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通用12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0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9人。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习。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与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与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与笔算两部分。同样,除了认数与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与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与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与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与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与笔算的训练,培养与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与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与学具。
7.常到教室做课外辅导,为学生决绝疑难问题。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2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根据教材以上的编写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措施
1、态度习惯。
找个别学生谈心,使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部分家长联系(包括优生与后进生),主要从更上一层楼的角度,与家长进行沟通。
2、知识能力
利用中午等时间进行必要的辅导,(为不增加学生负担,辅导的同时适当减少书面作业)
发动优生进行互帮互助,采取先学生自愿结对,后教师统筹安排的方法,给每一位后进生找到自己的帮助人,为达到互相提高的目的。
初步想法如下:
(1)为保证有互助时间,对相关学生采取适当减免书面作业的优惠政策,使后进生有被帮的时间。
(2)对优生进行鼓励,如果自己所结对子有进步,学期结束开学评比“互帮互助积极分子”给予奖励。
3、检查习惯的培养。
教师利用上课时间,进行一步一步的指导,从培养学生检查意识开始,不仅知道检查的重要性,更能把检查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对学生的作业力争面批。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3
这学期还是带一(1)、一(2)班,我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各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制定下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但一班许多学生由于父母没时间照顾学习,送到托管所去托管,但学习效果不佳,成绩也没提高,这也是现在这个社会的普遍问题。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班级学困生有xx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由于父母做生意无人监管,放到托管所托教,作业虽能完成,但成绩不升反而降。
二班学困生有xx等,前两人上课不听,下课不做作业,似乎智力有点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平均成绩。
三、采用的相关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思路: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四、教学进度安排(略)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4
进入20xx年春季学期,一年级的学生们也有了一个学期的学期基础,所以教学过程也更加容易了,为此我制定了这个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取得最大进步。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引导新生入数学之门,依据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知识,针对低龄聋生特点,采用多种手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建立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45人。经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少数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跟不上,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学生们都是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为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与代数(共5个单元)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四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八单元——探索乐园(找规律)。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第一单元——位置;第二单元——认识钟表;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会用>、<、=等符合和词语来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个、十、百数位的名称,识别100以内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4、结合具体物品感受100以内数表示的量。
5、能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6、能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8、图形的认识: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会用它们拼图。
9、图形与位置: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10、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结合具体事例,了解整时刚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叫大约几时,初步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11、在现实情境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1元=10角,一角=10分;结合熟悉的购物活动,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五、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认识钟表和人民币。
六、教学难点:
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图形进行比较和排列。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5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2、空间与图形:
(1)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统计与概率: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加强基本训练,打好计算教学基础。选择多种口算方法如视算、听算、限时计算等,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习中去。
9、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和及时进行检验的学习习惯,特别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
10、作为教师首先以身作则,以饱满的精神上课,以良好的教风影响学风,做到认真研究教材,挖掘生活素材,如多种形式的图片、卡通等,设立“动手、动口、动脑”等合作交流的栏目,备好每一堂课,顾及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高40分钟效益。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学会基本的图形认识,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初步理解时间概念,学习认识钟表。
初步了解简单的数据分类与统计。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方法学习数学。
鼓励学生使用学具、教具进行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
1、数的认识与运算
100以内数的读写
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图形的初步认识
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的认识
图形的基本特征
简单的图形拼组
3、时间初步认识
认识钟表,学会看整时
时间单位:时、分的'认识
简单的时间计算
4、简单的数据分类与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分类
简单的统计图表制作
初步的数据分析能力培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直观式教学:利用教具、学具、多媒体等手段,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
使用教学挂图、实物、模型等教具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动画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组织小组活动、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四、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注意力、回答问题等。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测试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计划安排
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有序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第1-2周:复习上学期内容,巩固基础。
第3-6周: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第7-9周:学习图形的初步认识,进行图形拼组活动。
第10-12周:学习时间的初步认识,进行时间计算练习。
第13-15周:学习简单的数据分类与统计,进行数据统计活动。
第16-18周:综合复习,进行期末测试。
第19-20周:总结学期学习内容,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准备下学期教学计划。
六、教学注意事项
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7
一、教学目标
1、数与计算
掌握100以内的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能够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简单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初步认识钟表,会读、写整时和半时。
2、图形与空间
辨认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球等)。
发展空间观念,能够识别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
3、逻辑与推理
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
初步接触简单的逻辑推理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
1、数与计算
数的认识:100以内的数的读写、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简单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钟表认识:整时和半时的读写。
2、图形与空间
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的'认识与辨认。
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球等的认识。
位置关系: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
3、逻辑与推理
分类与排序:初步学习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和排序。
逻辑推理:简单的逻辑推理问题的初步接触与解决。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规律。
2、直观教学
利用教具、学具等直观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3、游戏化教学
通过数学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等,评估学习效果。
2、作业与练习
通过布置适量的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定期测验
每学完一个单元或模块后,进行小测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家长反馈
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读写及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会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描述事物,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基本含义。
初步认识钟表,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爱好和自信心。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
二、教学内容
1、数的认识:
100以内的数的读写及顺序。
大小比较及数的组成。
2、图形与空间:
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使用图形描述事物并进行简单的图形拼搭。
3、加减法运算:
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100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加减法应用题的初步认识。
4、认识钟表:
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及表示方法。
简单的时间计算。
5、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简单的购物计算。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鼓励他们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安排
数的认识:约4周
图形与空间:约3周
加减法运算:约6周
认识钟表:约2周
认识人民币:约2周
复习与总结:约1周
五、评价方式
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单元测验: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验,评估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期末考试:学期末进行全面性的考试,评估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进步。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安排。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初步认识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和它们的简单性质。
学习简单的测量(如长度、重量等)和比较。
学习简单的数据分类和统计。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数的认识与加减法
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1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图形的初步认识
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的认识。
图形的简单性质(如对称性、边数等)。
图形的拼组与分解。
3、简单的测量与比较
长度的初步认识与测量。
重量的初步认识与比较。
物体的大小、高矮、长短等比较。
4、简单的数据分类与统计
数据的简单分类。
统计图表(如柱状图、饼状图)的初步认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直观教学,利用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发现数学规律。
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评价方式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掌握情况。
通过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计划安排(示例)
第1-2周:复习上学期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第3-4周:学习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第5-6周:学习图形的初步认识,进行图形的拼组与分解活动。
第7-8周:学习简单的测量与比较,进行实际测量和比较活动。
第9-10周:学习简单的数据分类与统计,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第11-12周:综合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13周:期末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14周:总结本学期教学内容,制定下学期教学计划。
以上是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的示例,具体教学内容和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进步。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10
一、教学目标
1. 数与计算
熟练掌握100以内的数的顺序、大小及组成。
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初步认识并解决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 图形与空间
能够识别并描述基本的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初步认识基本的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球等)。
培养空间感知,能够使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3. 逻辑与推理
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通过游戏和实际问题,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4. 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数与计算
数的认识:100以内的数的读写、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数的组成。
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100以内数的简单加减法、加减法应用题。
2. 图形与空间
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的认识与描述。
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球等的初步认识。
位置与方向: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的描述。
3. 逻辑与推理
比较与分类:初步学习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和比较。
逻辑推理:通过简单的游戏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游戏化教学
利用数学游戏、数学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直观教学
利用教具、学具、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3. 互动教学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
4. 实践应用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合作能力等,评估学习效果。
2. 作业与练习
布置适量的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定期测验
每学完一个单元或模块后,进行小测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家长反馈
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共同促进孩子的数学发展。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11
一、教学目标
1、数与计算:
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读写和顺序。
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如个位和十位的认识。
能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和简单的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图形与空间: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能够简单描述图形的特征和进行图形的'简单分类。
3、数据与统计: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能够用简单的图表表示数据,如条形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4、解决问题: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加减法的应用。
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简单分析问题的条件和结论。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1、数与计算:
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利用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图形与空间: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特征。
使用图形卡片、拼图等工具进行图形的分类和组合。
3、数据与统计: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收集数据并整理成图表。
引导学生观察图表,发现数据的变化和规律。
4、解决问题:
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
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的条件和结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进度安排
数与计算:第1-6周
图形与空间:第7-10周
数据与统计:第11-13周
解决问题:第14-16周
复习与测试:第17-18周
四、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和完成情况。
单元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小测验,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期末考试:学期末进行全面性的考试,评估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注意事项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进步。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安排。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
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笔算。
初步认识人民币,了解简单的购物和支付常识。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并能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了解简单的时间概念,如认识钟表、区分整时和半时等。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发现数学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挑战自我。
二、教学内容
1、数的认识与加减法
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
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笔算。
学习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认识人民币与购物
初步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和单位,了解简单的购物和支付常识。
学习简单的购物计算,如计算商品的总价、支付金额等。
3、认识图形与变换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了解图形的基本性质,如边长、角度等,并能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如平移、旋转等)。
4、认识时间与钟表
了解简单的时间概念,如认识钟表、区分整时和半时等。
学习时间的简单计算,如计算经过的时间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直观教学,利用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数学概念。
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发现数学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方式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掌握情况。
通过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计划安排(示例)
第1-2周:复习上学期内容,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第3-4周: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笔算。
第5-6周:学习认识人民币,了解简单的购物和支付常识。
第7-8周: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了解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简单变换。
第9-10周:认识时间与钟表,学习时间的简单计算。
第11-12周:综合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进行期末考试的准备。
第13周:期末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14周:总结本学期教学内容,制定下学期教学计划。
以上是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的示例,具体教学内容和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进步。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08-24
初三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07-24
高二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03-19
小学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1-03
初三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范文08-17
第二学期高一数学教学计划12-28
初三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04-03
第二学期初二数学教学计划08-24
实用的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0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