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计算机论文>计算机信息论文

计算机信息论文

时间:2024-06-20 18:29:06 计算机论文 我要投稿

计算机信息论文范例[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计算机信息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计算机信息论文1

  1、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的关键点

  1.1信息的发送。在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发送的控制与处理必须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在电子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信息发送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而导致不能够正常发送,而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的控制和处理这些问题,保证信息的正常发送。在电子信息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信息的发送是有着严格的“优先级”发送机制的,这种机制能够有效的将最高机密信息优先、安全的发送给需求方,这种以控制流量的方法来调节信息发送的先后顺序,满足了供应方和需求方的双重利益。

  1.2信息的解析和封装。信息的解析和封装是同时进行的,它们工作进展具有一致性,这样就使得信息的传输不是秘密,能够被人们所看到,同时使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效率得到全面的提高。但是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有很多信息交换协议与信息传输协议并不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不具有一致性,所以在相同的交换协议中信息的封装不能同时完成,由于信息的安全保密程度是不同的,所以不太复杂的信息是不需要交换协议的。例如:如果电子信息系统在筛选高级信息的时候(加密文件),交换协议会将格式进行转换、再加密,如果是在传输层直接完成的化,那么封装和解析都会处于透明状态[1]。

  1.3功能模块的设计。技术实现控制和管理利用计算机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的过程中,有很多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能够实现很多不同的设计,功能模块的设计是电子信息的关键点,功能模块的设计对电子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信息通道的检测功能。同时,功能模块在电子信息系统中的实际设计过程中,与相邻模块是相互独立的,这样能够使不同的模块的不同功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1.4信息传输与控制的跨平台性。信息传输和控制的跨平台性的实现途径需要计算机来实现的,电子信息的控制和处理是非常难以实现的,跨平台信息的传输是需要针对通信接口设计编码结构的,编码结构是唯一的,所以需要定期的维护系统,以便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机技术是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的核心技术,计算机的智能化、多元化以及网络化发展的极为迅速,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已经成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2、计算机技术在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中的应用

  2.1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电子系统。电子系统非常复杂,它是由很多不同的电路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电路整体,计算机技术为电子系统提供了数字型、模拟型、数字模拟型三种电路。信息的输入、输出、处理三个功能是完整的电子系统的通性功能,这三个功能的实现必须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够完成,否则单靠人力是无法完成的。例如:内蒙古赤峰市警察局,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电子系统,主要作用是对犯罪人员进行面部仿真,行迹追踪。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三种模型以及电子系统的三种通性功能对犯罪分子展开追踪、调查。很好的诠释计算机技术在电子系统中应用的好处。

  2.2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电子通信安全。资源共享和传输的安全性和精确度是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才能实现的,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科学手段提高,电子通信越来越不安全,例如: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重要文件被盗取或者由于软件系统的不全面而导致信息的丢失、损坏等;通信软件被恶意破坏等[2]。电子信息的控制和处理必须以通信安全为主,加强计算机技术中的.安全防护功能的属性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于电子通信安全的提高有显著效果。由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相结合形成了电子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通过对信号与信息数据的处理,来为传输信号编码,编码完成之后进行传输,传输终端,计算机技术在对传输信号进行解码,用户获取信息。这样既保证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又提高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2.3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处理。电子信息的处理是对信息的发送、接收做综合汇总,计算机技术在对信息的处理方面有其独到的一面。电子信息系统在获取信息的方式上、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究、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是非常复杂的,计算机软件的发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的计算和模拟。从以上叙述来看,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电子信息的控制与处理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操作,而电子信息的控制与处理技术又能够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例如:唐山煤炭研究所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子信息处理上。煤炭行业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行业,它的电子信息数据非常的庞大而且特别复杂,这就导致它的数据处理非常困难,唐山煤炭研究所引入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软件能够解决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的计算和模拟的功能对数据进行处理,对工作效率有明显的提升。

  2.4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空天电子技。术随着人们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航天航空领域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加迅猛,远距离微控技术、电子信息空间传递技术、电子信息空间处理技术等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的,例如:“嫦娥二号”,“嫦娥二号”中空间信息的传输与处理技术完全是靠计算机技术中对电子信息控制和处理的结果[3]。计算机技术是靠着高速运转的计算机维持着,这些高速运转的计算机有效的解决了航天航空电子系统的数据传递、数据的微控、数据的处理。

  2.5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传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移动设备等成为电子信息传播的新途径。但是如果应用到电子信息系统中,那么数据的传输、接收、分析、整理等功能是脱离不了计算机技术的,所以计算机技术是电子信息传播的关键点所在。电子信息的传播需要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又有传入端和接收端,只有将这两个接口利用计算机技术连接到网络中,才能够实现电子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传播。同时计算机技术在处理电子信息数据时是非常快速的,所以计算机技术有实时传输的功能,实时传输的真正意义是能够保证信息传播的范围最大化。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利用它的自动功能能够对传输信号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它能够解码和编码,是数据的质量和安全得到保障。

  3、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在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中应用使电子信息系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也促进了计算技术的发展。经过上文的分析可得,在电子系统中可以使电子系统的复杂化变简单化;在电子通信安全上可以使信息传输时安全性更有保障;应用在电子信息处理上使信息的处理方式变得更加快捷;应用在空天技术上是人类探索太空的新里程;应用在电子信息传播上可以最大化的传播信息。因此,计算机技术应该扩大使用范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磊.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的措施[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xx(05):190-191.

  [2]宋飞.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处理的研究[J].电脑迷,20xx(05):65.

  [3]靳娜.浅谈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J].电子制作,20xx(16):139-140.

计算机信息论文2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推广,我国的社会生产、生活获得长足的发展,并改变了社会发展的方式,实现了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的信息化作业也逐步开展,为企业的发展谋求更多的便利性以及经济利润。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寄望由此为我国企业的发展以及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繁荣。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信息化;实际应用

  1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近年来,为了促进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以及运营成本的降低,企业加强了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并科学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关于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工程中发挥的功效,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伴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运用,企业的自动化办公水平逐步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能够借助各类智能设备及时、有效的更新企业运营数据信息,规避了企业因为市场信息搜集落后而导致的发展战略制定错误的出现,提高了经管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障了企业运营策略的科学性。此外,这种自动化办公的发展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压力,并进一步实现无纸化、自动化办公,降低了企业的运营、管理成本。作为智能性能较高的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工程中的运用还能优化企业的工作流程,有助于对企业合理调度人力、物力资源,带动企业工作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最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融入还能带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并为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打下坚实的信息基础,并为远程、移动办公提供技术支持,增强了企业运营的灵活性。

  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实践

  2.1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实践

  企业在日常生产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引入计算机高新技术能够促进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并为企业自动化流水线式生产作业方式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了企业生产效率及质量。总体而言,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兼顾使用微电子、模拟仿真、自动控制等技术,从而由此实现了对于企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并构建起对企业流水生产线的实时、动态监控管理体系,进而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在进行企业产品、工艺流程的创新、研发工作时,企业的技术人员需要注重使用CAD、CAPP等计算机应用技术,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稳步推进。

  2.2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实践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摆脱了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模式的束缚,而借助开放式管理方式进行经营策略的制定,而这也就导致企业容易受到市场经济体制与信息化趋势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为了谋求更高的经济利润,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其需要把控企业供应链的发展状况,并对原材料购进、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科学的管理以及优化。为此,企业的有关部门在这一环节中引进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借助局域网、数据库、互联网等技术开展企业管理活动,从而实现了对于供应商、生产者以及服务商提供服务信息的协调,确保企业能够及时的了解到科学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供应、销售、服务环节的整合,确保其产品的有效性,促进各项作业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以及市场份额。

  2.3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完善,企业也开展了自身发展结构的变革以及优化作业,并促使企业管理朝着复杂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以及市场经济的完善,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往往出现了信息复杂、工作量大的特点。为了规避这类问题的出现,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以及质量,作业人员引入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并由此对企业管理处理的信息进行收集、整合、筛选、组织处理,从而确保企业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目前,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工作人员逐步构建起企业资源计划、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企业管理的科学化以及合理化。以安徽第一快餐品牌——老乡鸡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为例。该企业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以及口碑,在省内的所有连锁店面中安装了监控摄像,并借助网络系统确保企业的管理层能够随时调取门面的实时监控画面,从而实现了对于门店状况的掌握以及总结,并能够实现对于门店经营状况的监督管理,确保门店经营正常、有序的开展。关于视频监控的系统图,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

  3结语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状况,为了确保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实现更高效益的取得,企业加强了对信息化工程体系的构建。本文基于此,主要分析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并就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实践(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实践、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实践、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实践)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贯彻落实以及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工程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而企业也会因此而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实现了生产管理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符伟.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xx,(10):90-91.

  [2]张新刚.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13):134+136.

  [3]李滔.分析企业信息化如何受计算机应用技术影响[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11):307+309.

计算机信息论文3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保证计算机安全高效的使用是当前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要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点,使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对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在详细分析了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信息管理;应用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系统,通过操作系统的支持,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将相互之间并无联系的多种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将数据进行结构化和数据化,最终实现高效信息管理的效果。另外数据库系统也能够在数据的使用时对数据进行安全的存储以及传输,这对计算机的安全使用以及效率的提升均有着重要意义[1]。在本次研究中,实际分析了在计算机信息管理过程中数据库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及意义。

  1概念

  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实际上是数据集合,这些数据是为了满足或是达到某种目的的结构类数据。在一般情况下,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首先计算机数据库系统需要结构化。虽然在计算机的文件系统内部,实际上已经对于一些结构进行了录入处理,但内部的记录之间并无关系。但通过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手段,能够将整体数据实现结构化的特点。可以说结构化就是计算机数据库最大的特点。另外计算机数据库有着相当高的数据共享性,同时计算机数据库并不冗长,因此若需要加入数据,会非常方便地进行扩充,尤其是在数据共享的过程中,可以将数据之间出现的不相容以及不一致情况及时有效地进行避免[2]。最后,计算机数据库有着极高的数据独立性,主要为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由于这种特点,若数据在逻辑上出现了改变,整个数据仍然能够保持原样,另外数据也不会受到存储介质的影响,这对数据安全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应用现状

  通过分析发现,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说明对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实际的信息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使用。例如目前的数据库技术正在得到了不断发展[3]。目前为止,所有已经开始使用的数据库系统均有着较强的操作性以及实用性,在进行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同时,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得到扩大。这实际上是时代的趋势,也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必然。尤其是对于我国而言,目前已经将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完善地应用在了3大产业当中,同时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也对3大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尤为重要的意义。最后,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也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实际上目前计算机数据受到诸多因素的威胁,面对这些威胁,目前的数据库系统正在不断地将自身性能进行提升,同时安全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种提升的现状对于数据的安全提供了较强的保护。

  3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发展

  3.1将理论和实践结合

  为了保证到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得到更加完善的使用,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让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和实践性均得到明显的提升。这对于计算机数据的管理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和效果,也能够帮助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更好地在目前信息管理过程中得到应用。同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能够将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实际的信息管理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将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通过分析已经能够发现,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让计算机信息管理更加的安全和高效。而在目前实际的使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过程中,其主要目标就是为了保证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安全性。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计算机数据库系统能够保证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仍然有着较高的威胁[4]。尤其是目前计算机网络计算不断发展的大前提之下,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就会面临更多的危险和挑战。若出现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的风险,极有可能对计算机自身的信息安全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甚至有可能出现相当严重的后果。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计算机数据库系统自身的适用性以及安全性,为计算机信息管理起到更加重要的效果。

  4结语

  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是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尤为重要的系统,对于计算机的安全使用以及效率提升均有着重要意义。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了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计算机信息管理过程中的使用方法及效果,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效率和安全性的提升提供了可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祝明慧.浅析计算机数据库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xx,(8):283-283.

  [2]王倩.计算机数据库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信息与电脑,20xx,(17):52-53.

  [3]黄昌伟.探讨计算机数据库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xx,(10):87-87.

  [4]王德新,唐非,赵龙,等.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在嵌入式系统应用中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xx,(5):31-31.

计算机信息论文4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化建设

  一、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档案学词典》中对人事档案的解释为“人事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种,是人事、组织、劳动工资等部门在对人员的考核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以个人为单位整理集中保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是在高校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是对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服务利用的过程,是个人经历、学历、社会关系、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状况以及奖励惩处等方面的原始记录,是个人参与社会方方面面活动的和个人自然情况的真实反映,也是高校人事、组织等部门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信息化指的是应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技术开发和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提升现代化水平的过程。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依托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入电子文件管理。所谓电子文件就是只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进行传送的文件。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档案管理者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提取、分析和加工,以便于档案查阅,将档案管理者从纷繁复杂的档案管理过程中解放出来。加快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能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为领导者作决策以及教职工本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随着高校人事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要充分认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要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积极稳妥地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大财力和人力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把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作为高校人事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进行建设。

  二、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从现阶段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够重视,存在财力、人力及物力投入不足等各方面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速度。目前仍有相当多的高校人事档案仍停留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国家在20xx年全面启动规范化人事档案建设,然而纸质人事档案管理仍在建设中,表现为信息化建设滞后。

  2.内容空洞缺乏个性化信息。从实际的调查情况看,档案管理按照传统的方法,人事档案内容往往侧重于教职员工的社会经历、政治面貌、思想表现等方面,鉴定评语简单且多重复,而教职员工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和成绩等方面相对缺乏,不能真正反映其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于专职教师来说,其研究成果往往归功于文书档案,在人事档案中很少体现,人事档案无法反映教师的教学以及科研水平。这种缺乏个性信息的人事档案,不仅不利于档案信息库的信息采集和利用,也使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大打折扣。

  3.缺乏系统完整的业务规范指导体系。一些高校的人事档案信息化数据库自行开发,建成的档案管理系统规模小、功能少、网络化水平低,缺乏系统完整的业务规范指导体系,无法实现跨单位和部门的资源共享,不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从而大大降低了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4.档案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素质有待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是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由于领导对人事档案不够重视,没有配备专职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仅由人事部门抽调兼职人员兼管这项工作,这样势必会影响人事部门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档案人员队伍不稳定、变化比较大,干部人事档案人员政治、经济待遇不高,既不利于干部档案管理人员积极性的提高,又影响了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使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探讨与深化,自身改革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另外,专业岗位培训不到位。由于人事档案工作具有档案专业与人事工作的交叉性,很少有专门的岗位业务培训,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熟悉,严重阻碍了高校人事档案建设的发展。

  三、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个案分析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20xx年新成立的一所专科层次的高校,是在原温州农校、温州农科所、温州市蔬菜所三单位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一所以农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合并升级后的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虽然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了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但学院的人事档案由于合并升级期间的空白管理,使得20xx-2013年进院教师的档案需要逐步整档,而20xx年前进院的教职工档案需要按照20xx年中国浙江省委组织部颁布的新规定来重新整理。学院拥有全院教职工人事档案数据库系统,对教职工的职称、学历、岗位分布及年龄结构进行定期分析,尚未建立完备翔实的人事档案数据库系统。从现阶段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人事档案管理来看,该校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够重视,财力及人力投入不足,此外,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人事档案仍停留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纸质人事档案管理仍在建设中,信息化建设十分滞后。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素质的高低不仅体现在对档案管理的业务水平上,对于档案管理者来说,不仅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而且也要加强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的学习,不断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加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业务水平,真正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四、加强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1.充分认识人事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随着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要充分认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要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积极稳妥的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大财力及人力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把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高校人事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进行建设。由于人事档案能够比较全面而准确的反映人才本身、使用等方面的情况,通过查阅人事档案,能了解本单位人才各方面的数据,利用人事档案里的综合信息,加上科学的管理方法,有助于掌握并进一步分析一个人的职业轨迹,预测其发展潜力。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高校实施人才战略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高校领导者应站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高度审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及科学化水平,专题研究部署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形成上下联动抓管理的生动局面和长效机制。

  2.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档案工作者具有丰富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能力,更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熟练应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的能力。从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档案管理理论素养及档案管理实践经验,同时具有传统的纸质档案归档能力和现代的信息化档案归档管理能力。要树立信息化的意识,不断更新服务观念,善于运用现代化管理设备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适应新的服务需求。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以便在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岗位上规范、标准、高效、高质地工作。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档案管理队伍是实施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支撑。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从本质上决定它是为人服务的部门,要彻底摆脱为了档案而从事档案工作的思想,作为档案工作者就要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将档案管理工作同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发挥其功能。

  3.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业务规范指导体系。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所以无法照搬传统手工管理阶段的制度,必须结合各校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特别是人事档案,其内容直接涉及个人的基本情况和隐私,所以更要制定出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证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4.提高档案信息利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使人事档案管理与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将人事档案管理的重心从纸质档案实体管理逐步转移到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利用和管理上来,从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其基本目标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对教职工档案信息进行存贮、加工、检索、传输,为干部人事工作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这个目标要求人事部门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机遇,迅速搭建信息化平台,使高校的人才资源得到更科学的利用和开发,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率,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5.提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化意识。网络信息化是个较新的概念,管理人员需要改变传统意识,改变陈旧的局面,不断吸取新观念和知识,勇于进取。用全新的、开放的思维接受社会的发展和改变,将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使档案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6.注重高校人事档案的信息安全。通常来说,网络信息技术为人事档案管理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鉴于网络技术的特点,同样具有一定的风险,比如信息安全等问题。信息安全隐患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新老版本的不兼容和不可识读性、存储材料的易损性、操作失误、信息泄露丢失等。针对这些问题,一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管理。

  (1)在人事档案的管理和调阅时,明确保密级别和用户权限。

  (2)保证数据安全,建立安全机制,进行专门的安全保密设计。

  (3)电子档案的保存客观环境需谨慎,在档案变动前后及时做好备份。

  7.有步骤、分重点地推进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不是短期就可以完善的,所以实现档案信息化需要有步骤、分重点地进行。首先,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和信息化实现程度,制订与之相适应的具体分层分期实施方案。其次,确保网络安全设施齐全后,搭建系统运行平台,设置保密等级和用户权限。再次,随着人事的变动,逐渐积累档案数据资源。最后,在确保信息正确安全的前提下,开放档案共享信息。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加强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提高其质量和效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只有不断创新、加强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人事档案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要因校制宜,用信息建设思想总揽全局,实现人事档案管理历史性跨越,从而保证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与高校信息化同步发展,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总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是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推进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信息依据,为积极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证,充分发挥高校管理、科研、人力资源等各方面优势。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办公手段对人事档案实施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提高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充分发挥了人才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是人事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有效地做好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对高校的改革和人事管理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加强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提高其质量和效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只有不断创新,加强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人事档案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要因校制宜,用信息建设思想总揽全局,实现人事档案管理历史性跨越,从而保证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与高校信息化同步发展,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计算机信息论文5

  一、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的方面十分的广泛。一是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信息维护中的应用,传统的工程管理中的信息维护都是应用人工的笔记进行信息的记录,因此传统的工程管理信息维护十分的繁杂也容易出现错误,但是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有着快速便捷、易于管理和可传输的优势,弥补了工程管理信息维护的不足。二是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计算中的应用,工程的建设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只有进行精准的计算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精确,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为工程管理中的计算提供了条件,利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对工程管理进行精准的计算可以让工程管理更加的精确和合理。三是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工程规划的应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工程规划更加的节约和高效,工程规划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秀成果对规划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工程规划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规划进行优化。

  二、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的对策

  2.1技术创新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需要必要的技术创新,通过技术的创新让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更加的合理。一是加大技术的投入,对工程管理的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必要的技术投入,对计算机设备的投入和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软件的应用要进行必要的资金投入,保障基本的技术支持。二是加大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的技术研发。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并不能原封不动的运用到工程管理之中,需要必要的技术创新,以便满足工程管理的特殊化要求。

  2.2人才培养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持,人才素质不仅要求具有必要的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了解,也需要必要的工程管理素养的支持。一是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培训,让工程管理人员拥有专业的计算机技术知识,能够熟练的操作电子计算机。二是对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基本的工程管理方面的培训,让工程管理人员具备基本的工程管理知识和工程管理的`素养。三是注重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是不断进步和不断发展的,因此需要相关的人员具有不断创新和学习的思维。

  2.3理论研究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需要必要的理论研究,我国的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理论研究本身就十分的匮乏,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需要加大对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高校为代表的研究中心需要加大对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的理论研究。不断完善我国的相关理论基础。

  三、结束语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十分的必要,需要加大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工程管理的探究,不断促进工程管理的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计算机信息论文6

  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依据工程建设的规律和要求,对各方面的需求和资源进行协调,合理运用各种资源,对其进行动态的调整,根据既定的进度、费用、质量以及安全目标来完成整个项目的建设工作。伴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气,其重要性也广受社会的重视。

  1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1.1共享性

  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数据查找、统计、审核等效率,可以实现数据的组合条件查询已经模糊查询等,这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共享机制奠定了基础。

  1.2准确性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依靠计算机程序软件操作的而非人工操作,避免了工作人员因对不同情况的错误判断和时间延误等人为因素造成经济损失。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依靠模拟技术为统计数据需要提供准确的信息,有利于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1.3集约化、智能化

  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逐渐向集约化以及智能化方向发展,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建立在科学程序的基础上的,社会信息技术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现代计算机电子技术具备拟人的思维活动和行为感觉的能力,并对信息进行集约化的逻辑分析和综合性的处理。

  2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在社会各个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中实现管理效用最大化,增强在该领域内的竞争力,尤其是国际上竞争,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具有优点表现在以下几点:(1)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性。目前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要想获得企业经济最大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应用。如建国内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经营的决定性因素要属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工程领域普遍认为能接到建筑工程的项目具有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且这种观念在企业中仍然存在,从而导致很多施工企业对建筑工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重视程度低。现在这种经营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建筑工程企业的未来发展。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即使中标了一个项目,没有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经济效益下降是正常现象。搞好企业管理,才能降低成本,提高营利能力以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关键在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2)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大辐度提高管理效率。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参与各方的工作协调与信息交流仍然处于传统管理的方式和模式的基础上,速度和效率都非常低。这其中最主要原因在于熟练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专业化人员少。主要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领导,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重视程度不高,从而没有积极性进行应用。因此,必须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增强企业领导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重要性,以对企业在未来发展取得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3)近几年,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管理俨然已经成为社会各个领域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而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发展必须同世界各个领域的发展水平保持一致,采用国际化标准的管理要求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对不同行业加以规范,为提高我国产业的竞争力提高保障与支持。此外,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成功管理经验,促进我国不同社会领域管理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与提高。在我国社会不同领域的发展管理中,加U南京信息技术具备双重职能:①社会要不断普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其成为社会不同领域的.辅助工作手段,这是对管理手段的创新;②在不同社会领域中更深层次的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这是对组织经营理念的创新。因此,合理地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结语

  目前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管理与应用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与世界发展与应用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因此,我国必须加快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社会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促进顺利实现我国快速、健康和跨越式发展的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的内在要求,但目前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差异导致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发展无法普及,所以,要加快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的管理方式的创新,而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和挑战。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在社会不同领域发展与应用,是我国应对信息技术时代挑战,以及提高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的管理与应用的必然要求,但目前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管理与应用仍然处于较低层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勇.基于工程项目管理视角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工程技术),20xx(13).

  [2]徐延强,杨亚萍.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信息技术应用研究),20xx(3).

计算机信息论文7

  摘要:在大数据背景下, 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 保证信息安全, 进行合理的安全监管、管理、安全加密、设置防火墙等措施, 可以解决安全防护存在的潜在威胁, 满足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需求, 有效进行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 保证防护效果, 确保防护工作的顺利实施。总而言之, 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计算机信息的安全防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此展开研究十分必要。

  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计算机, 信息安全; 防护;

  0前言

  在大数据背景下, 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成为必然关注的重点, 注重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 在大数据背景下, 研究计算机信息安全包含的内容, 了解相关问题以及相关属性, 在计算机深入应用的情况下, 分析计算机存在的优势, 弥补计算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 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开展实施。本文以此展开研究, 以此为参考, 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希望可以提出有效地解决措施, 发挥安全防护的重要作用。

  1 安全防护的潜在威胁以及需求

  在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过程中, 可能会存在潜在的威胁, 其中最主要的两方面威胁就是客观因素的威胁和主观因素的威胁。其中客观因素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内容, 分别是电磁干扰, 雷雨, 返潮等自然灾害, 数据丢失, 系统破坏等问题, 其中还包括计算机病毒侵害, 网络软件设计技术不完善等, 都是影响安全防护的潜在威胁, 都是客观因素的威胁。主观因素的主要威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 人为导致的火灾, 水灾等人为灾害。其次, 高校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配置不合理, 系统存在安全漏洞, 遭受了外界不法分子的攻击, 威胁, 出现系统被伪造, 删除, 系统受到篡改等问题, 影响了高校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 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1]。最后, 内部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薄弱, 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 会影响安全防护工作的'顺利实施, 降低安全性, 存在潜在的威胁, 影响安全防护效果。

  安全防护的内在需求。在大数据背景下, 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满足安全防护的内在需求尤为重要, 可以达到理想的安全防护效果, 可以保证安全防护工作的顺利实施。安全防护的内在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学校需要对因素进行不定向分析, 需要在定量, 定性分析的过程中, 建立安全预测分析, 提出保障体系水平的优化方案。第二, 需要从学校内部环境着手, 对计算机信息进行安全管理, 注重技术, 制度问题, 进行有效地综合考虑, 对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对学校在管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与隐患进行分析, 有效开展防护工作, 确保工作的顺利实施, 做好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2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2.1 提高病毒检测, 构建物理安全防护

  在信息安全防护过程中, 提高病毒防护检测的有效率, 构建物理安全防护十分必要, 直接关系到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效果, 是计算机安全防护的主要措施,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病毒检测, 构建物理安全防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登录用户, 对身份进行验证, 赠卡用户在网络系统中的权限设置, 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保证服务设备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 还需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维护, 对通信设备的后期维护与保护进行专业化防护[2]。第二, 对重要信息进行完整安全的备份处理, 以免出现意外, 造成信息数据的丢失。第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病毒也不断革新, 更新病毒库, 提高病毒检测率, 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构建物理安全防护工作。

  2.2 加强信息安全加密, 设置防火墙

  在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过程中, 注重信息安全加密十分重要, 也十分必要, 通过设置防火墙, 可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是信息安全加密的直接手段。加强信息安全加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对信息内容的本身问题进行分析, 通过信息数据文件的分析, 密码口令的设置, 可以对文本本身以及软件进行信息加密, 还可以保证相关信息的完整性, 安全性, 保证数据加密过程的合理性。第二, 构建安全加密模型, 根据模型结构进行加密处理, 做好信息传输工作, 确保高校计算机的安全性。通过构建安全加密模型, 可以设置防火墙, 根据模型结构, 进行加密传输, 通过有效地传输技术, 进行终端加密。第三, 设置防火墙, 可以提高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 有效进行安全防护控制, 对防火墙的设置进行有效的控制, 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做好信息安全加密工作。

  2.3 管理层面防护

  注重管理层面的防护, 有效进行信息安全防护十分重要, 可以达到理想的信息防护效果, 可以保证信息防护工作的顺利实施。做好管理层面防护工作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 研究防护技术, 在技术防护过程中, 需要保证信息的安全, 快速响应, 注重灾难备份, 进行有效地安全运行监管,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最大程度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性。第二, 做好信息共享工作, 通过信息共享, 可以进一步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做好计算机安全防护工作[3]。加强管理保证工作的顺利实施。

  2.4 安全监管防护

  在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过程中, 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对现实安全需求进行满足, 可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实施, 也可以促进技术的开展, 做好安全监管工作, 有效进行安全监管。安全监管防护工作的顺利实施。做好安全监管防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需要了解高校需求, 对学校的重要信息进行储存管理, 保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实施, 确保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实施。第二, 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注重安全监管, 有效进行监管防护, 确保监管工作的实施。

  3 总结

  总而言之。研究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以提高病毒检测力度, 提高检测率, 加强安全防护, 提升安全信息的安全性, 设置防火墙, 加强管理层的防护, 确保安全防护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汤应.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措施[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xx, 8 (01) :50-51.

  [2]陈皓颖.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策略[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xx (11) :8+10.

  [3]汤敏丽.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策略[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xx (05) :214.

计算机信息论文8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普及,计算机网络使用的覆盖面越来越广。网络给人带来的便捷体现在方方面面,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问题。基于此,本文从网络漏洞、病毒感染、数据泄露和人为失误四个方面分析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又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防范对策,包括网络加密、病毒防护、安装防火墙和进行人员内部管理。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防范

  0前言

  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达使得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了所有人都需要关注的问题。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清除网络安全隐患,给予人们一个安全的网络信息空间,需要我们根据现有的问题和漏洞提出对策并加以解决,本文就是围绕此问题展开了分析讨论,以对完善网络信息系统和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一定帮助。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1.1网络漏洞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并非完美无缺,仍然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还会有许多新问题出现,网络漏洞就是其中一项。一旦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出现了网络漏洞,就有可能对系统中的数据造成威胁和危害,被攻击者所利用就成为了网络攻击的突破口,大范围地影响计算机软硬件设备。例如,澳大利亚某税务网站曾发生过一起1.7万用户信息泄露的事件,攻击者就是利用网络漏洞对于网站地址中的税务ID账号进行更改,由此可见,网络漏洞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1.2病毒感染

  计算机病毒从计算机逐渐普及开始便一直影响着人们对于计算机的使用,感染病毒的计算机可以一瞬间就瘫痪报废,就算计算机不断进行升级,计算机病毒也是屡禁不止的。例如,20xx年1月,我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共发现774909个病毒,对比上月增加了55467个,同比增长9.9%,感染计算机的数目庞大,足有37492832台。仅计算机病毒感染的问题就已经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威胁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1.3数据泄露

  网络信息化的时代使得原本纸质的记录方式逐渐被计算机所取代,庞大的数据库存储了大量的信息,这也成为了许多骇客攻击的`目标。数据泄露问题威胁着所有人的隐私,如何对于网络之间的访问进行控制,是需要提出对策并加以解决的。例如,社会学习平台Edmodo的数据泄露事件造成了约7800万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信息被泄露,这些信息被用以贩卖出售,严重侵害了用户的权益,也对这些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隐私造成了威胁。

  1.4人为失误

  威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不仅仅是骇客这样的攻击者,还包括内部人员因为失误引发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完全隐患。现在大多数计算机都安装有可进行网络维护的软件,但是在人们的安全意识不够强的时候,就很容易忽视一些潜在的危机,比如忘记及时对计算机进行维护,这就有可能引发更大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人为失误是可以控制的,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针对人的安全意识进行培训和管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对策

  2.1网络加密

  对于网络漏洞的防范可以采用网络加密技术,现阶段的网络加密技术多为对称加密技术,即网络中所运用的加密和解密都使用相同的密钥,具有快速性和简单性的特点。对称加密技术通常使用小于256bit的密钥,如果密钥过大就会造成加密和解密的过程复杂且消耗时间长,为了保证工作效率,设定了这样一个密钥大小的范围值[1]。例如,SSL协议的握手协议就采用了对称加密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共用了公钥加密技术,首先将SSL协议的版本号等所需要的信息传送给服务器,然后客户根据传递来的资料验证该服务器是否合法,如若通过才可进行下一步操作,接着用户端将会产生一个具有随机性的可用于后续通讯的对称密码,同时,服务器得到了用公钥加密后的预主密码和其他信息,最后由服务器对此进行解密得到密钥,开启SSL安全通道的数据通讯。对于网络漏洞,网络加密是一项有效的防范对策,其操作便捷、过程简单、效率很高的特点使得它值得作为一项被普及和发展的技术。另外,国际数据加密算法也是一种网络加密的方式,由于其对计算机的功能要求较低,加密效果较好,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保护作用。

  2.2病毒防护

  最基本也最常见的病毒防护措施就是在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比如瑞星杀毒软件、360电脑管家和金山毒霸等,都是可以对计算机产生保护效果的网络维护技术。例如,金山毒霸在20xx年捕获的计算机病毒样本约有2319万个,山东、江苏和广州等地区受到电脑病毒感染较为严重,而西藏、内蒙和青海等地区受到电脑病毒感染较低,但仍有感染病毒的案例发生,受到电脑病毒感染影响的人群基数很大,其中挖矿病毒是最为热门的攻击方式,并且有可能持续攻击,勒索病毒也威胁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这都是需要人们予以警惕的。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我国现阶段的网络维护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并不算完善,对于病毒的防护和处理仍然有着一定的缺陷,这就需要技术的不断开发进步和人们对于病毒防护意识的提高。

  2.3安装防火墙

  很多非法的网络用户对于内部网络信息进行窃取,造成了正常用户的利益和信息损失,为了切断这种非正常网络信息传送,设立网络防火墙就显得十分必要。网络防火墙技术有着多种类型,分别按照不同的方式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进行保护。网络防火墙的最初级产品就是包过滤型产品,将整体数据分割成一定大小并包含固定信息的数据包,通过数据包来判断网络站点的安全性,将具有危险性的数据隔离出去,这种技术具有简单的特性,并且成本不高。网络防火墙还可以使用网络地址转换技术,该技术仅允许访问私有IP地址的内网,如果想访问外网,需要与非安全网卡相连接,由防火墙预先设定的映射规则判断站点的安全性并对危险的站点进行屏蔽处理。随着防火墙技术的不断进步,新一代网络防火墙产品应运而生,比如监测型防火墙就是其中一种,不仅可以对各层的数据进行主动的监测,还可以自主判断非法入侵的情况,起到了良好的防范作用,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能,但是高昂的成本和管理的困难使得该技术还没有得到普及和应用,需要技术人员对此进行继续开发和改进[2]。

  2.4人员内部管理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受到冲击一方面来自于骇客、病毒等的入侵,还有一部分是明明可以防护但是由于人为失误造成的安全威胁,这就需要对于人员进行管理,提高大家网络防范的意识。例如,金山毒霸的数据报告显示,该软件全年拦截钓鱼网站56亿次,每月要拦截大约4670万次,结合使用网络的网民数量可以得出每人每月最少要访问5次钓鱼网站。这些欺诈类型的钓鱼网站钻的就是网民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不强的空子,虽然杀毒软件能对于一部分网站起到拦截作用,但是仍有漏网之鱼可能对用户的信息安全造成威胁,需要用户树立病毒的防范意识,判断是否会对自己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有所影响,防范于未然,才能从根本上对自己的网络信息安全作出保护。只有所有人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了,才能减少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降低民众的经济损失,保护所有人的隐私信息,营造一个公开、透明和安全的网络共享平台[3]。

  3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切实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对于维护社会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做好对于网络的管理工作,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加强公民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防止网络信息安全受到冲击,保护人们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和平稳定,构建一个安全的计算机网络平台,推动社会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彬.试谈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J].中国信息化,20xx.

  [2]钟华.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安全问题与防范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

  [3]徐加爽.浅析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及防范策略[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xx.

计算机信息论文9

  摘 要:日渐加强的科学技术,将人们逐步带入到了网络时代。人们利用网络处理各种信息,现阶段,计算机的运用较为广泛,在大部分的领域中都有用到,网络时代的大力发展,信息的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近段时间国家和企业的机密信息经常受到泄露和攻击,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的应用质量。本文主要对网络信息处理与安全方面的计算机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信息处理 安全 计算机应用

  信息处理技术在计算机应用的作用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带来而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成熟的互联网发展,给其带来了更加复杂和严重的威胁及风险。存储、处理和传输中的很多信息都是能源资料数据、银行金融转账、宏观决策、商业经济信息、科研数据等较为重要的信息,其中很多信息都较为敏感,一些还属于国家一级機密,受到各种类型的攻击在所难免,从而导致数据篡改、信息泄露、数据删除、计算机病毒、网络崩溃等现象。

  一、网络信息处理及其相关概述

  从字面上理解,网络信息处理既是处理和加工计算机中的各类信息,它可以借助重新整合数据,对原有的信息结构和形式进行改变,将一组全新的数据排列出来,让信息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1]。如,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都包含在信息处理系统的内容中,借助加工处理输入的数据,可以将不同形态的全新数据获得。在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下,国家与国家质检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更多的体现在技术上,不断发展的技术手段,没有形式的数据的发展方向已改变,原有的电子模式也逐渐被大数据信息所取代,极大的缩短了人们的工作实践,空间跨越也逐渐增大,使得人们的工作、生活效率都能提高。从技术方面进行探讨,和传统的信息处理方法相比而言,网络信息处理新技术除了可以将存储介质和查询速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之外,同时还可以使复制效果和传送距离加快。同时,人们还能通过网络信息处理获得更多的便利,人们的需求能够通过信息数据的形式得到满足,将资源的加工和处理工作尽量做大最好,传递所有有用的信息,并将分配和协调工作做好,使资源的共享得以实现。这种新的网络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当前,各国的网络技术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以网络信息处理办法为基础的也向各个领域延伸,基本上对所有的信息处理均可用网络实现。在采集、存储、定制、交流、发布和检测中都将信息的处理应用实现了,网络处理通常应用于人力、物力和管理中。

  二、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应用

  1.大力推广和运用防火墙技术

  作为一种网络自带的防护措施,防火墙在当前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防火墙技术包括应用代理、信息过滤系统以及状态检查等系统[2]。防火墙对数据的过滤进行借助,从而对用户的信息安全进行保护,同时防火墙在保护整个信息的过程中都是完全透明的, 具有透明性和公开信的特点,用户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整个保护过程。一旦系统出现漏洞,防火墙系统可以使返校工作更为及时,然后将系统升级的消息发送给用户,这样就能在电脑噪声木马入侵的时候,第一时间做出防御,保证木马不会侵害到相关信息。但是,防火墙防御技术并不是全能的,它还是有不能防范的攻击,如部分数据驱动的攻击,或在页面发生跳转的过程中也不能保证防范的有效性,这是我们应该引起注意的地方。

  2.全方位开展网络密保技术

  加大网络加密技术的应用,首先应该对计算机加密技术进行加强。借助网络加密技术的全面应用,对网络安全保护机制进行完善,使安全认证和交易能够实现,将网络信息安全的私密性、完备性和不可否认性等实现。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轻易破译出加密方法的。对称密钥加密、对称加密、公开加密、数字证书加密等是现阶段的加密技术,数字证书加密是当前最为流行的[3]。加密技术是通过将数据转变成乱码进行传输,传达用户手中之后再对其进行还原。现阶段,这种加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电子商务中经常用到。

  3.普及身份验证

  网络计算机数据更新速度较快,而且使用网络的人很多,要想对信息安全进行有效的保护,防止数据丢失,首先就要注重安全网络环境的营造,采用密码的方式验证访问者的身份。从其字面上理解,身份验证就是对进入网络的用户进行核实,判断用户是否和相关规范相符,同时,身份验证也是只能计算机对身份进行确认的主要方法,只有得到允许之后,用户才可以进行访问。可以自己设定身份认证的方式,人们结合自己的身份对密码进行设置,其次,在不断发展的技术,我们还将指纹识别的方式研究了出来,从而有效保证了计算机的安全。

  4.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

  要想有效确保网络安全,首先应针对网络犯罪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打击力度,有借助科学完善的法律来规范网络安全行为。针对上网环境安全的保护,应建立应急保护系统。恶意攻击、部分网络企业之间不正当的竞争、国家之间通过芯片技术对秘密资料进行盗取等行为都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安全性。通过这些行为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我国现阶段的网络立法还不够规范,必须尽快对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将网络信息安全法律体系建立出来,对各种盗取信息、侵犯隐私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们的生活中,互联网已成为人们不能缺少的通讯工作,与之相应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当前,管理与控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大势所趋。我们一定要不断对防护手段进行防范,使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得到保障,避免造成信息丢失。

计算机信息论文10

 在信息化服务与管理过程中信息化服务与管理存在很多的不足,为此本文提出信息化服务与管理从组织领导、技术队伍,制度规范,工作科学设计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解决管理水平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信息化投入效益。

  关键字:信息化;服务;管理;策略

  例如重建设轻管理,管理制度不到位、责任不明确、信息化队伍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信息化服务与管理应对措施,解决管理不善导致服务教学的水平不足,管理水平不足导致信息化投入效益降低的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目标

  做好学校信息化顶层设计,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校园的各项资源、管理及服务流程数字化,构建数字化的教学环境、管理环境、科研环境和生活环境。构建信息化管理服务支持和支撑体系。创建先进的信息化环境,实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

  二、信息化服务与管理

  校园信息化服务与管理工作,组织领导是基础,技术队伍是根本,制度措施规范是保障,工作科学设计是关键,应用服务师生是目的。努力实现观念到位、组织到位、技术到位、经费到位,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为师生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信息支持。

  (一)转变观念,领导重视,形成领导和管理体制

  加强学校各级领导和全校师生信息化宣传和培训,转变观念,获得重视、支持和积极参与,是信息化工作持续发展的基础。学校应重视信息化工作,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和责任制。按照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需要,进行领导和管理体制的顶层设计,形成完善的组织和领导机构和运行机制。

  (二)完善制度和措施,创新管理和服务

  1、岗位职责明确,分工协作。有较科学、规范的故障申报、技术支持、用户反馈等机制。专人负责系统管理、主干网、网络接入、用户支持等工作,形成了运行管理、系统管理、安全应急、应用培训、用户服务工作团队。

  2、规范管理是提高信息化效益的重要保障。根据工作岗位和用户服务、系统管理等形成比较科学、完善的工作流程,如故障申报、业务申请、重要设备操作步骤、不良信息以及病毒清除、数据恢复等。严格流程操作,并实施检查,及时信息反馈,使工作业务处于可操作、可控制状态。

  3、为了提高及时响应和服务能力,加强信息反馈。所有服务信息均在校园网专门网站及时公布,做到事前及时通知和事后解释说明,如公开公布校园网运行监测实时信息,及时发布病毒防治、系统维护、数据处理等信息,公开承诺服务公告,定期发布工作月报,使用户及时解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情况。

  4、为保证网络和其他重要业务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确保应急反应能力,制定完善的应急措施,如《网络有害信息安全应急措施》《网络硬件设备故障应急措施》等相关应急预案,并认真组织演练,为应用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5、专业管理和自主管理相结合。校园网信息系统实施专职管理和兼职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实施分工负责和团队协作相结合,在校园网等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管理中,实行分工负责和团队协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特长,分工负责,将兼职管理员形成稳定的工作团队,与兼职管理员相互学习、共同协作,进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专业培训,培养自主管理服务和开发人才队伍

  每年派专业人员参加信息化专业技术培训,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信息化项目建设,提高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和业务能力。充分利用教师的.技术优势,自行组织力量参与自主设计校园网络工程扩建,开发了校园应用程序,强化网络信息系统自动化服务能力,提高校园自动化管理水平和效率。自行开展设备的维修、维护以及系统二次开发,节约了维护成本,提高校园信息系统管理效益。

  (四)深入调研,加强事后评估和及时调整

  结合信息化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深入到教学单位和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和沟通交流,认真进行数据分析、效率(益)评估,并进行相应整改,既推动信息化工作健康持续进行,也可以解决师生应急问题,如校外访问校内资源受限和数据不一致等热点、难点问题。

  (五)信息网络安全管理

  为了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学校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原则,对网络安全实行严格的统一管理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和责任追究制。一是从技术上加强防控,如防火墙、行为审计软件、防篡改软件和日志记录系统等,搭建了可靠性高的安全网络环境;二是从人员上落实责任,敏感时期实施7×24小时值班制,确保重要敏感时期的网络信息安全。

  三、信息化管理策略

  作为教育信息化主体部分的校园网,已渗透到高等学校职能业务与管理决策的各个层面,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加大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宣传指导力度,进一步深化各级领导和全校师生的理解和认识,不断完善相关应用系统建设,实施应用系统信息横向、纵向联动,促进数据信息共享和充分利用,有计划的开展数据、应用、流程等方面资源整合,为校内外师生提供丰富、便捷的信息统计、查询等服务,不断提高决策支持能力,使信息化工作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

  2、进一步提高学校师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不断加大网络安全宣传和培训力度,加强对师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水平,建设网络信息安全联动系统,构筑起校园网安全防范体系。

  3、跟踪网络技术发展,加强网络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素质,改善人员结构,努力培养适应网络发展和建设高水平教学型大学需要的人才队伍,进一步规范管理,统筹全局设计学校的信息系统。

  4、进一步开展网络资源整合,加大应用系统和网站建设力度,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内容,整合网络资源,建设有学校特色的教学资源数据库。

  参考文献:

  [1]构建高校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几种思路的探索[J].刘伟科,张晓庆,周俐军,张弘.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01)

  [2]信息资源管理导论[M].科学出版社,孟广均等著,20xx

计算机信息论文11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作用及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用

  1.引言

  信息技术是指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相关技术总称。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优良的教学环境,因为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等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扩大视野。因此,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元素合理地注入到教学方式中,基于网络交互平台,创设更为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等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跟其他科目相比,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有着更大的优势,我们可以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把信息技术手段适当地运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对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2.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2.1学生基础不一

  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往往开设在第一学年里,对象是刚进校的新生。由于一年级新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和地方,且大部分来自于农村,正因为生源地经济水平的差异性和教育的不平衡,学生在中学阶段受计算机教育的程度明显不一,如城里学生很早就接触和使用了计算机,他们的基础较好,而在农村的一些学生很少或者几乎从没接触过计算机,到了中职学校后才开始接触和使用,他们的基础很差或者毫无基础。加上城里来的学生虽然能比较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但他们还是很少用来学习,大部分只是上网、看电影或者玩游戏之类,对学习不够主动,兴趣似乎也不高。基础不好的学生呢,虽然最开始比较有兴趣,也在认真学习,但由于学习难度还是稍大,不能及时消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逐渐地他们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产生了挫败感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此时想要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很难的。

  2.2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能直观地通过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手段,将各种信息传递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们通常普遍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确,这种教学方式也很不错,尽管优点很明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1)教师为了制作一个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会花大量时间,如查找素材,设计版式等,而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探索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有些本末倒置。

  (2)有时多媒体教学过于形式化,课堂上就是播放教学课件,只是把板书从黑板上移到了电脑上,缺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容易让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3)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后授课内容会明显增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完成教学任务必会加快教学进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吸收和消化那么多的知识有些困难。

  2.3考核和评价方式传统单一

  考核和评价的方式比较传统单一,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和出的题目,再提交给老师进行检查评分就可以了。这种考核方式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考核方式的模式,模式固定、命题无新意、考核标准单一,不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他们只能按部就班,当学生面对新问题时,他们就会有些束手无策,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是毫无益处的。

  3.信息技术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3.1创新教学设计

  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设计,任课教师选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如教学内容,任务目标,效果验收与评价方式等。每堂课前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多种方式完成任务,如看书自学、利用网络在电脑或手机上查阅资料或分小组进行讨论等完成老师指定的任务。这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查阅资料、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及发挥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方面都能起到促进的作用。有了这些,师生间的互动可以大大增强,课堂气氛不会再那么沉闷,会活跃起来。例如,在学习Word中的邮件合并这一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邮件合并的含义、作用和使用范围,最后让学生掌握邮件合并的基本方法及步骤并灵活运用。在进行这个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时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创设一些学习情境,如模拟情境、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在QQ群里或大学城空间等发布任务,模拟相关的情境,如发布毕业证书模板图片和毕业生信息数据,要学生讨论如何制作毕业证书?然后让学生看书或上网查找邮件合并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最后制作微课视频并上传至QQ、微信群或世界大学城空间让学生观看、学习,还可以在相关的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如自学成果展示,学习交流等。课中根据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再次提问并进行点评,强调知识点,布置课堂任务。课后进行拓展学习,邮件合并在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有应用,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小组间互相出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挑战赛,看每个组是否能又快有好的完成任务。课后制作以小组为单位把完成后的'作品上传至QQ群文件或大学城空间中,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按等级计分。测试内容和形式可以是:(1)根据课前任务,随机提问学生。(2)参与讨论和回复,参与者计分。(3)课堂和课后竞赛,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计分并将完成任务优胜者名单公布于QQ群或大学城空间,同时展示优秀作品。这样设计教学过程后,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主动性,也把信息技术灵活地运用到了教学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2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只是一味地讲授,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毫无兴趣,也很难主动探究学习。如果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任务创设一些跟工作、生活相关的项目、案例等教学情境,模拟工作过程,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分组实践共同完成任务,学生会在模拟的情境中得到学习与锻炼,提高知识和完成项目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不仅优化了学习目标,还创新了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学生能在课堂上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团结协作。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了锻炼。

  3.3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和目标,那就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是指从项目发布、任务分发、作业布置到学生作业、作品提交都是在机器上完成。不仅增加了师生互动,还提高了评估的实时性,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或世界大学城空间等现代化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多样化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4.结语

  可见,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信息技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们可以合理、有效地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计算机信息论文12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基本上已经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背景当中。受大数据背景影响,食品企业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本文在探索大数据下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时,首先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当中的应用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信息技术;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

  前言

  为了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我国的食品企业必须要能够采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食品安全管理。此时,大数据下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便成为了主要的管理技术手段,能够为食品安全管理作出巨大贡献。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当中包含了生产、加工、销售等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当中均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跟踪、分析,以确保食品生产各个环节均具有安全性。本文主要对大数据下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诸多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的重要性

  食品企业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食品安全管理时,首先,数据采集方面。数据采集能够便于对食品安全管理当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搜集,继而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便于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原始数据作出整体、调动、跟踪和分析。其次日常工作记录方面。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食品企业的管理部门能够对日常工作进行更加准确的记录,且每一项工作均能够形成相应的管理档案,管理部门根据档案进行总结与分析,能够对企业自身的产品的信用、认证等情况准确掌握[1]。再次,质量跟踪方面。依靠计算机信息系统能够对食品的安全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有利于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具有良好的保障作用。最后,评价与决策方面。依据计算机管理信息技术对各项数据的`管理,可以建立相应的分析模型,便于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可以为企业高层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信息技术普及度较低

  就我国的食品行业而言,大部分均为中小食品企业。该类食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即便要对食品安全进行管理,却仍旧不会重视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的处理。同时,该部分中小食品企业本身并与愿意增加成本进行能够应用计算机信息数据处理技术的硬件设备,亦不愿意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可以说,大部分中小食品企业缺少大数据下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重要性的认知。虽然个别中小食品企业能够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但却仍然存在着普及程度比较低的现象。

  (二)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软硬件不发达

  就当前我国与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相关的主要软件、硬件提供商而言,大多为国外品牌,我国与其相关的计算机信息产业发展仍旧比较落后,难以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在大型的质量管理控制软件方面,国外的LIMS系统、ERP形同均已经成为了大型的物流管理系统,在我国占据了诸多市场份额,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此外,在硬件方面,我国的诸多食品企业所应用的计算机数据技术RFID系统,其中包括了重要的扫描仪和电子标识所需芯片,基本上以为国外出品[2]。由此可见,我国在此方面的生产能力以及质量保证均存在一定缺点,难以促进食品企业进行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

  三、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应用策略

  (一)加强中小食品企业的宣传与教育

  对于大型的食品企业而言,其基本上均能够采用大数据下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食品安全质量的管理。但是,我国的中小食品企业却难以恰当的运用大数据下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于诸多中小食品企业而言,且缺少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食品安全管理的意识,因此,必须要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应用应用重要性的宣传。此外,必须要培养中小食品企业的管理者具有应用大数据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意识,以便上行下效的提高应用先进技术进行食品安全管理的能力,促进企业获得更加稳健的发展。

  (二)鼓励与食品企业管理相关的计算机信息产业发展

  大数据下计算机信息技术若要在我国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当中获得良好应用,必须要具有计算机信息产业良好发展的大力支持。为此,我国应该在与食品企业管理相关的计算机信息产品方面提供相应鼓励政策,并且予以我国国内诸多计算机信息技术软件以及硬件商一定的优惠措施,例如高新技术产品补贴、税收优惠等[3]。通过该种方式促使我国内部的计算机信息产业能够迅速成长,在我国国内的市场当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据此,将能够为中小食品企业应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提供较大助力。结论综上所述,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的食品企业必须要能够恰当的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在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情况下,食品企业能够进行更加全面的数据采集,更加准确的日常工作记录,且能够更加良好的进行质量跟踪,为企业经营者的评价与决策提供支持。但是,在中小食品企业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当中,必须要能够加强中小食品企业的宣传与教育,并且鼓励与食品企业管理相关的计算机信息产业发展,以此方能够推动其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非良好应用。

  参考文献:

  [1]柴欣。物联网信息技术在现代食品物流中的应用——基于某企业内食品安全管理追溯系统的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xx,08(02):45—46。

  [2]刘彤,谭红,张经华。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与营养云平台服务模式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xx,01(11):366—371

计算机信息论文13

  摘要:在现如今这个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技术逐渐在各个行业中得以运用,而信息安全问题也成为影响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主要因素。文章中以提升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为前提,分析了几个比较常用的技术,为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开放性

  基于大数据的社会环境下,互联网的出现与运用呈现了更加开放、共享以及连接等多种特点,在为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性风险,对计算机系统内的信息安全提供了保障。以免因为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造成信息的丢失与损坏,已经有一些专业开始着手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进行研究,下文便重点对其进行了分析。

  一、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

  所谓大数据时代,即以信息交流传输量大为特点的时代,换而言之也就是指当下这个时代。受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数据信息量逐渐加大,数据信息的类型越来越多,且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这些特点的存在,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从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特点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因为存储信息的数量比较大,且速度快,所以在传输的过程中很容易被篡改,这时便需要保密技术作为保障,同时,传输大量的信息也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作为支持。若想要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务必要对信息进行处理。但是,在当前这个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种类逐渐丰富,与原来不同的是,表现形式也更为多样化,例如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况且无论何种类型的数据都会出现改变,也会对信息的处理效率造成影响。由此可知,大数据处理技术现如今依然具有难度,特别是在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这方面的处理,更加体现了困难性。

  二、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造成影响的诸多因素

  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造成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不仅包含了人为操作、病毒以及等十分常见的因素,也包含了网络系统以及管理等诸多技术层面的因素。现在社会中已经全面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然而依然有部分人不是十分了解计算机系统以及基础知识,导致实际计算机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失误,使计算机系统形成漏洞,进而出现数据泄露的安全隐患。计算机系统内部重要数据泄露,更多的原因是由于用户操作不当导致。此外,部分不法分子为了在计算机数据中获得利益,会将计算机病毒植入系统中,这时用户再进行操作,便会直接感染病毒,破坏计算机程序,进而导致系统崩溃。其实在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的数据信息量非常大,的手段也在逐渐多样化,且非常隐蔽,会为用户的计算机系统信息埋下安全隐患,进而泄露数据,造成个人利益的损失。由于计算机系统本身就带有一些漏洞,所以用户进行软件下载或是操作时,便很容易带来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计算机系统存在的漏洞作手脚,使得用户在经济与精神两方面出现损失。虽然网络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计算机信息安全,但是实际操作时,因为用户不是十分了解计算机管理,也缺乏管理的意识,这也为计算机信息泄露提供了推动力。此外,也有一些机构,具有非常庞大的个人信息量,这类机构在管理计算机信息时,缺乏足够的管理力度,便会加大信息泄露的可能性。由此可知,计算机信息安全与用户的生活、工作联系非常密切,诸多用户操作计算机时很容易形成数据泄露与系统崩溃这一类问题,如果解决不当便会直接对其生活带来精神与经济方面的困扰。为了解决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相关人员必须要认识到其严重性与严峻性,采用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借助信息安全技术,全面提升计算机信息安全。

  三、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一)信息加密技术

  所谓加密技术,其实是对计算机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将系统中一些比较敏感的明文数据使用固定的密码将其转变为识别难的密文数据,以此为信息安全进行保护的一种技术。使用不同的密匙,能够利用相同的加密算法对明文加密,使加密的明文成为带有差异性密文,一旦用户将密文打开,便能够使用密匙将其还原,使其以明文数据这种形式存在,也就是所谓的解密。在密匙加密技术中,主要有对称密钥加密、非对称密钥加密这两种类型,且这两种类型也是其中最为经典的。对称密钥技术即在对明文与数据进行控制时,运用相同密匙进行加密和解密,保密密匙是决定对称密钥技术保密度的重要因素。当数据双方发送消息时,务必要交换各自的密匙,通过DES以及3DES等多种分组密码算法实现。对称密匙系统除了加密解密的速度比较快以外,对于数字的运算量也非常小,且保密度非常高。但是尽管如此,对称密匙技术的管理却存在不足,对密匙数量的要求比较多,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导致数据传递时出现密匙泄露的现象,进而直接对数据安全造成影响[1]。而非对称密钥技术则是在加密与解密控制中运用不同的密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加密密匙具有公开性的特点。计算时带有公开性的加密密钥或者是密文、明文对照对无法完成解密密匙的推算,以此非对称密匙技术便能够切实完成对信息安全的保护工作。运用这种加密技术时,用户需要配备公开密匙以及私人密匙,并且这两个密匙无法由其中一个推算出另外一个。这种非对称密匙技术优势体现在分配和管理方面,即分配简单、管理迅速,能够支持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缺陷在于处理速度比较慢。

  (二)信息认证技术

  对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安全保护,只是凭借加密技术虽然也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但是却不能更加全面的保障。所以,信息鉴别与身份认证的运用也十分必要,同时这也是保证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技术。认证技术应用范围比较广,除基本的数字摘要与数字签名之外,也可以应用在数字信封、数字证书等方面[2]。而将认证技术运用于信息安全保护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交易人员的真实身份进行鉴定,以免出现信息篡改、伪造等多种风险。其中数字摘要技术是以单向哈希函数为前提实现信息文件的运算与转换的,随后获取某个长度的摘要码,将其与要传递的文件进行结合,将其传输给接收人员,文件的接收人员要按照双方已经约定好的函数实施换算,确定最终结果和发送摘要码一致,以此便可以被认为文件具备完整性。数字签名技术是发送人员的私钥加密文件摘要,并将其附于原文传递给接受人员,已经加密的.摘要只能通过发送人员提供的公钥才能将其解开,其作用亲笔签名类似,也是对信息完整性进行保证的一种技术。数字信封的使用人员主要是发送人员,使用加密信息对称密匙,并且通过接收人员的公钥进行加密,传输给接收人员,接收人员再运用私钥打开信封,进而得到对称密匙将文件打开,确保了文件的安全。

  (三)计算机防火墙技术

  如果企业网络面临安全问题,对其解决时便需要用到最为传统的防火墙技术,对公共数据以及服务进行限制,使其不能进入到防火墙内部,进而对防火墙内部信息安全进行保证。针对防火墙技术,其中主要囊括了包过滤型以及应用代理型两种类型。受防火墙技术发展的影响,包过滤型的运用最为普遍,尤其是现在信息安全保护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相关专家与技术人员已经研发出了静态和动态这两种版本[3]。其中静态版本和路由器技术的产生时间相同,能够对各个包对规则的符合性进行核查;而动态版本即利用动态设置包过滤原则,在相关条款的限制下自动更新过滤规则。而应用代理型主要有第一代的应用网关型防火墙以及第二代的自适应代理型防火墙两种[4]。第一种能够将原本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隐藏,这种类型的防火墙体现了非常高的安全性;而第二种则能够对网络内全部的数据通信进行保护与挑选,同样具有很高的安全性。防火墙作为一种网络安全技术,其优势不仅体现在简单、实用这一方面,也具有非常高的透明度,并且能够在保证原来网络系统的基础上,完成对目标的保护,由此可见,防火墙技术是一种可靠性高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中针对影响因素以及安全技术等角度,从信息加密技术、信息认证技术、计算机防火墙技术三个方面,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进行了分析,从而得知,使用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不仅能够对计算机系统信息的安全性进行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信息安全保护技术水平,为今后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海燕.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及实践要点分析[J].科技与创新,20xx,01:156.

  [2]丁洪涛.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xx,11:93-94.

  [3]陈俊玙.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18:190.

  [4]杨锷.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硅谷,20xx,02:246-247.

计算机信息论文14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全面推广,计算机软件开发已经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行业之一。根据客户需求,使用特定的计算机语言,开发软件系统,是软件开发的主要方式,它对于计算机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本文将以计算机软件开发为起点,试着设计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为计算机软件开发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 软件开发 信息管理系统

  尽管计算机软件开发前景广阔,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可是在具体运作中还是要充分的重视信息管理系统,做好日常的软件维护工作。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降低开发成本,充分的发挥软件特点,做好软件开发的信息管理工作。通常来说,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系统需求、系统设计、设计实现三个部分组成。

  1 系统需求

  开发计算机软件之前,有必要对软件开发中的系统需求进行研究和分析,包括两个构成要素,分别是软件开发信息关系分析和软件开发信息管理需求。关于需求信息之间依赖性关系的存在,需要结合业务需求,尽可能的满足不同的需求。从这一理念出发,我们要清晰市场定位,了解市场需求,有计划的整合需求信息之间的关系,才能让软件开发“物有所值”。在软件开发信息管理方面,要科学的考虑工作量的问题,既要考虑到计划量也要考虑到实际量,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技术的研发方面,保证软件开发的质量。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设计的流程

  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要和客户需求结合,要兼顾实际工作情况,通盘思考开发设计过程中的各类不稳定因素,按照先后顺序,一般分为:草稿、新建、计划中、定义中、实现中和完成实现。

  2.2 显示信息和查询模块设计

  显示信息和查询模块设计的核心是对多层显示模式和平级显示模式的应用,多层显示模式是结合信息主-子关系树的根节点目标,进而对信息进行显示,达到系统产品有效维护的目的;平级显示模式运用的重点在于模式的切换,通过高级查询的手段达到软件开发信息查询的目的。

  2.3 业务需求信息管理模板设计

  业务需求信息管理模板有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基本信息、依赖业务需求、工作量、附件、更改日志。业务需求信息管理模板不仅要达到便于查询,满足工作需求的目的,还要科学的统计工作量的信息分配,最终实现工作量的合理分配。

  2.4 技术需求管理模板设计

  技术需求管理模板设计同样也是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基本信息、匹配业务需求、依赖技术需求、上传附件、修改日志。技术需求管理模板设计注重技术信息,要求通过技术信息的合理设置达到基本查询的目的。

  2.5 多层结构兑现关系设置

  多层结构兑现关系设置要注意业务对象之间的有效性联结。依靠节点分析和系统算法,达到设计的目的。多层结构兑现关系设置从业务需求信息出发,认真分析业务需求信息,充分掌握工作量的'基本信息,将二者融合起来综合考虑,从而确保需求质量。技术需求对象的设计, 主要是对技术需求信息直接管理,并注重工作量的有效性估计, 做好系统的根本自动化记录过程,在实际的技术对象应用阶段,注重技术的根本有效性需求,体现独特的业务需求和分析。

  3 设计实现

  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需要在保持原有习惯的基础上,融合新的信息内容,建立管理系统。同时在新建立的管理系统内,嵌入新开发的内容,最终达到软件系统开发的目标,使得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完全实现。

  3.1 对信息扩展平台的实现

  依靠SAP产品,使得子系统得到有效管理,同时要下功夫兼顾移动终端支持和内存技术运用。关于内存技术的实现,通过结合微软 Visual Studio 基本集成开发环境,对桌面以及移动设备用户支持的一种界面开发,并结合端到端的软件生命周期性管理, 结合运行环境的关键用户管理,对新的开发过程进行设置,结合合作伙伴控制的过程,实现和商务平台的一种无缝连接过程。

  3.2 业务需求管理模板的实现

  在业务需求管理模板实现上,主要注意的是结合业务需求的实际情况,做好日志的修改工作。如果增加业务量的需求,就需要同时弹出与需求相对应的对话框,接着依次满足同一级别的业务需求。在增加业务量的压力下,有时不仅要满足同一级别的业务需求,还要满足业务需求的附件部分,这就要在附件链接和附件状态中耐心分析各类数据,根据附件中提供的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修改,达到附件内容实现的目的。

  3.3 技术需求信息管理模板实现

  技术需求信息管理模板设计的核心在于技术依赖,前提是对基本信息的了解程度,也就是说在对基本信息充分了解之后,依赖技术实现管理模板设计。具体来说,就是把技术需求内容添加到信息管理模板中,并将技术需求内容与业务需求有机的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富有逻辑关系的共同体,接着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区别出优先处理和延后处理的信息,在具体处理过程中,按照区别内容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处理。

  3.4 版本信息管理界面的实现

  版本界面管理信息的实现需要充分的考虑开发周期,并以此为标准确定软件开发的版本信息。在版本信息管理界面设置时要以时间为标尺,尽可能的降低预计生产周期和实际生產时间之间的误差,确保版本信息的制定拥有科学性及合理性。

  4 总结

  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效率,确保了产品的质量,有效的推进了软件开发整体行业的进步,同时也打破了传统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的局限性,它采用的“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方式大幅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对现代化技术革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管理设计的高效性让我国的计算机发展迈向一个新的高度,提高了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研发水平,提升了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川.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数码产品在线销售系统[J].网友世界·云教育,20xx,7(23):10-11.

  [2]王雪竹.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的多元化设计分析[J].硅谷20xx,7(03):53,59.

  [3]王占宏,顾国强,马国春等.基于知识管理的软件开发模型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xx,27(11):22-25.

计算机信息论文15

  摘要:本文就计算机网络的简介、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网络安全防范对策等作简要介绍,阐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及防范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各国都在建设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我国相关部门也早已进行战略布局,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速度在不断加快。网络应用涉及国家的政府、军事、文教等诸多领域,其中有很多是敏感信息,正因为网络应用如此广泛、扮演的角色又如此重要,其安全性不容忽视。

  1.计算机网络的简介

  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他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连接在一起组成的。它由计算机、操作系统、传输介质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4部分组成。简单地讲网络就是一群通过一定形式连接起来的计算机,每台计算机都是独立的,没有主从关系,其中任意一台计算机都不能干预其他计算机的工作。

  2.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

  2.1木马和病毒的活跃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计算机语言和支持的应用软件组成的,系统再设计中肯定会有漏洞的存在,木马和病毒正是利用了这个空子,寻找系统中的漏洞并有针对地对薄弱的地方进行攻击,进而非法窃取有用的数据和资料,在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每个环节都有这样的情况,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防火墙及个人PC,这是无法避免的,给网络的信息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风险。

  2.2人为侵入的威胁

  曾几何时,互联网访问被形象地比喻为“冲浪”,这说明网络像大海一样包罗万象,在广阔的互联网中纵横着无数的网络骇客,他们编写计算机病毒,制造网络攻击,以入侵局域网系统和网站后台赚取报酬为生,这些骇客技艺高超,其技术水平往往超出网络的防护能力,他们是当今世界网络威胁的最大制造者。当然,网络管理维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混乱,管理人员利用职权窃取用户信息监守自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3用户安全意识不强

  单位及企业组建的内部局域网络,一般通过路由转换设备进行对外访问,内部网络往往是系统管理员及用户最容易忽略的地方,觉得其是最安全的,是不会出问题的,麻痹大意所引起的后果可能最为严重。用户通过U盘拔插、移动通话设备连接PC机、读取盗版光盘,盗版软件的下载使用等等,都可能使木马和病毒得逞,进而通过单机蔓延整个内部局域网,信息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可能给单位造成很大的影响。

  2.4法律法规不健全

  当下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对网络骇客、不良运营商和用户缺乏相应管理机制。互联网网络普及的背后,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杂乱无章。网络整体缺乏管理是目前存在的现状,这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战略部署,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迫在眉睫。

  3.网络安全防范对策

  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的方法有很多,包括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与用户授权、入侵检测和防病毒技术等。

  3.1防火墙的应用

  “防火墙”(Firewall)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在不修改原有网络应用系统的情况下达到防护网络的安全,它是目前整个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

  (1)从形式上防火墙可以分为:软件防火墙和硬件防火墙。顾名思义,软件防火墙指的就是通过纯软件的方式隔离内外网络的系统,一般安装在操作系统平台,速率较慢,CPU占用率高,当数据流量很大时,将拖垮主机;硬件防火墙是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隔离内外部网络的系统,该防火墙优势明显,它CPU占用率极低,速度快,每秒钟通过的数据流量可以达到几十M到几百M,甚至还有千兆级以及达到几G的防火墙,是当下流行的趋势。

  (2)从技术上防火墙可以分为:包过滤型防火墙和代理服务器型防火墙。包过滤型防火墙工作在网络协议的IP层,它只对IP包的源地址、目标地址及地址端口进行处理,速度快,能够处理的并发连接较多,其缺点是对应用层的攻击无能为力。包过滤型防火墙的最主要特点是“最小特权原则”,需要制定规则允许哪些数据包通过,哪些数据禁止通过。包过滤型防火墙包括静态包过滤防火墙和动态包过滤防火墙。目前社会上包过滤防火墙的使用较为普遍。代理服务器型防火墙指在当收到一个客户的连接请求时,核实该请求,然后将处理后的请求转发给网络上的真实服务器,在接到真实服务器的应答后做进一步处理,再将回复发送给发出请求的用户,它起到中间转接的作用,有时也被称为“应用层网关”。代理服务器型防火墙工作在应用层,能够对高层协议的攻击进行拦截,是防火墙技术的发展方向。但是其处理速度较慢,能处理的并发数也较少。

  3.2数据加密与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

  与防火墙相比,数据加密与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比较灵活。对于主动攻击,我们无法避免,但可以进行有效检测,对于被动攻击,我们无法检测,但也可以避免,帮我们实现的就是数据加密技术。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指的是用户访问权限必须遵循最小特权原则,该原则规定用户只能拥有能够完成自己岗位功能所必需的访问权限,其他权限不予开通,这是为了保证网络资源受控、合理地使用,在企事业单位系统中一般均采用这种技术。

  3.3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系统(IDS)指的是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恶意使用行为进行识别和相应处理的系统。IDS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它能够在入侵行为发生对系统产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行为,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在入侵过程中,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在被入侵攻击后,收集入侵攻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的知识,添加入策略集中,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避免系统再次受到同类型的入侵。按照对象可分为:基于网络型、基于主机性、混合型3种。随着网络流量的不断增加,入侵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入侵检测系统将向大流量网络的处理能力、高度可集成性方向发展。

  3.4防病毒技术

  防病毒技术直观地讲就是杀毒软件,他是网络防火墙的必要补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以家庭为单位的计算机使用人群中,一般是以接入外部公用网为主,这部分计算机如果没有安装杀毒软件将会发生不可预料的情况,使我们的正常网上行为变得举步维艰。防病毒技术通常与操作系统相配合,它可以防范大部分网络系统攻击,修复系统漏洞,使我们的网络安全变得简单。防病毒技术分为:病毒预防技术、病毒检测技术和病毒清除技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国产防病毒产品有360、金山毒霸、瑞星杀毒,国际上比较常用的有趋势科技、赛门铁克、卡巴斯基等等。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防病毒软件,为整个网络的和谐贡献积极力量。当然,现在的防病毒技术正在由单一的预防、检测和清除技术向三位一体方向发展,未来的相关技术值得期待。

  结语

  计算机网络在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不停进步,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随之也在不断加大。这对网络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中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国家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保证,网络管理人员也需加倍努力,努力学习新技术,探索新方法,尽可能地去发现、控制、减小网络非法行为,将损失降到最低。网络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管理维护人员务必时刻防范,保持安全防范意识,为社会主义和谐网络安全环境添砖加瓦。

【计算机信息论文】相关文章:

计算机信息论文06-20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07-23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05-21

计算机信息管理毕业论文02-24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07-20

(推荐)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15篇05-21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优秀13篇】07-20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05-16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精品15篇05-21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精品[15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