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用三维目标引领数学课堂教学
用三维目标引领数学课堂教学蔡正乐
搞好数学教学重要的一环就是教师对于自己的数学观和教育教学观作出自觉的反思,从而不仅能够很好地实现由不自觉状态向自觉状态的重要转变,也能由各种落后的、片面的观念再逐步向先进的、辩证的观念转变。
湖北省全面实施新课改已近四年时间,广大一线教师基本完成人教A 版数学必修的五个模块的第一轮教学,第一届新课改高考已完成,有必要对“三维目标”进一步准确定位,针对“三维目标”的内涵对应剖析新教材,有目的地二次开发、使用教材,并应用于实际教育教学之中,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水到渠成,真正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提升。
一、准确定位“三维目标”
许多数学教师对新教材的使用有不同程度的误解与排斥,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仍用原有的纯知识本位的标准去衡量新教材与课堂教学,以致产生了诸如“量太大,知识不够扎实”“太灵活,学生反应不过来”“知识呈螺旋式上升,每次教学新知的度很难把握”等困惑,而不明白三维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既要重视知识、能力,又要重视过程、方法,同时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数学的实用价值,就会突出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注重数学训练思维的价值,就会突出过程与方法;能看到数学的文化价值,就会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到实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这一和谐统一的整体目标理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高一定要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因此要落实课堂教学,必须正确理解、制定、落实三维目标,用三维目标引领数学课堂教学,促进数学教育教学。这样,课堂教学不仅有效,而且达到高效。
二、新教材的欣赏
新教材在整个数学体系采取由浅入深,由基础到能力,最后回归应用的编排形式。各模块及其各章,甚至各节用探究栏目,思考栏目,阅读材料等衔接,围绕“三维目标”有针对性的编排。
1.从编排形式上看,着重体现“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越抽象的问题越能反映本质,同时也越不能看到本质,因此新教材选择用大量的情景让学生逐步体会数学的抽象与归纳技能,逐步认识数学的本质,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认识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反过来又作用于实际。(数学教学论文 fanwen.weiyujianbao.cn)新教材还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预备了一定的自主开发的余地,探究、思考等栏目在行文中穿针引线给教师以广度,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这样教学才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展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得到进步、民主、升华。
2.从编排的主体内容上看,着重体现“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对于教材内容,教师有这样的感觉:模块化导致新教材整体知识结构出现逻辑性问题;删减的知识导致知识不连贯。我们要深层次地理解这样的编排,新教材的意图很明显,将基础数学中的核心部分,根据数学知识发展的内在逻辑加以组织,从而让基础知识易学、易懂、能懂、会用。同时这样编排更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但由于高考的功利思想,以及教师用惯了旧教材时遗留下来的习惯,暂时不理解也很正常。
新教材尽力帮助学生在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中生成问题链,建立逻辑链,树立创新意识,通过疏导、点拨和启发,促设学生在个体认知的基础上完成思维的“破茧”与升华,学会数学地思考,用数学思维去思维。另外教材利用生活化作业,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利用开放性作业点燃学生创新火花;利用自主化作业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利用反思型习题设计升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3. 从编排的辅助内容(习题及阅读材料)上看,着重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避免以往“假、大、空”,“贴标签”形式的目标设计。教材无时无刻都在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际,并从中体会反映在数学中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结合中国国情及社会现实材料,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凝聚力等;通过感受数学成就的得来过程,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等等。
整个教材都在尽量抓住一切机会展现数学的美,数学的博大精深。资料库式的教材设计,虽为教材,实为工具书,任何版本的教材都不及现在的新教材的广度。
三、新教材的使用
高中数学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往往把个人习惯性思维嫁接到学生身上,以教师的思维替代了学生的思维,以教师体验替代了学生体验,把具有生成性的教学演变成了一种高度专业的教学操作,一种机械化的形成、模仿训练,这些现象在旧教材的编排特点上尤为突出,甚至成为老师取得成绩的至高点。另一方面,新教材必修模块第一轮教学已接近尾声,很多教师(包括很有旧教材丰富经验的教师)感觉新教材是走马观花式的编排。一轮下来,学生将学不到什么知识,远不及旧教材现实、有效。
要落实好新教材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需注重隐性课程的研发。所谓隐性课程是指教师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公开性教育经验,就数学学科而言,又包括学术性与非学术性两个方面的隐性课程因素。学术性隐性课程因素一般会涉及数学知识的内容。涉及对于数学及其学习的认知,包括对数学本质的认知、数学思维方式,数学思想方法和一些数学技能性;非学术性隐性课程因素主要是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体现在对数学学科精神的追求,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和数学的学习价值的信念,对数学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重视以及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等,注重数学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数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体现。新教材中设计的探究及思考的问题给了我们这方面的引导。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的特点,注重揭示相关知识的数学本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真正通过数学的学习,在今后的各方面均可做到从数学的角度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这里笔者仅举一例,抛砖引玉。《必修1》:《函数》一章的教学,新教材意在通过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后,让学生真正掌握如何研究函数,实践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教材通过实例提炼的数学模型(这本身为一种大能力),又从研究的目的、方向、方法上加以引导,让学生很自然形成利用数形结合,特殊到一般又回归到特殊而应用的数学思想进行探究的能力,这样研究完初等函数后,用形成的思想及方法去探究并解决函数问题,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自主探究解决其它领域问题。
最后再谈一点感受,波利亚提出:“作为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现他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笔者要提出的是: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要同样重视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是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新教材提供了这方面的素材,教师可加工后加以利用。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很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载体,我们广大教师们要苦练硬功,学习、学习、再学习,积淀、积淀再积淀,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武汉市黄陂六中)
【用三维目标引领数学课堂教学】相关文章:
目标先行,引领有效课堂08-15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08-01
如何落实三维目标08-05
学案引领下的历史课堂教学08-24
新课程三维目标漫谈08-23
落实三维目标 创建生命课堂08-08
新课程中的三维学习目标08-18
依照三维目标,改进作文教学08-17
新课程改革中三维目标的认识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