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时间:2022-08-21 00:00:46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彭奋强
  
  (湘潭市第一中学,湖南 湘潭 411100)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现行学校制度提出了挑战,如何利用新课程改革的契机,主动变革现行学校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四项原则和和九项内容。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现代学校制度;现行学校制度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12-0001-03
  
  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全面实施至今已有6年。新课程改革对现行学校制度提出了挑战,很多学校为了保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自身的制度都或多或少地进行了变革,但大多是被动的、无奈的。其实,即使没有实施新课程改革,我国社会的发展、国际教育的趋势也要求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学校应该利用新课程改革的契机,主动变革现行学校制度,通过制度的建设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学校的发展。本文拟就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主动构建现代学校制度进行探讨。
  
  一对“新课程改革”和“现代学校制度”的解读
  
  目前虽然很难给当下的新课程改革一个明确的概念,但它的一些基本特征是可以把握的。它追求的基本目标是完成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最终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它秉承两个教育理念:一是使所有学生和学校都成功,二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或者公民的基本素养。它要求课程结构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要求课程实施环境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检测机制;要求交给学校足够的课程设置、组织实施的自主权,为学校更好地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保障。
  
  现代学校制度是指在知识社会日渐明显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学校自主、民主管理,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它具备以下特征:能够促进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充分、终身发展,允许有差异发展;促进校长、教职工的专业发展;推动现代学校文化的形成,推动学校由“传统型”向“学习型”发展;推动和保障学校形成清晰的产权;保障学校依法自主、民主管理,形成民主治校的制度基础;能使学校成为独立法人并形成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明确、具体规范政府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责任,特别是经济责任;能够逐步地、有序地允许学生和家长自主择校;能够引导学校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推动社区发展。
  
  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和现代学校制度的特征在很多层面上是一致的,这就为利用新课程改革的契机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提供了可能。
  
  二对现行学校制度的反思
  
  现行的学校制度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果不加克服,将极大地妨碍教育的发展。
  
  第一,功利性强,只强调分数管理。当今分数至上现象扭曲了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学工作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事业追求被利益追求所取代。教师和学生都成了分数的奴隶。
  
  第二,只重视制度的制订,形式主义十足。目前,不少学校醉心于规章制度的文本制订,或者把规章制度细则化、标准化,辅以经济制裁,完全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把他们当成了管理对象。于是,教学过程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扭曲了教学的本性,束缚了师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三,强调权力至上。学校管理者必须有权利,但是,如果权威主义走向极端,甚至发展成为崇尚领导、崇尚教科书、崇尚教参成为一个学校教师的习惯,就会泯灭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创造性,磨灭教师的个性,对学校产生灭顶之灾。苏霍姆林斯基早就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那么,寄希望完全依靠权力去办好学校是不现实的。
  
  由此可见,现行学校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新课程的理念,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制度已经刻不容缓。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现代学校制度的构建
  
  (一)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四项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在这一背景下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校长必须正确处理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关系。 以人为本,首先是以学生为本。学校要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制度都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个性差异,有利于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使他们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生活中自尊、自信,自强,最终成长为有良好素养的公民。
  
  以人为本,还要以教师为本。要牢固树立为教师服务的观念,少说空话,多办实事,通过温暖人心来凝聚人心。要知人善任,为教师自身的发展创造条件,使教师与学生、学校共同发展、和谐发展。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给教师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心理空间,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评价“多元化”原则
  
  现行学校制度对教育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服务”注重很不够。现代学校制度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多元化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目前,制约学校和学生发展最严重的制度是评价制度。目前的评价制度看重的是升学率,使得有理想、想改革的校长得不到制度上的保障。评价制度如果不改革,学生和学校的多元化发展就不可能实现,新课程改革就不能真正实施。我们要通过评价的多元化,促进各类人才的发展。
  
  3.教育公平原则
  
  教育公平在法律上是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人人受到平等的教育对待,人人具有平等地取得学业成就和就业前景的机会。我国目前能够实现的教育公平程度还十分有限,但如果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理论建设、决策之中和实践过程里做不到“公平”二字,那么不但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无法顺利进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贯彻也将是一句空话。
  
  新课程改革秉承的两个教育理念,其一是“使所有学生都成功”,现代学校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自由地发展并为社会做出贡献,要实现这一理想目标,学校制度建设就必须遵守教育公平原则,从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到结果的公平。通过制度的设计来促进教育公平,是世界近现代教育民主化进程中的普遍原则。教育公平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均等和教育结果均等,一切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的制度,都应当吸纳到现代学校制度之中。
  
  4.关注质量原则
  
  教育质量是新课程改革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重要主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质量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首先, 教育普及和教育公平是教育质量的前提。“教育质量”不仅仅是指少数优秀学生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而是指以广大学生为对象的普遍提高的教育质量。
  
  其次,教育质量的内涵是人的能力和素质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应该从只重视知识传授和学习的质量上升到提高人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水平的高度。
  
  最后, 教育质量的外延应该包括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教育形式及其相应制度。2005 年发布的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全民教育:必须注重教育质量》第一章明确指出:教育质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的讲授、学习和练习, 而且包括了学校办学模式乃至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教育体系与制度。
  
  (二)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应该包含以下九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第一,尊重教师主体性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要根据国家制度和新课改的要求,制定出符合新课程方案要求且适合本校特点的新课改方案,完善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拥有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从而确保各项教学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在这一前提下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
  
  第二,富有特色的校本教研制度。要建立和完善以自我反思、彼此互助、专业引领为基本要素的校本教研制度,引导教师学会自我反思、学会把问题转化为课题,探索有效措施,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物尽其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制度。学校要根据新课程要求,建立健全课程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制度、物资管理与开发利用制度、校园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制度等。特别要改革图书的管理与使用方式,让每一本图书都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改革实验仪器管理办法,让实验室成为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发现的阵地;要挖掘学校的社会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媒体资源、人际资源、环境资源等各种资源,建立完善的资源开发利用制度,发挥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的最大效益。
  
  第四,富有个性的学校课程建设与开发制度。学校除开设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外,还要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从学生个性发展和凸显学校特色出发,立足社区和本校实际,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与经验,制定学校课程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制度与办法,引导教师科学设计教学方案,组织各类兴趣活动。学校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审核教师开发的课程的质量,评价课程实施情况。
  
  第五,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管理制度。结合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的基本要求,学校要制定适合本校实际和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并付诸实施。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采取校内导师制、校外导师制的办法甚至邀请家长参与。在课程评价上,应采取多元的评价办法,实行学分管理。
  
  第六,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业成绩管理制度。学校要研究和探究学生学分认定的管理模式及方法,建立和实施学分制度,成立学分管理委员会,加强学分管理,保证学生学到普通高中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第七,具有激励作用的教师评价制度。教师评价制度要发挥对教师的教育、激励与改进的功能,使每一位教师获得最大发展。教师评价应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领导、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使教师能从多渠道、多角度获得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第八,周到细致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学校要做好选课指导的宣传、发动与组织,成立选课指导委员会,规划和制定本校选课指导方案,编写《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并编审选课课程表,监督《手册》的执行和对教师的评价等。《手册》除了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帮助信息外,还应向学生呈现相关的学校课程制度或政策等。
  
  第九,稳定持续的学生选课导师制度。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制定出学校导师制度,保证所有的学生都有导师指导。导师要全面负责所指导学生的选课诸环节,且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同时还要处理好导师与班主任的关系,共同担负起对学生的教育、指导、管理作用。
  
  当然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还包含其他内容,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九项制度的建设尤为关键,不可或缺。
  
  新课程改革和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相辅相成的,实施新课程改革为现代学校制度的建构提供了机遇和新的思路,反过来,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最大限度的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曹利。教育公平的内涵及原则[J]。四川教育,2011(9)。
  
  [2] 李小融,唐安奎。多元化学校教育评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3] 施佳璐。“满足人”假设——教师职业发展的新视角[J]。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5)。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07-27(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相关文章:

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探索08-23

构建现代学校制度-- 学现代学校建设 思校本发展定位05-08

试论小学语文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08-24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说课08-22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08-22

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角色转型分析论文08-24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探索08-25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科学课堂教学08-22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自主探究学习研究08-2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活动式”教学研究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