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吴琳:理想的语文课堂
吴琳:理想的语文课堂
文章作者:吴琳
吴琳 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语文教研员,语文学科带头人。已出版《梅林看课堂》《静下心来学语文》两部专著,发表教研文章百余篇,编写《小学生阶梯式阅读学习丛书》《小学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同步设计》《小学生分类作文》《诵读》等书籍150余万字。在致力于教学研究的同时,坚持深入课堂上课,和一线教师共同成长。近年来,在许多大型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又以“谈话式互动评课”引起业内人士关注,受到普遍好评。
转眼之间,我当语文教师已有二十余年了,其间上过无数节语文课,也听过无数节语文课。每每徜徉在语文课堂里,耕耘在这片充满诱惑的土地上,心中总是充满向往——对理想语文课堂的向往。那是一座圣殿,既高远,又非遥不可及。它存于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内心,而我知道,自己的每一份努力,第一点思考,每一步路,都在通往这座圣殿。
理想的语文课堂到底什么样?许多名师都曾形象地描述过它:教学“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口常开……”课堂“有生气,有发展,有创新,不封闭,不留痕”……美好的愿景犹如春花“树树枝枝尽可迷”。这正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走进去,都会让你展开无尽的想象,让你施展无穷的创意,去描绘它,构建它,丰富它。
一、理想的语文课应体现学科本质。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就是“听、说、读、写”等,它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作为语文学科的学习方式。语文课上,我们要让学生专心听讲,开口说话,动情朗读,静心默读,要圈点批注、品味词句,要动笔书写,积累感悟。
人教版二年级《笋芽儿》一课中有这样一段:
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作者为什么不说“春雨姑娘来了”,而要说“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对于还没有更多语感积淀的二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感受不到其中的奥妙。于是,有了下面的教学对话:
师:你听过春雨的声音吗?
生:听过。
师:春雨落在叶丛中会是怎样的声音?
生:“沙沙沙,沙沙沙。”
生:“滴滴,嗒嗒。”
生:“叮叮,咚咚。”
生:“刷刷刷,刷刷——”
师:多么美妙的声音啊,难怪课文要说——
生:“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
师:你喜欢这句话吗?读读它吧。
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我听出了学生对语言的领悟和欣赏。
在作家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中,那只不幸被作者抓在掌心的飞蛾,“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令作者“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手中跃”。什么叫“鼓动”?什么叫“跃动”?那是怎样的“挣扎”?没有对这些词语的品味、比较、揣摩,又如何去感受那强烈的生命意识?有人说,这篇课文极易上成“思品课”。如果离开对语言这个“载体”的研读,一味去探究生命的意义,当然会与语文学习的目标渐行渐远。
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从文字中捕捉蕴含其中的丰富情感与意义,把学生带入唯美的言语学习意境中,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因为孩子们很容易被课文的语言感动,被自己解读到的文字背后的情感感动。这样,语言学习与情感体验能够不知不觉地融合在一起。
在新课程教材中,还有许多让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的练习,学生常常不知道该抄什么,有的学生甚至说:“没有自己喜欢的段落是不是可以不背?”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读课文呢?首先,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那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其次,在课堂上要用自己的情感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在这种语文学科特有的学习方式中不断培养起对语言文字的感情,并且不断积累语言,练就丰富的想象,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理想的语文课应体现以学生为本
语文课应关爱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学有所获。或获得知识、习得方法,或触动情感、提升人格。
(一)时间,是学生的生命
卢梭有一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由此我们可以说:语文课上,充分利用时间,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如果说,一节课,由于教师对教材处理不当而导致的时间浪费是隐性的,有时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对于那种显性的时间浪费现象,却是完全可以通过教学手段进行控制的。
比如《笋芽儿》,老师们喜欢在课前和学生聊聊“春天里的发现”,以此引出课题。这种漫谈式的聊天,对学生的语言发展的效果并不明显,而如下的教学设计却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师: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春季。
(师板书:春,随后在“春”字后面画横线:春 )
师:谁能在“春”字后面添上一个字或几个字组成词语?
生:春天、春节、春雨、春风、春暖花开、春风得意……
(师擦去横线,重新画在“春”字的前面: 春)
师:现在你还会组词吗?
生:立春、阳春、早春、初春……
(师再擦去横线,重新加长画在“春”字之后,并加标点:春
。)
师:以“春”字打头,说一句话,你能行吗?
生:春风吹绿了小草。
生:春天小燕子飞来了。
生:春天真美呀!
师:“春天真美呀!”是抒发感情的句子,表示感叹的语气,应该用什么标点符号?
生:感叹号。
师:这么美好的春光,谁都不愿错过。它也一样,它是谁?
(师出示笋芽图,板书课题,学习“笋”字。)
短短的开场白,融知识性、趣味性和语言积累、思维训练为一体,有效利用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是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理念的设计,也必然会在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等方面收到实效。
(二)问题,让学生自己来提
我们常常教育学生“学贵有疑”,要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但却常常忽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会质疑,是学生受用终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我让学生针对鹿弟弟的两句话尝试提出问题:
“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师:根据这两句话,我们可以提出好几个问题呢,你能试着提一个吗?
生1:鹿弟弟是什么时候看到玫瑰花的呀?
师:你自己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生1:是小鹿生病的时候。
师:对呀,也是玫瑰花开了的时候。谁还能提呢?
生2:为什么鹿弟弟说玫瑰花“没有白栽”呢?
师:你(生2)提的问题比他(生1)的好,为什么呢?鹿弟弟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玫瑰花,大家都知道。而为什么说“没有白栽”,就要动脑筋,仔细读书才能知道。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有水平。谁还能继续提出“动脑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
生3:为什么鹿弟弟开始说“玫瑰白栽了”,后来又说“你的玫瑰没有白栽呢?”
生4:鹿弟弟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那么,小鹿喜欢不喜欢看玫瑰花呢?
从孩子们越来越逼近主题、深入文本的提问中,我仿佛听到了他们拔节成长的声音。本来,我可以不费力气地自己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但那不是以生为本的教育,在这磕磕绊绊的学步中,孩子们学会了自己走路,那是永远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
(三)评价,指出前进的方向
实施新课程以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更愿意把评价作为激励学生进步的一种手段,以此来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这的确是教育的一大进步。然而激励切忌盲目,它的前提应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曾听一位老教师这样评价一位六年级学生的作文:“如果把作文成绩分成四类,你可以进入第一类,第一类里的‘中等’,得36分,扣掉4分。如果刚才那句话重新改一下,老师可能会在‘是否给你加2分’方面,再仔细权衡一下。”
这样的评价,没有热情洋溢的赞美之辞,却声声入耳,字字入心,他真实地告诉学生自己的水平停留在哪个层面,明确地指出学生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这是真正对学生负责,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评价。由此,我也想到,拥有这样评价的课堂,是一种境界,需要执教者以“立志读尽人间书”的精神,不断丰厚自己的学养;并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古训,砺练自己的教学内功。
三、理想的语文课应有高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无论是借助教具、现代信息技术还是“素面朝天”,都应以学生最大程度地受益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让我们来欣赏在《鼎湖山听泉》一课中,李伟忠老师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先让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圈画出描写泉的词语。并分别将这些词语标红在大屏幕上演示的课文中。这些词是:淙淙、清亮、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清纯悦耳、欢快活泼。接着,师通过课件演示,只将红色的词语留在原来的位置,而将其余的文字抹去。)
师:如果让你把这些词语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
生:可把描写泉声、泉水的词各分成一类。
师:描写泉声的词有哪些?
生:淙淙、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欢快活泼。
(师按照学生说的,通过演示,将八个词语重新排列,分成上下两组。)
师:这些词语描写的是作者听到的,我们可以称它为“入耳”(板书);第二组是作者看到的,我们可以称它为——
生:入目。(师板书)
(指名读这八个词语,听一听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到泉水在山中哗哗地
流,发出淙淙的声音。
师:这声音好听吗?
生:好听。
师:哪个词说出来了?
生:悦耳。
师:那么“很好看”,
你们用哪个词来说?
生:悦目。
师:由此我们想到一
个成语——
生:赏心悦目。
(齐读第一组词语)
师:第二组词让你有何感受?
生:我感到这些泉水是山的魂,无处不在。
生:泉水是很清亮的,一眼能看到水底的石头。
师:从“清亮”我们发现泉水很清澈。
生:我从“交错流泻”发现泉水的支流非常多。
师:通过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鼎湖山“泉声优美动听,泉水清澈丰盈”。让我们读好这段。
(生看着课件中的两组词语,一边读,一边从中选出相应的词送入课文的语段中,边读边形象地体会“听中有看,看中有听”。)
师:作者听的时候在看,看的时候在听。写的时候是把看到、听到的都融合到一块儿了。让我们也来一路听泉,一路赏景吧!
(生再齐读这一段。)
在这个自然段的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课件演示,让词语从课文中来,并结合课文理解、体会它们的意思,当学生对这些词语有了感觉,再将它们送回到课文中去。送回的时候,教师利用对听觉、视觉的激发,不断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段文字“一路听泉,一路赏景”的动态美感。此时,学生再读这段文字,词语便有了厚度,语言便有了乐感,眼前便浮现出了画面。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浑然天成地融合在了一起。
我们说,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源自教师对教材深入的钻研、理解和高度的把握,源自对学生学习心理的高度认知和深情体恤,这又是我们追求的另一种境界。
四、理想的语文课应有较强的资源意识
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应是灵活应变,因势利导,充满智慧与创新的。语文教师应有较强的资源意识,善于开发并能及时捕捉教育的资源,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
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资源意识,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教学一些写景课文时,老师们常常喜欢这样导入新课:
师: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都去过哪里呀?
生:青岛。
生:少林寺。
生:桂林。
……
师:你们去过的地方真不少。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请看课文。
如果教师有较强的资源意识,就会发现,这短短的谈话中,还有很多可开发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九寨沟》一课时,我做了这样的尝试:
师:同学们一定喜欢旅游,跟大家说说,你去过什么地方?
生:北戴河。
师:能把它说完整吗?
生:我去过北戴河。
师:好极了。
生:我去过上海。
师:你能在“上海”前面加上一个词吗?
生:我去过美丽的上海。
师:瞧,添上一个词,就把“上海”的特点说出来了。
生:我去过风景如画的桂林。
师:很好,把“风景如画”换一个词,你还会说吗?
生:我去过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师:好呀,“桂林山水甲天下”嘛!
生:我去过道教发源地武当山。
师:你连武当山是道教的发源地都知道,真了不起。看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也能增长学问呢。今天,我们一起到神奇的九寨沟去看一看,又将有什么收获?
同是“谈话”,这里却把谈话变成了一个小型的语言训练,在不知不觉的聊天中,孩子们学习着如何运用语言,如何表达得更生动、更精彩。如果我们能够时刻保持这种职业的敏感,拥有强烈的言语训练意识,或许我们可以使自己的每一句教学语言,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承载着教育的意义。
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曾出现过这样一个细节:
当孙老师问“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时,一个孩子说:“他是个自信的人。”教师马上问道:“这叫‘自信’吗?盲目地相信自己,不知外面的天地有多大,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不叫‘自信’,这叫什么?”于是,学生说出“自傲、自满、自大”等词语。老师立刻把这些词写在黑板上,并且告诉学生:“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真实的本事、真实的水平。如果无限制地相信自己能超过他人,那就不叫自信了。那叫自满、自傲。我们要做自信的人,不能做自满、自傲的人。”
面对学生一个不恰当的用词,孙老师能够即刻对课文中的人物展开分析,引出对一串词语的理解,同时教给学生如何做人。我们的语文课堂,无数生成性资源就像这个教学细节一样,时时闪现在学生的发言里,时时徘徊在我们的身边,而有能力抓住它的老师,从来不让它悄悄溜走。表面看,这是教师的教学机智,实质上却是教师强烈的资源意识与深厚的内在功底使然。
五、理想的语文课应充满个性
语文教学应该是个性化的,有特色的。由于教师的性格、习惯、阅历不同,学生的班情、学情不同,我们的课堂也应因地制宜,彰显师生的个性。
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或激情洋溢,或童趣盎然,或睿智潇洒,或优美恬淡,他们的课堂多彩多姿,飘散着浓浓的语文馨香。
孙双金老师以倡导“情智语文”著称,在他的课上,从孩子们异常活跃的思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师如何启迪情智,师生共同走近作者,走进文本及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王崧舟老师是“诗意语文”的领军人,他总能以一颗“诗心”捕捉到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生命的意义和盎然的诗情,以其精巧的设计、醇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唯美的意境。
窦桂梅老师被众多喜爱她的青年教师称为“一朵盛开的玫瑰”,她以顽强的探索精神,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在繁花似锦的语文教坛里,描绘着属于她自己的独特风光。
薛法根,有人说,他的名字里暗示着“把握了学法的根”,尽管出于巧合,但他不懈追求的“智慧语文”,婉约中带着睿智,睿智中夹着幽默,让他的学生受益匪浅。
或许是从小长在海边的缘故,大海的诗情孕育了杨屹老师不泯的童心,她的“情趣教学”,总能将孩子们带入美丽的语文世界,让学生在愉悦中获取新知。
李明新老师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他的课,既让学生学有所得,又让学生学有所乐;既关注语文能力的发展,又关注学生精神的成长。他视语文教学为自己的生命。
还有许许多多的教育前辈,许许多多正在成长中的青年教师,他们的语文课,恬恬淡淡、简简单单,却轻轻松松、扎扎实实,我们无法将他们的教学艺术归于哪个流派,却可从中管窥传统教育的精华与现代教学理论的完美结合。他们都以自己活跃的教学思维和对语文教学的无限深情,实践着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以自己的个性演绎着一个个美丽的课堂。
如果说语文教坛是一座百花园,那么语文教学本来就应充满个性。不管你是玫瑰,还是牡丹,也不管你是茉莉还是丁香,只要你对自己充满自信,就会使人觉得美丽,就会给人们带来清新的感受。也只有如此,语文教学研究才会有更广阔的天地,语文课堂才会有更多看不完的风景。
理想的语文课堂就像一盏灯,总在不远的前方召唤着我们,让我们怀着语文教学的理想去追求理想的语文课堂吧,在追求的路上,我们痛并快乐着。
【吴琳:理想的语文课堂】相关文章: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08-17
jk罗琳名言08-23
瑶琳仙境作文04-27
一封来自琳琳写给她女朋友的生日情书08-24
杨丞琳经典语录08-24
神奇的瑶琳仙境作文04-12
游瑶琳仙境作文11-04
游瑶琳仙境作文08-25
吴 门 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