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教学计划>初一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2-10-06 15:32:46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锦集八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一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锦集八篇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自己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进度安排

  1.1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有理数 4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小结 2课时

  2.1从算式到方程 4课时

  2.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4课时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 4课时

  2.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 4课时

  小结 2课时

  3.1多姿多彩的图形 4课时

  3.2直线、射线、线段 2课时

  3.3角的度量 3课时

  3.4角的比较和运算 3课时

  小结 2课时

  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3课题学习 1课时

  小结 2课时

  四、奋斗目标

  达到学校要求的目标,进入同年级同学科前列。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教学内容

  本期教科书中的所有章节: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九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第十章:轴对称。

  二、奋斗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四、教学进度

  第六章第一周---第三周

  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第一周

  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周

  3、实践与探索第二周---第三周

  复习与考试第三周

  第七章第四周——第六周

  1、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第四周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四周

  3、实践与探索第五周---第六周

  4、复习与考试第六周

  第八章第七周——第九周

  1、认识不等式第七周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七周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八周——第九周

  4、复习与考试第九周

  期中复习与考试第九周——第十周

  第九章第十一周——第十三周

  1、三角形第十一周

  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第十二周

  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第十二周

  4、复习与考试第十三周

  第十章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1、生活中轴对称第十四周

  2、轴对称的认识第十四周

  3、等腰三角形第十五周

  4、复习与考试第十五周

  期末复习及考试第十六周——第十九周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会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类比学习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会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重点之一,《标准》中 强调:重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淡化过分“形式化”和记忆的要求,重视在具体 情境中去体验、理解有关知识;注重过程,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活动,培养发现规律、探求模式的能力;注重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本节内容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融入实际问题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突出了《标准》对本节内容的特别要求。本节内容也为后继学习数学知识作必要的基本运算技能,虽注重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但基本的运算技能也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因此本节内容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复习引入(课件出示)

  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 2.叙述有理数减法法则。3.叙述加法的运算律。

  4.符号“+”和“-”各表达哪些意义?

  5.-9+(+6);(-11)-7

  (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把两个算式-9+(+6)与(-11)-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2.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讲评(-9)+(+6) -(-11)-7

  省略括号和的形式

  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方法区别优劣

  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9,+6,+11,-7的和,加号通常可以省略,括号也可以省略,即:

  原式=(-9)+(+6)+(+11)+(-7)

  =-9+6+11-7

  虽然加号、括号省略了,但-9+6+11-7仍表示-9,+6,+11,-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成……(教师纠正)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

  先自己练习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口答。(负9正6正11负7的和或负9加6加11减7)

  让学生尝试,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自己就会寻找到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方法,及时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来给学生指明方向,在把算式写成省略括号代数 和的形式后,通过让学生练习两种读法,可以加深对此算式的理解,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 1.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并把结果用两种读法读 出来。

  (1)(+9)-(+10)+(-2)-(-8)+3;

  (2)- +(- )-(- )-(+ )

  2.判断式子-7+1-5-9的正确读法是( )

  A.负7、正1、负5、负9;

  B.减7、加1、减5、减9;

  C.负7、加1、负5、减9;

  D.负7、加1、减5、减9;

  (二)用加法运算律计算出结果

  -9+6+11-7

  (三) 巩固练习

  1.-4+7-4=-___-___+___

  2.+6+9-15+3=___+___+___-___

  3. -9-3+2-4=___9___3___4___2

  4. - - + = ___ ___ ___

  1题两个学生板演,两个学生用两 种读法读 出结果,其他学生自行演练,然后同桌读出互相纠正。

  2题抢答

  按教师要求口答并读出结果

  讨论后回答 这两题旨意在巩固怎样把加减混合运算题目都转化成加法运算写成代数和的形式,这里特别注意了代数和形式的两种读法。

  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时,很可能产生“-9+7+11-6”这样的错误,教师先让学生自 己去做,然后纠正,又做一组巩固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律把同号数放在一起时,一定要连同前 面的符号一起交换这一知识点。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感兴趣,才能主动去接触知识,从而发现知识,去探索知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导课新颖,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

  (2)明确目的,产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相关的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在导入新课后,应明确具体地交待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作用,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产生心理的需要,引发学习的愿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3)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4)动手操作,促进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看教师拼、摆,听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5)寻求规律,发展兴趣

  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突出数学知识的特点及规律,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才能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从而正确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8、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五、自我提高

  首先,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及时形成材料,完成自己的教研课题。在备课、讲课,还是在讲评练习中,发现问题及闪光点要及时进行小结。有机会多到外校去听课,学习其优点及新理念。经常与教研员及三中、安林的老师联系,互相交流信息。

  其次,认真学习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应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激励自己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注意扬长避短,坚持岗位练功。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必然落实于热爱学生。

  爱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闪光点,理解信任他们,并严格要求他们,勤奋学习。

  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别的教师请教。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多阅读有关的书籍与刊物,了解先进的教育方法,学习与借鉴对自己有用的教育学生的方法。加强理论学习,多读书,读好书,并在学习的同时,要做好学习笔记和读书的心得笔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自身素质。

  总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该班共有学生24人。从毕业成绩来看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

  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为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

  4、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整式表示。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后,从算术到代数的进步。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

  三、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

  针对以往学生中出现的学习习惯不良的现象,本学期我们还要抓好每个学生尤其是新生和学困生的学习常规,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这也是我们进一步转化学困生,控制学生流失的根本保证。

  1、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上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基本要求:①及时预习。根据教学进度和教材的难易程度,适当地提前预习新课。②善于预习。依据知识基础、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等,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预习方法。要记录好新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和不懂的问题,以便上课时加以注意。

  2、指导并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健康情感的主要途径。听课的基本要求是:①要做好听课准备。包括学习用品、相关知识和心理准备。②要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③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④要踊跃回答问题。积极思考,敢于发问,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⑤要做好笔记。记住重点内容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教师要定期查看学生的学习笔记,及时进行指导。

  3、指导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

  复习是学生自己或在教师指导下,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检查学习效果,防止知识遗忘,提高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下一次新课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过程。复习的基本要求是:①要及时复习。复习要及时,每天复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后,也要及时复习,及时巩固知识。②复习要有针对性,要抓住要点,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通过理解加深记忆。③复习要注意归纳总结,使知识更加条理化、层次化。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当天的学习效果,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基本要求是:①要及时完成作业。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②要独立完成作业。养成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的习惯。③要注意解题方法,总结答题规律,答题要有一定的速度。④要正确对待作业的评价。要及时订正,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要认真总结解题规律。各教研组每周要及时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案、作业批改、教研活动记录、课后辅导记录。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基本上能够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备课,做到不求全面,但求突破。布置作业时,做到少而精。全科作业量要控制在1.5-2小时左右。教师的讲课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留下更多的时间供学生自学、复习、整理。这样,真正把课堂改革引向深入,有力的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入学了,学生总体情况如下:七年级(1)(5)班学生:78人,通过入学考试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同时,对于学习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这部分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平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

  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是认识到事物的重要手段,在学习过程中,要亲自去展开与折叠、切截,亲自去观察、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从而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习和习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习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有关概念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识别方法,并介绍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为基础,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平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在这部分的内容编排上,以体——面——线——点为序,从学生周围的、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视图与展开图,进一步加以认识,再转到对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图形——点和线的认识,最后认识角、相交线及平行线。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这部分内容也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解方程和运用。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 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承担七(1)(2)两班的数学教学,这些学生整体基础参差不齐,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任务艰巨。在小学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位数不多。对多数学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稍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教材分析:

  1、第1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2、第2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3、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二、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l、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考试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了解代数式概念的基础上,能把简单的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2.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代数式.

  难点:弄清楚语句中各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用代数式表示乙数:(投影)

  (1)乙数比x大5;(x+5)

  (2)乙数比x的2倍小3;(2x-3)

  (3)乙数比x的倒数小7;(-7)

  (4)乙数比x大16%?((1+16%)x)

  (应用引导的方法启发学生解答本题)

  2?在代数里,我们经常需要把用数字或字母叙述的一句话或一些计算关系式,列成代数式,正如上面的练习中的问题一样,这一点同学们已经比较熟悉了,但在代数式里也常常需要把用文字叙述的一句话或计算关系式(即日常生活语言)列成代数式?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例1 用代数式表示乙数:

  (1)乙数比甲数大5; (2)乙数比甲数的2倍小3;

  (3)乙数比甲数的'倒数小7; (4)乙数比甲数大16%?

  分析:要确定的乙数,既然要与甲数做比较,那么就只有明确甲数是什么之后,才能确定乙数,因此写代数式以前需要把甲数具体设出来,才能解决欲求的乙数?

  解:设甲数为x,则乙数的代数式为

  (1)x+5 (2)2x-3; (3)-7; (4)(1+16%)x?

  (本题应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完成)

  最后,教师需指出:第4小题的答案也可写成x+16%x?

  例2 用代数式表示:

  (1)甲乙两数和的2倍;

  (2)甲数的与乙数的差;

  (3)甲乙两数的平方和;

  (4)甲乙两数的和与甲乙两数的差的积;

  (5)乙甲两数之和与乙甲两数的差的积?

  分析:本题应首先把甲乙两数具体设出来,然后依条件写出代数式?

  解:设甲数为a,乙数为b,则

  (1)2(a+b); (2)a-b; (3)a2+b2;

  (4)(a+b)(a-b); (5)(a+b)(b-a)或(b+a)(b-a)?

  (本题应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完成)

  此时,教师指出:a与b的和,以及b与a的和都是指(a+b),这是因为加法有交换律?但a与b的差指的是(a-b),而b与a的差指的是(b-a)?两者明显不同,这就是说,用文字语言叙述的句子里应特别注意其运算顺序?

  例3 用代数式表示:

  (1)被3整除得n的数;

  (2)被5除商m余2的数?

  分析本题时,可提出以下问题:

  (1)被3整除得2的数是几?被3整除得3的数是几?被3整除得n的数如何表示?

  (2)被5除商1余2的数是几?如何表示这个数?商2余2的数呢?商m余2的数呢?

  解:(1)3n; (2)5m+2?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初一的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2-07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11-29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2-18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2-22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9-01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3-02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1-11

初一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02-17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3-12

初一数学上册工作计划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