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策略谈
“三定”突破,高效扎实地进行现代文阅读复习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策略谈作者/ 程能斌
语文现代文阅读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教师费心教,学生费力学,但往往收效甚微。但现代文阅读却是高考的重头戏,要想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采取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尤为重要。
一、我省历年命题情况
2006~2007年:散文
2008年:散文《我与地坛》节选
2009年:小说《董师傅游湖》
2010年:小说《碑》
2011年:小说《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2012年:散文《往事(二)之八》
二、命题变化趋势
根据新课标《考试大纲》以及近几年高考命题情况来看,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有以下特点。
(一)选文凸显文学性,重视文本的底蕴挖掘
从选文作者角度看,既重名家,也兼顾新人,但仍以名家为主,中外兼顾。从选文特征看,坚持文学性与思想性并重的原则,更看重作品的内在意蕴,关照现代人文情怀。
1.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以散文和小说两类文体为主,少有他涉
2.回归学科本色,语文味显著增强
3.选材多样性,文学指向性明确
(二)命题扩大开放性,注重思维层次的考查
2012年各省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整体上走的是老路子,以传统角度为命题重点,稳健又不乏创新。
1.注重从精神层面开掘选文,增强对思想内涵的考查力度
试题特别具有现实性、生活性特点,引导考生关注历史、关注时代、关注生活,体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特性。
2.探究题大行其道,注重对思维实践能力的考查
高考探究题曾被指是伪探究,备受争议。其实,作为一种新型考查方式,它较好地在文本、考生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便于考生作思维拓展和实践思考。
三、命题走向预测
笔者认为,以后安徽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仍会一如既往地“守正创新”。守正即保持常规题的考查力度,坚持对字词句意义及表达效果的考查,坚持对词句所起作用的分析,坚持对小说人物形象和散文意象的简析。“创新”即在原有命题设置基础上进行调整或加强,达到彰显能力的命题导向。
四、“三定”突破,搞好复习
(一)定向:扣课标、考纲,把握复习方向
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变化,找到现代文阅读考查要求以及考查层次,选取课内典型文章,安排体现考查要求的知识点,做好针对性复习训练规划,注意拓展到课外语言材料训练,明确方向:课内带动课外,课外回顾课内,比较总结规律,探索解题方法。
(二)定点:把握文体特点,明确解答方法
1.明确散文和小说文体知识特点及考试考点
近几年的考试体现:两种文体都有所涉及,复习时,不能偏废,要强化这两种文体的阅读能力。尤其突出文体知识特点,复习时应该按文体分列文体知识,并牢记对应文体的文体知识和学会判断和分析相关考点。
2.依据题型明确答题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应该了然历年的考题题型以及答题的基本方法。在考试中要让学生明确:
(1)整体感知,提取信息
整体感知对现代文阅读的解读是非常必要,也是不可缺少的。答题前应该有一到两遍浏览阅读文段。第一遍快速浏览,捕捉基本信息,第二遍带题目整理答案,找出答题所涉及的区域属整体还是部分,并对相对应部分加以揣摩,进而对信息进行加工(提炼、整合、概括)。
(2)再现答法,按部就班
提取了有效信息,按题目要求进行加工,就是再现复习时的答题基本规律来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确保切合题目要求,把自己提取的信息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用准确、高度概括语言答“概括题”;用简洁明了语言答“解释题”;用层次分明语言答“道理题”;用句式规范语言答“赏析题”。这里的答题基本规律就是答案的“构思”模式,不是固定模式,其起到语言组织顺序以及逻辑严密的作用。
(3)关注趋向,深谙其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考试试题也趋向新颖灵活,举例题、感悟题、鉴赏题、情景题、评析题、探究题无所不有。其具开放性和针对性,但都注重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体现时代要求。为此,在复习阶段应该整理历年各地新题型,通过专项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拓题型视野和增强解题信息的机会。
3.明确答题层次和技巧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主观题,从文章中找到中心句或关键句后有时不一定能直接使用,或语句太长,或句中含有不合题目要求的其他信息,这时我们可以从句中摘取关键词句,根据题意对选出的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改造,优化组合来答题。这种优化整合有以下两点:
(1)关键语句、中心词的组合
高考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既要求能够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还要求能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要答好这类高考题,如果运用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回答问题时就可以游刃有余了。例如,解答2002年高考全国卷《话说知音》第20题,我们就可以运用第一段和第三段、第四段中的关键语句和关键词来组合答案。
(2)综合分析,条分缕述
考试说明要求,现代文阅读不但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更要考查其综合能力,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考查表述能力。因此,我们在回答高考主观试题的时候,就要在综合分析之后,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如,2002年北京高考第21题:本文结尾,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的启示”之后,作者又加上一句:“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这样结尾什么用意?请试着分析。原文第二段中就有“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体会自然给我们的启示”这个主旨句。结尾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的启示”“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来照应。同时,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了人与自然亲切和谐生命相依相通的关系。此后,我们便可以把这些内容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把树叶拟人化,使树叶获得了主体位置;照应了“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的观点。
(三)定位:强化检测反馈关,及时补缺补差
教师要切实从学生的答题检测反馈中发现问题,尤其是普及性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同时更注重学生个体存在的问题,加强特别辅导,以求更有效的进步。
其实现代文阅读是个慢功夫,阅读理解能力是平日培养起来的,不是个急功近利的东西。此策略谈只是提供一个复习方向,具体还得教师深入把握学生情况,总揽全局,紧抓细节,盘活资源,有的放矢,扎实有效地开展复习,方能确保。
(作者单位 安徽省宁国市津河中学)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策略谈】相关文章:
高三现代文复习中学生的阅读心理浅析08-24
小学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略谈08-20
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08-20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和思考略谈08-20
高考复习心得02-16
浅谈中职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08-23
略谈转化问题学生08-24
高考复习的误区有哪些09-26
对高考地理后期复习的思考08-24
浅谈高考化学总复习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