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拿什么守护你,语文课堂
拿什么守护你,语文课堂黄晓莲
连日来,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其实名微博上每日一呼:“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
救汉语,兴国学,是该排斥英语,还是该自我救赎?其实,英语、汉语都属于语言类,各自都是一个民族的母语,都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这两种语言,无论从规律上还是从方法上都有诸多相通之处。基于这些,学习汉语和英语,不应该把它们置于对立关系,而应该是相得益彰,你我互通。而事实上,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上是高投入、超付出,而对语文学习的关注则是相对吝啬的。汉语虽为母语,却被冷落一隅。难怪诸多有识之士呼吁:救救汉语!
其实,“救救汉语”的呼声一直就不断,王社长的每日一呼再度掀起了国人对汉语关注的热潮。在众说纷纭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更想冷静地反思:我们怎么就把孩子学母语的阵地逐渐丢失了。
曾有人说:“一个人在语文课上的精神质量很可能会决定他(她)一生的精神走向。”这句话也许言之过重,但是足以引起我们思考:我们的语文课堂给予了学生怎样的精神质量呢?在常态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其现状是很尴尬的。学生觉得一堂语文课听与不听,无伤大雅;一篇必修课文学与不学,并无损失。即便听了每一堂课,学了每一篇课文,但与考试又有何相干?长此以往,语文课,想说爱你不容易,静心想想,救汉语,是不是先该救我们的语文课堂,先救救我们学母语的阵地呢?
造成语文课尴尬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其尴尬主要缘自课堂教学中的“漫”“慢”无边。
所谓“漫”,首先可以直指课堂教学缺少集中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教学内容,不知道“教什么”,甚至把语文课上得“花非花”,课堂几乎沦为“漫谈”。还清晰地记得听过一堂《黄河颂》的教学,授课者呈现了120多页PPT。在导入新课环节,就播放了15页灯片,介绍了黄河的发源口、上游流经地、雪山风光、三江源头等等。他的导人新课环节也如黄河九曲流转一般,悠长、缓慢。在进入文本之后,老师要求学牛齐读一遍课文,然后又宕开一笔,随着PPT播放的顺序,向学生介绍如下材料:①黄河流经的文明发祥地以及出现人类地方的遗迹分布图;②出现原始农耕的分布图;③历史上出现的几个部落的争战图;④元朝统一时的版图;清朝与元朝的疆域对比图;⑤黄河两岸的文化及风土人情:西夏文明——鹳雀楼——龙门石窟——黄河纤夫——兰州羊皮筏子——安塞腰鼓……这位老师一路迤逦,直到一节课结束时也没有触及文本。
这原本是一堂语文课,但学生看到的是PPT的播放,听到的是各种背景音乐。教师只是浮光掠影地介绍了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的内容。听过之后,不禁要问:这是一堂语文课?这不是一堂语文课?教者不加选择地加入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的内容,却忘记了这是语文课,应该重在对文字语言的研读,立足意象和意境的赏析,沉潜情感和思想的浸润。这类缺少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丢失语文教学本真的“漫谈课”不胜枚举。若不盘点我们的课堂,试问我们能拿什么守住我们的语文学习阵地?
其次是我们语文课的授课形式,还存在教师强势地“漫灌”。我们不妨以授课中常备的“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这一个教学环节为例,或许可以窥斑见豹。初学一篇课文,往往都会介绍作者及其作品的写作背景,这个教学环节似乎是必须的。诚然,通过知人论世、还原时代背景来更深入更全面解读文本是一道法门,尤其是对于那些离我们现在的时代和生活甚远,或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写出的文章,更需要知人、知时、知情、知境才能走进文本。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引入介绍作者和相关写作背景的资料贪多求全,不求取舍。以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很多的课堂上会这样辑录材料:“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试想想,介绍至此,这些资料对学生解读诗歌有很大帮助吗?显然,这些材料留给学生的印象是零散而繁杂的。可见,在选取相关材料时,授课者并没有依据学习的内容有效取舍。授课老师只注重我做了,没有思考我做了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导致所教授的内容庞杂而无序,学生陷于被动接受,或者被强行输灌的处境中,怎能不窒息?怎能不生厌?长此以往,这种“漫灌”式的教学导致学生不会思考了,也不愿思考了,甚至对语文课的真伪都失去了辨别的能力,更别说有兴致盎然的探究兴趣了。
再次就是教学中的“慢”条斯理,最显明地体现在教学进度、教学效果、教学密度等方面。一是每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少。一篇讲读课文,建议两课时教完,但教师花上三四课时教完,也觉得正常。尤其是古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尤为严重。二是教学效率低下。因为目标不明确,“教什么”都模糊一片,怎么教也只能随心所欲,教后怎样更是不可检测。这种状态下的不温不火又谈何效率?三是阅读量少。很多学生学习语文只限于读了教材中的几篇课文,甚至只限于那几篇讲读课文,连自读文章都被省略了。事实上,语文素养的提高依赖于学生在大量阅读中的心得和感悟,润物无声的浸润才是语文素养见长渐深的重要途径。
基于以上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漫”“慢”现象的剖析,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耕耘好学生学汉语的主阵地才是当务之急。2013年8月17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在“人教社初中语文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备课策略”座谈会上,做了《谈谈语文备课常见的几个问题》的专题讲话,不无忧虑地列举了我们语文教师备课中的五大通病,每一项备课的通病都直接关乎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所以,在哗然一片的“救救汉语”的呼声中,作为语文教师,与其振臂高呼,不如静下心来想想我们该怎样优化我们学习汉语的课堂教学。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把“漫”与“慢”的诟病解决了,语文教学的阵地也将固若金汤,汉语学习的园地势必春色满园。
【拿什么守护你,语文课堂】相关文章:
拿什么回报你作文05-05
拿什么回报你作文06-08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什么作文05-12
该拿什么回报你作文(通用27篇)04-20
你是我的守护星作文04-10
经典守护语录11-12
守护的作文05-31
守护优秀作文09-17
守护话题作文11-24
守护经典语录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