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环境保护论文>环境保护的论文

环境保护的论文

时间:2024-07-02 17:16:58 环境保护论文 我要投稿

环境保护的论文(荐)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保护的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环境保护的论文(荐)

环境保护的论文1

  摘要: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开始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倡导农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然而,因为城镇化步伐的持续深入,工业化所造成的污染转移,导致农业污染进一步加剧,如何加强我国农业环境保护就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课题。鉴于此,主要针对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应对措施,旨在为加强我国农业环境保护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农业环境科学论文;现状;措施

  引言

  所谓农业环境,主要指的是对农业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类天然或者通过人工改造后的自然因素的`综合体,包含农业生物、大气、用水以及用地等各个方面。农业环境主要是由生物、地形、水、土壤、气候以及人为因子等几个因素共同组成,其关系到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1]。然而,因为各方面因素,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现状并不理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仍然是农业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现状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多项政策针对农业环境实施整改,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也处于有序开展的进程中。然而,因为城镇化步伐的持续深入,工业化所造成的污染转移,再加上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不到位,农业环境保护现状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农业环境保护立法及宣传方面存在缺失。现阶段,我国已经相继颁布《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条例》、《农业环境监测条例》等相关法律来推动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然而相关法律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再加上宣传力度不足,使得农业环境保护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2]。另一方面,农业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滞后性。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关键所在。然而,因为资金方面的问题,导致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并且因为资金缺乏,引发维护、道路以及水利等相关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2应对措施与建议

  2.1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立法及宣传工作一方面,要想保障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就应当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对应的配套体系。针对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现状来看,应当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分别在立法、执法以及守法3个层面共同着手,建立三元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法体系,积极鼓励社会环境保护部门介入到农业环境保护执法体系中,通过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进一步保障执法工作的透明度与公正性。另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述,农业环境保护教育与宣传当前仍然较为薄弱,一些地方政府基本上没有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针对上述情况,应当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主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进行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环境保护宣传,包含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使得人民群众能够主动投入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2.2加大农业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应当加大资金投入与专项资金使用监管力度,有效保障水利、交通等农业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有序建设。与此同时,还应当积极鼓励农民群众参与到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在社会中广泛宣传谁投资谁受益的观念,将社会中相关企业的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其能够主动投入到农业环境基础上设施建设工作中来。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当进一步发动并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促使社会各界能够进行协同合作,共同参与、监督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从而有效保障我国农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2.3加大农业环境监测监管力度农业环境监测监管工作是保障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开展的先决条件,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加大农业环境监测监管力度:2.3.1 构建乡镇街道环保队伍,每一个乡镇街道应当建立乡镇街道环保队伍,同时安排2名以上专职环保工作的员工,以此来推动农业环境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2.3.2 建立农业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体系,主动鼓励企业员工、社会公众以及农民群众举报各种环境违法现象。2.3.3 构建农业环保巡查体系,通过环保部门带队组织农业环境监测工作,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2.3.4 建立企业排放监测数据共识体系,针对农村地区重点污染企业进行不定期取样处理,定期公布相关数据,进一步保障企业排污公示的透明度。

  3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漫长的工程。这就需要我们正视当前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多方面共同干预,进一步保障农村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金艳.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现状、问题及对策[J].学术交流,20xx,(05):74-77.

  [2]高菲,王磊,高强.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现代装饰(理论),20xx,(06):163.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环境保护的论文2

  摘 要: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对金属表面处理行业的调研、分析,阐述了各种主要金属表面处理方法的优缺点、镀涂层性能、外观效果以及各种处理方法对环境的影响。结合本人多年从事机械设计工作和表面处理工作方面的经验,给出了在机械设计中应采用的表面处理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金属表面处理;环境保护;镀涂层;装饰

  一、金属表面处理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用品及工业设备的制造质量也发生了改变,对其产品不仅要求耐蚀、耐用,也要求外观洁净、漂亮,能赏心悦目,甚至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因此,目前表面处理技术已在各种制造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表面处理技术始终在为金属材料的保驾护航、增值添彩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方面,它能显著降低金属(特别是钢铁)的腐蚀速度,为社会节约大量的财富,并可通过处理使之获得亮丽的外观。另一方面,表面处理技术还能设法赋予金属各种与电、磁、光、声、化学、机械等有关的新功能。由于材料的功能多半都体现在其表面层上,因而有可能让一些低廉的金属材料经过表面处理而获得耐磨、减摩、磁化、导电、易焊接、化学催化等特殊功能,得以身价倍增。这就是说,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既能为其它加工工艺提供平整、清洁、美观的表面,又能独立地形成具有重要价值的新型表面材料。它对制造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涵盖面极广,涉及的学科也很多,而且这些学科彼此距离相当远,几乎没有谁能精通表面处理技术中的所有内容。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还会有更新的技术陆续不断地加入到此行列之中。不过,象这样一门庞杂而重要的综合性技术,在学术界却长期未获得应用的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内容意在为各位同行提供一些在表面处理方面的选择方法、原则、应用实例等,希望对各位同行有借鉴的价值,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金属表面处理在机械设计中的地位

  在机械设计中,设计者要考虑众多的设计要素,诸如:使用性能、机械原理、制造工艺

  设备外观等。而在更多的情况下,考虑更多的是机械零件的功能,从而就涉及到了零件的热处理要求、表面涂、镀要求等表面处理要求。它们是保证金属零件的强度和表面硬度以及表面质量和外观的重要措施。因此,金属表面处理在机械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金属表面处理的必要性

  钢铁是全球产量最多的金属,钢铁的机械强度高,加工性能好,可以很容易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制品而被广泛应用在各个方面,各种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及日常生活用具的制造都离不开钢铁,最大的如数十万吨油轮,最小的如细钉都由钢铁制造,但钢铁易生锈腐蚀,所以很早就利用碱使钢铁表面氧化变色,使其变成枪黑色或蓝色,既耐腐蚀又有一定光泽的颜色,但是由于钢铁缺乏着色元素,除了用碱液氧化着色外,很难获得其他的颜色,从而影响了钢铁制品的美观及使用价值,特别是一些工艺品过去都用铜和其他有色金属制作。随后发现钢铁表面可以镀上各种颜色的金属镀层增加了装饰效果,特别是着色工艺技术的发展,钢铁可以先镀上其他金属镀层,如铜、镍、铬、锌等,然后再把镀层着色,使得钢铁的应用范围大大增加,近年来还利用浸渍技术使钢铁表面无需电镀就可沉积一层薄层并进行着色,降低了钢铁表面着色的成本,使钢铁可以做成各种需要着色或装饰美观的日用工艺品。其外形可以做成与铜或铝合金等其他制品一样,因此艺术装饰工艺在钢铁制品上得到广泛的应用,钢铁通过装饰处理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及实用价值。

  不锈钢的特点是防腐性能好,根据使用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类型的不锈钢材料。但由于不锈钢材料大都使用稀有金属,价格昂贵,差不多相当于普通碳钢的5~10倍。不锈钢和优质碳钢相比强度和硬度都较低,在很多方面不锈钢不能代替碳钢。而碳钢在加工成零件后就要进行必要的表面处理,因此钢铁零件的表面处理是不可缺少的。

  四、金属表面处理的分类及其作用

  金属表面处理分为功能性和装饰性表面处理。

  (一) 功能性表面处理包括:

  1. 金属热处理,包括:淬火、正火、调质、碳、氮共渗等。其作用在于提高金属表面硬度、韧性、耐磨性能等。

  2. 功能性镀层,如:镀硬铬、化学镀镍等。其作用在于提高金属表面硬度、耐磨性、防腐及装饰功能。

  3. 其他表面处理方法,包括:机械滚压、等离子注入等,其作用在于提高金属零件表

  面硬度和耐磨性。

  (二) 装饰性表面处理包括:装饰镀铬、镀镍、镀锌、镀钛,还有磷化氧化、表面喷涂等。

  其作用在于提高金属表面的防腐性能和装饰要求。

  五、各种金属表面处理方法简介

  1.电镀:众所周知,镀铜、镀锌、镀镍、镀铬等均属于电镀,在过去和现在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电镀中存在着氰化物,重金属离子是影响环境的致命因素。

  2.化学镀:化学镀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不需要电极新型镀种,其镀层的综合性能明显优于电镀。该镀种中不含氰化物,重金属离子只要适当控制就可以达到环保排放标准,是国家支持的项目,很有发展前景,是未来取代电镀的环保镀种。

  3.喷涂:喷涂的种类很多,有高温涂料和常温涂料;有金属涂料和非金属涂料;有有机涂料和无机涂料。用户可以根据产品的用途和使用环境选择不同的涂料。高温涂料如:静电环氧、聚脂等粉末涂料;无机涂料如:水性漆它是未来喷涂行业的发展趋势,其原因主要是考虑涂层的性能和环保方面的问题。

  六、环保综述

  所有金属的表面处理无一不涉及到对环境的影响,只是表面处理的方法不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经过相应的处理,有些方法可以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而有些却很难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

  前处理工序一般都需要除油和除锈。除油是碱性的,除锈是酸性的,不论是残液还是漂洗水,中和后生成盐和水,经过适当处理即可达到排放标准。

  在金属表面处理过程中,对环境和人类生存影响最大的是重金属离子,我国政府在多年以前已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限制电镀行业的发展,但就我国工业生产的现状,要实现预定的目标,达到发达国家的相关排放标准,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镍的出现,不仅在镀层的质量方面有所提高,而且在环境保护方面得以改善。水性漆的出现,使得喷涂行业

  添加了一名很有潜力的成员,它避免了油漆涂料有机溶剂等有害易挥发物质的出现,使环境污染得以减轻。

  六、结束语

  我国现已成为制造业大国,金属表面处理是不可缺少的专业,而怎样选择表面处理既保证质量,又能在处理过程中的排放物对周边的环境污染小便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化学镀的出现及发展为金属镀层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思路;无溶剂涂料(包括环氧树脂、聚氨脂、水性漆等)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使得表面喷涂行业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而且有不断扩大之势。另外随着废水、废气处理技术的进步,使得处理成本也有所降低。总之设计人员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涂镀层的外观、质量、使用性能等众多因素,同时还应兼顾处理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宁等.化学镀镍基合金理论与技术.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xx.

  [2] 曾华梁等.电镀工艺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3] 程秀云等.电镀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

  [4] 李异.金属表面艺术装饰处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

环境保护的论文3

  1非政府组织概述

  1.1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学术界对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非政府组织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阐释,非政府组织也被称为“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民间组织”、“志愿者团体”、“独立部门”等。文章所采用的概念是:所谓非政府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月艮务,提供准公共产品的正式组织,是介于政府组织和经济组织之间的一切社会组织,包括行业协会、学会、社团、公益慈善和基层服务性群众组织等社会服务组织,涵盖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医药、环保和弱势群体扶持等相当广泛的领域|1]。一般来说,非政府组织具有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7个特征。

  1.2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21开展环境保护运动,提高公民环境意识非政府组织运用自身的优势,向社会公众提供最新的环境信息、传播环境保护的先进理念,并通过各项社会活动与社会公众互动,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131。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这样说:“自环境运动开始以来,科学团体和非政府组织在青年人的帮助下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非政府组织和公民团体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施加政治压力以促进政府采取行动方面起先锋作用”。

  1.22沟通政府与社会,搭起政府与公众的桥梁一方面,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整体的立场上组织、协调和约束所属成员,防止过激的“大众行为”而促进环境利益和权利诉求的理性化、程序化;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能同政府保持密切关系,通过传达民情,反映公众的愿望和意见,使政府政策和计划更适合公众的需要。非政府组织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协调者,是政府与公民之间进行交往、对话、交流的有效组织。

  1.23参与环境决策与立法,起到促进与监督作用非政府组织是社会的基础性力量,在动员社会资源形成舆论压力方面具有优势。它可以通过社会舆论影响决策,开展广泛监督;还可以通过提出科学的研究报告、专业化的政策建议等形式,积极运用一切合法渠道对政府的环境决策产生影响16,进而为保障环境权益、合理配置社会公益资源作出贡献。由于非政府组织的成员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可以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像是织起一张网,把社会中发生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件纳入其视线范围,时刻进行监督。非政府组织也可以就某个自己关心的问题展开跟踪监督,披露环境事件,揭露不法活动。

  2国外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己经成为国际环保事业的重要参与者。他们沟通社会各界,采取集体行动,利用自身优势,促进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为保护环境采取更积极的行动。同时,国际社会和外国政府也深刻的认识到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断采取措施提高非政府组织地位,完善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方式,健全各种制度,为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1国际

  首先,国际法确认了非政府组织在参与环境保护中的主体地位,肯定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在《21世纪议程》第三部分“増强多数人的作用”中,规定在可持续发展中应増强多数人群体的参与,其中将非政府组织明显列举出来,肯定了非政府组织的主体地位。1972年的《人类环境宣言》指出,非政府组织凭借他们有价值的质量和全部行动,将确定未来的世界环境的格局。

  其次,国际法明确政府和国际组织在促进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中的职责,即应当建立健全能使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过程中承担责任、有效发挥作用以及参与政策制定和决策执行的机制和程序。《21世纪议程》指出:“政府应加强地方和社团组织,支持以社团为动力的做法,以期达到持续増长的目的”“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应加强非政府组织参与决策的机制”。

  再次,在上述国家法框架下,非政府组织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包括组织非政府组织论坛、参加国际环境会议、参与国际谈判、参加环境条约的拟订、审议以及监督其执行等。如在《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签订前的准备工作中,伦敦国际环境法中心作为小岛国家联盟代表团的成员参与谈判。UN参加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京都议定书》等环境条约的起草工作,还帮助许多国家制定和实施国家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计划。

  22外国

  在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起步时间比较早,发展速度和规模都远远超过中国,其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方面比较成熟,文章选取了日本、英国和美国三个典型,将他们各自最先进、最有借鉴意义的制度予以介绍。

  221日本

  在日本非政府组织不仅存在方式灵活,而且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

  第一,非政府组织的资格认定方面。日本的非政府组织大多以公益法人的形式出现,国家在对公益法人的设立进行严格限制的同时也允许非政府组织以“中间法人”或“任意团体”的形式存在,即日本法上的“无权利能力社团”。尽管这种团体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同样具有合法性,可以拥有相对独立的财产权。日本大量专门从事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是以“任意团体”的形式存在和开展活动的181。

  第二,非政府组织的权利方面,法律赋予非政府组织以行政权。依据法律规定,日本非政府组织享有自治立法权,在不违反法令的情况下可自主地制定公害防止条例,并且作为制裁违反条例者的依据;非政府组织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的经常性接触,给予技术上的建议和劝告191。

  222英国

  英国在为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建立宽严适中的外部环境上最具经验。

  第1英国以法律或协议的形式就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予以明确。1998年,《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COMPACT出台。随后,《地方各级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也签署通过。英国的COMPACT协议作为英国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在处理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关系上的行为准则和纲领性文件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协议确立了政府“承认和支持志愿及社会部门的独立性”的责任,志愿及社会部门则有“保持高度的治理与责任”、“遵守法律和相应规范”等责任1101。

  第二,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监督。I860年英国政府专门成立了慈善委员会,以监督管理和规范非政府组织的行为。慈善委员会对非政府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投资行为、财务管理和审计制度等制定出详实的、具有可操作的监督细则。不仅如此,慈善委员会还具有处罚权。

  223美国

  美国在非政府组织的环境权益保障制度方面比较健全。

  第一,信息公开制度方面。一般情况下,政府机关应在接到非政府组织的申请后20日内法定节假日除外)作出是否提供信息的决定。环境公共当局如果拒绝非政府组织的环境信息公开申请,应告知申请人理由及申请人向环境公共当局首长提起复议的权利,申请人可以就申请被拒绝提起复议。复议申请通常必须在20个工作日内得出结论,但环境公共当局可以额外延长10个工作日。一旦复议超过期限或复议请求被拒绝,申请人可以向其居住的联邦基层法院、文件所在地的`联邦基层法院或哥伦比亚特区法院提起司法审查。

  第二,环境公益诉讼主体地位方面。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在全球来说,是最成熟最完善最具可操作性的。非政府组织在美国环境公益诉讼中处于主导角色地位,根据美国环境法的规定任何公民有权对任何被指控违反《清洁空气法》等相关法律的人(包括排污者和行政机关)提起诉讼。非政府组织在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时,只需要提供两个方面的材料:①事实上的伤害;②某一受法律保护的尚有争议的利益是否受到被起诉人的伤害1121。为了鼓励非政府组织等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监督执法,美国《清洁水法〉概定,法院对根据环境公益诉讼条款提起的任何诉讼中做出任何最后判决时,可以裁定由任何占优势或主要占优势的当事人承担诉讼费用(包括律师和专家证人的合理费用)只要法院认为该决定是合适的。

  3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尽管国际法以及发达国家对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和制度设计各不相同,但还是有一些共同的规则和成熟的经验,对我国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31给予非政府组织宽松的生存空间

  无论是在强调结社自由的海洋法系国家美国,还是在尊崇国家权力的大陆法系国家日本都对非政府组织的存在条件方面的限制比较少,赋予非政府组织明确的法律地位,给予非政府组织宽松的生存空间。登记与否并不是非政府组织合法性的前提,法律允许未经任何登记注册的“任意团体”的存在,为拥有法人资格之外的非政府组织留有一定的法律生存空间,使制度与生活更好的衔接起来,使“任意团体”能名正言顺地开展活动,积极发挥其自身优势保护地球环境。

  32赋予非政府组织广泛的环境权利

  第一,完善的环境权利体系的设置是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非政府组织只有享有广泛且充分的环境权利,其活动才能实现其组织目的,才能真正的发挥保护环境的作用。环境权利的规定应当是细致的、规范的,能够具体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以环境参与权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关于环境参与权的法律规定有这样几个优点值得我国学习:①明确国家及国家机关促进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责;②明确规定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范围广泛,方式多样;③规定权利救济制度,以保障非政府组织的法定环境权利变为现实权利。

  第二,重视非政府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作用。首先,应赋予非政府组织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环境公益诉讼大多耗时较长,花费巨大,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以私人之力很难承受。而非政府组织在科技和法律问题上具备专业知识和人才,只有借助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才能将环境公益诉讼的功效发挥出来。所以,在涉及不特定多数人公共环境利益或其它公共环境利益时,放宽对原告资格的限制。在非政府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中,非政府组织只要能证明其宗旨中所要维护的环境要素利益受到或即将受到不法行为的侵害,就可认定该组织维护的环境社会公益受到影响,从而获得原告资格1141。其次,改变诉讼费用的缴纳方式,即将诉讼费用适当的转嫁给诉讼中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被告一方,解除非政府组织的经济负担,激励非政府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33强化对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监督

  在扩充非政府组织的法律生存空间的同时还要保证其活动过程中对法律、法规的遵守和不对国家利益造成损害,以及不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侵害,所以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监督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政府应在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监督中扮演重要角色。市场经济与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监督管理不相矛盾,对非政府组织适度合法的监管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其次,为弥补政府监督机制的不足,应加强社会监督机制的建设。灵活多样的社会监督机制中,应重视充分发挥媒体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尤其是互联网,它对促进公众对非政府组织的投诉和増强非政府组织的透明度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作用。总之,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是非政府组织向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蒋梅香.和谐社会视角下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分析[理论界,20xx(7):21

  [2]王名.中国的非政府公共部门(上)[中国行政管理,20xx(5)33

  [3]董小林,杨建军,周晶.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发展与完善的思考[.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6):78

  [4]王之佳,等译.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5]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史比较研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6]邓国胜.非赢利组织评估[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7]万以诚,万岍.新文明的路标——人类绿色运动史上的经典文献[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8]肖晓春.法治视野中的民间环保组织研宄[D|.湖南大学,20xx.

  [9]胡嘉滨.中日两国民间组织环境污染纠纷预防与处理机制的比较研宄[A.环境纠纷处理的理论与实践[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312

  [10]王名.英国民间公益组织及其与政府的关系[N.中国社会报?20xx.(2⑴3/12/05).

  [11]朱谦.环境知情权研宄[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宄一20xx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xx

环境保护的论文4

  1低碳经济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目前,全球气温普遍上升,海平面持续上升,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沿海地区洪涝灾害严重,经济发展受到威胁,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因此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利于解决全球变暖这一核心环境问题,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同世界整体水平尚存较大差距,同时能源利用率低,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较大,因此我国探寻低碳发展道路,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利于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化解国际上的减排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通过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在重视“保护环境”的同时,还强调“谋求发展”。但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是单纯地限制约束发展,而是探索新技术、新能源,不断创新,激发市场盈利潜能。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2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2.1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

  相关部门应建立并完善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的可行性研究,制定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环保政策,增加对气候变化的应急预案,加大对节能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力度,同时加强监管力度,重视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提高各级政府、公众、企业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环境保护的'适应能力。

  2.2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我国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第三产业在各区域领域经济中的比重,对第二产业的内部进行调整,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鼓励企业实行节能减排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减排目标。另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大力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研究推广新型能源,在开发过程中,提升各环节中能源资源的总体利用率,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

  2.3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

  目前我国的低碳技术仍不发达,可加强科技投入,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同时加强同发达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大社会团体、科学研究院所同国外的合作力度,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效的技术以推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加大国外高端低碳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力度,如生物工程固碳技术、资源再利用技术、减量化技术等,以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另外,鼓励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使我国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特色,为我国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坚实后盾。

  2.4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因我国短期内难以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方式,因此若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如可通过政府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引进高效设备;制定严格的能效标识制度,来约束和规范相关行业的能源利用情况;实行阶梯能源定价,节约能源等。通过多种途径来节约资源,提高其利用率的同时,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力度,开发新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并尽快投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避免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实现低碳生产,保证能源安全。

  3结语

  综上所述,若要实现环境保护,需要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稳定可持续发展,而低碳经济就是最佳的结合剂。但低碳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结合国情,联系实际,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努力创新低碳技术,减少碳能源的消耗,实现节能减排、低污染低排放,使我国真正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低碳经济。

环境保护的论文5

  摘要:

  如何协调好道路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保护自然环境、协调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公路行业中普遍存在的环保现状,就公路设计、施工和环境保护对公路建设的要求等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公路 建设 环保 技术

  0 引言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高等级公路不断增加,公路不仅要绿化美化,还要承担防止水土流失,满足视线引导、缓冲、强调目标、标志等作用,它需要一整套技术,这是一种以植被恢复为代表的生态工程技术。公路建设工程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突出表现在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等方面。公路工程的路堤、路堑边坡及其它开挖面等,将受到水土流失的威胁。人类要设法走出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就必须重建地球上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由征服、掠夺自然转为保护、建设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

  1 生态公路的主要意义

  生态公路是在公路的设计、建设中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在公路建设项目整个生命周期里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形成行车安全舒适、运输高效便利、景观完整和谐的带状公路交通生态系统和区域交通生态系统,实现在现有条件下的最大生态化。近年来,公路大规模发展导致生态负效应,如气候热岛、环境污染、能量耗散、景观割裂、生物多样性减少、廊道效应等,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作用。主要因为公路建设中,大量的挖填,破坏了原有的地质环境;施工的影响导致了环境污染;失控的取弃土,造成了人为的地质病害;对地形的过多切割和阻碍,改变了水文的平衡状态;最严重的是,由于植被和地表土的损失,自然植被的恢复十分困难。

  公路环境问题的根源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对环境的重视不够,对公路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估计不足。因此,公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矛盾,使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应该协调发展,而不是一味索取与征服。在公路建设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仅是向社会作出承诺,更重要的是对后代子孙的高度负责。如何协调好交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保护自然环境、协调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

  2 环境保护对公路建设的要求

  公路的外在形式是公路的网络结构、线形等技术指标,而其内涵是公路环境总体对人类运输活动的服务和支持,把环境与公路割裂开来考虑是不全面的。尽量减少土地占用和拆迁道路在规划和确定方案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尽量减少耕地占用和电力电讯、村镇居民点、厂矿企业等设施的拆迁,从而减少对现有社会环境的影响。防止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工程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并针对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气候、地形、地质情况,采用合理的排水与防护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道路在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水土流失,保护植被。

  注重道路美化、绿化在道路两侧种植花草树木,营造防噪性卫生防护林,搞绿化美化工程,既能美化路容、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减噪、吸收汽车尾气及粉尘,净化空气,减轻汽车尾气和噪声对沿线环境的污染,特别是营造乔、灌、草多层次复合结构林带,防噪减污效果更佳。科学设计,精心施工公路规划中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应以费用最小、社会代价最小为目的.,采取“最佳可能性方案、中级可能性方案,初级可能性方案”多层次的设计,力求在宏观目标上与经济总体发展趋势相符合,在环境标准上与居民生活要求相一致,在财政的保证上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实施的序列上与公路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相联系。科学的路、桥设计,精良的施工,快捷、通畅的路网,可以缓解交通压力,降低污染程度。

  3 公路生态工程技术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结合主体工程,综合考虑生态工程的交通安全、工程防护、景观、视线诱导、线性预告、防眩、缓冲、遮蔽和标志等目的,使主体工程与绿化美化恢复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受景观、生态、交通安全及施工管理等因素限制,公路生态工程设计既不同于传统园林的景观设计又不同于都市中互通立交桥的景观设计,它首先应将防止水土流失,确保交通安全等放在首位,在植被恢复的设计方面应以景观优美、生态系统长期稳定和养护管理粗放为宗旨,这是一种取代传统设计的新途径,其目的就是要创造更自然的景观,提倡用种群多样、结构复杂和竞争自由的植被类型,发挥其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功能。生态工程设计应因地制宜。

  一般公路路线较长,地形、地貌等环境条件变化较大,设计前应明确各环境单元的设计目的和要求,做到目的性、整体性、稳定性、艺术性兼顾,体现地方风格,创造公路景观个性。公路生态工程技术是把公路征地范围的生物和非生物看作一个整体,是整个公路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提高安全和舒适性以及美化、减噪、净化空气、生态恢复和优化等为目的,最大范围地采用生物材料,减少公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所实施的植被恢复工程技术。

  它与以往的单纯绿化不同,作为公路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工验收,并针对修筑的公路特点,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材料,实施植被恢复计划。公路生态工程的范围,包括公路征地范围内的用地,有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上下边坡、排水沟、隔离栅、桥梁等构造物,以及立交区、服务区、管理所等,还有取、弃土场地等需要恢复植被的土地。

  4 道路的生态建设

  道路建设与运输会给周围地区造成多方面的生态学影响和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在道路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尊重生态学原理,建设“生态道路”,做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在道路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质地貌条件、水文条件、气候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要求。道路选址时要尽量避开滑坡、泥石流、悬崖、多年冻土、岩溶等不利的地质地段,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道路宽度、曲度、密度及空间结构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规划,要因地制宜,不应造成大的生态破坏。道路干线应避免直接穿过城市,应规划建设外环公路或近郊公路。并应与医院、学校、风景旅游地等保持一定距离,以减少干扰。道路建设要与周围环境相和谐,要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强道路两旁的行道树、防护林、绿地建设,使道路成为“绿色走廊”。道路行道树、防护林宜选择一些抗性强和吸收净化能力强的常绿树种,以便终年发挥作用。

  适当配置一些敏感指示植物,还可为环境监测服务。树木的高度和密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过高和过密也会造成不良影响。路旁沟渠建设也十分重要,以保持必要的水流畅通。另外,加强道路的配套设施建设,如交通标志、通讯线路、垃圾桶等的建设,完善道路功能。加强道路的生态管理和环境保护,要使修路、用路、养路相结合。改善道路条件,健全交通法规,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货畅其流”,“人便于行”,环境优美的“生态道路”。

  生态公路的提出唤起了公路建设中新的生态意识,即把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视为同发展经济、增加财富同等重要。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到公路工程项目中来,将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合理的生态公路工程建设将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环境保护的论文6

  1、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1.1空气污染

  城市空气悬浮物平均浓度达到309微克每立方米,二氧化硫也达到了平均83微克每立方米的浓度,且北方城市受污染程度较南方城市重。污染主要因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消耗能源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而且许多不良企业将包含粉尘、臭氧、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的废气直接排放进大气层,严重地污染了城市空气。除此之外,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常常不能将各部门的建设工作协调一致,导致路、水、电、热、排污、通讯等整修工程接连不断,分别开挖路面,使得城市长时间处于破路挖坑的尴尬局面,严重阻碍了居民生活的畅通,施工所造成的灰尘等悬浮物也污染了空气。

  1.2水污染

  与空气污染常常联系起来的就是水污染,水污染也是城市化建设中必须重点研究的课题。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扩张,人口、工厂不断增加,相关用水量也随之增加。由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监管工作的缺陷存在,比如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中,严重地污染了城市及周边的水环境。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城镇平均每天将至少一吨的污水直接排放进水体中,我国七大水系十万多条河流中已经有将近一半的水源受到了污染,将近四成水源已不能被饮用,五成的城镇水源低于饮用水标准,九成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我国水污染局面非常严峻。

  1.3城市垃圾

  我国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之一,其中城市垃圾首当其冲。城市垃圾主要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家庭生活垃圾、厨房垃圾、公共场所垃圾及部分建筑垃圾等。据统计,我国目前历年来城市垃圾堆放总量高达70亿吨,且每年以约9%的速度递增,垃圾堆放总面积已达五亿平方米,更有甚者,我国约有七成城市被垃圾包围,这就是所谓的“垃圾包围城市”。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也很低,仅将近七成的垃圾被处理,其中,符合无害化处理标准的不足两成,没有被处理的垃圾数量极大。从以上数据可以充分了解到我国城市垃圾污染之重,垃圾处理的任务之艰巨。

  1.4环保意识不强

  我国城市现今面临的污染情况大多归于以前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在我国大多城市的规划与发展中只重视经济,严重忽视了生态保护方面,使我国经济很难想可持续性发展转变。且部分官员环保意识不强,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经常实施短期高利润但对环境破坏很大的项目。

  2、城市规划建设采取的环境保护策略

  如何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做好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在城市的实际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经济效益、居民生活便利性、政府各部门的协调性等。本文则主要基于以上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就相关的环境保护策略进行探讨。

  2.1做好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良好的'城市规划应因地制宜,以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为导向,科学合理性为基准,全面的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进行环境保护。在规划之前,应掌握该城市的基本情况,包括环境类:该城市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和生态环境情况等;该城市的人文情况:主要是社会和经济情况,如人口、化工厂的数量等。除此之外,也应该进行实时调研,避免信息错误、遗漏等情况。而且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尽量协调各建设部门,做到相关工程一次到位,避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总之,只有良好的城市规划,才能在使用最少资源的情况下,最大地避免污染,保护环境。

  2.2严格控制大气污染

  控制大气污染首先应做到规划大气排放。规划大气排放应明确目标,在充分了解该城市大气质量现状的情况下,制定科学、可行性强的目标,符合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当前情况。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划分不同的功能区,由目标制定出个功能区最大排放限度,进行合理的大气排放规划。就目前情况而言,改善城市大气污染具有可行性的方法还有改变使用的能源,与传统低效的燃煤方式相比,尽量使用燃烧效率高、污染性小的能源,比如天然气、风能、地热等,在这方面上应注意因地制宜,选择能使当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双赢的能源。其次,应做好城市绿化,保护自然环境不被人为破坏。

  2.3严格控制水污染

  就当前国情来讲,控制水污染关键是提高净水技术、完善污水处理方式、降低净水成本。只有低成本,企业才可能主动进行污水处理,避免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但技术问题实现时间较长,在此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加大监管力度、限制污水排出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办法辅助治疗水污染问题。2.4合理处理城市垃圾现在的垃圾处理主要有四种方法:回收利用、堆肥处理、焚烧处理及填满处理。对于垃圾,我们提倡尽可能地回收处理,以提高资源的重复使用率。其次是堆肥处理,采用生物降解的方式对有机物进行回收处理,这两种都是绿色的垃圾回收方法,但是难度较大,适用范围较窄。现在大多数还是大多使用焚烧处理和填满处理,但这两种对环境都有一定的破坏,应尽量较少使用。其次就是垃圾处理设施的选址问题,由于垃圾处理存在占用面积较大,需要较远的防护距离,对于周边居民的影响也较大等多种不良因素,所以选址时思考长远发展道路,协调处理城市规划和环境卫生规划的相关工作。

  2.5培养城市居民的环保素质

  加强环保知识普及,宣传生态意识,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价值观。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素质的培养不仅仅应该是包括各个阶层等的全民环保素质提高,只有这样,人们才会主动保护环境,拒绝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3、结语

  上文的介绍与分析大体地探讨了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我们已经了解到,环境保护是现阶段我国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城市规划中,应制定合理的内部环境保护策略,不断落实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实现。

环境保护的论文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而同时受能源、环保、安全三种因素的影响,对汽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电子技术、新材料、制造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的高效、节能、安全、舒适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主要研究了汽车技术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

  一、汽车制造技术绿色节能环保标准要求

  (一)低污染物排放标准

  汽车尾气对空气质量具有较大影响,所以要想做到节能高效,首先要解决汽车的尾气排放问题,使其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当前,石油燃料汽车尾气排放的气体都含有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硫这两种对人体及生活环境有毒、有害的气体以及能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等,且在空气中的含量越来越高,这几种气体同时严重威胁着大气层。所以,在设计节能绿色汽车时要考虑到绿色的特点,使汽车排放的尾气尽量环保,这就要充分发挥汽车电动机和尾气处理装置的作用,使汽车在运转过程中能够自行处理产生的各种废气,保证汽车排出的气体对空气没有影响,确保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节约能源标准

  我国地大物博,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很多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开发规模的不断加大,人类更应该学会节约使用资源。在生产汽车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因此从环保角度来说,汽车生产应该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当前,我国汽车拥有量越来越多,时代的发展也要求必须生产节能汽车,同时也要求汽车设计师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提高汽车自身设计水平和标准,以设计出高效节能的汽车用品,其中汽车的核心——发动机应该为其中最为重要的设计要件,通过设计使用制动能回收、优化燃烧、提高燃料利用率以及运用新材料,实现汽车轻量化等实现节能减排。

  二、绿色汽车制造技术的对策和措施

  (一)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一般是指把汽油、柴油、电能混合使用使汽车产生动力的一种动力方式。目前,采用混合动力技术能够大大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能够有效提升汽车动力总成的输出功率,有效减少了汽车的耗油量。目前由于发动机存在功率低下问题,所以可以使用电能来进行补充,在汽车发动机低功率运行时,就能够对电池进行充电,通过这种方法来增强汽车的动力性能。

  (二)电动汽车

  传统汽车使用的汽油或柴油等能源为不可再生资源,燃烧时能源不能实现高效利用,而且其产生的尾气对空气会造成污染,但如果使用电能就能够有效避免环境污染问题,而且电能能够通过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中获得,是一种天然的无污染能源。电能所具有的这一特性,使得电动汽车可以在闲暇时间充电,从而增强了电能的使用效率,而且电池能够方便回收,以便重复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在大城市电池可以作为单独驱动装置,实现 “零排放”。显然,电动汽车的优点是突出的。当然其也存在较多的缺点和不足,如,储存电能不大,使用寿命不长,占用空间较大,成本较高等,这些方面还待日后进一步开发和解决。

  (三)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主要利用氢气与氧气在燃料电池内的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带动汽车的运转。氢氧反应排出的.尾气只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产生的是水蒸气,不存在尾气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可以降低热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和传统汽车相比,该燃料汽车在构造方面也实现了很大的进步。当然,仍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氢气生产难度大、汽车续航里程短等问题,这些不足还有待今后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

  (四)创新汽车生产和制造方式

  要想生产出节能、绿色汽车则需应用新型生产与制造环节,就要迅速淘汰传统汽车生产模式,认真研究新时期发展特点,利用新的设计理念,发挥高科技机械设备的作用,生产出具有较高标准的节能绿色汽车。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为了响应节能环保的要求,我国则需不断引进新技术,力求生产高标准的节能绿色汽车。对于我国来说,只有不断提高生产节能绿色汽车的能力,才能与时代发展保持一致,才能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各界对生产制造节能绿色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投入也会不断增多,我国一定会生产出符合时代特色的节能、绿色汽车。

环境保护的论文8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采取法律、经济、行政以及其他技术手段,并且按照土地的用途和规划目标的不同,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以实现土地利用率的提升、改善生态环境的这一过程被称作土地整理。土地整理的内涵在于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实现原有土地格局和利用方式的改善,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利用率,实现土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完善,最终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1.土地整理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鉴于我国土地整体仍旧处于初级阶段的情况,我们仍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为主要目的,虽然大多数的整理项目是为了增加耕地而积,维持耕地总量的平衡,但是已经开始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予以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已经开始大面积背造防护林,这对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作用。

  1.1 单一作物破坏了生态平衡

  大规模进行土地平整,虽然大幅度增加了耕地面积,并且实现了垦殖率的提升,但是这一过程也导致了原生、次生自然植被大规模减少和退化。农作物过于单一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大规模病虫害,很容易导致受灾区域的急剧扩大,此外单一作物还会减少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存空间。

  1.2 对水资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由于大量耕地的开垦,需要新建农田水利工程,虽然会增加粮食产出,但是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攀升,这就会改变地表水系的网络结构,会对水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由于需要大量修建道路和水渠,虽然减少了除草和维护渠道等工作内容,但是却会影响涵养水源,易造成洪水寅宣泄。部分地区由于梯田建设不当,导致土壤过分侵蚀,很容易阻碍流域水源的补给过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资源总量原本就不充足,特别是随着耕地面积的急剧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攀升,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样的开垦工作不仅会延缓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会造成水土流失问题的加剧,破坏原本已经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生态环境恶化后果,例如沙尘频繁发生。

  1.3 分析评价论证不足

  在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和专项规划设计时要对土地整理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论证,并且由于我国现缺少一套完整可行的生态绩效评价体系,因此说土地生态环境评估工作很难落到实处。特別是部分工作人员为了保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过分追求土地整理数量,却对土地整理的质量以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缺乏足够的关注。

  1.4 生态系统结构趋于简化

  在进行农田灌溉及排水渠道的修筑时,为了减少项目投资,并且为了提高设施的'耐用度,经常将沟渠建成直线形状。特别是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为了追求土地整理的品味与结构,大量铺设混凝土沟渠和路面。这样不仅无法涵养水源,还加速了地表水土流失,并且还无法寄养水中生物,无法发挥水生物的自净能力。此外,由于非灌溉期间水渠内不存水,更是恶化了沟渠附近的水环境。

  2.土地整理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2.1 建立、确定评价指标

  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进行科学的生态环境管理,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评价体系。建立评价体系的核心就是明确评价指标,这样不仅可以对生态环境监控指标进行量化,将土地整理对环境的影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此外还要通过恰当的经济、行政和法律措施来提高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

  2.2 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

  为了实现土地利用率的充分提高以及土地结构的优化,我们应采取多项有效措施,来协调、缓解人与地的矛盾。这样才能够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能力,并且实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作为自然地产物,土地质量的提高必须遵循规律,充分考虑到各生态因素的平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土地生态系统与其他环境系统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采取适宜的生物和工程技术。

  我们以新疆地区为例,作为典型的干旱气候,有充足的水资源才能够保证农业的发展,因此我们不能言目的进行开荒造田,应对水资源进行全面布局,以水为龙头,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农业土地整理工作,这样才能够在提高土地利用程度的同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3 保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大量的研究,已经发现能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非目标生物多样性,能够在促进养分循环、防止土壤流失、提髙土地产出量、保护土壤有益生物、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鉴于人们在农业区域进行生产,因此就无法像建立自然保护区那样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因此说在少影响或者不影响农业生产力的前提下,我们必须加大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

  2.4 实施景观生态规划

  地球表面土壤、气候、生物以及地貌构成了地表景观。因此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将目光放在土地调整、改造方面,还要对土地按照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综合规划。例如:将田间两边的灌木林和防护林为单独的林块提供通道,在小溪和池塘边种植树木降低水温等。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土地整理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我们应尽快在原有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引入新的负反馈机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系统中总体生产力的不断提升,最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增长。

环境保护的论文9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生态环境脆弱,人均资源不足,加之违反生态规律,滥用资源,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尖锐矛盾。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重建生态平衡,才能协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永共。

  关键词: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施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当代的需要,又是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终目标。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人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持续生存,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可持续发展必要性

  从资源方面看,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淡水资源紧缺。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掠夺性破坏严重。维护地球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从环境方面看,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污染。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据统计,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的110个重点河段中,属4类和5类水体的占3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并呈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一些地区的`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对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城市污染。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工业废弃物累计堆积量已超过66亿吨,占地超过5万公顷,使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3)海水污染。我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严重,近海环境状况总体较差,海洋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4)大气污染。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足1%。

  (5)酸雨污染。酸雨污染程度居高不下,酸雨污染区遍布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最严重的长沙、南昌等测得的PH值曾达到2.9。

  三、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环境整体及其各组成要素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环境为人类提供舒适性环境的精神享受。环境不仅能为经济活动提供物质资源,还能满足人们对舒适性的要求。阳光、空气和水是生命的基本要素。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洁净的水是工农业生产必备条件,也是人们健康愉快生活的基本需求。全世界有许多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征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优美舒适的环境使人们心情轻松,精神愉快,有利于提高人体素质,更有效地工作经济越增长,对于环境舒适性的要求就越高。

  2.生态环境提供人类话动不可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作为一定社会主体的人以及人的生产劳动,总要有一定空间和各种物质的、能量的资源,只有劳动向自然界结合,才能创造财富,才能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提供保证。大自然慷慨地提供给我们生态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

  3.生态环境通过对社会生产以及对社会各方面的要求,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和延缓的作用。当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时,就会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反之,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是重要的资源和财富相反,环境保护好了,就可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再生和增殖能力,就有可能水远利用这些资源,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与此同时,保护自然环境需要经济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创造出包括适宜的环境在内的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4.生态环境具有自净功能。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废物和废能量进行消纳和同化即环境自净功能或环境容量。土地、江河、森林、矿藏等是自然界给予人类的资源,但自然界不能赐给人类产品。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经济活动在提供给人们所需产品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副产品。限于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这些副产品一时不能被利用而被排入环境,成为废弃物。环境通过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生化、生物反应来消纳、稀释、转化这些废弃物,体现了环境的自净作用如果环境不具备这种自净功能,人类将无法生存。

  四、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与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可持续进行下去。

  (2)制定法律法规,切实保护环境。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加强,加快了环境与资源的立法速度。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形成了较完善的中国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3)加强思想认识,加大投入力度。环境质量的变坏,不仅制约经济的发展,也危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首先要在经济活动中保护环境,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和监督,把环保、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第二要增加环保投资。第三要明晰资产权关系。

  (4)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控制人口是减轻环境压力的重要措施,当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时,人口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当人口增长超过自然界承载时,人口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便会使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受到破坏。

  (5)合理布局,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工业。在工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要通过合理的工业布局,规划工业企业的类型和规模,要制定和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转换和技术变革,从被动应付环保法规和标准向主动采取环保措施发展,大力推行“清洁工艺”和“清洁生产”,实施清洁工艺技术和清洁能源,大幅度降低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物质消耗和废物的排放,适应“绿色环保”潮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工业。

  (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缓解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合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它一反传统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式的单向流动,实现资源→产品→废物利用(资源)”的良性循环。

  (7)扩大生态农业试点,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在农业方面,要继续推广扩大生态农业试点,开发推广无公害农业技术,合理开发和保护耕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御灾害的能力,逐步建立集约化农业;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植树造林活动,继续抓好“三北”防护林工程;把草原建设与防沙、治沙结合起来,防止沙漠面积扩大;同时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确保耕地面积的稳定;大力开展节水和旱作农业,重视创造和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经验。

  (8)降低能源消费,开发利用水资源。在能源消费方面,要实施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原则,通过节能措施发展能源新技术,努力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利用率。要推行自然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增殖并重的政策,挖掘资源潜力,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运用市场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9)强化行政管理,深化环境教育。总量控制与绿色工程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环境目标实现的两大举措,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总负责,做到“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建立合理的城市结构,重视城市规划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严格管理城市环境,加快城市工业污染治理,减少“三废”及噪声污染。

  五、结论

  总而言之,人类赖以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在现阶段虽然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而且也有部分问题是目前难以克服和解决的,但是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类势必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限度内合理运行。迄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战略选择。我们必须尊重自然,切实解决好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让人类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就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彭珂珊.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环境与保护问题及其对策.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123(4)48-52.

  [2]王宗耀.浅谈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21.

  [4]左小平.保护峨态妹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商业研究.20xx/09(上半月版)总第253期------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论文10

  摘要:在人口与环境的冲突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执行的背景下,城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引人瞩目的一环,尤其在我国,要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进,在规划建筑设计的时候,环境保护的工作是不得不做的,由此也带来前者本身的变化,本文旨在论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以及顾及了城市环境保护后对规划建筑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生态问题;城市环境;建筑规划

  城市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区域性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工业革命后的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影响了城市的正常功能,直至今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都对城市建设的规划者提出了难题,使其不得不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因素。脆弱的生态、糟糕的环境势必遏制一个地区发挥它的优势,而在权衡这些因素后,势必又会对城市的建筑规划设计产生一些影响。本文将着重讨论这两点。

  1城市生态破坏的具体状况

  经济效益与工业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化的推进是相互促进的,而自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出现以来,几乎没有不被环境问题所困扰的,我国作为工业后进国家,近些年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非常突出,而具体的环境问题,分为以下几点:(1)固体废物污染。人类的生产生活必定会产生大量废物,而城市的人口如此集中,就更显示出惊人的废物排放量。就我国现阶段的情况为例,每年大概会产生近8亿吨的工业固体废物,其中有害废物有5000-6000万吨,累积量已然超越75亿吨。生活垃圾量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而且因为露天堆积等不当的处理方法,全国有超过一半的城市周边都遍布垃圾。固体废物在各处堆积影响市容、滋生疾病、覆盖有效土地,同时对后文将提到的水体、大气污染有变本加厉的消极作用;(2)大气污染。煤炭和石油作为最大的燃料源和消耗油品,排入大气层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臭氧等有害气体物质,直接导致了大气质量的严重恶化,交通运输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更加促进了这些因素恶劣影响的拓展,这些年来萦绕各大城市的“雾霾”,以及一些工业城市的光化学污染等情况,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硫化物在空气中的超标造成的酸雨的广布,长沙这些城市出现酸雨的概率接近100%,酸雨会腐蚀建筑物、桥梁,对工农业造成巨大破坏,而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的负面作用波及到全人类;(3)水体污染。由于城市排水与污水净化系统常常设计不合理或者跟不上城市的飞速发展,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污水源得不到处理,直接排入水体,给水环境带来巨大损害。以我国为例,据监测,全国1300条河流里没受到污染的只有一成不到,绝大多数河流的任一河段都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水源,地下水也有半数遭受污染,而且水体污染由于污染源过多过杂,不易治理,在一直呈上升趋势;(4)噪音污染。现代城市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供人们娱乐,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制造了诸多不和谐的问题,最突出的便是噪音,公共交通和建筑行业也是噪声其中的来源之一,据可靠数据分析,全国一半多的城市出于噪声超标的环境下。

  2以建筑规划设计来实现环境保护的意义

  鉴于以上种种弊端,城市环境保护的规划就显得意义非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直接或间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与一些短视的建设者想的不同,在当前时代背景的要求下,关于生态环境的考虑非但不是城市建设中的累赘,而是一个契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本身并不相悖,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对其发展和潜力发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的改善显然能促进这一点,并且,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直接有利于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2)极大的促进了环境效益的最大化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共识,在如今是必须予以考虑的因素,可持续发展不止是一项口号,更是有深刻的经济意义存在的,而预先的规划设计如果合理,能很大程度减少后续对生态维护的资金,可以说是“未雨绸缪”的方式,换得了最大化的环境效益。(3)有效的减少排污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合理的排污系统规划,可以真正意义上减少排污。有效削弱噪声的建筑规划,可以让城市更加“安静”,给居民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3环境保护对规划建筑设计的影响

  在顾及了环境保护这个重要因素后,城市在规划建筑的设计上也会产生相应的巨大改变,而针对环境污染的不同维度,要使城市建筑规划真正发挥关键的作用,就要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环境对规划建筑设计的影响,也可以从这些措施中见出:(1)固体废物污染处理方面。为了有效处理这些固体废物,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居民小区应多建一些垃圾暂存场,设计做好了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并采用综合利用措施来利用固体废物,保证资源的再生利用率。在企业间建立固体废物的总和利用和循环使用。在城市外围建立充足的安全填埋场,统筹规划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在建设前集中管理城市中的大量污泥,将其合理使用,化废为宝,譬如应用到草坪和树木的种植等工作中;(2)大气污染处理方面。作为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大气污染的治理势在必行,城市建筑规划者应提早制定大气污染的综合整治规划,对其产生的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首先,公共交通方面,主要表现为尾气排放,建立较为宽广严密的城市交通系统,加强城市及周边道路建设,防止汽车拥堵和在城市中大量逗留,在建筑的设计中直接采用太阳能和天然气为消耗的完备能源系统,或者为这些清洁能源腾开使用空间;对大型的工业企业进行布局调整,比如使其远离人口集中的主城区,布局专门的工业园区,使其处于城市的下风口。在城市中多为电动车和自行车等代步工具提供好的道路条件。生态方面最大的规划是城市植被的拓展,在居民区和商业区都安置一些绿化带,可以有效的洁净空气;(3)水体污染处理方面。作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关键任务之一,规划建筑的设计中,首先要保证建立一个完善的排水和污水治理系统。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要对该城市的污水进行抽样调查,较为系统的掌握当地水资源的污染状况,由此制定出精确合理的综合治理对策。再者,对城市发展中规模扩大和人口增长要有科学的预估,这样在进一步的规划建设中才能保证原先治水能力的有效持续。另外,对工业废水,要有严格的污水处理系统和规整的指标监控。(4)噪声污染处理方面。城市的功能区如此密集,而且经济文化高效交流作为出发点之一,重叠紧邻的特征几乎不可能改变,这就对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减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讲,可以做到这些点:a明确区分城市各个区域的环境功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噪声污染的范围。起码要保证城市中那些较大的用地区域是互不干扰的。B噪音隔离带和生态长廊是较为优质的建设单元,在交通繁忙路段两侧种植树林,在娱乐场所和居民区之间建立公园,是一举多得的方式。c主要交通路段的针对性控制方式,在规划城市的交通干线是,应预留一定的防噪声距离,对于那些分割居民区的路段,必须设置降噪路面和绿化带。

  4结语

  环境保护作为当今世界的重大议题,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力必定是巨大且广布方方面面的,而生态问题的不同维度对城市规划有相异却共通的波及,大气、水体、固体、噪声污染对规划建筑设计的影响都是相当具体的,本文在论及措施方面还尚未涉及一些更精妙的细节,但大体上还是提供了一个有参考性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林青.探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及应对措施[J].环境,20xx.

  [2]修文群.新一代数字城市建设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3]吕新奎.中国信息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

环境保护的论文11

  人类与环境密切相关。由于污染的扩散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地球这个人类共同的家园已经显示出一张黄牌。为了人类的生存和未来,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幼儿是人类的未来,也是明天地球的主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首先让幼儿了解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帮助幼儿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并成为环境保护的小卫士。因为许多习惯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所以幼儿园的儿童教育应该更多地应用于实践。我认为环境保护是一个大课题,需要我们大家努力。但是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呢?

  首先,教师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幼儿社会学习具有模仿性强、容易被暗示的特点。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他们。因此,要培养孩子对自然环境的兴趣,教师本身必须对他们充满感情,这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在引导孩子进行各种认知活动时,我们尽力理解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陪他们玩耍,让他们提问,有时问他们问题,从而激发他们一起讨论和思考。例如,有一次,我看见玲玲在楼梯上把餐巾扔在地上。她以为我没看见,没有一个孩子主动捡起来。所以我拿起餐巾,故意对着孩子喊道,“哦,天哪!谁扔的?它弄脏了我们所有美丽的幼儿园!”只见玲玲红着脸低下了头,什么也没说。借此机会,我会告诉孩子们,将来我们应该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这样我们的幼儿园才会永远美丽。从那以后,孩子们一看到外面的垃圾就会主动捡起来,乱扔垃圾的习惯也大大减少了。

  第二,父母应该言行一致,家庭教育不应该被忽视。

  孩子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以我特别注意这一点。当芮芮在一个小班的时候,我注意到她的父母必须让他把任何带壳的包装纸扔进垃圾桶。如果周围没有垃圾桶,父母会把它放进他们自己的包里带回家,或者当他们看到垃圾桶的时候扔掉。

  芮芮非常喜欢喝牛奶,喝完牛奶后会按照父母的要求扔进垃圾桶。起初,他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游戏,因为垃圾桶有一个脚踏板,他一踩上它就会打开。他渴望玩这个游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游戏已经成为他的`日常行为习惯。

  第三,培养实践兴趣,增强儿童环保意识。

  在组织孩子们各种有趣的实践活动时,孩子们可以随意渗透环保意识,或者说是有意识的兴趣培养。

  小孩子天生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只能通过触摸、学习和自己动手来产生。在幼儿环境教育过程中,我们充分重视这一点。据此,我们在活动中引入了大量的操作实验。我过去常常和小孩子一起收集旧的无用的东西,用塑料罐做小花盆,这样每个孩子就可以种一个花盆。孩子们每天早晚给植物浇水两次,还让植物吸收阳光。虽然这很简单,但坚持下去并不容易。起初,孩子们给花浇了很多水,但后来他们知道这会损害植物,慢慢地他们学会了给花浇多少水。

  此外,孩子们应该告诉我们并询问观察到的任何新现象的根本原因。更有趣的是,孩子们互相竞争,找出谁种的植物最好,谁最喜欢它们。

  第四,让孩子离开学校,融入社会,体验成就感。

  孩子们都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捡树叶。用叶子包饺子,把叶子切成肉末,用叶子当钱,游戏结束后,总是一团糟。因此,老师不喜欢孩子们玩树叶。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下令不允许他们捡树叶。我做过这样的事情,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孩子们不愿意拒绝捡树叶。总是有孩子偷偷玩树叶。然后我想了很久。为什么孩子们这么喜欢捡树叶?我被迫停止,真的能停止孩子的兴趣吗?我能换个方式吗?所以我想带孩子们离开学校,让他们融入社会,为每个人做好事。这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也让他们体验到为社区居民做好事的快乐。为什么不一击多用呢?我让孩子们捡起树叶,把它们喂给熊(垃圾桶),看看哪个捡的树叶最多。谁是最勤劳的婴儿?不出所料,那天孩子们非常开心,户外环境也大大改善了。每个孩子脸上都带着自豪的微笑。从那以后,喂养幼崽成为孩子们每月社交活动课的一个重要部分。

  有时,当老师强行阻止孩子感兴趣但不太正确的事情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然而,如果孩子的兴趣被抓住并延伸到事物的另一面,孩子的兴趣就得到满足,问题就能得到圆满解决。从孩子拾起落叶,让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做事会事半功倍。

  五、教师遵循指导,升华环保意识。

  事实上,我们对幼儿的环境教育很感兴趣,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儿童关心和思考问题,并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不停止知识层面的教育,而是帮助幼儿将这种学习兴趣升华为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兴趣。

  在幼儿中开展了“不乱扔垃圾”和“减少塑料袋”等活动。家长们报告说,经过环境教育后,他们的孩子不会在街上乱扔垃圾,他们会提醒家人不要乱扔垃圾。孩子们主动回家,劝爷爷和爸爸不要吸烟。我经常提醒妈妈不要用塑料袋购物,而要用环保袋。在环境教育中,我们应该善于让孩子接触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有目的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他们就可以统一他们的行为和知识。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只要孩子们有这样的兴趣,他们就可以调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

环境保护的论文12

  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现代工业文明时期的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良好的生态环境能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继而才有人类丰富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城乡规划的核心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活动实践场所,因此相同的目的决定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规划必须走和谐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生态环境;城乡规划;环境保护

  文章编号:1004-7026(20xx)1-0068-01中国图书分类号:17019.6文献标志码:A

  1城乡规划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具体表现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標志,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中小城市发展迅速。然而伴随城市化过程中却出现了各种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大气污染

  进入21世纪,“雾霾”、“PM2.5”等新名词逐渐被每个中国人所熟悉。特别是进入冬季,严重的空气污染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为了防止被污染物侵害,很多城市不得不工厂停产,学校停课、车辆限行。究其大气污染的根源,主要原因是工厂生产废气的`排放,以及车辆尾气造成的污染。然而工业区域及道路交通的布局均属于城乡规划的范畴,正是因为有的地方城建部门在城市发展布局时缺乏合理规划,管理发展制度不够完善,导致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1.2水污染

  城乡发展进程中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主要分为工业废水污染和生活废水污染两大类。一方面,由于城乡发展布局不合理、环保部门监管缺失等原因,大量的工业废水直排入地表水系,目前我国长江水系、黄河水系、淮河水系等七大水系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而污染源头多为工业生产污染,而水体的污染不仅会对生活用水、渔业发展有影响,而且污水会腐蚀堤坝、桥梁、航道等市政工程。另一方面,生活废水肆意排放直接造成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受到破坏,进而还可能引发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1.3噪音污染

  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交通运输、文化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噪声污染的问题愈发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有70%以上城市的市民长期生活在噪音超标的环境之中,噪声分布的频率多在50~70分贝之间。噪声污染源多为生产建设、车辆行驶、商业广播等污染源。

  1.4垃圾污染

  垃圾主要包括工业垃圾、危险品、生活垃圾等,垃圾污染主要表现在垃圾分类和垃圾后期处理不完善、垃圾堆放占用大量优良土地、危险品垃圾靠近居民生活点、生活垃圾肆意堆放无秩序等。垃圾污染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存环境,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和土地被占用,同时还会引起空气污染、疾病传播等次生灾害。

  2城乡规划中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城乡规划中既要注重经济社会效益,也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具体而谈就是要坚持以下原则。

  2.1生态环境保护与城乡规划相互结合

  在我国土地资源极为稀缺,城乡规划用地往往是以目标人口总量和人均用地指标为衡量标准予以确定。然而,地方政府多从经济增速和政绩角度出发,急于通过扩大城市规模获取更多GDP增长,这使得城市用地规模越来越大,固定的自然资源所能承载的城市规模是有限制的,当城市规模发展到突破自然资源承载能力时,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便随之爆发。因此,城乡规划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量,二者要相互结合。

  2.2生态环境保护要遵循城乡规划规则

  根据我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在城乡规划过程中要满足对生态环境方面的编制要求,生态环境规划要和城乡区域统筹,体现城乡一体的生态规则。生态环境规划的核心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有效发挥生态环境的自我净化功能,解决城乡发展中出现的热岛效应、大气污染、土壤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3城乡规划中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生态环境保护

  3.1激发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城市是所有市民共同生活的大家庭,城市的良好生活环境需要全体市民来维护。因此要把环保理念充分传达给全体市民,发发动广大市民投入到环境保护活动中来。

  3.2科学规划利用土地

  土地是人类的生存空间,在城乡规划中要尽量少开发自然生态环境,尽量退耕还林,对工厂位置及交通线路要科学规划,做到既要搞好生产不影响群众生活,又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的论文13

  国家三农政策的实施加快了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步伐,新农村建设风生水起,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农村生活环境科学也有所改善。然而,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环境问题也倍受关注。本文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问题,并分析了解决对策。

  新农村建设已历经十载有余,经过十年的探索与建设,农业经济得到发展,农村生活环境日益改善,然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带来各种环境问题,威胁到农民的生活,对农村生活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把握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两大方面,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的问题与挑战

  1.水污染问题

  随着国家政策向新农村建设的倾斜,乡村城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色工业企业逐渐落户到农村地区,乡镇企业逐渐发展起来。然而,工业企业经营发展理念却有所偏颇,过于关注经济效益、营业额,轻视环境污染问题。个别乡镇企业只顾眼前利益,无视环境法规,对工业三废随意处理,使得一些纯天然的乡土环境变成工业排废区。其中水污染问题不容忽视,由于农村地区排水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未形成健全的排水系统,使得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与农业污水随意排放,甚至形成了三污合流,污水长期的不合理排放,不仅污染了地下水,也破坏者农民的生活环境,威胁人们健康。

  2.土壤污染问题

  农村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于化学肥料的不合理施用。为了响应新农村建设号召,各乡镇极力扩大农业生产,加大农业经济发展步伐,向单位耕地要产量,农民为了获得更高的农业经济收入,也将目光放在农业产量上,为了获取更高的产量,在忽视农作物生长规律、土地肥力承载能力的条件下,肆意增加化学肥料施用量,一些地区化学肥料施用量远远超出科学规定的标准量,造成土壤污染,土地板结,无法被土地吸收的化学肥料流向湖泊、池沼,又加剧了环境污染。

  3.生活环境污染问题

  生活环境污染指的是农村大的生活环境中的污染问题,这些污染主要来自于人畜的生产、生活垃圾。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虽然经济得到发展,乡镇企业逐渐成长壮大,然而,经济经营与人们生活过程中却忽视了生产、生活垃圾统一管理的问题,例如:畜禽养殖业是典型的乡镇经济形式,然而,畜禽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无区划、无规则的畜禽养殖,畜禽粪便随处排放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活环境质量。人们生活垃圾无统一的排放与处理,也加剧了生活环境污染。

  4.落后的能源开发与利用

  农村地区虽然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进展,然而,由于缺少环保意识,未掌握现代化能源开发技术,使得目前的农村地区缺少统一的能源开发管理,多数农户依然采用薪火柴禾的传统能源,不仅造成了空气污染,也降低了生活环境质量。每逢秋收时节,为了减少秸秆运输工作量,多数农村采用秸秆就地燃烧的方法,加剧了空气污染,农村环保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

  二、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的具体对策

  1.建设污水处理工程,维护水源安全

  农村污水处理工作要因地制宜地开展,结合当地的地表水、地下水源条件,有规则、有依据地展开。可以先打造出一些示范性污水处理工程项目,选择经济发展较快、环境较好、人口较为集中的乡镇与村庄作为污水处理示范基地,积极获取地方财政机构的支持,优先建设污水处理示范工程,为了取得预期的建设效果,要力争同农村其他工程建设项目,例如:沼气工程、改厕工程、生态工程等同步推进、协调配合,满足各方建设利益,排除一切不良因素干扰,推动污水排放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统一的污水排放计划与规定。同时,建设农村饮用水保护区,形成统一的供水系统,为农村地区人民提供洁净水源,控制水源污染,维护水体安全。

  2.农科培训,保护土壤安全

  新农村建设最关键是要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培训农民,提高他们的农业科技水平,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思想觉悟,从而达到科学施肥、科学种田的目的,最终也能解决农业土壤污染问题。

  第一,加强农科技术培训。新农村建设必须以技术培训为前提,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形成科学生产理念,掌握科学农业技术,例如:科学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等。通过培训使他们意识到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例如:畜禽排放物应该成为农业肥料的一大来源,充分利用农家肥,开发有机肥,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也增强了土壤肥力,带来一举两得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同时,培训农民利用秸秆还田技术,充分利用秸秆内部的营养物质,发挥对土地肥力的支持作用,减少秸秆燃烧带来的环境问题。

  第二,加大环保宣传教育。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素质的培养不可或缺,要积极培养并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觉主动配合支持农村环保建设。

  3.生态农业道路

  生态农业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出路,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题中之意。县乡镇政府要形成生态农业意识,必须大力支持发展生态农业,地方财政要加大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集中力量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绿色农业,引进新技术、利用新工艺,支持有机农产品的开发,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地域优势,例如:水塘资源、沼泽资源、河湖资源等,开发带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产品,例如:有机稻米、绿色渔业等,加大对地方特色农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使其逐渐成为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打造属于自身的品牌,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不仅能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壮大,也能有效改善地方生活环境。

  4.规范养殖业,减少面源污染

  新农村建设中为了创造一个整洁的村容环境,就必须做好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规范养殖业,实行统一的污染物处理规范,其中要重点规范控制养殖业,控制面源污染。

  对于畜禽业,倡导实行规模化圈养制度,形成规范统一的畜禽养殖区划,例如:禁养区、适养区等,科学布局畜禽养殖,畜禽养殖中提倡采用先进的现代科技,发展循环技术,加大对废物的开发与利用力度,例如:利用畜禽的排泄物制肥,形成废物制肥的规模化经营,发挥动物肥料对农业土地的支持,利用动物废物开发沼气资源,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总之,要利用各种现代科技变废物为肥料与能源,形成绿色循环的畜禽业经济。

  5.生活环境污染的整治

  生活环境污染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大问题,其重点整治对象为:生活垃圾、污水、村风村貌等。其中生活垃圾的整治需要调动全体人民的力量,实行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处理,要求村民自觉自律以家庭为单位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在村道路边设置垃圾箱,包括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村民积极配合,达到对垃圾的统一处理。建设污水管道工程,使污水统一排入地下管道,防止污水随意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总结:

  新农村建设工作不仅局限于农业经济的建设,也要注重农村环境建设、农民素质的培养,要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打造出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形成生态、环保、绿色的农业经济,支持并促进农业的飞速发展。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响应和支持。

环境保护的论文14

  一、国土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1国土规划是践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国土规划在现有国土资源的基础上,综合考量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对于重大建设活动进行规划,对于区域国土资源项目进行针对性的管控,能够适时宜的结合地区的优势资源,实现国土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得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达到统一的状态,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另外,以强制国土资源管理的方式实现对于部分有限资源的保护,并且使得资源使用朝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方向发展,可以使得国土资源利用率得以提升,这也是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的。

  2生态环境保护是引导国土规划的指导思想。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类实践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处理越发成为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尤其在全球性环境问题不断出现,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严重,温室效应明显等,都在告诉我们如果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势必会有资源耗尽,环境恶劣的一天。为此,积极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倡导以科学发展观去引导国土规划,处理好国土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充分展现出国土规划方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融合。

  3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土规划不断追求的目标。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越发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也开始思考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做好权衡。此时的国土规划作为资源规划分配的重要手段,也开始积极思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就是说对于现阶段的国土规划工作来讲,应该将如何保证当前区域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问题,如何规避国土规划中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问题。简单来讲,生态环境保护已然成为当前国土规划不断追求的目标。

  二、现阶段国土规划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1行政区间意识制约生态环境保护。受到传统国土规划体制的影响,以行政区为单位进行规划,强调行政区域内部资源的优化整合,忽视了行政区之间的资源利用分配。这种行政区间意识的'存在会造成以下困境:其一,地域之间的国土资源联系被行政区间所隔断,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进步;其二,行政区间要求规划的稳定性,一般都不会摆脱自身行政区的框架,此时就难以实现与其他行政区间的沟通,这就可能出现各行政区间埋头做好自身国土规划,忽视了区间内造成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问题。

  2国土规划时效影响生态环境保护。一般情况下,国土规划作为宏观调控方案,其时间跨度比较长,少则20年,多则30年以上。如此长的规划时效,不仅仅要求规划方案的预见性,还需要保证规划指标是可调整的。但是实际上国土规划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多的关注的是近期的资源开发,生产布局,忽视生态环境保护,而对于中长期规划的管控也变得难以实现,这就很容易造成规划初衷方向的偏离。这也是造成国土规划难以践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3国土规划固性牵制生态环境保护。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当前国土规划的内容比较固定,目标明确化,指令性明显,如此固性的要求显然没有将市场机制考虑进去,无论是市场应变能力,还是规划效能,往往都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另外,国土规划多数情况下关注的是最终的规划结果,忽视了对于规划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而生态环境保护正好是国土规划中的重要过程部分,这样的固定化模式也是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

  4国土规划调控的方式存在不合理。当前国土规划调控的方式方法依然存在诸多的不合理的地方,具体来讲,其主要表现在:其一,缺乏健全的国土规划法律法规,难以将国土规划纳入到法律体系,不利于国土规划的法制化发展;其二,国土规划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难以形成内部监控机制,也难以发挥国土规划部门的效能;其三,国土规划方案的权威性不强,没有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多数情况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化的特点。

  三、国土规划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

  改变国土规划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现状,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去实现国土规划运行机制的改革。具体来讲,笔者倡导积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实现国土规划主体的公众化。实现国土规划主体的公众化,就是引导公众参与到国土规划中去,改变以往以国土规划部门为主导的决策机制。这是因为:国土规划的目标是要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提升,既然事关公众利益,就应该有公众参与到决策中去,这不仅仅充分体现出我国执政为民的理念,也能够实现国土规划方案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发展。具体来讲,应该积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其一,国土规划部门积极构建国土规划民众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多种信息沟通渠道,实现民众与国土规划部门之间联系的加强;其二,国土规划部门应该放低姿态,转变服务模式,积极听取民众对于国土规划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国土规划方面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将其整合到国土规划方案中去。

  2促进国土规划生态意识觉醒。针对于当前国土规划生态意识淡薄的问题,应该积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国土规划效果评价机制,将国土规划的生态效益作为重要考量尺度,避免单一从经济角度去考量的审核和评价方式,以此去实现国土规划生态意识的觉醒;其二,高度重视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的基础上,实现全面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使得国土规划部门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且积极在规划的过程中将生态环境因素考虑进去;其三,建立严格的国土规划方案审核机制,从经济角度,社会发展角度,生态环境效益综合考量,对于存在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国土规划方案,应该予以驳回,避免其对于实际社会资源的不良配置。

  3健全国土规划生态保护法律。我国国土规划生态保护法律体制的缺失,也是影响当前国土规划工作生态效益体现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在此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其一,积极将国土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到法律保护体系中去,以此强制要求国土规划将生态效益纳入其中,以保证国土规划工作朝着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其二,积极结合区域国土资源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国土规划生态保护政策,处理好区域生态环境与国土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

  4调整国土规划调控方式方法。首先,积极引导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参与到国土规划生态效益方面的研究,将国外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引入进来,如区位论,中心地理论等,为促进我国国土规划调控理论体系的构建打下基础;其次,不断改变以往的国土规划调控模式,注重将市场机制运用其中,实现动态化调控和管理,保证其能够结合不同的宏观调控情况,做出适时的调整和改善;最后,不断总结和归纳自身国土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经验,找到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实现有针对性的改善和调整。

环境保护的论文15

  摘要:当前,我国的环境问题在矿山地质环境上表现得比较突出。环境污染、矿山地质灾害以及环境与资源破坏等作为矿山地质环境的主要问题,对我国的环境与资源方面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本课题主要针对当前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分析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建议,以此能够为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

  目前我国的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利用范围越来越广,而随之而来的矿山地质环境的问题也就日渐凸显出来。而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我国的经济繁荣以及社会的进步。所以,笔者主要针对于此进行方法论的研究,以此有助于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存在的问题

  1.1矿山基层管理部门与企业业主的环保意识较薄弱

  一些地方政府对资源开发比较注重,而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意识比较淡薄,造成矿山地质环境遭到破坏。对于基层各级矿山管理部门来说,仅仅对业务管理比较重视,而对地质环境的管理与监督有所忽略,这就造成业主重视生产与利润,对矿山地质环境的资金投入不够重视等。

  1.2环境保护的工作监管机制不完善

  由于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如环保、安监以及国土等行政部门。缺乏完整的职责划分,分工不够明确,无法形成合力等,因此应该做好执法机制的联合工作,才能积极保护矿山地质的环境[1]。

  1.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存在着不健全的法规体系,执法能力较低

  当前我国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另外,对于基层矿山地质环境的执法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首先,存在着不健全的地方矿山地质环境执法机构,很多省市缺少单独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执法机构;其次,执法人员缺乏相应的业务能力与素质水平。如在评测矿山环境过程中,不能积极突出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等。另外,在环保执法检查过程中,对工业污染过多重视,而对矿山地质环境有所忽略等,不会运用生态环境的'要求实施执法检查等。

  1.4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资金的短缺

  作为矿山地质环境出现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违反了生态环境规律,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与利用等。对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环境污染、资源与环境破坏以及矿山地质灾害等[2]。其中环境污染主要有地表水污染、土壤污染与地下水污染等。而资源与环境破坏主要有地形地貌破坏、植被破坏、矿产资源破坏以及土地占用与水土流失等;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以及煤层自燃等。当前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特别是煤矿矿山的开采造成沉陷问题,以及建材矿山对地形地貌造成破坏等,已经属于首先治理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在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方面的资金比较短缺,特别是关于老矿山、闭坑矿山等。因为矿产资源开发已经面临枯竭,但是企业方面的负担也比较重,这就造成企业无力恢复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

  2保护与治理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合理对策

  2.1综合治理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的环境

  首先,应该开展综合勘查工作,对矿区环境的地质问题进行积极查明,对开发过程可能出现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预测;其次,在矿山建设阶段应该遵循“三同时”制度,对矿山建设用地的审批应该严格把控,积极开展评估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与评价环境影响的工作;再有,在矿山生产阶段,应该对采选活动加以规范,将环境破坏问题进一步减少,如果出现问题应该及时治理;最后,在闭坑阶段,应该对矿坑废水的污染与固体废弃物的污染进行根治与处理,加强“复垦还绿”的力度,做好矿山土地的复垦综合治理工作,对耕地进行恢复与增加,以此达成复垦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平衡[3]。

  2.2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做好政策方面的引导

  针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分析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下来,还要积极与其他法律法规相协调,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具有法律的保证。与此同时,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过程中还要积极遵循法律法规,积极促进环境的协调发展。还需要完善“谁复垦、谁使用、谁受益”的优惠政策,在业主复垦国家征用被破坏的土地后,得到使用权,政府需要进行登记,对复垦者的合法权益给予一定的保护。

  2.3增加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

  首先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基金,一方面,对征收资源税与资源补偿费、矿山占用费与排污费等税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费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基金的建立;其次,矿山的生产也可以从矿产品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以此用作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资金的建立;再有,作为国有财政来说,应该抽取公共财政资金中的部分资金,用作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转向资金,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财产等;最后,在一些地区与矿业行业中,借助矿产品价格的调整,将其用作矿山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的资金,并提取一定比例的矿产品的收益,将其作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建设资金[4]。除此以外,支持与鼓励企业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投资,以此有助于资金不足问题的解决。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投入机制建立起来。作为来说,应该积极保护废弃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发挥示范作用,进行相关优惠政策与资金的建设。针对乱采乱挖导致的环境破坏,应该主要凭借地方政府为主体,对地方积极性进行激发与调动;而作为新建矿山,应该建立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保证金制度,对土地复垦规定进行强制执行,主要让企业承担相应的治理资金。借助政府的示范引导作用,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进行制定与推行,以此营造良好的多渠道投资的环境与氛围。

  2.4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

  首先,建设合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借助覆盖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监测与保护等方式,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的修订工作,使之能够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标准相符合。最后,可以将三部门标准化机构的协作机制建立起来,主要是环境保护、安全监察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从而能够在征求意见阶段使矿山地质环境标准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相符合,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的协调性与配套性[5]。与此同时,通过运用信息化与网络化的优势,对社会公众的意见与建议进行广泛搜集,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与实效性,能够满足当前我国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现实要求。

  3结论

  总而言之,当前矿产地质环境问题已经日益严重起来。作为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重要资源之一,矿产地质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作为国家与相关部门来说,应该加强对矿产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的重视,积极采取科学的措施,改善我国的矿产地质环境。主要从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的综合治理、完善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以及建设矿产地质环境的标准化体系等方面入手,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广泛听取公众的呼声与建议,能够进一步地促进矿产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的实施,以此为我国的资源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申健,李巧刚,杨少华,王惠芬,刘晓晓.华蓥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影响评估及治理建议[J].城市地质,2015,(S2):88-89.

  [2]刘祥.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研究[J].电子世界,2016,(01):106-107.

  [3]葛正斌.益阳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J].低碳世界,2015,(01):44-46.

  [4]杨继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探析[J].才智,2015,(10):66-68.

  [5]李燕,陈秋伶.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思考[J].江西煤炭科技,2015,(03):0-32.

【环境保护的论文】相关文章:

环境保护的论文11-02

环境保护的论文06-07

环境保护论文06-07

[精选]环境保护论文06-25

(热)环境保护论文06-14

环境保护论文【集合】06-27

[热门]环境保护的论文06-11

环境保护论文(热门)06-11

环境保护学生论文02-26

环境保护学生论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