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计算机论文>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时间:2024-06-20 07:05:02 计算机论文 我要投稿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通用]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通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1

  摘要: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让新时期的学校教育能够遵循国家的要求,应将工学结合实施与完善、通过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从校企合作方面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展示培养人才的规律,使学校教育体现出“高等性”和“职业性”。学校创新课程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育人,创新型的教学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发展,满足社会生活和个人的职业发展。本文就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型课程展开探究。

  关键:岗位引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创新;课程体系

  传统计算机的主要教学手段是以学科体系为主,对基本理论知识进行了解和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要把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区分学生个体的差别当作教学重点,在传授知识时,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培养,把现实生活中工作项目当作案例引入到教学中,创出新的计算机学科体系。

  1传统的计算机技术教学有很大不足

  第一,更新速度较为缓慢的专业课程,发展速度迅猛的计算机技术。专业技术日新月异,从以前的职业学校到现在的高职院校以及各大高校,总有一部分专业设置滞后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开设课程的专业教学效果被严重影响,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影响下的学生缺乏岗位竞争能力。由于教材的更新较为缓慢,所以教材就会缺乏易学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具有系统性的学校教材,其系统性指的是应用角度而不是知识,要实行学习与工作相结合,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现在的教学情况缺乏目的性和导向性的根本原因是授课老师常规的教学模式,就好比大人教小孩走路一样,大人走一步小孩走一步,大人如果停下不走了,小孩也会停下不走,学生在教学模式中处于被动地位,不会主动去学习和实践。由于院校的课程体系更新慢,广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就不能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影响岗位竞争能力。要想让学生能够事半功倍的进行学习,就只有在学生一入学开始就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训练,这样才不会与社会脱节,提高就业机会。第二,课本内容与社会脱节,职业学院教育培养人才的关键因素是实践性强,实践教学更是工科的目标。现在的教学模式是以理论验证为基础的传统实践教学,对知识的理论性和相关性过于重视。现在主要采用实验实训课和顶岗实习两种实践教学模式,实验实训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采用现实案例来进行教学,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严格教材要求,把案例作为课堂的基本素材,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模拟,让学生对其进行讨论分析,使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革之后,案例教学模式有着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作为基本材料的案例,最重要的就是其内容的选取,当下的教学现状,由于约束了学时,教师很难把握选取案例的数量以及难易度,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经典的.计算机案例往往已经过时,有些开发语言在以前很是流行,但是在现在已经处于落后状态。由于多年不变的教学案例,更新较少的教学内容,导致教学内容、工具版本、开发语言与社会脱节的情况出现,重点抓实践的学校教育,其优势和特点是设置了顶岗实习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可以通过直接参与职业工作来对书本中理论知识进行验证。

  2创新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原则

  第一,调研当前社会的人才需要,对社会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前景进行细节分析,对当前的职业岗位人群和未来的职业岗位人群进行总结,并预测其需要的人才类型。教学目标中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要按照调查结果进行实时改变,把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总结成经典任务,对任务中的专业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将其转换成不同的领域,其内容包含五到十个经典任务,其转换过程实际上就是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单位,采用案例项目模式进行教学,将理论与实践以及实际应用环境三者结合在一起,对实践环节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通过训练就业之后工作任务,使学生对将来工作中会出现的多种问题进行对应和处理,系统地学习多个模块,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一步提高。教学的准备、执行和总结三个阶段共同促进教学实施优化,核心为教学总结提高,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对课程的教学体系提出优化意见并进行修改。把根据岗位需求,筛选并凝练出的与职业能力相关的理论内容和将来就业会用到的基础技能合并到一起,融入到实训案例中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能进行基本知识的学习,还能使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对市场和行业关于计算机应用的需要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岗位能力基础,使学校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之对应。

  第二,教学核心是以提高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进行构建。不仅要注意建设课程的实用性,还要对职业特点进行强调,考查地方市场和地方行业的发展需求,在选择课程内容方面上,在理论知识够用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添加岗位职业能力方面的教学,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尽量加大实践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在课堂上学习和练习到的知识来对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使学生就业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在新的课程体系教学中要融入以后岗位的主要技能和主要技能的教学内容,新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创建原则是培养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能力,按照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模块化的创建,新型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所培养的人才具有以下几大特点,即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等。由通用职业能力课、基础职业能力课、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课,扩展专业能力课组成创新型教学方案。通过通用职业能力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得到加强,通过基础职业能力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使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能够被学生扎实掌握,为以后的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接下来的学习能够更加得心应手。通过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课的学习,分类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像平面设计、软硬件维护、数据库的维护与使用网站设计与制作等都是具体的职业岗位,在创新型的计算机系统课程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为了能够使市场需求与课程设置相互结合,教学内容要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的工作内容相对应,使课程设置与校企相结合,培养的学生要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通过扩展专业能力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得到加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来应对今后工作。

  第三,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完善,规模庞大的计算机知识体系,将好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提高学习条件才是教学关键。在学习中可以划分多个学习小组,不同的学习小组之间可以交流合作,促进学习氛围,可用不同的计算机软件来辅助教学,开展户外课堂活动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充分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应用才是计算机技术的重点,通过教学要让学生会应用并且能应用,专业教师必须是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家,只有深入到第一线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对于项目实战的经验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在教材中加入合适的内容。想要工程化教师队伍,主攻一个专业、主讲一个模块、编写一本教材、主持一个项目、联系一个单位,建设一个网站这“六个一工程”必须要做好。服务于当地行业和地区的学校由于其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必须立足于周围环境的需求来进行教材改编,认真把握好教材建设的动静特性,静指的是教材的主基调,指的是相对稳定的基本技能;动指的是教材的变化性,即体现教材与周围环境变化的对应内容,此外,重视建设实验实践所需要的教材也是创新课程系统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综上所述,创造课程系统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专业岗位对口高素质人才,只有在基于培养岗位工作能力的前提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教学模式变为“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际动手能力,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工作内容接轨,将工作过程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使工学结合得到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梁毅娟,莫小群.岗位引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型课程体系研究[J].广西教育,20xx,12(39):77-79.

  [2]周扬帆.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岗位能力需求[J].现代商贸工业,20xx,37(13):173-174.

  [3]魏先勇.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5(2):61-63.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2

  摘要::对中高职教育来说,课程衔接是维系教育质量的关键。做好课程衔接不仅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纵向发展,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现本文从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必要性探讨出发,分析目前计算机专业中高职课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提出笔者的一些个人建议希望能够解决现存的衔接问题,为我国培养与输送更多专业、对口的计算机人才。

  关键词::中高职;课程衔接;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使得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对职业教育来说是一场发展的契机,也是一次职业学生成长的机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衔接问题仍有待进一步加强,课程衔接的不完善在职业教育中体现的尤为显著,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强化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促进中高职业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中高职业教育的课程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法,圆满的完成中高职教育衔接工作。

  一、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必要性

  职业教育是我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与输送的前沿阵地。[1]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指的是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相似或相同的基础上,完成内容和教育体系的传承与结合。二者的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操守、技能水平的重要工作。在职业教育的衔接作用下,二者课程内容既各自独立,同时又连成一体,以整体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当前我国的中高职教育衔接表现形式为外延式,以课程资源为主导的内涵式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缺少完整的学科体系,限制了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面对这一困境,做好课程衔接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工作。中高职教育必须以课程资源为主导要素,以专业相近、专业对口为前提,打破学科本位的思想,而是要充分体现岗位技能需求,建立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这样才能够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效合作,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计算机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重复

  中高职教育在课程结构衔接、教学资源衔接、教学方式衔接的过程中的首要工作便是先明确中高职教育的方向、结构、资源、方法。不过这一过程的设置很容易出现各种重复性问题。主要体现在由于中高职教育缺少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因此二者在课程设置上以及教学内容上存在教学内容频频重复、教学侧重点不同等问题。例如在中高职教育体系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计算机软件等课程,不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程名称都是完全一致的。二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内容过度重复,且都是比较简单的学习内容,所以许多学生也反映只要学好了中职阶段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就行,高职计算机专业技能即便是不学也能够获得还算不错的成绩。这说明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重复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浪费学生的学习费用、时间资源,这会严重打消部分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二)文化课程脱节

  中职学生大多存在文化课薄弱的问题,大多数中职学生相较于文化知识学习,更青睐于技能操作课的参与。这一问题使得中职学生文化课水平普遍偏低,在多年的学习后,中职学生成为高职学生后这种问题同样得不到改善。文化课能力的偏弱使得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一问题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中不难看出脱节的文化课程并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

  三、计算机中高职课程衔接举措

  (一)明确教学目标

  计算机教育必须要明确其自身定位后,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教育单位的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社会就业政策等设立相应的课程教育目标。在结束所有目标设置后,再根据每一个学习阶段,也就是中职教育阶段、高职教育阶段的人才输送方向及人才成长计划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中高职课程资源重复性过高的问题。在满足了课程衔接性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资源与教育定位。

  (二)选择合适的学制

  当前国内中高职学制大多为3+2体系,即中职院校学生学习3年后,经过考核与选拔进入高职院校进行为期2年的技术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终身学习理念,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基础能力,拔高学生的技术上限,有助于实现计算机人才职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优化课程结构

  目前来看3+2相较于传统高职教育在学制上存在少一年的问题,这就要求中高职教育阶段的课程结构与课程组织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满足中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调整必须要以教育部门规定为前提,既要满足学生文化课程学习需要,也不能忽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高职教育修学期限仅有2年,所以课程资源的整合与调整是确保学生能够在2年内掌握过去需要3年时间学习任务的重要前提。对此在中职教育阶段笔者建议在第一年完成数语外、市场营销、职业礼仪、软件系统操作。第二年完成数语外、计算机维护与组装、平面设计。第三年完成数语外、语言程序、设备维护与使用、制作网页。高职一年完成高级语言设计、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电路、信息安全、局域网维护与组件。高职二年完成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即确保每一年的课程都能够做到幼小衔接,又达成每一个阶段的教育内容不会重复目的。

  四、结语

  计算机教育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需求,面对社会庞大的计算机人才空缺,职业技术教育就应当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开展有效性教育,培养与输送更多计算机人才。我国中高职计算机教育目前仍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结合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岗位技能需要,打造完整的职业核心教育培养体系,充分利用中高职即社会教育资源,真正意义上提高所有领域、所有层次的计算机人才素质。这不仅对我国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帮助,同时对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言同样有着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顾宇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福建电脑,20xx,32(12):166-167.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3

  随着中国社会发展趋向于经济,信息化和智能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新形势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可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一方面,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它需要计算机应用专业人员进行创新和探索。

  一、“互联网+”基本内涵概述

  “互联网+”相关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本意是指的在互联背景下,其他行业的新形态,是知识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互联网+”对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影响是全面且深入的,是对传统领域的一个创新,主要的代表计算机应用技术就是“大数据、云储存、物联网”等,其对于促进开创创新、用户创新、协同创新、大众创新的知识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对于互联网技术来说,计算机科学技术是其重要的基础构成,并且随着计算机设备的进步普及和应用,其对于现代人生活、工作的影响是全面且深入的。

  因此,从“互联网+”的发展需求入手,探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分析

  (一)大数据

  目前大数据的主要来源是企业,主要应用也是企业。作为大数据和OLAP商业智能的前身,它为大数据在企业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合理应用大数据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通过对市场领域的分析和相应的数据相关性分析,公司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消费者的行为和小灵的概念,并从公司的实际发展入手,挖掘新的商业模式。使公司实现长远发展。来自供应链分析的力量,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产品库存优化,物流优化等,缓解流程冲突,同时有效控制预算支出,提供更好的质量:现阶段电子商务平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交易。这些交易所蕴含的信息就是大数据,商家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以便他们可以生产自己的产品,节省并做出决策以改善和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率。

  (二)云存储

  计算机云存储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现代技术模型,它出现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为了保持高效的信息传输,互联网建立的信息共享平台,如何仅采用物理储存技术,会浪费大量的空间和成本,而且信息转移十分不方便。因此,所以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出现了“云存储技术”。云存储技术在传统存储技术水平上实现了最高效率和信息最大化,非常适合现在这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三)物联网

  一般来讲,物联网是一个传感器网络和互联网,不仅仅局限于网络。它扩展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物联网上最成熟和最广泛使用的地方是交通管制。当道路拥挤或特殊时,它可以检测设备并自动部署交通信号灯。它还预测了车主拥挤的道路,并推荐最佳路线。在公共交通方面,物联网技术构建的智能公交系统集网络通信,GIS地理信息,GPS定位,智能通信调度,电子站卡发布,IC卡计费,ERP(BRT系统)于一体。可以详细了解每辆公交车的日常运行状态。另外,定位系统可以准确显示公交车站下一班车的`等候时间;总线查询系统可用于查询总线。

  三、“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精密化趋势

  “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上所包含的数据越来越多,这就对计算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相应提高了对集成电路精密度的实际要求。以著名的电脑芯片公司英特尔为例,其生产的计算机芯片产品,从初代到最新产品在集成度方面提升了13000倍,线宽从最初的10.0μm减少至现代的0.13μm,并且新版芯片对应的时钟速度可达2.8~3.2GHz。此外,随着芯片集成度的持续提高,其能耗墙问题日益突出。就当前的CPU/GPU异构协同计算模式而言,其普遍采用定制加速协处理器结合多核处理器的异构混合体系结构,以达到高效、快速数据处理的目的。

  (二)普适化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价格越来越平民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越来越明显,而现阶段社会不同的行业和领域,非常依赖信息。在这种环境背景下,低功耗和低成本的计算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对于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而言,具有普适化特征的计算技术在有效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同时,还将为低能耗计算基础设施的构建提出有效的技术支撑,促进更加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

  (三)智能化趋势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设备“ENIAC”虽然具有当时领先的计算能力,但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功能十分简单,也仅局限于计算领域应用。随着半导体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设备的功能越发丰富,并且重点追求现代化的智能化功能。目前,部分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替代人工操作进行工业生产控制,使得工业生产的效率和精度都提高了,解放了人工劳动力。那么未来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中,智能化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趋势。

  四、总结

  由于不同的行业的工作模式不相同,因此在计算应用和技术开发方面不尽相同。“互联网+”主要技术就是这三张,大数据技术使用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来存储,收集,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就能接收到。

  在未来,大数据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以更快,更准确和更安全的方向发展,加强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创新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物联网技术是现阶段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其中,嵌入式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关键,但是这两种技术还需要进行加强,才能够普及物联网的相关技术。这也是未来“互联网+”背景下三种主要技术发展的相关方向。

  参考文献

  [1]杜利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改革的探索[J].电脑与信息技术,(3):33-36.

  [2]李伟.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运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xx(1):103.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4

  1企业信息化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定义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采用最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以信息资料为主要对象,推动企业的良好发展,使得企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很好地安排,企业信息化可以使企业实现规范和优化的管理,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总之,企业信息化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使得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使得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益提高,进而使得企业的竞争地位上升。

  计算机应用技术指的是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的各种功能,人们能够对软件和硬件进行操作,实现它的功能,进而高效、快速地完成各项工作。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几个特点:首先就是操作特别简单,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能够让计算机用户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并掌握,有的用户还可以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因此,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很大的群众基础。其次就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需求整合性的特点,人们的需求不同,因此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要求也就不同,计算机应用技术将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整理,然后根据这些需求来形成一个专门的系统,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对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为客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再者就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信息共享性,其共享性使得信息的世界变得非常小,信息的传送都变得如此的简单。

  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好几个方面:第一就是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应用到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这样可以提高生产和控制自动化的水平;第二就是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中也用到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这样可以解决企业信息复杂、麻烦的.特点;第三就是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用到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计算机应用技术融入到了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3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3.1提高办公效率

  每个企业的信息都是数量庞大的,而且信息的来源还不同,信息数据还非常复杂,这对企业信息管理增加了难度,但是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在企业信息管理中时,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信息进行整理、传输和分享,使得企业的办公变得轻松自如,使办公变得更加灵活,为以后开展各种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些不合理、非常复杂的业务环节就可以去掉,由此就可以减少工作人员失误而造成的工作损失,这样可以将企业资源实现很好地分配,节约人力、财力和物力,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使得企业办公效率也提高,进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3.2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企业的综合实力是一个企业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当一个企业具有了很强的综合实力时,这个企业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地位,因此,提高市场竞争力是每一个企业发展的目标。计算机应用技术保持着跟随时代的脚步而发展的速度,若要想企业与时俱进,就应该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融入到企业信息化中,这样就可以将企业的内部信息进行很好地整理,保持信息的共享和畅通,使得企业员工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使得员工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很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还可以将工作人员的工作技术和工作经验进行整理和归纳,进而转化为公司内部的资源,进一步来激发公司员工的创新能力。以上这些都可以使得企业高效率地运转,使得有限的资源发挥极大的作用。总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投入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3.3使企业获取信息及时准确

  每一个企业都会包含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各种活动有关的。还有一些员工的个人信息、业务信息、财务信息等这些基础数据,为了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就应该保证这些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应用到计算机应用技术时,就能很好地满足这个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可提高这些基础数据录入的自动化水平,并且还可以将这些数据自动放到其相应的数据库,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密和权限设置,保证信息的安全。当用户需要时,可以很快地将信息进行整合和传输,实现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输,满足企业和用户的需求。

  4结语

  总之,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企业信息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地加深,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贯穿着企业信息化的整个过程,推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5

  工程项目管理的用处是合理的对在建工程进行管理,让所有环节的开展都保持正常,让工程按时完成任务,但是在现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之前的项目管理无法为工程建设提供很好的服务,所以我们应该在项目管理中使用计算机技术,让管理得到创新,这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水平,还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应用中也发现了问题,为了让计算机技术在项目管理中得到应用,本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期对项目管理提供一些帮助。

  1 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的介绍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的功能和软件,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引入了计算机技术,甚至在工程建设这个行业也是这样。工程项目管理就是对工程施工整个过程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有效合理,检查和监督真个过程的管理工作,这几年,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一批研究人员,通过升级项目管理工作,让管理工程建设得到创新,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让工程项目管理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2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有三个问题,分别是硬件、软件和技术人员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2.1 硬件问题

  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来说,计算机出现硬件问题很普遍,保护计算机的硬件是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前提,计算机的硬件一般包括机身和机身之外的网络设备,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来说,很多硬件问题可以使用钱来处理,所以,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很容易掌握,只需要按时检验和更换设备就行。

  2.2 软件问题

  计算机软件主要是指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计算机的运行和工作与系统软件有关,只有系统软件可以正常使用才能使计算机正常运行,无论什么计算机都要有软件来支持其运行,如果没有软件的支撑,计算机就会瘫痪,所以,计算机软件问题是很严重的问题,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软件问题,一般是应用软件,因为应用软件功能比较有限,对于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软件来说,必须定时更换,让软件可以正常使用。

  2.3 技术人员问题

  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这要求工程项目管理者必须是熟悉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并熟练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相关工作,要有多样化的人才,但是现在,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要想找到这种类型的多样化人才很难,所以,处理多样化人才稀少这种问题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中心。

  3 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推广

  3.1 办公室自动化的'推广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关于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数据和资料一定要进行仔细的整理,虽然这个过程很困难也很复杂,但是如果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中,能够使用计算机的软件来处理项目的资料和数据,这样复杂的工作也会变得简单,这样既节省了工作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网络技术的推广

  计算机网络技术吸引了很多学者参与到了讨论和研究工作,发现有效的管理方法,也可以利用建立的交流平台,让员工提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这样可以给员工一种主人的感觉,也可以优化管理对策。此外,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在工程的开始阶段利用模拟对应信号做好工程建设工作,寻找工程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减少安全事件的出现。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时候,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收集生产需要的数据,然后研究并得出对策,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3.3 多媒体技术的推广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它的推广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让多媒体技术轻松走进了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多媒体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让工程项目的开展更加容易,可以合理的对工程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预估,防止开展项目的过程中出现更大的问题,此外,也可以保证工程项目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3.4 使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

  工程项目管理包含的内容很多,因此,对工程项目进行信息化管理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如果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只有人工进行计算,那么这样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也会浪费很多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资源,而且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因此,有关企业可以尝试着使用比较有针对性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这样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快速的开展数据计算、工程图纸绘画、制定计划、完善计划等工作,以及依靠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计算机开展计划,根据实际的施工进度,尽可能使用这些资源。使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能够减少工程项目构建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更大程度的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好处大于坏处,尽管在应用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硬件、技术人员、软件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努力寻找各种办法进行改善和增进,处理了这些问题,那么我们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就会更加方便,本文主要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应用,我们可以发现计算机应用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进步可以给工程项目带来很多经济效益,也可以给管理人员带来有效的对策。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6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坚持“立足娄底、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为地方培养了大量技术技能型高级人才。但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该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需要按照岗位要求,创新建立与市场用人需求更加贴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目标

  20xx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前往娄底博通数码彩印有限公司、长沙视传广告有限公司等九家企业进行专业调研与回访,调研结果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关联度过低,因此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解决的问题。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面向面向数码图文广告及平面设计行业/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数码图文处理、网站美工一线岗位,培养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具备岗位任职要求必备的数码图文处理、平面设计、网站美工专门理论知识创新创业精神,熟练掌握数码图文处理、平面广告设计及网站美工、网站设计与制作、管理、维护与推广、设计创意方法和表现形式,培养具备文化、公益、商业广告设计创意能力、图片编排等综合职业技能,熟悉计算机最新发展技术,把握职业规则及行业准则,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制约着专业的发展,实验实训缺乏前瞻性和先进性,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停留在表面。改革的思路是创新重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发项目化课程体系,专业教学环节及考核评估。以行动为导向,深入行业与企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能力,明确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根据培养目标及专业方向分解职业技能要素,按照工作过程作为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依据,开发以行动导向课程,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按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归类整合职业行动领域,提出典型工作任务,完成每个工作任务的情境描述,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以提升专业群整体水平,并在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工程导向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设计、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开发服务等方面起到示范辐射作用,打造信息技术专业群。

  三、创新“校企融合,产教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团队通过深入信息行业企业调研,对机械行业人才需求状况、专业发展趋势、岗位能力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专业职业岗位(岗位群)的结构、职业岗位能力的调研分析,由校内外专家和专业教学团队组成的计算机专业指导委员会研讨并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专业技术课程为核心、职业资格证为认证标准,加强与娄底、长沙、江苏等多家企业的合作,实施“校企融合,产教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按适应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来确定,把计算机行业与企业专家请进校园,把产业经典案例融入课堂,专业课程内容与信息产业企业标准相融合;建设“理实合理,工学共赢”的课程氛围,增加“产教融通”课程比例,基本技能模块课以必需够用为度,核心模块课可以设置专业发展方向。实现课程教学和职业资格认证的融合。鼓励学生考取数码图文、网站美工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包括广告设计师资格证、平面设计师资格证、网页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需要将考证融入课程体系,做到课程体系与产业结构融通,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融通。

  四、重构“项目导向、课证融通”课程体系

  基于“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行动导向实施为途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主体”的建设思路,构建坚持系统培养“项目导向、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重点开发以数码图文、网站美工项目为载体,按照“项目化、技能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真正实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在设计实习实训内容时,注重锻练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的同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理解;将职业技能鉴定与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起来,技能证书与专业的符合度保持在100%。尽量做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与信息产业相结合,实训实习与行业发展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建设“项目导向、分段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据课程特点,每门专业课程选定一名课程负责人,设置相关的实践典型教学任务,不断优化和改进课程标准,构建“以实战任务为载体”的数码图文广告设计与制作知识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五、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宽基础、高技能、“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培训、企业实践等手段,建立一支专兼合理、理实兼备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校外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3名,双师素质比例达到100%;聘请5名企业技术骨干充实教学团队,兼职教师在专业教师团队中所占的比例达到55%以上。本专业课程修满毕业建议学生首先就业,全面转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完善职业素质,正确定位,顺利完成职业人转化。三年内完成本专业的在职学历提升,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全面提升。积极参与企业的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在实践中提升技术和能力。二学年进行宽基础培训,安排学生进行认知型、操作型小型项目开发;第三年学习应用性课程,进行专向培训,安排学生做工业项目设计(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

  六、结语

  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教师把握了专业方向,进一步明确了课程体系,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也更加符合信息技术行业发展的需要,毕业生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李和平.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xx,7.

  [2]曲昊.校企合作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xx,4.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7

  20xx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使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基础产业、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产业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带动了IT行业高速发展,IT企业急需具备优良的实践能力、扎实的技术能力和可靠的团队协作能力的人才。作为高院院校最早开办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自20xx年起却一直被列入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要求的“红牌专业”。“没有实践经验、专业性不强、缺乏实际工作能力”成为用人单位拒绝应届毕业生的主要理由。如何培养实践经验丰富、专业针对性的专业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办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办学方向基本明确。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科)20xx年开办,经过七年的办学实践,专业方向基本明确。调查显示计算机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岗位为平面广告设计、网络销售、网站设计、数码处理和办公室文员。

  1.2 招生规模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吸引力不断减弱,招生规模逐年下降,出现了就业容易招生难的现象

  1.3 专业建设有待加强。在专业调研中,用人单位认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低于工作岗位要求,毕业生也认为学院最应该改进依次是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课堂上让学生参与不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教师专业能力差。

  2 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措施

  2.1 动态调整专业办学方向。专业是高职院校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高职院校的品牌和灵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要使培养的人才能够适销对路,就要关注国家、地方政策和IT行业发展动态,深入企业调研和毕业生回访,了解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明确专业办学定位和方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围绕产业需求定位准专业,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

  2.2 构建基于岗位对接需求、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是高职院校实现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成长的养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工程。

  (1)课程内容紧跟企业岗位需要。专业组要经常深入计算机行业和企业调研,把握计算机行业发展趋势,明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实际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设置课程及实验实训实习项目,整合教学内容,形成了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

  (2)构建工学结合项目化的课程体系。与企业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是解决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首要途径。专业核心课程要突出企业关键岗位的工作任务和作业流程,突出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专业拓展课程要紧跟企业岗位的变化和发展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2.3 建立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工作机制。根据专业建设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需要,形成每个教师要至少主攻一个专业方向、主讲一门专业课程、主建一门网络课程、主持一个项目(科研、教改或质量工程)、主编一本工学结合课程、主办一项计算机技能竞赛、联系一家企业的能力、指导一个计算机专业兴趣小组的提升工作机制。通过主攻专业方向,培养和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明确专业领域发展方向;通过主讲专业课程,掌握专业领域发展动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丰富教学资源;通过编写工学结合教材,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先进性;通过主办计算机技能竞赛,促进教师了解计算机技能竞赛动向,提高教师的管理和沟通能力;通过主持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联系企业,使教师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和企业需求,更新专业技能;通过指导专业兴趣小组,锻炼教师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4 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要由教学的`演员向导演转变,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参与的教学主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会利用网络和实践等途径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组要求教师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专业课程要求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按照专业方向分科目进行实训和综合实践各方向技能,将实践教学与企业各岗位需求相对接,采用项目任务的教学模式,以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法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5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1)完善实践平台建设。加强校内计算机维护维修实训室、广告设计实训室、图形图像实训室建设等建设,对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使用实训室。同时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有机会直接使用企业的设施设备、参与企业的真实工作。

  (2)实施教、学、做一体项目化教学。实施教学做一体项目化教学,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围绕工作岗位能力构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营造工作情况,让学生通过单项演练、模拟仿真和综合训练等环节开展实践教学。

  (3)严把控制实践环节质量关。严把课程实践、专业认知、专业实训、课外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质量关,采用过程评价,做到活动有方案、考核有标准、实训有成效、教师有成果、学生有提高。一直以来计算机应用专业组重视让学生到计算机行业和广告企业开展专业认知、专业实践和专业实训,将企业实际工作引入教学综合实训环节,增加了教学的仿真性、学生技能实用性。

  (4)组织师生参加各种形式竞赛,以赛带教、以赛促学、以赛精艺。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多次院级、省级和国家级的计算机技能竞赛,教师提高了对竞赛的认识,把指导学生参赛作为提高教师和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竞赛师生即时了解计算机技术应用动态,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师生的技艺,倡导积极向上、笃学精艺的教、学氛围。

  (5)开展好专业兴趣小组活动。兴趣小组是拓展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目前已组建计算机维修与维修、摄影摄像专业兴趣小组、广告设计与制作兴趣小组、多媒体设备维护兴趣小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开展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了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机会。

  总之,要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在准确定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办学方向、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一支实战能力的师资队伍,在教学中要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技能培养模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强化校内和校外实训实习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麦可思.20xx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6.

  [2]朱有才,李海英.我院部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调查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xx,30.

  [3]朱有才,李海英.提高我院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xx-6.

  [4]张焱,张文君.网络环境下高职教学方法的改革[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xx,2.

  [5]王菲.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xx,8.

  [6]胡海洋,张晓菲.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法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32.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8

  【摘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充分利用好计算机技术,来增强信息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本身的竞争力,使企业的综合素质及影响力得以提升。因此,本文探究了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应用途径进行积极探索,希望对相关企业的工作开展发挥借鉴价值。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影响研究

  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进步与发展,就一定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持,进而促进企业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将计算机这一技术应用于企业当中,不仅能够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及经营管理,也能够使其最终的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得以显著性的提升,有着较强的影响力。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对其重要性引起必要的重视,并要积极加以应用,以在强化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同时,使其获得更加稳定、有序的运营及发展。

  一、企业信息化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内涵

  所谓的企业信息化通常情况下就是指,企业在实际运转的过程中,运用管理方法及现代技术,将信息资源作为管理对象,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框架、人员等加以有效整合,从而在优化企业资源的同时,也使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得以大大提高,使资源达到最优化,促使企业的竞争力得以不断增强,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而计算机应用技术是指,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同时,也可以运用及操作一些难度高的软件,其中主要包含了一些性能、设置、性质以及应用知识等等,是对计算机的一种综合性运用。

  二、企业信息化受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影响

  (一)强化了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企业在实际运营当中,不仅包含了较多的内部信息,还有一些财务信息、员工信息等,这些信息在未使用计算机技术之前,基本上都是依赖于纸质文档来进行保存,保存的过程很繁琐,调用的过程也非常麻烦,浪费了较多的时间,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及效果。而在运用该技术之后,就可以使这一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企业可以建立起数据库,将这些信息保存其中,从而有效增强这些信息的使用率,并使其在应用过程中的准确性、及时性等得以大大提升。(二)增强了管理模式的健全性、完善性。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内部管理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信息管理及人员间的资源分配,都对企业最终的运作效率产生直接性的影响。以往的'人力管理在这一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使企业内部的运作成本得以大大提升,致使企业本身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及阻碍,而在运用计算机这一技术之后,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纸质浪费,也更加符合当前社会所提出的要求,使这一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三)加强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综合能力。计算机这一技术的应用,除了可以促进企业本身的良好发展之外,也能够使企业人员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及综合能力。员工们为了取得业绩,就会不断追求创新,在强化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使企业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为其稳定、顺利发展保驾护航。

  三、借助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信息化的途径

  (一)针对生产过程,实施信息控制。生产过程往往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对生产技术有着较高的标准及要求,假如企业可以将计算机这一技术应用其中的话,不仅可以更好地保障产品质量,保证其符合要求,也能够最大化地提升生产效率,为企业自身赢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另外,企业的管理者也可以将该技术应用在车间管理当中,从而全方位加强整个生产过程的严格性、规范化,实施有效的信息控制。(二)针对企业内部,实施信息管理。在实施企业管理这一工作的过程中,所涵盖的信息是非常广泛的,这些信息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可以将计算机这一技术巧妙应用在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当中,便于其保存及应用,从而在强化信息利用率的同时,也提升了广大员工的工作效率,为企业的高效运转提供支持。(三)针对供应链条,实施信息规划。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看,市场竞争已经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一形势下,要想不被市场淘汰,就一定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竞争力,同时,也不应总是停留在传统的生产体系当中,而是积极创新供应及生产链条,使企业获取更高层次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也可以通过该技术的应用,来建立一套完善性的销售、供应及生产平台,以对企业的整体发展产生一定的推进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机这一技术与企业本身的信息化发展之间,往往有着紧密的联系,该技术在企业的各个发展阶段中也发挥着重要且明显的作用及优势,是企业强化自身信息化水平,提升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从当前的趋势看,将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及意义。

  【参考文献】

  [1]洪青.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对企业信息化有何影响[J].教育现代化,20xx,4(37):217-218.

  [2]张芳.计算机应用技术影响下的企业信息化探究[J].才智,20xx(07):267.

  [3]王朝岗.企业信息化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7(22):38-40.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9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与变革,我国工程项目事业取得宏大发展,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遍应用,为工程项目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让工程项目建立的质量及效率得到提升,本文就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讨。

  关键词:项目管理工程硕士论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浸透至各行各业,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工程项目中的新型管理技术,可让工程建立的效率更高,质量更为优秀,而其中主要发挥作用的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升企业工程项目的管理才能及质量,增强工程项目建立管理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讨是很有必要的。

  一、工程项目管理中计算机应用技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有助于工程项目管理程度的提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深化变革发展,工程建立项目管理已不再是对工程本钱、质量及进度等的简单管理,需求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控制及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主要包含工程原料采购,项目设计,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及财务风险等方面的管理,这些管理仅靠人工是无法完成的,在工程项目管理应中,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可有效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及效率,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力。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有助于工程项目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工程项目的建立周期较长,范围比拟大,经济及技术风险比拟大,要提升项目管理才能,需求计算机技术给予保证,运用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及系统化,有效改善项目管理措施,应用计算机技术中的数值,计算机的应用技术能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库资源及信息处置方面的才能模仿机及概率统计等措施,有效处理项目管理中的管理问题,让国度的`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化,与国际管理相接轨,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向。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对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及统计,并恰当处置大量的项目信息量,计算机技术恰恰能做好这方面的数据处置,这有助于工程项目管理才能的提升,加强国际竞争力。

  二、工程项目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一)工程项目管理应中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科学复杂的重要任务,其触及的项目内容较为冗杂,单纯运用人工计算法管理工程项目,是一件糜费人财物的事情,运用项目管理软件能快速地绘画工程建立的图纸,计算出相关数据,并合理调整建立方案,运用计算机的管理软件还能合理编制网络进度,对工程项目中资源配置进行优化,把工程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减低工程项目的管理本钱,确保工程项目的管理程度及质量。

  (二)工程项目管理应中的办公自动软件的应用

  在工程项目的管理应中,有些项目材料及信息较多,会给项目的管理部门形成较大费事,而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中具有办公自动软件,办公自动软件是一种根底应用技术,将该应用技术应用至工程建立项目管理应中,管理部门运用CAD软件进行项目材料的文字及图像等处置,会为工程项目的施工部门提供出最精确合理的设计计划及组织计划。需求留意工程项目的管理部门中,每位成员需求经办公自动技术方面的培训,对文件材料及报表方面完成正轨化及规范化。在工程项目方案统计方面,可运用工程的预算软件及电子表格分离方式,合理制造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数量及本钱控制等工作,以缓解工程管理部门工作量,减轻报表及表格的制造本钱,存在数据差别时,在电子表格当中略微修正下即可,无需反复编制,动态反映收工程建立的情况,为项目施工提供科学性的材料。

  (三)项目信息资源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控制

  在工程项目的管理建立中,为了有效推进项目活动的顺利施行,需求对整个工程流程提供科技保证,在这样的目的下,工程项目需求以实践的需求为导向,保证项目的信息管理效率,这就需求对项目管理各方面均有所触及,契合项目管理的时间、范围及质量等方面请求,并根据实践工程的功用需求制定管理请求,可树立较完善的项目管理平台及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让项目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把相关的信息材料进行管控与录入,计算机的应用技术能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库资源及信息处置方面的才能,恰当运用计算机技术,可对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及统计,并恰当处置大量的项目信息量,计算机技术恰恰能做好这方面的数据处置,这有助于工程项目管理才能的提升可制定出合理的项目管理,树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为项目管理提供便利,管理体系主要包含项目改造的活动计划与执行过程,把项目系统与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管理系统进行有机衔接,以确保项目系统应用及员工职能应用,经过预算查询,以理解项目资金详细的意向。

  (四)项目质量监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在工程项目的监视管理应中,工程项目的建立周期较长,范围比拟大,经济及技术风险比拟大,要提升项目的监管才能,需求计算机技术给予保证,充沛发挥出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工程施工前,可对工程项目的前期计划进行规划,运用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对施工计划进行实验模仿,经计算机的精细计算,预算所拟定施工的计划,以确保施工可操作性,以提升施工保证性。在工程施工当中,可将计算机技术和项目管理进行有机分离,根据实践状况,构成信息化的项目管理系统,如人员间的互相谐和,不时完善项目的管理系统,保证项目管理的效率。在工程施工后,可运用计算机的技术对项目施行检测,找进项目潜在风险的要素,合理评价项目质量,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

  三、完毕语

  在工程项目的建立当中,计算机技术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比拟复杂,质量请求较高时,可运用计算机技术,提升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程度,强化工程项目的监管力度,对工程项目的建立行为进行有效标准,确保信息管理体系的有效落实,而且在工程项目管理应中,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可有效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及效率,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力。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在工程项目的应用前景还是十分宽广的。

  参考文献:

  [1]张银才.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05:187.

  [2]徐延强,杨亚萍.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剖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03:4+6.

  [3]唐传娣.讨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13:140-141.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10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一直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且被实际地运用到了当前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生活状态,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也伴随时代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完善,本文探讨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对当前时代信息化的影响,并与现如今的教育领域相联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以期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时代 信息化发展 策略

  相对而言,计算机应用属于教育领域中的边缘学科,并未被作为教学的主导内容,但是,随着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视,教育界普遍认为有必要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人才培育中的分量,并实时展开了一些相关的教学课程,如基础的access数据库运用、计算机办公软件的教学等,全面而有效地提升了新时代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伴随教育领域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对时代信息化的促进更加起到了关键作用,为时代的变革提供了扎实的科技技术支持,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面对这样的状况,教育领域更加有必要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水平,与时代的发展进行最有效的接轨。

  1计算机应用技术对当前时代信息化的影响

  1.1加快了经济产业的转型

  当前的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推广更是加快了经济产业的转型,如阿里巴巴、腾讯等依赖网络兴起的行业,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活力,同时,为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明确了切实可行的走向。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虽然还不甚完善,但是其在社会行业的应用广度还是十分大的,而且其能够将大量的数据信息集中储存于网络,科学有效地进行信息资源共享,进而实现社会经济产业的信息化发展。

  1.2强化简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逐步推广以来,人们可以自发利用网络上的聊天交友软件进行信息交流沟通,大大简化了交流的过程,即使距离再远也能实现便捷有效的交流,同时拓宽了人们的交友范围,可以在网上自由寻找拥有共同爱好的人群。传统的交流都是利用书信,不仅时间耗费较长,而且很容易造成部分信息的丢失,导致最终信息的不完整,为社会的信息交流产生了较大的阻碍。在信息化时代的落实下,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简单的交流沟通还能便捷地发送信息文件,其安全性也相对较高,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1.3实现了许多信息化的高新功能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随之诞生了很多的网络行业,便利了社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需要,比如淘宝的健全,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享受购物的乐趣;快递的普及,人们可以更加简单地传输物品;网络课程的建设,人们可以在网上找到想要学习的课程,进一步充实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应用技术带来的功效是巨大的,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存方式,同时也使得信息化的功能更加完善,为社会的进步奠定了良好的科技基础。

  2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策略及人才的培养方针

  2.1制定对应的发展方针

  为了促使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获得进一步的完善,教育领域必须迎合时代的需求,制定合理的计算机领域发展方针,比如,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宽,加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育,合理设置对应的教学课程,给予学生较多的计算机应用实践机会。同时,教育领域必须与社会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行接轨,发现相应岗位的计算机应用技能需求,提高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培养出最合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2.2为人才的培育创设较多的实践机会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育,不应该停留在基础的理论教学上,作为综合人才培育的主要场所,高校必须逐步加强学生的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到社会实习当中,并通过与校外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实习机会,从而全面性地提高教育的科学性,为社会打造最高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型人才。

  2.3科学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

  当前的教育领域,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并不完善,存在着许多的漏洞,并且注重于理论知识的传输,严重忽视学生的实际计算机操作水平。现有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教材,也停留在计算机应用的基础上,学生仅仅能够通过这些教学内容学会简单的计算机办公操作,而其他的功能则未被发展,为此,学校必须科学地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体系的专业性,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改善。

  3结语

  总而言之,紧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领域必须结合时代的需求,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运用加以完善和改革,培育出最优秀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以进一步加快信息化的脚步,推动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同时,面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带来的影响,社会必须以最大程度的支持和适应,实现深层次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传娣.探讨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13).

  [2]车江涛,程春.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风,20xx(05).

  [3]田小芳.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01).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11

  1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特点以及优势

  调查显示,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的信息管理中的应用都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成效,获得了一致的肯定,一方面,借助计算机应用技术,大量的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得以从浩繁的信息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节省了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借助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工作开展得更为顺利、高效,信息管理引入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具体操作中更具准确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的种类和数量增速惊人,每个人都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这也给信息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信息管理者必须与时俱进,自觉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保证信息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在新形势下,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引入到信息管理中,实现二者的整合,是时下信息管理工作改进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2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

  2.1增强信息管理意识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的前提条件就是增强信息管理意识。当今社会是一个被网络覆盖的社会,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普遍要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在行业内立足脚跟、稳步前进,就必须掌握行业中的第一手信息,增强自身的信息管理意识和水平,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以期为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2.2健全信息管理系统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的关键环节就是健全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一定要建立在坚实的信息素养上,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便利性和快捷性特点,而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和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保证该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实现提高信息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标。通常,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都需要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与此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支持,这对信息管理的具体环节会起到直接的影响,还应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库的内容进行及时、有效的补充,以便于以后的检索和使用。

  2.3提高信息质量

  计算机应用技术引入信息管理中,在于信息管理整合后,可能会出现相同或相似的信息,致使信息重复,影响信息管理工作,严重者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有必要加强信息管理,提高信息质量。在现实工作中,要想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信息总体质量,就应建立一个数据库并及时完善数据库系统,将获取的各类信息加以划分、处理和保存,形成一个有效的数据系统。此外,还应实现信息管理工作的全面计算化,结合各种数据的特征,确立不同的标准,制定相应的规范,督促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提升自身水平,以此来实现信息质量的提高。

  2.4优化库存信息

  信息管理系统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信息质量能否得到有效保障,都直接取决于库存信息,要想充分发挥库存信息的作用,就必须对库存信息进行及时的补充和更新,持续积累、不断优化,以便为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以及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库存信息的优化,必须结合用户的需求,信息管理人员应努力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与用户交换意见,以便及时改进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收集和整理信息过程中,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应格外注意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确保库存信息利用达到最优状态。

  3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今的各行业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于信息管理工作,对其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鉴于此,根据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特点以及优势,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引入到信息管理中,并对二者进行整合,以期为信息管理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12

  1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认识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的,这门学科的技术性很强,对应用者的素养要求很高,但计算机技术产生后,其对社会发展及其他领域的技术创新,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计算机应用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计算机应用技术指的是,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能够在社会不同行业中,不同生活层面中得到应用,其功能在社会中得到有效地发挥,其价值和意义得以突出。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是其必修课程,但如果要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仅仅掌握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是不够的。对学生而言,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不仅要掌握计算机应用相关知识技能,同时还需要对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有所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将计算机专业知识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融合,才能真正应用计算机技术手段解决相关专业内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价值,推动其他行业产业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相关价值才能得到有效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数值型,一种是非数值型。数值型和非数值型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与长处,其应用功效和价值都很突出,这两种类型应用于其他学科能够促进其他学科的不断创新发展。

  2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开发团队的支持,没有人才力量的支持,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发展就不能实现。但目前我国计算机技术在开发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人才。虽然目前社会上懂得计算机的人员并不少,计算机技术开发人员数量也很充分,但计算机技术开发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丰富,综合素养不高,他们仅仅掌握了一些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欠缺,也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些都影响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需要开发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很高的专业素养,同时也需要相关从业者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特点,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使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与专业领域知识技能进行融合,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价值。但这类人才的缺乏影响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另外,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也需要高校的有效支持,但目前国内很多高校虽然开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但高校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开发方面、教学模式规划方面、授课方法选择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过分突出理论知识点的教学,对计算机应用的重视不够。在技术开发方面缺乏有效的人才支撑,计算机应用技术授课方式也较为老套,实际授课效果不是很好,这样,就导致所培养的人才存在一定问题,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的需求,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其科研创新能力不足,这也制约了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深化发展。不仅如此,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程度不是很高,在全社会范围内,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群面不广。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多是年轻人,但大部分年轻人都只是懂得一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皮毛”,只能对相关开发软件进行应用,计算机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而年长者多不懂得计算机应用,不能进行计算机的简单操作,这样,更谈不上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开发和创新了。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普及程度不高,不利于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这也影响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3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发展的策略

  3.1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团队的综合素养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必须要依靠开发团队的力量。目前,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多是由相关公司承担的,但公司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团队人员的综合素养不是很高,技术创新开发能力明显不足,这样,就影响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其实,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公司而言,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之前,公司要有足够的计算机应用人员,并且这些开发者计算机专业应用知识应该非常丰富,能够关注社会计算机发展情况,关注国内外计算机领域的一些新知识和新技能,具有创新发展意识,开拓意识,综合素养要高,这样,才能保障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同时公司还需要能够与一些高校实现合作,能够使一些高校计算机教师或者是一些计算机知识丰富,技能过硬的学生加入到公司的计算机技术开发团队中去,解决团队在人力资源方面不足的问题。另外,针对计算机开发团队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充分,综合素养不高的情况,公司也需要定期开展一些培训活动,或者是外派部分员工到外面进行学习,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自己员工的综合素养,开发员工潜能。企业也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的计算机教育专家到企业中讲解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技能,解答员工在计算机技术开发中的一些问题,通过开展交流活动,主题讨论活动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团队员工的综合素养。以这种方式解决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中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计算机技术开发公司,要能够重视人才储备与人才培养,建立强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团队,以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3.2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安全性能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创新发展中存在着安全性能不理想问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解决安全性能不理想的问题。因此,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安全性能是很关键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人员要做好计算机安全软件的开发工作,要多探索,多实践,能够开发出一些安全应用软件。通过软件开发与应用保障计算机在联网状态下能够安全运行,促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在提升计算机安全性能方面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第一要改进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手段是保障计算机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相关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人员,要不断提升防火墙技术水平,通过这种手段,提升各网段之间信息交流的安全性,提升网络访问的安全性。第二,要实现网关技术的多样化,要多开发集中网关技术,根据职能情况明确分工,通过网络技术多样化实现计算机的信息安全。

  3.3普及计算机技术

  要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就必须要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计算机技术,要使更多的人了解到计算机技术,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自己工作学习中的问题。在普及计算机技术方面,既要向年轻人普及,同时还需要关注中老年群体。普及计算机技术既需要在一些发达地区普及,同时还需要在一些西部偏远地区进行普及。在普及计算机技术方面要讲究一些策略,比如,可以向一些没有计算机基础的中老年人推荐使用一些比较简单的软件,根据他们的喜好,开发一些网络应用技术,使他们能够便捷地应用一些软件为自己的生活工作服务,中老年人能够在实用软件的过程中,体验到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这样能够提升一些中老年朋友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要实现计算机技术普及的目标,国家就需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整合社会力量,为一些偏远地区发送计算机,使偏远地区的孩子能够接触到计算机,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到计算机。这样,便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和能力。另外,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关键还需要依靠学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要能够突出计算机的应用,能够把计算机应用于其他学科教学进行融合,实现计算机应用的常态化。要开设专门的计算机应用课程,通过课程教育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技能,这对于储备计算机技术开发人才,实现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对于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3.4加强技术创新

  纳米技术应用于计算机元件中能够提升计算机元件的性能,纳米技术应用能够发展生物计算机甚至可以发展量子计算机,可以推动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计算机性能质的飞跃。因此,加强这方面的技术创新是很重要的。另外,计算机技术开发者要关注新的计算机类型的研发,能够应用纳米技术提升计算机应用价值,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深化发展。在网络技术方面,也需要实现创新突破。未来计算机发展需要依托网络技术,进行相关软件的技术创新,完善数据库是很重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者要能够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网络技术方面的问题,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康会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探析[J].硅谷,20xx(6):20-22.

  [2]黄山,王妍.浅析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J].品牌,20xx(11):30-32.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13

  摘要: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对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增。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培养出大批人才。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作为其中的重点专业,将现代学徒制学科应用其中,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影响。文章探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基于现代学徒制开展课程体系建设,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为确保课程体系建设的适宜性和科学性,高职院校在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展课程体系建设时,需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着眼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考核,完善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1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给予高度关注,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开展了不少探索和研究,现代学徒制逐渐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致力于研究现代学徒制,对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过程及国外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进行总结归纳,以对职业教育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我国针对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文件,于20xx年,在《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范纲要(20xx—20xx)》中明确指出,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以及半工半读的劳动制度将逐步落实,采用两种教育制度及劳动制度,在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重视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要构建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此外,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20xx—20xx)》中,针对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进行深入详尽的规定,以促进校企合作,让各个区域内具备相应能力及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之中,以彰显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在20xx年,教育部针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颁布了相应的工作意见,并选择一批院校作为试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1]。

  2践行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价值

  基于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下,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设置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专注到教学内容之中,并结合适宜情况及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及教学项目,引导学生一一完成,从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并完善教学设计,避免由于教学设计不严谨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失误等问题,以提升教学质量。此外,学校要选择优质适宜的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工作,将企业工作情景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熟悉工作流程,了解岗位需求,从而逐步丰富自身工作经验,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储备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将理论与实践并重[2]。

  3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堂体系改革

  3.1课程目标建设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课程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了明确要求,课程建设要以此为基础,与课程内容、课程开展、考核评价这些内容上具有密切联系。基于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目标,将重点集中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上。而现代学徒制体系有效调整了传统课程目标的局限性,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以增强学生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优势。在20xx年,我国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对现代职业教育进行科学详细的规定,明确指出现代职业教育要秉承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发展理念,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加强校企合作,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现代学徒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之际,需要选择适宜的企业,建立密切合作,采用交流会谈、调查问卷以及数据分析等多种措施,对企业人才需求类型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明确教学重难点,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

  3.2课程内容建设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学校可以依据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在专业技能、知识储备、职业素养以及资格证书等方面制定明确具体的规定,对课程内容选择以及组织予以重视,从而在专业课程目标的指导下,完善课程内容建设工作,为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关于专业课程内容,高职院校要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及发展需求,确保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符,让教学内容能够包含相应工作任务的各个阶段,并将行业发展趋势及国家规定,适当深入课程内容之中,以彰显课程内容与相关职业的密切联系。近年来,我国计算机行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研发出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故而在课堂内容中,需要适当引入新兴技术成果及知识,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此外,在课程内容组织环节,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能力水平,关注部分高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佳的现状,从以下方面入手,完善课程内容组织。一方面,在组织课程内容上,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将具体工作人员运用到课堂内容建设之中,让学生通过了解具体工作任务,明确相应的知识体系,科学整合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就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而言,针对不同层级岗位,具有不同的需求,在设计工作任务时,高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秉承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确保工作任务设置的适宜性,以逐步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及知识积累。

  3.3课程实施建设

  在完成课程目标设置及内容设计之后,高职教师要开展课程教学,将工作任务与教学设计落到实处,彰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具体任务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完成相应任务,增进对相应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从而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在课堂实施的各个阶段,高职教师要明确各个阶段的内容。首先,高职教师要完善工作目标与任务设计,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将工作目标及任务要求进行阐述到位,让学生对学习任务具有明确细致的了解,知晓学习过程及步骤,并给予学生适当的辅助和指导,让学生通过自主查询资料、分析研究,锻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依据具体任务,科学应用团队合作方式,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处理相应任务的效率。此外,对于学生相应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以及教学评价等,对于学生工作方案中存在的不足,教师要采用客观评价,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4课程考核评价建设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致力于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项目执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题体系建设中,要体现层次性,完善课堂教学与实训课程,并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考核与试卷考核科学结合,将职业技能作为考核评价的要点。在教学评价环节,试卷考核能够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能够起到巩固知识、增进理解的作用。形成性考核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平时表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以及教学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科学整合。不同的考核方式各有侧重,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在教学体系中所处位置及内容,科学设置两者评价方式在其中所占比重[3]。

  4结语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现代学徒制对其具有深远影响,基于现代学徒制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有助于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创新,对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具有积极影响。践行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形式中存在的不足,增进校企合作,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从而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汤平,李纯,邱秀玲.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研究[J].物联网技术,20xx(3):110-112.

  [2]李琳.现代学徒制下高职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福建建材,20xx(4):114-116.

  [3]王玉宝.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烹饪专业课程建设研究[J].经营管理者,20xx(20):28.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14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该充分考虑如何尽可能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将相关职业标准课程链接到专业课程体系,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所需人才,我们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将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作为改革的关键和重点,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改革。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对培养目标的定位过于宽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涉及的内容广,方向多,不同学院的教学方式和培养目标也不相同。例如,计算机嵌入式系统方向的主要就业岗位是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维护等。但是,针对不同方向的次要岗位而言,则有一些相同之处,例如可以从事电脑的组装和销售等。因此,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面临的首要问题。教育部对高职高专等院校学生的评估提出了具体标准,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否满足社会需求、满足学生需要和国家规定的程度。高职高专等院校培养的是专项人才,应该严格遵从以上要求。学校要在此基础上,做好市场调研,使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而且在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保证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学生实际就业的需要。

  第二,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存在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保障学生有所成,才能完成教学目标。即便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设计的十分科学合理,如果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则会直接导致培养人才的质量下降。因此,需要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动向和动力等进行详细的调研,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首先,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填报学生志愿时,考虑的最多的是能否被录取,有的选择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且部分学生是调剂录取的,这必然会给专业教学提出挑战。在学生入学后,对专业未来的就业形势也不清楚,使得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甚至将学习看作是一项应付考试的任务,这样就很难在专业知识上有所成就。其次是专业知识陌生而难的问题,专业课程对学生而言是新的陌生领域,在接触到的所有概念等都是陌生的,这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再次是学生对就业问题过分忧虑,社会虽然已经逐渐认可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但是,高职学生对于就业的期望值仍然很高,主要体现在就业率和工资水平上。对就业问题的过分忧虑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改革策略研究分析

  首先,增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技能有硬技能和软技能两种,硬技能是指从事某一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软技能则是指能为工作单位和个人发展带来其他利益的能力。有报道指出,应届高职毕业生最重要的能力是口头交流沟通能力以及主动学习能力。大学生毕业工作后认为重要的工作能力包括交流能力、积极学习和协调安排等。因此,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职计算机技术专业的改革,除了要能够培养学生今后发展的必备基本能力与素质外,还需要强化职业技能,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职业规划和职业道德等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专业知识的学习是高职专业教学的根本,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关键。要让学生全面认识到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方法及重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学校要能够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课程体系,并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内容,为良好的教学创造条件。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内因,提高学习主动性。首先应该强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熟悉专业的岗位要求;其次应该强化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帮助学生适应高职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做好就业职业规划,逐渐明确学生的就业目标,及时解决学生对就业等问题中出现的矛盾心理,同时也要避免学生出现盲目的就业心理。第三,提高教学效率;采用何种有效的改革途径才能实现对人才的高效培养是高职专业改革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区别于其他本科等院校,高职学生对于计算机等技能的掌握程度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针对这一特点,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对高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是很好的解决方式。分层化教学就是其中的重要方法,即针对学生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其学习。

  其次,专业就业岗位要有层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很大,而且需求层次也呈现出多样性,因此,制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时应该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合理制定。

  再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应该和岗位技能标准相互一致;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更新速度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到一些最新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工作岗位的新技能指标可以进行模拟教学,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毕业时就达到相应的岗位技能标准水平,提高教学水平。高职专业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作为技术型专业更应该注重这方面的改革。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15

  计算机应用技术将工程项目管理产生的各项数据进行统一整理,并进行处理分析,从而达到管理人员所需,在工程项目管理实际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促进项目管理朝科学化、信息化发展,促进各类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将经济和技术有机结合,提高项目整体实施效率,保证信息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完整性。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利用计算机为不同的用户提供服务,能够更好的解决工程项目的管理中的问题,实现科学而富有成效的项目管理,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工作效率。

  1工程项目管理概述

  在一般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中,信息管理属于关键部分,当项目投入运行后,筹划、运作等工作应运而生,因此项目管理囊括了多项工作,规模庞大,例如与项目合同相关的信息就包括合同书面文件、施工图纸、检测报告、准许文件、图片、音像、模型资料等五花八门的信息资料,涉及项目人员配备、工程管理、经济规划、技术以及法律法规等多方面信息,信息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不难发现,所需批注和处理的文档数量巨多,给查找和保存文件等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由于大部分工程项目资源和工程进度存在变量因素,项目管理人员为了掌握最新进展信息,必须对工程实行动态化管理,例如建立数据库对管理工作产生的大量数据和信息进行集中搜集整理,其中管理信息量、工程质量、资金链、人力资源等方面是管理人员所关注的重点。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引入管理工作中有利于解决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计算机应用技术能促进管理人员实现动态化管理,对工程产生的实时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处理,通过分析的数据得到结论来观察程的整体进度,能促进管理人员对项目成本和施工质量的合理管控,达到经济与技术的双赢。

  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2.1计算机软件方面

  市场中的软件中,工程项目管理类品种繁多,价格具有多样性,在复杂化和变动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要找到一个完全适合本工程项目管理的软件十分困难。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完善、合适的综合性项目管理软件,进行工作。

  2.2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作为科技设备,在前期安装、使用过程中需投入大量资金,比如计算机的硬件购买、网络安装、软件安装、附加费用,其中对于计算机硬件上的资金投资,就是一笔不菲的数目。工程项目管理团队要加大对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技术上的投资,提高计算机的基础设施水平,扩大计算机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外沿,此外,计算机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需配置专业的`人才进行操作,例如进行统筹核算时需要精算师,实地测量时需要绘图员等,企业对硬件进行维护升级时也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

  2.3项目管理人员方面

  项目管理人员已经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专业的项目管理人员培养越来越被重视。在现代工程项目的管理中,需要加大对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需要专业性、技术性的项目管理人员,需要丰富的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对熟练掌握难度性大的操作的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是决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效果,而善于操作的技术人员很少,所以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作用得到更大发挥。

  3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内容具有较高的复杂性,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传统工程项目管理采用人工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极大地限制了工程项目的发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采用计算机应用技术,通过计算机管理软件实现对工程项目进度的有效管理,具有极大的便捷性,有利于实现对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实际的工程进度,对工程绘图进行调整、各种数据进行核算、工程计划进行更改,制定网络数据进度计划,使工程项目中的各种资源实现对大限制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从而保证工程项目进度、工程质量与效率。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采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成本,缩短工程建设项目进度,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工程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助于项目管理人员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确保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得到实现,提高项目工程管理水平和质量水平。从工程项目总体看,项目工程具有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高等特点。项目管理涉及方面广泛,包括工程项目信息的收集、整理及统计工作。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采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达到项目管理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对于大量的数据信息,建立数据库,保证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效率,有利于充分发挥工程项目管理职能,提升工程信息的处理效率及工程管理水平。根据计算机数据处理功能,能够快速找出各种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管理人员可以依据数据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进度和成本控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作为经济建设管理重要内容,我国需要构建全面的项目工程管理体制,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控制,包括设计、预算、资源、人力、资金、材料、风险、合同管理,工程的进度和工程质量的控制和调整。采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工程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安排、信息管理、协调统一、复杂数据信息,控制成本等工作内容。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企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中,可以大大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减少施工风险,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做到人性化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提供发展平台,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使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取得更大的进步。

  4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不断地发展,建筑行业也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很多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在现代化工程项目管理中不在适用,工程项目管理中计算机应用技术新型模式逐渐形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采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有效缩减工程建设经济成本,缩短工程项目建设周期,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效率与质量,并为企业各项决策提供项目管理依据。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在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中采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另外,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必须重视并培养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计算机水平,加强对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与开发,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同步发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相关文章: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06-07

(精品)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06-09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15篇【实用】06-08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集合15篇)06-08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锦集15篇)06-08

计算机应用技术就业前景08-18

计算机应用技术求职信01-26

计算机应用技术自我鉴定07-06

计算机应用技术毕业设计总结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