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谈谈艺术鉴赏与朗读
谈谈艺术鉴赏与朗读过传忠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0433)
摘要: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展示和追求真善美,是艺术鉴赏教育的核心内容;把艺术概念、艺术鉴赏活动引入到语文教学中,用真善美的精神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陶冶学生的心灵,是艺术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一条有效路径;艺术鉴赏的旨归,则是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的本质就是还原,还原到文本所包含着的、所显示出来的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关键词:艺术鉴赏核心路径 旨归 朗读
一、关于艺术鉴赏
(一)语文教学是培养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载体
“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以陶冶学生的心灵。”我以为,语文教材是艺术鉴赏的最佳材料。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不是系统的理论学术型的,它由一篇篇文章构成,而且基本上选的是优秀文学作品(非文学性的作品,如说明文之类的,所占比例较小),包括古今中外的一些经典作品。要想真正地了解文学、了解艺术,语文教材是最合适的。但现实中恰恰有很多语文教学不把这些当作文学作品来教,没有涉及文学作品最核心的内涵。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不是孤立的。当然,我们说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并不是说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成为艺术家或艺术评论家、艺术理论家等等,而是认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基本条件就是应该具有相当的艺术鉴赏能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们孩子的情感出现了非常令人担心的荒漠化倾向。其中的原因很多,但和我们艺术鉴赏教育的缺乏很有关系。真正的教育永远是和人的灵魂相关的,审美和情感才是教育的第一块基石。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是建筑在情感上的,不接触人的情感,就不能提高其审美能力。我觉得,我们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并不是那么难以理解,它实际上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五育”——德智体美劳,包括身体心理、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艺术审美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的综合就是素质教育。这个艺术审美教育,可以简单地称之为美育。我们的美术课程、音乐课程都属于美育,语文课程也承担了相当重的美育任务。语文首先应该是智育,教语言文字——一个国家的母语;同时,它也承担德育的任务,还要承担美育(而且是要落实到学生心灵中去的美育)的任务。对美育,我们的认识还不是很充分。
语文课程具备审美教育的天然条件,不管是审美的对象、审美的主体还是审美所达到的社会效果,都应与语文教学密切结合。
(二)艺术鉴赏教育的核心和实施路径
把艺术概念、艺术鉴赏活动引入到语文教学中,用真善美的精神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陶冶学生的心灵——我以为,这是艺术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一条有效路径。
什么叫艺术?艺术是运用特定的物质手段,按照美的规律,塑造感性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这个“特定的物质手段”,文学也包括在其中——文学是用语言文字,音乐是用声音,舞蹈是用形体。“塑造感性的形象”,也比较容易理解——教学小说,如果连人物形象也不分析;教学散文或诗歌,如果连其社会意义也不阐述,当然算不得语文课。但是,“美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的自觉渗透——怎么能够挖掘出作品中的美,怎么能够来鉴赏这个美,怎么能够用这个美来打动学生、提高学生的美感,这个方面的问题就比较多。
“美的规律”是什么呢?说法很多,但我觉得,语文教学中“按照美的规律”,就是引导学生展示和追求真善美——这是艺术鉴赏教育的核心内容。真善美是个整体,是和假恶丑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我们的教材中、文学作品中,始终都有着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对比和较量,所以,我们的美育不能孤立地就美谈美,应该跟真和善连在一起。所谓“真”,就是客观的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以及它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它是美的源头、美的基础、美的内容因素,就是真理。所谓“善”,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当中所追求的有利、有益、有用的功利价值,关键在于这个“利、益、用”是对个别人而言的,还是对广大社会、人民群众而言的。这是美的灵魂、美的内涵、美的目的。那么,什么是美呢?有一个定义是这样说的:“美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在客体对象上以宜人的物质形式显现出来的积极的、正面的、肯定性的、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普遍性、共同性的品格或特质。”美的最核心的东西是人,是人的本质力量,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积极的、正面的、肯定性的一种反映,一种以赏心悦目的形式在客体对象上的显现。而这种人的本质力量,它的品格、特质,特别是那些具有普遍性的、共同性的品质,就是美的核心。也就是说,美育就是人的教育、人格的教育,就是人的魅力的教育。所谓“文学就是人学”,说的正是这个意思。相反的,丑就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扭曲。文学作品中的人、事、景和物等等,实际上都能够显示人的本质力量——人的健美的身体、丰富的精神、纯洁的道德,都是美的。所以,艺术鉴赏要从真善美人手,用真善美的精神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此,才可以有效地发挥艺术的作用。
艺术的作用即功能,是通过鉴赏活动来实现的。首先,艺术有三个要素:一个是作者,一个是作品,还有就是读者、观众、鉴赏者,三者缺一不可。比如一个戏剧作品,作家写出来了,导演、演员也排出来了,但始终没跟观众见过面,不能说它是个完整的作品,因为它的审美过程还没完成。所以,我们的学生,从他第一次读诗、第一次看戏、第一次看电视剧开始,他就是一个鉴赏者了,他的鉴赏者的身份就已经出现了——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学生始终是以鉴赏者的身份出现的。其次,艺术的功能,除了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外,最主要的、最重大的,是它美感的功能、审美的功能。这三个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能够达到。艺术鉴赏是鉴赏者对艺术品进行审美的把握。高尔基说过,艺术能帮助人们了解自身,提高自信力,激发对于真理的祈求,并与鄙俗的行为做斗争;它能唤醒人们灵魂中的羞耻、愤怒和勇气,使人变得高尚、坚强,能用美的、圣洁的精神来活跃自己的生活。概括起来,我觉得就是它能够打动人的情感,愉悦人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使人们获得特殊的美的享受。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能使学生获得特殊的美的精神享受,即通过艺术鉴赏教育,使学生情感激动、人格升华。
审美活动的特点是感性和理性相结合、享受和判断相结合。任何的文学作品当然都是形象的,没有形象、失去形象,它就不是文学作品了;而这些形象,往往是刺激人的观感的。因此,我们的阅读,我们的鉴赏,往往是从感性人手的,是在这个感性的接受过程中,不断地提升为理性;它是寓教于乐而不是耳提面命、强迫灌输的。同时,美的鉴赏、艺术的鉴赏又是一种享受,在享受的过程中又不断形成一个一个的判断,它又是逻辑的。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享受和判断的结合,应该贯穿于整个艺术鉴赏过程。而语文课程的感性与理性、享受与判断本身就是结合在一起的。
当然,艺术鉴赏必须有一定的条件,那就是要有一定的艺术知识,有一定的艺术能力,有一定的艺术习惯。譬如毕加索的画展,可以租一个讲解的仪器挂在身上,一边看画一边听讲解,但事实上很多人仍然看不大懂。艺术的价值是通过鉴赏活动来实现的,语文教学应该是鉴赏活动的一个阵地。
(三)艺术鉴赏的旨归:激发非智力因素
进行学习、获取知识,任何智力活动都伴随着一系列的心理因素。这个心理因素,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智力的因素,一类是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如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等)大家都很重视,但要取得好的认知效果,单靠智力因素是远远不够的。智力因素是一个操作系统,是认知活动的心理结构,但认知活动还有一个动力系统,它是认知活动的心理条件,二者缺一不可——非智力因素虽然不参与认知活动,但对认知活动起保证、调节和促进等作用。我们通常讲的非智力因素有五个: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感知、体验文学作品中的人、事、物,进而转化为自己的情感,特别是结合自己的经历、生活产生联想,最后作出审美的判断。这样的被激发、被感染而产生共鸣、迁移对照,最终实现陶冶心灵的功效,是很可贵的,也是很实在的。
而且,这样的激发是一个理性的过程,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不是强迫的,不是耳提面命的,是一个润物细无声、整体接受的过程。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李白的《月下独酌》,教学时,怎么能够提高学生对这样一个了不起的艺术作品的艺术鉴赏水平并得到更大的感染呢?读这首诗,我们往往就着眼于联想、想象等,但诗中反映出的其实是李白那空前的寂寞和孤独。你看——“花间一壶酒”,“独酌”到了什么程度?“无相亲”啊!没有人陪,怎么办?他想到了明月,月亮总在的;明月还不够,把地上的影子也算上。这是极端地寂寥、极端地孤独之后产生的追求。这首诗有一个乐观的结尾——“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进一步说明李白很了不起,能够自我解闷、自我调节。这样来引导学生了解李白那突破寂寞孤独的困境,力求改变自己处境,追求美好前途的可贵的人格力量,让学生体会到这才是真正的、积极的浪漫主义。又如普希金的《一朵小花》,当时普希金的处境是很困难的——被流放,遭压迫,最后决斗而死——但就这么几句诗,却浸透了他无边的遐想。这些遐想充分地体现出人性的关爱,以及对于乐观和美好情景的想象与追求,而不是随随便便的自我安慰。他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也是如此。当人们读到这些诗的时候,当用这样的语言来浸润自己的时候,人的本质的力量,就会在心中萌发,就会发挥作用。
有些文学作品的政治色彩很强,那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不是的。比如殷夫的《别了哥哥》,看作是对反动派的控诉,是对党的无比忠诚,是阶级斗争意识的强烈显现等,当然都不错,但艺术鉴赏最珍贵的,还有两个东西:一个是追求真理,一个是亲情。
最后,我想讲一讲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形象。如杨绛的《老王》、巴金的《鸣凤之死》,通过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的责任心、正义感、同情心,还有包容心。这样的语文课上得有感情,上得有激情,上得动人。我们常常说仁者爱人,常说诗穷而后工,常说义愤出诗人,那么,我们自己就得有这样的义愤,我们自己就需要这样的仁人之心。哪一个真正的文人,哪一个真正的大家不是关心社会、关心民族,不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于那些边缘的人民、那些弱势群体呢?你躲在强势群体边上得意洋洋地歌唱,那有什么价值呢?当然,我们首先要正面歌颂,正面歌颂真善美。
二、关于朗读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但朗读真正进入课堂也是很难的。
关于朗读,徐世荣先生曾说过这么一段话:“朗读是把写作语言还原变为口语的有声语言,补上书面语言表达不出来的语气、语调、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使语言增加了活力,有了跳跃着的生命。朗读就是把书面上写的语言变成口头上说的语言,把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声的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语言。”这段话道出了朗读的实质,尤其是“还原”这个词,准确地阐明了文本和朗读的关系。怎么“还原”,怎么才算真正“还原”了?我以为,不是还原到诗人、作家的口语中去,而应还原到文本所包含着的、所显示出来的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思想的物质外壳。离开了思想感情,语言无非是一堆声音,有什么价值?这其中包含着三个关系:一个是思想,思想是最根本的,人跟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有一个,就是人会思想。思想是抓不住的、摸不着的,但思想有“外壳”,思想由“外壳”来显示。这个“外壳”就是语言,人借助语言来进行思想。文字无非是语言的记录符号,是第三位的。朗读绝不是一种单纯的技巧、一种形式上的固有规则。没有清晰的思想和充沛的感情来武装,而只是在语气、语调、语势、语感上随意地发挥,甚至拿腔使调,绝不是好的朗读,也绝对无法准确地传达出蕴含在文本中的跳跃着的生命和活力。所以,朗读者必须完成两方面的任务:一个是必须深入理解、把握蕴含在文本中的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这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个是要用相应的语言技巧把文本中的书面语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地再现、表达出来。二者缺一不可。一个是理解、把握,一个是再现、表达。所以张颂先生说,“把口头语言写成书面语言这是写作,这是一门学问;而把写作的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这是朗诵,也是一门学问”。他是把朗读学和写作学对应着考虑的,而这两门学问的起源与核心,都是思想感情。所以,朗读确实是一门学问,而不是简单的见字发声或者是想当然的发挥再现,它应该是在理解文本基础上的再度创作。我们书面阅读的时候应该是三个过程,“作者一作品一读者”;而朗读就有五个环节,“作者一作品一读者/朗读者一朗读作品一听众”。语文教学就是要向学生传递字词句篇的知识,为的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的教材是文本,是书面语,由于长期的习惯,教学中的大量时间都花在无声的阅读和写作上;即使是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也只涉及文本的内容和写作的方法,并不多去探究文本如何还原成有声的、丰富的口语。叶圣陶先生就说:“语文里面有个语字,如何听他人的话,如何更好地说自己的话,正是语文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的。”语文教学中,必须促进听说读写之间的沟通和转换。
朗读是沟通听说读写的桥梁,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王世堪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式,在初读课文时以朗读来熟悉语言和内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以朗读来意会,在吃透课文以后以美读来读出自己的理解和领悟。”他是从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来分析的,我还想从构成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分析,朗读都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先说字的教学。首先是把要字的音读准。结合朗读,不断地提高学生对字的读音的能力,那也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情,学生至少可以少读错别字。
再说词的教学。这也是朗读的非常重要的基础。读词没有什么单独的技巧,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把每一个词、每一个词组都读活,用社会约定俗成的读词的习惯和技巧,启发学生读出词的性质、状态乃至感情色彩,从而形成具体的视像,这就为学生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整体打好了扎实的基础。关键的词语,我们要引导学生一起用语音来捕捉它的内涵,摄取它的形象。这既是朗读的需要,也是理解词语的需要。
还有句子的教学。句子是朗读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能正确而熟练地读出句子的停顿、重音和语调,会更好地加深对文本语言内容的理解,有时甚至会比单纯的语法结构分析和逻辑成分分析更有效——这个时候,语气、语调、语势等因素已经融入了朗诵者的感情中,达成了一种“意会比言传更牢固、更有效”的成效。
最后是篇章的教学。篇章朗读是一个整体,它涉及朗读的速度(即节奏),还涉及作品的色彩和基调。篇章的理解,实际上就是思想感情的理解。
具体教学中,可采用范例教学和规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我们现在很习惯用规律教学,探讨了很多规律,包括朗读。用规律来教学,当然是对的,但它不仅涉及知识,还涉及能力;不仅涉及整体的、带规律的东西,还涉及个体的、往往非同一般的东西。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范例来让他学习、让他模仿。
【谈谈艺术鉴赏与朗读】相关文章:
谈谈如何评价学生的朗读08-23
朗读的心得04-17
谈谈中考作文09-04
谈谈理想作文08-24
谈谈美食作文10-15
谈谈美食作文08-04
谈谈服饰作文04-08
谈谈提问的技巧08-24
谈谈对偶修辞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