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虎跳镇小学 刘永刚
【摘 要】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创设氛围 引导猜想 探究合作 产生兴趣
世界经济进“创新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21世纪培养新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大量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事实表明,一个人能够创造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创造意识,或者说创造意识强不强是一个人能否进行创造的关键性因素。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学校教育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本人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设氛围,让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敢于让学生独立思考,把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学发现问题的质疑过程。学生能够提出问难,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必不可少的。例如教学“修一条长8000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 ?”学生们大胆提出了许多问题,如“第一天修了多少米?”“第二天修了多少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多少米?”“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了多少米?”等等,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动态,引导学生猜想
新的科学的发现往往是大胆猜想的结果,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新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归纳、比较、引导他们设想、验证。猜想是一种非逻辑的思维活动,这是以所谓不正常却一般有用的途径,逐步地找到完全正确解法的一种活动。当代著名科学家波普尔说过,我们的科学知识是通过未经证明的预言,通过对问题的尝试解决,通过猜想而进步的。我们“应当让猜想合情合理具有适当的位置”。而今,“猜想验证”的方法已成为现代科学探索中常用的方法,在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启发学生大胆猜想,发表独特见解,极大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三、探究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
—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许多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比如量身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走一段路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一两块砖和一两枚硬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可让我们得出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总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发我们创造性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位学生养成爱想问题、问问题以及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利和能力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为学生安排创新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尝试创新的自由度,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就是创设好了的思维情境。通过小组合作、操作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创新教育的要求出发,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必须建立健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唤起他们的成功欲望。同时,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其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要发扬民主,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自由,要还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尝试,要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真正体味到成功的喜悦。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并注重知识发展过程的教学。虽然数学教科书中的全部定理、公式都早已被发现,但这些结论对学生来说还是未知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不能经常采用直接注入式,而必须把概念、定理等还回到具体问题中,创设问题发现和提出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再创造获取。这样,通过“再创造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要比被动获得的理解更好,也更容易保持。”
五、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是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也是培养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源泉。例如,一辆摩托车上午3小时行驶了163.5千米,照这样计算,下午又行驶2小时,这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第一解法先求出平均l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然后求出下午行驶多少千米,最后求出这一天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2+163.5=272.5(千米)。第二种方法相对比较简便一些,先求出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小时,再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最后再求出一天共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3+2)=272.5(千米)。以上两种方法都很普通,这里还有一种新的解法,算式为:l63.5×2-163.5÷3=272.5(千米)。其中,163.5×2,表示行驶6小时的千米数,163.5÷3,表示平均l小时行驶的千米数;最后用6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减去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就是这一天5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了。这便是一种创新的解法。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要给压力、给任务,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身努力感受成功的愉悦,认识自我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只有培养了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才能冲出定势,数学教学与学习过程才会有创造的火花。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08-16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08-08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08-17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08-13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08-17
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08-05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08-02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08-17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