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古典名著类课文教学的应有境界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古典名著类课文教学的应有境界秦咏中(特级教师)
小语教材改编名著的做法由来已久。编者的目的是什么?从教材编撰的角度而言,是为了提高小语教材的文化品位;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而言,是为了让小学生尽早地接触、了解并亲近名著,在涵泳体察中增进入文素养。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后一目标,通过古典名著类课文的教学,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样的目标该如何达成?本文试析如下。
一、打开一扇窗户
小语教材中的古典名著类课文,无论是改编的或节选的,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本意蕴都是悠远而隽永的。教学这类课文,如果仅仅局限于文本一隅,就课文教课文,则是教学视野狭隘的表现;仅仅向学生推介一下原著,更不能达到名著类课文教学应有的目标。
一般来说,古典名著类课文语言的鲜活、情节的曲折与原著往往无法相比,选自长篇著作的更是如此;改编本的语言风格有时也与原著相差比较大。这就是不少学生接触了原著之后,对教材文本感到“不过瘾”的原因所在。《牡丹亭》中,杜丽娘曾有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观景如此,语文学习同样如此。在古典名著类课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引领学生步人姹紫嫣红的经典世界,让他们去期盼,去触摸,去感受,去领悟,去积累……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给学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欣喜与震撼。
比如,学习了《景阳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文后,有教师曾作了这样的引导:从这篇课文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说武松是个武艺高强、豪爽神威、江湖阅历丰富的人。然而,教师不囿于此,接着向学生介绍,《水浒传》中除了描写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外,还描写了武松的其他故事,诸如“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怒平都监府”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借助学习《景阳冈》的方法去阅读原著中的这些故事,进一步感受武松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在阅读汇报课上,学生纷纷交流,有的说“武松是一个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英雄”,有的说“武松是一个有仇必复,有恩必报的义士”,有的说“武松是一个有血性又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可见,一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武松形象已经在学生的心中扎根了。
另有教师在教学《景阳冈》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水浒传》写了108位梁山好汉,李逵是其中人物之一,他也曾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语文教学论文 fanwen.weiyujianbao.cn)为什么“李逵打虎”没有“武松打虎”有名?带领学生课后阅读《水浒传》,比较不同的打虎情节,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武松打虎”情节的曲折和文字的精妙。
可见,如果在古典名著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能抓住典型的人物或情节,进行适度拓展,那么,课文虽然教完了,但关于原著人物的阅读与探究却真正开始了,原著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就会进入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实践,学生对课文以及原著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这样教学,一篇课文虽短小,却给学生打开了一扇多彩的窗户。
二、涵养一份情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就课外阅读而言,课标尤其重视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的品位。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品位呢?教材中古典名著类课文的教学无疑承载着这样的任务。而实现这一任务的关键在于涵养学生一份爱经典、爱名著的情怀。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课标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
什么是爱经典、爱名著的情怀?笔者以为,它是对经典、对名著的浓厚兴趣和热爱,是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愫。就如同宋朝大诗人黄庭坚所说的“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阅读情结;如同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土地”情缘……不仅如此,这份情怀甚至包含着对古典名著相关事物的关注与喜爱,是对古典名著的心驰神往、真情投入。
拥有爱经典、爱名著的情怀的价值在哪里?情怀不是知识,也不是能力,但是比知识和能力更为重要。就古典名著类课文的学习而言,重要的不是企望学生对课文熟读成诵,了然于胸,而是涵养学生的这一份隋怀。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自称是“语文迷”,并且说“倘若问我最喜爱哪一门功课,我将毫不迟疑地敬答两个字——语文”。因为热爱某门学科而成就一番事业的名家何止周汝昌先生一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那就是拥有一份语文情怀。
如果我们的学生如痴如醉地诵读名著的片段,关注与名著相关的影视媒体,常常向别人讲述名著故事……这不是对经典对名著的情怀又是什么?如果我们的学生将爱经典、爱名著的热情“传染”给同学和家长,并乐此不疲……那么可以肯定,名著类课文的教学已经涵养了学生的这一份情怀。中国古典名著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孔子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学生拥有了这一份爱经典爱名著的情怀,他们的所得还会少吗?
学习《草船借箭》(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之后,教师引领学生走进了“三国”的世界。曾有学生向教师发问:“诸葛亮神机妙算,他明明知道周瑜让他三天造十万支箭是有心陷害,为什么还不揭穿呢?”“在华容道上,如果关羽斩杀了曹操,难道将来蜀国吴国就能因此打败魏国吗?”……学生能有这般关注,能有这般思考,就是因为拥有了爱经典爱名著的情怀。
爱经典爱名著的情怀从哪里来?应该来自于一种潜移默化的美的陶冶。这种情怀存在于博观约取中。学习古典名著类课文需要进行拓展型阅读,但是,这种阅读未必需要写下一篇篇读书笔记来“佐证”,更不应为了应试才手不释卷。遥想童年,笔者和伙伴们在班上争相传阅连环画《鸡毛信》《敌后武工队》和《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等刊物,那种轻松的、没有负担的、兴趣盎然的阅读,滋养的不就是这一份情怀吗?在名著类课文的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不能有负担。固然,小学生阅读某些原著尚有难度,但这并不影响其对经典对名著的喜爱和向往。留下一份阅读期待,等到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到相当程度后再接触也未尝不可。
在古典名著类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如果涵养了学生的这一份爱经典爱名著的情怀,不仅会促进学生对教材中名著的整本书的阅读,还会激发学生阅读更多的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份情怀对学生学习语文、提升人文素养至关重要,其意义已经超越了语文学习的范畴,甚至关乎提高民族素养的大课题。
(作者单位:江苏姜堰市实验小学)
【古典名著类课文教学的应有境界】相关文章: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08-16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方设计08-16
《人生的境界》08-16
人生的境界08-16
金子的境界08-18
人生的境界..08-16
《人生的境界》..08-16
境界的作文08-24
境界的作文10-14
少年应有志作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