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情感教育论文

情感教育论文

时间:2022-08-24 02:04:01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情感教育论文

  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作者/田 莉
  
  【摘要】本文通过语文教学中,情境的设置,语言的激活,文本解读的丰富性及个性化,学生主动参与,拓展情感空间等几个方面,探讨学生的情感体验及人文情怀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体验;人文情怀
  
  在科学扫荡我们生活的时候,在计算机化和数字化时代到来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学生疏于用书面去表达的时候,语文学科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有关语文课程改革的口号此起彼伏,推动课改越来越朝着人性化的方面发展。在这个大前提之下,语文教师应该体现其良心与职责,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的心智和人格健全起来。新语文程标准也明确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1大胆革新,创设情境,提供交流的平台
  
  情感教育该如何进行?怎样的一个过程才算是比较完美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使学生产生清楚的具像性知觉及表象,并以理性高度认识,揭示事物的本质,由此产生和发展情感,这就是情感教育。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源于知觉和表象,是阅读主体与文本对话交流的过程,是主体对文体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追求真实的交流和深刻的体悟,是情感教育的核心。而课堂上我们看到,在教师繁琐的提问干扰下,思维漂浮在热闹的问答上,学生由于没有沉静的阅读品格,这样的一种心智活动实际上已经消亡,情感体验也显得简单化、标签化、虚伪化。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作一些尝试:
  
  (1)大胆的开放课堂,设置情境。我们以古典诗词教学为例,由于时代的变迁,生活境遇的悬殊,中学生对古典诗词容易产生“隔膜”。因此,古典诗词教学中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不可少,教师通过创作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亲近感”,从而形成良好的专注倾听的心理机制。
  
  据闻一多的学生回忆,闻先生给他们讲授“楚辞”,喜欢选择在黄昏时分授课。随着最后一抹晚霞的消逝,口含烟斗,腋下夹着布包的闻一多笑容可掬地来到教室。落坐后,闻先生点点头,高声吟诵一段源于《世说新语》的开场白:
  
  “痛饮酒,读楚辞,方可以为名士!……”
  
  在充分调动学生情绪之后,昂扬的激情师生之间弥漫开来。在单一的情境之下,学生往往感到乏味,课堂变化,开放课堂,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一个自然的人,(fanwen.weiyujianbao.cn)我们提倡让学生在一种更人性化的环境下学习。配合课本的内容,我们可以把课堂引向户外,徐徐的和风,蝈蝈儿的齐鸣声,夜空中星星的闪光,空气里弥漫开来的芬芳,都可以成为教学的辅助,帮我们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理解作者的情怀,构筑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2)现代化手段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其他的艺术手段,会起到良好的功效。随着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语文教学也更具有时代性。以杜甫的《蜀相》为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展示成都草堂的近况,截录展播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五丈原前的衰飒形象,先从直观上让学生有一种沧海桑田,华屋山丘之感,使教学在一种肃穆、苍凉的氛围中展开。与此相应教师应以深沉、伤痛的言语叙说,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及诗人坎坷经历。
  
  2发挥语言魔力,注重审美特性,丰富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关键要从语言入手。这里包括师生诵读时的语言,也包括文本中的语言。
  
  (1)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基本功以及范读能力,声调的高低及表情的变化,手势的运用都要能巧妙地拨动学生的心弦。如范读《乡愁》宜用沉静、低缓的语调,哀婉的语气,把作者思念亲人,眷恋亲人祖国的感情表现出来。而诵读《安塞腰鼓》则要情绪高昂、亢奋,语速随着腰鼓的节奏而相应改变,充分感受腰鼓的气势。学生随着老师诵读,也要有“文章不厌百回读”的信念,常读常新。
  
  (2)其次,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情感体验也是一种审美体验。教师应该传递文本阅读中的愉悦经验,让学生意会,学会欣赏。我们再次以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其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给我们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恬静的意境。喧声→莲动→舟行,我们以为作者是为热闹铺排,而恰恰相反,诗人妙笔生花,借动显静,着力表现幽静的情趣。“蝉噪林逾静”莲动并不与幽静相抵触,反而有摇曳生姿的动人神韵。通过对这些词语的分析,学生很快就能感知以动写静的手法,及王维诗中有画的特征。词语是美的,画面也是清新、淡雅的,学生感性认识因此而得以丰富。
  
  3主动参与,利用联想和想象,拓展情感体验空间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完成教与学的互动,合理地利用联想想象,可以外延文章的内涵,拓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
  
  (1)联想的作用,我们以朱自清的《春》为例。让他们联想相关的描摹的春天的诗文,作一次横向比较。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有声的春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有情的春天,“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温暖的春天,“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赏心悦目的春天……春作为被歌咏赞美的对象,春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永远向往的,憧憬的。学生对春天也会油然而生出赞美热爱之情。
  
  (2)其次,利用想象,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欲望。以诗歌为例,诗歌的语言往往非常凝炼,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再现画面。如杜甫的《旅夜书怀》最后一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个比喻,学生通过想象,看到“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的画面,再比如《沁园春?雪》同学们根据诗文,再现北国风光:冰天雪地,群山绵延,大雪纷飞,翩翩起舞,仿佛银白色的象群在奔跑……大山、高峰挺拔耸立,天晴后,阳光下夺目的白雪……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沟通作品的好的方法之一。
  
  (3)在行动上参与,组织学生上台演讲,反串课文中的角色,编排课本剧。延伸情感体验的空间。当同学们去扮演喜极而疯的范进时,他大笑着说:“我中了,我中了。”在轻松的表演中,对那个朝代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在嬉笑之后,也许会产生更深沉的同情、批判、感慨,而当一个同学模仿闻一多慷慨之词,作最后一次演讲,也会使同学被闻一多的勇气和激情所感染。
  
  这样的情感体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也能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我们常说“以情动人”,有情才能打动心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让学生在情中学、在情中写。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树立全新的观念,让我们的课堂多彩起来,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动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