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任务分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任务分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3-24 12:26:41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任务分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任务分析,就是指通过目标分解、调查、观察等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构成岗位职责的各项任务逐一归纳与整理,使之清晰化、系统化与模块化的过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任务分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任务分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我从教8 年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研究中感到,在我国教学设计中有必要引入任务分析的这个环节,它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其最初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任务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主张学习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学习有不同的过程和条件,经过几代心理学家的努力,任务分析的思想已进入教学设计中,那么它在教学设计中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任务分析是沟通学习论和教师教学行为的桥梁

  进行任务分析的首要条件是将教学目标陈述得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任务分析的第二项工作是将教学目标分类,因为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一旦要求教学设计者对教学目标分类。任务分析的终点是学生的起点能力,所以,任务分析要求教师不仅备教材而且备学生。它把我们平时所说的备课要吃透两头(学生和教材)的主张落到实处。

  二、有利于教师领会和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并将“过程和方法”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一个方面。小数教学中分数概念也是一个具体概念,其学习过程是一个从例子到归纳其基本特征的发现过程,而分数概念建立以后学习百分数,百分数是一个定义性概念,其学习不需要发现,可以通过接受方式进行。

  三、研究发现,凡是被一致认可的好的课堂教学实例,都符合任务分析的思想

  例如,《湖南教育》1995 年第四期刊登了福建省实验小学特级教师黄育粤的《圆柱体的正反例》。黄老师教例中的本质的东西——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结果的测验都符合学习心理学中有关具体概念学习的原理。如果我们总结优秀教师的经验抓住了最本质的东西,优秀教师的经验便能迅速推广。

  总之,任务分析的目的是揭示达到教学课题、单元或课时目标的先行的内部条件,教学设计中引入任务分析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要求教师依据学的规律进行教学。也就是说,依据不同各类的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和条件来进行教学。如果在教学设计中引进了任务分析思想,而且能用任务分析的思想指导教学过程设计,那么,不论教学目标中是否列出过程目标,教师都会根据学习的规律进行教学。

  拓展阅读:数学新课程教师任务分析

  一.数学新课程简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冲击着原有的数学课程与教学模式,数学教育的目的、内容重点和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数学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数学成为公民必须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的中学数学课程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内容相对偏深、偏难、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得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而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很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新的数学课程应运而生。历时两年多的时间,教育部于2001年3月出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9月全国已有38个国家级实验区的11万学生进行实验,2002年进入实验区的学生数将扩大10倍,达到100多万,2004年全国初一学生将全部进入实验区。高中阶段的新的课程标准的框架构想已经在网上向社会公布,将与2002年下半年出台《标准》(实验稿),2003年将有部分地区与学校开始进入实验区。国家将采用“由点到面,滚动发展,逐步推进”的策略,计划用5—10年的时间,在全国逐步实施新课程。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陆续出台,标志着数学课程改革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

  新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在拓宽数学学习的领域,改善学生学习的方式,关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和情绪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新的数学教材,将对课程标准的意图进行大胆的实验,其目的是要建立促进学生呢感全面发展的数学教材体系,创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的高中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将在以下几方面将有所突破:

  (1)新课程内容上将作重大调整:力求改变目前数学繁、难、偏、旧的状况,重新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数学基础”;

  (2)新课程结构将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将设置必修课,在此基础上设置体现不同要求、内容各有侧重的选修课程(模块),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使不同的学生可以选读不同的数学课程。数学C类课程有助于学生在社会、人文科学等方面获得发展;数学B类课程有助于学生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科学等方面获得发展;对数学有兴趣、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设置了数学A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阅读、交流、创新能力。

  (3)新课程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教师在实施新数学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课程的实施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理想中的课程(纲要)、现实中的课程(标准)、教师的课程(教材)、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课程(教案、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的课程形式)、学生接受的课程,教师是连接理想中的课程与学生所接受的课程之间的桥梁,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尽管课程实施有其他多种途径(如自学、社会调查等),但教学无疑占据着课程实施的核心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教师把课程计划作为自己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时,课程才开始得以实施。

  新的数学课程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等方面都作了重大的变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的数学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教师的素质、对新课程的理解与主动适应、创造性地使用课程是关键。事实表明,一些新的课程计划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并不是课程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教师没有积极参与或不能适应的缘故。西方有些学者认为“课程实施的最大障碍就是教师的惰性”,这里的“惰性”,我们可以理解为“习惯做法”。采用新课程,就意味着要放弃原来熟悉的一套方法和程序,而且有一些曾是很成功的做法。

  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准确理解、把握数学新课程的理念,认真分析实施新课程所面临的新的挑战、新的任务,是他能成功实施新数学课程重要前提与保证。

  三.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任务分析

  1.树立并深刻理解“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都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理念的首位,强调从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的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对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数学的探索过程、数学的文化价值以及数学知识的特征有所认识;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在定量思维、空间观念、合情推理和演绎等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的反思方面获得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正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

  (1)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意味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学生身体、智慧、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新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了重新定位,每一门课程都提出了如下三个目标的有机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个学生是否全面发展,不是看他(她)所有的学科成绩是否都优秀,而是要看他(她)的身心是否健康,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否得到了全面发展。因此,促进全面发展不再是所有学科优势互补共同完成的一个任务。

  数学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与支持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2)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自主性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地位。一个具备了自主能力的人,能够合理的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的目标,能够作出正确的评价,在活动中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在生活中能够自我教育。

  教师在新数学课程实施之前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几个原则: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3)不同学生的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同特征,又表现出在数学基础、数学思维及能力等方面巨大的个体差异。教师必须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做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重新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

  简单认识:教师教,学生学。

  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是一种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通过教学传授的是社会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模式、图式、总的原则和标准。(这是一种侧重于传授内容的总体叙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或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的学习来提高学生正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这是侧重于学生获得发展的叙述)

  1983年激进的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冯。格拉色斯费尔德(VonGlasersfeld)指出:我们应该把知识与能力看作是个人建构自己经验的产物,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讲授“事实”,而是帮助和知道学生在特定的领域中建构自己的经验。这种“建构”观点推动了现代教学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关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的发展”。(强调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

  l.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

  (1)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

  (2)数学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2.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1)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数学教材这一“文本”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依此来实现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的。

  (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1)教学过程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

  (2)教学过程促进可教师本身的成长

  3.“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数学教师将理念转化为行动的重要任务

  现有的数学大纲重点是对教学工作作出规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建议,使教师更加关注数学知识点,关注学习的效果,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教师、课本为中心,过度练习,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数学课程下,学生的情感是被动的、缺乏自信的,不是自主探索的,也谈不上合作学习。学习的数学知识更多的是结论的知识,更多的是数学的技能和技巧,缺乏应用价值。

  与现有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教育的目标与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侧重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新数学课程改革很重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得学生的学习是基于主体的、积极的、有自信的、主动探索的、集体合作的基础上,获得过程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具有应用价值、终身有用的知识。

  数学课堂教学是实现新数学课程理念、改变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情感——能够积极地并且是自信的学习数学,是学生学习状态很重要的标志。

  谈起数学学习,很自然会联想起背许多数学公式,做大量繁杂的数学题,这既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并未反映数学的本质,长期这样,会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不良感受。新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有的数学教学大纲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标准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教师在实施心得数学课程时,应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尽可能以他们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题材,如生活中的问题、有趣的数学史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作为数学学习的素材。这些素材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收集处理数据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倡导有意义的学习,主张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教学过程、情感与态度。新的理念必然会带来新的学习方式的革命。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是本次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是要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

  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建议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要让学生具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应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性、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想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求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与错误。教师“应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组织者——组织学生发现、寻求、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料,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

  引导者——进到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

  合作者——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恰当的利用新技术是改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

  《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校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计算机(计算器)将成为学习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电脑和网络将成为发展学生的理解和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获取信息、帮助思考、促进学习,可以免除学生做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从而在探索性、创造性的数学活动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解决更广泛的现实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学运算等方面的优势,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

  改善数学学习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是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举措。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仅仅是对概念、技能和结论的记忆和模仿,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标准》(高中)将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阅读”、“数学活动”等专题课程、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素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具体的,但数学又经过了抽象。数学教学应努力将数学抽象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让学生去学习从生活中产生、发展的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始终提倡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数学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提倡选择有现实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具备一定探索性的问题;提倡选择图画、表格、文字等多种形式的呈现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实际的联系,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初步掌握一些应用数学的技能,加强了数学的应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过重注重问题的类型和固定揭发,对问题的实际背景并不关注,《标准》取消了算术应用题的专题,认为数学的应用并不只是在接算术应用题的时候才被体现,它应当在所有建立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过程中得到强调。

  (3)关注学生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

  新数学课程改革将促进学生发展放到了中心位置,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们的数学的基础、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方式、方法,以及数学学习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在遵循共同规律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教师必须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每一个(每一类)学生的特殊性,注重与学生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式学习、个别辅导等),实施区别指导和分层教学,真实而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反映并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反馈。

  教师应根据所选择的素材,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用具有一定跨度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就同一问题设置不同层次的或开放性(在问题条件、结论、解题策略或应用等方面具有一定开放度)问题(包括课题学习、作业的层次性(巩固性、拓展性、探索性的)),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4.数学教师应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

  (1)新课程给教师留有创造的空间

  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作出了清晰明确的规定,而且规定了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及深度、难度指标、详细的教学顺序以及课时数,这对教师的教学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但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工作。规定了教学、评价的最高要求,不能突破这些要求,否则视为“超纲”。在这种环境下,教师过度依赖教科书与参考书,较多地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新的数学课程所提出的要求是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作出规定,这些要求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它的重点不是对教学过程规定或要求,因此,新数学课程不直接对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顺序等问题作出硬性的规定,只是对这些问题提供翔实的建议、指导和多种可供选择的设计模式。新的数学课程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存在的不确定性:

  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多元表现;

  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不使用统一的规格和评价标准,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在一起上课;

  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

  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将更为灵活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

  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大大减少和淡化了考试得分点,教师要花很多的时间查找资料、教材补充的内容。

  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对教师教学与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具有弹性的,给教师的教学留有一定的空间。这样的设计,便于教师准确的把握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增强课程意识,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降低对教材的过分依赖,有利于拓展数学课程,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教学的多样化、变动性要求教师是一个决策者,而只是执行者。在这种课程环境下,教师具有更多的创造形式、新内容的空间。

  《标准》的实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新的舞台,也对教师的创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标准》的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发生变化,教师将由传统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工作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另外,数学教学过程不再是机械地执行教材的过程,而是师生从实际出发,利用更广泛的课程资源,共同开发课程和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2)教师的特殊位置——与外来研究者相比,教师出在一个极为有利的研究位置。

  数学教师与知识建构的实践密切相关。他们在参与教育实践的同时,也产生自己的知识,在这个实践中他们既是生产者又是参与者。教师应该通过体验学生学习、考察自己的教学活动来学会教学,以学徒身份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与那些不太熟悉新知识、不善调查研究、不能创造性地提出与解决问题的学生进行交往。逐渐学会开发能反映学生兴趣和需求的数学活动。

  (3)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共同发展”表述了教师的自身价值。数学教学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自身也得到了发展。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和研究,开展创造性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一方面,教学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因为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而充分的发展,而人的身心发展有它的规律,所以要完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对这种发展规律有充分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学又是一种艺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人,这就决定了教学要涉及人的感情、精神、价值观等。教学过程充满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认知、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冲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实践,不断加深对数学规律及学习心理的研究。新的课程呼唤创造性教师,新的课程也必将造就大批的优秀教师。

  (4)研究可以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语: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任务分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相关文章:

商务礼仪在社交中的作用10-29

浅谈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04-25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教案01-09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11-02

小语课堂教学中的演示技能04-25

动作结构在舞蹈创作中应用的作用分析论文03-21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反思04-17

护理人文修养课程在培养护生中的作用论文04-19

浅谈现代教育中多媒体教学作用论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