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教学计划>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2-06-25 09:03:02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1

  寒冷的冬日已经过去,转眼已是温暖的季节。本期我继续教授初一(8)班和(9)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为了搞好本期工作,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8班和9班在素质上差距不大,纪律整体比较差。现在的学情与现实决定了并不是付出十分努力就一定有十分收获。但教师的责任与职业道德时刻提醒我,没有付出一定是没有收获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付出百倍的努力,苦干加巧干,才能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期望。

  三、素质教育:

  我注重推行素质教育,坚决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在行动上。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导学案是老师讲课的依据,不仅写明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也写清能力训练的内容、要求、目的及教学措施等,不仅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保证将大纲要求落实到实处。这样做就能使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增强了计划性。在编写教案时注意选择教育的方法和时机,达到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开发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吸取其它方面的“营养”,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实事求是和刻苦学习的科学态度。

  四、教研工作:

  我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 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

  五、出勤:

  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听从领导分配,不挑肥拣瘦讲价钱,平时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教师八条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以工作事业为重,把个人私心杂念置之度外,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六、本期数学的能力要求

  1、基本技能: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骤进行运算、作图或画图,进行简单的推理。

  2、逻辑思维能力: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运算能力: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4、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指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七、教学常规:

  我将积极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各个侧面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我将积极学习,翻阅有关资料,对教育理论、目标教学、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进行再认识,提高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能力。积极实行目标教学,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平时备好课,上好课,向40分钟要质量。坚持周前备课,努力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备教法学法。从知识能力两方面精心设计教案,并积极地使用各种电教器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决杜绝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课堂教学方面我力争课堂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抓关键,突重点,排疑点,讲求教法,渗透学法,既教书更育人,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八、学期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担任七年级(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习欠缺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不高。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三、具体教学措施:

  1、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学的基础设施。在教学中必须依纲靠本,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钻研教材抓好重点。

  2、在课堂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指导作用。

  3、设计好的开头尽量以引趣的形式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以“练”为主。

  4、要扭转学生的'厌学现象。利用晚自修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予提问,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5、树立榜样,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让后进生自动自觉向先进看齐,从而发挥榜样的力量。

  6、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

  7、在课堂教学中将严抓课堂纪律使学生形成自学遵守纪律的习惯,要求他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但同时又不死板,给时间让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8、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9、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做好知识的衔接及章元过关工作。及时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本期教学进度如下:

章 节周数安排
第一章 我们与数学同行第1周
第二章 有理数第1至5周
第三章 用字母表示数第6至7周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第8至13周
第五章 走进图形世界第14周
第六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第15至18周
期末考试第19至20周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有理数的运算,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

  2、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

  3、使学生从实物和模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知识点的应用无处不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概念的定义和性质的'表述。逐步使学生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用语言正确表达概念、性质。

  四、教材分析:

  本书共有四章,每章开始均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供学生预习用,可做教师导入用。正文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也安排了“阅读和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选用内容;还安排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小结、回顾与思考。学习过程中还有练习、习题、复习题三类。。

  五、教学措施和方法

  1、认真钻研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钻研教材。

  2、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3、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用直观式、启发式、探究、共同合

  作、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4、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努力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

  5、做好学生学习等各方面的评估工作。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4

  凉风习习,在这乍冷还暖的金秋时分,我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新的教育方针促使我们在新的学期里要用全新的理念去培育人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特拟定初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

  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选择互助式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验证结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欲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比、活动、猜想、验证、归纳,共同探讨,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和实物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和发散思维。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七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认真完成完成好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坚持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分别为702班和793班。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力争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材分析:

  本书共有四章,每章开始均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供学生预习用,可做教师导入用。正文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也安排了“阅读和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选用内容;还安排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小结、回顾与思考。学习过程中还有练习、习题、复习题三类。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的主要内容: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地位及作用: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的主要内容: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地位及作用: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的主要内容: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本章的地位及作用: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以及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及余角,补角等,探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本章中的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等,都是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有理数乘法法则。

  2。内容解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乘法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代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与有理数加法法则类似,有理数乘法法则也是一种规定,给出这种规定要遵循的原则是“使原有的运算律保持不变”。本节课要在小学已掌握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得到“要使正数乘正数(或0)的规律在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时仍然成立,那么运算结果应该是什么”的结论,从而使学生体会乘法法则的合理性。与加法法则一样,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的法则,也要从符号和绝对值来分析。由于绝对值相乘就是非负数相乘,因此,这里关键是要规定好含有负数的两数相乘之积的符号,这是有理数乘法的本质特征,也是乘法法则的核心。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

  (2)能说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能用例子说明法则的合理性。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在进行两个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能按照乘法法则,先考虑两乘数的符号,再考虑两乘数的绝对值,并得出正确的结果。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归纳过程。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的区别在于负数参与了运算。本课要以正数、0之间的运算为基础,构造一组有规律的算式,先让学生从算式左右各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并得出规律,再以问题“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为引导,让学生思考在这样的规律下,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个负数相乘各应有什么运算结果,并从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总结出规律,进而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规定的合理性。上述过程中,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什么叫“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等,都会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教师应该在“如何观察”上加强指导,并明确提出“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看规律”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观察给定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 我们知道,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三类。按照这种分类,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从有理数分类的角度考虑,区分出有理数乘法的情况有:正数乘正数、正数与0相乘、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

  设计意图: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由此引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几种情况,既复习有关知识,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又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

  问题2 下面从我们熟悉的乘法运算开始。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3×2=6,

  3×1=3,

  3×0=0。

  追问1:你认为问题要我们“观察”什么?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

  如果学生仍然有困难,教师给予提示:

  (1)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左边都有一个乘数3。

  (2)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设计意图:构造这组有规律的算式,为通过合情推理,得到正数乘负数的法则做准备。通过追问、提示,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如何发现规律”。

  教师: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3×(—1)=—3,这是因为后一乘数从0递减1就是—1,因此积应该从0递减3而得—3。

  追问2:根据这个规律,下面的两个积应该是什么?

  3×(—2)= ,

  3×(—3)= 。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构造算式,加深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追问3: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指师生给出的所有含正数乘负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正数乘负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设计意图:先得到一类情况的结果,降低归纳概括的难度,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3观察下列算式,类比上述过程,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3×3=9,

  2×3=6,

  1×3=3,

  0×3=0。

  鼓励学生模仿正数乘负数的过程,自己独立得出规律。

  设计意图:为得到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做准备;培养学生的模仿、概括的能力。

  追问1: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你认为下面的空格应各填什么数?

  (—1)×3= ,

  (—2)×3= ,

  (—3)×3= 。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追问2 :类比正数乘负数规律的归纳过程,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指师生给出的所有含正数乘负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负数乘正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追问3: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种情况下的结论有什么共性?你能把它概括出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模仿已有的讨论过程,自己得出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并进一步概括出“异号两数相乘,积的符号为负,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既使学生感受法则的合理性,又培养他们的归纳思想和概括能力。

  问题4 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3)×3= ,

  (—3)×2= ,

  (—3)×1= ,

  (—3)×0= 。

  追问1:按照上述规律填空,并说说其中有什么规律?

  (—3)×(—1)= ,

  (—3)×(—2)= ,

  (—3)×(—3)= 。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负数乘负数的结论。因为有前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学生能独立完成。

  问题5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你能试着自己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课堂交流,师生共同完成,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看教科书。

  追问:你认为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如果有困难,可先让学生看课本第29页有理数乘法法则后面的一段文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归纳乘法法则,明确按法则计算的关键步骤。

  例1计算:

  (1)

  ;(2)

  ;(3)

  。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教师说明:在(3)中,我们得到了

  =1。与以前学习过的倒数概念一样,我们说

  与—2互为倒数。一般地,在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追问:在(2)中,8和—8互为相反数。由此,你能说说如何得到一个数的相反数吗?

  设计意图:本例既作为巩固乘法法则,又引出了倒数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同时说明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与乘—1之间的关系(反过来有—8=8×(―1))。

  例2 用正数、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6°C,攀登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利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结、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1)你能说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2)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3)举例说明如何从正数、0的乘法运算出发,归纳出正数乘负数的法则。

  (4)你能举例说明符号法则“负负得正”的合理性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小结。

  作业:教科书第30页,练习1,2,3;第37页,习题1。4第1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判断下列运算结果的符号:

  (1)5×(—3);

  (2)(—3)×3;

  (3)(—2)×(—7);

  (4)(+0。5)×(+0。7)。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理解。

  2计算:

  (1)6×(—9);

  (2)(—6)×0。25;

  (3)(—0。5)×(—8);

  (4)0×(—6);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情况。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教材分析

  全期共有六章。新授课程主要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多项式的运算 、轴对称图形、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本章主要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怎样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准确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本章通过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完整性和深刻性,使学生掌握好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

  难点:探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平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平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第四章 多项式的运算

  本章主要要求了解多项式的的有关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多项式的加、减、乘运算,以及乘法公式。注重联系实际,为将来学函数奠定基础让课堂内容生动、趣味化,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引出概念。

  重点:对于每个概念的正确理解,以及各项法则的正确、灵活的应用。

  难点:探索各项法则的形成原因。

  第五章 轴对称图形

  本章主要体会对称之美,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应用。认识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设计开放性很强的练习,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局部与整体的教学思维的训练。

  重点: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难点: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几何规律。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本章紧扣数据,抓住概念本质,紧密联系实际对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极差、方差的概念进行阐述。注重了让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形成结论的教学方法。

  重点: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意义、计算及与普通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理解极差、方差的有关概念与意义;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数据的分析。

  难点:能联系实际问题,利用数字特征分析数据组的统计特性,并对不同数据组的性质进行比较。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学期。通过上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像陈琦、严细毛、瞿俐纯等同学更是对数学探究活动情有独衷。上期期末考试中,0901整体水平稍高于兄弟班级,但有两极分化的趋势。0902班的及格率稍高于兄弟班,但低分段学生高于10%,而且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自信,有自暴自弃之嫌。

  三、目标任务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练习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优秀率30%以上,并将低分率控制到10%以下。

  四。 主要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改进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6、 开辟第二课堂,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7、加强培优补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别要多鼓励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习惯;(2)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习惯;(3)自主作业习惯; (4)课后复习习惯。

  8、改进阶段考试形式,改进评价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対基础知识技能推迟判断,让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五。 教学进度

  第一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二~三周: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四~八周: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

  第九~十周:多项式的运算

  第十一~十四周:轴对称图形

  第十五~十六周: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第十七~十八周:期末复习与考试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了解它们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会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教学难点:了解正数和负数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数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都学习过什么数?你们能够举例说一说吗?(生说)(师板书)

  师:这都是我们以前认识过的数,你们看,老师让他们发生一些变化,(师在刚才写出的数的前面加上一个负号)现在,这些是什么数?

  (生如果说出是负数)对,(板书:负数)刚刚老师加的符号就是负号,谁能试着读一读。师生读

  (生如果说不出是负数)对于这样的数,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就叫负数。(板书:负数)刚刚老师加的符号就是负号,谁能试着读一读。师生读

  (师追问:你了解负数吗?你在哪儿见过负数?)(生:天气预报)(师及时表扬:你真是个会捕捉数学信息的孩子。)

  师:同学们,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创造了这样一种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了解与它相关的知识。

  (二)初识负数,学会读写:

  1、利用气温,认识负数:

  师:刚才同学们都提到温度中有负数,(课件出示温度计)

  师:这就是我们日常测量温度的温度计。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为了让同学们看清楚,我截取温度计的一部分放大。(课件出示:截取后的温度计)温度计上一大格是多少摄氏度?(生:十摄氏度)

  师:一小格哪?(生:代表二摄氏度)

  师:谁知道这个温度计上面显示的是多少度?(生:零上6摄氏度)你是怎么看的?(生:我先找到零摄氏度,然后向上数三个格)(出示课件:零度线)

  师: (课件出示:记作+6℃)(板书:+6)知道这是什么数吗?这就是正数家族中的一个普通成员,(板书:正数)这个数读作正六,前面的符号就是正号。这个温度就读做正六摄氏度,表示零上六摄氏度。

  (出示课件:)这个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多少,你能试着像老师这样记录么?

  (生记录)师巡视:剩下两个温度你会记录么?点拨:有的同学可能发现,这回的温度还是零上么?(不是)零上温度我们用正数表示,想想,零下温度可以怎样记录呢?

  (生:完成练习1)(实投反馈,说说表示的意思,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也记录了一份,(课件出示:+12℃ -2℃ )和大家的一样。

  如果要把这些正负数记录到黑板上,应该写在什么位置?(生读)

  课件出示大红线。刚才我们在记录温度的时候,大家都先找到零摄氏度。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那么零摄氏度是没有温度么?(课件:结冰点)

  师:那零是正数还是负数?(生:他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引生:分界点。)

  2、还有一些温度,你会读么?

  (课件出示)学生读

  你发现了什么?(100摄氏度没有正号)

  师:在这里老师还要介绍一个重要的知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正数前面的正号可以不读,也可以不写,那你们看看黑板上的哪些数可以把正号去掉?

  师:省略了正号这些数我们熟悉吗?(生:就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

  师:那负数前面的负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生:负号省略了就没有办法区分是正数还是负数了。)

  (三)走进生活,丰富认识:

  1、认识存折中的正负数

  师:(课件:存折)知道这是什么吗?(存折)你发现什么了?(正负数)能说说它们表示的吗? (生:-500表示取出500元,+500表示存入500元)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2、认识电梯中的正负数:

  师:同学们坐过电梯吗?(生:坐过)这个显示屏上的-1和3是什么意思?(生:-1表示地下一层,3表示地上三层)以谁为界?(地面)

  师:(出示课件:叔叔上五楼开会,阿姨到地下二楼取车,应按哪两个键?)谁愿意帮叔叔按?(生按5)谁愿意帮阿姨按?(生按-2)

  3、认识海拔高度中的正、负数

  师:如果说温度计、存折、电梯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那同学们对于海拔高度就比较陌生了。那上面有正负数吗?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展示)

  师:描述地貌的高低需要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海平面的高度,不同的国家对于海平面的高度规定不一定相同,我们国家把黄海海面的平均高度定为海平面高度。高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我们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我们用负数表示。

  师:谁知道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是哪儿,珠穆朗玛峰,他在海平面以上8844.43米,那他的海拔高度怎样表示?(生:+8844.43米)(课件出示:8844.43米)

  师: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是我国最低的盆地,他低于海平面155米。谁知道怎样表示他的海拔高度。(生:-155米)(课件出示:)

  师:(课件:祁连山和太平洋最深处的海拔)谁愿意读一读这幅图中的正数和负数,你们知道他们表示的意思吗?

  4、刚才同学们对正负数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试着用正数和负数来记录下面的.信息。(生:完成练习2)(实投订正)

  5、认识正数和负数是用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正数和负数,那你们认为什么样的量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呢?(学生答不上来,可提示:课件出示:依次出现课中出现的意义相反的量。

  零上温度为正、零下温度为负,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存入为正、取出为负。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一组一组的量,他们有什么特点呢?(生:相反)

  小结:正负数就是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零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学生能够答出, 进行总结:课件出示:零上温度为正、零下温度为负,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存入为正、取出为负。

  这些正好是一组组意义相反的量。在数学中正数和负数就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零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6、利用数轴,加深认知

  师:正数和负数不仅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在数轴上也能够找到正数和负数。(课件出示数轴)

  师:我们一起观察数轴,你们发现了什么?(0的右边都是正数,0的左边都是负数。)从左向右,你们发现数越来越(大),从右向左,(数越来越小)

  师:正数和零比有什么关系?(生:所有的正数都比零大)(板书:小于号)

  所有的负数和零比哪?(生:比0小)(板书:小于号)

  师:下面我们试试在数轴上标数?请同学们完成练习2(课件显示,反馈)

  (四)交流收获,了解背景:

  1、 这是我们上课之初老师提出的问题,(课件出示:你了解负数么?)现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你对负数有那些了解么?(课件出示:我了解负数么?)你还有什么收获?

  2、 介绍正、负数文化:

  3、 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有很多收获,希望同学们走出课堂也能够带着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更好的认识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板书:

  相反意义

  负数 0 正数

  -13 既不是 6

  -2.4 正数 12

  -2 也不是 11

  -115米 负数 8843.44米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9

  一、 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承担七(1)(2)两班的数学教学,这些学生整体基础参差不齐,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任务艰巨。在小学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位数不多。对多数学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稍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教材分析:

  1、第1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2、第2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3、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二、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l、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考试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10

  我们初一数学备课组在本学期继续认真学习学科新课程标准,将新课改的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中,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学生学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如下是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抓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要准确无误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采用灵活多变富用启迪性的教育法;课堂结构在优化上求效益;用条理清楚的语言表达,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活动,师生形成合力,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抓备课,课前认真分析、研究教材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把要引导的内容和过程通过讲学稿的形式让学生先学,哪怕在上课时讲学稿设计的内容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老师们也认真设计好。课上的巡回指导和个别提问虽然会感到劳累,但是,老师们也切实用心地去做。课下的辅导和作业老师们更能悉心指导、积极奉献。能做到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坚持备课组集体研究;在抓好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坚持集体备课,相互交流,相互探讨,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课组活动确实有效、抓住关键、提纲挈领、启发引导、有助于各位教师设计好每节课,使之在教材处理、教法优选、课堂把握、差生指导、教学美化等方面做得更好。

  二、重视培优抓差

  本学期本着“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的信念,努力营造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主动为学生服务的育人氛围。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不忽视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也不放过每一学生的弱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教学中学校普遍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所谓“先学”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讲学稿。所谓“后教”,就是指学生合作学习,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最后教师点拨,从而解决“差生”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师提问、做练习,都由“差生”打头阵,让“差生”的问题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暴露,便于师生有针对性的辅导。这样,既让优等生能力强了,又让“差生”基本解决了自己的疑难问题。同时,教师课后辅导的主要对象也是“差生”,交流谈心最多的也是“差生”, 由于全组老师的辛勤耕耘,使所有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三、根据学校要求,做好日常工作

  我们备课组活动每周一次,每次活动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并将每次活动精神落到实处。认真对教学常规进行检查,本学期对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了细致检查,不定期地检查课堂教学情况、作业批改反馈情况等。另外,我们还认真组织听课活动,包括校内和校外的公开课和讲座,通过学习与探讨,有力的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

  四、教学进度: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1课时

  6.2解一元二次方程 8课时

  6.3实践与探索 5课时

  小结与复习 3课时

  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7.1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1课时

  7.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6课时

  7.3实践与探索 3课时

  小结与复习 3课时

  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8.1认识不等式 1课时

  8.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6课时

  8.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3课时

  小结与复习 3课时

  第九章多边形

  9.1三角形 5课时

  9.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2课时

  9.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 2课时

  小结与复习 3课时

  第十章轴对称

  10.1生活中的轴对称 1课时

  10.2轴对称的认识 5课时

  10.3等腰三角形 3课时

  小结与复习 3课时

  第十一章体验不确定现象

  11.1可能还是确定 2课时

  11.2机会的均等与不等 2课时

  11.3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 2课时

  小结与复习 2课时

  期末复习 10课时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11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试题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关注了对学生推理能力、计算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试卷以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教材为依据,特别在依据教材的基础上,考出学生的素质。突出的特点有:

  1.知识点考查全面,让题型为知识点服务,每一个知识点无不被囊括期中,真正做到了覆盖全面。

  2.形式灵活多样,并且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应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3.题量和难度都不大,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熟练程度。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三、总体情况分析

  学生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好多同学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在教学中对好坏的兼顾认识重中之重。

  主要失分原因:一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到位;二是学生审题不清、马虎大意,导致出错;三是对知识的迁移不能正确把握,不能正确使用所学的知识,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12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第十二册第80-81页例3、例4、练一练,练习十六第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中位数;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2.让学生在认识中位数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中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矛盾,引出新知

  1.跳绳是一项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体育课上四一班举行了1分钟跳绳比赛,你想看看他们的成绩吗?

  2.这是第一小组的成绩。

  ⑴这个小组中,孙瑾排在第几名?排在第四名的是哪位同学?为什么很难看出来呀?要想清楚地看出来怎么办呢?

  ⑵排序方法高低低高

  出示排序后的表格。

  ⑶这一小组的跳的最好的是哪位同学?她代表最高水平,谁代表最低水平?

  ⑷要表示这一组同学跳绳的一般水平,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数据来表示?

  ⑸一般水平大概在这一组数据的什么位置?出示一般水平生:

  ⑹那么孙瑾同学的成绩和一般水平相比呢?也就是比平均数要高,是吗?

  ⑺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一组同学跳绳的一般水平大概是多少?比孙瑾的成绩要少,是吧!

  ⑻我们来算一算,好吗?交流出示平均数128比我们猜的数要大。

  孙瑾同学的.成绩和平均数相比,和一般水平要比呢?用平均数来表示一般水平怎么样?

  师小结:用平均数来表示一般水平怎么样?请同学们再来观察这一组数据,是什么原因导致用平均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行不通呢?

  ⑼如果一个数据比其它数据大的多,或者少得多,我们称这些数据为极端数据,板书。极端数据

  ⑽这个极端数据比平均数要大得多,在这里用平均数表示这组成绩的一般水平合适吗?

  那么用什么数据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才合适呢?分析平均数前后各有几个,中间数各有几个呢

  ⑾中间的数叫什么名字呢?中位数

  ⑿调整极端数据大变得更大,小变得更小,感受平均数的变化,中位数没有变化。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最中间的数。

  二、新知应用。

  1.分男女生比赛。

  出示4组数据。

  让学生找中位数

  比赛中体会找中位数 需要排序。

  2.男女生再次比赛,引入偶数个数据怎样找中位数。

  3.出示数据。

  4.怎样求这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呢?

  正中间有两个数的,中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平均数。

  5.学到这儿,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分两种情况分析:奇数:最中间的数;偶数:正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13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班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班级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8班和9班在素质上差距不大,纪律整体比较差、现在的学情与现实决定了并不是付出十分努力就一定有十分收获。但教师的责任与职业道德时刻提醒我,没有付出一定是没有收获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付出百倍的努力,苦干加巧干,才能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期望。

  三、素质教育

  我注重推行素质教育,坚决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在行动上。关心爱护全体班级学生,尊重班级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班级学生。对班级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班级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班级学生,保护班级学生合法权益,促进班级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导学案是老师讲课的依据,不仅写明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也写清能力训练的内容、要求、目的及教学措施等,不仅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保证将大纲要求落实到实处。这样做就能使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增强了计划性。在编写教案时注意选择教育的方法和时机,达到既给班级学生传授知识,又开发班级学生思维能力,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使班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吸取其它方面的“营养”,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实事求是和刻苦学习的科学态度。

  四、教研工作

  我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班级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 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

  五、出勤

  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听从领导分配,不挑肥拣瘦讲价钱,平时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教师八条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以工作事业为重,把个人私心杂念置之度外,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六、本期数学的能力要求

  1、基本技能: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骤进行运算、作图或画图,进行简单的推理。

  2、逻辑思维能力: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运算能力: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4、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指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七、教学常规

  我将积极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各个侧面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我将积极学习,翻阅有关资料,对教育理论、目标教学、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进行再认识,提高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能力。积极实行目标教学,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平时备好课,上好课,向40分钟要质量。坚持周前备课,努力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班级学生、备教具,备教法学法。从知识能力两方面精心设计教案,并积极地使用各种电教器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决杜绝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课堂教学方面我力争课堂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抓关键,突重点,排疑点,讲求教法,渗透学法,既教书更育人,使班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八、学期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班级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班级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14

  一、基本情况:

  上学期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手中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辅导书甚少,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得很不理想,这与我在教学中不提倡课前预习,少做笔记有关,我认为课前预习易使学生囿于教材框定的范围和思考方法,不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而不应该用在当“打字员”上。

  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7章:三角形;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实数。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人教版初一的数学教学计划12-30

初一数学的教学计划11-21

初一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6-29

初一的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2-07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12-22

新初一数学教学计划07-27

初一数学的教学计划15篇01-20

初一数学的教学计划(15篇)01-20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5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