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试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中专题数据库之建设
摘 要 分析了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依托于地方文献保障系统的必要性,提出图书馆应转变观念,组建跨行业、跨系统的数据库联合开发机构。并探讨了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地方文献保障系统 数据库 调控机构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既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又是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公共图书馆要使自己的信息产品在互联网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开发馆藏特色资源,深入挖掘地方文献,建立具有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的文献资源信息库,并改进服务方式,增加服务项目和品种.满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数量庞大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地方文献,是国家文献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全国各地图书馆收藏的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料数字化,建成各种专题数据库,与国家图书馆数字化文献系统一起在互联网络中形成完整的中国数字图书馆。通过互联网络向世界展示,才有利于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1 “地方文献保障系统”概念的引入
地方文献本着为地区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服务的原则,其收藏的数量和质量在读者服务过程中起着决定性因素。同时,地方文献信息是网络信息惟一性资源的主体,所以,地方文献数据库在社会信息网络中同样也是独一无二的。正因为此,地方文献数据库在网络信息数据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李岚清副总理曾明确指出:“要更新图书馆观念,利用现代信息网技术,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彻底摒弃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保守主义、本位主义思想,提倡全局观念、资源观念、合作观念、双赢观念、投入产出观念、创新观念和服务观念,从建设战略资源的高度,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及特色,搞好我们的文献信息资源整体建设,通过宣传、报道、学习、研究等各种手段把上述全新理念内化为所有图书馆人的共识,在此基础上牢固树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观念。在此新认识的基础上,公共图书馆在充分利用国家文献保障体系的前提下.应建立一套适合本地区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它不仅包括图书馆,而应该是整个地区地方文献收藏单位的联合体;既能满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可成为国家文献保障体系的一个子系统
笔者认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是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物质保障”。而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前提条件是组建一个本地区跨系统、跨行业的高层次的地方文献宏观调控机构(即本地区地方文献的主要收藏单位。甚至个人),统筹、规划、协调组织本地区地方文献收藏以及开发利用工作。由于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在地方文献的收藏数量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该机构应以其作为牵头者,联合各区、县图书馆,尤其要联合当地的档案馆、党政机关、学术机构和社会团体的文献信息中心。因为这些单位所拥有的地方文献大多是内部出版物。非公开发行,这部分文献恰恰又是公共图书馆所缺藏的。因此,多家联合,既可以保证数据库的文献信息资源.又可以节约各家“单干”的费用。
这个调控机构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出数据库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重点,对数据库立项做出决策,避免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
(2)完善、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推动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由于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要依靠众多单位的合作,为保证数据库的制作质量和查询效果。以便于数据的交换和共享,统一标准便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3)选择一个成熟的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要配备完善的索引,包括篇名索引、主题词或关键词索引、分类索引、著者索引、地名索引等,索引要功能完备、操作简单、提供多途径的检索方法。
(4)根据数据库选题的内容,针对各成员单位不同的收藏特点,充分利用其各自的文献资源优势,合理、恰当地分配工作内容,对建库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以保证数据库的质量。
(5)指定某个成员单位(如省市级公共图书馆)为中心管理机构,负责数据的整合、加工、规范以至最终完成数据库的制作工作,并负责数据库的网上发布、数据更新、技术维护等日常管理工作。
2 专题数据库规划的构思
针对地方文献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特点,在开展地方文献信息数字化时.应选择自身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比较高的地方文献,建设信息型数据库,包括书目数据库(即本地区地方文献联合目录)、索引数据库、文摘或提要型数据库以及全文数据库。笔者认为。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应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既要根据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兼顾保存历史文化遗产,还应考虑面向全国和全球的传播意义。分期分批地建设一批宣传本地区并能够引起广泛社会影响以及经济效益好的专题数据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从历史的角度,本着继承和发扬本地区灿烂文化的原则建设以下数据库:
●地方志数据库。包括本地区历代史志和各类专业志的专题数据库。
●本地人物数据库。包括本地有影响的历代和现代的人物及其研究成果。例如天津图书馆所建立的“津门群星”人物库.对收录的每位名人都编辑了全文人物小传。
●古籍数据库。包括本地区全部古籍地方文献的专题数据库。由于古籍一般年代久远,版本珍贵,不便于实物查阅。应通过光电扫描技术建立全文数据库。
●照片数据库。作为历史瞬间的记录、时代的缩影,照片资料是研究地方史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尤其老照片,是不可再生的。应根据照片内容建立不同专题的数据库。
●家谱数据库。家谱是一个地区古老的文化遗产。是地方文献重要的组成部分。应根据需要建立全文数据库。
● 民俗风物数据库。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各地区的生活习俗各异,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情文化。这些独有的地域特色,恰恰符合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建库原则。
(2)从现实的角度,本着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原则,建设若干数据库:
●地方法规数据库。随着我国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及大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地方法规已成为地方文献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该数据库应采取全文形式。并附加相关法律服务机构名录。方便读者进行相关咨询。
●行业信息数据库。包括本地区各行各业,特别是支柱性行业的发展动态、趋势、市场、投资等方面的信息以及各类研究报告,为政府决策和各类用户提供必要的参考。
●名优产品数据库。就是把本地区出产的、具有相当规模和行业优势的工农业产品作为信息资源。加以收集、整理和开发而成的数据库。利用多媒体技术。最大限度地揭示产品信息的内容,包括产品外形(图或动画),与产品有关的文字描述,产量、价格和库存的动态情况,生产者的背景资料以及使用者的情况。并且.通过网络与生产者建立联系,及时更新动态信息,便于读者全方位检索,在生产者与用户间筑起一条沟通的桥梁。
●企业名录数据库。包括本地注册的各类企业的名称、产品介绍、联系方式等。随着经济的发展,数据库应是动态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的。
●旅游资源数据库。以发展本地旅游经济为目的,宣传本地旅游区,挖掘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天津旅游”数据库,就是一个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专题数据库。
●综合数据库。关于本地区历史、人文、现状等方面综合类数据库。如天津图书馆开发的“文化讲座”、“名人故居”等数据库,内容涉及天津历史沿革、民俗、建筑特色、名人轶事等,为读者提供百科性的检索服务。
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性能,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对已成体系的静态的历史资料,如图片、拓本、手稿、票据、画片等,应利用数码摄影或扫描录入的方式建库。以保存文献资料的原形传真;对不断产生、发展变化的动态的现实资料,如录音、录像等,应利用相应的数字化软件工具把它们转换成数码格式输入数据库。
总之,在地方文献保障系统框架下,以本地中心公共图书馆为核心。联合各个地方文献收藏单位,共同建设开放型的地方文献数据库,为地方文献的拥有者和使用者提供一个地方文献信息检索、交流与交换的平台,从而改变以往数据库建设中各自为政的局面,使之走上“共建、共知、共享”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胡长锋.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建设构想.宁波大学学报,2002(2)
2 高坤育.地方多媒体文献资源库建设.情报探索,2002(4)
3 邓晓辉.谈网络环境下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图书馆学研究,2001(1)
(张岩 天津图书馆历史文献部馆员)
〔出处〕 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5年第1期
【试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中专题数据库之建设】相关文章:
地方文献古籍书目数据库之建设08-09
建设地方文献专题讲座08-09
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初探08-09
惠州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08-09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探讨08-09
试论地方文献书目08-09
试论地方文献的特点08-09
关于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思考08-09
试论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的关系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