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环境保护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

时间:2024-06-09 07:57:37 环境保护论文 我要投稿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锦集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锦集15篇】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1

  1、水利建设对生态的影响

  (1)空气污染与噪音污染。空气污染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其一,在水利工程开工时,需要对土地进行挖掘,当开挖时的气候处于干燥状态时,对建设材料的运输会告成尘土飞扬的情况,且车辆在行使过程中也会带动地面的灰尘,使污染加剧;其二,各和施工机械与车辆在施工现在来回作业与运输时,会产生大量的尾气,这些尾气对空气的质量造成污染。噪音污染主要体现在施工的过程上,混凝土、砂浆搅拌机和车辆的作业与运输产生噪音污染。

  (2)动物与植被遭受破坏。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现地需要对建设周围进行适当清理,这就造成了乱砍乱伐现象,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野生动物的环境。水利工利对动物的影响还体现在河流生物的生存环境上。

  (3)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在对土地进行开挖时,裸露在外的土层经过水的冲击容易产生饱和现象,使水土严重流失,对施工场地及周围的河流造成污染,水流的污染对鱼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4)废弃物的处理。水利工程的施工会使用大量的物材、施工人员吃住也会产生一定的生活垃圾,这些建筑废料与生活垃圾的存在会对水利工程附近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2、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1)生态保护体系的建立。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科学合理的生态建设体系的建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首先要对各个岗位的责任进行制度分配,做到一岗一责,且这些岗位在管理中互相制约,使生态环境建设的流程清晰明确,岗位体系与责任的流程主要分多个层次,一一落实;还要建立相关的生态保护小组,对各岗位的职责进行详细划分,各部门相互监督与管理。在水程工程建设上,对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的环保材料的使用是极有必要的,且管理体系应做好对水利环境的反馈与监测机制,对其环境进行及时的评价与跟踪。

  (2)建立生态影响的评价制度。当考虑到某地区的建设会产生影响环境的结果时,在对工程进行规划前,要对形成影响的因素进行详细得评价、预测和调查,并由此作出相关的预防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和污染的措施,再对相应的方案进行最后的确立与制订,这一做法称为环境的影响评价制度。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态影响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实现水利建设、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一同发展的`重要举措,环境影响与经济评价是水利工程项目进行的两大评价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找出工程实施中出现的影响生态的问题,提出治理措施。此外,生态影响的评价体系可以给水程工程的建设项目提供最佳区域选址,以防地理布局不合理对环境造成难以消除的各种破坏。

  (3)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为了减少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平衡与该区域经济的破坏,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刻不容缓。水利工程的实施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尤其表现在生态环境影响因素方面,依靠环境自身的自然治愈能力是无法完全将生态平衡修护到工程未开发与建设前,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方面,应贯彻实行生态性质的补偿机制,建立责任单方制,此外,在工程建立时,理应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中提取一部分,作为补偿该区域生态环境,改善该地区环境的生态资金,促进与保证生态的后期平衡。生态补偿体系的确立,不仅还原了环境的生态价值,还缓解了水利工作的建设破坏程度,一定程度上也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符合当下生态和谐社会的构建主题精神。

  (4)减少环境污染客观因素。由于客观的人为因素导致生态污染的因素很多,且很难从根本上杜绝污染的发生,但可以针对这些污染的来源,统筹兼顾,尽可能改善造成污染的外在因素。例如,空气污染,在进行工程材料的运输时,可以提前对其经过的路段进行洒水,且对运输的沙石和泥土进行适当的包装,此外,针对汽车尾气的污枭可以采取改进汽车装置或减少输送量等方式对污染进行改善;机械操作的噪音污染也可以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封闭的策施,在工地周围修建临时围墙,以降低噪音污染。

  3、结语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生态保护观念要深入到每一个建设人员的思想中,此外,相关建设人员要对工地的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优选出对生态环境最小的区域进行开发,在完成工程建设的前提下,兼顾周边生态的有效保护,为美好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2

  环境和健康密不可分。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建设美丽宁夏重大部署,确立了实施生态优先重大战略,出台了《关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美丽宁夏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既明确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与方向,也提出了建设美丽宁夏的路线与途径,必将为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环境支撑和保障,也将有力地助推健康宁夏建设。为此,环境保护厅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实际,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城乡”专项行动,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破解影响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

  坚持一个核心,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切实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环保工作的核心任务,严守生态环保底线,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提高;黄河干流6个国控监测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其中Ⅱ类优水质达到60%以上;黄河支流泾河和清水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Ⅲ类,其他支流出境断面达到Ⅳ类以上水质;土壤环境始终保持清洁水平,切实保护好宁夏良好生态环境的靓丽名片。

  把握两个关键,全力保障环境安全。一是严格环境监管,防范环境风险。认真落实环境保护法,实行铁腕治污,强化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工作严查、后果严惩,深入开展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从严落实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切实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管,严厉打击偷排漏排和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营造依法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加强环境教育,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紧紧围绕全区环境保护重点与难点,紧扣热点问题,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切实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认真贯彻《自治区环境教育条例》,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等活动,切实提高社会公众环保意识。

  打好三大战役,着力建设美丽宁夏。一是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防治煤尘、烟尘、扬尘、汽尘污染为重点,通过建立“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的工作机制,实施主要污染物协同控制,重点污染源综合治理,严控污染物新增量,切实抓好五市建成区、宁东基地等工业园区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改善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二是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完善城镇和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设施为重点,全面加强黄河干流、支流、重点排水沟和主要湖泊湿地污染防治,切实强化水源地保护,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全力保障黄河母亲河水环境安全。三是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等重要敏感区的土壤监测,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防综控,切实保护好土壤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遵循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原则,以“区域防控、科学管理、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强污染防治,强化规范处置与科学管理,促进部门和企业联动,提高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水平。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3

  摘要:在我国林业发展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工作。鉴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

  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在世界上排名第三,在广阔的国土下,森林资源的占地面积非常少,我国的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是世界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的5%,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森林资源占比需要进一步优化,通过。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人类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将会遇到难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应大力支持林业发展,同时应提高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视程度,通过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构建和谐家园,为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因地制宜开展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

  在林业生态环境与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森林资源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分布并不均匀,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较为充足,而西北地区的森林资源十分匮乏,面对这样的情况,在落实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过程中,就应因地制宜开展这一工作。在东北地区等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应侧重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在西北等森林资源匮乏的地区,则应侧重于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先增加森林资源,然后进行环境保护,这才是正确的策略。因此,在森林资源匮乏地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培育,育树成林,之后再落实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2拓展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建设工作资金筹集渠道

  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此方面工作的落实资金主要来源与国家财政拨款。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国家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因此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资金也相应的增加,以进一步弥补资金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所需要的资金的资金缺口,避免由于资金不充足导致了这一工作的落实受到了束缚。与此同时,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资金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因素,为了有充足的资金来开展这一工作,就应拓展资金的来源渠道。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的主要资金来源与国家财政拨款,在财政拨款有限的情况下,林业部门可以与林业企业进行合作,由企业投资,然后每年适当地为其提供部分树木资源,以此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在适当砍伐树木之后及时的进行栽种,以此来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3在开发林区资源的情况进行林区保护建设

  创新管护途径,寻求管用并行,是解决目前森林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难题的主要方法。林业部门在开展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过程中,不应该局限思维、只从单纯的保护方面入手,应转变思维,从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角度入手。林区资源的利用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对这些资源进行利用,我国林业市场才能发展下去,因此在利用过程中落实保护与建设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利用林业资源中,探索如何对资源进行更加充分彻底、更加多元化的利用,以此来提高固定资源的利用价值,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收益。而与此同时,在林业资源利用,还应思考如何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其利用价值,这样方向都是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过程中可以探索的,从这些方面入手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能够取得更好地效果。除此之外,我国是法治国家,坚持走依法治国道路,因此,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法律政策也要不断健全,使普通群众认识到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避免群众破坏林业资源、大肆砍伐的情况发生。另外,在政策健全的情况下,林业部门在开展这一工作过程中也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性,这一工作的开展效果得到进一步的优化[2]。

  4结语

  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国家应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毕竟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过程中不能缺少的存在。为了促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更好地效果,在此工作落实中,应增加资金,创新技术,从不同角度入手思考对林业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落实质量,促使这一工作的作用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陈爱民.解析林业科技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C].软科学论坛——工程管理与技术应用研讨会,20xx:4.

  [2]蔡小芳,娄志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探析[J].经济,20xx(6):297.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4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斗争中,生态伦理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在更深的层面上代表了人类对自然的价值判断。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的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应该遵循的实践准则。

  1 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

  生态环境指的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它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动态系统,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故而又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还原者)所构成。人作为生态系统中最具主观能动性的要素,其实践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可小觑,人和生态环境的有序发展就应成为人类及其社会繁荣和发展的必要前提[1]。

  1.1 在污染防治方面,各类污染控制领域的技术数量有着突飞猛进的增长

  处理废气、废水、废渣、防治水土流失、治理沙漠等环保技术的进步,都有效地延缓或补救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人类应以解决环境问题为契机,努力实现“经济转变”,从而找到出路。例如,开发和采用不产生污染物的技术,以及能源替代和有毒材料替代,通过废物最少化,实现经济高效和环境安全的生产。利用环保技术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可以培育出新的生物品种,可以研制菌类剂对废弃物进行无毒处理等等,环保技术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可以大有作为。

  1.2 在节约能源技术方面更是日新月异

  世界各国开发和采用节省能源和原材料的技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控制污染的双重目标。煤、石油、天然气等非再生能源,是工业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释放二氧化碳,构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源泉。并且,由于再生能源开发的成本费用较高,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在工业中的应用所占比例,从整个世界来看,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处于次要的地位。这就是说,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耗,仍将是今后各国工业发展的主要能耗。基于工业发展能耗的增长态势,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严峻威胁,就成了各国共同关心和为之追求的目标,就成了市场为之青睐的产品。因而,各国都在加强对节约能源技术的开发。

  2 生态伦理的主要规范

  生态伦理是基于生态学、环境科学的原理,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力图通过反思人类实践行为的负效应,确立人类行为实践的伦理原则及其规范。生态伦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所体现的人与人的利益关系,生态与人类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关系,制定处理生态的道德规范,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界的作用所引起的动物和植物的生存权利问题,制定生态伦理规范,调节人与生物的关系;生态学领域中道德伦理范畴的`意义,如生态学中善、恶、道德、不道德的意义等。生态伦理的主要规范有:应当改变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观念,重新确立人对自然的价值标准当代的生态环境危机从根本上说是人类错误的价值观导致的。人类要想使全球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的遏制,就必须首先抛弃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重新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应当改变无节制耗费、过度消费的消费观念,重新倡导节约、适度消费的生活观念,生态环境危机是人类消费需求增长而引起的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从而造成的人类生存环境的毁坏。人类不断膨胀和增长的消费需求远远超出其生理的需要,而这种不可满足的消费需求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并无多少真正的意义;人类这种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必然导致生产规模的扩大,而生产扩大则依赖于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环境。因此,人类对资源和环境的占有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这就造成了人对自然资源的毫无约束的开发,致使环境恶化,从而侵蚀和破坏了自身的生存基地。因此,应在世界范围内提倡节约之风,并尽可能地使用可再生资源,以制止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3 环境保护建设中的生态伦理对策

  人类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可是在经济价值面前人类往往忽视了自己生命起源于自然,忘记了生命要遵循自然,我们不能通过掠夺资源、建造城堡等一味向自然索取的方式增进我们的福祉。悲观地来讲,如果我们脱离自然母体,那么我们必将走向灭亡。

  3.1 企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领导代表着企业的核心文化,不仅要关心技术、资金和设备难题,还需要组建一支代表本企业文化、充满民族精神和环境伦理道德的企业员工队伍。在效益分配中惠及每个员工的利益,以每个员工的发展为本,同时注重效率和公平的统一,真正做到伦理进企业、道德入职场[2]。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经营应遵循的价值原则,是人与自然和社会三者协调发展的重要准则。企业要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产业结构。大力开发和推广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开发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实施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环境的损害。把全面发展看作人的能力发展和个性实现的过程,用崭新的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观念对待自然。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洁净的生产伦理要求延伸生产者责任,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到流通领域后,企业并没有终止其生产行为,还应负起对废旧产品的再生产责任,使整个生产线呈现资源的使用——生产——再利用——再生产的循环发展模式。

  3.2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倡导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抵制享乐观,反对拜金主义,拒绝挥霍摆阔。改变攀比心理,选择环保的出行方式,鼓励乘坐公交车,在日常生活中,提倡适度节约、简朴健康的生活。从生活中点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做法。还要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5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以农业生态环境为视角,通过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寻保护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方法,从而为我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1现阶段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

  1.1水资源短缺及污染严重

  水资源是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一项资源。尽管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但我国的水资源仍然呈现出极度匮乏的状态,根据统计,我国人均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极为不平衡,尤其在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匮乏现象较为突出。此外,季节也是影响我国水资源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夏季为雨水多发季节,冬季则相对干燥。

  1.2耕地资源逐年递增

  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不够完善。在我国目前仍持续发展工业的情况下,我国的耕地用地区域呈现出明显的紧张态势。如果这种态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会进一步恶化,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化发展。

  1.3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现阶段,影响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来源于工业。在进行工业生产同时,会不可避免地排出一定的废气、废水等,尤其是部分工业单位为了缩减成本,没有将废水、废气加以有效处理,即直接排放,导致我国农业资源的进一步恶化。在工业生产污染物的影响下,我国的农业土地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我国农业环境生态破坏。在这样情况下,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不仅其产量和质量无法得以保障,其产品还有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此外,部分农户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农业土地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化发展的战略要求。

  2解决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2.1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相关职能单位需切实做好对社会企业的规范整治工作,做好临近农业区域的社会工厂检查工作,针对污染物超标、净化方式不合理的企业,必须暂停作业,进行整改。同时,政府还需面向广大农户做好培训教育工作,帮助其合理、科学的进行生产作业,确保其在化肥、农药的使用上做到张弛有度,最大程度上避免因人工原因造成的农业土地资源破坏,从而更好保护好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

  2.2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体系

  任何工作的有效、规范开展,都离不开其完善的体系建设,农业生产作业也不例外。所以,相关的区域政府职能单位,需要深入分析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农业生产的指导和监督体系。通过对范围内的农业区域进行划分和指导,驱动各农户以更智能化、科学化的方式进行生产作业。同时,区域政府职能单位还需高度结合教育与农业生产,驱动更多的科研单位加大对农业生产研究,切实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贡献出力量。只有衔接好教育工作,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的知识水平,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

  2.3积极保护耕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是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最为核心和基础一环。所以,政府职能单位需要将保护耕地作为所有农业生态保护过程中的重点项目,深入分析我国的农业生产用地,明确其作用和价值,严禁社会单位将耕地用作其他用途。针对滥用我国耕地资源,非正常恰当使用农业用地的个人和单位,需要重拳出击,加以严肃惩治,才能确保我国的耕地资源切实使用在农业领域,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化发展战略要求。

  2.4加强水污染的治理工作尽管我国针对水资源的使用

  与保护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水资源的短缺仍然是我国进一步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制约。所以,我国必须不断加强对水资源污染管理的监督工作,确保每一个社会企业单位在进行生产作业过程中,都没有对我国水资源造成较大污染。同时,相关的职能单位还需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出造成我国水资源污染的原因,深度分析处理,力求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6

  一、新疆环境问题的现状

  1.沙尘暴发生频繁

  沙尘暴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在黄沙漫天的天气出门需要很大的勇气,更要在出门前做好“全副武装”。新疆地处我国北疆,气候干燥情况可想而知,可是以前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弱,砍掉了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苗,把绿油油的小草铲除种上了庄稼,这就使水土分布不平衡,当然就容易使万恶的沙尘暴时有发生。如果继续肆意造田,这种情况还会时有发生的。

  2.水土流失加剧

  新疆多风少雨,所以,造成新疆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于风蚀而非水蚀。那么新疆又为何如此多风呢?除了当地本身气候原因,更多的是缺少植被,空旷的土地没有植被的遮掩就像没有围栏的看护,狂风随意肆虐,又是一个黄沙漫天,更加直接地造成了新疆的水土流失。

  3.草场退化现象严重

  新疆生态环境问题的“大哥大”非草场问题莫属。其中,草地面积急剧减少、草场超载和退化现象又是重中之重,可是牛羊们却不知道主人的忧愁,一个劲儿地疯长,使草场超载率逐年增长,就使那可怜的小草儿越来越少。又由于新疆地区本身气候问题,使草畜矛盾不断升温,也使与其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更加严重。因此,草场退化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4.生物多样化减少

  植被的减少就意味着动物的动物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土崩瓦解,有的生命力顽强,适应性强,即使环境破坏还可以生存,可是有的却不行,它们不善于和大自然抗争,随着植被一起消失了,在新疆这个傲人的土地上再也看不到它们或凶悍或娇小的身影,这就意味着———生物种类的减少。

  5.土地盐碱化严重

  新疆面临的又一大环境问题就是土地盐碱化问题。土地盐碱化严重影响了国家一些相关保护环境的规定,也不利于自身发展,成为新疆发展的一个重大阻力。虽然近些年状况稍有改善,但是离到达成功的彼岸似乎还有一段路要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6.湖泊面积减少

  新疆有众所周知的几大湖泊,如博斯腾湖、艾比湖、乌伦古湖和阿牙克库木湖,其中面积最大的湖泊为博斯科腾湖,面积达1013.22公顷,但是由于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有不计其数的小湖泊已经消失,大大减少了新疆水量。水是重要资源,要通过各种方法进行保护。

  二、新疆环境的改善措施

  1.植树造林

  众所周知,环境改善与治理离不开植树造林。没错,植树造林,就是一个老掉牙却又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每年有植树节,还有环境保护志愿者自动自觉地种树,可是数量还是少得可怜,所以这就需要全员参与,多多种树,就把种树当作在自己的院子里种花,等到夏天时花开了,不过我们的“花”需要多等几个夏天,等到儿子、孙子长大了,看着他们在树下追逐打闹,就知道当时的辛苦是有回报的,这些“花”种得值。

  2.退耕还草

  似乎又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过真的有它的道理。牲畜吃什么?毫无疑问,草。可是草场都被破坏了,裸露出了黄黄的沙地,又是沙尘暴,可怜的动物是不是就没的吃了?所以,大家想想,我们吃粮食好还是吃肉好,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就让我们把土地让给弱者,还能看到青青草原,这似乎是件很完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3.建立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利于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小动物和可怜的植物,可以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建立合适的自然保护区,让那些“迷路的孩子”重新找到自己的.家,回到自己熟悉的、喜欢的环境,它们知恩图报,即使不会用语言表达,也会用它们的行动告诉我们,它们是有意识的,知道我们的善良,感谢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就当作在院子里挂了一个鸟笼,没事的时候看着它们欢歌笑语,也不失为陶冶情操的好方法。看着眼前这生动的一切,有没有被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动?有没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

  4.改善水资源配置

  新疆水资源缺乏,水分分配不均匀,不利于新疆农业环境的发展,要严格掌握“三大平衡”,即水量平衡、水土平衡、灌排平衡。“平衡”有利于所有环境的发展,也是大家一直追求的目标。达到真正的平衡有很大难度,这需要政府的大力协助,建设“平衡新城市”。解决了水资源问题似乎就看到了希望:草场、绿洲全部都尽在眼前,一切都那么真实。防沙、固沙问题也得到改善,草场干枯也有了效果,这让新疆的经济和农业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5.开展经济循环

  经济是基础,有了经济的发展才有一切的发展。经济可以使资源再生,而“资源再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循环资源就是把资源重复利用,那么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就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尤其是源头的污染,只有把最大的危险控制在源头,“将萌芽扼杀在摇篮之中”,我们才有可能更好地保护环境。

  6.提高人民意识

  “环保靠大家”,只有将每个人的行动加在一起才能形成一股庞大的力量。新疆是风景如画,大家要好好爱护。政府可以以画报、电视广告等形式呼吁大家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新疆是大家的,我们应该把它当作自己家的小院子,时常清洁保护,让它时刻有迷人的景色,那时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汗水不会白费,我们会看到回报,那时就是我们歌唱“我爱家园,我爱新疆”的时候,我们共同期待。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7

  [摘要]当前社会经济正在快速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农林保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农林保护工作的加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首先能够在之前的基础上将农林资源的最大经济效益有效提高,充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加强农林环境保护工作是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的进一步完善,可以实现农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就对农林环境保护对生态环境的意义展开论述。

  [关键词]生态环境;农林环境保护;意义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得到了长效的进步和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林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和破坏,环境问题越来越堪忧。对于农林环境的污染问题,只有加强农林环境保护才能够避免生态环境被进一步的破坏。对于农林环境的保护工作,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农林环境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真正的资源可持续发展。接下来就以农林环境保护为基础,浅析在农林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所能够产生的积极作用及影响。

  1当前环境现状分析

  1.1当前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当前阶段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意识形态中,许多的农林资源保护力度不够,随着树木乱砍滥伐以及土地沙漠化的日益增多,因为环境保护不当造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日趋重要。

  1.2当前农业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农业相关的技术人员的实际调查研究能够看出,当前我国的农业环境非常的不乐观,农业环境问题也比较的堪忧。比如,当前许多的种植户对于土地资源没有开展合理的耕种,许多土地被荒废;一些游牧地区的农户对于当地的草原过度开采,许多草原逐渐出现了退化的问题;还有一些养殖户没有按照固定进行污染物的排放,不经过处理就流入到了河流中,对河流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农户对于农药的使用过度依赖,对土地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当前的农业环境不健康,因此迫切需要改善当前的农业环境现状。

  1.3当前林业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搜集相关的数据能够发现,当前对于林业资源的乱砍滥伐现象还是时常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当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还有就是,当前许多的树木、植被被砍伐使得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了局部环境、气候的不断恶化,因此必须要重视起农林环境保护工作,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

  2农林环境保护对生态环境的意义

  2.1防风效能

  针对一些具有较强风力的地区,通过应用农林资源能够形成很好地天然屏障,通过设置这些天然的屏障可以有效的改变附近地层面气流运动形态,将风力的运行速度有效的降低,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周围地面的保护将风力因素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降低可能出现沙尘暴的频率,确保可以有效的保护周边的城市和居民。根据相关专家研究能够了解到,每1hm2防护林能够对100hm2农田实现有效保护免受风灾影响。农林资源能够对风沙进行有效的防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及时可将风速有效的降低,其次就是可以改变风向。在防护林带设置具有疏透结构的组织,能够保证迎风面的防风范围在林带高度的3-5倍左右,背风面能够实现的林带防护高度则可以达到25倍左右,同时还能够起到很好地防风效果让风速减少20%-50%左右,要想确保农林具有很好地防风效能,让其功能得到发挥还需要充分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考虑农林的面积大小,一些风力比较强的地区要想将其风速有效的降低,就需要结合当地的风力实际情况对农林面积进行科学的规划,保证能够构建一个完善的农林防风体系。第二个方面就是考虑农林的高度和其林带相距的距离。由于各个地区所处的气候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组成的农林体系也是各不相同的,农林体系所能够体现的防风性能以及保护高度都是有差异的,所以农林技术人员在进行农林防风体系构建工作过程中,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地理环境有充分的认识,科学选择使用何种农林品种,保证农林防风性能可以达到充分地发挥。

  2.2对生态环境的调控功能

  当前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很多气体污染物被随意排放到大气中去,这些污染物对于环境有非常严重的破坏,还有就是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当前的“雾霾”问题,就是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通过加强农林环境保护能够有效地抑制空气污染,农林资源中的植物可以借助自身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进体内,并释放出人类需要的氧气,一些植物也能够将有害气体吸收掉,实现空气净化的目的。

  2.3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

  大家都知道的`是,森林资源具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进行水源的涵养,森林资源的这一功能在整个大自然的水循环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农林资源可以实现对自然降水的吸收,借助自身的根冠可以实现大部分的降水留存,同时掉落的枯枝败叶还可以起到水源蓄留的作用,借助蒸腾作用向大气中返回。农林资源具有水土保持的功能,根据研究了解到雨水资源的总量达到了500mm时,泥沙的流失量与林区面积相比可达100倍之多,会出现泥石流、山洪等灾害,所以借助农林资源可以将泥沙流失的情况有效遏制,有效实现水土的保持。

  2.4防尘效能

  加强农林资源保护还能够实现防尘效能,农林资源能够建立起生态复合体系,当出现沙尘暴的时候可以有效的改变农林周边近地气层的中风场以及温度场,通过农林的作用让沙城暴得到有效的抑制,改善大气中污染因子的扩散问题,同时农林树叶中的绒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可以很好地吸附和过滤尘粒。

  3结语

  总而言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正常发展的重要问题,面对越来越高的环保意识,加强农林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对于农林环境保护工作,要充分注重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环境保护工作能够持续。作为相关部门一定要制定好保护举措,以原有基础制度为依据来构建更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保护工作可以落实到每个环节,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林莉.农林环境保护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09):254.

  [2]赵玉清.农林环境保护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xx(07):307-308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8

  1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1)农村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相当薄弱。假如我们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分析环境意识,可理解成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反映出来的社会思想、理论、意志等观念形态之总和。文化素质与思想观念可谓是决定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总体上较为滞后,农民群众的文化程度有限,环境保护的意识相当淡薄。对于众多农村群众而言,环保还是一个人们并不怎么熟悉的词汇,而环境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不是很显著。

  (2)生态环境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当前,我国市、县两级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主要负责的是辖区之中的环保工作,而乡镇一级政府则普遍设置了行使环境管理职能的机构,一般情况下只是由一位副乡长分管,另设一位兼职环境保护管理人员。但是,随着我国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土与规划等部门实施垂直管理之后,很多地方名义上兼职的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已经名存实亡,乡镇与村组的环境保护工作陷入到停顿之中,而各市(县、区)环境行政部门往往因为中心城区的环境管理任务十分繁重而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中心城区上,因而也就缺乏足够多的精力来强化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管理与建设,从而让农村环境管理显得极其薄弱。同时,农村地区的环保投入也严重滞后,不仅农村地区乡镇的可支配收入相当有限,无法承担起治理环境需要的各类工作经费,而且本区域范围之内的环境污染治理资金一直都用于城区之中的大型公用设施以及重点工业污染企业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方面,对于郊区生态环境治理往往只局限于城乡结合部环保项目建设上,在农村地区的生态环保投入就更少了。

  (3)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较为粗放。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条件之下,生产方式可以说是影响生态环境是否能够得到持续保护的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通过资源集约循环这一生产方式能提升资源之利用率,切实降低废弃物所具有之排放量,进而形成生态环保的外在力量。传统意义上的粗放型生产的作用与之截然不同,有时甚至还会导致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进而加剧了生态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巨大矛盾。在单一地追求农产品数量升值与收入增加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的化肥用量正在不断增加,而化肥已成为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我国还是农药生产与使用的大国,农药是导致面源污染的另一重要原因。我国城市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三废"以及市民生活之中所产生的废物往往没有经过合理的处理就排入到环境之中。当前,大量工艺十分陈旧、设备相当简陋、能耗比较高、污染又重的企业由于在城镇之中无法立足,这也导致了农村环境管理的力量极为薄弱,而乡镇企业又有很多属于重污染型企业。就企业自身状况而言,大多数企业并无专业的污染防治设施设备。同时,乡镇企业也未能形成规模化经济,难以承担污染治理的相应费用。同时,我国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一哄而上地进行大发展,因而也就没有相应的配套技术经济政策进行合理的引导,这就会无可避免地产生盲目性与随机性,展现出多、小、散等状况,因而在布局不尽合理,不利于对污染施行集中化治理。

  2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一)通过宣传教育以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

  提升我国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这是切实解决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发展之基础,同时也是判断我国农村社会不断进步与文明程度持续提升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农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还相当薄弱,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层面,也就是农村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相当薄弱,乡镇和村级管理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相当薄弱。为了转变其思想观念,提升农村总体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应当考虑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要强化对乡镇管理者在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知识上通过宣传教育,运用乡村法律大讲堂、环保法律法规宣传等多种方式方法,邀请环保部门以及普法机关送法下乡和送知识下乡,结合被动式学习与主动式学习,将单一强制性学习方法转换成为多种学习方法,让广大农村管理者能立足于学习法律法规以及环保知识,实现有效转变思想认识和牢固树立起生态环保意识之目的。

  (2)要明确创新对于广大群众的生态环保知识宣传普及思想转变的作用,一定要以知识掌握为其基础,运用生态环保知识之普及,可实现人的思想意识之转变,并且最终切实改变人的行为习惯。传统意义上的'生态环保知识宣传普及的形式太过简单,成效也不够显著,这就需要结合我国农村群众的生活习惯,有针对性地实施环保知识宣传以及普及。可依据各地文化习惯与生产、生活特点,在全面实施宣传教育的基础之上,应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所有能够运用的媒体方式,全面运用声、光、画等多种方式,把生态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与科普知识、戏曲、杂技表演等演艺活动加以结合,积极宣传农村环保知识以及政策法规,从而让人民群众能够在观看中进行学习,在品味之中进行学习、在快乐之中进行学习、在潜移默化之中有效转变人民群众的思想,从而营造出人人都讲环保的良好环境,形成能够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极佳群众基础,并从长远的目标上形成农村生态环保之心理屏障。

  (二)应用行政、经济及法律等手段创建农村环境监督机制

  依据当前农村环境的现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始终坚持环保优先之原则来进行农村环境的综合性整治。应当以农村环境规划为其基础,全面吸收一些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中之教训,全力抓住规划这一重点,将其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之转变、乡镇布局与村庄建设规划的结合,制定完善环境规划,实施新农村居住示范点建设工程。应当以农村小康环保计划为主要载体,从而建设一大批适合于各地新农村环保和建设的重要的示范性工程。应当以实施环境优美乡镇与村庄建设等活动为契机,积极引导一大批具备良好基础、雄厚实力、生态环境良好的村镇能够先达到新农村保护之要求。应当采取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整体污染整治为主要方向,科学地划定禁养、限养以及养殖等各种区域,规模化养殖场一定要综合运用与处置畜禽的粪便,并且在土地能够承载的范围之内予以还田。一直以来,我国环境政策上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问题不够重视,因为政策上存在缺失,导致农村环境问题无法得到很好的控制,其中突出表现为城市中心主义之特点,目前污染防治的法律重在城市环境保护,具体适用于农村地区环境建设的专门法律法规几乎是空白。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加大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法律法规建设,持续健全我国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工作体系。

  (三)明确理顺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体系

  如今,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十分重要的职能之一,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重视,并且积极履行好自身职责。但是,我国环境保护在部分官员们的眼中始终是发展过程中的次要问题,为了政绩。一部分地方不惜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来盲目地追求所谓的GDP数字的增加,从而导致环境的不断恶化,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就会深受影响,以至于国家的发展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1)各地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应当逐渐将工作的重心从城区拓展与延伸至郊区和乡镇。要把城市的近郊和偏离远乡镇等地区全面纳入到本地的环境保护规划范围之中,并且要确定农村环境保护的各项目标、措施和实施办法。要全面改革当前的环境管理方式,健全完善本市区域内的环境管理部门,可以设置直属的环保部门的派出机构,对于外来污染企业则应当以环保"三同时"管理为基础,严格把握好审批关,切实防止出现污染的转移。

  (2)应当在全面考虑理顺环境行政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更加坚决地实施生态环境地方行政领导责任体系。要将生态环保列入到对本地区各乡镇领导实施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切实推动当地生态环保的关注程度,从而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作出极大的贡献,让辖区之中的生态环境在任期之中能够得到很好保护或得到显著改善的行政领导人应当给予相应的表彰与奖励,而对违反生态环保者则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严肃的查处。

  (3)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增加对乡镇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对于本区域之中的重点企业进行全面治理,并给予充足的资金保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农村的和谐稳定。有鉴于此,更好地保护我国农村环境,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存条件,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从而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9

  摘要: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草原退化、空气污染、水土流失严重等,人类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问题。本文分析了园林植物的环保资源,探讨了园林植物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关键词:园林植物;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应用

  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主体,园林植物能够有效提升空气质量、降低噪声、防止水土流失等,能够在保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1园林植物中的环保资源

  1.1环境监测资源

  园林植物种类丰富,其中有很多种类对大气污染表现出较强的敏感度,出现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时,往往有不同的反应[1]。因此,这些具备以上特性的植物能够成为环境监测指示资源。例如,用于监测SO2污染的植物有:乔木中的白杨、雪松等;灌木中的月季;地被植物中的彩叶草等。当大气中的SO2浓度超标时,这些植物的叶片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变黄或出现斑点等。用于监测CL2的植物有:鸡冠花、枫树等,这些植物对CL2表现出了较高的敏感度,如果大气中氯气含量超标,叶片就会出现斑块和正常组织界限模糊,甚至出现叶片枯萎脱落的现象。在环境监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植物的特性,根据植物对不同污染物含量的反应程度判断出环境是否被污染,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1.2环境净化资源

  园林植物净化环境的原理在于,通过植物的`气孔与角质层吸取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包括污染物,经由植物维管系统运输与再分布,经过植物自身的代谢功能,从而完成对污染物的分解。作为大气污染中最常见的污染物,SO2所产生的危害也是最严重、最普遍的。很多园林植物资源都能够分解吸收SO2,其中以乔木或者灌木等木本植物的应用最为广泛,例如,悬铃木、杜鹃、海桐、垂柳等。此外,地被植物中的菊花、石竹等也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的SO2。作为毒性最强的污染物之一,氯化物能够经过植物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取代酶蛋白中的金属元素,酶蛋白活性一旦丧失,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能够吸收分解氯化物的植物资源也比较丰富,例如,臭椿、侧柏、紫藤、桑树等。

  1.3环境修复资源

  植物根系能够吸收其生存环境中的氮、磷等有害元素,利用这些元素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或者由根系吸收后运输至自身的茎、叶等部位,大幅降低自身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现如今,土壤污染中以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也是最难治理的污染物之一。重金属在土壤中很难被分解,存留时间较长,是对人类健康形成严重威胁的重要污染源之一。一些园林植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富集重金属,例如,雪松、圆柏等,尤其是肾蕨,其对重金属中的砷元素达到了超富集水平。对重金属中的锌元素有较强富集能力的植物有:杜鹃、红枫、月季、丁香等。

  2园林植物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1用于对生态环境污染进行监测

  一些植物对自身生存环境中的某些物质表现出了特别的反应,其叶片的敏感度较高,环境被污染时,一般会出现枯萎、变色等症状。在监测环境污染时,可充分利用植物的这些敏感特性,监测有害气体的成分与含量。在需要进行监测的大气污染区,定点栽培指示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中的反应,根据这些植物的生长指标和变化,判断大气污染的种类与含量,甚至是对大气污染的历史做出推理[2]。例如,需要监测SO2时,可利用对其敏感度较高的紫荆、油松等植物,通过检测这些植物叶片、树皮等硫物质的含量,推测大气中SO2浓度,如果含量超标,进一步采取治理措施。

  2.2用于对大气污染进行净化

  由于植物种类的不同,它们在净化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在需要治理的环境污染区,合理配置不同的植物资源进行治理。例如,在城市中心地区,污染物主要为汽车尾气,可以种植银杏、国槐、海桐等,能够净化城市空气。

  2.3用于对土壤、水体等进行修复

  很多园林植物的重金属富集能力较强,通过根系吸收把土壤中的重金属运输至地上,这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一个有效途径。例如,美人蕉、构树等植物在富集重金属方面有着较强的能力,对土壤中的铅、镉等有较好地去除作用。另外,现代人工浮床技术的使用,可利用植物治理水体污染,绿萝、睡莲等在治理水体污染中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哈斯其木格.浅析环境保护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J].科学与财富,20xx(12)

  2杨艳红,李卫国.园林植物资源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xx(3)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1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但与之相应的是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近年来很多物种已经灭绝或者正濒临灭绝,生态环境空前恶化,因此,环保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迫在眉睫的课题。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环境监测是一个重要的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本文对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对其未来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保;监测作用;发展趋势

  引言

  环境监测是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可以为环保工作管理和决策提供参数和技术支持,也是环境监测、排放控制和污染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但由于受设备、人员、方法、环境等因素影响,限制了环境监测的正常运行和实施,不利于环保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运行。因此,要想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好环境监测是关键,必须加强对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提高整体环境监测水平,通过及时有效监测工作保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有效开展,为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1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1.1为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环保工作的开展和实施需要有参考标准,在确定某一地区是否被污染、污染程度如何、粉、尘水排放是否超标时,需要有一定的数据支持,这些都离不开环保指标的制定和要求,而环保指标制定的基础就是环境监测的数据。环境监测还可以将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了解该地区环境污染是恶化还是改善,环境监测还可以将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哪个地方环境污染更加严重,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依据。

  1.2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环境保护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各种污染问题不断出现。由于我国的环保工作起步晚,很多的措施和制度还不完善,一般是发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之后才开始治理,治理之后又反复出现,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源头控制。而通过环境监测,可以长期稳定地对全国各地环境进行监测,收集各地各时期的大气、土壤、水资源等环境因素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已经发生污染的环境因素进行及时治理,并跟进监督,防止环境污染反复发生,对有污染趋势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防止污染源进一步扩散,争取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对没有发生环境污染的因素通过制定相关制度进行预防,纳入环境监测范围内。通过环境监测对环境污染地区和因素进行适时监测,可以随时了解环境因素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有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为最终建立良好和谐的生存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2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发展对策

  2.1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环境监测已经成为环保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各地区都设立了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建设了环境监测体系,对环境污染源进行跟踪监测,预防和制止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必须加强环境监测管理,杜绝为了政绩和业绩在环境监测过程中谎报数据、弄虚作假,同时环境监测部门还应和其他环保体系部门加强合作,做好对地方企业的环保指导工作,共同做好环境监测和预防工作。

  2.2创新环境监测技术,优化环境监测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环境监测的技术和设备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监测方法也应该随设备和技术的提升不断优化,提高环境监测仪器的寿命及性能,提高设备监测的灵敏性及快速分析能力,并将监测设备和预警系统联系起来可以及时发出预警,以便于采取相关措施。同时,环境监测部门还应优化环境监测方法和手段,使得环境监测更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整体水平。

  2.3引进和培养专业的环境监测人员,组织专业的环境监测队伍

  无论是采用专业的设备还是先进的技术,最终的执行还是要依靠专业的技术人员,尤其是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专业的技术人员能更快速准确地做出反应,控制突发事件恶化,而且专业的环境监测队伍更能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引进和培养专业的环境监测人员,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专业环境监测队伍是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结语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每个人乃至子孙后代的利益,而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是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国家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应重视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组建专业的环境监测队伍,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做好监测工作,为环境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明佳.简析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J].科学与财富,20xx(22).

  [2]赵菊芳,张宁.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分析[J].科技资讯,20xx(33):65-66.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11

  [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旅游行业也随之发展。然而在环境污染越发严重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具体为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满足人们旅游心理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在阐述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以期实现生态旅游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关系;具体措施

  所谓生态旅游,主要是指通过创造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获取旅游经济效益,并且通过该收益用于区域环境建设,切实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已然受到了大众的高度重视。根据有效调查数据显示,生态旅游市场份额高达整个旅游市场的30%。我国生态旅游事业处于起步阶段,在生态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与生态旅游的终极目标可持续发展相违背。因此,我国要想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切实处理好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鉴于此,本文对“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概述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之间具有一层复杂的关系,究其原因在于生态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影响,同样存在消极影响。为此实现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对其加以具体分析。

  1.1环境质量决定着生态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有着秀色可餐的山川、风景秀丽的田园等,均是美好环境中的一部分。人们通过浏览大自然,能够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一旦生态环境遭受到人为破坏,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旅游心情,不利于满足人们精神层次的需求,这样一来,就失去了生态旅游的既有价值[1]。由此可见,环境质量直接决定着生态旅游是否具有价值。只有生态环境处于美的状态,人们才会去旅游,这样才能创造出旅游价值。

  1.2生态旅游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分析

  生态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旅游事业是否能够得以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是否能够持续增长,关键在于旅游区的环境是否优美,也可以说是旅游区的影响力与吸引了是否够大[2]。因此,开发商会通过投入大量资金,或者是人力、物力等,改善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促使旅游区变得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等,以此有效提升旅游区的影响力与吸引力。除此之外,开发商会在旅游区大力建设垃圾处理厂,增加绿化面积等,以此为旅游区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综上,可以得出生态旅游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缓解当地居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众所周知,我国疆域辽阔,大部分的旅游景区处于经济落后地区,生态旅游事业的兴起,可以切实改善当地的生活环境,同时可以借助旅游事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究其原因在于生态旅游需要建设美丽的环境,同时旅游事业本就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具有就业门槛低,劳动力需求量大等特点[3]。因此,生态旅游的发展,便于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同时有助于缓解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压力,究其原因在于旅游区周边居民均参与到旅游事业工作当中,自然能够提升自身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有助于减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破坏环境行为,进而缓解了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压力。除此之外,生态旅游有助于促进旅游资源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

  (3)提供环境保护资金。当前,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资金主要由财政拨款,然而由于地方财政有限,财政拨款往往不是足额,导致生态旅游区经常性出现环保资金不足问题,从而导致景区无法充分发挥出既有价值。然而生态旅游的兴起,便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生态旅游具有一条稳定的融资渠道,这样一来,就能够解决财政拨款不足的问题,为生态旅游区环境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4)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生态旅游区是否能够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旅游人员与当地居民的共同参与。为此,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以此有效增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感。综上所述,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之间是相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环境保护能够有效促进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样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能够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资金,有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

  2发展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分析

  生态旅游的发展,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相关法规,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政府有必要结合旅游区实际情况,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标准以及制度等的建设。同时需要加强执法,对一些违法法规破坏环境的行为,则需要加以严肃处理。除此之外,需要加强宣传,有效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以此实现生态环境与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2)统一规划,有序开发旅游区。在旅游景区规划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则需要综合考虑,具体为景观生态评价、旅游区地质资源以及环境质量等。在此基础上,需要制定合理的生态资源开发力度,有序开发,以此尽可能减少旅游对环境的破坏。除此之外,在生态旅游规划时,吸取国外先进经验时需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以此确保规划建设质量。

  (3)实施环境评价,加强环境质量监测。所谓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指对项目实施之后,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并针对影响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此有效减少项目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综合考虑资源开发、生态平衡等,以此分析出当前生态旅游的问题所在,从而有助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避免环境进一步恶化。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与环境愈发恶劣的背景下,生态旅游开始受到了大众的重视。然而当前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不利于环境保护,则需要人们加强生态旅游的认识,正确处理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有效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桑森垚.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42(11):178-181.

  [2]徐贵华,何显升,杨万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J].现代园艺,2017(02):184-185.

  [3]付景保,高军波.生态旅游背景下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生态经济,2013(03):170-174-180.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12

  当前形势下,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突出,在新时期,如何对城市的环境保护建设进行加强,改善人们居住的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城市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与探讨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生态园林建设的原则,对城市环境保护中生态园林的应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1.引言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城市环境面临着日益恶化的问题。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生态园林,顾名思义,就是以生态学的基本理念为基础,建设的多结构、多层次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该系统中,能够实现不同种类生物的共存。因此,在城市环境保护中,应该对生态园林建设的力度进行加强,并辅之以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2.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必须坚持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原则,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自然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进行重点的思考与解决。

  2.2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期间,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保障人们根本利益最为有效的途径。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人们参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行切实地提高,从而更好的结合人们的需求,构建一个空气清新、适合居住的城市生活环境。

  2.3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气候与地理条件也不尽相同。各地不同的地形与气候就决定了植物品种的分布,所以,一定要坚持适地适栽,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与该地地形、自然环境、气候等条件相符合的植物,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还要对乡土植物的应用力度进行加强,实现生物的多样性。

  3.城市环境保护中生态园林的应用机制体现

  3.1环境机制

  第一,对以生态园林城市为基础的城市生态绿地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与编制,实现城乡结合的生态网络系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就是在城市绿地规划的过程中融入生态规划的思想。该方式不仅对于城市环境问题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实现城市开敞空间管制的最佳理论与方法。其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公园、景观绿地、农田防护林、郊区森林以及多种形式的绿地等,对于城市绿地系统与周边环境的有机结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进而为城乡一体化多类型、多效益、多功能绿地的构筑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以“节约型园林绿化”为标准,对建设指标的内涵进行不断的丰富。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所谓“节约型园林”,其对于资源的消耗是非常有限的,对其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以及运营等环节中,要坚持资源的优化配置、循环经济等原则,对各种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节约,并在各环节中,对资源的利用率进行提高,尽可能地减少能源的不必要消耗,用最少的资金与资源实现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2)对生态环境有改善作用的“节约型园林”,就是在城市园林绿地的基础上,对城市的生态系统进行完善,提升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3)人与自然和谐的“节约型园林”,顾名思义,就是在园林绿地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对人们在“自然”方面的理解与认识进行不断地加深,调动人们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2技术机制

  第一,城市基础设施中生态技术的应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态技术的应用是对生态城市进行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例如,物质循环与再利用、节能减排技术以及科技管理。具体来说,物质循环与再利用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城市垃圾的处理、建筑废弃物的处理、雨洪利用、绿色废物处理系统四个方面。在循环经济以及生态型城市建设中,建议应该采用生活排污源分离资源化利用系统技术作为其重要的技术支撑。而节能减排技术主要是包括水源热泵技术、新能源的利用、清洁能源型交通方式、生态节能建筑等几个方面。

  第二,“生态规划”中城市安全的应用。安全至上,是每个行业最为基本的要求。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以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对应急避险、地面沉降与地震灾害等预警系统进行建立,并对城市危机管理与灾害应对机制进行不断地完善,加强城市危机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第三,对城市街道绿化设计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使得城市中机动车的数量也呈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然而,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就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成为当前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应该以生态学的理论为基础,指导建设城市道路绿地,从而减轻机动车尾气对城市生态环境以及人体造成的损害。

  3.3辅助机制

  第一,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进行建立与完善。在对生态园林城市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开展需要有详细的分工实施体系,并以明确的法律地位、完善的法律条例为基础来进行,从而使得生态园林城市的施工建设能够有章可循,并且能够顺利、有序的进行。除此之外,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还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避免建设期间存在与实际不相符合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第二,不断推进生态与城市的一体化建设。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融入生态建设的目标,通过对城市建设统筹安排与科学的规划,实现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污染的过程中,为了使各项目标成为现实,就要对公共交通与土地的综合利用进行大力发展。举例来说,库里蒂巴是巴西一座著名的生态城市,其在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在已有的交通走廊中,结合了高密度混合土地的利用,再加上公共汽车快速交通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中将近2/3的市民每天都会使用公共汽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汽车尾气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程度。

  第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大力宣传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使广大群众更加了解生态园林城市的理念,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与参与性。通过宣传与教育,对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行提高,在规划方案的确定、实际的建设过程、后续的监督监控等各个环节中,都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使群众能够广泛参与到其中。例如,哈利法克斯生态城就创立了“社会驱动”程序,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维护等各个环节中,均有社区居民的参与。此外,为了对人们的绿化意识进行提高,还可以开展居民阳台、庭院或者是室内的绿化活动。

  4.结语

  总之,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将美学与生态学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建设。在对园林进行设计的期间,要注意多个专业领域的有机结合,促进园林的发展。以生态园林为主要手段进行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城市中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13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得到了新的发展。与此同时,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受到了政府的高度关注。本文将针对信息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从政府决策、环境监督管理、社会公众服务等多个方面对我国的环境信息技术体系进行考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在经济变革的时代,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环境监管的能力,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调节各方资源,能为环保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保护生态平衡,建设美丽家园。

  1 信息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研究方法,扩展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简称IT。具体而言,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提取信息的一种方法,有利于促进信息资源之间的传递和共享,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针对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重大问题,使用信息化的方式能对治理污染的方式进行创新化发展,与此同时能做好信息的收集工作,在结合不同类型污染物特点的情况下提出有效可行的治理方案,是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技术。此外,该技术的应用能够优化环境保护监管系统的功能,从多方面进行调控。其次,我国出台的《环境保护法》中,提出了建设环境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这对环境的实时监控、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有推动作用。

  2 我国环境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

  现阶段我国环境信息技术在信息统筹功能、污染源的监控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环境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这将为“数字环保”的进程提供便利条件。我国环境信息化在发展的道路上已经建立了相关的业务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随着我国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深入,在天空地一体化的过程中已经建立了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即该技术能针对主要污染物进行识别,对环境监管和风险防范提供信息基础。具体而言,该系统能够对河流湖泊中的水质、大气污染程度进行检测,有效地提高了信息收集的力度和准确性,为环保作业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源。与此同时,我国发射了环保方面的卫星系统,能够全方位地监测生态环境的变化,通过遥感技术对环境信息进行采集,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提高,在环境管理上也有了新的变化。因此,我国环保部门建立了环境信息统计系统、排污申报登记系统、卫星遥感应用系统、排污收费系统、核与辐射系统等。这些新系统的建立为环保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我国完善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政府性网站,积极和社会公众以及环保人士进行沟通交流,建立了全面的网络系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在民众的监督下发挥政府职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好监督工作。

  3 环境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及方向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治理违法排污企业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很多重污染企业依旧没有按照国家环保部门的`标准改造技术,因此环境保护在监管上仍要面对监管对象散布广泛、难以控制的局面。执法人员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工作量大且缺乏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使环境保护工作出现了停滞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环境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1 提高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我国政府在环保事业上的整顿力度逐渐加大,安装监控设备的重工业企业越来越多。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针对辐射源进行监管,并在重点的饮用水水源和流域加强水质监控站的建立,能够实现环境预警系统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应该针对有害物体进行监控,尤其是在防霾工程上做好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努力提高空气质量。因此,提高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范围,有利于优化环境监控体系。

  3.2 提高网络通讯技术的效率

  就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我国的环境问题依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需要多个部门进行沟通与配合。此外,环境污染问题常常需要快速、准确地收集现场情况,在远程指导下减少危害的程度,缩小污染范围。这就需要我们提高网络通讯技术的效率,帮助指挥中心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随着我国网络通信覆盖率的提升,卫星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对污染现场提取数据和信息传输的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数据时代对天空地一体化的信息通讯技术的传播具有现实意义。

  3.3 建立统一的环境违法处罚信息管理平台

  建立环境违法处罚信息管理平台,能够有效地遏制违法行为。在社会监督的基础上,让人民群众参与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通过举报制度能够对污染企业进行行为上的约束。与此同时,我们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意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提高其社会责任感。而违法处罚信息管理平台能够发挥上下联动的效果,有利于协助环保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4 结束语

  环境保护问题是发展性问题,提高对环境资源的监测预警能力,建立电子政务,优化管理技术和手段,能够对环境保护起到关键性作用,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通过卫星技术,实现对数据分析和污染排放源的位置监测,建立水资源、空气资源的预警模型,能够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打好坚实的基础。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对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和估计,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14

  1建设生态园林的意义

  园林生态环境建设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不断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对于人们生活城市的布局也起到重要作用,要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园林建设的指导思想,提高园林建设中植物多样化的特征,满足园林设计的需求,对于植物进行合理的分布,更好的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效益为一体的城市绿地生态建设系统。生态园林建设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对于城市建设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气候,更好地优化环境,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美化度,对于城市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绿化建设要适应生态园林建设的思想,通过对环境的改善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建设,城市绿化建设也就是生态园林建设的衡量标准,生态园林建设对于环境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生态园林建设的发展,不仅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更好的落实了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园林建设中我们重要的方向也就是要以生态建设为基础,更好的保证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增加历史的责任感,更好的加强生态园林工作的指导工作,可以有效的设计园林方案,保证园林的实际意义,可以让园林生态建设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积极的引导生态园林建设向“人与自然的和谐”目标发展。

  2生态园林建设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1改善环境质量

  现代园林中的植物在应用的时候种类繁多,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还是植物与其他的园林要素共同构成的为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方式上,园林植物都表现出空间景色的特色和风格。城市人口相对密集,人们呼吸与工业生产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交通工具的使用排放了大量的氮氧化物等各种污染物,城市空气污染十分严重。因此可以通过利用植物吸收某些特定污染物的能力,能有效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并改善空气质量。

  2.2顺应地势,割划空间

  相应的植物空间规划中,我们主要就是要顺应地形,根据地形的特点进行相应的配置,将城市的水源和规划进行有效的设计,提高相应的变化的规律,同时还要满足人们的欣赏的要求,对于城市的地形规律也不能全面保存,也不能过分的'进行设计,主要就是要保证景物与地形更好的融合。现代园林空间的设计主要就是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出发,更好的提高园林的植物与自然相融合,对于植物的多样性也是十分的重要,配置的时候要根据景物的特点,空间的大小进行设计,保证人们生活的质量。

  2.3模拟群落结构安全保护

  园林植物配置的空间无论是从平面还是立体面看,都要根据植物的形态和高低以及大小等性质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根据植物的绿叶、色彩和质地进行了解,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群体的配置要充分发挥不同园林植物的个性特色,有效的突出主题,在园林植物绿化建设中既要开朗中有封闭,还要以无形之虚造有形,体现自然的环境之美。植物对城市绿化建设中讲求林冠线和曲折回荡的林缘线,植物的空间设计主要就是根据植物的特点进行,对于平直弯曲的植物进行有效的规划,更好的保护环境,在对道路的配置的时候要以整齐为美,同时风景也就要以自然唯美,对于一些相应的开阔的地方要更好的满足人们的视野,还要讲究其风韵之美,对于一些弯曲的植物进行景观的设计的时候,我们要保证植物的使用的价值,对于固态建筑的设计的时候,也就要根据植物四季的变化,让其四季都具有美感,让生活更加自然和谐。

  3生态园林建设中园林植物的应用

  3.1彩叶植物的应用

  园林植物建设是对园林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考查。园林植物建设中,彩叶植物因在生长季节内能呈现出鲜艳的色彩而备受人们的欢迎,彩叶植物具有成景快、栽培容易、观赏期长等特点,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2地被植物的应用

  所谓地被植物也就是指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大面积的裸露在地表,生长在阴湿的树林和树林孔隙之间。比如人们生活中最为熟悉的草坪和草本花卉植物。地被植物能可以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同时还可以减少城市灰尘的污染,净化空气减少城市噪音,对于环境保护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

  3.3攀缘植物的应用

  在对园林设计中,更好的保护环境主要就是要根据园林的特征来选择植物,更好的运用较少的面积提高巨大的绿化作用,所以我们这时候要充分的利用攀缘植物进行垂直绿化是拓展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量、提高整体绿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如爬山虎的作用主要是绿化,尤其是垂直绿化,同时还有吸附灰尘、净化空气、减缓墙体表面风化、降低噪声污染、降低楼房室内温度、增加湿度等许多优点,而且对被吸附物没什么伤害。

  3.4竹类植物的应用

  我国很早之前也就具有“竹子王国”的称号,相应的种类十分多,分布的地区也是十分的广泛,我国具有历史悠久的竹子文化,所以园林设计的时候要更好的运用竹子的优点,根据相应的地址的特色,对竹子进行有效的设计。竹子具有形态美和风格美的特点,而且竹子生长快,成材早,一次栽植成功就永续利用,对于竹子的生长具有个很好的适应性,能很好的使应环境,同时对于竹子的枝叶茂盛,根系发达,竹鞭纵横交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土防冲,防风减灾等良好功能,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起到很好的作用。

  4结束语

  园林植物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十分重要,选择适合的植物,结合地质的远近,对园林进行设计。生态化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和城市功能也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居民的关注。园林设计师应有较全面的修养,坚持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才能高起点、大视野、全方位地把握生态园林的建设,从而营造健康、美观、和谐的城市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交通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高速公路应运而生。由此可见,高速公路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它是国家繁荣经济进步的标志。然而,高速公路的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在这种大环境下,如何加强高速公路建设,并保护环境,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我们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1.建设高速公路对环境的影响

  建设高速公路可能会对高速公路沿线的社会结构产生影响,甚至还有可能给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破坏。具体来说,建设高速公路的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速公路的建设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想要建设高速公路势必会导致部分居民拆迁,而拆迁活动的产生,则可能对居民原有的联系交往方式产生影响。不仅如此高速公路的建设还可能破坏历史和文化遗迹,给自然景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是一个面积辽阔的国家,各地区拥有自身独有的自然景观,而高速公路的建设很有可能破坏这些自然景观。高速公路的建设也会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促进人员流动,实现物资的快速运输,并实现城乡一体化。

  (2)大量土地资源被占用。建设高速公路,扩大高速公路的服务范围势必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然而众所周知,土地资源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建设高速公路势必会减少耕地和林地,导致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甚至还会加剧我国长期以来人多地少的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3)水土流失严重。建设高速公路所必要的工作就是挖土时的爆破、采石,等等。这些工作对土壤结构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它有可能降低土壤的抗事能力,甚至加剧水土流失。除此之外,在建设高速公路的时候,如果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在遇到雨水天气下,就会产生更为严重的水土流失。

  (4)导致严重的噪声污染。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噪声是主要污染物之一。在建设高速公路的时候,往往需要运用挖掘机、平地机等各种机器,而这些机器在施工过程中也会发出大量的噪声,给就近的居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还会降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导致神经系统发生紊乱,引出相关病症。

  2.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在建设高速公路的过程中,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建设是相关高速公路建设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加强环境保护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实现前期设计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高速公路前期设计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是指在环境工程的`实施必须在公路建设的各个阶段,例如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等等。在设计公路的时候,公路线路应当尽可能的避免那些环境薄弱点,还应当尽可能的做到不要在文物保护区设置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设计应当在所有规范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尽可能的保护环境,避免出现环境破坏,做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在一起。(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往往跟随着较为完备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保护法落实得并不到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工程造价过高,投资规模过小等原因,这也是难以将环境保护与高速公路建设结合在一起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有必要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等条款列入的合同当中,将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责任到人,实现对环境保护的严格监管。(3)加强对噪声的防治。首先,在建设高速公路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那些远离居民区的地方。其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有效避免夜间施工和运输,并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应的装置来控制噪声。最后,在高速公路建设地区设置遮蔽物,有效阻隔噪声的传播。(4)建设大量的绿化工程。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建设大量的绿化工程,能够有效改变道路的景观,实现环境的美化、空气的净化。但值得注意的是,建设绿化工程必须有一个总体规划,应当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在认真研究线路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将高速公路建设融入到自然环境当中,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的特点,确定绿化现象。(5)防治大气污染。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粉尘,对于这些粉尘我们可以通过硬化施工便道的方式来解决。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施工现场洒水来减少粉尘对大气的污染。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的大气污染应当与相关标准所契合,对于那些严重超标的机动车,相关部门可以要求车主,限期整改,还可以发明一些新型能源汽车,例如太阳能汽车和电动汽车,等等。从而加强对环境得保护。

  3.结论

  对于我国来说,环境保护问题可谓是一项永恒的话题。我们在实现环境保护的同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关注环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于那些污染环境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做到防治结合。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相关文章: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06-08

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08-05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论文08-19

国外生态环境保护论文04-07

谈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论文02-20

生态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论文08-19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合集15篇】06-08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共15篇06-08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范例[15篇]06-08

检察机关保护下的生态环境保护论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