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初中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时间:2024-07-20 15:33:14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论文(经典15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语文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论文(经典15篇)

初中语文论文1

  初中语文有效课堂之探索

  语文素养是人才综合素质中最基本的体现,初中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它担负着承前(小学阶段)启后(高中、大学阶段)的重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其他学科乃至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课堂是真正上好语文课的地方,有效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

  一、语文课程改革的回顾

  曾经有无数有识之士,举起课程改革的大旗,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发起挑战,对陈旧的教材提出质疑。他们用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语文教坛百花齐放、流派纷呈。这一批批专家、学者和一线的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摸索前进,为语文教学质量注入了活力。

  当我们回首清点教学成果时,仍感觉到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少初中毕业生的语文素质依然很低,有些甚至听不明、道不白、读不通,写字则不成形、文则不成体。就算是语文科的“高才生”,也只不过是解题的“高手”,却不能很好地与他人交流,不能流畅地朗读文章,不能用文字恰到好处地表情达意,出现了知识与能力的错裂。这充分地暴露了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的反思。目前,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又在努力追求更加务实高效的“有效课堂教学”。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提出及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主要是鲍里奇基提出的一项教学实验,他的专著《有效教学方法》于20xx年由江苏一家出版社翻译出版,其“有效”主要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课堂有效教学指什么呢t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认为:课堂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在笔者看来,有效课堂简而言之,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无限发展,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应立足课堂一方土,在课堂上施展才华。

  三、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

  近两年来,笔者在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贯彻落实新的语文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创设了以下五个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效益。

  (1)用激情导入作为引导学生起航的动力。通过有效进入课堂学习情景,唤起学生的知识记忆,为引入新课和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体系做好铺垫,准确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或转换点,快速、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学习。例如:我在上《藤野先生》时,是这样导的:同学们,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去走进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通过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旺盛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常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导入新课,如:故事导入、比喻导入、意境导入、引用导入、演示导入等等,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用导学提纲为自主学习领航。导学提纲要与教学目标吻合,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订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无论是目标的数量、目标的难度都要仔细斟酌,不能根据教师个人的偏好,任意地制订教学目标,那样是缺乏课程意识、“生本”意识的表现,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语文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再以《藤野先生》为例,我在导学提纲中,设计了这样一项环节:请采用条读方式阅读有关藤野先生的内容,以“藤野先生是一个……的人”的形式组织语句,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结果学生积极思考,纷纷举手发言。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读和说的能力得到了极好的训练、提高,达到了预期效果。

  (3)用互动探究激起智慧的浪花为质疑、释疑推渡助澜。我在课堂上十分注重对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的诱导,通过师生交流互动、生生之间的邻桌互动和小组互动激起智慧的浪花。例如:我在上《社戏》时,有位学生提出质疑:鲁迅被誉为一代文豪,可我从这篇文章里并没有读出什么特别的“美点”呀?我对学生这种大胆挑战权威的勇气给予肯定,同时也因势利导通过互动方式带领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美点追踪”。通过合作探究,各小组有了精彩的发言。他们分别从“景美”“情美”“人性美”“童趣美”等角度挖掘。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在交流、合作中感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感受到老师在注视着自己,没有被忽视、冷落的感觉,每个学生的心灵充满被尊重的目光。这样的互动,培养了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4)用检测积累来评价收获。课堂上,设计适当的当堂训练,对学生新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检测,起到强化积累、巩固新知识的良好作用。这也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及时反馈,方便教师及时查缺补漏。

  (5)用评价、激励催生扬帆学海的激情。课堂上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心理环境,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他们更自信、更大胆地去质疑、去探讨、去畅谈感悟。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要求我们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立足课堂一方土,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不断探索科学、务实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去感受求知的成功与快乐。

初中语文论文2

  摘要: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以三维目标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有学者指出,教者有效、学者愉悦、发展满意,这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知识范围较广,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其有效性?笔者通过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更新阅读教学理念

  教师在设计本课教学目标时,往往会以教参或课件作为标准,却唯独忽略了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分析一篇课文,其关注点、教学点会有许多,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却不可能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时间内全部讲完,因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首先制定好本课教学目标,明确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达到的目标。如:朱自清散文《匆匆》,在这节课的学习中,笔者采取“以读为本,以写为辅”的教学方法,在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在读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感染,在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中,重点强调了“我们的日子是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问句,感悟作者朱自清笔下的时光“匆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首先,应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所需人才,将学生作为中心,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其次,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学生的性格、生活经历不同,其个性发展也大有不同,对于同一问题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应尊重并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再次,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对话,适当对学生加以引导、点拨,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后,阅读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语文源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生活实际中不断扩大自身知识储备量,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将目光放于长远,走近社会,融入生活,寻找与阅读学习相关的生活素材,从而激发阅读学习兴趣。

  二、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注重训练学生阅读能力

  (一)注重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的基础是学会朗读,语言是一门艺术,而朗读则是艺术和情感外在的表达,一篇语言多彩、词汇丰富的文章,如果只是默读、默看,就会失去其本来的情感表达层次,反之,以极富情感的语调来朗读,书本上的情感也就跟着灵活起来,语言也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阅读方法有多种,默读、齐读、教师引读、男生女生分角色读、自由朗读等,阅读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文本特定的内容和学习方式。俗话说,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生,但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是通过较长时间的反复而培养起来的,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①学会查阅工具书。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句子或字词,一些学生得过且过,或者是断章取义的理解,这都会导致阅读的偏差,查阅工具书,能帮助学生学到很多知识,养成动手学习的好习惯。②做好批注。对于一些重点词语、句子或者是不理解的字词、优美的句子,以做批注的形式标注出来,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言简意赅。③敢于质疑。书本并非绝对的权威,每个人对课文的理解各不相同,面对学生的质疑和询问,教师不可随意处之或敷衍了事,否则会打消学生积极性,应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耐心帮助学生解答疑问。

  (二)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学会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而写作则是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不断内化语言,并以此为依据学会仿写、扩写或者是续写,实现阅读教学的拓展。在为学生批阅作文时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较弱,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们没有把握好阅读学习,没有从中汲取语言文字养分,缺少优美、抒情语句的积累,读写迁移也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不仅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是极为有效的。

  (三)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设置问题,逐步、逐层的`引导学生思考。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根据课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以问题为引线,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一节新授课为例,在整体感知环节,笔者精心设计提纲挈领的一组问题:《北京的春节》中人们都有哪些活动?这些活动是老北京所特有的,那么,我们的年文化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学生们在阅读的同时,结合本地区年文化实际加以思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理清本文的线索、主题和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往往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旨的认知。

  (四)倡导个性化与自主性发展

  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多的是作为个性化和自主探究的个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阅读学习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对于学生的进步不吝啬赞美之词,对学生的缺点和失误,及时予以指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从自身的角度来解读阅读主题,鼓励学生多思考,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同时,将自身带入到情境之中,在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01):224.

  [2]孟平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58.

  [3]张大乾,韦爱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11):148-149.

初中语文论文3

  开设这门必修课的目的是要求语文教师具备语文教育理论并将其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但从全国各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目前状况来看,中学语文教学法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一方面,教学法课程直接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相结合,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教学法自身存在很多理由,例如,教学研究比较落后,教学配套硬件设施不齐全等理由,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深思以及探讨新型的教学模式,促使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一、综合多种教学法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建

  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学科定位是注重培养师范生语文教学的职业能力。当前,我国的大部分中教法的教学用书都是采用了中学语文教学法,但不同的教材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早期出版的教学法教材,重点定位于介绍系统性、完整性的学科理论,而最新出版的教材,重点则在于培养应用能力。如,王世堪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法》,该书将学习策略、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作为重点,同时还详细论述了语文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理论以及策略;武永明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论》一书则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课程标准、课程资源、教学基本原则、教学设计技能等方面。从教材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国内中教法教材将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以及技能作为改革的重点。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方式相结合

  大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必修课都是纯理论课,不需要模拟练习,也不需要实验,更不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然而中教法课程毕竟是一门应用实践课程,该课程要配备工作室,引导师范生进行模拟训练,提高他们的实际教学能力。与理科实践课相比较,中教法课程又有不同点。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教法课程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中学语文课程的历史沿革、课程性质与基本任务。从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方式这两个方面来讲,这两部分教学内容基本上采用了传统的做法,没有明显的差别,仅仅是在近几年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补充,采取了纯理论教学这一方式。

  其二,解读与使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解读课程标准的时候,要与具体的教学实例联系起来,让学生准确掌握语文课程标准的实际使用范围以及使用策略,并且语文课程标准还可以有效的指导语文教学活动。特别是要重视阅读20xx版、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通过阅读比较发现其中的修改部分,这些修改部分将语文教学的新动向充分反映出来。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将理论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分析教学实例作为辅助教学方式。

  其三,开发与利用中学语文的基本教学原则与课程资源。要想促使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语文教学目的以及语文教学规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在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矛盾时要按照语文教学原则来进行。语文教学原则成为语文教学中必需遵守的规则,并且该原则可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所以这一部分内容采取了纯理论的教学方式。

  三、课堂实训与课外实训相结合

  中教法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主要体现在将课堂实训与课外实训相结合,所有学科的`理论知识,都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技能。换句话来说,在中教法课程中,学生从心理、专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等方面得到提升并逐步转变为具备教学能力的语文教师。如果这一过程中没有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不管这些师范生具备多么深厚的理论知识,最终也不可能提高教学能力。所以教师要将学生组织起来大力开展实训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堂实训与课外实训充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教学计划。课堂实训是指在规定的学时内培训学生的教学能力。然而课外实训是指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学生课外时间来练习课堂实训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从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来看,由于每门课程的学时有限,无论任课教师还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都会承受巨大的压力:教师在课外会花费较多的时间来指导每一位学生;学生在课外也会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完成实训任务。当前,教育部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但这门课程的承载量有限,无法满足太多的要求,所以,设置有关中学语文教学的课程群,就应该发展成为改革的主要方向。

  综上所述,我们的探索以实践教学技能为基础,面向学校教学实际,切合新课程改革浪潮,立足于地方色彩,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创新中学语文教学法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改革与积极探索,推动建立起师范类课程新理论体系,培养师范生组织教学、开展科研活动的综合实践能力,从而促使“中学语文教学法”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初中语文论文4

  《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

  摘要:语文是初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占据了学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很难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占据更多的时间却不见好效果。而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如在教学中结合文献资料、将语文教学和现实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愿意去学习,带着兴趣去探索,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文献资料;结合现实;自主学习;巧妙应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不认真听讲或是不愿意完成作业的情况,教师往往将这些归咎于学生懒惰,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没有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意识。长此以往,在教学中很容易出现“填鸭式教学”的现象,学生在大量知识面前的状态是麻木的,真正能获得的也很少。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就要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实现高效率学习的目标。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将所学知识和文献资料结合

  语文是一门覆盖广、内容丰富的学科,我们所教授的知识并不是孤立单一的,大多时候都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或蕴涵了丰富的文学知识。将课本上的知识和这些文学知识结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对我们教学很有帮助。举个例子,例如,在学习《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时,可以带学生了解《孟子》一书,让学生知道《孟子》记录了孟子和其学生之间有关人性道德的讨论,和《论语》同属儒家经典。这样学生能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体会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再如,在学习《出师表》一文中,可以结合三国时期的背景向学生介绍本文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这样的文章并非空洞而生,而是源于真实的背景,有着深厚的情感,这样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同时也会主动接受,减少排斥心理。初中课本上的知识只是众多优秀文化中的一小部分,教师要善于以课本为窗户,结合窗外广袤的文化天地,让学生能够通过打开这扇窗而发现更多优秀的文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结合

  语文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学习它的最终目的也是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去。生活是语文的立足点,只有将语文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学生才会发现所学的知识一旦回归生活,便能顿时迸发出巨大的魅力,激发出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不应片面化或是功利化:不要把思维和教学局限在课堂上,不要把重点和关注集中在考试上。而是要注意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这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不可少的途径。例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不应只停留在对小资产阶级的批判上,而应该跳出特定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小人物命运的悲惨、无奈和尴尬,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审视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形成自己独到的思考。当今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运用,学生也在接触更多的信息和数据,他们需要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理智地判断和思考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拥有独立的思想。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让学生在写作时拥有足够的素材和判断能力,也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将语文知识和现实结合,让学生在探索中培养学习兴趣,有助于之后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如果学生需要教师时时帮助指导,那样他们很难拥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对获得的知识也不会有深刻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索,而探索不是盲目的,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思维,这就是所谓的“渔”。自主学习需要方法指导,例如,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就该让学生知道不可以上来就盲目阅读翻译,而应该大致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对文章的背景有所了解;接下来就要在通读文章中抓住重点的字词和句子,通过解释在意思上理解整篇文章;最后就是结合背景和文章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在这一系列步骤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逐渐自主学习文言文,同样的道理,把握了其他的学习方法,学生也可以自己去学习其他内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对所学知识理解深刻,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学生整体学习起到很大的帮助。

  四、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知识一旦被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继续深入理解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的兴趣。语文教学是一个不断教会学生运用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把所学到知识束之高阁,那样不仅会让学生感觉学习枯燥无味,最后也会收益不大,无法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知识的运用多种多样,具有实用性,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就可以在遇到相关文章的时候运用相关知识通读大意,有时候在生活中理解一些字词,避免尴尬。在生活中学生也能运用语文中学到的成语典故,这样既可以增长见识,同时也发现所学语文知识的巧妙,方便学生带着兴趣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探索。积累下来的诗词知识可以帮助学生鉴赏对联等,在鉴赏中更灵活地运用相关对仗知识。这样,才能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初中语文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兴趣,采取多种方法来不断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带着好奇的心理投入到初中语文学习中,以崭新的状态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能够对知识加以运用,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初中语文论文5

  摘要:

  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当中的渗透,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技术途径,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所以在如今的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当中,我们应当加强对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以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发展。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首先简单分析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然后主要对信息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在初中教学课程体系当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对于学生的文化知识与素质能力全面、综合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价值。在当前,我们应当将信息化教学有效的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1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1.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只有让他们对教学产生主观兴趣,才能使他们百分之百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很难单单凭借教材课本就吸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而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具有非常新颖的形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显著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1.2降低教学的抽象性

  初中学生依然更倾向于形象思维,在抽象思维方面的能力还较差,所以如果教学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话,就会使他们难以理解和掌握,降低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信息化技术具有非常强的编辑和演示能力,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通过形象而趣味的方式将其展示出来,从而降低其抽想性,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

  1.3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下,学生显得较为被动,主体性体现不足,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发挥,这其实就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并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当前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性体现与主观能动性发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和认知发展规律,有效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2信息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利用信息化教学进行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起始环节,对整堂课的教学氛围、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影响都非常大,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课堂导入,通过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非常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一来,课堂氛围就会变得非常活跃,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会明显的提升。利用信息化教学进行课堂导入,可以轻松实现这样的.效果[2]。

  2.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

  和初中数学等学科相比,初中语文的抽象性虽然更低,但有时候依然需要有情景的支持,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理解教学,产生自己的主观体验和主观认识[3]。在传统的教学技术、条件之下,教师想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是较为困难的,不论是道具的准备还是背景的设置都非常费时间、费成本,甚至可能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进度,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则能轻松地为学生创设出教学情景。例如,在《苏州园林》这一课的教学当中,单纯通过文字很难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苏州园林的美,这会让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停留在表层,并不能产生深层次的情感。如果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苏州园林的美景短篇,就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苏州园林的美,并产生对文章的情感认同,这更有利于学生的审美和思想情感发展。

  2.3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当前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发挥,但在传统的环境、条件之下,学生的信息接触有限,很难真正地实现自主学习。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教师则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巩固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社戏》、《安塞腰鼓》等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去自己认识这些传统艺术,了解它们的表现形式,感受其所蕴含的情感和民俗风貌,产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认识,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更加有益。

  3结语

  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信息化教学具有很多突出的优势,所以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加强对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使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军,薛新国.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实践和探索[J].学周刊,20xx,(20):132-133.

  [2]况荣梅.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xx,(8):48-49.

  [3]曾慧.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xx,(S2):92-93.

初中语文论文6

  摘要:在我国的初中语文教育当中,要想开展更加有效率的初中语文课堂,那么首先应该设立以学生为主的课程,其次要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式,从而帮助初中学生们进行全面的发展。所以说,在初中的语文课堂当中,合理的运用因材施教是能够大大的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因材施教

  在目前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当中,要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就必须要跟随我国教育的潮流,并且时刻的关注教育的发展进程,此外,还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正确的分析,最终发挥出初中学生的教学特性。在实际的素质教育当中,因材施教的同时不断地提升自己,以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品质。

  一、因材施教的含义

  (一)因材施教的主要意义

  在每个初中的班级当中,学生的平均数量一般都是五十人上下,然而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都是不同的,因此,每名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程度也是高低不一的,如果进行大众化的统一教学,那么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说,因材施教是解决目前这种教学现状最好的方式,教师们可以针对每名学生的现实状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教学的内容,教师们也将课程分为难度高低不同的测试,让学生们针对自身的情况去选择符合自身学习能力测试题,这样的做法能够使得那些学习成绩差以及不愿意学习的孩子们塑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这些学习差的学生们也不会感到有跟不上学习脚步的感觉,这样符合学生学习状况的难度,可以让学生们更加产生自信,继而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能够更加努力奋进,最终起到带动全班学习状态,营造班级良好学习风气的作用。

  (二)因材施教的'主要实施手段

  自古代的教育模式以来,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已经认识到了因材施教的意义了。现如今我国素质教育开展之前,由于课程的需要,教师们进行教育的同时必须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由于在初中的班级当中,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很多,因此,教师们很难在学生数量居多的情况下采取因材施教,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必须要得到重视。在初中的教学当中,无论是那门科目,教学的主体都是学生们。然而初中的语文素质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在实际的因材施教的课堂当中,教师首先应该对每名学生的问题进行课前的了解及分析,充分的了解每名学生的差异性。最后教师要对每名学生正确进行对待和重视。这样在因材施教教学模式开展的时候,就不会出现由于每名学生的情况不同而产生教学效率高低不一的情况发生。在注重学生个别的学习差异性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整体教学的发展,才进行因材施教的时候,首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集体的力量,虽说因材施教的重点主要是针对每名学生所作出的教育方法,然而,在学校的班级的当中,终归还是一个整体,因此,在初中的语文素质教育中,还是要提别的关注班集体的力量的。

  二、因材施教的实际应用

  (一)对学生的水平进行分层

  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分层,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通过根据学生自身的智力水平。将学生们分为三个教学层。其中,第一个教学层为优等生的教学层,在分层的时候,一般将学习成绩好,而且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高且热爱学习的学生分到这里。第二层,则是一些成绩相对来讲不是特别优秀的学生们,这一层的学生热爱学习,但是天赋有限,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还是不够。我们将这类学生划分到第二层当中,第三层,就是学习成绩差,而且缺少学习兴趣,没有认真学习态度的学生了,我们将这类学生划分到第三层当中,通过以上的分层,我们可以将整个班级的学生们划分为三个学习层,通过这样的三个层面,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出班级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水平能力等等。

  (二)针对每名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通过以上的分层,我们就可以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了。那么具体的方案如下。①在针对第一层的学生们进行因材施教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手段,所谓引导式的教学手段,就是利用抛砖引玉的教学方式,抛给学生们一个问题点,然而让学生们针对这个问题点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进而让第一层的学生们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加之第一层的学生们学习非常有自觉性,所以说这样的方法再好不过。②对于第二层的学生们,教师们可以采取一些针对式教学,因为第二类的学生们有着学习的上进心,但是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等没有第一层学生那么强,所以说,教师就应该针对这一弊端,进行有所针对性的教学,譬如说,有个别的学生对一个知识点研究好久也没有头绪,这个时候,就可以去给予学生们讲解。此外,针对这一层的学生们,教师要多加了解学生们的真实状况,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现学生们学习的瓶颈,从而做出解决的方法。③对于最后一层的学生,教师们可以采用诱导式的教学手段,由于这一层的学生们没有学习兴趣,因此对于学习也没有太多的积极性,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通过其他的方式去诱使学生们对语文课堂产生兴趣,譬如说,在课堂上曾添一些小活动,创设一些课堂的互动环节等等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的帮助第三层的学生们提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当中,要想更好地利用好因材施教式的教育方法,那么就必须要掌握好以上几点,这样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因材施教式教学方法的作用,最后总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慧颖.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xx(16).

  [2]黄承军.孔子的因材施教与语文素质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xx.

  [3]王翠萍.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xx(14).

初中语文论文7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好处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充当灌输知识点的灌输者,然而学生多处于接受者,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说什么学生便记什么,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觉得很枯燥,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学生会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学生会主动展开相应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二)构建了开放、活泼的课程体系

  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程应当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尽量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可以就一篇文章延伸,让学生不仅掌握课堂知识还可以将其拓展到网络上,社会上,生活中,当学生回归到生活中时,学生会从生活中去学习,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学生会觉得知识无处不在,只要你有心,只要你想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多向性思维,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二、多媒体的运用易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在学习新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方便记忆,如:在学生学习初二《蜡烛》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蜡烛的图片,蜡烛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情境中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将黑暗中的蜡烛与我们过生日时的蜡烛,还有亲人逝世时的蜡烛,通过图片或者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同时还可以配一些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场景去感受,去了解蜡烛所代表的不同的寓意,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更加方便记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也会印象深刻,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对课文进行朗读,将课文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面前,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尽情地想象,畅游在想象的大海中,探索蜡烛除了教师所播放出来的寓意之外还有哪些其他的寓意呢?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小组中的每一位同学都要发言,最终讨论得出答案,并派代表向教师进行汇报本小组的'最终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景教学会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记忆犹新。

  三、借助多媒体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有很大的作用,其中最大的作用就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并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一些技术,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对文章的意境进行相应的了解,学生在脑海中会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会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机的链接,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将学生的视、听觉同时调动起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以前无法感知的东西。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多媒体上播放的东西,学生会很容易掌握知识点,加深学生的记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也不会再有枯燥乏味的感觉了,而且还能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四、结语

  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同时还可以节省教师备课的时间和教学用具相互转换的时间,教师可以图文并茂的对学生进行讲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使学生的智力、能力以及信息量得到提升。

初中语文论文8

  一、根据作品的体裁风格来选择教学内容

  现代文学作品都具有一定的风格和体裁。体裁是文学作品整体的特征表现,既包含了表面的文本因素,也包含了内在的社会因素。从表面来看,作品的表达方法、文章结构、形态格式以及题材性质等不同,现代文学作品可以划分为散文、诗歌、剧本和小说四类。初中阶段,我们不需要深入研究体裁的历史过程和时代特点,但需要从“言”“象”“意”等角度去研究作品的言语系统。“言”要看文本的叙事、说理、写物和抒情形式;“象”是在特定的文本语言中所表现出的意境、意象、典型等融合状态;“意”是读者在认识和体会“象”过程中的内心所感。从深层分析,文本作者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在文本中所反映出来的气质、思想、情感、审美以及创造力等方面也不同。初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可以根据四类不同的文体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比如在剧本教学内容选择上,就应该侧重于台词、人物对话、人物形象构造和多角度写法等方面。

  二、根据文本的教学功能来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通常可以通过分析语文教材来确定教学功能。语文教材包含了文本的三种教学功能,即定篇、知识和活动。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能够分为定篇教、知识教和活动教,定篇教就是“教课文”,知识教和活动教就是“用课文教”。一方面,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如《背影》《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等。学生通过欣赏作品,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学会从不同角度审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一定要注重作品语言艺术的挖掘,要正确认识选文的权威解说,不可随意发挥,要加深学生对作品的领会。另一方面,教师要达到用课文教的目的,真正让学生“会学”。初中教材除了“定篇”课文以外,其余的都是属于“用课文教”。比如《威尼斯商人》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戏剧人物角色,从而体会和感受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根据文本的阅读方式来选择教学内容

  阅读方式也可以称为阅读取向,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取向来选择教学内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方式主要有鉴赏和解读两种,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形成新的知识和经验,增强审美能力。所谓“鉴赏”的阅读方式,其教学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感受,形成一定的理解思维和评价思想。当学生读完作品后,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说一说“感受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等,让学生充分完成对作品的语言、意象、意境的鉴赏。所谓“解读”的阅读方式,需要学生对作品的世界、作者、文本、读者等进行分析,认清作者和世界、作品和读者的关系,明白作品都写了什么,对作者的情感进行体会,最终形成自己的见解。

  四、根据课文的价值取向来选择教学内容

  一方面,根据课文本身的核心价值来选择教学内容。核心价值是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本文中的呈现,它往往能够引起社会大众的情感共鸣,从而促进读者价值观的改变和情感升华。另一方面,根据教材编者对课文的价值定位来选择教学内容。价值定位是看课文对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作用,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情况,会受到初中语文新课标的限制。教师要根据教材编者安排课文的教学价值意图,根据不同的生活主题单元来确定教学内容。当前,许多公开示范课都是针对课文的价值取向来选择教学内容。

  五、根据教师的教学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

  一是要看教师想教什么。语文教师首先要研究清楚课文内容,对课文里的字词句能够进行正确的认读和解释,要对文本体裁、构思、行文、主体、背景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教师能够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二是要看学生能学什么。教师要正视学情,应该从教育学、心理学等角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不能出现“盲学盲教”现象。阅读教学应该是一种对话性质的教学,学生需要同文本中的世界、作者情感等进行对话。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进行有选择的讲解,对于能理解的不需要教,对于不能理解且需要理解的要详细教,这样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就能够很快确定下来。

初中语文论文9

  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将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广大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教学实践改革中适时正确引导,不断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首先从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再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然后要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创设语文实践天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无缝式”互动教学,从而实现对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有些语文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照本宣科,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有个性的学生不能积极看待,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能力的修养,使自己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的教学中,要突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参与意识、探索精神、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创设氛围。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视作课堂上的“导演”,由原先的演绎知识的“演员”转变为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导演”,要对知识的重、难点和来龙去脉吃深吃透,并要摸清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其思想的差异性,恰到好处地兼顾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接受能力,让课堂的每个“演员”开动脑筋,主动表演。并且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感悟,去思考,去钻研,去实践,探索知识的奥秘。对于学生的见解和看法,不要马上给予肯定或否定,以免挫伤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情绪,也不要在学生答案不着边际时出面代理,而要适当地鼓励、启发、引导,让学生品尝找出正确答案的愉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创设语文实践天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创新教育的培养贯穿于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学应变传统的概念化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为实践性教学。如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将其改编,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个个都积极地研究教材、把握剧本,都真正成了剧中人,想过把“演员”瘾,这样也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突破了课堂教学空间,为学生开创了语文实践天地。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无缝式”[3]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及教育机构引进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课堂授课效率,如果能引入一些新技术、新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无缝式”互动,则一方面解决了互动与教学进度的平衡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不完全”互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阶段的互动式教学工具主要有“电子白板”和“抢答系统”两类产品。“电子白板”全名为“多功能交互电子白板”,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把许多宏观、微观的景象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带给他们非常直观的视觉感受,使得学生的体验更直接,感受真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传统授课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另外,抢答系统是基于无线通讯技术的互动教学产品,通过现有的多媒体教室进行互动问答,随堂测验等活动,能够将课堂上每个成员的情况及时反映到这个系统中来,学生可以通过自已手中的遥控器来查看自己的答题情况等。互动教学系统的广泛应用,将解决课堂教学的一系列难题,将为教学提升授课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卓有成效的、积极的作用。

  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初中语文教学要立足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技巧,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训练,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进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陈宏伟.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9:3-4.

  [2]张本根.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xx,6:14.

  [3]孔令文,吴恺,耿骞.精细控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0%[J].中国教育网络,20xx,4:62-63.

初中语文论文10

  初中是学生开始对事物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以及开始与自己的理解的重要时期,因此,对于我国而言语文在初中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将素质教育与课文内容的传授有机结合,重视方法和过程,而并非只求良好成绩这个结果;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兴趣、本身能力以及相对的人生经历等,从而获得一个较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改变传统管理中与发展不相符的部分,积极采用多样的、主动的管理方式。其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是一个良好的机遇,但同样面临着一些不可避免的挑战。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析总结,找出主要问题所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详实的策略,从而保证在新课程这一新环境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更进一步。

  一、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初中语文课堂管理所采用的仍是传统模式

  我国各初中现在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道德、能力、体育方面的考察力度,这是我国传统管理模式的特征,而初中语文课堂管理模式也是如此。其造成的主要后果就是无法与时代发展的.脚步一致,而致使初中语文教育无法正常得到展开,无法取得相应的预期结果;学生课堂效率低,对于语文的兴趣不浓,这对于我国而言是严重的一个现象;教师教课内容乏味以及管理实施力度不强,因此,其的发展较为缓慢,易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对于我国稳定的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教师对于语文课堂的管理认识错误

  教师对于语文课堂的管理缺乏详细的了解,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对此进行看待,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认识,认为课堂管理是一项教师完全控制的模式,而其主要作用是使教师上课时受到的干扰减少,保证上课的顺利进展,而没有考虑具体的效果,这种错误的概念导致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管理的发展受到进一步的约束和限制。

  3.初中语文课堂管理的形式单一以及课堂环境欠缺

  初中语文课堂管理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即教师对于课堂的控制时间过长以及控制过度,采用完全强制性的管理,教师完全处于主导地位,这会使得学生的自由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造成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骤减。这对于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判断的初中生而言,易产生语文课乃至中国文化较为无聊的观念,这对于我国的文化传播以及继承都极为不利。

  二、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管理发展的对策

  1.宣传新课程管理模式,推广其使用范围

  对新课程下的新型管理模式进行宣传,主要宣传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其主要的应用方式,使各学校对此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要明白初中语文课堂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否则无法得到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会下降,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不到及时的提高,最后容易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对此有了全面的认识后,各初中会对此引起重视,从而达到新管理模式的广泛使用,从而到达所期望的目标。

  2.改变教师的认识和观念,制定相关的规定

  教师需要对此进行一个全面的认识,学校需要要求教师及时补充相关知识,对此进行及时的了解,同时尽快改进自身的管理模式。学校也需制定相关的规定,主要是对教师在语文课授业中的学生反馈情况,对学生进行较为灵活的测试,其中不单单包括书本的知识,还应包括对教师平时的教课进行突击检查等进行全面的评分,最后根据评分的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改正措施。如出现学生满意度低,授课管理中绝对掌控等情况则进行相应的知识普及以及一定的培训,从而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能够向前进一大步。

  3.针对具体课堂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善

  通过对初中生的兴趣、能力、经验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制定符合学生需求,有利于课堂氛围,以及有利于教师教学进展和质量保证的管理模式。根据学生的自控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适当程度的降低教师的管理力度,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乐趣有所上升,以及课堂氛围进一步活跃。新课程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其与传统的管理模式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冲突,而也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大的舞台。只有合理科学的利用好这一次机会,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才能更进一步,从而使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更为稳定。

初中语文论文11

  1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法单一教学改革大潮更新了一些教师的教学思想。这些教师乐于去改革,去开拓,愿意成为现代技术应用的先驱。在学校的宣传下,一些教师开始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但是,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法较为单一,他们只意识到了多媒体可以呈现课件,没有开发多媒体的其他作用。这些教师将课本内容搬到课件中,让传统课堂中学生与课本的互动,变成现代课堂中学生与课件的互动。这样单一的应用方法影响了现代教育技术积极作用的发挥。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装备不足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现代化,需要得到技术上的支持。现在学校的教学硬件配置水平明显提高,教师可以自由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但是,仍有一部分学校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教学设备更新与升级的重要性,造成学校的现代化技术设备不足。学校只有关注教学现代化发展,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投资,才能给初中语文教学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

  2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策略分析

  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开动自己的脑筋,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意义的发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提高会直接作用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最好的动力,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积极份子的支撑。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很难将自己的注意力持久集中在学习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强大的综合性,可以对声音、图像与视频、动画与文字等进行综合处理,使其以灵活、巧妙的形式出现在学习面前。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去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利用丰富的方法提出课堂问题,为学生展示丰富的课文背景知识,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的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解《女娲补天》的时候,考虑到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女娲补天的过程,更加形象地理解神话故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奇幻的音乐以及相关动画,让学生深入到学习内容中去,为形象资源所吸引,在欣赏的过程中理解,促进教学效率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讲解一直是教师的教学难题。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会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思考如何向学生展示教学重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经常会产生教师启发无用、学生自主思考受阻的现象。这就使得教学重难点成为激发学生负面学习情感的教学内容。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去活化教学重难点,对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去感受文章中的难点,引导学生建立起全面的语文学习思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组织课堂互动,促进课堂活跃起来。如在讲解《小石潭记》这样的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相关画作,引导学生将文字与图画进行结合,去理解文章内容;更可以针对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感情,引导学生互动,在交流中去发现作者的喜与愁,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让教师有了更多可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方式。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其学习过程中得以发挥,是让学生明确自己主人翁地位的重要手段。学生不应当是学科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当成为学科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进行预习与了解,并制作符合他们自己审美的课件在课堂中进行展示。

  3结语

  综上所述,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引入课堂中,会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新时代下的初中语文教师要正确对待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新的教学工具与教学伙伴,通过正确地应用让其在课堂中发挥教学辅助作用。在教育事业发展的今天,正确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已经成为教师的基本技巧,也只有正确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促进初中语文学科改革。

初中语文论文12

  摘要:信息技术与教育紧密结合是教育现代化和教学革新的重要体现,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简要论述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技术运用措施

  多媒体教学以图像、文字、音频、视频等为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教学、学习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并伴随着现阶段“微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最终将打破传统教学的禁锢,突破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教学实现“以学生为根本核心、以建构主义为根本理念”的教学新模式。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将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以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以及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工作者不断实践验证得出的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都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为主动学习,从而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学、爱学、学好。因此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交互性运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具有个性化、分众性、交互性等特点,其交互性是指媒体与受众间信息传递的双向性,即受众对信息的反馈。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性作用,充分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教学、享受教学。

  (二)非线性运用:

  适应学生差异性需求多媒体技术的非线性运用最能体现的是超文本链接,这就满足了教学内容的不同层次划分,能够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需求,尤其在对教学设计问题情景时可以通过提出多个问题来让学生进行选择性回答,不仅能创造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还能让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以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突出教学难点

  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是现目前被广泛运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其主要通过运用音乐做背景、用视频导入课堂内容等方式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立体的感官来读取内容传递的信息,这种创设情境的应用在小说、诗歌、散文、歌剧的应用中尤为有效。比如,在学习曹操的《观沧海》一文时,在课前播放一段曹操观海即兴赋诗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聆听海水汹涌澎湃的声音、观看海水雄壮的画面来进入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之中,让学生与作者更能产生共鸣,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并有效突破教学的难点、重点和疑点。

  三、以多媒体技术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当今教育革新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引发学生思考,以此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不断拓展教学资源。比如,在学习《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课本的要求是让学生了解鲁智深的为人处世之本,因此在教学前期可以通过在网上截取若干关于鲁智深的小故事视频来播放给学生们看,让学生们在综合观看这些视频之后进行思考,并简要探讨“鲁智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这样的分析思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才能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注重与时俱进,巧妙运用多媒体来丰富教学资源、扩大教学容量,并且在顺应“微课程”教学理念的兴起下进一步推进教学实践的“微课程”开发和运用,充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涂建忠.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20xx(07X):113.

  [2]张凤娟.浅谈多媒体技术教学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J].课外阅读旬刊,20xx(2):95.

初中语文论文13

  摘要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是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课程整合,学习环境,教学模式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高速发展的时期,以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现代教育手段,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而且也影响着教育观念的变革。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感到信息技术对于语文学科来说,不是附带的,强加的,可有可无的,而是和语文学科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

  下面就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以供同行商榷。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计算机及网络不但能储存大量的语言文字材料,还可以随时检索和显示,利用信息平台,我们可以轻松地得到我们所需的任何一种像“大海捞针”一样的信息,提取量大,显示质量高,可使语文教学做到大容量。这样,就可把学生直接带进训练的语境中,让学生经受一定广度、深度和难度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敏捷、严谨、周密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习整合的模式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1、课文精读: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可用习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进行即时评价。

  2、主题性研读:主题式研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还可进行由“面”及“点”的选择性阅读。

  3、情境写作:多媒体电脑为作文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情境呈现讨论交流写作评价”是常用的教学流程。

  4、互动性写作:将“故事接龙”的样式放到网络上之后,其趣味性、发展的无限性以及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5、论辨性写作:将辩论赛搬到网上以文字形式来进行,这种短小然而针锋相对的写作使思维不断碰撞,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6、一体化写作:即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自主从网络上获取阅读材料,读后根据自己的选择和思索进行“吸收+创造”式的写作,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共同提高。

  7、听力训练:汉语亦应与外语一样进行听力训练。学生听取教师或同学或播放的有声资料,现场检测并由电脑作出即时评价。

  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变动时间跨度和环节,并不意味着某一节课一定要具备所有环节。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

  在学校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课题研究组全体同仁的共同研究下,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我们作了大量的尝试和实践活动。我认为主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直观激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为转化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图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死海不死》教学时,将搜集的死海图片与课文文本、课文朗读声音文件结合制作Flash朗读影片,随着课文朗读,适时展示死海的位置图、人浮在死海上不下沉的图片、奴隶们屡淹不死的图片、死海开发图。学生仿佛真的到了死海岸边,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不仅能够积极地读课文,而且能主动探求死海的成因。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制作死海形成过程动画,按步骤演示处于大裂谷中段的死海由于海水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形成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抽象的事理在几十秒的动画演示中变得直观可感,学生情绪高涨,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直观激趣主要适用于说明文教学,有时也可用于记叙文、文言文教学。

  (二)情境渲染

  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体会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切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是最好的办法。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一课时,为使学生能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读出诗歌的意蕴,我为学生播放了幻灯片,并配有贝多芬的《月光曲》,通过悠扬的旋律,美妙的画面,学生很快进入到了一个美好、有趣的“天上世界”,孩子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三)快速反馈

  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快速反馈、快速迁移,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和智能的发展。阅读能力需要通过阅读文段来检测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只需将要阅读的文段输入计算机(可用扫描仪,也可用汉字识别系统,或键盘输入),学生就可以翻阅答题了,45分钟,不仅完成新授任务,还能实现快速反馈,快速迁移,及时查漏补缺。复习课这种方法更受欢迎。

  (四)知识系统化

  语文教学虽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主要任务,教给学生系统化的语文知识也不可忽视。运用信息技术将零散分布在课本中的语文知识系统化表格化,非常有利于学生清晰的理解和把握。魏书生老师提到的语文知识树也可以做成课件,这也是信息技术与语文经典教学方法的整合。

  四、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思考

  在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中,不断受到观念的冲击、技术的阻碍,体验着探索的艰辛和创造的快乐,引发的思考是广泛而深入的,现择其要点言之:

  1、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必须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对教材、教法、学生的把握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一贯强调的,这一基本功在信息时代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如教材的处理、学生的新特性、教法的变革等。

  2、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由信息的单一化到多元化,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整合的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师生之间课堂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

  实践证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因此,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初中语文论文14

  [摘要]导入新课是整堂课的开端,犹如一幕话剧的序幕。开头好,整出剧就会引人注意,其余部分会随着剧情的跌荡令观众叫好不绝。新课导入也是同理,导入得好,能使学生自然迅速融入课堂,渐入佳境。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教学体验,以及对各种课堂导入模式的整理探究,认为一个别出心裁、妙趣横生的课堂导入是一堂出彩的初中语文课的重要元素,而设计一个别出心裁、妙趣横生的课堂导入,则既要与教材情境相结合,与新的社会生活结合,更要切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心理特点

  一、教材内导入

  教材内导入即直接借取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导入。导入的方法主要包括介绍背景导入、关键词导入、主题句导入、审题导入、提示问题导入、提炼观点导入、点出人物导入、叙述故事导入、事件导入等。它的.优势在于导入内容本身就来自教材,不必为与教材相契合而劳心伤神,这种导入方式比较适合记叙文、议论文。在教材内导入的诸多方法中,关键词导入、提示问题导入、叙述故事导入和事件导入比较好利用,也比较符合中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方式开始由感性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点。比如在讲《鲁滨逊漂流记一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板书“生活=生存,是√还是×?”然后问同学们“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两个词有没有区别?如果有,那它们区别在哪里?”同学们踊跃举手,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这时我说“好,同学们先保留意见,今天我们来学习《鲁滨逊漂流记》,学完之后我们再来讨论这个问题,好不好?”……“同学们有写日记的习惯吗”“你们一般会在什么情况下写日记呢?”“好,那鲁滨逊为什么要写日记呢?”……最后,在黑板上板书“生活=生存√×”,整堂课环环相扣,同学们好像变成了漂流的鲁滨逊,直到下课还陶醉其中。

  二、教材外导入

  教材外导入即利用非教材知识或者教具进行导入,它主要包括名人轶事导入、设置悬念导入、歌曲音乐导入、名人名言导入、情感意境导入、对联诗歌导入、寓言典故导入、游戏活动导入等。教材外导入不受教材限制,内容及形式可灵活多样,应该说比教材内容导入更容易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着学生思维的日渐成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初中生的情感指向日益广泛。他们的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不断扩大以及需要的不断丰富,也使他们的兴趣广度大为增加,这就使得导入的方式更多些。如插图视频导入、情感意境导入、寓言典故导入等。比如在讲《三峡》的时候,放一段《三峡》录像请同学们讲讲感受,讲《中国石拱桥》时搜集中外的名桥做成幻灯片等,请知道的同学们给大家讲,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初中生的性格开始朝着稳定与成熟的方向发展,行为选择方面的无意识和习惯性逐渐减少,开始较多地体现出主观能动作用,个人的主动适应替代了原先对外界要求的被动迎合。因此,在课堂导入时设计一些由学生参加的互动环节,更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比如在讲《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请喜欢动物的学生学一种动物的叫声或者动作,让大家猜是什么动物。在讲人物描写方法的作文课时,请一个同学用两三句话描述班里的一个同学,让同学门猜猜他描述的同学是谁等(板书“猜猜他/她是谁”)。

  心理学家将青年初期这一年龄段称为“心理断乳期”,意指从这时起,个体将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保护及对他们的依恋,逐渐成长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学生进入初中后,学生们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他们或好奇、或焦虑、或苦闷、或善变、或兴致勃勃、或桀骜不驯、或稚气未脱、或自以为是……作为为人师表的老师,在这个时期,在教授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在结合教材文本实际的同时,运用切合中学生接受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导入设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有效注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引领学子们更好的搞好语文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骏乐.花季心路——初中生心理健康读本[M].浙江:,20xx.

  [2]黄煜峰,雷雳.初中生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许书明.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J].山东:山东

初中语文论文15

  【评析】:这节课按照学生的心理规律来指导学生作文课,并进行有系统的训练,着眼点不仅仅是学生的'一次作文,而是要教会学生正确地思考。

  这节课设计合理,思路清晰。郭老师的作文课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课的安排,抓住了提高学生想象力这一环节,调动学生积累的表像,让其重新组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这个做法值得借鉴。

【初中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论文09-05

初中语文论文08-16

初中语文论文07-17

初中语文口语教学论文07-30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9-02

有关初中语文论文03-11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论文08-23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论文07-30

关于初中语文论文09-04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