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教学计划>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2-11-06 10:49:25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5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5篇)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本单元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教科书是按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视野不断开阔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通过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的进一步观察,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但更多的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学生可以根据有无新物质生成,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第三单元宇宙: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太阳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构,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对天文的兴趣。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学兴趣小组的各项活动。

  六、教学进度

  第一学月:微小世界

  第二学月:物质的变化

  第三学月:宇宙

  第四学月:环境和我们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2

  20xx—20xx学年上学期六年级二班实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观察生活中运动静止相对性的事例,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和实践的关系,直到物体运动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3、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3)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微小的生物》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变化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现象的观察、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理解静止与运动相对性的道理,《太阳、地球和月亮》认识白天黑夜产生的原因四级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让你产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生物与环境》环境可以改变生物,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从而保护环境。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数据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箍蒲Ы逃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物质的运动等。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发霉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六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谔骄抗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或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鸭图片、报刊等。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五、实验课时安排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班级学生的分析

  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乐于助人,善于经营。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教学班级的一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知识的局限性,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此外,学生在活动中往往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说话不积极,表达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增强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这一卷由五个单元和22节课组成。

  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世界,从最熟悉的生活世界开始。在学生经历了探索动植物的形态、习性、鉴赏的过程后,本单元将带领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资料收集等活动,展览、实验、绘制关系图等设计活动,以及记录、交流、分析、综合,综合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分析、综合四种方法和能力。

  第二单元,泛在能量,以能量为核心,整合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的相关内容,从一个粗糙的系统中理解什么是能量,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探索能量的转化和控制。

  第三单元《宝贵的能源》,以能源为线索,通过对能源的分析,体现“结构与系统”的统一概念。

  第四单元,太阳系,从了解太阳系的结构开始,分别研究了地球和太阳的关系,但没有为进一步学习天文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五单元海洋资源作为最后的收尾单元,再次从系统的'角度,通过综合运用查阅资料、讨论、举办展览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各种类型的海洋资源,感受海洋资源的丰富和美好。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贴近科学,应用科学,把科学变成日常生活的指南,逐步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待和思考。

  3、继续引导和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意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收集数据,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会建立解释模型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查阅资料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细致、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热爱科学、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了解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到的植物进行分类。

  2、归纳某一类动物的特征。

  3、了解食物链和光合作用的含义

  4、了解细菌和病毒真菌的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5、认识不同形式的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6、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7、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四、教学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应注意的问题: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习,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习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4

  这一学期,我担任了六年级科学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共同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提高科学课的实效性。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发挥科学课优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要想上好科学课并不是容易的。

  一、在理念上的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六个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得需求;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标准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些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二、在内容方面,我发现:

  1、科学课的主要内容,不仅综合了自然课的主要内容,还增加了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人体自身的认识、环境保护教学内容。这样做更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

  2、科学课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课程中的内容更注重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儿童兴趣和需要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在教学各方面的转变。

  1、在上课时,教学方法根据课堂上出现的情况,灵活多变的运用;教学环节随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由于文本提供的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很强,在备课时,我充分想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时间。所以,在备课时,我不仅考虑到文本的内容,还考虑到文本延伸到的内容,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查阅资料,以防上课时出现过多的学生质疑,而自己却不知怎样回答的情况。

  3、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性课堂。有的学习内容,实践性非常强,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因此,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在课堂上,需要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搜集材料、合作探究、从中获取知识。而在课堂上,只是汇报交流结果。如铁的生锈。

  4、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进步成长,促使学生学好科学课的积极性。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想方设法解决。在科学教学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多的收获。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六年级现有一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八册。全册教材包括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谈说宇宙五个单元,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单 元 名 称



教时



课 题



教时



1



第一单元



人的一生



5



1、细胞



2、我从哪里来



1



1



2



3、人的一生



4、我像谁



1



1



3



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



8



第一单元复习检测



5、让身体热起来



1



1



4



6、摆的秘密



7、钻木取火



1



1



5



8、通电线圈(一)



9、通电线圈(二)



1



1



6



10、无处不在的能量



11、开发新能源



1



1



7



第三单元



地球的面纱



5



第二单元复习检测



12、地球的面纱



1



1



8



13、风从哪里来



14、降落伞



1



1



9-10



15、小帆船



第四单元检测



1



1



周次



单 元 名 称



教时



课 题



教时



11



第四单元



信息与生活



5



16、来自大自然的信息



17、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1



1



12



18、电脑与网络



19、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1



1



13



第五单元



探索宇宙



5



第四单元检测



20、太阳家族



1



1



14



21、神秘星空



22、探索宇宙



1



1



15



23、未来家园



第五单元检测



1



1



16



研究与实践



4



1、寻找达尔文的足迹



2、 调查生活中的伪科学



1



1



17



3、 我的科学学习历程



复习



1



1



18







复习考试



2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指导思想:

  立科学之风、民主之气、求道理之真、人性之善、创造之美。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专业”的精神为指导,认真抓好常规教学。

  二、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继续发展学生对对比试验中变量的识别和控制的能力,学习运用对比试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技能,学会细致的观察。

  3、让学生学会将记录和数据转化为证据,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建构科学概念,学会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事物。

  4、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使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状况分析:学生整体学习热情较高,对科学探究活动兴趣浓厚,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喜欢动手;但是独立探究能力不够,部分学生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对知识的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对本学科的认识还不够。

  2、认知特点分析: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能过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这种能力任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不断的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材分析: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学生要学习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通过探究认识简单工具和机械的功能和特点。学会正确的选择和使用工具。感受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和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通过研究认识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不同,能满足不同的需要。

  第三单元“能量”: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机是怎么转动起来的,研究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之间的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点可以产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换化和储存。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人是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活动实验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始业教育

  第二周: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第三周: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四周:

  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第五周: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第七周:第而单元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八周:

  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第九周:

  6、建高塔

  7、桥的形状和结构

  第十周:

  8、用纸造一座“桥”

  第十一周:第三单元能量

  1、电和磁

  2、电磁铁

  第十二周: 

  3、电磁铁的磁力(一)

  4、电磁铁的磁力(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十三周:

  6、电能和能量

  7、电能从哪里来

  第十四周:

  8、能量与太阳

  第十五周: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1、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

  第十六周:

  3、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十七周:

  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关联的

  第十八周:

  7、谁选择了它们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第十九、二十周:复习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7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教学班4个,学生260多人。我教四个教学班。他们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自然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32课,分四个单元。

  1、工具和机械的知识,包括1---8课,使学生知道,怎么样使用工具,杠杆、轮轴、斜面、滑轮等机械的认识及作用的研究。

  2、形状与结构知识,包括1---8课,让学生知道怎样建筐架、建高塔、找拱形。探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3、能量知识,包括电和磁的知识。认识电磁铁及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1---8课,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等。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使用工具,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2、指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事实,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教育学生用联系、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认识和理解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

  四、教学重难点

  1、学生会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

  2、引导学生认识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3、教育学生用变化,运动,联系的眼光去认识事物。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

  1、学习做电和磁的实验,观察其有关想象,概括其有关电磁磁力大小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有关生物的知识,教育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课 次教学内容课 时第1周

  常规训练

  1课时工具和机械:1--2

  使用工具、杠杆的科学

  2课时第2周3--5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轮轴的.秘密、定滑轮和动滑轮

  3课时第3周6--8

  滑轮组、斜面的作用、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3课时第4周

  机动第一单元复习

  3课时第5周形状与结构:1--3

  抵抗弯曲、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拱形的力量

  3课时第6周4--6

  找拱形、做筐架、建高塔

  3课时第7周7--8

  桥的形状和结构、用纸造一座“桥”

  3课时第8周

  机动第二单元复习

  3课时第9周能量:1--3

  电和磁、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一)

  3课时第10周4--6

  电磁铁的磁力(二)、神奇的小电动机、电能和能量

  3课时第11周7--8

  电能从哪里来、能量与太阳

  3课时第12周

  机动第三单元复习

  3课时第13周生物的多样性:1--3

  校园生物大搜索、校园生物分布图、多种多样的植物

  3课时第14周4--6

  种类繁多的动物、相貌各异的我们、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3课时第15周7--8

  谁选择了它们、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课时第16周

  机动第四单元复习

  3课时17—20周复习12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8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学习目标

  (一) 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 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三 、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一班的学生不如二班发言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四、 教材内容简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1课。

  第一单元 机械和工具 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木才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 形状和结构 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 热和燃烧 本单元结合热和燃烧之间的特征让学生探索热和燃烧之间的联系及其相关问题,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四单元 能量 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六、主要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专题研究

  情景模拟 科学设计和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科学欣赏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家庭科技活动 科学幻想

  七、教改实验课题

  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活动的实效性

  课题提出原因:

  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往往活动的实效性较差,学生掌握探究活动的方法不系统,良好的探究习惯需进一步培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待培养。

  研究方法:

  1、在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学会制定研究计划,掌握探究活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2、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和小专题研究。

  3、开展资料搜集活动。

  4、科技小制作比赛。

  八、教学进度

  第一周 第一单元 第1、2课

  第二周 第3、4课

  第三周 第5、6课

  第四周 第7、8课

  第五周 第二单元 第1、2课

  第六周 第3、4课

  第七周 第5、6课

  第八周 第7、8课

  第九周 第三单元 第1、2课

  第十周 第3、4课

  第十一周 第5、6课

  第十二周 第7、8课

  第十三周 第四单元第1、2课

  第十四周 第3、4课

  第十五周 第5、6课

  第十六周 第7课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期末复习

  第十九周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9

  一:学生情况分析:

  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观察生活中运动静止相对性的事例,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和实践的关系,直到物体运动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3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和《研究与实践》共六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建立联系,进行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微小的生物》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变化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现象的观察、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理解静止与运动相对性的道理,《太阳、地球和月亮》认识白天黑夜产生的原因,四级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让你产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生物与环境》环境可以改变生物,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从而保护环境。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数据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物质的运动等。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发霉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六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或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六、各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4课时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4课时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5课时

  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6课时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3课时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0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四个班的科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等。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显微镜下的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我们的地球”主要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物质在变化”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探索宇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

  1、科学探究:

  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物质的变化,对宇宙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

  获得有关“显微镜下的世界”、“地球和宇宙”、“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六、教学进度表

  单元序号 单元课题 课序 课题 课时 周次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1 水滴里的生命 1 1 2 做酸奶 1 2 3 馒头发霉了 2 2 4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1 3 5 单元总结 1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1 地球的形状 2 4 2 地球的表面 1 6 3 地球的内部 2 7、8 4 火山与地震 1 8、9 5 地表的变迁 2 10 6 单元总结 1 11

  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 1 蜡烛的变化 2 11、12 2 铁钉生锈了 2 12、13 3 变色花 1 13 4 洗衣服的学问 1 14 5 单元总结 1

  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 1 登月之旅 1 15 2 太阳系大家庭 1 3 看星座 1 16 4 探索宇宙 1 5 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1 17 6 单元总结 1

  第五单元 假设与实验 1 假设 1 18 2 实验 1 3 单元总结 1 19 考核 2 20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目,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本单元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教科书是按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视野不断开阔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通过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的进一步观察,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但更多的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学生可以根据有无新物质生成,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3)第三单元宇宙: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太阳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构,形成初步的、浅 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

  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对天文的兴趣。

  (4)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 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 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学兴趣小组的各项活动。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2

  一、学期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六年级一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八册。全册教材包括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谈说宇宙五个单元,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3、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教学研究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教学措施教学进度和时间分配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3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

  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

  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材料清单:

  1、“微小世界”单元。

  (1)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平面镜片,显微镜。

  (2)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体;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

  (3)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纤维。

  (4)观察的图片: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2、“物质的变化”单元。

  (1)实验材料:火柴、生锈的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物、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酸、自制电路检测器。

  (2)其他工具:滴管、榔头、镊子、玻璃杯、小饮料瓶。

  3、“宇宙”单元。

  (1)模拟实验材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2)相关资料: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类宇宙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4、“环境和我们”单元。

  (1)观察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装盒。

  (2)常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

  (3)相关资料:有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各单元概述、教学目标和实验清单:

  (一)“微小世界”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观察工具。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

  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第1课: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2——3课: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

  第4课: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

  第5——7课: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时认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

  第8课:对单元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B、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C、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D、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E、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F、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G、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H、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B、学习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C、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D、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B、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C、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

  3、实验清单:

  (1)放大镜观察物体;制作自己的放大镜。

  (2)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放大镜观察蚜虫。

  (3)放大镜观察实验、白糖、碱面、味精颗粒;制作食盐晶体。

  (4)制作简易显微镜;了解显微镜下的新发现。

  (5)使用显微镜;制作并观察洋葱皮表皮细胞切片。

  (6)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切片。

  (7)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二)“物质的变化”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从学生认识发展的角度,我们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的具体新物质,这对学生来说为时尚早,他们将在中学时继续学习。我们要求的是,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日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学习,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单元教学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

  第1课: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

  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介绍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化学变化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B、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C、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D、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E、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F、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结果。

  B、学习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C、经历简单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D、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

  E、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分析并概括总结,逐步形成科学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B、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C、认识到阅读、收集更多的相关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认识,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的必要的。

  D、培养以证据说话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E、体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F、体会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以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G、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H、认识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3、实验清单:

  (1)观察物质的变化。

  (2)混合沙和豆子;加热白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检验食物中的淀粉;制作神秘的信件。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食盐;检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

  (5)观察铁锈;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6)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7)观察铁钉生锈的快慢。

  (8)制作饮料。

  (三)“宇宙”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太阳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构,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对天文的兴趣。

  通过这八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体都在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征;宇宙是庞大的,但是可以被人类探索、发现和认识的。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增强单元教学的活动性,教科书设计了一些探究性活动,如画月相、造环形山、日食的模拟实验、建太阳系的模型、建北斗一七星模型、制作活动星图等,使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本单元的特色之一。另外,教科书还设计了一些课后的活动,如观月、观星、收集资料等,希望这些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天文的兴趣。

  本单元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如天气、灯光等;二、夜间观察活动较难组织、开展。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加以解决。

  第1课:让学生对月球的基本情况、运动方式以及人类对月球探索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完成一张自己的月球卡的制作。

  第2课: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第3课:通过一个有趣味的活动一造环形山,让学生在制作月球环形山模型的过程中,对环形山的成因展开探究。

  每4课:让学生对有趣的天文现象一日食和月食展开探究,这需要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日、月、地三天体运动模式的知识,模拟再现日食和月食,从而明白这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第5课: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表处理数据,并建立太阳系模型。学生将惊奇地发现,所建太阳系模型与有关太阳系示意图相差甚远。

  第6课:学生将实际做一个星座模型,从而明白星座实际是远近不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第7课:学生将了解夏季主要星座的`特点,并根据制作的星图去实际观察天空中的星座。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天文的兴趣。

  第8课:学生将了解宇宙的组成、规模、运动变化等,同时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成果,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和所付出的努力。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星球。

  B、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现象。

  C、星座是远近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D、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E、宇宙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人们通过不断地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2)过程与方法。

  A、多渠道收集、整理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和讨论。

  B、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做出假设。

  C、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并对如何建立模型、如何让模型更具解释力有所认识。

  D、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探究天文现象或事物的成因。

  E、用合理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如画简图、示意图、结构图或做实物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在讨论交流中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丰富、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是必要的。

  B、认识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宇宙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对探究宇宙天文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距离的。

  3、实验清单:

  (1)制作“月球卡”。

  (2)画月相;模拟月相变化;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

  (3)模拟造“环形山”。

  (4)模拟日食;模拟月食。

  (5)建太阳系模型。

  (6)建星座模型;认识星座。

  (7)制作活动观星图。

  (三)“环境和我们”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第1——4课: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线索,从研究“我家一天的垃圾”开始,认识垃圾的数量、成分,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减少垃圾和对垃圾进行科学化的处理。期望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垃圾带来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现在行动上。

  第5——7课:学生将统计家庭一天的用水量,了解人们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的巨大需求,改变“地球是水的星球,水资源取之不尽”的错误观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进而实际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了解家乡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8课: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认识人类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进而改善环境。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B、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

  C、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D、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E、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

  F、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G、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H、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人类正着力于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过程与方法。

  A、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种类。

  B、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经历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的活动。

  C、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设计物品的重新使用。

  D、对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活动。

  E、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F、做污水净化实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

  B、关注垃圾的处理、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C、培养资源意识,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D、树立改善环境问题的信心。

  E、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3、实验清单:

  (1)统计一天的垃圾。

  (2)填埋垃圾模拟实验;设计垃圾填埋场。

  (3)观察比较商品包装盒;设计废旧物品的重新使用。

  (4)垃圾的分类和分装;做一个堆肥箱。

  (5)统计一天的用水量;制订节水计划。

  (6)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参观污水处理厂。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查找环境污染的资料。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4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上学期学生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调动了我的教学热情与思考的积极性。教师的积极教学心态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科学的态度。本学期在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培养其探究能力,提升其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

  2.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了解月球概貌的知识,了解人们对月球探索的历程。

  4.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5.认识月球的公转特点以及月相、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条件。认识太阳、地球和月亮三个天体的运动关系及相互影响,建立空间观念。

  6.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特性,知道如何保持珍惜动植物的生态平衡并制定计划开展保护珍惜植物的活动。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自主探究,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六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5

  (一)教学目标

  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各单元教学要求:

  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教学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道理。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册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三年半接触科学课的时间,有一定量的科学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初步地自主探究的能力;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还是比较薄弱。因此教师的教学要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思想与方法;

  2、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

  5、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

  6、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

  7、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方案

  1、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

  2、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主体对自我既往教育教学实践的重新审视,对其合理性,成败得失进行判断与思考。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08-16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1-06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01-17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2-13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1-25

六年级科学教学反思04-15

科学教学工作计划03-30

科学教学工作计划06-10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5篇01-08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