文化概述

  (一)我国企业管理文化产生的背景

  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在经历了几次工业革命之后,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但是,近些年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生产运作的过程越来越复杂,所以简单的生产管理已经不再适合了,需要工作人员进一步完善它。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同时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也就越来越丰富了,就是因为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作为连接消费者需求和产品的源头的企业生产出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然而要做到这一切满足市场的新需求,就需要企业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企业的管理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的过程中探索、总结出来的适合本企业管理的结果。目前,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不断深入,管理的作用越来越被凸显出来、越来越不可替代。有效地管理可以平衡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但是,一个企业如果管理不善,就会导致企业效能低下,无法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严重的还会导致企业的破产。

  (二)我国企业管理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不断沉淀发展的精神财富,是与我们现今的社会意识相对应的,文化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比如信仰、法律和道德。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在社会上建立了能为大多数国民所接受的'秩序。企业为了实现对员工的良性管理,在内部建立了一套行而有效的制度,例如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员工所共同的信奉的企业价值、社会责任感、公平理念。这些都通过管理文化渗透到企业各个部门的决策、执行和生产中。企业的管理文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所以经济发展的越好,对管理的要求就越高,文化的作用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认同。

  (三)我国企业管理文化的现状

  近些年来,企业文化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了。随着经济发展和各种改革的深入,我国中小企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是国民经济总值的支柱。所以企业内部的管理文化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所以一下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开始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并使之成为全体职工奉行的价值理念。作为不断促进企业发展的精神力量。就比如说河南的某一中小企业,在先进企业文化的渗透下逐渐变得成熟,在一些二三线城市中,知名度甚至高于许多世界商业巨头。它的管理模式,是十分值得我国的企业进行借鉴的,比如说它一直比较重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而不是价格,这说明一个问题,细节是决定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志。

  2制度与人的相互影响

  (一)制度制约人的活动

  正因为人的活动千变万化,所以才会相应的出现制度来约束人的活动。制度的本质就是社会化了的人类群体的结合方式,它是从人们和社会的交往关系中产生的,总的来说,制度是十分稳定、规范和固化的社会关系人是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社会生活的稳定运行又离不开制度,制度一旦产生,就会规范社会关系,使其更加具有合法性、稳定性和规范性。人也必须遵守制度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马克思在研究经济制度的时候就是通过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和交往发展的路径这两条路来考察人的发展、探索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综上所述,制度来源于人的活动又制约着人的活动。

  (二)制度对人的决定作用通过分工实现

  人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人的存在和发展就是通过社会关系的实现的,社会关系是人们进行一切活动的大背景。人们在社会中进行各种活动,积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并生产了人的社会联系。然而我们的社会的本质实现是一种相互的过程,社会关系在任何一个时期都制约着人的活动,人们也在这些限制之下塑造了自己的角色。分工是这个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马克思曾经说过:"分工起初只是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由于天赋、需要、偶然性等等才自发的形成自然分工。"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正因为有了分工,才有了农业、工业和商业等职业的出现,有了城市乡村的差别,有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分工对生产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可以使劳动更加密集、结合和协作,促进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分工可以产生私人利益或阶级利益的对立,这是分工对生产关系的作用。另外,分工对人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分工在现实生活中实际造就了人的社会本质,它将社会关系人格化了。马克思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上的对立就源于分工。分工会在两个方面导致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分裂,一方面是人的本质和社会本质的分裂,具体的分工推动了人们的劳动能力的发展,这是促进生产力进步的很大因素,但是也会导致一个不可避免的缺点,那就是造成了社会关系本质上的对立。另外一方面就是会导致人的发展的全面性与片面性的分裂,人不断努力追求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原因就是希望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的人,但同时又不可避免的是造成人的片面化。

  (三)人在制度面前的矛盾

  制度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的,人也是通过制度来实现社会化的,这是一个获取自己的社会本质的过程。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先人的思想和制度制约着当代人社会本质的实现,马克思说过:"历史是各个时代的依次交替。"人们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既定的、限制的环境中创新发展。从共时性上来看,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集体而独立存在,一个人的生产发展是以他人的活动作为基础的。所以说人在制度面前就会有既定性和选择性的矛盾,就比如说经济制度,它是既定的,但是却不妨碍人们在此制度面前发挥能动作用,这主要通过专家学者对制度的选择和创新实现的。就像马克思说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以上这些便是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内在矛盾。

  3我国企业管理文化发展的前景

  我国的企业虽然已经开始重视企业管理文化的作用,在积极在这些方面上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这些企业的管理常常局限于本国的范围之内,只考虑自身和眼前的利益,没有把目光放的长远,更没有放远世界,没有跟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当前,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内外的企业交流渐趋频繁,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已经从西方的成功企业的管理理念中吸收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经验,所以我国企业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就要与时俱进,发现自身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并加以弥补,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在日后的发展中,企业要做到构建创新理念、设立创新型管理文化。企业的管理者还要树立人才观念,发挥人才的作用,同时重视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4结语

  一个企业的管理文化是它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我国目前的企业管理文化还不是很成熟,还存在许多问题,本就主要介绍了这些。希望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帮助,也希望能帮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设立企业的管理制度,并随着发展的深入进行灵活的调整。

企业管理论文14

  摘要:管理会计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已经逐渐被应用到更多的行业和企业中去,解决了当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许多问题。对于我国石油企业来讲,近年来,越来越多原油开采的市场管理压力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管理会计在石油企业中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走出当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困境,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方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实力,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然而在当前石油企业中,管理会计还缺乏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管理会计的应用现状也多不理想。因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石油企业管理会计现状出发,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创新思路和发展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促进管理会计理论在石油企业中更好地进行实践。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石油企业;管理会计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消耗增加,能源供给压力逐渐上涨给石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更加严峻的经济挑战。近年来,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问题在不断增加,例如我国老牌大庆油田就出现了石油可开采储量下降,油田后备石油储备资源质量大不如前等问题。石油开采难度和成本增加是当前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传统的单纯依靠增加开采数量实现企业盈利的方式已经远不可取,为了实现石油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综合实力和成长生命力的增强,做好石油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是当前石油企业发展中的重点环节。

  一、管理会计及其作用

  管理会计,亦作内部经营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同一般的财务会计有着重要的区别。管理会计的职责在于通过有效的财务决策、企业有效信息编制、综合管理目标制定等管理措施,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为根本目标,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必要的管理决策依据。随着近年来石油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和集团化管理模式的形成,管理会计在石油企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首先,管理会计能够综合评价石油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并根据市场的走向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其次,管理会计能够对石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有助于完成企业预算及成本控制,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再次,除了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外,更新企业管理和经营办法,引入先进科学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企业的现代化与精细化管理也是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重要职责内容。因此,石油企业想要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获得更多的发展优势,实现长远发展、科学发展,注重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必不可少。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离不开管理会计的参与,提升企业管理会计能力,是提升企业管理综合水平中的关键一环。

  二、石油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现状

  (一)石油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占比和人才质量不达标

  虽然管理会计职位和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在石油企业近年来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从石油企业管理会计现状来看,满足管理会计岗位要求的人才在企业财务整体人力资源中的比例还比较低。企业财务团队中,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仍占绝大多数,导致了一些管理会计岗位无人能胜任,担任管理会计的人员自身专业水平和能力的限制也达不到管理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使得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困难重重。同时,企业上层管理者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人才团队建设工作认识的程度也存在不足,在管理会计人才引入和培养上投入的资源和资金也难以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需求,从而直接影响了石油企业当前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信息化管理模式成长缓慢阻碍了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

  当前我国的石油市场发展是极为快速的,不但受到了国内能源需求的影响,国外政治、政策等影响也在逐渐增加。另外,从石油产品生产角度上来讲,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影响严重,特种钢材等成本市场价格浮动影响较大,再加上产品更新换代十分快速,石油企业的市场经营和管理工作十分的复杂和困难。为了应对这一行业现状,虽然石油企业中信息管理系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软件系统和硬件更新节奏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生产、销售、采购等部门没有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和大数据管理,导致了石油企业的运营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难以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三)管理会计在业态发展预测和产业链整合中角色缺失

  当前国内石油企业的产业链建设还不够完善,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也缺乏对产业链的正确认识和有效的整合措施。这种情况导致了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核心重点还是在于企业内部,管理上的局限性限制了企业对市场和业态发展的综合预测能力。因此,在整个石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管理会计对石油勘探、开采、炼制、化工生产、运输储存、技术研发等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成本增加,企业形不成有效的系统效应和品牌效应,从而制约了石油企业自身的发展。

  三、石油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和应用创新思路与发展

  (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引入高精尖端财务技术人才

  为了确保石油企业管理会计的实践和创新,首先要不断加强人才规模和人才团队的建设。一方面要坚持引入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管理会计人才,以高端人才带领团队的方式,逐步实现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团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根据石油企业的产业实际与经营发展需要,还要加强对企业中管理会计人才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保障管理会计工作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保障管理会计工作模式的开展能够同石油企业日常管理实际相结合,做到明确责任、主旨到位,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协调、统筹、管理企业各个部门和子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实现对其全过程的监督、审查和控制管理的要求。

  (二)加快ERP财务管理系统和财务共享模式建设

  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需要进一步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化、网络化和数据化的建设。在石油企业当前ERP管理系统基础上,企业应进一步推进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建设,充分提高企业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加速市场信息,尤其是国际市场信息的传递、处理和反馈,从而提高石油企业海外项目开发能力、预测国内库存储量能力,杜绝盲目生产造成企业库存成本上涨影响企业盈利的情况。同时,在企业财务共享模式建设中,还要格外注重搭建HR、FMIS、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平台,并实现各个平台之间的快速对接,实现企业管理会计办公的在线化和管理的流程化,管好票据扫描和上传系统、建设集中报销平台、实现成本大数据化管理,为石油企业经营和利润的持续增长奠定管理上的基础。

  (三)延伸产业链,注重石油化工发展,以管理会计为中心推动产业链整合

  根据国内外石油产业市场的现状,为了确保企业成本投放的下降和企业市场经营利润的不断提升,做好石油产业链的整合也是管理会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首先,在发展战战略上,要坚持适度开发的战略管理原则,逐步将企业的经营管理重点转移到附加值增长范围较广的中下游创业,为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寻找新的增长点。其次,要实现石油市场产业链的横纵延伸扩展,逐步推进产业链一体化的建设,将石油开采、炼化、销售融为一体,并同同行业竞争企业采取联合经营或合并经营的模式,提高石油企业市场竞争优势,有效地控制成本,实现企业经营收益的提高。再次,在产业链基础上,还应注重对石油产品及生产工艺的科技创新工作,通过新的工艺流程,降低企业生产中的损耗,以新的产品突破市场局限,创造新的企业效益增长点,不断取得石油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从而进一步保障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企业管理论文15

  摘要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根据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内外条件,按照现代企业运转规律,通过生产诸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以实现工程项目的合同目标、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存在的理由,阐述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定性,提出了创新的方案。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施工管理 创新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走过了很长的历程,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现代施工管理体系。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存活,就必须对自身的管理措施进行创新,以更好适应市场的要求。通过在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对管理措施进行创新,更好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措施。

  一、建筑工程创新的重要性

  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但关系到施工进度、安全、质量,而且还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然而,目前的施工管理目前状况却差强人意,应当对施工管理进行创新。首先,创新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劳动者、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工具是生产力的三大基本要素,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也应当从这三大要素进行考虑,即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劳动工具的技术含量。通过施工管理创新与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推动施工企业的创新发展。其次,有利于推动建筑市场发展。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对施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施工管理创新应当满足市场发展需要,只有适应市场的创新,才能有价值、有作用的创新。施工管理的创新有助于企业文化内涵的提升,这样可以使企业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原则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应该有利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三要素。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对劳动者而言,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有效措施,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了,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理由才能及时发现,提出好的解决办法。劳动工具主要是提高科技含量,有着高科技含量的劳动工具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事故的发生。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同生产力三要素相结合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应该有利于市场发展的需要。市场始终处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施工管理创新的方向应该是市场需求。只有适应了市场需求的创新才是有价值的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目的是为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获得与市场需求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来说就是使项目的内涵延伸,从深度上提升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途径

  1、树立创新理念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对施工企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施工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树立创新理念,强化创新意识,正确认识到施工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将施工管理创新提升到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始终坚持创新是企业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

  路径。施工企业要针对不同的建筑工程制定不同的施工管理创新方案,使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并且要对施工管理创新方案进行论证,不能盲目地追求创新而不考虑施工管理的实际效果。

  2、健全施工管理组织结构

  在以往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自建筑工程项目签订合同后,一般由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施工管理。项目部作为施工企业的一个部门,往往习惯于从自身利益出发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而没有从施工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合理构建施工管理组织体系,严重制约了施工管理效益的提升。对于大中型施工企业而言,经常会同时承接多个项目的施工,为此必须创新施工管理组织结构,延伸施工管理的内容主体和空间,引入协同管理理念,实现企业与项目的协调发展。建筑工程项目部应当从市场调研、投标策略、合同签订、履行合同、获取效益等全过程出发,建立健全符合施工企业利益最大化需求的施工管理组织结构。

  3、创新施工管理体制

  在建筑工程项目合同履约期限内,施工企业应将项目部视为企业的分公司,针对项目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项目部内部实施科学化管理,从而实现施工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改善。首先,实施有限责任制度。施工企业作为项目分公司的投资主体,通过与项目分公司明确经营责任,进而构建起新型的产权关系。施工企业以投资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施工管理中,有利于促使项目分公司更加重视施工管理。其次,实施项目分公司法人财产制度。施工企业应赋予项目分公司相应的地位和财产,使项目负责人承担相应的法人责任,对自己的经营行为负责,一旦出现因施工管理不善而导致企业损失的情况,必须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再次,加强风险制约。项目分公司要认真履行合同,不仅要重视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成本管理,更要重视建设风险制约,减少施工企业风险损失,以便获取施工企业更多的物质激励。

  4、合理引入新技术

  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是提高工程质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采用企业自主研发的新技术,或直接引进先进、成熟的新技术。同时,根据新技术的引入情况落实相应的施工管理措施,确保新技术的顺利实施,使施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施工管理效益目标。

  5、创新施工管理模式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其工作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即流动性、阶段性、季节性。同时,由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均不相同,致使工程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若是采用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很难满足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为此,施工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借此来推动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施工组织体系应当科学合理,并且要符合市场的发展要求;其二,要让施工管理与施工作业职能相分离,防止交叉重复的现象发生,这样有助于推动管理与作业部门履行各自的职责,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对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建筑企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地改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创新模式管理建筑工程,推动建筑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杰.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

  [2] 任亚金.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J].科技资讯,20xx.

【企业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企业管理的论文02-21

关于企业管理的论文11-03

企业管理论文05-20

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论文05-20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07-20

【荐】企业管理论文05-23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05-21

(精华)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论文05-21

(合集)企业管理论文05-22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提纲模板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