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建立继承性的电子政务互联互通平台
经济社会的任何组织单位都应是价值链中的环节。从原材料开采、产品的生产加工、商品市场交易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由众多的企业完成的,每一个企业的价值最终凝结在商品的价值上,形成完整的价值链。
处在经济社会之中,我们在建立一个企业甚至于一个工作岗位的时候,都需要对它的存在价值进行评估认定。对于企业与企业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的价值比较分析,是价值链分析的基本思想。经济学家已经习惯于从产业角度用产业链观点描述产业中不同企业的价值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链中各个环节越来越紧密,这种合作的紧密程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对价值的评估。因此,运用价值链的评估思想,来认识不同业务应用系统的集成,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信息系统的真正作用是提高生产力水平。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与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保持同步,否则信息系统的应用不仅不能对生产力起到推动作用,反而会影响日常的工作效率。对于企业是这样,对于政府工作更是这样。
政府机构职能分析
从当前的政府机构组成分类来看,基本分类方式取决于国民经济构成的分类,如管理生产力要素的有劳动局、人事局、土地局、水利局;控制管理宏观经济的有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济贸易委员会、税务局、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局等;管理社会公共事业的有教育局、卫生局、文化局、公共事业局、环境保护局等;以监督职能为主导的机构有技术监督局、工商管理局、物价局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大部分由市场来判定其价值,不同企业的价值,更多地从其综合市场竞争能力来体现。政府机构的职能也逐渐转化,为企业最大限度地创造自由竟争环境成为主题。政府机构逐渐由对国民经济的计划执行,转变为如何有效地营造市场环境,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目前,政府的大部分机构,既拥有制度制定权,又拥有行政审批权,还带有对法规、政策的解释和监督权。它们的关键业务流程和辅助业务流程并不十分清晰。从政府职能改革的方向来看,将以审批制度执行过程为主导,逐渐形成政府职能的关键业务流程。法规、政策制订的过程,对制度执行监督的过程,还需要随着机构的调整、政府职能的明确,逐渐去清晰业务流程模式。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认识问题,关键业务和辅助业务对于组织机构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关键业务流程更容易比较准确和量化定义、描述,可以认为属于常规业务系统;而辅助业务系统更多体现为对关键业务系统的支持作用。如网上审批系统更多体现为常规业务系统,而信息发布、E-mail系统也是政府业务办公不可或缺的,更多体现出非常规业务系统的特征。
描述一下行政审批的实际工作场景。当公务员在执行审批工作时,收到业务审批请求,首先,要确定此审批事件是否属于本部门的职权范围。然后对相应审批事项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同时需要与其它政府机构进行协调,还需要将现有审批事项的有关内容,与现有政策法规等进行对照分析,再作出相应审批意见,并报请本机构的主管领导批准,最终完成本机构的审批工作环节。
公务员面对的常规业务系统是网上审批系统,同时,需要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审批信息的共享资料库。日常工作大量的业务交流,采用E-mail、电话、传真、文件、会议机要等信息交换方式,来支持常规业务系统的工作。
应用集成与数据集成需要
公务员在实施审批工作时,常规业务依赖于机构的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或者业务系统和多机构并联的审批系统支撑,需要有审批相关的共享数据作为辅助支持,形成完整的联合审批系统,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发挥效应。
下面是一个目前政府机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部分前期业务审批模式。
首先是申报用户填写《项目基本信息表》中的部分基础信息,然后审批机关根据是否已有土地使用权进入审批流程:
(一)已有土地使用权的申报项目,向规划委申报《规划意见书》,规划委受理、审批后,向计委报《项目建议书(代可研)》;
(二)需新征用地项目,则首先向计委报《项目建议书(代可研)》,计委审批过程中需向规划委发《建设地点征求意见函》,规划委则回复计委《规划意见书》,然后计委批复《项目建议书(代可研)》。在这一过程中,规划委收到计委的《建设地点征求意见函》,回复《规划意见书》之前,需同时向环保局、园林局发出征求意见函,等到回函后才能继续办理,给出审批结果。
这是一个典型的政府机构的联合审批业务。从其业务流模式来看,联合审批常规业务系统需要与各委办局的内部业务系统进行有效的集成。同时每一个委办局的具体审批业务又依赖综合经济信息资源的共享。
构成审批业务的综合数据来源可能不同,数据格式标准差别很大,联合审批业务需要整个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的数据共享。这些经过整理后的数据,才能真正为业务提供支撑,提高整个审批链条的效率。
机构改革的要求,同时需要常规业务系统支持机构调整后的新业务体系。行政审批的业务模式调整,更多是从价值链的观点,针对政府机构如何营造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上的市场竞争环境,如何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进行价值评估,从而确定整个行政业务审批的具体模式。这一切都需要建立有效的支撑平台来解决日趋复杂的业务需求。
互联互通平台的建设目标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信息化的发展,面对国内城市化的高速增长,人们对于信息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强,系统的辐射深度和宽度越来越大,互联互通问题已经成为瓶颈。
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很强,信息系统建设的水平差异也很大。政府部门不同机构的业务系统千差万别,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数据相关标准是不同的,建设过程也有所不同,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也有所差异,需要把不同的应用进行有效的集成。
随着城市信息化的全面展开,城市综合经济数据库、城市数字地理信息系统、市民信息厅、公共事业统一交费系统、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市民一卡通系统、智能交通指挥系统、政府便民服务的社区服务系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建设规划,每一项综合系统都面临应用集成和数据集成的问题。如果开展每一项工程都需要与相关系统进行互联互通的开发整合工作,就会导致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
很多城市都在尝试,制订统一的IT基本建设标准,通过标准的建设来解决系统之间的集成问题。但这样做又带来新的问题:首先是标准的建设滞后于系统的建设过程,其次是已经建设的系统很难再重新改变模式,重新改建成新标准体系下的系统。
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可以继承原有系统,并承接未来业务系统的标准化软件平台。软件平台与业务系统以松偶合方式连接,核心功能解决应用整合和数据整合的问题,贯穿安全体系和数据标准体系,按照高灵活性和高可用性的原则
,按照信息化发展规律和实际应用的需要来建设。对于政府信息化的相关应用系统,成熟一个,上线一个;先用少量的投资进行建设,然后再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扩充软件平台的建设规模以及应用系统的上线规模,形成真正的城市综合服务平台。
这样一个城市综合服务平台应采取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分级负责的建设原则,在系统容量和管理模式上,充分考虑到未来几年内信息化发展和变化的需要,最终达到以下建设目标:
· 可以高效、快捷整合现有的业务系统和数据资源;
· 支持复杂的网状结构,系统之间的业务逻辑关系可以灵活定制、调整;
· 技术与系统设计具有高伸缩性、增长性和兼容性;
· 系统具有超长生命周期和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
· 独立实现系统之间的数据描述、协议与通信接口,降低耦合性;
· 能够逐步投资与分期建设,保持与其它业务系统的同步增长。
【建立继承性的电子政务互联互通平台】相关文章:
突破电子政务中互联互通08-05
建立电子政务实验室推进电子政务向纵深发展08-18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08-24
建立长效机制打造发展平台08-17
努力打造电子政务信息工作新平台08-15
电子政务发展及我国电子政务现状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