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
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四川省营山县城守第三完全小学校 蒋聃妮
【摘 要】作为关注学生情感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把诗情、文情传送到学生心中,而且要精心地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认识,评价情感的条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情感互动活动中去,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层次互动,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活跃振奋的积极发展状态。
【关键词】民主和谐 实践 处理信息 协作分享
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语文课堂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营造和谐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为学生构建一个乐学的环境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怎样使学生“乐学”?那就是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燃起学生求知的渴望之火。正如特级教师李希贵所言,“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情感方式投入学习,比怎样学习、学习什么更重要。”如教学《沁园春·雪》一文时,课堂上开展朗读比赛,学生非常踊跃,他们读得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特别是几个男生读出了豪放、磅礴的气势,教室里时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我趁势而入,放开手让学生讲解,没想到他们对字、词、句的理解会如此透彻。以前总怕学生不懂,什么都讲,面面俱到,既耗时又耗力,收效却甚微。(教学论文 fanwen.weiyujianbao.cn)很多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自然的就被激发了出来。我们的语文课堂也会因为学生的群体智慧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二、把实践带进课堂——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
《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的基本理念”时,其中有一段话很值得品味:“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并不长的一段话里竟一连三次提到了“实践”,这证明了,指导思想上有意突出和强调语文实践。什么是语文实践?通俗地说,就是要学生在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亲密接触中,通过理解、感悟、积累、欣赏、评价等学习活动,真真切切地掌握一些运用语言的本领,使语言文字真正成为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成为学习人类文化的门径。语文课堂上,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课文,让学生自编、门导、自演课本剧。例如在教学《孔乙已》《我的叔叔于勒》《愚公移山》等课文之后,我利用一节课让学生以语文课代表为首举办一次课本剧表演赛,并建议他们自行拟定比赛规则。结果人人参加了,还评出了“优秀表演家”,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所在。让文本产生“动感”,要让学生“动情”,就要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学生通过参与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读思——情感产生,交流——情感提升,朗读——情感升华,写作——情感内化。
让学生到社会大课堂中去发现语言现象,积累知识。如:调查市场供求双方的情况,听取工人对企业发展的意见,了解邻里之问对社区环境的议论,征集民谚农谣,广告招牌用语……学生渐渐领悟到社会实践原来也是语文学习不绝的源泉,是丰富的知识宝藏。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语言,做生活有心人的良好习惯。“语文教学与社会和家庭密不可分,言语习得又是多途径的……语文教学工作比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更复杂,决定语文科的教者与学者要承担多重角色,开展多重活动。”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开阔视野,从小树立服务于社会的观念,切实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和语言能力,让学习语文的能力在相应的言语活动中积淀养成。这些如果反作用于课堂教学,学生就会学得兴致盎然,轻松愉快;教师的教学点拨也易明易通,事半功倍,可以大大充实语文课常教学,提高语义教学质量。
三、把帮助带进课堂——为学生寻找成功的捷径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未来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
l.教给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语文课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针对课文内容,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环境,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如:教学《端午节》这一课时,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本地过端午节的习俗,课中让学生把习俗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再让学生根据收集整理的信息,谈谈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俗文化的情感。
2.教给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语文课堂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学得灵活。在教学《背影》一文时,我先引导学生根据标题提出问题,学生一听是让他们提问,积极性来了,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急于表达,纷纷提出以下问题:文中写的是谁的背影?是什么样的背影?为什么作者非要写父亲的背影?这些问题学生读课文后迎刃而解。于是学生又有了新的问题:浦口车站送别,父亲说好不送的,为何后来又亲自送?买橘子回来后,父亲扑扑身上的泥土,为何显得轻松?作者为何几次流泪,每一次流泪都是为什么?提出的问题中,绝大多数问题学生都能自行解决,只有少数问题需要教师作点拨。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师生关系和谐了。
3.对课堂生成的信息进行重组。当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之后,就会生成大量信息。而对于这些信息,我们又要区别对待。只有教师对课堂上这些生成性因素进行巧妙把握,才能提升我们课堂教学的价值,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也才能让学生的灵性得以真正释放。
总之,良好、宽松的和谐课堂,是学生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教师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温床。
【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相关文章:
浅谈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08-20
营造和谐氛围关爱学生发展08-24
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美08-17
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08-20
注重营造教学情境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08-24
全力营造和谐文明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08-15
营造和谐税收环境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04-28
营造语文课堂教学场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性08-19
不断强化消防工作 营造和谐消防安全环境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