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政治论文>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再认识

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再认识

时间:2023-02-26 06:27:27 政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再认识

  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再认识
  
  作者/李锦宏
  
  什么是教学实效性?怎样实现教学实效性?这是同行们关注并一直在积极致力实践探索的课题。
  
  就教学实效性本身而言,教学实效性不是静态的事物,而是一个动态的、变量的过程,是一个常教常新的值得认真探究的问题。虽然经过多年对课程标准的实验,人们已经有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实现教学实效性的做法和丰富经验,但是,随着时空的变迁、形势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以及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努力探索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转变、认识、实现、提升教学实效性仍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教学实效性的涵义及其分析
  
  教学实效性,是指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它包括显性效果和隐性效果两种。显性效果,又叫做显性的教学实效,它明显地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考试成绩的提升;隐性效果,亦叫做隐性的教学实效,它表现为对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对学生人生价值实现的影响与启迪等。无论是显性效果还是隐性效果,都是素质教育的内核所在,也是受教育者人生发展所需要的。
  
  然而,现实中,人们对教学实效性的关注度、期望值,往往偏向于显性效果——考试分数的高低,而忽视教育教学的隐性效果。这在当下似乎无可厚非,因为招生学校均以分数论英雄、分成败。分数是当今升学的硬指标,是否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人才的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如此衡量取舍选拔人才的标准,至目前,还没有较此更显公平性的选择标准。但这对作为“百年树人”的教育事业来说,便显得有所偏颇,不太公正。
  
  二、关注显性教学效果,不能忽视对隐性教学效果的关注 如上所说,人们关注教学成绩——显性的教学效果天经地义,正常不过。但是,如果仅仅关注既热乎乎却又冷冰冰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对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对其人生价值影响起作用的隐性效果的话,那就未免太片面了。笔者主张应当将显性效果与隐性效果两者兼顾,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义。
  
  《思想品德》学科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审视学科本身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学科本身的定位,做到教学的显性效果与隐性效果的和谐统一。(政治教学论文 fanwen.weiyujianbao.cn)因为两者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只有两者统筹兼顾,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三个例子可以佐证。
  
  例一:一次学生聚会上,一位身为某公安分局办公室副主任的学生走到我身边握着我的手说:“李老师,你当年教我们学习的“法律知识”、“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等知识,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并且很多知识现在还用得上。’
  
  例二:一位现任某小学教导处主任的学生,在当年考入师范读书时,对他的母亲说:“李老师的教学方法好,将来我也要用李老师的方法教育学生。”他母亲传给我这话时,非常认真并再三强调:“他真是这样说的啊”。
  
  例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班那几位出了名的“调皮仔”,虽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在我的耐心教导和他们本人的努力下,顺利地各奔前程。现在他们各有事业,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工作或发展得很不错,各得其所。近几年,他们同学每年举行一次聚会,每次聚会必邀请我参加。他们三五成群,紧紧地围坐在我身旁,认真地对我深情地说:“将来他们的子女能我教就好了!”他们在校时,我对他们的言传身教,关爱有加,至今还使他们觉得受益匪浅。的确如此,他们在校时成群结队,我恐怕他们搞出是非来,所以,对他们要求严而有格,经常与他们拉家常、说爱好、论兴趣、谈学习、讲人生目标等。虽然时隔十多年,但是他们说当年我讲的那些富含哲理的人生道理,至今他们觉得仿佛还在耳边,很激励。
  
  十五六年过去了,为什么当年的学生还那样地恋念我教给他们的那些知识、方法、和人生道理呢?因为,所传授的那些知识、方法、道理,对于其个性品质形成、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至今还有或大或小的帮助与启迪。这些也正是隐性教学实效的呈现,是学生在校时老师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了十多年时间的“发酵”,至今仍然还对他们的成长、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显示着隐性教学效果的效应。事实证明,教学的显性实效与隐性实效都是素质教育所不可或缺的内涵所在。
  
  所以,教学实效性,不仅仅是要有数字衡量的显性实效,而且还应包括在课堂上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对学生将来发展起潜移默化作用的有关个性品质、人格魅力、人生价值的影响和启迪等因素。说实在的,有的知识易被人们遗忘,但是,如果入心入肺入脑的人生哲理,却会使人终身受益无穷。
  
  经验再次告诉我们,关注教学实效性,不仅要关注显性的教学实效,而且要关注隐性的教学实效。不能高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却只关注教育教学的显性效果,而冷落甚至漠不关心教育教学的隐性效果,使“素质教育”、“三维目标”的落实成了装饰当下教育教学的标签,有意无意地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这是本文要重提甚至强调教学实效性的根本原因。
  
  三、把好课堂教学质量关,实现显性效果与隐性效果的和谐统一
  
  无论是显性效果还是隐性效果,其实现渠道均在于课堂。因此,把好课堂教学质量关是实现教学实效性的根本途径。课堂质量关主要包括“三关”:
  
  1.备课关。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必要前提。备课过程是构建相关教学资源的过程,包括将物质的教学资源和非物质的教学资源有序有效地安排于教学过程中。有序有效地安排物质的教学资源,说到底,就是要将“课标”与教材内涵的“三个层面”——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及“四个领域”——道德、心理常识、法律、国情教育等知识设计好一哪些知识该通过探究活动来消化?哪些知识可以直接告知?该怎样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构建物质教学资源时需要全面考虑和统筹兼顾的问题。非物质的教学资源即师生的心理与情绪等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如何投入?如何使之成为实现教学实效性的积极因素?这些均需在备课中花力气、下工夫去思考和落实。
  
  总之,把好备课关,就须钻研“课标”与教材;就须围绕“三维目标”,预设为学生创设把握知识、练就能力的活动平台;就须有的放矢地选择或编制教学典型的案例或题例,为开拓性训练提供有效资源;同时,还必须预设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及应对措施。
  
  2.课堂教学关。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实效性的根本途径。教学中,教师是否精讲精练,是否关注学生课堂情感的投入、是否注重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落实、是否从容处置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等,都或多或少、或明或隐地影响着教学实效性的形成与实现。为此,须从五个方面着手:
  
  一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讲精练的前提是精心准备。对所要讲的内容和需要练习的题目作如下考量:①它是否课标或考纲要求的?②它是否经过精雕细琢或精挑细选的?③精讲精练后,是否能使学生起到举一反三、反三归一的作用等等,是把握精讲精练的必备条件。
  
  二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的投入。教学中,学生有没有投入,投人多少,都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生成。要让学生的情感投入教学中,教师必须走下讲台,走向(进)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亲近学生,与学生沟通,以教师的主导性情感感染、干预学生的被动性情感,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情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行其是,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三要注重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是“三维目标”的重要内涵。要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中达此目标,须讲究方式方法:①要精心设计落实知识目标的步骤;②要设计恰当情境,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情感;③教学中,要不急不躁,循循善诱,循序渐进,耐心诱导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养成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四要设计与控制好课后作业量。课后作业是用以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的必要手段。无论哪一科作业都要适量而不能过量。一般来说,每科课后作业量应控制在15分钟至20分钟内。宁精勿滥。倘若某一科作业量过多,势必影响到其他学科作业的完成和学生的休息时间。为此,要精心设计并控制好作业量。要统筹读、背与写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可见,作业量的设计与控制,关系到整体教学实效性的实现问题。
  
  五要从容处置课堂中的“突发问题”。课堂突发问题,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料之外的、处理不当会阻碍教学顺利进行和影响教学效果实现的问题或事件。既包括学生提出的教师尚未事先预见的教学新问题、新观点,又包括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故障,甚至包括与教学无关的但必须妥善解决方能使教学顺利进行的问题。如我曾讲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欢快的青春节拍》第二框《感悟青春》探究“青春畅想”时,一位学生突然歇斯底里大声喊叫:“我没有青春!我要消灭青春!”我马上停下要讲的课,和风细雨询问道:“为什么?”但他就是始终不肯在课堂上说出个究竟。课后,我找他了解,知道他自小受家长宠,逐步长大后又遭到家长拳脚相向的粗暴对待,所以,丝毫没有感觉到青春的快乐。虽然课堂上他没有直抒自己的境遇,但是,作为老师对他的“突发问题”关爱有加,安定了其情绪,使教学继续顺利进行。从此,课堂中的他安静了许多。
  
  其中,精讲精练是实现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关注学生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是实现教学实效性的必要前提;注重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落实,是实现教学实效性的中心环节;从容处置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是实现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证;设计与控制好作业量,是巩固、实现和提升教学效果不可少的内容。
  
  3.效果考量关。教学实效是否落实,只有通过检验才能得到证明。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考量:一是通过检查导学案的设计是否符合精讲精练要求去落实。这是把好效果考量关、检验教学实效性效果的必要前提。二是通过教师的互相听课评课来考量。这是把好效果考量关、检验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三是通过课堂检测,看是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检验显性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四是向直接受益者——学生调查核实情况,即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阐析相关问题来证明教学实效性实现与否。五是看学期末统一质检成绩或升考成绩来证实。这既是对显性教学实效性的最终的实证,也是最有力的实据。
  
  总起来说,把好备课关,是实现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条件;把好课堂教学关,是实现教学实效性的根本环节;把好效果考量关,是检验教学显效性效果的必要手段。过好这“三关”,将有利于《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落到实处;关注显性教学效果,又不忽视对隐性教学效果的关注,将有助于显性教学效果和隐性教学效果两者的和谐统一与实现,推进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横沥中学)

【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再认识】相关文章:

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08-17

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08-08

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08-07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01-11

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08-23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08-25

思想品德课教学探究08-17

思想品德课教学探究08-07

思想品德课堂论文:坚持时政教学的几点认识与收获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