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高效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高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动性,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还可以弥补教师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正因此,近几年,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可并采纳,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使得学习在某种意义上更加高效,组内明确的分工和长时间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合作学习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但现在小作合作学习往往成为一种形式,很难取得实效,如何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发挥它应有价值呢?通过实践和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做起。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 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了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
二、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例如小组长的责任,记录员的责任等等。在这里,值得提醒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确立的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分工协作,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目标。
三、合作内容要合适,形式要多样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应该是学生的一种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合作的需要,这样的合作才可以真正意义的达到高效。因此,我们要思考的是,什么样的课是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怎样运用教师的智慧,发挥数学的魅力,设计出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寓教于乐,营造一种愉快的互助学习的环境,使学生乐于参与,乐在其中,在学生们内需的情况下,更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其实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学习,因此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通过实践,我认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较合适小组合作学习:
(1)规律性知识的学习。
(2)操作、实验探究问题的学习。
(3)选择解题策略的合作学习。
(4)竞争性作业的合作。
(5)学生间互评、互检、互考的合作。只有学生认为有必要合作、乐于合作,合作才能达到最优化。
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 以内退位减法表”在排列上有哪些有趣的规律时,如果让孩子们单独思考,他只能发现一些单一的、甚至片面的排列规律,所以,我就有意识的安排小组合作,学生们在合作时思维得到碰撞、观点得到互补,这样,通过小组探讨与补充,同学们不但能发现横着、竖着、斜着排列的规律,而且还能发现每组“被减数”、“减数”、“差”排列的规律,最后,小组交流到高潮处,竟然还探讨出每组“差”变化的原因来!当时,我就感觉到这部分内容,也只有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达到这样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在小组合作时,一定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否则,小组合作就会流于一种形式。
四、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并做出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五、建立科学的小组评价机制
建立以小组为基础的积极的评估制度,能够激励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学习评价的新境界,把眼光洒向全体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开展小组的学习竞赛。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个体表扬与群体表扬相结合。小组合作要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是小组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在结合个体的表扬的同时,要给予小组以适当客观的评价,小组的成就感在此升华为集体的荣誉感,这样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另外,在建立小组活动评价机制时,有意识的把小组成员的参与率作为评价内容的一项指标。
例如: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一些“知识抢答”“辩论赛”等丰富、活泼的小组活动,从形式上来吸引学生的参与,另外,在小组评价时,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我是这样做的:在小组合作或交流中,小组内的每位成员只要回答问题、发表意见,都会为本组加分,而且不同的学生为本组加得的分值也是不同的,如同一个问题,如果是特别内向,不爱发言的小东回答了,那就会为本组加3 分,如是聪明伶俐、能言善辩的小红回答了,就只能为本组加1 分。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广度,小组内回答问题的“不同人次”也将是小组量化的一项指标,如A 组有4 人次回答问题,但4 次都是同一个人,只能加2 分,而B 组的4 人次是有4 个人回答,那就可加4 分。最后,把每组的“不同人次”得分与小组的最后得分结合起来综合评价,这样,既保证参与率又保证参与的质量,同时还充分调动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这个过程,实质上又是学生合作精神,团队精神的培养过程。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手段,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实践中努力研究,不断探索,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呈现出像彩虹般炫丽、耀眼的新局面。
拓展: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指导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这种方法中,课堂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而转变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同学之间的自主合作交流学习。这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虽然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这种学习法并非在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运用,尤其是在农村中学,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还是一个空白,偶尔有教师运用,也多是为了上公开课或是应付领导检查而走走形式,学习效果不言而喻。下面笔者就针对在农村中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和理解。
一、合理分组
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做的当然就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固定分组和临时分组。
1、固定分组
固定分组是指在合作学习前由教师(通常由班主任牵头,结合各科任教师的意见)将本班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分组一般是在开学初编排学生座位时进行,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各科学习成绩、能力倾向、兴趣爱好等几个因素进行分组,通常是每6—8人为一个小组,按倒品字形或田字形排列,便于开展合作学习。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中有小组长1人,发言人1人,记录员1人,其余组员3—5人,每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基本一致,做到组间同质,为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各小组分组时应从总体上把握以下原则:
(1)组织能力强弱搭配;
(2)语言表达能力强弱搭配;
(3)成绩好坏搭配;
(4)整体素质科学搭配。各小组在搭配时要形成组内异质,能力互补,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让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最终形成各显其材、各尽其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学前分组法由于小组成员比较固定,学生在长时间的磨合中能形成默契,因此比较省时、高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2、临时分组
临时分组是指在合作学习时,不是按事先确定好的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学习,而是由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所采用的学习方式自由组合,将喜欢学习同一个内容或采用同一学习方法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的方法。用这种方法产生的合作学习小组人数不定,有多有少,学生组合自由。但由于学生组合的自由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间、空间、内容、方式上都比较开放,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际能力。
当然,两种分组各有优缺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所采用的学习方式灵活掌握,合理分组,可以固定分组和临时分组相结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二、明确职责,进行方法指导
1、小组长的指导。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单靠教师组织教学,不能保证各小组学习的质量和数量,需要有几个得力的助手,要在各小组中指定一个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并加强对组长的培训。教他们如何组织本组同学开展合作学习,怎样处理组员们不同的意见、观点,即时归纳整理本组的学习情况。
2、记录员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中,记录员担任的相当于是秘书工作,不仅要记录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小组长的任务安排,还要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发言归纳出要点,以供本组成员进行分析的取舍。因此,记录员不仅要写得好、写得快,还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所以教师除了指导记录员把字写好写快外,还应教会记录员在倾听别人的发言时如何抓住要点。
3、发言人的指导。每个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后得出的结果,最终都主要通过发言人传递出来,发言人的发言代表的是整个小组的形象。因此,发言人除了语音洪亮,普通话标准外,还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所以,教师除应抓好发言人的普通话而外,还应注意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及如何更有条理地表达思想。
4、组员的指导。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明确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目标任务。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大多学生由于没有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才能保证各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质量。
5、学生合作指导。
教会学生学会合作,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关键,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技能、技巧,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书时能做到边读边思考,遇到不懂的生字、生词和句子把它勾画出来,通过查阅资料仍弄不懂的向本组成员请教。在学习中,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本小组的学习活动,并为小组学习献计献策,做到提问主动、讨论积极。此外,在学习中还要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做到别人发言时,认真倾听,评价自己时虚心接受,并能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别人。
三、完善奖罚机制
任何团队要想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除了有清晰的目标和明确的职责之外,还要有完善的奖罚机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为激励和鞭策各个小组,教师可制定一定的奖罚机制,以计分的形式激励小组积极性。比如:
(1)在班上设置一个发言光荣榜,回答问题积极加分,个人得分组内也得分,定期统计奖罚并清零;
(2)期末评出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优秀组员,发奖状或拍照。
(3)对各小组间进行各科的测验成绩比较等;相信通过以上方式,可充分调动学生小组合作积极性,有效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四、汇报展示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要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交流、评价。汇报一般由合作小组的发言人汇报,其它成员作补充。汇报时要说明本组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结果以及收获和感受。各组汇报、交流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先由组长发言,其他成员作补充,评价时要公平、公正、客观,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小组汇报、交流、评价结束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要进行小结和总体评价,指出各小组的成绩和不足,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中的得和失,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和提高。通过小组间的学习汇报、交流,能弥补小组学习上的不足,有利于小组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通过小组间和教师的评价,能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评价观。通过评价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我们要正确的运用好这一方法。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方法作好指导,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将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