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走出修辞教学的误区

走出修辞教学的误区

时间:2023-02-27 11:35:15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走出修辞教学的误区

走出修辞教学的误区
罗洁清

走出修辞教学的误区

修辞学在语言学中处于甚为重要的地位。语言学家伍铁平先生说:“国外现代认知语言学兴起,将修辞学 作为语言中的领先学科。 ”(注:伍铁平.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宗延虎先生预言:“汉语修辞学21世 纪应成显学。”(注:宗廷虎.汉语修辞学21世纪应成“显学”.修辞学习,1995,(3):7.)早在1980年 ,吕叔湘先生就曾说过:“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就走上修辞学、风格学的道路。”(注:吕叔湘.把我国语 言科学推向前进.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1:14. )由此观之,中学的语文教学只有重视修辞教学,才能顺乎 学术潮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然而,十几年来,中学的修辞教学存在着三个误区:
1、只重视积极修辞的教学,而轻视消极修辞的分析。
2、“贴标签”式的陈旧教法, 使学生停留在对概念的死记硬背与现象的简单判断上。
3、忽视语体教学。
这三个误区在学生中造成了较恶劣的影响。如第一误区使学生把修辞学误解为辞格学,以致于一提起修辞 ,学生就与比喻、拟人等辞格对上号,对没有辞格现象的语言材料就束手无策。出现第二误区主要是对修辞教 学的目的不明确,以为对于修辞现象,学生能根据概念懂得识别即可,没有认识到修辞的目的是追求理想的表 达效果。第三种误区是以为语体与修辞教学无关,它属于大学写作课的范畴,因而导致学生作文中常出现“语 体排异”现象。
正因为长期以来修辞教学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且教学中出现误区,所以,为了顺应学术潮流,目前语言 学界和教育学界已有不少人在呼吁:“修辞教学必须改革”。“语文教学应走修辞教学之路。”我认为:中学 的修辞教学应走出误区,改革教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和鉴赏语言的能力。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明确修辞包含哪些内容,龙其要注意两点:
1、修辞不等于修辞格。
早在1932年,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就已把修辞方式分为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两大部分,并且列 了结构表如下:
/ /明确
│ │ 通顺
│消极修辞——│ 平匀
│ \稳密
修│ / /材料上的
辞│ │ │ 意境上的
现│ │辞格——│ 词语上的
象│ │ \章句上的
(│积极修辞——│
或│ │ /意味
方│ │辞趣——│ 音调
式│ │ │ 形貌
) \ \ \
从该表看,修辞格仅仅是修辞方式的一部分。陈望道先生在其论著中详细地阐述了被称为“消极修辞”的 内涵,他把语言“明白”作为消极修辞的总纲,提出了“明确、通顺、平匀、稳密”的要求;他认为积极修辞 的总纲是“有力、动人”。他还考察了“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的实际应用范围,认为以辞格为主体的积 极修辞,大多用于诗歌和歌谣,有时也用于杂文;而追求语言明白精确的消极修辞则不仅是创作诗歌、杂文等 文学作品时不可缺少的基础,而且还广泛适用于书面的法令文字、科学记载和口头的务实商淡等场合。他明确 指出:消极修辞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修辞法。
由此可见,我们在修辞教学中,不能重积极修辞而轻消极修辞,应把消极修辞放在其应处的位置上。
2、语体是修辞教学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语体学是当前语言领域内的一个新学科。语体不仅是修辞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语用学及语言教 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注:常敬宇.语体的性质及语用功能.修辞学习,1994,(4):7.)张弓先生的 《现代汉语修辞学》就为我国现代汉语语体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曾说过:“我们的日常谈话、写文 章都离不开语体,可以说语体是我们用汉语表达思想和言语交际必须遵循的体式。可惜我们的语文教学,只偏 重于语文知识的讲授,却不重视语体的教学。”应该承认,中学语文教学里是重文体轻语体的,学生未能掌握 各种文体的语言风格和各篇课文的语言特色,导致在说话或写作中出现不合语体的情况。如在信封上写“×× 爸爸收”,“××姐姐启”的大有人在,请假条,申请书等不会措辞的不乏其人。这些不能不说是忽视语体知 识传授的后果。
张弓先生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就已明确指出:“语体系统的研究应肯定为新修辞学的主要内容”,“ 关于语体的研究,要紧的是根据语言学观点,从语言角度来观察分析”。确实,对中学生来说,掌握各种文体 的语言风格是很有必要的。须知,不同的语体对语言有不同的要求,如公文语体多用专用词语和文言词语,科 技语体中大量运用专业术语,文艺语体的语言则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等,掌握这些语体风格,有利于学生更准 确地、更形象地表情达意。我们知道,老舍是使用语言的多面手,能写小说(长篇、中篇、短篇),戏剧(话 剧、京剧、歌剧),诗歌(新诗、旧诗),散文,通俗文艺,理论文章等等,尽管在不同类型的作品中贯穿着 他那幽默、市俗与乡土的气息,但是他所写的某类作品必先依从该类文体的规范。例如写小说不能写得像理论 文章,写诗歌不能写成话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比方说:我们今天写一篇什么报告,我们就须用简单 的、明确的、清楚的语言,不慌不忙,有条有理地去写。光说俏皮话,不会写成一篇好报告。反之,我们要写 一篇小说,我们就该当用更活泼更带情感的语言了。”
总之,语体属于修辞教学的一部分,语体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学语文教学应该 重视语体教学,从而使学生掌握各种语体的语言特色,提高运用和鉴赏语言的能力。

修辞是指在说话和写作中适应题旨情境,积极调整语言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或规律。就是说,修辞的目 的是追求理想的语言表达效果。要使语言更巧妙地表情达意,要达到“去掉粗疏的弊病,进到精粹的境界”, 就必须借助修辞。王力先生说得好:“若拿医生来做比喻,语法好比解剖学,逻辑好比卫生学,修辞好比美容 术。”(注:王力.汉语修辞纲要.)可见,修辞并非可有可无,反而显得十分重要。今天的中学生将来会面 临更大挑战,所以,中学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教学生“说得正确,写得正确”的基点上,还必须教会学生如何 “说得更好,写得更好”。修辞,能帮助学生解决该问题。
修辞的目的是追求理想的语言表达效果。这并不是说,修辞就是在说话、写作中堆砌大量华丽的、动人的 词语,这样就把修辞当成“花言巧语”了。古人云:“修辞立其诚。”我们学习修辞、研究修辞,首先在于“ 立诚”。只有“诚”,才会细致地观察、分析客观事物,才会实事求是地评价客观事物,继而才会用准确的、 规范的、形象的语言去说明客观事物。确实,人类在生存斗争中不断地按照美的规律改善环境,也改善自己的 语言以及运用语言的方法。对语言美的追求是人类的天性。但语言美应建立在真实和善意的基础上。言过其实 就是浮夸,浮夸又怎谈得上美。纵观当今报刊,刻意修饰,虚夸不实之辞比比皆是,这对学生说话作文已产生 了不良的影响。总之修辞立诚是语言交际的重要准则,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考察,它与现代文明社会交际的一 系列原则完全相适应,因此应成为现代修辞学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它使修辞活动的动机与效果统一,使言语 的美质在真实与善意的基础上充分显示出来。
陈望道先生说:“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注: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1. )适应题旨情境的需要,是修辞的基本原则。人们交际离不开“题旨情境”,即离不开为什么目的并在什么语 境中进行交际。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某个语言材料,孤立地看,很难说是好是坏,只有把它放到特定的语境 中考察,才能鉴别其优劣。如“绿”字,单独地看,它就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无所谓好与坏,但它在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却显得十分新颖独特,它用作使动词,形象化描绘地了春天的美景,春天的影响,春天 的特征;在词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绿”借代指叶子,作者用事物的颜色来代表该事物,独具 匠心,给人鲜明印象;而“绿”在诗句“花红柳绿又一春”中则是一个普通的形容词,无奇妙用法。王德春先 生说:“修辞方法也要特定的语境中才能显示修辞效果。”(注:王德春.语镜学是修辞学的基础.见:《修 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复旦大学出版社.)“语言美、话语美也要联系语境的分析。”(注:王德春.语 镜学是修辞学的基础.见:《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确,我们修辞活动的整个过 程都离不开特定的语境。如文明用语“欢迎光临”,“多谢惠顾”等话用在商场、宾馆是得体的,但如用在医 院、火葬场则容易引起纠纷,产生不良的效果。鲁迅写孔乙己,说他满嘴“之乎者也”,这就形象、深刻地反 映了孔乙己的守旧与落后,讽刺意味较浓,但如写的是古代人,那“之乎者也”纯属平常,难以显出人物的个 性。
修辞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运用语言的能力,不只是懂得语音、词汇、语法等 规则就可以具有的,而是要在语言规则和规范的基础上,善于依据语境的需要使用语言才能具有的。因此,在 修辞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分析使用语言的环境。
修辞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给生动活泼的语言贴标签,而是要让语言的生动形象和诗情画意等在 课堂里得到还原,从而让学生得到一种语言美的享受。如修辞上的对偶辞格,它的特征就是用一对字数相等、 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其实,对偶句的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本身就体现了语言形式 的均衡美。显然,与学生讲授对偶辞格,无疑能使学生领略到了语言形式的均衡;同理,与学生讲授错综辞格 ,也能使学生领略到语言形式的变化美。总之,纵观各种范例中的修辞现象,无一不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有机 结合,无一不是闪耀着语言美的光彩。可以说,修辞本身就是一种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美化语言的主要表现手 段。可见,修辞教学过程的实质也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美的教育过程。

要走出修辞教学的误区,要提高学生运用和鉴赏语言的能力,语文教师还得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科 学的训练。教育心理学上说,一种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而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获得。那么,如何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呢?
1、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在修辞的教学训练中,一定要考虑语言环境,不能把各种修辞材料从一篇有内在联系的 文章或语段的整体中肢解出来,孤立地进行辩识性的训练,这也就是语文教学中常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的原则。同时,要把各种修辞的训练纳入整个修辞知识的系统中,让学生进行横向的比较和鉴别、分析与归 纳。
(2)系统性原则。各类修辞材料是散见在各篇之中的, 它们并没有按一定的体系系统地排列出来,因此 ,我们在运用这些材料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应该有一个统筹安排,即要有系统性。这个系统,我们可以根据修 辞的内容定。比如可以根据“词语锤炼——句式选择——辞格运用——语体特征辨误”来确定。也可以根据修 辞的认识过程定。如对比喻辞格,可以根据“明确概念——指认辞格——说出本义——通过比较,说出其对表 达文章(语段)中心的作用——写作训练(设计某种情景,提出一定要求,以写短文或造句为宜)”来确定。 后一种训练效果更好,能从识记上升到综合。
(3)综合性原则。所谓综合性包括内容和手段的综合。 内容的综合性就是要避免训练材料的单一性,综 合不同内容,通过比较,加以辨析;手段的综合性就是要通过多种感官,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心 理学的实验表明:听觉通道的学习,效率只有30%;视觉通道的学习,效率为50%;而“复合通道”的学习, 效率可高达70—80%。所以在修辞教学训练中,关键在于引发和组织学生手脑口眼耳并用的智能活动。
2、采用趣味实用的训练方法。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如不注意,就容易使教学走进简单、狭窄的死胡同,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单调、乏味之 感,所以,修辞教学也要讲究方法。
(1)可采用趣味选材法。例如:讲述夸张、比喻、排比、对偶、反复等,可选例句:
①这一带的土壤好极了,你种下一根木杠试试,过上一年的话,就能长出马车来。(契诃夫语)
②家乡是个贼,它能偷去你的心。(闻一多语)
③山中的老虎呀,美在背/树上的百灵呀,美在嘴/咱们林区的人啊,美在内。(郭小川诗)
例①是个极妙的夸张句。木杠本来不会再长,可是在“这一带”的土壤里,居然能长,而且长出的是马车 。通过这种奇特的夸张,土地的肥沃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②第一句初看不觉得妙,甚至认为用“贼”来比喻家乡不当。看了第二句,就会不禁为这个比喻拍案叫 绝。它说明了家乡对作者的强烈吸引力,也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不可遏制的爱。这里“贼”字贬词褒用,妙趣 横生。
例③综合运用了排比、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抓住一个“美”字展开想象,用老虎、百灵外在的美与林 区工人的内在美进行对比,突出了工人阶段的崇高的精神美。
(2)可采用比较鉴赏法。 修辞主要是研究语言运用的优劣高低的,而这种优劣高低只有在比较中才更见 明朗。例如:
①原句:有时这些声音寄托于劳动号子,寄托于车队奔驰之中,仿佛令人感到战鼓和进军号的撼人气魄。
改句:有时这些声音寄托于劳动号子,寄托于车队奔驰之中,仿佛令人感到咚咚战鼓和进军号角的憾人气 魄。(秦牧《土地》)
改句的“咚咚战鼓和进军号角”比原句的“战鼓和进军号”,不但音节整齐,而且节奏铿锵,比原句更有 气势。
②原句:当年,毛主席就是在这盏马灯下,写下了金光闪闪的古田会议“决议”。
改句:当年,毛主席就是在这盏马灯下起草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北京出版社《高 中学生作文评改》,1980年版第64页)
修改后的“起草”比原名的“写下”更准确,“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比“金光闪闪”更具体贴切。

考试作为教育测量的一个最重要的工具,对于

[1] [2] 下一页


教育评价和反馈,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考试的衍 生功能——激励功能和守向功能,对教学也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你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 。考得死,教和学皆死,考得活,教和学俱活。因此,必须重视考试对修辞教学的导向作用。只有彻底改革陈 旧的修辞考试的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修辞教学中的错误倾向。那么,怎样的命题形式才是实用、灵活、有 意义呢?试看199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第四大题,试题首先提供了几位专家关于学习文言文的几段讲话,然后 就某专家的讲话出了这样一道题:
丙的发言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请说明下列三个比喻所谈的分别是与学文言文的哪方面的问题以及发言者借 此表明的主张。
(关于问题的概括不得超过方格限定的字数)
①“驼子摔跤”这个比喻谈的是□□□□□□□的问题,发言者的主张是______________。
②“到老祖宗那里去讨救兵”这个比喻谈的是□□□□□□□□□的问题,发言者的主张是____________ _____。
③“茶里边加点盐”这个比喻谈的是□□□□□□的问题,发言者的主张是_______________。
从上面的命题可以看出,命题者完全摈弃了传统的考法,不去问这是明喻还是暗喻,本体是什么,喻体是 什么,而是着重考理解和分析,考比喻这种辞格对表达中心的作用。这样的考试导向,无疑为修辞教学指导了 正确的方向。

上一页  [1] [2] 


【走出修辞教学的误区】相关文章:

走出习字教学的误区08-05

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08-07

走出问题教学的误区08-24

走出电化教学的误区08-17

走出经验的误区08-16

走出中学英语教学的“误区”08-08

谈如何走出阅读教学的误区08-24

走出“粗犷式”教学目标制订的误区08-20

探讨规律,走出误区08-07