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学中的人本意识
教学中的人本意识
人本,顾名思义即是以人为本的意思。
过去的教学由于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往往注意了怎样向学生传授既定的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这样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没多大的兴趣。
现在新的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已经几年了,但效果还值得分析,不能一下就得出结论。具体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探究。比如,怎样才算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以人为本(也就是怎样才算真正做到教学中的人本意识),就让不少教师困惑。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对学生的身份内涵有一个重新的认识。首先学生是一个人,一个有独立意识的现代人。他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的,他们有各种正常的需求。
其次学生是一个社会公民,他们有权利享受法律赋予的各种权益并承担相应的义务。教师的各种教育教学手段要以不侵害学生正当权益为前提。
最后才是一个学生,一个生理和心理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正处于最强的阶段,他们都是可塑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人本意识就是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人,发展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因此,我们教师不能责难求全,要给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求取知识,锻炼能力的道路上获得应有的快乐。人之为人的快乐。
不然就会像德国教育思想家斯普朗格认为的那样,教育仅仅向学生灌输现成的文本知识,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识,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道德。
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这些,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教师由于度的把握不当,造成了整个课堂只见学生不见教师和文本,这也是得不偿失的。文本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如果仅仅为了照顾学生的情绪,而偏离文本自身存在的基础,那是虚假的繁荣,学生的成长也只是海市蜃楼。这样的完全让学生牵着教师的鼻子走也是有违教育规律的。
学生需要实实在在的收获,仅仅为人本而人本的片面的追求学生独立人格的塑造是错误的。语文课要有语文味,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充满灵动的对话,课堂上充满梦想的放飞,有诗意的流淌。
从学生成长出发,守住文本底线。每一位教师都任重而道远。
【教学中的人本意识】相关文章: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为本”08-24
如何在优化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08-24
大学英语作文教学论文:浅谈在作文评改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08-27
小议幼儿球类活动中竞争合作意识的培养08-24
关于《简·爱》中的性别意识形态的探讨12-19
镜子中的人作文04-24
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反思01-14
试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渗透08-25
在记忆中的人作文03-05
绘本教学计划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